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集)  2005/7/29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20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孩子從小勞動做事對於他整個心性、人格、人生的影響,我們在溝通這些理念當中,諸位朋友,我們建立了信心,才能夠去把這些正確、重要的理念告訴別人,尤其要告訴家長、告訴從事教育的人,讓他們也能重視做人、做事的重要性。像我之前這一段分析是在我教學生當中用到,也都是學生給我的刺激,給我的成長。那時候有一個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是第一名,沒有一次不是第一名,而且美術又好、音樂又好,可謂五育均衡發展,在她的成績單上,在她個人的學習資料上統統都是優,而她在負責自己的掃地工作常常都是陽奉陰違,有時候根本不做,學生很多的怨言都已經傳到我的耳中來了,縱使她是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我們也不能不處理。說實在的,不只是為了一個班級的風氣,當然也是為了她好。我打了一通電話給她的母親。諸位朋友,我們打了電話以後第一句可不可以告訴她,妳女兒怎麼這麼懶惰,啥事都不幹?講話也是學問,言語列為孔門四科的第二大項。

  我們學習次第,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當你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之後,你了解到人應該如何處世、如何言語,了解道理以後當然要把它用出來。用在哪些角度?在篤行當中,我們翻到第四頁看一下,從三個向度去落實、去實踐,因為學問不做出來那等於是虛的,是不實在的,甚至於會長浮華。學問的關鍵就在篤行,前面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為了解道理,所謂窮理也。講的再簡單一點,就是解行相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屬於理解道理,行就是把所理解的道理完全融入生活之中。在三個篤行當中,第一個修身,第二個處事,處事就是做事情,第三個接物,接物就是與他人相處的態度、方法。

  我們看到修身裡面講,「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善,改過」,諸位朋友,這句話落實在哪裡?有六個向度,這六個向度《弟子規》一本就解決了。我們要遷善,何為善?總要有標準,先以《弟子規》的綱領為標準,去遷善、去改過。而遷善、改過談的特別好的還有另外一本書,《了凡四訓》,大家可以好好看一下,裡面有理、有事,談的很透徹。懲忿、窒欲,我們昨天講要息掉自己的怒氣,要轉怒為恕。而懲忿在《弟子規》當中可以用什麼樣的言語去化解憤怒?「言語忍,忿自泯」,還有沒有?「將加人」,你希不希望人家跟你發脾氣?「將加人,先問己」,這也是懲忿。「恩欲報,怨欲忘」,你這個怨不積累在心中就不會有大怒,都是積了一些怨氣,不願意寬恕,慢慢才會成大怒。好,我們懲忿可以用《弟子規》落實。「身有傷,貽親憂」,這也是可以懲忿,你一生氣身體都受損,暴怒傷肝。當然,懲忿的功夫不是遇到境界才來提起,平常的時候看到這些經句就要時時提醒,要看到經句隨文入觀,你的修養就在提升。「恩欲報,怨欲忘」、「言語忍,忿自泯」、「凡是人,皆須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的心量就在擴寬。你常常想著如何幫別人,誰還需要什麼,你哪裡有怒氣可言?怒氣都是想自己太多了,計較太多,才會有怒。

  窒慾,對於欲望要懂得節制,用《弟子規》能不能達到?哪一句可以達到?「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物質的追求要有節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食物不要吃的山珍海味,除了浪費錢以外,對身體也有負擔,懂得適中。當然也不能吃到營養不良,那就「身有傷,貽親憂」,凡事取個中庸。窒慾還有沒有?「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慼」、「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我們要引孩子往德行、往精神生活去走,這樣的人生境界,自然物欲就會放淡,那不是刻意的。很多人為什麼不敢修道?他都想說他們吃青菜、豆腐,一定苦得不得了,我不幹。所以你要引領別人深入道德、學問,也不要一下子就要求他吃得很清淡,他本來口味就很重,要順勢而為。

