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集)  2005/7/27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10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大道至簡,宇宙人生的真相其實不複雜,很簡單,是因為我們摻雜了很多自己的分別執著、煩惱、習氣,把事情搞得很亂。剛剛我們也提到學問如何權變?重在如何利益大眾,你只要這個原則抓到了,很多的煩惱自然就不見了。佛家有一句話講得特別好,「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能化解一切的衝突,在慈悲心當中又不斷的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站在他能接受的方法去實踐,所以慈悲跟方便是一不是二。有方便為門他是根源於慈悲,他就會時時找方法成就別人,所以慈悲跟方便是一不是二。假如他說他有慈悲心,用的方法對方不能接受,那他這個慈悲是口頭上的慈悲,不是真慈悲。原理原則掌握住了,我們在做決策當中不會複雜。

  我們了解到自己的心念是能感,感得的境界是所感。在這六七年來因為生起了對教育的使命,心是能感,感來了一個機會,剛好那時候我在台東,講好聽叫修身養性,實際上是因為在社會上奔走了好多年,心很散亂,找不到方向,在台東的山邊看著南橫崇山峻嶺,突然受到大自然的滋潤,把心靜了下來。當人心靜下來,很多在內心當中繁瑣的事情、煩惱的事就好像一幕一幕電影浮現出來,我們開始反思到這二十多年的路走成什麼樣子。人唯有清楚了解自己走過的路是對是錯,他明明白白了,他下一步跨出去才會踏實、才會正確。我們都忽略掉對於人生過往的檢討,又被生活推著走,繼續踩著散亂的步伐、忙碌的步伐,這些步伐很有可能又走錯方向。

  當我靜下心來,檢討到自己的心不定,應該好好專注下來。人生踏出的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最重要。方向找對了還會遠嗎?而判斷方向必然要有智慧才行。我把全身的心力投注在對聖賢教育的學習。當然不是每天在那裡讀經而已,早上起來我依然掃掃地,擦擦桌椅板凳。因為樹很多,掉下來的葉子也不少,我們就在掃地,突然回光返照,要掃哪裡?你們怎麼都這麼有經驗?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在那個當下,我有一次在念佛,念一念突然嚎啕大哭,我怎麼把我的真如本性搞到這般田地!這太對不起自己,又太對不起多少佛菩薩聖賢的教誨,又太對不起父母的栽培。自棄而後天棄,自己放棄自己,上天才會放棄你;自助而後天助。當然掉完眼淚要活得明白,不要再糟蹋自己。

  又有一次我在禮拜釋迦摩尼佛,突然又有一份強烈的感受,讓我淚如雨下。諸位朋友,我不是很愛哭,你們不要誤會。都是有很深的感受,那些淚水如甘露一般,洗淨我心上的污穢。在禮拜當中,突然《梵網經》的一句經句到了我的腦袋裡,經上提到釋迦摩尼佛是第八千次在娑婆界示現成佛。諸位朋友,八千次是多少時間?天文數字。佛陀都第八千次來了,我這個不肖子弟還在這裡苟延殘喘,不受教。想到老師已經第八千次來了,真是太慚愧,太不應該了。由於這麼深刻的懺悔,這麼深刻的明白老師的用心,在我正式當老師之後我從來不會起一個念頭學生不受教,學生有過錯,我不敢起這個念頭,因為我比他還不受教。佛陀講經一次都講四十九年,講那麼久我都不受教,我們跟學生提了二三次就要讓他聽我的,那不合理,而且我沒有這個資格,我們只有學習佛陀的不疲不厭,諄諄教誨。在那個當下愈來愈感受教育的重要。

  我本身來自一個教育的家庭,我的父母都是南師畢業。當我考上南師,我就跟我父母講:我今天升級了,變成你們的學弟了。我的二叔、二嬸都在教書,二叔在國中,二嬸在國小。我的姑姑在小學教,我的姑丈在大學裡面教書。我的大堂弟跟媳婦都在教書。我的姐姐也在教書。後來我也歸隊了。但是說來還是有點慚愧,當我們沒有深入中國的經典無法體悟教育的核心,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我現在全心全意在恢復重視中國文化,在引導更多的人產生共識,了解德育是根本,我在做這些工作我的父母特別高興,他們也有一份希望能利益學生、利益社會的存心,而那時候他們並不有機會深入中國經典,而那時候他又必須照顧三個小孩,容不容易?不容易。

