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真實智慧  (共一集)  1997/9/1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0019

  世出世間法最可貴的是明瞭事實真相,這就是佛在經上常常讚歎的「真實智慧」。《無量壽經》上講了三種真實,這是很希有的,一般經論裡面很少看到。

  在第二品裡面有一句經文說「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一句可以說是諸佛如來在盡虛空遍法界現相說法的大根大本,《法華經》上說的「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這樁事情。「開」是開示,是開啟,一切眾生的心被無明煩惱污染、閉塞,佛為我們打開,這就是比喻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教化。佛教導我們了,他的能事只到此為止,眾生能不能接受,接受到什麼程度,那就是「化」,所以他不說教學,他說教化;不講開示,他講開化,化是成績,變化氣質。中國古時候的教育非常注重變化氣質,氣質如果沒有達到變化,這個教育就完全失敗了。儒家的教學是要把一個人變成君子,變成賢人,變成聖人,變化氣質就是這個意思。而佛家的教學是要把凡夫變成阿羅漢,變成辟支佛,變成菩薩,變成佛,超凡入聖,這個教學目的就達到了,就「化」了。

  教學的內容就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諸法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句話表面上看好像不難懂,宇宙人生的真相,好像每個人都聽得懂,實際上聽得懂的人太少了,沒幾個,這是夏老所說的話了,「億萬人中一二知」。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整個佛法就是說明這樁事情,要用佛學的名詞來講比較上好懂一點,這就是為什麼需要用專有名詞,為了表達方便。

  「真實之際」,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性體、性相、性用,真如本性的體、相、作用,一切經所說的都離不開這個範圍。如果與自性體、相、作用相違背,那就是魔說不是佛說,佛說的句句真實,與性德相應就是真實,與性德不相應就是假的,假的是魔說的,魔是隨著自己意思說的。佛菩薩沒有自己的意思,他講的是真相,所以經一開端「如是我聞」,「如」是性如其相,相如其性,理如其事,事如其理,古人用金與器做比喻,金如其器,器如其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這才叫「如是」,所以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沒有意思,自己加一點意思在裡面就壞了,就不如是了,這樣你才明白佛法裡面講是非善惡的標準為什麼定在無我,你就能體會到一些了。有我就是有一點意思在裡頭,那就是惡,就是非;無我是沒有絲毫意思在裡面,那就是是,那就是善,這個道理很深,完全是事實真相。

  第二個真實是講「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惠」就是布施,幫助眾生,給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就是讓他真正明瞭性體、性相、性用。性體、性相、性用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萬事萬法,歸納起來就是這六個字,再歸納到簡單就是一個「自性」,宗門直截了當就是叫你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這一樁事情。並不是只有禪宗講究明心見性,其他宗派還是明心見性,念佛往生淨土也是明心見性,只是用的方法不相同,手段不一樣,他用參究的方法,或是用觀心的方法,在淨宗是用念佛的方法,或者用觀想的方法,《十六觀經》裡面講的方法,在教下一般用止觀的方法,在古代有持戒的方法,所以方法很多,這個稱之為「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你從哪個門入進去?門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但是諸位要曉得最後的目標就是叫你見性。見性就是見性體、性相、性用,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性的作用,都是自性所現的現象。性體沒有相,能現一切相,那個性才是自己本人,就是宗門裡面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才是真實的利益。由此可知,除這個之外,那個利益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才是真實的利益。

  要怎樣才能得到真實利益?後面又有一個真實,「住真實慧」,你的心要安住在真實智慧裡面才起作用。什麼是真實慧?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實慧。這三個真實重要,黃念祖在註解裡頭也特別提起,他也覺得這是希有的法門,這部經上居然講了三種真實。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修行才真的有個下手之處。我們看這個世間多少修行人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他不是沒有心,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努力,他摸不到門,這個很可憐,他找不到路。這個門路實在講就是住真實慧,可是一般凡夫沒有辦法住真實,他障礙太多了。經上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這句話是舉一個例子,一念貪心起也是百萬障門開,一念痴心起也是百萬障門開,並非單指瞋心,換句話說,你只要起心動念,障門就開了,真實慧就沒有了。

  諸位在這四個月當中是學起步,起步非常重要。起步,我們用的心還是分別、執著,還不是真實,但是我們知道真實,我們明瞭真實,那我們用分別、執著有沒有錯?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你要會用,不錯,怎麼不錯?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有沒有分別、執著?他要是沒有分別,他講佛、菩薩、聖人、凡人,這是不是分別?他不分別能說得出來嗎?他分別。他教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是不是執著?他也執著,但是人家分別不離真實慧,執著也不離真實慧,高明在這裡,就是永嘉所講的「分別亦非意」。我們凡夫分別是八識五十一心所,意識在分別,末那在執著,他們有分別也有執著,但是不是意,他分別不是第六意識,他執著不是末那識,那是什麼?他分別是妙觀察智,他執著是平等性智,高明在這裡,這就叫「住真實慧」。雖然分別、執著,心地裡頭一塵不染。為什麼要分別?隨眾生分別而分別;為什麼執著?隨眾生的執著而執著,他自己本身沒有,高就高在此地。我們今天跟佛恰恰相反,我們分別真的自己分別,執著真的自己執著。