  我們人在做一件事情以前一定要冷靜想清楚,慎思、明辨,思考我做這件事的真正目的在哪裡,你時時能牢記你做這件事的真正目的,你就不容易把事情做砸了;假如在做這件事情做到中途,你當初那分存心、那個目的忘掉了,一定意氣用事。比方說今天我們了解到吃肉吃太多對身體有損害,這很多科學家都已經證明,因為現在的肉裡面有什麼東西?抗生素、荷爾蒙,一大堆。光是養雞,雞要注射的藥物可能都快十種藥物。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的小女孩九歲、十歲月經就來了,這都是從食物、從肉類當中荷爾蒙刺激的。來的愈早她的命就愈短。現在很多社會現象我們真正要冷靜下來應對。有一個國小四年級的男孩帶著一個國小二年級的女孩到婦產科去墮胎,醫生跟這個男孩講去叫你的爸爸來,去叫你父母過來,這個小男孩對著醫生說我可以負責任。電視劇看太多,他四年級,負什麼責任?我們為人父母太不負責任,孩子還那麼小,都不知道做出什麼、在想什麼,完全都已經失控了。

  在飲食當中,現在的疾病一大堆,中國人說「病從口入」,幾個人冷靜去思考過、慎思過?現在這個時代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雖然很難聽,但是很實在,叫「不見棺材不掉淚」。不管是身體的問題還是處世,人與人關係的衝突都是一定要到很嚴重了他才知道該解決,問題是等到這個時候好不好解決?大半都很困難。一個人真得癌症了,也能解決,但是要他非常有決心,而且有正確知識。往往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又很固執。身體是很細微的東西,能把它搞壞確實也是不簡單,也是很糟蹋。我們冷靜思考一下,人到底適合吃什麼?所謂「道法自然」,我們從萬物、所有的動物來分析,看人是肉食性動物還是草食性動物?第一個從牙齒來看,肉食性動物的牙齒長什麼樣子?都是這樣露出來,有沒有看過吸血鬼?電影看過,他們的犬齒那麼長是要撕裂肉的,那是肉食性動物的生理機能。您現在有沒有看過人牙齒長這樣出來的?都沒有。再來,從他的腸胃來看,肉食性動物小腸的長度是脊椎的三倍,草食性動物小腸的長度是脊椎的七倍;人是七倍。小腸愈長消化時間愈長,吸收愈細,而肉是很容易腐敗的東西,所以肉食性動物要很快就把它排掉,所以牠小腸特別短。牠不排掉會怎麼樣?會在腸胃裡面爛,那牠身體就受損。結果我們人現在吃一堆肉,中國人最常見的病是什麼病?胃癌、直腸癌,都跟腸胃有關係,很多,那都不是沒有原因的。

  又很喜歡吃宵夜,你看他吃宵夜,半夜十一、二點才吃,吃下去以後,又吃了海鮮,很多肉類,吃了過一個小時去睡覺,肉類消化要好幾個小時,他一睡覺人體只有兩個器官會動,哪兩個器官?你們都沒有觀察好,這麼不尊重自己的身體。當然不能停止呼吸,是吧?所以肺會動,這是自律神經在控制的,還有你的心臟會跳動。當你躺下去睡著了,你的胃會跟你講,「主人,我要休假了,明天再來」,腸胃休息了,肉沒有消化,就放在那裡。在這種天氣你拿一塊肉多久就臭掉了?兩、三個小時就臭了,甚至於一個小時就臭掉了,在普通的氣溫這麼快就臭掉,人體的體溫多高?三十六度多,又是比較酸性的環境,那肉壞的更快。它放在那裡,肉已經在變質了,那產生毒素,早上睡起來都已經經過七個小時、八個小時,身體很多毒素就開始循環。常吃宵夜的人保證毒素很多,都冒出來,所以都會有口臭。你看我們台灣人口臭多不多?那都跟吃宵夜有關係。好,以腸子、以牙齒來說都是素食適合。

