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八集)  2013/7/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6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四十五頁最後一行

  「又《往生論》偈云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佛壽無量,教化之眾無量,所教人民皆同補處菩薩,故云善住持也」。《往生論》上這兩句偈是讚歎阿彌陀佛的。正覺阿彌陀,正覺是如來果地上的稱呼,簡稱要具足稱,無上正等正覺阿彌陀。因為這是偈頌,每一句是五個字,就省略了。法王善住持,這裡關鍵的字眼是善。法王是阿彌陀佛。善,說的是什麼?下面這有註解,解釋說佛壽無量,無量壽,教化之眾無量,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是十方諸佛剎土信願持名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數量無量無邊,所教的人民,人民就是這些菩薩、這些大眾,教得好,皆同補處菩薩,善就說這一句話。這個是十方剎土裡頭都做不到的,阿彌陀佛他做到了。他所教的這些菩薩們有上、中、下三品,或者我們說極樂世界菩薩有三個等級,上、中、下三個等級。上等的是法身菩薩,跟《華嚴經》上所說的一樣,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們這裡講三輩,這個經上講三輩。上輩,生實報莊嚴土。中輩是聲聞、緣覺、別教三賢菩薩,生方便有餘土。那我們去往生是凡聖同居土,這個就是六道裡面眾生,還不是十法界,六道,六道裡面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同居土。同居土裡頭也有上中下三品,三輩九品。可是三輩九品確實有,不是沒有,阿彌陀佛有能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都把這些人,三輩九品這些人,教到跟補處菩薩相同、平等,這個叫善。十方世界諸佛如來沒有做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做到了。

  「又偈云」,這個偈還是《往生論》裡面的,「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如來、正覺都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邊的會眾,十方去往生的,往生的人都生在「彌陀國土清淨蓮華中生」,所以如來淨華眾,七寶蓮池蓮花當中化生的。「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亦即皆從彌陀自心中生也」。我們要注意這個地方,彌陀自心中生也。從理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是真心,想是妄心,這裡講了一個心、一個想。心、想兩個字意思不一樣,心是真如、是自性,想是阿賴耶識,一個是真心,一個是妄心,把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包括盡了,一個都不漏。誰的心?自己的心想。我們自己的心想,心跟阿彌陀佛是一個心,真的是一個,想就有差別,妄心各個人不一樣,真心是一樣。妄心從哪裡來的?從真心變出來的,所以追根究柢是一樁事情。如果從理、從事上講,就是兩樁事情。理是真心,心現的。事,事是妄心,識變的,識變是講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心想生。經上這一句話我們要搞清楚,心、想是兩樁事情,專講十法界的。如果講實報土,只有心,沒有想,那是如來自心中生的。彌陀自心中生是實報莊嚴土,這個裡頭沒有想,就是沒有阿賴耶識,只有真心,沒有妄心。這個世界有沒有身相?有,相是法性身。有沒有居住環境?有,也有山河大地,那是法性土。

  法性這個心跟想有什麼不同?剛才說了,心是真的,想是假的。為什麼?心,不生不滅,永恆不變想,剎那生滅,找不到兩個念頭是相同的。生滅不同,這是假的真的沒有生滅,完全相同。所以實報土裡面的菩薩,可以說他跟佛是平等的,只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無明斷了,習氣猶存。習氣斷盡,他就自自然然入常寂光,融入常寂光,跟常寂光成一片。像我們這個小講堂,有十幾盞燈,燈一打開,每一個燈的光融在一起,就分不開了。成佛就是這樣。這個不是等覺,等覺沒有到這個境界,妙覺,妙覺就是光光融成一片,只有光,沒有色相,就是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念頭的現象,連自然現象都沒有。這個光就是身,光就是土,我們講常寂光,法性身、法性土是一不是二。在實報土裡面有形相,為什麼?他帶著有習氣。可是法身如來跟那些法身菩薩有緣,沒有說眾生無邊誓願度,實報土除外,沒有說這個,既然沒有說,我們就曉得,佛度眾生包括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統統得度,這個才是究竟圓滿的大慈大悲。

