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八集)  2005/7/28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18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孝開了百善皆開,諸位朋友,您對這句話相信嗎?相信的程度有多高?純度有多高?我在看到《孝經》那句經文,真正看懂了,非常佩服孔老夫子的智慧,夫子說「夫孝,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在孝道,「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應該從這個德行的根本開始著手。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為人老師比較心安,因為我們教了應該教的德行。要教孩子孝順首先要讓他了解父母的恩德,知恩才會懂得報恩,在這裡不只是教導孝,教導孩子德行都會有這些共通的方法,第一個是「知恩報恩」,我們會跟孩子說到,印度的聖者佛陀有一次跟學生走在路上,剛好看到路邊有一堆白骨,佛陀禮敬了這些白骨,說到這堆白骨很有可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過去的祖宗,接著佛陀把白骨分成兩堆,一堆顏色比較白皙,一堆顏色比較灰暗,接著佛陀就說了,從骨頭的顏色可以判斷他是男的還是女的。當我們講到這裡會問小孩,小朋友,這堆看起來比較灰暗的是男的還是女的?小孩子也很聰明,他說是女的,是母親的骨頭。因為母親懷胎十月,生完產以後還要哺乳,這所需的營養都必須從母體來提供,當血液中的營養素不夠,比方鈣質缺乏,就必須從母體滲透出來,而母體鈣質最豐沛的地方就是骨頭,很多婦女在懷孕過程,由於孩子營養的需要,她很多鈣質從骨頭滲到血液當中來供給胎兒。在哺乳的過程,這個哺的乳汁都是母親的血化成,血中的營養成就的,長期的提供母體都有耗損,才會在她年老之後骨頭看起來較灰暗。

  我們接著跟孩子說到母親懷胎十月懷孕的辛勞,很多婦女在懷孕過程會有生理反應,害喜的現象,我曾經去問過一個母親,她說她在害喜的時候常常會想吐,那是什麼感覺?她說到就好像你今天坐車暈車了,很不舒服,吃不下。那我們暈車了,吃不吃的下東西?吃不下。我們接著跟孩子說了,母親很不舒服,但是她還是把食物勉強吃下去,為的是什麼?為了讓胎裡的孩子能有足夠的營養,在這麼難受的情況,母親為了成就你的健康她還是把東西吃下去。那我們如何對得起母親這分苦心?當然要把自己身體好好照顧,「身有傷,貽親憂」,所以你們吃飯絕對不可以偏食,這樣才能對得起母親這分心意,而且你們又沒有像母親害喜這樣那麼難受,母親那麼難受都吃得下,你們更應該吃得下去,要均衡的飲食。孩子在吃飯當中他會去想到母親的恩德,慢慢的也就不偏食了。

  懷孕要經過十個月的時間,背了一個大肚子也挺辛勞的,當然我們也比較缺乏經驗,有時候到了母親節還會讓孩子背個籃球走路走看看,讓他體驗體驗。懷孕到後期,孩子的四肢慢慢發育的比較健全,很多母親半夜睡覺突然肚子會有一陣陣痛,為什麼?因為孩子可能踢了一下腳,然後打了一個拳頭出來,讓母親痛得醒了過來。懷胎十月,不算是短的時間,很多的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就想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育當中,在古代都有提到,生一次孩子是過一次鬼門關,當時候整個醫學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都很有可能有難產出現,其實現在生孩子有沒有危險?還是有危險。在產房當中每個床上有兩根鋼柱,這個鋼柱相當的粗,這麼粗的鋼柱卻已經彎曲了,我們會問小孩,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兩支鋼柱折彎了?小孩會說是痛的力量。我們接著也跟孩子說到,生孩子的痛比癌症還要痛,接著我就跟他們比喻,生孩子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陣痛,這個陣痛的感覺就好像今天在你的手臂上每經過十五分鐘就用一支小刀劃一痕,再過十五分鐘就又在你的手上再劃一痕。當小孩聽到這段的時候眉頭都皺起來。有的母親生產比較不順利,陣痛必須持續十多個小時,甚至於超過一天、兩天的都有。有很多癌症的病人是因為忍受不了疼痛而結束生命,而生產的痛卻在癌症的痛之上。而當母親把孩子生了下來,第一個念頭是什麼?第一個念頭不是覺得自己很痛,馬上是問到孩子是否健康。母親時時念著我們的健康、安危,把人間最大的痛苦可以瞬間放下,瞬間拋在腦後。諸位朋友,您的母親有沒有曾經跟你說過我生你的時候好痛?都沒有。母親繫著我們的安危,她可以忍受任何的疼痛,這分存心我們這輩子都無法回報。

