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三集)  2005/7/27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13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講到學貴力行,在力行當中也有它的次第、步驟,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我們要先從自己的習氣開始改起。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不是四件事,而是幾件事?一件事。修身做得徹底,自然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影響力。這幾天我們舉了幾個小孩的例子,他們真的依教奉行了,家庭感動。他們的事蹟、事例,我們到各地講課,所有的人也都引以為榜樣,都起而效法,這就達到治國、平天下。

  而在整個中國大陸推展中國文化其實並不複雜,我們看到不是孩子不好教,誰不好教?大人。今天太太來學習,學習以後頗有心得,要回去教誰?你們怎麼這麼有智慧!孩子不是最難教的,先生不好教;或者先生來聽課了,回去最重要教誰?教太太。因為大人的成見比較重,習氣比較深。當夫妻之間進一步能夠達成共識,諸位朋友,共識好不好達成?你們怎麼搖頭?沒信心那不就做不下去了,要有信心,要拿出理智,人之初性本善,人類理智裡面最根本的就要有這個信念,這樣你很多事情都能夠充滿動力。

  並不難,怎麼說?因為夫妻都是希望孩子有成長、孩子有德行,家庭愈來愈和睦,這個共識沒有問題吧?有沒有問題?目標既然一樣,為什麼不容易取得共識?不要自己先預設立場。當然,與對方溝通,不是你想講什麼,要先從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溝通,不要硬碰硬,要懂得順勢而為。先生做到《弟子規》哪一句,你馬上隨喜讚歎:你做得真好,一定是孩子的好榜樣。他愈來愈覺得自己還不錯,有使命感。要善巧去鼓勵。不止小孩要鼓勵,先生要不要鼓勵?也要。你說做家事對孩子的人格身心影響很大,那我們就應該當好榜樣,做給小孩子看。

  剛好今天妳先生心血來潮幫妳洗碗,洗了碗以後妳走近一看,十個有九個很髒,怎麼辦?「各相責,天翻地覆;各自責,天清地寧」,不要再指責了,要互相隨喜讚歎,家和萬事興。馬上把那個唯一一個乾淨的拿出來,然後走過去用非常欣賞讚歎的眼神。諸位朋友,這樣的眼神你多久沒有拿出來了?是不是從結婚以後就拿不出來了?你看,這就是人的分別,要時時像初心一樣、像初戀一樣,那就會白頭偕老。說這個碗洗得真乾淨,想當年我第一次洗也不可能洗那麼乾淨,妳先生說好,明天我再幫你洗。要順勢而為,一片真誠,慢慢因為有共同的目標,共識的建立,不要想得太困難。

  因為我接觸太多家長,他們談話都說「老師,你講的很對,你講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如果聽到「但是」,還沒做就預設立場,人的問題就在這裡。做的都沒啥問題,問題都怎麼出來的?想出來的,真的。有兩個和尚要去南海拜南海觀音,一個很窮,一個很有錢。這個富和尚還在那裡張羅,走了一段路之後到哪個驛站休息,在那裡規劃,地圖還買了好幾張。這位窮和尚啥也沒有,只有一個缽、一根錫杖,他就出發了。因為走的當下遇到問題就解決,解決完之後智慧長了,更多的能力可以應對。走了一段時間終於到了南海拜觀音,這位窮和尚回到故鄉,這個富和尚還沒出發,還在想一大堆,就是要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我才能走。我們常常在談話當中,「假如我先生怎麼樣了,我就能怎麼樣」、「假如某某同事怎麼樣了,那我就能怎麼樣」,都先要求誰?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問題就卡在自己的執著當中,而不是時時去想到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付出,我多做一點。好,我們不要預設立場。

  我在海口推展,確實,因為我這個人腦筋比較簡單,沒很複雜,看到真相是大人是關鍵,大人不學好,小孩怎麼教也沒用,因為大人不學好,你教孩子做人要這樣做,他回到家裡,在學校看老師、看父母,學的是這樣,做怎麼做這樣,他心裡服不服?不服氣。做了以後再說叫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叫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叫騙人。小孩子希不希望被人家騙?你自己被人家騙舒不舒服?那絕對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到最後一定會爆發。我們把重點沒擺在小孩,擺在老師跟家長。為什麼要跟老師上課?因為他是教育從業人員,他有一定的根基,只要他學好了,他可以跟幾十個家庭做溝通,這樣就可以全面鋪開。家長學會了,他也懂得跟老師配合,親師合作,事半功倍。方向抓出來了,就開始辦。