  再來,我們看我們的手,肉食性動物的爪子長什麼樣子?都可以抓、撕東西,你看我們的爪子能抓?抓癢可以,是吧?你看手都不一樣。今天你走在一個天然的果園底下,看到樹上長蘋果、長柳橙,在樹底下有鴨子、有雞、還有羊,當你走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你是看著水果垂涎欲滴,還是看著雞然後要撲過去把牠吃掉?那不是很自然嗎?假如你是要撲過去,你要冷靜一下,可能是上輩子的習氣還沒改,這輩子不要再做了。要道法自然,冷靜,所以吃素比較自然、健康。

  很多女性聽完以後,吃素這麼重要,馬上要叫我先生吃素。叫妳先生吃素是目的對不對?對!那妳要達到目的才對。回去以後,跟她先生講,我為你好,從今天開始不煮肉給你吃了,你要吃素。她先生是敢怒不敢言。結果這位朋友過了一個禮拜以後來找我,非常沮喪:「我先生真是不受教,這個禮拜都給我跑出去吃,不在家裡吃了。」我看她這麼生氣,也要安慰安慰她,先倒杯水給她喝。我常常倒水給人家喝,為什麼?因為她情緒比較激動,缺乏鈣質,鈣質可以穩定神經,因為水裡面有鈣質,還有鈣離子,先倒一杯水給她喝一下,讓她冷靜一下。我就看著她跟她說,我說妳先生假如有外遇,妳要負責任,她愣了一下;我說妳先生假如得高血壓、心臟病,妳也要負責任;妳的兒子缺乏父親的關懷,妳也要負責任。她很無奈,這跟我有什麼關係?我說妳先生妳不煮給他吃他怎麼解決?她說到外面去吃。我說到外面去吃,這麼多野花野草,到時候沾染上了,那妳要負責任,他到酒店去幹啥的不就很容易就遇到一些外誘?再來,到外面吃,煮的都是又油又鹹,三年吃下來血壓都上升,所以妳先生得高血壓妳也要負責任。再來,爸爸都不回家吃晚飯,父子之間的情感愈來愈疏離,那也是妳造成的。當初要去做這件事的時候目的在哪?目的要給先生健康,請問達到目的了沒有?沒有。不只沒達到目的,還製造一大堆問題,不夠冷靜,要慎思才行。

  結果我就跟她講,我說幫一個人要幫到「潤物細無聲」,不要讓他起很大的反彈。妳已經知道讓他吃素好,妳如何達到這個目的,你一定要善巧方便,用方法。比方說本來都煮三樣肉,就慢慢一個禮拜以後減成兩樣,再過兩個禮拜減成一樣。但是還有一點,妳要把肉減少的時候妳要趕快去請教一些可以把素食煮的很好吃的,不然煮的都很不好吃,他也快受不了。一邊趕快學習如何把素食煮的很好吃,循序漸進,吃到最後先生會覺得素菜也都很好吃。另外一方面,就帶他到我們中心來吃飯,一來吃,大家都吃素,他覺得吃素也不奇怪,然後在吃的當下旁邊的這些老師會問他「素食不錯吧?」妳先生還會「對對對,很好吃!」慢慢不就推上軌道來了嗎?後來她的先生也跟我們一起當同事了。凡事善巧方便,慎思,不忘當初做事的目的,不可在中途意氣用事。

  今天我們推展讀經教育,讀經教育的目的在哪裡?對!做聖人,提升孩子的德行,這是真正目的,不是讀多少經典;讀經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我們不能把手段變成目的,不然你在中途就變成只注意孩子讀多少背多少。背了很多,你說真了不起,你都沒有觀察到他落實的狀況,背的愈多的孩子反而很有可能是最傲慢的,那不就跟目的完全背道而馳?你真正有愛心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人,怎麼可能不慎思?怎麼可能忘記當初的目的?除非你推到一半,別人給你稱讚半天,真了不起,讓那麼多人讀經,八風吹來了,把你吹得把目的都忘記了,不然一個真正有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中途迷失了方向,這是慎思。