  有些婦女是剖腹生產,剖腹產是直接拿刀在母親的肚子劃一刀;我到上個月才知道,剖腹生產不是只有在肚子劃一刀,在子宮那裡也要劃一刀。有位老師她要生產的時候醫生跟她說到,妳現在打麻藥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會傷到小孩,這位老師馬上跟醫生講,你不用等了,馬上開刀。當孩子聽到這位媽媽不打麻藥馬上就開刀,他們聽了都皺起眉頭來,一分母愛可以忍受這樣的疼痛。生完孩子以後接著要養育孩子,有位媽媽就說到,還沒生以前每天想著早一點生下來,生下來以後很想把孩子再放回去,因為生下來以後比懷孕還要累。我雖然沒有生過孩子,但是我也有經驗,因為我的外甥在我們家,姐姐生完以後在我們家坐月子,我也是有照顧到我的外甥,有時候半夜不睡覺,全家人輪番上陣,我也是接力棒之一。我的姐姐、我的母親很有耐性,有時候一抱一個多小時,也都不喊累,我差不多底限到十五分鐘,手就快斷了,心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耐性就不一樣,感受到那分母愛的力量。很多夫妻為了照顧幾個月大的孩子,不到一兩個月就變成希有動物了,希有動物是什麼?熊貓,眼睛都黑掉了。

  三歲以前孩子沒有自主行為的能力,都需要母親日夜的照顧。中國字含蘊著很深的義理,我們看到母乳的「乳」字,像我教五、六年級的孩子,由於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們對女性常常會有些輕慢,有些女同學已經在發育了,就會有些亂開玩笑輕慢的態度,這就是一個機會教育點,我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諸位同學,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左邊上面四個點代表一個人的手掌,托著一個孩子,右邊這個是象形,母親抱著孩子哺乳。這個字在告訴我們,我們三歲以前都要母親哺乳,要母親點點滴滴的照顧,這個字告訴我們不要忘記母親哺乳三年,辛苦照顧我們三年的母愛,三年的恩德,你看到這個字就要想起這分恩。哺乳類為什麼被視為比較高等的動物?因為哺乳類的動物都很有責任的存心,都會把他的後代養育好,照顧好。

  有一個原住民他們祭拜三種東西:第一個是大海,第二個是高山,第三個是女人。我們請教他,他們為什麼尊敬這三個東西,他說到這三個事物都是孕育者,大海、高山孕育了多少生命,讓生命得以延續,而女人也是如此,就是母親,有了母親我們的生命才得以健康的成長。我告訴學生,你要尊重女人,因為她們往後都是為人母親,不可以有任何的輕慢、輕率的態度。為什麼中國人守孝要三年?讓我們在母親離去、父親離去以後都還時時不忘這三年的點點滴滴恩德。我們回想一下,在這三年的過程,以至於整個成長的過程,父母要幫我們洗多少的衣服,洗多少的碗盤,做多少的家事,而當我們在生病的時候父母要操多少心、要花多少金錢,我們相當放心的在念書,而每個學期的學費都要父母去張羅、去努力。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物,都是點點滴滴的付出在其中。

  有個老人家她已經六十多歲了,她每天睡覺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就會醒過來一次,為什麼會這樣?她有三個孩子,在帶這三個孩子的過程,尤其孩子在三歲前常常半夜會尿褲子,他為了要讓孩子在半夜去上廁所,自己在半夜就自動醒過來,然後帶孩子上廁所,再回來睡,這麼一帶,連續帶了三個孩子,她已經習慣了。她的女兒自己生了孩子,半夜都醒不過來,太累了,她的母親告訴她,妳在睡覺以前多喝一點水,等半夜想上廁所了,醒過來剛好可以帶小孩去上廁所。父母不只白天要關心我們,連在夜晚睡覺都不能完全的放鬆。

