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三集)  2013/7/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7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六百五十八頁第三行

  《會疏》裡頭說的,「仰唯道場樹者,正是正覺果滿之標幟也。名號者,即是本願成就之實體也。故願以聞名為得忍因,成就以見樹明其相」。這裡有個簡單的解釋,念老註的。「謂彌陀大願」,四十八願,「既已成就,則以見樹證明得忍之事相」。仰唯,這個仰是敬仰,唯獨道場樹,阿彌陀佛講堂外面這些樹,就是圓滿證得菩提的標幟。像我們現在懸掛國旗,這是標幟,佛門在過去懸掛幢幡,那也是標幟,也是信號。佛法是師道,師道是非常尊崇的,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是尊師重道。老師不能招學生,為什麼?招學生顯示得太傲慢了。愈是有德行,愈是有學問,那個人愈謙虛,不會有這種行為。誰敢招生?那就是你有能力做人的老師,這個話沒有人敢說。所以老師對學生什麼心態?朋友,老師跟學生寫信自稱「友生」,朋友的友,學生的生,友生。這就是老師謙虛,不敢為人師。學生對老師,那要尊重,尊師重道。老師謙虛是他自己,也都是用這個來教學生,對一切人謙虛恭敬到底,這是德行。它的效果,社會安定祥和,能收這麼大的效果。

  道場樹長得這麼好,與這個人家的德有關係,與他的愛心有關係、真誠有關係,真誠的愛心,自然長得很好。我們這個盆栽不行,什麼原因?我們的德不夠。所以,這個擺在這裡有好處,讓我們看看自己,境隨心轉,它轉成這個樣子,我們是什麼心。我們有真誠的愛心,它自然長得很好,它的養分,它所需要的,可以從空中攝取,不需要我們人來照顧,極樂世界如是。道場菩提樹特別高大,從這裡看,從看外面環境,就了解這個環境居住的人物。這個環境好,我們現在講磁場好、氛圍好,這個地方居住的人一定有德行、有愛心、有智慧,就能想到。道場樹所表的是正覺果滿,正覺是菩薩,菩薩證得圓滿的果覺,才能感得有道場樹這樣的標幟。

  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本願成就的實體,這個名號無所不包,確確實實是惠能大師開悟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阿彌陀的意思,沒有一樣欠缺,證得究竟的圓滿就是阿彌陀,所以阿彌陀是本願成就的實體。法藏就以這個做為名號,名體互彰,彰顯出來。故願以聞名為得忍因,這個願是四十八願,彌陀的本願是證得無生法忍的真因。成就,你看到這個樹就明白了,樹是標幟,從哪裡來的?境隨心轉,菩提樹是境界。隨誰的心轉?阿彌陀佛的心轉,彌陀的心,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切無量統統具足,你在這個樹上統統看到了。念老這個註解註得很清楚,簡要詳明,意思是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已經成就了,則以見樹證明得忍的事相。見樹,完全看你自己修行的功夫,最低的也能得音響忍,這是什麼境界?華嚴圓教十地菩薩的境界,圓教登地。

  我們接著往下面看,下面都說到。「彼聞名,即道場樹之妙聲。如《小本》曰」,《阿彌陀經》跟這是同一部,《無量壽》稱為大經,《阿彌陀經》稱為小經,淨土的大小經,《小本》上有,「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此見樹,即阿彌陀之果德」。阿彌陀佛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棵樹的表法也是圓圓將它顯示出來,我們看不懂,看不懂也得利益,看得懂得最殊勝的利益,看不懂可以得到相似的利益,真正不可思議。「以此況彼,聞名得忍,益彌著明也。總之,名號與樹,皆是果地大覺妙德之所顯,皆是圓圓果海,圓融具德。」這念老為我們解釋,見到這個樹,你就見到阿彌陀佛修因證果。以這個來比喻,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無論他生哪一土,四土,什麼樣的品位,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最低的這個位次,也能見到。沒有說同居下下品見不到,如果有這個事情,經上一定有說明,沒有說明,換句話說,從同居土下下品到實報土上上品全都見到,沒有一個見不到。