  明辨,慎思與明辨其實都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你明辨,對食物也要明辨。慎思跟明辨在我們這幾天的課程當中都已經含在裡面了。我們對成功要慎思、明辨,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麼樣的人生才會幸福?你可不能隨波逐流,到頭來空忙一場。我們說美醜也要分辨,什麼是真正的美?絕對不是去做一個鼻子出來,絕對不是把頭髮染得又紅又紫叫美,絕對不是花了大把大把的錢去把身材修得細細長長,那不是美。這麼做絕對不會讓一個人美,這麼做只會讓一個人的內心愈來愈空虛、虛榮,她完全沒有內在,她只在乎別人怎麼看她。當她只在乎外在,她所能夠交往的男友是什麼樣的男人?只重視外表、只重視她的身材,她這樣的人生方向一定把她的一生搞得相當淒慘,她遇到的男人絕對都是只好色而已。什麼是真正的美?我們閩南話常說很有人緣,愈看愈歡喜,那是從內在散發出來的一種氣質、德行,那才是美。我們要交女孩就要交這種美感,不是重視外在的美。

  我們也說到選擇書籍,擇書也要明辨,擇友也要明辨,選擇工作環境、選擇孩子的成長環境也要明辨。所謂「不交無益身心之友,不讀無益身心之書,不做無益身心之事」,這些都是在明辨。「不入無益身心之境」,「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不交無益身心之友」,這《弟子規》也教,「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一本好的書一定跟《弟子規》的教導相應,而且選擇書籍我們要明白,當一本書看完了,你覺得他非常有學問但是跟你沒關係,這本書叫賣弄。萬法由心,一個人為什麼寫這本書?他的存心是什麼?他的存心假如是他的稿費,他會寫出很暢銷的書,但是卻破壞社會風氣,因為他的目的是賺錢,他會講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話,大家都去買,沒有社會責任,這是他的心。假如他的心是賣弄,你看完這本書,真是博古通今,但是對你的學問你不知道從哪一步開始踏起。真正用心的作者、作家,他是看到現在人生活上的需要、心靈上的渴求,怎麼樣才能夠讓人看了書以後開智慧,他是從你的角度設想,他絕對不會寫出一本或講出你聽不懂的演講,絕對都是看完書、聽完演講以後,當下知道回去怎麼做,這樣的書值得你看,這才有受用。這是擇書,這是懂得明辨。慎思、明辨無時不在,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在慎思、明辨當中,我們的理智也在提升,理智一提升,做出來的事就是合乎道理,不會做了以後才後悔莫及。

  我們看到窒慾,中國講五欲,財、色、名、食、睡,這個五欲要節制。《弟子規》就可以節制,財,我們剛剛有說到,「財物輕,怨何生」。來,色、名,名有沒有?「對尊長,勿見能」、「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不好虛名、「過能改,歸於無」,有求學問的態度。食,「對飲食,勿揀擇」。睡,「朝起早,夜眠遲」。在這個色有沒有?不好色,讀《弟子規》如何不好色?「言不諱,色不媚」,那是指有德行人的一種威儀。「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他覺得穿著很莊嚴叫好看,他看到很多穿的花枝招展、很暴露的,他會很不舒服。

  其實整本《弟子規》都在教孩子不好色,「凡為邪所奪者」,會被邪氣所奪的,「皆正不足」,正氣不足才會被邪氣所侵。這個不只在中醫這樣講,為人處世亦如此。當孩子把《弟子規》都落實好了,他有一種莫名的正氣在,當這股正氣在的時候,他無形當中就會有一種感覺、判斷力,他到舞廳去,待不到三分鐘全身不自在,要趕快走,這裡太不舒服了,頭都發痛,「鬥鬧場,絕勿近」,他自自然然就做到。再來,遇到比較邪的人,包含女色在內,要引誘的時候,他會很不舒服,他會敬而遠之。所以與其我們擔心以後兒子會栽在這個關卡上,不如現在先打好根基,養他的浩然正氣。