  有一位母親就提到,在春秋之際早晚天氣變化比較大,往往晚上睡覺嫌太熱,把被子踢掉,到半夜就很容易著涼,這位母親她在睡覺的時候就蓋得特別薄,等半夜凍醒了,她醒過來趕快去幫孩子蓋好被子,自己才又回來睡覺,父母是連夜晚都在關懷著我們。諸位朋友,在我們的記憶當中,多少的夜裡都隱隱約約看到父母的身影,當我們生病了,當我們在打針、在吃藥,針是打在小孩的身上,但是卻痛在娘的心中。在整個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的付出我們又回饋了多少?一歲的時候,母親餵我們吃奶,我們很有可能回報是咬她一口,兩歲的時候,父母唱著搖籃曲讓我們入睡,費了很大的勁,好不容易睡著了,輕輕的要放到床上去,我們可能又忽然驚醒過來又放聲哭泣。三歲的時候,母親看到一個食譜,這個食物煮出來特別營養,花了好幾個小時的工夫,把食物端上來,我們很有可能一不經意,把食物弄倒了。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母親不只沒有責怪,依然時時想著我們需要什麼。

  小學的時候,看到同學、鄰居有電子琴可以彈,跟母親吵著要買,買一台電子琴要用掉一大筆錢,很有可能母親一兩個月的薪水都泡湯了,為了讓孩子歡喜,母親也買了,我們回饋給她的可能是彈了一個禮拜就不想再彈。上初中的時候,在電影院遇到了同學,本來是要跟父母去看電影,看到了同學,馬上跟父母講你們到後面去坐,我要跟我同學坐前面,我們這個動作是把父母推開了,卻沒有去想到父母的感受如何,相信父母不會責怪我們。讀高中的時候,母親可能在等一個很重要的電話,而我們卻視若無睹跟同學聊了半天。高中畢業了,父母在家裡等我們回來吃個晚飯,我們連電話也沒打,跟同學出去玩到三更半夜才回來。上了大學,父母陪我們到了學校,我們跟父母回報的是你不要跟我進去了,被同學看到了我多丟臉,叫父母趕快回去。

  讀完大學邁入家庭,要結婚了,父母幫我們買了一套沙發,我們一看到沙發,可能連謝都沒有講就先大肆批評一番,「這個顏色看起來真落伍,真跟不上流行」,多少次該感謝,我們並沒有感謝,反而還挑三揀四。在婚姻的過程當中,我們有諸多的不順利,常常向母親哭訴,向母親抱怨,我們卻忽略掉了母親很有可能比我們還擔心、還難受。四十多歲,我們接到母親的電話,她說到明天是我生日,你們可不可以回來坐坐?我們口頭上答應但是並沒有太注意,隔天剛好朋友找我們去打麻將,一打把這事忘記了。當我們五十多歲,常常接到父母的電話,母親說了,我明天要去看醫生,你可不可以陪我去一下?我們並沒有答應,把時間常常耗在對生命毫無價值的連續劇上。突然有一天母親離開了,我們的內心有一種莫名的傷痛,好像覺得生命當中有很多很重要該做的事,但是現在卻沒有機會再做了。父母一天一天的在衰老,我們有沒有警覺得到?

  在漢朝時候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小時候他母親處罰他,他都恭恭敬敬接受教誨,從來也不掉眼淚,後來他長大成人犯了過失,他的母親打他、處罰他,他突然放聲大哭。他的母親相當意外,就對他講到,我以前打你,你從來都不哭,為什麼今天你卻哭得這麼傷心?韓伯俞回答道,母親,小時候妳打我,我都覺得很痛,我可以感受到母親的身體很健壯,但今天母親妳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這代表您的身體一天一天衰弱了,我在擔心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好好奉養您老人家。人子之身,因為父母的照顧,日益強壯,而父母的身體,因為人子之累,而日漸衰老,父母用他們的青春成就了我們的人生,我們要好好珍惜可以奉養父母的時光,不然就會產生像古代很多為人子的遺憾,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一年回來台灣差不多二到三次左右,每次回來都是幾個月後,都會很清楚感受到母親老得很明顯;我也時時鞭策我自己,趕快培養出很多推展中國文化的老師,讓他們能夠好好去發揮,當有這些老師都能去做這些事,我才能早一天回來盡我為人子的這分孝心。

  有一天聽到一位女老師說她回到家裡都會幫她父親洗頭,我聽到她幫父親洗頭,我都覺得很羨慕,當我們在孝敬父母的當下,那種內心是無比的自在,無比的踏實。父母那分存心,我們不要等到為人父母才去感受。當我的姐姐要出嫁的那一天,我的姐夫來迎娶,在迎娶的儀式最後是姐夫帶著姐姐向我的父母跪拜,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我的姐姐、姐夫雙膝跪下去的那一刻,我的父親眼淚馬上就掉出來,就在那個瞬間,我父親的為人父的心境好像一道光芒一樣射入了我的腦海裡,而在那個當下我的眼淚幾乎是跟父親同時掉出來,我感受到當父親看到女兒二三十歲,在這二三十年來多少的辛勞、多少的心血,走過來是無怨無悔,今天看著女兒有了好的工作、有了好的學問,又找到了一個好的歸宿,內心相當安慰、相當欣慰了。