  聞名得忍,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得三種忍。這三種忍是看自己修學功夫的淺深證得不一樣,或者說往生大眾的緣分不一樣,有特殊的緣分,見樹能得無生法忍。這種成就不外乎兩種因素,一種是定功。《觀經》說了十六種修學的法門,前面十三種,善導大師稱為定善,要有禪定的功夫,後面三種沒有禪定,修福,修福真信切願也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句話可不能忘掉。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平等的,那個世界的人心是什麼?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那個人展現在外面是什麼樣子?大乘、無量壽、莊嚴,表現在外面的。統統在經題上。經題不可思議,夏蓮公老居士的會集,會集得太微妙了,五種原譯本裡頭兩種的經題合在一起,自己沒有加一個字,妙極了!過去幾種的會集本都沒發現,自己給它立個題目,王龍舒會集的叫「大阿彌陀經」,這句話沒有來歷。以後魏默深會集的,經題都沒有這個經題這麼圓滿,把極樂世界完全顯示出來了。極樂世界是大乘、是無量壽、是莊嚴,怎麼成就的?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所成就的,題裡頭有因有果。我們掌握到題目裡面的甚深義理,做為我們修學依據的原則,沒有一個不成就,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我們見這個題就跟在極樂世界見道場樹一樣,這個題就是道場樹。

  下面念老說,「總之,名號與樹皆是果地大覺妙德之所顯,皆是圓圓果海,圓融具德」。這兩句說真正的圓滿,大覺圓滿。「皆是清淨句」,清淨句是《往生論》上說的,天親菩薩說的,「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皆是真實之際」。說了這麼多,下面一句重要,回歸到自己身上來,「亦即是當人自性」。說來說去說到最後,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是我們自己的真心。阿彌陀佛從哪來的?極樂世界從哪來的?是我們自己的真心變現出來的。我們今天居娑婆世界,現在這個世界,現在這個世界是我們的妄心變現出來的,都沒有離開這個心。我們現在希望的是返妄歸真,我們想遠離妄心,把真心找回來,佛陀教育就是這麼一樁事情,這就是佛教的宗旨。這樁事情說得太微妙,說得太玄了,沒有人會懂,所以稱為難信之法。

  真正懂得,通達明瞭,世尊說過,那是唯佛與佛。什麼人能做到?成佛了,成究竟圓滿的佛,他完全曉得。等覺以下,猶如隔羅望月。昨天有個人送我一個圓的羅扇,把它拿到此地來,我們講到這個,比一下大家看看。雖然看得很清楚,總是隔了一層,這是講等覺菩薩。八地以上證明了,決定沒有懷疑,為什麼?他見到了,見到不是很清楚,真見到了。七地以前還沒見到。所以一定要承認,自己的自性,「故能有如是不可思議真實之利也」。學佛決定不能小看自己,自己本來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現在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經上講得很清楚,總是我們自己迷失了自性,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在六道裡頭苦不堪言。這是一場惡夢,是一場很可怕、很痛苦的惡夢,不知道這是假的。什麼時候夢醒了,才恍然大悟,原來做了一場惡夢。如果我們離開佛法,我們永遠不會有清醒過來那一天,真正清醒過來,一定要依靠佛法。

  湯恩比博士很聰明,讚歎佛法,讚歎大乘,他自己不相信。為什麼?難信之法,他要相信不就不難了嗎?他不相信經上講的佛、講的自性、講的真如,他相信什麼?相信我們的意識背後有真正的主宰的意識,他相信這個。那是什麼?就是自性,他不相信這些名詞,他相信他自己的名詞。「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這個話問他,他也相信,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放下,問題就在此地。真正放下,自然就契入了。他知道人類的社會如果離開宗教,人在世間會生活得非常痛苦,所以他說宗教是人類所必需。文化是從宗教延伸出來的,先有宗教,後有文化,後有文明。這個關係,他是個研究歷史的,有歷史上的證據,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從這句話要能夠體會它的重要性,宗教是文明的根本,是文化的根本,如果把這個東西去掉了,文化跟文明都沒有根本。沒有根本的植物不能夠生存,只能擺在花瓶裡供人欣賞,三、五天就枯死了。換句話說,我們以這個例子來看,文明、文化的根本是宗教。我們把宗教廢除了,不要了,那麼文化跟文明存在的期間就很短,它會消失、會滅亡。滅亡之後,肯定世界混亂,人民沒有依歸,就是沒有依靠,這個問題嚴重了。