  這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在蓮花裡就產生蛻變,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轉識成智。所以往生極樂世界轉識成智,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不是我們自己修成的,佛力加持。這個恩德很大!我們自己要轉很難,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轉得了,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轉識成智,沒有阿賴耶識,所以西方四土全是法性變現的,沒有阿賴耶識,這叫淨華眾,正覺華化生的。正覺華指蓮花,淨華眾是說菩薩,菩薩都是清淨花化生的。皆從如來智慧清淨海生,這個彌陀智慧清淨海就是性海,自性,自性沒有邊際,用海做比喻,性海。這是所有大眾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的神識上了蓮花,在蓮花當中自自然然就變成法性身,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住的是法性土。這就是都是從如來自心中生也。

  「是故彼國人民,平等如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經論都是一樣的說法,平等如佛。也就是說,到極樂世界我們的身跟阿彌陀佛的身一樣,沒有絲毫差別。換句話說,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往生的人花開見佛,那個時候的身相也是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跟彌陀無二無別。光中現十方諸佛世界的佛事,諸佛在教化眾生,身相統統都見到了,這叫平等如佛。佛壽無量,不生不滅,所以眾生壽量也沒有生滅。「一生補佛」,一生證得補處的地位,後補佛。在極樂世界個個都是後補佛。我們這個世間現前補處菩薩是彌勒,彌勒佛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這一生補處。

  「可知極樂主伴悉皆莊嚴,功德成就」。主,阿彌陀佛伴,十方菩薩,往生的菩薩。我們在這個地方看到極樂世界很單純,一點都不複雜。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太複雜了。古時候的社會比我們單純,人純樸,事情少,所以宰相底下只有六個部。現在總理下面有多少部?恐怕有三、四十個部。在從前宰相下就六個部,事情少,簡單,人口也少。農業社會,農作物生長是有季節的,春耕,春天耕種,夏天,慢慢它就長大了,秋天就收成了,冬天都收到倉庫去了,庫藏,所以幾乎冬天就是放假的時候。

  我們小時候在家鄉過年,抗戰之前,我們家鄉的習俗,十二月初八,臘八,臘八開始過年了,過到多久?二月二,龍抬頭,春天來了,這才開始工作。所以這個時間很長,你看從十二月初八,正月,二月二,差不多兩個月。這兩個月的長假,那是宗教活動最盛的時節。為什麼?人有這麼長的假期,他沒事情做,在家沒事情做,到寺院,到道觀、儒家的書院,去幹什麼?去聽講經,去聽課,去學習。這個時候講學是義務的,因為施主,這個庵、道觀報施主恩,平常接受施主的照顧,這時候報恩,講經教學。大概都是一般讀書人,預先到那邊去報名,那邊給你登記,分配你房間、你住的地方,吃住統統管,兩個月時間住在寺廟。寺廟會安排課程,給你講一部經或者是兩部經,大經講一部,小部頭的會講兩部。所以那個時候人生活有規律,悠閒,真有樂趣。

  舊社會裡面生活,從一生下來就有方向、就有目標,不會茫然,沒有恐懼感,心是定的。生下來,注定的,這一生為這個家付出,做出貢獻,榮宗耀祖,光大門楣,這是每一個家庭人都有的使命,接受家教。家教裡面教學的總綱領,就是五倫、五常、八德。從胎教開始到滿三歲這一千天,母親負主要的責任,母教。母親是小孩扎根教育的老師,這個根要紮得好。古諺語所謂「三歲看八十」,這個根紮好了,到八十歲都不會改變,這就是說一生都不會改變。八十是人生一個週期,從出生到二十歲這是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八十以後還在,那你就多賺了。所以到八十的時候,就算是一生都不會改變了。所以他心是定的,家是他的最可靠的依靠。古時候家是社會的核心,所以家齊而後國治,家能治好了社會就安定、就和諧。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不是個人,現在是個人主義,在從前中國不是的,中國是家庭,家把人人都教好了。六十歲大概就退休了,花甲之年養老,回老家,回老家養老,這是人生享受的一個階段,晚年享樂。外國人不一樣,外國人是兒童享樂,他把享樂擺在第一個階段,那麼到老年就變成墳墓了,退休下來是苦不堪言。兒女沒有孝順心,沒教過,兒女不照顧父母。十六歲就算獨立了,在美國十六歲離開家庭,你父母不要去找他,他已經可以自立了。一生當中,偶爾年輕人想到父母,逢年過節寄一張卡片,你看,父母看到了很歡喜,這個兒子沒有把自己忘掉。這跟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除非在外面工作謀生,否則的話不離開家庭。中國的家,抗戰勝利以後沒有了,再也看不到了。