  而女兒出嫁了,對於女兒這分關懷也絕對不會因為出嫁而減少,甚至於會更多,往後不只關心女兒,還關心她的家庭、關心她的下一代。在那一刻當中我感受到為人父的承擔、為人父的辛苦,那分明白提醒著我,這一生你孝順父母都來不及,父母的恩德都報不完,怎麼還忍心講一句讓父母傷心的話?怎麼還忍心做一件讓父母擔心的事?我在心中告訴自己,往後絕對不講一句讓父母傷心的話,不做一件讓父母擔心的事情,當我們的心中非常明白父母的恩,真正不忍心再傷他們的心了。

  跟小朋友談到懷孕、生育、養育這些過程,很多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母親的辛苦,都會掉下眼淚來,我們跟孩子說到,掉眼淚有沒有用?掉眼淚是感動,而真正要盡一分孝必須要透過行動。那怎麼樣才是盡到孝心?就是把《弟子規》每一條教誨做到,那就是最好的孝行,讓孩子這一分知恩能化成對父母的孝心、孝行。接著我們就把「入則孝」一句一句的內容講給小孩聽,在講解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點,要跟生活做結合,因為老師在教導的過程也需要我們家長跟著一起配合,老師教,家長配合,學起來的效果特別的好。比方《弟子規》「入則孝」部分有提到「晨則省,昏則定」,有一個孩子學完以後,隔天就在她父母的房前等候,當爸爸、媽媽走出來,小女孩跟父母深深鞠了一個躬,說道:「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睡的好嗎?」她的父親聽完以後很驚訝,也很歡喜,馬上就打了一通電話到幼兒園去,詢問到昨天發生了什麼事,怎麼孩子今天懂得跟他問好?這樣的家長是有教育的敏感度,知道老師一定有教了什麼,孩子有這樣的轉變,進一步能夠去配合,一起教小孩。假如他的女兒跟他鞠個躬說「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睡的好嗎?」這個父親假如聽完以後不當一回事,還摸摸他女兒的頭說:「女兒,妳今天有沒有發燒,怎麼對我這麼有禮貌?」現在很多家長犯了一個過失,常常喜歡開玩笑,卻不知在開玩笑當中把孩子的是非善惡都搞混亂了,要有教育的敏銳度,孩子有這樣的孝心你要成就他。比方孩子學了以後給你夾菜,你要不要說「不用了,我自己來」,要不要這麼講?你要成全他的孝心、孝行,要跟老師的教導做配合。

  另外有一個媽媽,她的孩子到中心來學習,在學習的過程,我們每次都會安排有做到孝行的孩子上台來報告一下,達到觀摩學習的效果,很多的孩子看到別的同學做了這些孝行,他起而效法。她的孩子才三歲多,聽完課以後,回家就往浴室走,他的母親可能跟他有心電感應,知道他可能是要拿一個盆子,因為今天上課有其他的大哥哥說到他回去都幫媽媽洗腳,所以你看,孩子馬上學,現學要現賣。媽媽感受到他的動機,就走向前去把這個東西收起來,不讓他拿。我就對這位母親說了,我說妳不讓他拿這樣做不妥,她說不行,他假如端水給我,可能水會溢出來把地都弄濕了。這位媽媽這樣想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我就對她講水溢出來更好,她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溢出來更好?因為溢出來以後機會點就出來,你可以教孩子如何端水才不會把水溢出來。做事的方法往往在生活點滴,以至於錯誤產生的時候,能夠讓他印象深刻。當你讓他端水了,一來成就他的孝心,二來訓練他做事的能力,那做人、做事不就在生活當中漸漸提升了嗎?