  今天是在科技突飛猛進的環境之下,宗教如何能生存?那就是宗教的發展也要像科學技術,要跟上去。用什麼方法?教學。我們看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當年在世的時候全都是教學,身行言教,為大眾做出真正的好榜樣,大眾看了,好,這個我們要學,自然來了。所有的宗教,他說教義不相同,理念不相同,方法不相同,最後歸宿地方是一處。湯恩比看出這一點,這很了不起,只是歸宿的那個地方名詞術語不一樣。他對佛法是最欣賞,佛法把這個歸宿地方叫做涅槃,叫做真實之際,叫做法性,叫做自性,這個好。其他有的宗教稱它為上帝,就這個意思,稱它為真主,稱它為真神,其實是一個意思。所以無論是哪個宗教,方向是相同的,目標是相同的,但是走的路不一樣,用的交通工具不一樣,差別在此地,最後達到目的地是一個地方,那又何必互相爭論?他說這種互相爭論是毫無意義的,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之後,我們統統都到那個地方,路很多,隨便走哪一條都可以,方向是一致的,交通工具你愛用什麼就用什麼。明白這個道理,曉得宇宙跟自己什麼關係?一體,一家。宇宙跟我們是一體,萬物跟我們是一家,一家人相處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不要有鬥爭,要互相關懷、互相照顧。這個就是大同的思想,這是宗教家的思想。

  今天,原子彈在日本爆炸,湯恩比博士看到了,給人類提出一個忠告,希望世界上永遠不要有戰爭。因為未來的戰爭是核武戰爭,現在還加上生化,這個湯恩比沒看見,原子彈看見爆炸。這個戰爭是毀滅性的戰爭,沒有輸贏的戰爭,同歸於盡的戰爭,大家都要死,沒有輸贏的。輸的那一方滅亡了,贏的那一方同歸於盡,何必幹這個傻事?所以他的理想當中就浮出一個,地球上應該統一成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就不會打仗了。能做得到嗎?在佛法,佛法不講究這些,一國好,像極樂世界是一國,那個地方很大,沒有聽說有第二個國家,這就是這些人的理想。

  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地球上,那個時候的印度許許多多的國家,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沒統一,都是些部落,那就叫國家。釋迦牟尼佛講學,哪個地方有請就到哪裡去,周遊列國,居無定所。接受佛陀教誨的大國王,等於說在那個時候的社會有影響力的,大國王有十六個,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在家弟子。由此可知,統一不統一不是重要的關係,真正關係我們是想人類能夠活得幸福,這個重要。人與人之間能和睦相處,不要有爭論,要彼此相愛,這是人類的理想,中國,千萬年前中國人夢想的大同之治。用什麼方法?用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就做這個工作,完全是義務的。什麼力量在推動?大慈大悲,真誠的愛心,讓他一生做出了犧牲奉獻。別人所要的他不要,他所要的別人不要,與任何一個人沒有發生衝突,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

  我們要想擺脫煩惱、業習、業報,那只有極少數真正聰明的人,覺悟了,覺悟就擺脫掉了。為什麼覺悟就能擺脫掉?因為它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不是真的。甚至於佛說,他所說的一切法也要放下,為什麼?也不是真的,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無非是黃葉止啼而已。這個比喻是佛在經上說的,黃葉止啼,小孩在那裡哭,大人在地上撿一片秋天落葉,葉子黃了落在下面。拿這片葉子告訴小朋友別哭,這是黃金,你拿去換糖吃。他聽了不哭了,黃葉拿走了,效果達到了,他沒有別的,就是叫你別哭。佛說一切法,四十九年說一切法,佛是老人,我們都是小朋友,都是拿著黃葉來騙我們,別哭別哭,我們很聽話。他說的不是假話,效果達到了。