  家,雖然有拘束,你仔細回想,它有它的優點,它的優點就是真正盡到了育幼、養老人生這兩樁大事,家庭負擔著。小孩自己不會教沒有關係,家教你,家學,就是家庭子弟學校,私塾。學校多半設在祠堂裡面。祠堂是個公共場所,場地大,裡面可以辦學、可以養老。老人早晨起來吃過早飯之後,散步到祠堂,老人都在那邊集合,在那邊聊天、在那邊娛樂。跟小朋友合在一起,小朋友下課也去找他的爺爺奶奶,真有天倫之樂。下課大概休息十分鐘、十五分鐘,一搖鈴了,孩子去上課去了,不會嫌很煩。所以我們想起那個時候的生活,有趣味、樂趣,社會風氣純樸,絕對見不到有欺騙人的人,沒有,人講信用,說話算話,沒有欺騙人的。那這種社會還可不可能再見到?不太可能,整個社會改變了,科學技術把我們改變。

  科學技術進步得太快了,讓我們來不及應付,所以感到很重的壓力,憂慮、茫然,無所適從,有恐懼感。表現在外面的,心浮氣躁。這是現代人,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宿感,將來到哪裡去?老了以後怎麼辦?進老人院,老人院的老人你去問問,去調查一下,絕大多數都希望趕快死,對於生沒有希望。還希望活著,他對這個沒有這個念頭,活著苦,太苦了,孤單寂寞。老人院裡老人跟老人不說話的,吃飯的時候大家到餐廳裡吃飯,面孔沒有表情,沒有聽到哪個老人跟哪個聊天,沒有。你說多痛苦!這是現代社會的現象。我們住在同一層大樓,公寓,同一層大樓,隔壁鄰居不打招呼的,見面看你一眼,沒表情,進去門就鎖起來,是這麼個社會。舊時候的社會,不同的村莊,距離二、三里路看得見的村莊,都認識那是哪一家的,哪有不打招呼的道理!很親切,一個村莊就好像是一家人,也確實是一家人,鄰村是鄰居。

  科學技術是帶來很多便利,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現在有不少專家學者在研究,設法能不能做到兩全其美,人性的教育跟科學技術能夠平衡。現在科學技術進步太快,人性的教育退轉了,不但跟不上,退轉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問題,為什麼?阿彌陀佛善住持,他會教。你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用什麼方法?教育。中國教育的方式花樣很多,民間藝術全是教育,民間的表演,戲劇、舞蹈、說唱藝術。說唱是講故事,還帶著樂器,講歷史故事,講聖賢教誨。說書,我們小時候喜歡聽,念小學,放學回家了,往往先到茶館,茶館裡有說書,去聽說書,聽講故事。這種藝術現在慢慢的凋零,沒有了。在過去有以這個為職業的,他就是搞說唱的,在這個村鎮裡頭住個十天半個月,那個村鎮又去住十天半個月,他是到處走的,很多,多半是老人。說唱在哪裡?在茶館。這些東西實在講都應當恢復,要辦學校來培訓,不能讓它失傳。過去那套東西真好,說唱裡面的內容是教學,離不開傳統教學的原則,內容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所以那個時候學校少,為什麼人民都懂禮?他的教育從哪來的?就從這來的。戲劇也是大家都非常歡迎的。戲劇裡面內容,像平劇、崑腔裡面都講的是忠孝節義,告訴人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它都教人這些,對社會正面的教化,肩負起社會教育。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過去時候,妨害風化是決定禁止的,沒有人聽。現在變成電視、變成網路,把這個東西送到你家裡去了,裡面的內容跟從前完全相違背。以前是教你怎麼學好人、做好事,現在教你幹壞事、教你做壞人,全是教出來的。

