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七十六集) 2001/8/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76
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二十五面,經文倒數第二行看起。
【淫泆抱銅柱。大火相燒然。】
在這個地方,我們曾經說到章太炎老居士跟我們講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說明造作地獄的罪業很難不受果報,相當不容易。這個事情是他親身見到的,他寫在書上,好像是寫在,有一部經他寫了一個註解,寫在這個註解裡面,他有個《八大人覺經》的註解,把這個故事寫在裡頭。這是前清一個官員貪污,皇帝派他去賑災,他把賑災的錢吞沒了,使災區裡面的災民得不到救濟,餓死凍死了很多人,這個罪業很重。滿清亡國之後,到民國年間,他住在上海外國租界裡面。當時住在外國租界是最安全的,中國的法律管不到。晚年雖然念經拜佛,做許許多多慈善事業,在租界裡頭人家都稱他大善人,以後也在租界裡面死了。死了之後,大概他有好幾位姨太太,最小的好像是第四個姨太太,還是第五個,對她的先生非常懷念。
剛剛好在那個時候有一個法國人是通靈的,他有能力把死的人鬼魂找來,可以跟他談話。他們家裡人聽到這個訊息很歡喜,不過在那個時候,這個法國人要的價錢很高,在當時要把這個死人找回來跟你家人見面談話,要的價錢是一千大洋,普通人是做不起的,沒有法子的。他們家裡有錢,所以就請這個法國人替她找她的先生。這個人錢收了,找了一天都找不到,他要姓名,他要生辰八字,要死在什麼時候,埋葬在哪裡,都告訴他,找不到。這外國人很納悶,他說我真的有這個能力,絕對不是騙你。這個姨太太不服,你拿了這麼多錢,你沒有把人給我找到。然後這個外國人也很聰明,他說這樣好了,如果你們家裡有親戚朋友,最近死的,我再替你們找,我收一半的錢,收五百塊,你看看我是真的還是假的。正好在這之前沒有多少天,這個人的大兒子死了,他的大媳婦聽到這個事情,行,試試看,就請他找,很快就把他找來了。找來的時候也是附在人體講話,附在人體聲音就是他那個大兒子的聲音,一點都沒錯。就問他死了以後的狀況,他大致上都說了。她說:你爸爸呢?你爸爸到哪裡去了?他說:爸爸墮地獄了。他是個大善人,怎麼會墮地獄?每天拜佛念經,修橋補路,盡做些慈善事業,他怎麼會墮地獄?於是他就說出來了,他說一般人都不知道,沒有人曉得,他在前清皇帝派他賑災,吞沒一筆賑災的款項,這個事情在上海,還有幾個老人,是他的老朋友,知道這個事情,你們可以問問。所以那個法國人說:在地獄他就沒有辦法了,在鬼道他有辦法找來,地獄他沒辦法。這個姨太太問問他從前那些老朋友,老朋友聽了之後說好像是有這麼一樁事情,他確實做過欽差大臣,皇帝命令他去賑災,有這個事情,也有傳聞說他吞沒賑災的一些錢,但是究竟多少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被證實了。
造的罪業太重,晚年這一點小小的慈善修福,挽救不回來,所以墮地獄了,地獄裡頭受什麼樣的苦?沒有人知道,訊息就沒有了。朱老居士學佛,實在講也很不簡單,他年輕的時候在外國讀書,學經濟的,對於這些事情他沒有法子接受,他老岳丈的事情,他聽了當作特異功能一樣來看待,半信半疑,他年輕的時候遇到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都是在自己的家鄉鄉下,跟我講了很多故事。他自己學佛的因緣,是自己真的遇到鬼了他才相信,別人跟他講的,他聽了,願意聽,他不相信。