  佛告訴我們,我們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的,終極的目標要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成佛了。自性在淨土裡面稱為常寂光,四土裡頭最高的,我們回歸常寂光淨土,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常寂光,所以他說圓圓果海,圓融具德,這就是常寂光,自性。阿彌陀佛回歸了,現在幫助我們回歸,因此他所說的、他所演的,表演的都是真實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總的一句來說,就是真實之際,沒有絲毫是虛妄的。他所為我們示現的、表演的,二千五百多年前,他在這個世界住世八十年,你看他的一生多活潑,多麼自在、多麼自然,一絲毫造作沒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所給我們表演的。雖然不在了,當年在世一生的行誼、說法,弟子們把它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世,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經典。我們從這些經典裡面學習智慧、學習德能,學習幸福美滿的人生,這真的不是假的。

  佛教我們什麼?持戒、修定、開慧,終極的目標是開智慧,開智慧的方法很多,用戒定慧做為總綱領、總原則。我們今天所採取的,就用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這部經裡頭有戒、有定、有慧,它能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它能幫助我們證得圓滿的佛果。這部書就是當人自性,是我們的自性,故能有如是不思議真實之利,我們依教修行,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真實的利益,這句話是真的,決定不是妄言。「兩者相比,則聞名得忍之益,更為顯著。故《會疏》曰以此況彼,聞名得忍,益」,益是利益,「彌著明也」。你得的利益非常明顯,你自己知道,別人也看到。

  『得忍』。「信難信之理而不惑為忍」,你見到這個樹,你的心定了,不再懷疑了,這叫忍。忍也可以做為同意、承認、肯定、沒有懷疑,這叫忍。又《大乘義章》第十一卷說「於法實相,安住為忍。」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真實相,你承認了,你接受了,你不懷疑了,你的心能安住在這上,這叫忍。實相是什麼?實相無相,從體上講沒有,從事上講它存在,理無事有,理是真理,事是假相。所以,二邊都不能執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執著。事再多、再複雜,你了解它的真相,體空寂的,在空寂的理體上起心動念,幻相現前。什麼樣的幻相?你起什麼樣的心,它就現什麼樣的相,動心、現相是一不是二,心要不動,相就沒有了。一切相是從心生的,大小乘經教裡頭佛都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要知道。心要不想,相就沒有了,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

  這些現相明明擺在我們面前,你怎麼能說它是假的?幸虧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告訴我們,所有物質現象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質是我們六根產生的幻覺,不是真的,真的根本沒有這個現象。這是宇宙的奧祕,佛雖然說了,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信的人少,不相信的人多。為什麼?太奧祕,誰知道!一直到現代,近代量子力學家才發現,不知道多少人,一個接著一個,研究了四百年,科學在地球上。四百年的今天,答案出現了,物質到底是什麼,被揭穿了,物質是念頭產生的幻相,所以它不是真的。有念頭就有這個幻相,沒有念頭這個幻相不存在,說明先有念頭,後有幻相。雖然有先後,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這佛說的,生滅同時換句話說,你沒有辦法把它分別生跟滅。你看到它生了,立刻就滅了,生滅時間之短促我們無法想像。

  一秒鐘,物質現象生滅多少次?一秒鐘,經典上告訴我們是一千六百兆次,單位是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在哪裡?就在眼前,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可是我們的六根遲鈍,居然沒有見到,這是諸法實相。所以大道不遠,就在眼前,雖在眼前,你沒有覺知,你沒有覺得它存在,它就在你面前,從來沒有離開過你,你就是不認識它。佛是用什麼認識的?佛用修禪定,把心裡頭所有的妄念、雜念統統清除,恢復你的清淨平等心。真心是清淨的,真心是平等的,沒想到。真實清淨平等心是我們的自性,不是別的,是我們的真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把真心變成妄心,妄心叫做阿賴耶,妄心是阿賴耶識。我們粗心大意,這個微細的相從來沒有人發現過,到最近量子力學家用最新的科學技術看到了,這個祕密揭穿了,跟佛在經上講的完全相應,這才不能不佩服。人類多辛苦,這麼長的時間,發明這麼多的科技,才看到這個東西的存在,看到它所產生的變化,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全是它變化來的,真正不可思議。