  純淨純善是極樂世界的教育宗旨,那個地方沒有絲毫惡念。惡念都沒有,當然沒有惡的行為,純淨沒有染污。阿彌陀佛萬德萬能,能現無量身。那個地方的菩薩、大眾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化身也是無量無邊,決定讓每個人都親近阿彌陀佛,如同彌陀單獨教我一樣。不會說人多了,跟阿彌陀佛距離很遠,見不到,沒有這種情形。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時間空間不是真的,假的,所有物質現象包括我們身體也不是真的,符合《金剛經》上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用這個假相修真的,借假修真,這就有意義了,我們人生就有目的、有方向,不會走偏差。最後的歸宿就是極樂世界,這是佛教導我們的。

  可知極樂主伴悉皆莊嚴,這從相上看。從體性上看,功德成就彌陀四十八願的功德、無量劫修行累積的功德、每一個往生的人修學的功德,是以功德成就的,不是世間斷惡修善成就的。斷惡修善是福德不是功德,善心善行,人天果報,沒有出六道輪迴。功德出六道,功德也是斷惡修善,不著斷惡修善的相,那就是功德。著相就變成福德,因為著相,心不清淨不著相,心清淨。事可以隨緣,心絕不染著,這是佛法,這就叫功德。積累功德,做往生的資糧。

  下面這一品,「重顯依報莊嚴」,這一個題,科題裡面包括的範圍很廣,從十四品到十七品,一共有四品經。這第一段「寶樹遍國」,世尊在此地為我們詳細介紹極樂世界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先看那一邊的寶樹。我們看念老的題解,「本品重顯」,前面講過,現在再說,前面是略說,這邊是細說,「極樂國土依報莊嚴。七寶行樹,周遍其國,此諸寶樹,或一寶獨成。或多寶共作」。顯示極樂世界的微妙莊嚴。我們這個世間人喜歡珍寶,他方佛國的人也有這個愛好。極樂世界的珍寶到處都是,美不勝收。因為它多,太多了,到處都是,人的貪心沒有了,你盡情的欣賞,你決定不會佔有它,決定不會去收藏它,沒人收藏。「樹皆整齊莊嚴,光色殊妙,隨風奏樂,音調和雅。此即第四十無量色樹願之成就」。這是阿彌陀佛本願成就的,四十八願願願兌現。

  我們看第一段,「樹之質」,樹的體質,「純一寶成」。請看經文

  【彼如來國。多諸寶樹。或純金樹。純白銀樹。琉璃樹。水晶樹。琥珀樹。美玉樹。瑪瑙樹。唯一寶成。不雜餘寶。】

  極樂世界居住環境裡面,隨自己的心願,確確實實那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心想事成。心想,不是阿彌陀佛想,我們想,我們去的人心裡想。成,阿彌陀佛成就的。我們怎麼想,阿彌陀佛就怎麼變化,確實像《楞嚴經》上所說的,彌陀真正百分之百的兌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想是感,阿彌陀佛就有應。你想金樹,這樹就是金的,讓你看到的我不喜歡金的,想銀樹,這樹就變成銀的。自然,我們怎麼念,它就怎麼變,想一棵,想多棵,想一個樹林。在澳洲森林很多,因為它土地大、人少,許多人喜歡住在森林的附近,有不少原始森林開闢為國家公園,旅遊的人都喜歡去。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水晶』與下面講的水精是一樣、相同。「梵語頗黎」,經典上也用下面這個現代的「玻璃」這個名詞,翻譯成「水精」。有紫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碧色的,四種顏色。「琉璃乃梵語。華言青色寶。此寶青色。一切眾寶皆不能壞。體堅色瑩,世間希有,故名為寶」。琉璃,很像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綠色的玉,翡翠,中國人叫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這個也很堅硬。「琥珀、瑪瑙」,這都是「世間珍寶」。極樂世界的寶太多了,許許多多我們沒有見過,那佛就不能說了,說了我們不懂,用我們世間大家都認為很珍貴的這些寶,這個珍寶來做比喻。即使這裡講的金樹、銀樹,極樂世界的金跟我們這個世界上的金就無法比,他們金的質料、光色,我們這邊金決定比不上。什麼原因?記住佛的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記住這個話,極樂世界的人是什麼樣的心,他感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就明白了,我們這個世間的人粗心大意,感得我們自己認為是珍寶,跟極樂世界人一比差很遠。念頭不一樣,福報不一樣,他的金超過我們的金,道理在此地。這些物質現象也都不是真的,都從心想生。所以我們要想如同諸佛淨土一樣的莊嚴,能不能做到?在理論上講能。我們如果心跟佛心一樣,我們居住的環境依正莊嚴就跟他相同。