  另外有位母親,她說她的孩子學完以後每天都給她端水泡腳,她很歡喜接受,泡了一個禮拜之後她頗有心得來跟我們報告,她說我這個禮拜都是泡冷水腳,因為怕孩子端水的能力還不夠熟練,我主動先把溫度調的比較底,看到他愈端愈熟悉了,才慢慢把水溫漸漸調高。可以看得出來這位母親相當細心、相當用心。一個孩子洗碗有沒有可能第一次洗碗就洗得好?不可能,有沒有人洗碗洗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把一個碗打破的?沒有吧,像我都沒有把一個碗,代表我洗的次數太少了。

  我們親師合作,在生活當中讓孩子去落實孝心孝行,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這些句子完全在他的生活當中,我們會問到,諸位小朋友,父母叫你的時候你都怎麼應?這樣的引導讓他觀照自己的言語行為。小朋友說到,最高比例的一個回答是哪一句?是「幹嘛!」你看古代戲劇裡面有沒有父母叫孩子,然後回答的台詞叫「幹嘛」?你會馬上覺得好像時空不大對勁。應該是父母一叫,孩子站起來走到父母跟前,「爸爸有什麼事嗎?」、「媽媽有什麼事嗎?」這樣的話語在您的生活當中有沒有出現?在你的生活周圍有沒有孩子是這種態度?假如有,那中國文化就有希望了,對!

  我們接著跟孩子講到,說老師叫你的時候你敢不敢說幹嘛?他說不敢,怎麼敢!這雖然只是一句話的回答,嚴不嚴重?太嚴重了,對父母說幹嘛,對老師不敢,請問這個孩子是什麼心性?學到什麼?學到虛偽、不真誠,學到欺善怕惡,恭敬心都不見了,這孩子毀掉了,縱使他讀大學,讀到博士畢業,他這樣的人格特質也很難讓父母歡喜,很難讓家庭幸福。小孩的教育最要重視的就是心性的發展,當我們提醒孩子這樣的態度是不對的,要時時感恩父母,慢慢他的行為就會轉過來。有位老師也非常善巧,他教導孩子這幾句經文以後,他告訴學生,「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弟子規》很多的經句它是可以結合在一起去教導,老師就問學生,請問這幾句經文你們做到沒有?「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前面四句能做到的孩子現在我看是不多了。坦白講,不要說小孩做不到,諸位朋友,我們做到了嗎?

  當老師派了一個作業,告訴小孩回去以後要跟父母認錯,看哪一句你沒有做好,就去跟母親道歉,你看,這樣的教導就完全融入孩子的家庭生活之中。很多孩子就說到,當他要去跟母親道歉的時候非常的難過,難以啟齒。我們會跟學生提到,你看,一句該說的話都這麼難以啟口,結果一些「奸巧語,穢污詞」,你們卻琅琅上口,你看我們活得顛不顛倒?真顛倒,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說一堆。有時候你罵的恰到好處,孩子也很服氣。這個孩子講到,一開始覺得很困難,但是想想老師這麼用心教,自己又有立志要學好德行,就提起勇氣去跟父母說了,說媽媽,以前你教訓的我的時候,我都一言九頂,就是母親講一句,我們講幾句?現在有很多成語都有新解,這叫一言九「頂」;現在還有品學兼「憂」,擔憂的憂。他說很對不起,媽媽,我以前都跟妳頂嘴,我以後會改過。很多家長聽到這段話,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你說什麼?」不大敢相信,都要孩子再說一遍,爸爸沒聽清楚,媽媽沒聽清楚,孩子再講一遍,很多母親就說:「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還是好孩子,以後好好跟老師學習」,這是會教、會配合的父母。我們每一句要跟生活結合,孩子馬上就可以從生活當中去力行。

  像我教到「父母責,須順承」,我會去觀察現在的孩子被父母教訓完之後他內在的狀態是什麼?我就問學生,你被父母給你批評教訓完有什麼想法?大部分的人都說「好衰!」我很嚴肅的告訴他們,我說你知道嗎?一個人生氣要三天才能平和下來,你的父母為了讓你的人格能夠有健全的發展,讓你明辨是非,在你犯錯的時候他不得不好好的訓斥你,為了成就你,為了愛護你,寧可發脾氣傷害自己身體,你還覺得好衰,那怎麼對得起父母的付出?最重要的,要好好反省錯在哪,而且你也不能被白罵,罵完以後要有所進步,所謂挨罵要換得進步,這樣你又對得起父母又對得起自己。當我們這樣去引導小孩,他往後犯錯他會想到哪一句?挨罵應該換得進步,就不會只停留在情緒的反應上而已,他會想著父母的存心,他會想到如何遷善改過。很多教育的時機點、教育的方法確實需要我們細心去觀察、去用心,當我們有這分教育的愛心,很多方法一定會出來的,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好,那明天我們課程再繼續,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