  曉得真相之後,我們才真正把這些妄想雜念放下,清淨平等心就現前。我們今天還是放不下,這什麼原因?我們了解不夠透徹,我們對它還是懷疑。這個懷疑隨著我們自己學習在減輕,一年比一年輕,所以智慧在增長,年年不一樣,沒有達到它要求的標準。要求的標準是什麼?真放下,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過著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真放下了。我們可以不必要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可以跟現在人的生活,現代普通人的生活標準,沒有奢侈,跟現在貧苦的人生活一樣。雖然貧苦,能吃得飽,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一切欲望全放下,跟佛接近了,跟阿彌陀佛就接近了。跟這個世間業遠離了,我們不造業了,過去造的業要把它化解掉,新的業不造了。念佛,一心一意念佛,我們造的業就是造念阿彌陀佛這個業,這個業叫淨業。淨業成就,我們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我們要向這個目標、向這個方向邁進。

  「《會疏》云,智行增進名法忍。」智慧增長看得破,行放得下,愈放愈多,萬緣放下,一塵不染,這叫法忍。

  下面給我們解釋『獲三種忍』,三種法忍。「《淨影疏》曰尋聲悟解,知聲如響,名音響忍,三地已還。」什麼人證得了?音響忍,聽聲音開悟了,明白了,知道所有一切聲音是假的,不是真的。如響,響是什麼?回音,我們在山谷長嘯一聲,我們停下來馬上就有回音過來。我們小時候住在鄉下,遊玩的地方,山上、湖邊。我們家鄉有個湖,那是我們小朋友去玩的地方。到山谷大家都叫都喊,回音一陣一陣過來。這個回音,我們喊是我們叫,回音那邊沒有人叫,我們叫的聲音就回響,反射過來,在山谷裡面特別明顯。這叫音響忍,你對音響這樁事情明白了,現象有,實體沒有,這個地方就是叫你不要執著。相有體空,事有理無,這叫事實真相,讓我們在所有現相裡頭不迷惑,相是假有,不是真的。你要是真的在裡頭動了感情,叫造業。

  業很厲害,業牽後有,業力主宰你,後面有果報,果報就是輪迴換句話說,輪迴怎麼來的?輪迴是業力變現的。業力從哪裡來?你執著真有,這麼來的,你有執著你就造業,沒有辦法不造業,妄想、分別、執著這三種煩惱統統具足。天天造業,念念造業,不是天天,念念。怎樣叫我們不造業?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也是造業,造淨業,這個報在極樂世界,不在別的地方。你的妄想雜念在六道輪迴,出不了這個六道的範圍,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一定要知道。

  六道裡面太苦了,我們沒有受到這些苦,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人都在受苦。為什麼?我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比他們輕,他們分別執著比我重,我就看得很清楚。那我們明白了,這個東西一定要徹底放下,我們到極樂世界才有真正的把握。這個事情人人有分,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沒人障礙你。誰障礙你?自己障礙你自己。所以這一生不能往生,還搞六道輪迴,你不要怨天尤人,自作自受。該放下的為什麼不放下?該提起的為什麼不提起?住在這個世間,真正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做,沒有顧忌於眾生沒有利益的事情決定不要做,自己跟自己把關,於任何人都不相干。念佛這樁事情決定提升自己的境界,決定充實自己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不能不幹。要把佛放在心上,不要把別的事情放在心上,為什麼?別的事情不能幫助我往生,念佛能幫助我往生。今天擺在我們面前只有這一條路,沒有第二條路,第二條是六道輪迴,第三條也是六道輪迴,條條大路全是六道輪迴,只有一條路通到極樂世界。六道徹底放下,六道眾生受苦,有緣,盡心盡力幫助他,沒有緣不要去找緣,不攀緣。隨緣不攀緣,有緣做,沒有緣不做。

  佛法好,真好,確實世出世間第一法,我們應該做什麼?應該要做的,佛法如果能夠永續的傳下去。永續不斷傳下去靠什麼?靠人才。那我們應該就懂得,培養弘護人才這是第一樁要緊的事情,也是第一大德,第一個善行。第二樁大事情,真正幫助人修行、幫助人覺悟,幫助人修行、幫助人往生,這也是最殊勝的功德。我們得幹這兩樁事情,前面一樁辦學校,後面一樁建道場。什麼樣的道場?現代化的道場。我們學習經典,經典是古人留下來的,我們把經典這些知識介紹給現代人,要用現代的語言。記住佛教世世代代相傳的一個原則,我們要懂得本土化,要懂得現代化。你看印度佛教傳到中國,為什麼在中國能夠生根、茁壯、開花、結果?就是它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其他宗教在中國都不隨緣,所以它傳得很辛苦,信仰的人不多。佛法很快就影響整個中國,它隨緣。你在印度看出家人,真的是三衣一缽,到中國,穿中國衣服,這隨緣,隨順中國人的生活習慣,這中國人喜歡。