他跟我說他學佛的因緣:抗戰期間,他在重慶,那個時候他做四川、西康兩省的稅務局長,管財稅。在重慶,晚上跟一些朋友打麻將,打到深夜兩點鐘才散場,散場之後回去,那個時候沒有車,走路回家。這一段路很長,大概要走四五十分鐘,很長的一段路。那個時候是半夜,路上都沒有人了。從前路上的路燈,現在你們沒有法子想像,很遠,大概差不多就是五十公尺才有一盞燈,一百公尺有兩盞燈,那個燈泡多大?四十燭光,四十燭光小燈泡吊得高高的,真的是若有若無。他回去的時候,在半路上,前面有個人走,他也沒有留意,前面是個女人,也是一個人在前面走,他在後面走,看得清清楚楚。差不多走了將近半個小時,他忽然想到,單身一個女子,深夜跑出來,奇怪!這麼一想寒毛直豎,仔細再一看,這個女子有上身沒有下身,他嚇呆了,真的見鬼了,而且不是短時間,跟這個鬼一起走路走了半個鐘點,這麼一驚嚇之後,這鬼就不見了。他從這裡開始學佛了,他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以前所經歷的這些故事,回頭想想有道理,不是虛構的,不是寓言故事,是真的,這是他學佛的因緣。
以後他告訴我,他說也許他遇到的鬼是觀世音菩薩變的。為什麼?沒有這個緣,怎麼樣他也不會學佛。所以晚年到台灣,在台北市辦台灣印經處流通佛經。我早年學佛所讀的經書,都是他老人家送給我的,免費送給我,這個老居士對我非常好,他跟李炳南老居士同年,也是非常好的老朋友,我到台中是他老人家介紹我去的。所以人要不是親身經歷,很難接受。親身經歷,確實當你因緣成熟的時候,佛菩薩來幫助你一把,這就是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示現什麼樣的身,讓你醒悟過來。再看底下這一段,也是半偈:
【誹謗清高士。鐵鉗拔其舌。】
這是說什麼?地獄裡頭有一個拔舌地獄,拔舌地獄的業因是『毀謗清高士』。人如果不知好歹,不知道善惡,容易造口業,這是造口業的果報。如果真正明瞭善惡果報,我相信他很快的就能夠改邪歸正,回頭是岸,遠離惡人,親近善知識。「清高士」,沒有說出家人,而是在家人,在家學佛有成就的是高士,在家要作高士。從前李老師勉勵我的:出家要作高僧,在家要作高士。「高」是清高,「清」是什麼?貧。無論是世法佛法,清高一定生活很貧窮,三餐飯都有問題,確實有修養、有道德,不求名聞利養。物質生活雖然貧乏,精神生活充沛。在家的大德居士,你要是毀謗他,你將來會墮拔舌地獄。
在最近,我們見到有毀謗夏蓮居老居士的。世間人真的不識好歹、不知善惡的人多,毀謗的事情層出不窮,到處都有。我親近的三位老師,我常常聽到人毀謗。方東美先生,我聽到毀謗的人是哪些人?都是同鄉,實在說沒有親近過他,不親近哪裡曉得他的德行?人云亦云,道聽途說,不負責任,很容易造口業。李炳南老居士,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跟他老人家,也聽過許多的毀謗。不但在其他的地區,在台中市都有毀謗他的人。章嘉大師,教內的、出家的這些大德,也常常在言語上批評他。我是冷眼在旁邊觀察,我明白了,凡是這些毀謗的人,都沒有跟他親近過,如果親近、見面,常常在一塊交談,我們就曉得外面人那些批評都是謠言,都不是真實的。
人與人最重要的是溝通,如果沒有溝通,如果不往來,彼此在猜疑;說老實話,這些真正清高士,他從來不說別人過失,他沒有這些閒功夫,人家讀書明理,我們接觸,都會講一番大道理來給我們聽。從來沒有聽說他們去批評哪個人,從來沒有過。這些在我面前說這個長、說那個短的,他們從來沒有跟這些善知識接近過。我從這些經驗當中明白了,知道這些造謠生事,是冤枉好人。
冤枉好人有這麼大的罪過嗎?有!說老實話,那個好人你怎麼樣毀謗他,對他絲毫損傷都沒有,這個罪不是在他那裡結的,在哪裡結的?因為你的毀謗,使許許多多人對這個清高士誤會了,你誤導了眾生,人家不敢親近他,不願意親近他,把他這一生接受最好教育的機會斷掉了,佛法裡面講破壞別人的法身慧命,從這裡結罪的。所以你說的這個話,你要知道這個話的影響多大,如果影響的面很大,很多人受你的誤導,影響的時間很長,你的麻煩大了。與那個當事的善知識不相干,與他不相干,罪是從這裡結的。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知道的人不多,知道的人決定不敢幹。知道的人,知道這個人是個高士、是個高人,一定會去親近他,會去向他請教跟他學習。