  三種課程,第一個先辦兒童課程,因為你教他的孩子他歡喜,這叫「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當他的孩子來上課,回去給他端洗腳水,他高興,回去給他捶背,他歡喜。生了歡喜以後好說話,說這些觀念我們必須長期學習,好好配合,這樣成就孩子更快,家長開始來上課了。從十個、二十個,上了半年以後變成快兩百個人。從這裡我們發現家長不是不願意教好孩子,他是沒方法,整天在那裡乾著急。因為你上了小孩的課你就開始累積教學經驗,一有教學的經驗你跟家長溝通都是實力,都是真實的功夫,家長聽了很佩服。你在累積跟家長上課的經驗以後,那教學對學生也好、對家長也好,這經驗就愈來愈多。

  而全面落實德行的教育在一般教育從業人員不多了,雖然我們不見得是師範院校畢業的,但是只要我們全心全意去落實德行,教導德行教育,你的經驗會積累得比他還快。當這些家長本身就是老師,或這些家長把他的孩子、老師都帶來了,你就開始有機會跟第一線的老師接觸。接觸了,第三個課程水到渠成,開老師課。我師範院校也才念一年,用心才是專業,誠心就有方法,你真正用心了,經驗的積累很快的。我真正教書的時間是兩年半,但是我們很用心在教,我們也把方向抓對了。很多教書教了一輩子,已經退休了,他來對我們這些老師說到,我一輩子教書白教了,因為沒有抓到德行的核心。這三種課辦下來,自然能夠達到移風易俗的效果。

  所以諸位朋友,我們也希望每個人回到自己的社區開始辦課程,回到自己的公司。一個公司要能夠發展的好,最重要的,思想、觀念要一致,見和同解,向心力強,團結就是力量。所有做人做事的原則從開始做弟子規建立起來。我在深圳,有些企業家來聽課,他們就用弟子規當作整個公司的生活規範,從自己的公司做起。像之前有提到那位律師老闆,他也固定時間跟員工講弟子規,他就說到他還沒學弟子規以前,他看到他的下屬,心裡都想:你們應該多尊重我,應該多禮敬我。當上司的人有沒有這種想法?對!你看我給你發薪水。他這樣的念頭,他說下屬很難恭敬他,常常他會覺得下屬無禮。

  後來學了經典以後,他了解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他不去要求員工對他好,他首先想到我能為員工做些什麼,在能力上盡力教導。出差到各地去,都會買當地的名產回來,然後放在桌上:來,大家吃。把公司的氣氛經營的像家庭一樣,落實弟子規。有一天他突然感受到,以前要求員工尊敬他,反效果,現在根本沒有念頭想說員工要尊敬他,但是員工卻愈來愈恭敬他,這叫道法自然。在公司裡面落實,公司像家庭一樣,我們為人上司就好像父母、好像兄長一般。當員工結婚了,我們都能夠去致意、去祝福,當員工家裡有困難,我們能夠去協助、幫忙,有這份仁愛之心,相信一定會贏得員工的忠誠,員工的向心力。

  有個學校在廣東省,它的教務主任來聽了五天課,這位教務主任對我們說到,我讀大學讀了四年,我這四年大學所記的筆記還比不上我這五天上課記的筆記。為什麼他記那麼多筆記?他說這些觀念、這些做法都將讓學生得利益。你看他的存心非常好,拼命記重點。他本來是在抽煙的,也已經抽了好多年,他年紀比我還大一點,那五天過程他一口煙也沒抽,後來就戒掉了。真是決心重要,可能是他聽到了以身作則。

  後來我到他們學校去做了一場演講,他的校長也很支持。有一天報紙上說《弟子規》不能讀,《弟子規》是愚孝,《弟子規》說「餘力學文」,學習不能擺在後面,學習要擺前面。這對於《弟子規》的深意並不了解。現在很多的現象是不了解的人批評得特別厲害,請問他這麼批評的當下,《弟子規》他看過沒有?《弟子規》教我們愚孝嗎?「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為什麼餘力學文?今天德行的基礎沒有紮好,他有更多的學歷、知識會幹什麼?高學歷都是高科技犯罪。

  一個孩子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次品,這個沒聽過嗎?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次一等,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會造成社會的危機。我們回想一下幾千年的歷史,禍國殃民者是哪一個?無德有才將危害天下。而第二個有德無才,沒關係,只要他有德了,他知道凡是人皆須愛,他知道要利益社會,他會督促自己去學習,他絕對會愈來愈有才華。德是一個人一生學問、事業發展的根源所在。