  我們這個地球在變,變到這個樣子,我們看到很寒心。想起八十年前我們生活在農村,農村外面田地裡面,任何地方有水都可以喝。稻田裡面還有一些水,還沒有乾掉的時候,你看很乾淨,手拿起捧到就能喝。小溪裡面的水,池塘裡面的水,乾淨,沒有污染。水源乾淨,土壤沒有污染,所有一切植物也沒有污染,沒有一樣不是健康的。小孩出去玩,都去摘一些野花野果,摘到就吃,也不需要洗一洗,手揉揉擦擦就吃了,沒有聽說生病的。現在變得小心翼翼的,拿到什麼,這能吃嗎?人與人當中的感情,那個時候人與人親切,現在要不是熟人,理都不理你,面孔呆板。從前的人不管認不認識,都是面帶笑容,都會給你點頭打招呼。所以科技帶給我們,確實有人在質疑,帶給我們到底是福還是禍?如果說是福,我們付出的慘痛代價值不值得?

  這第二段裡面講「多寶共成」。

  【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

  七是代表圓滿。

  【轉共合成。根莖枝幹。此寶所成。華葉果實。他寶化作。】

  一棵樹裡頭很多種顏色,很多種珍寶共同成就的,美不勝收。「總之七寶」,皆借世間物勉強做為比喻。實際上極樂世界「一切萬物悉皆微妙奇麗,超逾十方」。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微妙奇麗,微是精微,美妙,超過十方諸佛剎土。為什麼?在阿彌陀佛建造西方極樂世界之前,他以五劫這麼長的時間去參訪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我們今天講去考察、去調研(調查研究),十方諸佛世界美好的,極樂世界都要,不好的完全淘汰,所以極樂世界成就了,依正莊嚴自然就超逾十方,超過一切諸佛剎土它是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精華,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微妙奇麗,這麼來的。所以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佛給我們說只能說個彷彿,沒有辦法講到究竟。

  下面這段文,「別明」。

  【或有寶樹。黃金為根。白銀為身。琉璃為枝。水晶為梢。琥珀為葉。美玉為華。瑪瑙為果。其餘諸樹。復有七寶。互為根幹枝葉華果。種種共成。】

  我們看註解,「又據《往生論》則此寶樹,顯國土莊嚴中,種種事功德成就。論曰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樹是妙寶所成」。我們今天的植物,是木本的、草本的,極樂世界的樹沒有木本的,極樂世界的花草沒有草本的,全是珍寶。珍寶太多了,無量無邊際,所以這些珍寶在極樂世界也都變成建築材料了。經上給我們講「黃金為地」,那是什麼?用黃金鋪地。像我們這邊修築的公路,我們公路鋪的是柏油,極樂世界路上鋪的是黃金。我們的衣著,有的是植物,有些是皮毛,極樂世界人穿的衣服是七寶的。那寶怎麼能做衣服穿?我們這邊寶是堅硬的,極樂世界的寶是軟的,就跟衣服一樣,軟的,所以它可以做衣料,很薄、柔軟。乾淨,一塵不染,不需要洗的,也不需要裁縫的,想什麼樣子、款式,它就什麼樣子。一切都是自然化生。