這些事情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會學,怎麼學習?決定不可以毀謗人,毀謗人肯定是造罪業,對自己損失很大。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我們要知道,我們所學的,總而言之是心地的純淨、行為的純善,真純到極處,這個人就是佛陀。我們心裡頭還有毀謗別人的意念,我們的心不清淨,把純淨破壞掉了,行為上的純善又破壞掉了,這叫自找麻煩,把自己的修功毀掉了。別人沒有受到傷害,自己把自己毀掉了,愚痴到了極處。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教導我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要說這個高人他沒有過失,即使是個惡人無惡不作,我也不說他。為什麼?我說他,把自己的善行破壞了,我要把他這種惡行放在自己心上,把自己的清淨心破壞了,我這一生不能成就,這是真正的道理,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你要是通達明瞭,我相信你不會去做,你要是會去做,你對這個事情無知,不知好歹。『鐵鉗拔其舌』,容易懂,口業感得的惡報。再看下面一段:
【亂酒無禮節。迷惑失人道。死入地獄中。洋銅沃其口。】
果報它都相應,諸位在此地特別要留意這個經文上用的詞句,『亂酒無禮節』,為什麼?前面這三種,殺盜淫那是性罪,絕對不是善事,這個大家很容易了解。喝一點酒有什麼了不起,哪有什麼大的罪?所以酒是屬於遮罪,殺盜淫是屬於性罪。「性罪」是什麼?做了本身就有罪,殺盜淫妄,我們講五戒的前面四種,殺盜淫妄本身就有罪。酒本身沒有罪,所以酒屬於遮罪。「遮」是什麼?我們現在講的預防。酒喝多了,喝醉了亂性,會犯前面殺盜淫妄,是這麼個意思。「亂酒無禮節」,殺盜淫妄就幹了。這個事情我們要留意,我們常常在報紙裡面看到報導犯罪,犯罪的人多半在犯罪之前酗酒,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佛說的就有道理了。
佛在這個地方,阿難在這裡讚頌,這一條他用一首偈,用四句,就是這一條的罪報難懂,不像前面很容易懂。「淫泆」是邪淫的果報,毀謗是妄語、惡口、兩舌,是這個果報。酒決定是惡緣,這是習氣,酒喝多了亂性,失了禮節。禮是天地自然的秩序,人有禮就安,無禮就危。我們觀察社會的安危、治亂,你就看這一個社會上的人守不守禮。現在不講禮了,現在講法,法比禮降了一等。禮是自動自發的,法,守法是怕懲罰,是被逼的,禮是自然的,沒有人要求你,沒有人逼迫你。今天講法治,法治裡面還有一些聰明人走法律的漏洞,想方法造罪業,又不犯法,搞這個;禮,沒有這個妄想。
中國過去在帝王時代,以什麼治國?以禮治國,一直到滿清。民國成立之後把禮廢棄掉不要了,學外國人以法來治國。學外國,結果學得不像。中國派到外國的這些留學的學生回來了,學美國的回來之後,就想把美國的那一套東西搬來治中國,學日本的把日本那一套東西搬來,學德國的把德國那一套東西搬來。大家回來之後彼此互相不相讓,打架了。不留學還沒事,這一留學回來之後,四分五裂,把中國搞得這個樣子。中國這一百多年來受的苦難,那些留學生不能不負責任。換句話說,人家真正的好處沒學到,人家那些不倫不類的東西,在中國反而起了作用,中國人的不幸,也是中國人的共業。有人問:什麼時候中國才能夠恢復長治久安?