  諸位朋友,你們看我寫字、看我畫畫就知道我有沒有才華?沒才華,真的,從小到大沒參加過什麼比賽。剛好在大學三、四年級當中,聽了一些演講,有了一些收穫,聽到一些健康人生觀,挺好的觀念,因為有一份熱忱的心,希望能利益他人,其他才華都沒有了,有了這麼一點點對的觀念,那就幫助大家。我在學校對面的泡沫紅茶店地下室搬了幾個椅子,拜託幾個學弟、學妺:拜託一下,來聽我講講課。就從三、四個學弟、學妹開始講起。本來口才不好,真的,沒參加過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我這個台灣國語,怎麼可能會輪到我。就這樣開始練起,慢慢的能力也有提升,愈有提升我們愈記住「己有能,勿自私」,要把經驗無私的告訴別人。有德者必定會有才,這個先後順序不能搞亂。中國話說「德才兼備」,這句話有意思,有沒有說「才德兼備」?代表德為先,才為後。

  這個校長剛好家裡訂了報紙,就有這篇《弟子規》不能讀,她的先生拿這篇文章就對她講,妳不能再推《弟子規》了,妳再推《弟子規》的話,會犯路線錯誤。這個路線錯誤是大陸那邊的術語,我們會比較不了解,就是你這麼做,到時候主管單位不認同,那你可能得丟烏紗帽了。這位女校長說到,他有他的看法,我的我的責任,把孩子的德行教好,是我當校長的職責。當她把話說完,她的先生看著她說,他說我覺得妳特別適合當國家領導人,當這個校長對妳太屈就了。

  她的學校由於教務主任、校長的推動,後來香港有學校要到廣東省做德行教育的交流,廣東省就推了這個學校來示範。你看,一個學校也將產生很大的力量。我們從眼前社區、公司還有學校,開始從點畫線,從線畫面,那我們在不同的點上、因緣上努力付出,等時機成熟了,我們在終點相見,揮揮手。不用到終點,在過程當中,大家時時都有互相交流的機會。我們在廬江,今年底將有五棟大樓落成,「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歡迎諸位朋友可以到廬江來,大家互相交流經驗。好,這是我們提到如何去推動、落實。

  而學習的次序,「小學終,至四書」,這本《小學》是宋朝朱熹夫子編的一本書,裡面所談的都是孩子從小對長者應對進退之禮,灑掃應對進退的能力。當他學到這些東西,他在內心裡面產生恭敬之心。而這個基礎假如沒有紮好,直接讓他讀四書五經,他讀了以後跟他的心性沒有相應。而教《小學》這個部分,如何處事待人,如何獨立生活,如何愛護他人,這個部分沒有學,因為這個部分在古代誰教?家庭就教了,當孩子送到私塾以前,這個《小學》都已經落實了。而我們現在家庭教育沒做,這個《小學》的功夫、《小學》的學問,你八十歲還沒學都得重來,這叫補習教育。我們要審時度勢,這個要補好。

  假如這些道理沒有落實,就好比林則徐先生在他人生的經驗當中提了十件事,當這十件事你犯了這些過錯,那你的人生將是白忙一場。這是林則徐先生的「十無益」,在十無益當中有兩點針對學習,「行止不端,讀書無益」,一個孩子與人相處行為沒有規範的話,縱使他讀了很多書,沒用,因為跟他的心性不相應,讀書無益,要行與心相應才對。再來,「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一個孩子恭敬心沒起,先起傲慢,縱使讀盡天下之書,也無用,只會賣弄,只會炫耀而已。生活點滴的禮貌統統要落實,生活的整潔、秩序要落實,這都是《小學》最重要的內容教導。

  而這本《小學》是在南宋的時候,離現在已經有好幾百年,裡面很多的詞句,因為我翻過,跟現在的社會狀況有一點出入,我看的時候差不多六七成、七八成而已,很多句子還不一定看得懂。而我愈看愈感受到,清朝李毓秀李夫子非常仁慈,他把《小學》這本最重要的綱領統統抓到了,又透過孔老夫子的一句話,《論語》學而篇提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抓出了為人處事七個最重要的綱領,他透過這七個綱領編成了《弟子規》,完全跟《小學》相應。

  因為是清朝編的書,離我們現在非常的接近,每一句我們都能了解,都容易落實。當把《弟子規》學好了,再來讀《四書》,因為學習的方法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門是掌握聖賢教誨的綱領所在的經典,《弟子規》就是掌握了綱領。當孩子真正把《弟子規》學好了,他再去讀《論語》,比方讀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當他看到「孝」跟「弟」這兩個字,是不是只有兩個字?不是,他看到孝這個字腦子裡浮現了什麼?「父母呼,應勿緩」、「冬則溫,夏則凊」,因為他已經落實了,他對孝了解到就是生活的一言一行,點點滴滴。他這個綱領一抓住了,學的每句經文都是落在實處。他讀《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他會跟老師講:老師,這句話就是《弟子規》說的「身有傷,貽親憂」。《弟子規》所掌握的綱領將有助於他對其他經典道理的領受。好,這是一門。