  我的母親照顧我們三個孩子,上課上到第二節課,孩子要吃奶,趕快趕回家來餵小孩吃奶,吃完以後又趕快趕回學校。這樣的日子不是過一天不是過兩天,這樣的辛勞持續了好多年。不只這段時間辛勞,在我們的記憶當中,每天早上醒過來都是母親在做早餐給我們吃,我們也搞不清楚母親什麼時候就醒過來了;在晚上半夢半醒當中,又時時可以感受到母親的身影、父親的身影幫我們蓋被子,有時候稍微發燒了,父母會起來好多次摸著你的額頭。這份父母的愛心長養了我們健全的人格,樹立了我們時時善盡本分的態度。父母對於一個孩子人格的影響,你活愈大感受愈深刻。

  曾經聽到一句話,是一位教育家陶行知說的,說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捧著一顆真心來,但是不帶走任何的東西。諸位朋友,當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就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樣的人生過得如何?這樣的人生,兩個字,痛快!當有位朋友念到這句話,我突然感受到自己人生的態度就是如此,在我們對他人付出的當下,絕對沒有一個念頭想對方回報,都是想著我這麼做真的能幫他嗎?假如不是真的能幫他,那我要趕快調整方法。因為當我們是有求的心求對方回饋,這樣的人生不痛快,這樣的人生時時都活在患得患失之中,這樣的人格不健康。

  當我感受到自己是這樣去存心,突然又想了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有這樣的人格特質?我明白了一件事,這樣的人格特質就是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的父母連教育他的孩子都不求回饋,他把孩子教好了,他的內心只有一個念頭,孩子,只要你能快樂過人生,就是給父母最大的安慰。對孩子一無所求。當對孩子都一無所求,又怎麼可能對別人有所希求?當然,當父母愛護你一無所求,他那顆心是純正無染的真誠,我們感受到了,回饋回去是什麼?一定是盡心盡力孝順父母。

  在《中庸》裡面有一段話,我讀了之後感受文化的深度、文化的涵養,《中庸》說到「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中國人活的明白,活的厚道。為人父者在社會上是一個卿大夫,他對社會影響的面很大,所以祭祀他的時候用大夫,而他的兒子只是一個讀書人,影響的面沒有大夫這麼大,而孩子之所以有所成就,就是有父母教導,祭祀這個父母就以孩子的成就來祭祀,因為孩子的人格、成就都是父母紮的根。當父親只是個讀書人,但是他的孩子教育成大夫了,葬他的時候用士人,往後每年祭祀他用大夫,因為他教出了一個可以影響社會幾十年的大夫。中國的慎終追遠,知恩報恩,就在禮儀當中含攝下去。

  我們今天有健全的人格,最大的功勞首推自己的父母。當我在台東這段時間,深刻了解教育的重要,當你發出一個念頭,教育重要,你不去求,機會也會跑到你面前來。諸位朋友,你相信嗎?人都覺得一定要去求才可以得到東西,把太多的精神、能量都耗在攀求上。自己忙得要死,又沒有時間自我提升,真正好的機會也不敢給我們接,因為每天思想雜亂,一天過一天,也沒有成長收穫。《中庸》裡有一句話很重要,「君子居易以俟命」,等待天命安排,什麼叫天命?天命就是世間人民最需要的工作,叫天命。老和尚曾經講過一句話,別人在做的事你就別做了,隨喜功德就好,大家都不願意做的事趕快去做。這句話聽起來很普通,你深深去思考,頗有味道。因為現在世間人「共爭不急之務」,最重要的事他不努力,都努力在夢幻泡影,從來富貴都是夢,他大半的時間追求名利,又帶不走。我跟很多家長溝通:你好好關心一下你的兒子!他說:老師,我比我的兒子早出門,比他晚進門,我每天忙著賺錢,我哪有時間?講的是鏗鏘有力,卻不知他最重要的職責是在教育孩子,他人生最大的價值也在教育好他的下一代。人生追求到虛幻當中愈走愈惆悵。