  諸位朋友,言忠信。言語,孔門四科第二重要,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其實政事就是做事的能力,我們剛剛在講的也包含在其中。來,言忠信,一個人的言語如何訓練?行篤敬,一個人的行為如何時時保持恭敬之心?我們先來講行篤敬,先把做事講完。第二個是勤勞,第三個對他與人相處有直接相關。諸位朋友,你要找同學一起合作做事情你會找怎樣的同學?很勤快的吧?那個很懶惰的人,分組分完之後都是他們兩三個人沒有人要,有沒有?有,他人際關係會好嗎?不可能。今天他去上了大學,到了宿舍,好幾個同學一起住,從來在家裡都不幹活、不幫忙,看到同學在那裡掃地了,他視若無睹,不只不幫忙,生活習慣不好,拿了公物又到處放,增加人家的負擔,慢慢同學就會怨聲載道了。

  很多大學生讀了幾個月之後被學校退學,退學的原因是生活能力太差,台灣有沒有這個現象?目前在大陸很常見。有一個深圳的大學生被退學了,報紙把他報出來,畫了一張圖,戴了一個學士帽穿個大學服照相,旁邊是他媽媽餵他吃飯,很諷刺。他被退學的原因是所有同學跟他相處都受不了,他生活混亂,搞得人家生活也受影響。他去找學校的老師,學校老師很怕他,他到老師家裡用老師的電腦,還買一些零食進去吃,吃一吃又掉地上,都不收拾,所有的老師看到他來都趕快跑,學校把他勸退了。假如孩子很勤勞,很懂得幫忙,他走到寢室裡面看到同學正在打掃,不用人家叫,他會怎麼幹?他馬上拿起來跟著一起做,同學第一印象好不好?很好,這是人際關係。

  再來,當一個人很勤奮的時候,他那種氣質就特別容易吸引貴人出現,現在企業界缺人才,到處缺人才,很勤奮的人一定會被重用。我記得在澳洲我在洗碗,剛好盧叔叔走過去,看到我在那裡洗碗突然停下來,他對我講,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你看,洗碗都把我的底細露出來了。真正有人生歷練智慧的長者,尤其是公司的領導人,他看你說幾句話、做幾件事,就把你的底細摸清楚了,你那個文憑撐不了多久。當孩子非常勤勞、勤快,腦子又轉的很快,自自然然就有人提拔。而且勤快的人都會比較願意學習,比較肯吃苦。當你的孩子不勤奮,只能躲得過沒有智慧的領導人,沒有智慧的領導人他的公司也不會長久,要看的深遠一點。你希望你的孩子跟到好的領導人,跟到好的公司,你首先要讓他的能力扎根紮好,自然流露出來,你不用怕沒有貴人栽培他。你相不相信光看一個年輕人把一杯水倒過來請客人喝,他那個姿勢的純熟度你就可以斷出來他的狀況,你都可以感受得到,那個假不出來。

  再來,對他的意志力是一種磨鍊。當你把做家事的重要性告訴學生的家長,沒有家長不認同的。我那時候打電話給這個學生家長,因為講話也是學問,講話的方法待會我們再就言忠信把言語綱領的分析一下。講話講究方法、講究態度,在方法裡面,我們要責人之過要先美其長,要先稱讚他的優點,則人喜,他聽了比較高興,人喜則善言易入,你勸他改過的言語比較容易接受。你不要一開始就講人家不好,人情不要正面衝突,要順應人情,講話、做事才不會處處有障礙。