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這些高人,我親近過不少,幾乎是一致的看法,什麼時候恢復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中國就長治久安,大家都是一個說法。現在我們聽到中國江澤民主席提倡「以德治國」,我們在報章上又看到報導,他要求學生要讀《四書》、《五經》,真正了不起!這在中國過去,是開國君王那樣的智慧措施。所以我們深深相信,我一聽到這個訊息,我就知道中國全國人民,他們的列祖列宗都會保佑、擁護江主席,這個功德沒有人能跟他相比,功德太大太大了,套一句佛經裡面的話,「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我說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這是事實,恢復傳統聖賢的教學。
「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有禮則治,無禮則亂」,在中國幾千年歷史當中可以做證明,所以亂酒則失禮。『迷惑失人道』,酒能迷人。道德仁義禮是人天自然之大道,如果要是喪失掉了,果報就在三途,所以道德仁義禮是人天兩道的條件、人天兩道的資格。在中國歷史裡頭記載,儀狄造酒,在上古時代,夏朝初年禹王,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知道,禹王那個時代,他底下一個大臣,他發明了酒,他造酒送給禹王,禹王嘗了嘗,確實很美,然後一想,他說後世一定有人因酒而亡國,於是他對於儀狄就疏遠了,你這個發明、你這個創造不是一個好事情,會給後人帶來災難。禹王嘗了之後,以後不再嘗了,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看,幾乎每一個朝代末代的君王,都是酒色亡國。夏禹講的話一點都沒錯,果然被他講中了,我們不能不曉得。所以佛把酒列在重戒,這個五戒是根本大戒,佛看得這麼重。佛跟禹王沒見過面,儀狄造酒也沒有送到印度去,你在這裡看,真的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聖人的見解。
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每一條戒律裡頭都有開緣,而酒這一條戒的開緣特別多,那是開戒,不是破戒。酒最平常的開緣是藥用,中國、印度醫藥裡頭有很多是用酒做藥引,這個可以,這個不犯戒的。中國很多藥用酒做藥引,尤其是給你配好的做成的丸藥,這個丸藥有很多是叫你用酒去送的(我們學佛的人才用溫開水),為什麼?這個藥吃下去之後,酒幫你散得很快,它有這個力量,是把這個藥在裡頭幫助擴散、幫助吸收,這是最多的開緣。
第二種,年歲大的人,身體弱的人,血液循環緩慢,佛有開緣,你在飲食之前,像吃飯,你可以喝一杯酒,幫助血液循環,這是開緣,這不是破戒。我當年初學佛的時候,我跟華嚴蓮社的關係很密切,因為南亭老法師講經我很喜歡聽,很少缺席,他老人家講《金剛經》,我一次都沒有缺過,所以南老他的師公智光老法師對我都非常好,他們道場有事,我們常常去做義工,所以常常留我們在一起吃飯。老和尚對我們也沒有忌諱,我每一次跟他在一起吃飯,都看到老和尚旁邊有一杯酒,我們也不敢說,總感覺得很奇怪,這五戒裡頭不是「不飲酒」?老是有疑惑。以後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我就把這樁事情向老師請教,為什麼智光老和尚每一餐吃飯都要喝一杯酒?老師告訴我是開緣,年歲大了,七十多歲,年歲大體力衰,幫助血液循環,這我才明白。普通做菜裡面料酒可以用,所以李老師講到這一段的時候,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要我們了解佛所制定的戒律是活的,活活潑潑,戒律絕對不約束人,幫助你、成就你,一定要懂得。