  確實,真正你的意念很堅定,又時時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天命絕對馬上會給你安排,因為這些工作太重要了,佛菩薩、聖賢人看的一清二楚,可是沒人肯來做。有些人很想來做,但是信心、決心不夠,怕把你安排來,走到半途說:菩薩,我不玩了,可以吧?菩薩很慈悲,他不想勉強你,但是這時候不知道是給你送回去還是讓你繼續走,菩薩不願意讓一個眾生生煩惱,當你的決心、信心、能力不足,絕對不會安排。很多人說你看都不感應,我求半天他都不來。為什麼不來?聖賢的智慧、佛菩薩的智慧你不用懷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你準備好了以後,能力也夠了,保證你會有一種感覺,像坐雲霄飛車一樣,一站接一站,讓你連打個妄想的時間都沒有。我有時候睡覺醒過來:我今天在哪裡?還有點不清楚。

  對教育有使命了,在海端鄉有個小學錦屏國小,有位老師生產,你看就剛剛好有一個老師生產,巧不巧?天底下沒有一件事情是巧的,都有安排,你的真心發出來,很多的安排就會順著你的真心來發展。當地的老師找上我,他說我們學校一年級的老師生產,要請兩個月的產假,你可不可以來教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心裡想這輩子沒教過書,也很害怕,尤其都是一年級的,說不定還要我給他換尿布,身高都不到我的腰,還是有點不熟悉,有點恐懼。我說你們再去找人,再找找看,找不到再說。過了一個禮拜又來了,他說因為今年的政策規定,本來是高中畢業可以帶小學,今年調整為大學畢業才可以代課。什麼時候不調,剛好被我碰上了。以前要高中畢業,兩個月有幾萬塊可以收入,他們職工當中早就把這個肥缺拿去了,哪輪得到我?這一年政策改了,整個鄉鎮找不到一個大學生,這個機會你逃都逃不掉。看人家這麼需要,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我就答應去教。

  我媽媽怕我經驗不夠,趕快從高雄趕過來,我媽媽對我說想當年我教六七十個人,六七個、十二個十三個是小case,她說媽媽示範一天給你看。媽媽兩肋插刀,我們也很感動,就讓我媽媽去教,我在底下看。我媽媽教了一天回來,搖搖頭,六、七十個,你給他說一他不敢說二,這十幾個,說一統統都不知道給你講到多少去了,她在那裡喊半天,沒有用,一天上下來很累。我安慰我媽媽,時代不一樣了。她退休也已經好幾年了。我就自己教,教了二三天很累,我回到住的地方,告訴那位介紹我去學校的這位老師,他姓李,李老師,我跟他說教書很累。他聽我這麼一講,趕快看著他太太:你看,蔡老師說教書很累,我常常跟妳講,妳就不相信我。事非經過不知難。你沒教過小學,心裡一定想老師真好,又有寒暑假又有終身俸,這麼輕鬆。你沒教過不知道,不是身體累,心,幾十個孩子的成長,幾十個孩子的安危每天要掛在心上,心比較辛苦。

  而且真正用心教書的人,教了之後會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他會不斷去自我成長。回想這幾年教書,日子過得可快,哪還有時間做白日夢!教了兩天雖然覺得累,我對著這位李老師說道,我說我終於找到一份工作是可以很單純的告訴別人,我是真正要利益他人,而沒有夾雜自己的私利。在商業當中講的很好聽,滿足別人的需要,但是這顆以自己的利益為主的念頭依然騙不了自己,這樣的工作無法讓我覺得做得非常的歡喜自在。我換了差不多有十來個工作,我爸爸常常告訴我,你應該可以寫自傳,換那麼多工作,名片可能有一疊。