  所以佛沒有定法可說,佛沒有一定的形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他多活潑。你喜歡聽什麼,他給你講什麼,理不變,方法有善巧,總讓你喜歡聽,聽得你很滿意。這個本事了不起,活的,不是死呆板的。教你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心裡頭不染污,這叫真放下,心裡頭真的沒有。七情五欲可以接觸,心上沒有,真正修行功夫在此地。真的把相擺掉了,那是錯了、偏了,沒有聽懂佛的意思,佛當年這樣做是表法,給我們後世人看的,讓我們覺悟。那就是說出家人要像佛一樣,表法給在家人看,自己成就了,在家人也都成就了。在家人是不是一定要捨棄家庭?不需要,關鍵是心裡頭沒有,事上有,心上沒有,真放下。事上是形式,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心理,心要清淨、要平等、要覺,不重視形式。但是業障習氣重的,形式也能幫助你心理,你在那個環境,不離開那個環境受它的染污,你承受不了,你會受它影響。真正修養到不受影響了,沒事。

  什麼時候不受影響了?大徹大悟,不受影響。所以徹悟之後回到世間來,來幹什麼?來度眾生,來兌現你發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來兌現這一願。樣子就像五十三參,《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那就是樣子,做給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這個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統統可以接觸,你沒有障礙,你接觸只得利益,不受傷害,他傷害不了你。反而怎麼樣?成就你真正的清淨平等覺,等於通過考試了。你沒有接觸,假的,不是真的接觸而後身心不染,那是真的,真清淨。

  所以佛法是科學,它要通過實驗,沒有通過檢驗的不算數。它有證,信、解、行、證,五十三參是證,讓你通過這個檢驗。確實,你看參訪善知識,最後,這個經文有六段,我們講科,科判就是六科,最後一科「戀德禮辭」。表演的時候,我在這裡參訪,參訪完了離開了,對善知識禮拜,離開,禮辭戀德是接受他的檢驗,他的考驗我通過了。辭是什麼?辭是不染著,是這個意思,心地清淨平等,沒有把這個放在心上,這叫辭。如果把它放在心上,你就著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過,「百花叢中過」,要有什麼本事?「片葉不沾身」,心地乾乾淨淨,清淨無染,順利通過,這叫成佛了。沒有經過考驗決定不行。所以從這一點,佛法是科學,沒有經過科學檢驗,不承認你。

  三地,這是從音聲,講經教學是音聲,梵唄是音聲,詩詞、偈頌可以唱的,以美妙的音樂來相配,它可以唱的,這是音聲,從這些音聲裡面開悟了,這叫音響忍。哪些人?初地、二地、三地。忍就是定,心定住,不放逸,也就是說沒有妄念、沒有雜念,一心專注,這叫忍。忍是不接受染污,不為外面境界所干擾,不被它動搖,是這個意思。這是得忍之淺者,三地已還,就是以下。再把功夫向上提升,「捨詮趣實,名柔順忍」。捨詮趣實,好像參考資料裡頭有這一段,有,「言詮」,在第八頁。「言語為詮義理者」,言語的符號是文字,它的作用是把這些意義、道理講清楚、講明白,用言語可以,用文字也可以,言語、文字的作用就在這個地方。

  《實用淨土宗辭典》有這一目,「廢詮談旨」,這是佛門的術語,法相宗的話。法相宗所立的真俗四重二諦,第四重的真諦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不思議境界,不能用言語來詮敘,也就是無法用言語說明。怎麼辦?「須廢言詮」,就是離言說。大乘佛法,馬鳴菩薩教給我們,在《大乘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學習大乘,這《大乘起信論》。他教給我們三個原則第一個,不著言說相。你聽講經不要執著他的言語,言語,長說短說、深說淺說都沒有關係,只要他說得不錯,不要去計較言語。第二,不執著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這是為了教學方便起見假立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講真如、自性就講了幾十個名詞。一樁事情一個名詞就好了,為什麼講那麼多?這是佛說法的善巧,叫你不要執著,意思是這個。你只要是真正講這樁事情,怎麼講都可以,何必要執著?