我們看這個地方是「亂酒」,如果你酒不亂,那就沒事,所以李老師那個時候正好跟我們講《禮記》,這個《禮記》是我啟請的,我請了好幾次老師才答應,答應了跟我們講的時候說:「你們要我講這個東西,這有什麼好講的?講了也做不到,講了做到還可以講,講了做不到講來幹什麼?」我們是一再請求,我請了七八次才勉強答應。然後告訴我:「我跟你們講《禮記》不是教你們學禮,只有一個目標,希望你們這一生做人,人家跟你接觸不討厭你,那目的就達到了。」確實如此,懂一點禮,在一切場合,我們一個目的是希望別人不要討厭我,這是我們學一點禮,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了。
李老師,我問到酒這個事情,李老師就講到:我們中國古人常常寫文章,「三百杯」這個典故出在什麼地方你曉不曉得?我們都不知道,沒有一個人曉得。「三百杯」的典故出在鄭康成,鄭康成是專攻五經裡頭的禮:《周禮》、《儀禮》、《禮記》,他的註解是權威,學三禮的人沒有不讀他的註解。這個人是高士,酒量大。所以講到這個典故,李老師跟我們說了一段歷史:他當年跟馬融學,馬融是漢朝的大儒。但是馬融心量不大,馬融教學上課的時候,他有一個毛病,喜歡聽音樂,那個時候的音樂要人演唱,沒有像現在我們可以放光碟、放錄像帶,那個時候沒有。所以他上課,他的講臺後面是一個布幔,他官做得很大,他家裡頭有樂隊,自己養的樂隊,所以有一些女孩子彈琴唱歌,在後面演奏給他聽,一面聽一面跟大家上課。他的學生總會看看,從布幔縫裡頭看看裡面的女孩子。只有鄭康成跟他三年,從來沒有向布幔看一眼。馬融知道他的東西鄭康成學去了,對鄭康成,對這個學生有嫉妒,就想了一個主意要害他,最好能把他殺掉。但他又沒有罪,所以鄭康成離開老師的時候,老師帶了同學到十里長亭送他,在那裡擺上酒宴餞行,每一個人敬他三杯酒,他帶的人多,鄭康成一次喝了三百杯,「三百杯」的典故是從這兒來的。三百杯酒喝下去之後,鄭康成一點小小的禮節都不失,高明!所以李老師說:「我們人人酒量都像鄭康成,釋迦牟尼佛這一條戒就沒有了。」他不亂,他不失禮,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真的好酒量。馬融是想把他灌醉,結果人家一點都不醉,一點都不亂,他就走了。馬融確實買了殺手在路上等他。鄭康成很聰明,看看他們已經回頭了,看不見了,他改道從另外一條道路回家了,那個埋伏在路上的人沒有遇到。
老師也嫉妒學生,古今都有。為什麼有嫉妒?還不是自私自利,不想有人超過自己,這個觀念錯誤,真正的大德是希望學生超過自己。中國從前做官戴的帽子,我們一般叫烏紗帽,烏紗帽是什麼?是說它是紗帽,顏色是黑色的。它的形相,從形相上講,那個帽子叫「進賢冠」,那個帽子像樓梯一樣兩層,後面一層高,前面一層低,代表什麼意思?希望後人都高過我自己,戴這個帽子常常想著。後人要不能比我們高,這個社會沒有前途,希望學生超過自己,希望自己的部下將來成就超過自己,含義多深!皇帝戴的帽子那是平等,做皇帝要平等,不能有高下,做大臣的一定要想到後人要超過我們這一代。
酒這一條開緣很多,我們一定要懂得,這一條戒才能在日常生活當中靈活的運用,活活潑潑,讓社會一般大眾對於佛陀的教誨,真正生恭敬心、仰慕心,歡喜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