  「樹是妙寶所成,是即備諸珍寶性」,這個淺的意思。「深言之,蓋顯彌陀之性德。一切妙寶皆彌陀性德所本具」。彌陀的性德跟我們自己的性德是一不是二,說彌陀性德就是自己的性德。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一句話沒細說,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可以拿來做註解惠能大師的這個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德能、相好,這三樣東西把所有一切都包括。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落實在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心現識變。所以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性德所本具,我們起心動念這是緣,我們的自性在極樂世界跟佛的自性融成一體,佛自性變的就是自己自性變的。佛是無量劫的修行,功德大,我們比不上,但是我們依靠了阿彌陀佛,這個變現的能量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我的小能量,他大能量,這小大融成一體,就會跟阿彌陀佛一樣。大乘教裡頭佛常說,一切法由心想生,皆依心現識變。極樂世界完全是心現心變,它沒有識,隨一切眾生的心想,也就是往生這些菩薩,他們心裡想什麼,這個世界就現什麼,隨意自在。居住的宮殿,想大,宮殿就放大想小一點,它就變小想在空中,它就浮起來、就升空想在地面,它就落在地面上。而且宮殿可以飛行,當作交通工具,沒有出房間的門,到哪個地區,這個房子就帶了,帶它一起去了。隨心所欲,自在無礙。

  「一一寶中備具一切珍寶之妙德」,《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具足妙莊嚴」。極樂世界珍寶之多,人心清淨,沒有貪心,為什麼?物資太多。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對我們生存影響關係最大的、不能離開的,是什麼?第一個是空氣。現在空氣被污染了,有收存清潔空氣的必要了。你說誰貪空氣?為什麼不貪?它又那麼重要,十分鐘沒有空氣的時候,人就要命了,這麼重要的東西,沒有聽說哪個去貪它、哪個去儲存它,沒有。這是最重要東西他不貪,該貪的他不貪,不該貪的他去貪,顛倒!這就是事實真相沒搞清楚。

  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那些念頭全沒有了。為什麼?一切具足,不需要經營,一切法心想事成,想什麼有什麼,不想就不見了。所以我們能夠體會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的道場,每個人居住地方一定是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什麼都沒有,多自在!他想坐下來,這一坐下來,椅子就擺好了起來不要了,椅子不見了,沒有了。想什麼有什麼,不想它就不見了,這個好,這人才叫心地真正乾淨,不用收拾,沒這麼多麻煩。我們這裡學《大藏經》,還要搞個大書架擺那麼多書。極樂世界要不要?不要,想什麼經,就擺在面前不要了,不要就不見了,不用收拾。這個地方能不去嗎?十方世界諸佛剎土沒有辦法跟它相比。

  我們有緣遇到了,這有緣,跟阿彌陀佛有緣,我們見到阿彌陀佛的像,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生歡喜心,這有緣,這緣就很深。這個緣就證明我們這一生想往生就決定得生,沒有這個緣不行。所以應該要把信心加強,信心加強專念阿彌陀佛、專求極樂世界,其他念頭全沒有了。這叫什麼?不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念佛只要念到這個樣子,就沒有一個不往生。佛所說的決定不懷疑,世間人不可靠,佛可靠。佛在哪裡?佛在我們心中。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一切諸佛如來都是不起心不動念,我們不起心不動念就跟他相應。我們起心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跟菩薩相應。佛菩薩沒有離開我們,是我們自己離開佛菩薩。是不是真離開了?沒有,沒有離開,自己以為離開了。起了分別執著就有障礙,這個障礙讓我們佛菩薩在面前見不到、接觸不到。只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在面前,都能見到,見到極樂世界是更容易、更簡單。

  具足妙莊嚴這一句,「淺言之乃下文中榮色光曜與出五音聲等義,深言之,則一一寶樹皆是圓明具德」。實際上,極樂世界任何一法、任何一樣東西都是圓滿、光明、具足萬德莊嚴,無法想像。我們沒辦法想像,佛菩薩也無法想像,也說不出來,到那個地方去之後完全就明白了。

  下面一段

  【各自異行。】

  「樹成行」。『各自異行』,這就是中國人講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真是這樣的。我們到野生森林,你去看,這一片森林一種樹,決定沒有不同品種雜在裡頭,沒有。這古人說的我們看到了。而這些樹,極樂世界的樹不但是同類聚在一起,而且排的行列非常整齊,絕對不會有錯亂。

  【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葉相向。華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