  深入,學問要深入重在解行相應,了解之後要去做,隨著你力行的深度,你的理解也會加深加廣。確實,你愈做愈會感覺每句經文真是無量義。諸位朋友,當我讀到「緩揭簾,勿有聲」,每個行為都是存心表現出來,心行一如。請問「緩揭簾,勿有聲」是用什麼樣的心境做這個動作?為什麼?深怕這個聲響會影響到別人。你看,仁慈之心就在一舉手一投足當中落實。有一天我晚上回來,在走路的時候突然想到哪一句?「緩揭簾,勿有聲」,走路的聲音不要吵到別人,當我打開鐵門也會輕輕的開,輕輕的關,因為你已經體諒到不要因為我們的聲響而影響到他人的安寧、他人的生活。這一句細心,這一句仁心,不只會在聲音當中體現出來,它轉化成你的心性以後,你會去考慮不只聲音不能影響他人的安寧,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為也不能造成別人的煩惱。你的心愈來愈細,你的心愈來愈設身處地,這是「緩揭簾,勿有聲」。這麼真正做到,從粗魯也會變得很細膩。

  像我以前也是常常東紫一塊、西紫一塊,真的,我記得小時候能一個月沒有受什麼傷,那是很奇怪的事情。在外婆家奔跑,記得有一次滑倒了,頭栽下去,兩根門牙都不見了。常常都是磕磕碰碰,傷痕纍纍。突然有一天我想了一下,從接觸聖賢教誨以後我就很少再受傷了。學問確實可以變化氣質,不是從行為變,是從行為內化以後,心性改變。不只怕揭簾影響別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每個物品我們都應該禮敬使用它。你揭簾的時候,「刷」,那麼粗魯,本來可以用十年的東西,用多久?所以使用任何一個東西要愛護它,不要粗魯。突然有一天我在穿衣服的時候也會想到什麼?「緩揭簾,勿有聲」,你給它太大力了,該穿五年的衣服,可能一年就報銷了。你會變得愈來愈溫柔,這叫一切皆恭敬。不管對有生命的,還是對沒生命。這些心理的感受體悟都來自於你要去行,行了體會不同,解的體會就不同,解的愈深行的愈深刻,解行相應。這就好比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互相幫助,好像兩個輪子要配合得好,這才能深入。

  長時,這個長時是指不間斷、不懷疑、還有不夾雜。古代常常說到「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這句話誇不誇張?一點都不誇張,不然你做做實驗,你三天都不看經典,三天前先去拍個照,三天以後再來拍拍看;像我假如去做實驗,三天以後拍起來,可能像警察局裡面那個。因為我們現在的煩惱太多了,不常常用經典提醒,煩惱又叢生,相由心生,這個面相又會變,要每天薰習才行。好,要長時。

  我會給朋友開一帖中藥,這帖中藥很有效,吃了每個人都很有效果,我已經開了一年多了,你們知不知道我的副業是當醫生?專門開治標、治本的藥,早晚把《弟子規》念一遍。在海口半年下來只有一個人做到。諸位朋友,早晚念一遍能做到的舉手?好,誰有相機,把它拍一下,因為「凡出言,信為先」,剛剛舉手的人很後悔。其實學問這條路上沒有人可以勉強你,學問的成就與否來自於自動自發。你看我這麼仁慈,我怎麼忍心製造你們的壓力?重要的是自己要努力才行。早上念一遍,提醒自己今天這些教誨要落實,晚上念一遍,看看有沒有做到,做到的,自己自我鼓勵一下。像楊老師,她常常工作很忙,把一些事做好了,她就會泡一杯茶或泡一杯咖啡,然後在那裡慢慢的喝,然後對自己講:妳真是很優秀!這麼難的事情現在也做完。這個叫自我鼓勵,做到了:不錯!還沒做到的,提醒自己明天再努力。而晚上念一次最好不要在睡前念,因為假如睡前念,有時候睡魔來了就忘記念了。最好是你下完班吃飯以前,就先自我檢討一下,相信你那一碗飯也會吃得很安心。這是長時。