  像大乘佛法裡面講的涅槃、法性、自性、真如、實相、第一義諦,統講一樁事情其他宗教講的上帝、真主、真神,還有梵天,印度教叫梵天,也是講這樁事情。你只要真正懂得這個意思,就不必再爭論,一定要用這個,一定用那個,那都是執著。執著要不放下,出不了六道輪迴。知道統統都是講一個,聽了都歡喜,都生真誠心,都生恭敬心,是一不是二,你分別它幹什麼?名詞術語是個工具,引導你入真實,這個要緊,千萬不要執著那個相,就壞了。好像我們走路,名字相像指路牌一樣,這條路通北京的,你走這條路就可以到達你看到指路牌子以為這就是北京,那就錯了,它不是的。它管用,你可不能執著,執著就壞了。所以,名字相不能執著。

  第三個,心緣相。心緣相,我聽了,這有什麼意思?告訴你說沒有意思。我們自己聽了起意思,是自己的意思,不是那個本來的意思。所以佛說法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他的話就會變成無量義,每個人聽了每個人解釋,每個人的意思,變成無量義,無量義是你自己的妄想、自己的意思。要怎樣聽?沒有意思,那你會覺悟,你真正懂得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沒意思。回歸到沒有意思就大徹大悟了,有意思悟不了,有意思全是妄想、妄念,沒有意思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了。這個東西真妙,這是如來的真實智慧。所以,不能用語言詮顯,一切大乘經教皆如是。須廢言詮,你看要言語,又不能執著言語,沒有言語你不能開悟,有言語你執著它不能開悟。這什麼意思?這是一種非常巧妙修行、明心見性的方法,你不會用,變成世間法,你會用,大徹大悟。言語可以引導你,不能執著,你接受它引導,你一想它什麼意思,錯了,你走歪了,不能想。

  這一句佛號你別想,意思無量無邊,前面略說,歸納十二個意思,十二光。光就是一個光,裡面有十二種德,十二種德展開,無量德能。無量德能你真能得到?真能得到,你不要想它你就得到。你要想個念頭,它有什麼好處?你只得到一個,其他的沒得到。只管聽,表演你只管看,看到釋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缽,看他接觸大眾,你只看,會開悟,妙得不得了。你不會看,你起心動念,這什麼意思,那什麼意思,全是你自己意思,佛沒意思,佛要有意思就是凡夫。佛這個表演是怎麼表演出來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有念頭,佛菩薩隨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自己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有分別執著?這個道理要明白。我們現在學佛愈學愈迷糊,佛在那裡看到了,搖頭嘆氣,你們怎麼學的!所以印祖教給我們,那都是祕訣,真誠、誠敬,就用誠敬。我們起心動念,誠敬失掉了,一心是誠,二心就不誠。就用一個誠敬心去聽,用一個誠敬心去念,念到誠敬心真的出來,就開悟了,佛法終極的目標就達到了。所以須廢言詮。

  「但以正智於內心證會其理旨也」,這就是旨,旨是這個意思,廢詮談旨。正智正心自然能明瞭,明瞭就是覺悟。「起信論所謂離言真如」,《大乘起信論》說的,菩薩教我們聽經,祕訣是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要這樣去聽會開悟,這叫真聽,這叫會聽。聽的時候起心動念,這不會,你聽的是常識,不能契入。著相了,著言說相,著名字相,著心緣相,著相了。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才跟實相相應,實相是真相。你沒有離相,全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不能見真實,真實才能夠體會到真實。你要用真心,佛用真心,你能體會佛的言說,你能體會佛的表法,這個妙極了。「旨者指所證之真理」,就是自性,就是真如。括弧裡面,「四重二諦法相宗就勝義諦而分為世間勝義、道理勝義」,這個諸位看就明白了,這裡註得很好,註得很清楚。末後,《義林章》第二卷有這麼兩句,「勝義勝義諦,亦名廢詮談旨諦」。所以廢詮談旨這個成語是法相宗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