  使你看、你欣賞,你看不盡,它太美了。前面一段「表樹之質」,是七寶所成的。右面這幾句「表樹成行。井然有序」,整整齊齊,一點都不零亂,「光色明麗」,樹放光,光中有很多不同的色彩,明亮、美麗。「正《往生論》中,莊嚴地成就」,「偈」,這是《往生論》的偈子,「雜樹異光色」,極樂世界「地平如掌,雜色寶樹,遍滿其國,上覆寶網,下飾寶欄,皆表地莊嚴」,大地莊嚴。首先看到的,地平如掌,大地平整,這是佛在經上所說的心平則地平。我們這個地方地為什麼不平?人心不平。人心平,大地就平了。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的人心平,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心是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人人都是清淨平等,阿彌陀佛也是清淨平等覺,所以這個世界平等的世界,真平等。平等到什麼程度?連身相都一樣,我們所謂一個模子造出來的,沒有絲毫差別,這是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的成就。

  為什麼佛要發這個願?佛看到十方世界因為不平演變成種種差別境界,使眾生心情不定,於是乎生起互相競爭、生起無量煩惱。如何讓眾生生活在這個地區不生煩惱?佛想出個辦法,平等,煩惱就不生了。這很不容易做到。十方世界去往生的,我們的心不平等,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頭一樁事情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見到阿彌陀佛,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得清淨心。佛要給我們講這個,這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要講平等,第一個階段清淨,清淨平等。極樂世界沒有高下,連個子都一樣的,沒有哪個高、哪個矮。有高矮就生煩惱,為什麼他那麼高、我這麼矮,心就不平了。統統一樣,一切受用完全一樣。所以講清楚、講明白了,給諸位說,極樂世界是共產黨,阿彌陀佛是共產黨的創造者。它什麼?它完全是這是公共的,你真是要什麼有什麼,連長相都一樣、穿著都一樣,讓你只感覺得是有美、有光、莊嚴、歡喜,決定沒有分別、沒有高下、沒有差別,什麼都是平等的。

  我們這個世間麻煩出在不平。頭一個,你看多少人,我們看到有文字報導,貧富不均。貧富怎麼均?不可能均。到極樂世界就均了,為什麼?極樂世界統統是念阿彌陀佛去的,不雜。果報不一樣。凡夫在這個世間造的業不相同,怎麼會平等?造的業有染有淨、有善有惡,造的不一樣。這個世間,我們看那些專家學者研究討論,人為什麼活在這個世間?活在這個世間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這些話在大乘經上有,佛只用四個字解答,「人生酬業」。你為什麼會到這個世間來?業力牽著你來的。業力每個人造的不一樣,所以你到這個地方來投胎,投胎那個家庭不一樣、身分不一樣,業報不相同。你一定跟這一家人有共業,過去生中有關係,你才會到這家裡來。一生富貴貧賤,滿業,都是自己造的。所以佛說,來幹什麼?酬償你的業報,過去所做的善、修的福,你今天來到世間享福過去世造的惡,那你到這個世間來受罪吃苦,你自己做不了主。這個道理要懂。

  人真的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他心就平了,不再怨天尤人了,他曉得是自己業報。明瞭之後怎麼樣?斷惡修善,改造命運,可以改。懂得這個道理,自己把一生命運轉變過來的人很多,袁了凡先生,這最出名的,因為他把他的經過寫出來,流通出去,大家都看到了。真有命運。雲南孔先生(十五歲遇到)給他算命,算流年,每一年一絲毫都不差。他終於明白了,他是讀書人,每年參加考試,考中第幾名。那個時候讀書人考取秀才之後,國家就有一份糧食給他,供養他,他可以能夠生活,不需要從事行業,好好專心讀書,再參加考試,將來為國家服務。所以秀才就拿到國家的供養了,那個時候是一年有幾十石米。你看《了凡四訓》裡面講的,他一年大概九十多石,九十多石米吃不完,再賣掉的時候他就有用的錢。古時候是給食物,不是給錢財,食物。二十年,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二十年,非常準確,一點都不錯,所以他服了。服了怎麼樣?什麼都不想,想都是妄想、空想,沒有意思,什麼念頭都沒有了。