  薰修,這個薰就好像拿著檀香在衣服上過幾下,這個衣服就有香氣。學問沒有別的方法,一定要有恆心,持續不斷堅持學習。這個修是修正,我們之前提過了,修正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而薰要有環境,我們一定要把弟子規轉變成家風、轉變成企業文化,這樣子就能達到團體當中、家庭當中互相學習。所謂「相觀而善」,你這句做到了,我跟你學習,那句孩子做到了,我跟孩子學習,整個環境就在薰習了。而這個修,假如你能夠回到起心動念處,那這個就是從根本下手。我們起一個念頭,要問自己有沒有違背弟子規?起一個念頭,有沒有違背真誠?有沒有違背清淨、平等心、慈悲的心、覺悟的心?從念頭改起,進步就會特別快。好,這是學習的次序、方法。

  我們打開手冊第一頁,我們一起把第一段念一下,預備起:

  【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能維繫幾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無疑是其傳統文化教育產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禮記》中就有精闢的見解: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好,這句話重要,不管家庭、不管團體,教學最重要。家庭沒有教學,德行落不到實處,家庭富貴了,將是禍患進來了,企業不重視教育,發達以後將會讓員工揮霍、奢侈。教育才是家庭、團體以至於社會國家長治久安的大根大本。好,我們接著看第二段,「可惜的是」,預備起:

  【可惜的是,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極需靠我們在中華大地上恢復挽救。因為經過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確實是維繫社會安定和平的強大力量,是國家繁榮興盛的基礎。】

  幾千年的歷史印證,中國文化創造了多次的盛世,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也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清朝為什麼強?清朝是屬於外來民族統治中國,他們是少數人,居然能統領上億人,憑的是什麼?中國人很老實、很厚道,只要你真正愛護我們,我們不跟你搞種族對立,不搞種族紛爭,中國文化內涵的包容性相當的強。清朝因為從康熙以後非常重視中國文化,每天在宮廷裡面都講經典,一講經典,所有大臣見和同解,萬眾一心,國家很快就興盛起來。這個盛世維繫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康乾盛世。

  後來從道光、咸豐以後開始衰弱下來,因為從咸豐以後出現了一個女性同胞,叫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握了權力,當她在聽到這些講經的老師在講解經文,她的內心可能很難受,貪心,怎麼又在罵我?瞋恚心,怎麼又在講我?聽了很不高興,就對這些老師說你們明天別來了,中國的經典就沒再講了。一沒講,人的思想亂了,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誘惑快速席捲,整個朝政就敗下來。清朝盛,盛在重視中國文化,清朝的衰,衰在不重視中國文化。諸位朋友,中國人這個衰,應該怎麼樣?這隻龍該醒了吧?醒了沒有?好像沒醒。要再創中國文化下一個盛世,中國人的揚眉吐氣,不是靠軍事、武力,靠文化的復興,將可以利益中國人,又可以利益世界任何一個民族。好,諸位朋友,我們會在哪裡?你要參與哪一段?我們共勉之。

  好,我們接著把下一段念一遍,預備起:

  【在物質文明的今天,古老的東西並不意味著過時。因為智慧、真理是永恆的,歷久彌新的。就像太陽,雖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它不僅賦予人類生命、又帶來光明和希望。古聖先賢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陽光,普照寰宇,帶給人類幸福、美滿。】

  歷久彌新,除了太陽的譬喻,我們另外可以把中國文化譬喻成一棵五千年的大樹,這棵大樹的樹幹已經挺立在天地之間五千年。這個樹幹代表的是中國文化的原理原則,做人的真理,這不會因為時空改變。而這棵五千年的大樹,卻每一年都發新芽,每一年發新芽就好比每個朝代社會環境都有變化。這棵大樹順應著時節的變化、時代的變遷,依然長出能適應當時候環境、氣候的樹葉花果。掌握了原理原則,同樣需要活學活用,與時俱進,那我們就可以在每個時代開出最燦爛、最美麗的花果。

  中國重視禮儀,見到國家領導人,在清朝應該怎麼做?三跪九叩。假如現在我們見到領導人,馬上跪下去三跪九叩,適不適合?時代變遷,恭敬的心要在,但是禮儀要隨著這個時代去活用。不然到時候有個學生跟國家的領導者磕頭,他會問這個小朋友誰教的?他說蔡老師教的,那我可能會怎麼樣?要活學活用。當我們體會到要與時俱進,我們在理解每句經文就不會死在經句上。

  《弟子規》從第一句講到最後一句,最少要花四十個小時。我在台南已經錄了一套,諸位朋友不要擔心不知道《弟子規》怎麼教,而這本書後面就有《弟子規》的易解。台南那四十集,我們現在在佛衛慈悲台有播放,華藏淨宗學會在近期之內也會做出來,到時候歡迎大家拿回家切磋研究。這六天的課程,我們最主要要把正確的態度確立,正確的方向抓住,正確的方法、心態學到。好,今天的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