  為什麼我換那麼多工作?因為我都抱持著這份工作可以利益社會,當我深入了解都不離自私的本質,我無法欺騙自己,就離開了。常常我離開這項工作的時候都是我薪水很高的時候。每當我離開一個地方,所有的同事都會莫名其妙。但是我們人要活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所謂「人不知而不慍」,你還要每個人來解釋一下嗎?也解釋不了,連父母都不見得能體會到你的心境。當我真正確定教書是能利益學生、利益家庭,從那份明白當中,我這生再也不知道什麼叫痛苦,很歡喜,我終於知道做什麼事情能夠利人又利己,我這生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當然這件事要是對的。內心非常踏實,穩下來,往後的日子只是想著如何提升自己、利益學生。

  我對這個李老師說到,兩個月教完以後我馬上要去考師資班。聖賢佛菩薩很慈悲,連補習費都幫我準備好了,有沒有?兩個月代課下來補習費都有了,連明年要讀師資班都差不多夠了,不操心。下來以後,我們決心夠,我們知己知彼。再來,考試最重要是心態,考的是心理戰,在幾個月當中你的心緒非常的平穩,你的實力就會水漲船高。假如你的情緒無法平穩,常常很緊張,患得患失,那你的狀況就會起起落落。我在這四個多月沒有打一個恐懼,想考不到怎麼辦?沒有,完全專注聽每堂課,而這種聽課的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都沒有退過。

  確確實實,當人的目標確立了,你走的每一步都沒有白走,走的每一步都將積累豐沛的人生經驗。我的心態,這堂課上完以後就要全部學會。考要考十三科,我哪還有時間打包回家消化,沒時間了。而且只有一次上課機會,你不要期望他以後還給你重複複習,時間很短,很緊迫。當這堂課上完,我沒有完全融會,我馬上去問老師,把它搞清楚;假如沒搞清楚,老師又離開了,沒有老師問,我會觀察哪個同學這科最好,我趕快去「能親仁,無限好」,去請教他,就一直保持這種學習的狀態。第一次模擬考,標準分數是三百六十分,我考了三百二十分,差四十分,那時候離考試剩一個多月而已,第二次模擬考,離考試只剩兩個禮拜左右,我考了三百四十分,離標準分數還不到二十分,第三次考試,正式考,我們要相信「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該是你的別擔心。

  當初我本來要去考屏東師範學院,當同學聽到我要去考屏東師範學院,就有同學過來:你怎麼可以去考屏東師範學院,你不是說你想考台南師範學院嗎?因為我已經把這句話傳出去了,人家都去報屏東師範學院,你不能去考屏東師範學院。諸位朋友,當我們有這種心態能不能考上?心量那麼狹窄,讀書能夠心平氣和嗎?就因為我有說到,因為我父母都是屏東師範學院,所以他們不跟我同一個考場。既然人家有這樣的要求,我們就恆順眾生。我所有很熟悉的同學都去考屏東,我一個人去考台南。當然我們也不恐慌,因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我去考試的時候是一位長輩他姓陳,也是一位老師,他教書三十多年,我在補習班那段時間對於教育我就充滿學習的熱忱,也感得三十多年教職的陳老師來給我教導,確確實實有感有應,我都還沒正式教書,這些老師、菩薩就到我的生命來了,不要操心。他陪我去考試,我這四個多月來統統沒有緊張,到考試前一天晚節不保,那天睡不著,我也不知道是翻到兩點還是三點才迷迷糊糊睡著。隔天要考試,陳老師陪我去。考到下午考完了,他跟我說你考上了,我說為什麼你覺得我考上了?他說你早上出來臉色發青,因為沒睡好,這叫業障現前,但是你要堅持,不要退縮,我每考一科走出來臉色就好一點,考到最後一科出來,臉色泛紅,所以他說一定考上。考試結果,多標準分數四十四分。

  心裡平靜能力積累就很平順,而這個心態最主要來自於一個人的志向,一個人的決心。當你的孩子有志向,他的努力你一點都不用擔心,也不用推他。孩子就是缺乏志向,孩子搞不清楚這一生來幹什麼,每天活一天算一天,只是把時間二十四小時填滿而已,這種日子我不知道過了多少年。考上了,我起了一個念頭,希望這一年能有一群非常志同道合的同學來一起成長、切磋。念頭一起就有感應,我們那班同學感情最好。