  我記得陳老師他教書教了三十多年,他就跟我講過一句話,見到人家的孩子就要先誇。家長來找你了,你馬上開口就「你兒子怎麼都沒有交作業?」他臉都拉下來了,第一印象就不好。有一個家長,孩子出了一點狀況,我找他來學校,他來學校一看到我,表情很緊張,不知道我兒子又捅了什麼婁子。他心裡有沒有數?挺有數的。這時候我們要「怡吾色,柔吾聲」,表情要放鬆一點。然後我就跟他講,我說你兒子做起事來挺有衝勁的,挺勤快的,上個禮拜我交代他去做資源回收,做得可認真了,衛生組組長衛生組的老師還過來跟我說,我當衛生組長到現在還沒有人把紙類回收整理的這麼整齊,所以你兒子做事能力不錯;跟同學相處也不錯,上次哪一個同學出了什麼狀況,他主動就去幫忙。我就講了他兒子兩三件好事,他邊聽邊說沒有,我兒子沒有這麼好。講了好幾件以後,他說老師,我兒子真的沒這麼好,他在家裡都不寫作業,他在家裡又怎麼樣怎麼樣。他把兒子的問題講出來跟你講出來一不一樣?那不一樣,你講出來他不舒服,他自己講出來,你就跟他講,你說你的兒子很善良,很有潛力,小孩子沒有壞習慣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們兩個好好合作,他的壞習慣一定可以改過來。他說好,老師,我一定配合。那以後你跟他談孩子的問題他是欣然接受,可以用聯絡簿或用電話。很多事情找對了方法就不複雜,找錯了方法,又隨順自己的習氣,就會愈做愈累,愈做愈麻煩。要先美其長,先美他的優點。

  我也是先跟這位家長說到妳女兒哪些表現非常好,講完以後她比較高興,然後我接著又說,教一個孩子勞動、從小做家事很重要。我有沒有說她女兒怎麼樣?沒有。我接著就開始分析給她聽,分析完了之後,她說老師,你教書非常有理念。我又沒有說她女兒怎麼樣,她只覺得有理念。隔天她女兒來找我,她說老師都是你害我的,我說我哪有害妳?她說今天我媽媽叫我做家事,我不做,我媽媽打我,我說妳活該!媽媽這麼辛苦還不幫忙。你把道理跟他講清楚了,他知道好歹,他自己會去做決定。這是言語,也要有講求方法、藝術。

  第五點意志力,這個部分是我從盧叔叔那邊體會到,他說小時候隔壁鄰居阿姨家裡的水缸沒水了,他的媽媽會跟他說去把阿姨家水缸的水填滿。諸位朋友,現在還有家長會叫兒子幹這種事嗎?那是你家的事,誰會管。當鄰居之間都不懂得互助,請問我們的孩子學到什麼?自私,都是家長教出來的。我們小時候都不是這樣,哪個人家裡有喜事了,去幫忙,還在那裡幫忙揉湯圓,我們都有經驗。那種氣氛好不好?和樂融融。要出門了,隔壁家的鄰居講「不用鎖了,我幫你看就好了」,都是這種氣氛,孩子的心量寬廣。現在孩子心量愈來愈狹窄。

  他要去提水,要到小溪邊提水,這麼一來回,還要兩趟,提下來都要兩、三個小時,那時候晚上四、五點去提,提回來都七、八點。八點多大家都吃完飯了,他才一個人坐下來吃剩飯剩菜。現在有幾個媽媽捨得這麼教?你捨不得就教不出盧叔叔這種人才。他說他在提水的過程當中,有時候很累了,想不幹,但是又不行,這是媽媽的命令,咬著牙都做下去,他說就在這一步一步當中撐過來了。當他面臨很重的工作壓力的時候,有時候做到很晚,都會在腦海裡浮現一個影像,就是當初他在挑水的時候,那種又想放棄但是又不能放棄的那種感受出來了,當他影像浮現這個情景的時候,他都會硬撐著把事情做下去。這意志力就是從磨鍊當中出來的,意志力沒有辦法用書本教出來的。好,這是第五點。