  三十五歲這一年,看雲谷禪師,南京棲霞山,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頭坐了三天三夜,他沒有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佩服,算還是年齡很輕,三十五歲,能有這個功夫,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就問他你從哪裡學來的?你跟誰學的?他說老實話我沒有跟任何人學,我是十五歲被雲南孔先生算命,算我的流年,二十年當中絲毫不差,所以我知道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所以我不再打妄想了。雲谷禪師聽到哈哈大笑,了凡先生也呆了,為什麼聽了哈哈大笑?笑完之後,雲谷禪師說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了凡先生就問為什麼你以為我是聖人,說我還是凡夫?他說,三天三夜在一般人,一個念頭不生,這個修行功夫不錯,漸漸入境界了,沒想到你是被算命先生算定了,沒有妄想了,那不是凡夫是什麼?二十年命被人算定,一點都沒有改動,標準凡夫。別人什麼?別人每天念頭還有善有惡,善就加分,惡就減分,有加減乘除,造大善就乘,造大惡就除,有加減乘除,你二十年沒動,加減乘除都沒有,叫標準凡夫。

  這個說出來之後,了凡先生向他請教難道命運能改?他就給他講改造命運的道理。他聽懂了,回家之後就發個大願,做三千樁善事。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定考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三千樁善事發了,還沒做圓滿,你看,果報就現前了,命運就不對了,收入增加了,這是國家給他的糧食增加了,所以他就相信了。三千樁善事不容易,十年才圓滿。天天做,天天記,十年,三千樁善事圓滿,請一個認識的法師給他做迴向。接著再發三千樁善事求生兒子。他命裡頭,這功名就是今天我們講的學位、學歷,古時候社會也分三等,最高的進士,第二個學位舉人,秀才是第三個。他只有第三個,他命裡頭沒有舉人、沒有進士。他發願求,做一萬樁好事,真的被他求到,他參加考試,考中舉人、考中進士。壽命只有五十三歲,官只能做到一個很小的縣分,四川很小縣分的縣長,統統變了,那個官做到差不多相當正部級的這個地位,這他命中沒有的壽命活到七十四歲走的,延壽二十一年命裡沒有兒子,他也是求兒子,都求到了。有個好兒子,兒子給他生了六個孫子,這個家裡人丁興旺。所以改造命運,人有命運,要懂得改造。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不要強求。命是自己造的,求神求佛都是枉然,神佛不能幫助,必須自己改過遷善,積累功德,自然就改掉了。

  財富,佛告訴我們,修布施得財富。我這一生,我的習氣毛病比了凡先生還多,優點比不上了凡先生,我的命比他差。章嘉大師教我改造命運,我的命運真的轉變了。我沒有求壽命,自己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非常相信,四十五歲那一年生一場病,一個多月,好了。命裡頭沒有財富,章嘉大師教我修財布施。這個老人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接受了。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三十歲開悟之後,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我就以他做榜樣,向他老人家學習。弘法利生需要錢財,所以修財布施,有多少捨多少,捨掉之後,不久它又來了,來了比捨的時候多一點,好像加利息一樣。我搞了六十多年,真有效。所以「捨得」是佛法的言語,捨就有得,但是這個意思、更深一層的意思,得了要捨。捨得,得了再捨,捨了又得,愈得愈多,愈多愈捨,做好事。

  什麼是好事?幫助眾生覺悟是好事。任何好事都比不上這一樁好事,這是我們要記住的。把佛法介紹給別人是大好事,他要真接受了,你就度了他,幫助他成佛了。尤其是淨土法門,在世尊末法時期這個九千年,它是正教,它是真實不虛,決定幫助你成就。其他的不容易,為什麼?其他要斷煩惱,要有好的老師、好的修學環境、好的同參伴侶。淨土不必要,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就成功了。自己修,行,有幾個同修在一起修也行,它太方便了,什麼障礙都沒有。在我們這一生當中,看到許多依這個方法修行,臨終走的時候瑞相稀有,沒有生病,預知時至,這都給我們做出證明。我們堅定信心,什麼都可以放下,這個要緊緊抓住。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極樂世界是我們自己性德所流露的,跟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性,所以中峰禪師在《繫念佛事》裡頭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個話說的真的,不是假的「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幾句話中峰禪師講的,他是元朝時候人。我們要認真努力,一定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這叫覺悟,這叫報佛恩、報父母恩、報祖宗恩。我們一個人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生生世世家親眷屬統統是跟你有緣之人,無論他現在在哪一道,你都有能力、都有智慧去幫助他。這個事情不能不幹。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