  當然,家庭的感情要好要經營,同學的感情要好也不是你每天坐在那裡等可以等的來的,同事的氣氛、學校的氣氛要和睦,也要透過每個人的付出、經營。那時候過完暑假,我第一個到教室,為什麼第一個?因為我離家最遠,要坐火車,早上五六點要起床,趕火車來。到了教室,因為已經經過一個暑假,所有的桌上都是一層厚厚的塵埃。諸位朋友,這時候你想到什麼?我們要用四攝法,要布施,要為人服務。我腦海裡就浮現了一個影像,我的同學來了看到桌子那麼髒,椅子那麼髒,他會說哎呀,怎麼這麼髒!他會生煩惱。我們替他設想,不要讓他生煩惱,我就開始在學校裡面跑來跑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塊抹布,有沒有找到?你相不相信那塊抹布很可能是觀世音菩薩?應以石頭得度,應以樹木花草得度,假如這棵樹真的能讓你開悟,觀世音菩薩現樹身。

  這個試驗我做過很多,常常我們在撿垃圾,撿了幾塊以後一定會出現一個東西,叫什麼?塑膠袋。這個塑膠袋是觀世音菩薩隨喜功德,這個學生不錯,真幹,馬上給你送個塑膠袋來,信心。拿著抹布,我擦得很歡喜。人跟人的交流不是言語、行為而已,你的心念出去了,只要是真心的,所有的人都會收到,很奇怪,看到你就莫名的投緣。那一年下來,全班四十幾個同學,跟我的感情都很好,包含男同學,因為同性相忌,但是依然大家都很互相照顧。我桌子擦好了,同學來了都歡歡喜喜坐下。

  後來又有一次,我的導師要選股長,全班同學先自我介紹,介紹完之後先選班長,選班長用提名的,有同學剛好認識他:來,我提名他。這位同學說別害我!很不甘願,後來也選上。我們老師非常善巧,非常有智慧,我非常佩服我的老師。他看到這種情況馬上調整:這位同學,你是會計系畢業的。你看多認真,多仔細聽每個學生自我介紹,他說可不可以麻煩你來做總務?他熟悉,就做到了。有的用選的,有的是老師推薦。突然到了服務股長,我的老師說蔡禮旭同學,可不可以請你當服務股長?服務股長幹什麼的?跑腿的,地髒了掃地,黑板髒了擦黑板。

  那天我載了三個同學去學校,我從高雄開車,沿路岡山、路竹、左營都有同學上車,他們也不認識我,我自己打電話去給他們,因為同一個補習班,上面有他們的名字,我就打電話給他,我說我們是補習班同學,現在又一起考上南師,我就是那個坐在第一排中間頭都凸出來的那個人。他們說那我知道你是誰。因為前面都是坐女的,只有一個男的,萬綠叢中一點紅。補習班都叫我「師兄」,所以有幾個同學到南師以後跑過來問我說你是不是那個師兄?我說是。那幾個同學很驚訝看著我,說老師怎麼那麼厲害,一看就知道這個同學有服務的特質。

  我跟我這個老師緣分很深,畢業典禮那天很多同學哭得唏里嘩啦的,因為跟老師感情很好,但是哭了以後情緒沒有緩和,「過猶待,百步餘」就沒做了。我送著我的老師出了禮堂的門,目送老師離去,老師要離開以前握著我的手,他說:禮旭,你有好消息一定要通知我。什麼好消息?很有意思,老師對我很關愛。後來我打電話給我的老師報告我在大陸做的情況,我的老師也很感動,他說你有時間回來台南師範學院講課,給這些學弟妹分享一些經驗。當然這件事我一定會做,也很願意做,回饋自己的母校。