  第六點,關係到他的家庭幸福。家長的眼界不夠深、不夠遠,你的孩子的人生處處都有瓶頸。諸位朋友,在現在這個生活社會環境,沒有智慧能夠全身而退嗎?不可能!在以前的社會當中,你沒有把這些道理教給孩子,孩子還不一定會學壞,因為你家裡沒教社會在教,社會中都講忠孝節義,有一個人對他父親講話比較大聲,旁邊的鄰居就來罵他,你這什麼態度!現在?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整個社會的正氣不見了,在這個社會當中的人愈來愈肆無忌憚,所以你不教沒辦法,一定受污染。

  有個朋友他寫了一封信給我,因為他聽了我對於做家事的重要性,他很認同,他就說到他有一個同學從小很會念書,但是不幹家事,每天中午這位同學的父親親自送飯來給她吃,每天晚上都是父親親自騎車來把她載回去,對她是侍奉得無微不至。當然,這位同學的成績一直也都不錯,都名列前茅。而在初高中的時候,與人交談溝通的能力就一直在下降了。大學考上師大外文系。諸位朋友,你的女兒考上師大外文系你會怎麼樣?放鞭炮了,放一個還不夠,放兩個,左右開弓。人生不要高興的太早,要看得遠。去實習一年完了以後,還沒畢業嫁給一個牙科醫師。高不高興?高興,我女兒這生沒問題了。嫁了以後,沒有幾年她的先生訴請離婚,她先生勝訴。夫妻之間訴訟能夠勝訴,代表對方一定是太過分了。一開始都不幹家裡的活,先生是忍氣吞聲,後來就忍不住了。家裡的事都不幫忙,婆媳關係會好嗎?遲早出問題。

  她的父母在女兒婚姻出狀況這段時間是以淚洗面,請其他的同學來勸他的女兒,請她好好跟婆婆、跟先生溝通,不要這麼任性,沒用。她的父母哭著說我對她還不夠好嗎?她從小要幹啥我都盡心盡力幫她做好,我對她這麼好,為什麼她不聽我的話?你看,這個父母的邏輯怎麼樣?我對她百依百順,所以以後她也要聽我的話。哪有這種事?你啥都給她做好了,她該學的東西都沒學到,也學不到體諒別人,你現在要叫她體諒別人,有可能嗎?這是我們台灣的一個個案,父母連錯在哪都不知道。另外一個在南京的個案,有一個母親帶著她二十多歲的女兒到婚姻介紹所,而她的女兒已經是離了一次婚,要來找第二春。記者問她的時候她就說了,她說我女兒第一次婚姻門當戶對,但是兩個人都是獨身子女,嬌生慣養,家裡的狀況搞得很亂,也不做事,而夫妻兩個處處看別人的不是,造成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還押韻,我就把它背起來了。後來就離婚了。這位媽媽說到,我女兒這次要找的對象要條件更好。什麼叫條件?你看多麼的短視,什麼叫條件?家裡有沒有錢。什麼叫門當戶對?都扭曲掉了。這次要找條件更好的,而且她還覺得她很聰明,我還會開一個條件,就是娶我女兒,我附送一個保姆幫他們做家事,或者二十萬人民幣當嫁妝。她女兒會幸福嗎?連女兒錯在哪都不知道教導,真是死不瞑目。這個死不是真的死,要活用,這個死就是人生栽在哪都搞不清楚。

  另外有一個北京的例子,他的孩子也是很懶惰,從小都沒習慣幫忙,後來娶了老婆也娶一個很懶惰的,這叫物以類聚。後來他媽媽來幫他們幹活,幹了一段時間,畢竟年紀大了,累了半死,跟她兒子說我要回去歇一陣子,你們回來該幹什麼,第一條做什麼,第二條做什麼,我都幫你們寫的一清二楚,這本書好好拿起來對著做。她回去了,隔天她兒子打電話來,他說媽,昨天那本簿子我們已經不知道放哪去了,找不到了。你看這個媽媽要幹到啥時候?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教孩子有要遠見,要讓孩子懂得如何經營一個家庭要讓他從小學起,他才有幸福可言。好,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