  我們有自己,佛沒有自己,沒有我,他也指這個身相、示現這個身相是我,隨順眾生,你們說這個是我,我也說這個是我,就這個意思,你們執著這個東西是我,佛不執著這個是我,差別在此地,我們學佛要在這裡用功,要在這個地方去練習,知道講經說法都是為了利益眾生。所以佛法從緣起,這是緣生法,「真實慧」不是緣生法,「真實之際」也不是緣生法。

  所以大家到此地來,時間雖然不長,四個月時間,不但是講經的技巧,這個技巧實在講雕蟲小技,沒什麼了不起。李炳老說的那些謙虛話都是真的。最要緊的,你們到此地來如果把這個道理參透了,真正變化氣質超凡入聖了,那這四個月你們來得有價值了,這才能真正救度眾生,這個事情才辦得了。如果你不能超凡入聖,拿這一點小小的技巧沒用,不但度不了眾生,連自己也保不住。可是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哪裡?習氣放不下,就難在這裡。

  如何斷煩惱、除習氣?大乘法有一個巧妙的方法,叫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的用心要大而化之,這個很了不起,方法巧妙。就是把心量擴大,不要念念想自己,念念想我這個道場,這個心量太小了,你的煩惱習氣永遠斷不了。煩惱習氣要是斷不掉,你在佛法上可以說毫無進展,你的成績在哪裡?你學得再多,通宗通教,說得天花亂墜,沒有用,該怎麼生死還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怎麼輪迴,一點用都沒有。要改心理,要改觀念,這個重要。起心動念,所以佛教導我們還不是為這個地球,為這個地球你的心還是太小了,所以佛教給我們起心動念是盡虛空遍法界,你才真正變化提升,那個速度就快了,哪裡是為自己?是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一切諸佛。我成佛,幫助一切諸佛;我弘化,幫助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是講的盡虛空遍法界,你有這樣的心量,你的進步就快了,你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你才能契入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世間一切所有的,有很好,沒有也很好,絕不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

  你成了羅漢、成了菩薩、成了佛了,你所在之處自然有許多佛菩薩來協助,「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千」不是數字,是形容詞,無量無邊諸佛菩薩都擁護,為什麼會擁護?志同道合,你幹的事情就是我幹的,自自然然感應道交。佛法裡還不常用自然,用法爾如是,法爾如是的意思就是自然是這樣的,沒什麼理由的。佛法不用「自然」,就是佛在《楞嚴經》上講的,當年佛在世的時候有自然外道,所以講「自然」的時候,「佛講的跟我們一樣了」,怕有這種誤會,所以佛說「法爾如是」,這個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感應道交,而後這些經論,你展開才看出它的妙處。所以這個經其深無底,初學小有成就最怕的是起傲慢心,這個諸位要曉得。

  逆緣固然有障礙,但是順境的障礙往往會超過逆境,人在逆境裡面還有奮發向上,還會起這種心,順境裡面往往就墮落了,別人一讚歎、一供養就迷惑,自己就認為很了不起了,就墮落了,所以真正修行人出逆境容易,出順境難。在佛法裡頭表法,小乘是屬於逆境,苦行;大乘,順境,就曉得大乘厲害。《華嚴經》上講善財童子出生,家裡的樹木花草都長成金銀財寶(順境),順境裡頭不動心,難。所以人能經得起逆境的折磨還不算是很高的人,順境裡頭不動心才真的高明,所以一個大乘學人,順逆境界都不動心才能真正的超凡入聖,我們要向這些地方體會。

  認真努力淘汰自己的習氣,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心量拓開,對人對事對物坦誠。現在全世界都講隱私,隱私就是不可告人之處才隱私,你樣樣都可以公開的話,這個多自在,這個心多舒服。我在美國銀行這些存款,各個人都知道,有一次有位同學說:法師,你這樣不可以,你怎麼什麼人家都知道?我說:有什麼不可以?哪個人知道了都好,有什麼好隱私的?我死了以後一樣也帶不走,都是別人的,有什麼好隱私的?這人愚痴,你隱私你心裡頭有個疙瘩在,不舒服,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你說多自在痛快!佛菩薩的心跟凡夫的心不一樣就在此地,我們學佛,佛是我們的榜樣,佛是我們的標本,我們供了佛像就是看著他向他學習,心裡面什麼都沒有了,身體是透明的,凡夫肉眼看不出來,有定功的人能看出來。

  本事要好好學,你那些筆記的東西統統影印出來贈送給同學們,毫無保留,這個樣子智慧增長,你明年的境界跟今年的境界就不一樣。有很多人怕,我的底牌全給人了我還搞什麼?那種人就永遠沒有智慧。吝法,他怎麼會有智慧?吝財的人沒有財富,吝法的人沒有智慧。毫無吝嗇,全盤托出,一絲毫保留都沒有,你的智慧不斷在增長。要看到一切眾生好就是自己好,一切眾生都開智慧,自己開智慧,所以念念那個心要放大,心最好是能夠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這個樣子你念佛往生的時候也是上品往生,《無量壽經》上決定是上輩往生;你心量小的時候,往生品位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