  那年我很主動去服務一些事情,當我很早來,就把前一天的垃圾整理好,拿去扔掉。這樣做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我正在整理垃圾,我的同學跑過來,他說你不要做了,讓我們來做,我們也要做一點。確實「人之初,性本善」,那份良善的互動假如沒有推動起來,不是他人的錯,是我們自己做的不夠,做的真的夠了,有感就有應。剛好上教育哲學,我也抽到了這個機會。我在講這幾年的整個經歷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真相,真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當我們的心無法拓寬,當我們的心無法大公無私,私心所感來的就是自私自利的因緣,當然會處處有障礙。當你大公無私的心,感來的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有了這個機會,隔天也很慎重穿著西裝打著領帶來上這節課。在上課當中我收集了四張照片,是我自己的照片,第一張是差不多一二個月的照片,黑白照片,看起來白白胖胖的,真的,臉也很圓,你們當然現在無法想像,看起來真的感覺天真無邪,你一定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第二張照片是我五歲的時候到佛光山去旅遊,佛光山一走進山門沿路都是阿彌陀佛的接引像,我也不知道有幾尊,都是一尊接一尊排上去。我站在這些佛像的前面照了一張像,我的手是這樣比的,五歲的時候,還是滿能體會人之初性本善。第三張照片是高中照的,高中的年代聽說要很酷才交得到女朋友,所以照出來不大好看,已經慢慢不能感覺到人之初性本善。第四張照片是我出社會以後沾染了一些社會的習性照出來的,這時候你會感覺到人之初性本惡。

  這四張照片看完以後,我說人一直在變化,我把人的心比喻作一顆摩尼寶珠,這顆非常的光亮,它會透出光明,光明是什麼?是一個人本有的智慧。諸位朋友,你今天心比較靜下來,很多事情你會突然想通了,那就是你的光明照出一點。好,每個小孩就像這個清澈的摩尼寶珠,你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突然一陣風吹過來,吹來了很多的塵埃。諸位朋友,這是什麼?你們眼睛沒事吧?這是什麼?怎麼跟上一屆的同學講的一樣?你很適合做畫家,你的想像力很好。這是橘色的黏土。諸位朋友,這是什麼?你們不講我沒戲唱了。這是什麼?橘色的黏土,還有沒有其他的答案?寶珠。寶珠在不在?寶珠永恆不變,會變的是什麼?是黏在上面的塵土,隨時在變。

  又吹來了一陣風,來不及了,又吹來了一陣風,諸位朋友,你看到什麼?看到黃色的說黃色黏土,看到綠色的說綠色黏土,看到紅色的說紅色黏土,講的是同一個人,十個人講出來十個人都不一樣,有沒有這個現象?諸位朋友,這是什麼?你看,沒有答案是寶珠。而我們所看到唯一不變的是那顆寶珠,那顆真心。我們現在認識不了自己,認識不了別人,我們認識自己只有在外在的塵土,這個塵土表的就是我們成長過程所沾染的習氣。我很膽小,我沒恆心,我脾氣很大,別人又貪心,別人很愚痴,別人點點點點點,一堆,都沒看到真相,真的看成假的,假的看成真的。當我們不相信這顆本有的真心,看人都帶著有色的眼鏡,人之初,性本惡,當我們用這樣的存心看學生,請問他的光明能透出來嗎?透不出來。

  我帶了一個學生,他本來的成績跟行為比較偏頗,我引導孩子,老師今年剛教你們,都是新的開始,希望你們以最好的面貌給老師看,當然我還有很多的鼓勵給他們。有一個孩子他的行為變化最快,是第一次被我帶出去郊遊,我用禮拜天開著我的車帶幾位表現好的孩子出去玩,他的表現特別好。有一天同學講,老師,這個同學以前根本不是這樣!為什麼變化這麼大?因為你相信他有真心,他有本善,你那顆真誠的心就好像一把慧劍,插入了這個球當中,這個球綻放了光明,只要你持續教誨這個孩子,慢慢他會把習性放下,誰願意自甘墮落?慢慢就彰顯起來了。諸位朋友,人類的理智有一個大根大本,就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從這個信心出發,將可以成就別人,成就自己。好,這節課我們就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