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16/10/2  英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07-0017

  《地藏菩薩本願經》。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三十七頁,從第二行第三句經文看起: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我們上節課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經文,這是講另外又有一位地藏菩薩的事蹟,就是發同樣的願,眾生度盡自己才要成佛;如果有一個眾生還沒度,自己還是在菩薩的位置,就不成佛,發這樣的願成就了就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教化的眾生,他的學生很多都已經成佛了,老師還是在菩薩的位置。實際上地藏菩薩他早就成佛了,只是他沒有示現成佛,沒有示現,因為眾生還沒有度盡,是表這個意思。上面經文講兩個國王,其中有一個國王,發願早一點成佛早一點來度眾生;另外一個國王,發願他要先度眾生,都把眾生度到成佛,他才要成佛。發願先度罪苦眾生度到成佛這位國王,後來成就了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舉出四個代表,第一個是長者子,他發願也是要把眾生都度到成佛,發了這個願,後來成就了就成為地藏菩薩。第二位,婆羅門女,她母親墮在地獄裡面,為她母親發願,要把十方世界所有地獄眾生都度盡,都成佛了,她才要成佛。第三位就是這兩個小國王當中的一位。這裡的光目女就是第四個。所以這部經舉出四個代表地藏菩薩,從舉出這些代表(舉了四個),我們就知道地藏菩薩不是只有一個人,而且非常多。你看前面「分身集會品」,那麼多的地藏菩薩。凡是發眾生度盡方成佛道,發這樣的願修學成就了,那就叫地藏菩薩,所以地藏菩薩很多,不是只有一個人。

  這段經文就是佛再給我們舉出一個代表,這一位是光目女。光目女也跟婆羅門女一樣的,是為了幫助她的母親脫離地獄,這是又有一位地藏菩薩。『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這個都是很長遠的時間。這尊佛的佛號,他的名號叫『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他住世的時候眾生的壽命四十劫,也非常長,可以說在那個時代眾生福報都很大,福報大,壽命長。『像法之中,有一羅漢』。我們上午跟大家簡單說明了,每一尊佛示現在十方世界度化眾生都有三個階段,第一個,正法時期;第二個,像法時期;第三,末法時期,最後就滅法,滅法就沒有佛法了。像法就是佛示現滅度了,他的教法還留在世間,但是留在世間進入像法,就沒有正法時期那麼純正,但是大致上還都跟正法很接近;到末法就差很遠了,佛法修學都一直變質,修學成就的人就非常少。這個是在像法。佛法傳到中國來,是釋迦牟尼佛像法的時期,正好是像法,我們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佛滅度第一個一千年是正法,戒律成就,大家持清淨戒就能證果,證果的人多;像法就很少了,得禪定的多;末法,不但證果沒有,得禪定的也很少很少了。所以末法要得度,超越生死,只有淨土才能成就;信願念佛,帶業往生,才能成就。

  在像法之中有一個羅漢,『福度眾生』。度眾生要有福報,所以這個羅漢發願度眾生也很有福報,因為沒有福度不了眾生。好像我們要弘法利生,你要有福報、要有法緣,要有人力、財力、物力,這樣才能幫助一切眾生。度眾生就『因次教化』,「因次」就是到每個地方去教化眾生,到每個地區去,哪個地方有人啟請就到哪個地方去講經說法。在度眾生的時候,遇到一個女人,『遇一女人,字曰光目』,她的字號叫光目。『設食供養』,「設」就是準備,「食」就是飲食。因為在佛門裡面供養出家人就是四事供養,第一個,飲食,臥具、湯藥、衣服,這是基本生活上所需要的。飲食,在我們佛門裡面供齋就是這裡講的「設食供養」,我們現在中國佛教都叫做打齋,來供眾。羅漢講經說法教化眾生,當然他身邊也有很多人,很多護法,在家、出家。好像釋迦牟尼佛,它是一個僧團,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眾,長期跟著他的,佛走到哪裡,大家跟到哪裡,一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裡沒有講羅漢他這個僧團有多少人,但是起碼也有一些人。設食供養,供養羅漢,當然也一定供養他這個僧團的人,這就是我們佛門講的打齋、供齋。供齋是修福報,供養出家人,供養大眾吃飯,這個是修福。

  在佛門裡面有個規矩,過去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出家眾吃飯都去托缽,到居士家裡去托缽,居士給了飯、給了菜,也不能拿了就走,總是要給居士一番的祝福,就是給他祝願;另外就問居士,有什麼問題嗎?他可以回答的就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再回去請教釋迦牟尼佛。這個就是在家眾財供養,出家眾法供養。所以出家眾接受在家眾的飲食供養,不能沒有法供養,要為居士來說法。過去我們老和尚也常常對我們出家眾講,凡是有人打齋、請吃飯,起碼要跟大家講幾句佛法,法供養,不能去人家家裡應供,吃一吃也就走了。在這裡經文我們很明顯看到,光目女來設食供養羅漢,這個羅漢接受了飲食供養就問光目女,『欲願何等』,就是妳今天來打齋、來供養,妳有什麼願望嗎?「何等」,就是妳有什麼願望嗎?下面,光目女就回答羅漢的問話: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她是有事情的,光目女來供養這個羅漢,她是有事情要來請問這位羅漢。她的事情是什麼?羅漢問她,妳有什麼願望嗎?光目回答:我的母親死了之後,我是給她修福救拔,設齋供養也是修福,也就是說替她母親修福。現在我們佛門有很多同修,父母、家屬過世,到道場來出錢為他父母、家人修功德,迴向給他的父母、家屬。此地『資福』就是給她修福迴向,幫助她母親。她修福主要的問題,她不知道她母親往生到哪裡去?人死了,我們凡夫沒有神通,也不知道了。在十法界裡面,界就是界限,這個法界跟那個法界當中有界限、有障礙,人死了,他又換一個法界,又換一個身,這個當中有障礙,我們看不到,也聽不到,接觸不到,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問題。有很多同修常常來道場問,他的父母、家屬往生了,到佛門裡面來修福。我也常常遇到有同修問我這個問題,他的父母親到底現在有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現在去哪裡?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大家共同的問題。所以光目女也是一樣,她到佛門裡面來修福,給她母親迴向,母親死了,她也不知道她往生到哪裡去?現在好不好?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光目女跟婆羅門女一樣,都是孝女,真正孝順的兒女,母親死了,念念不忘,而且非常關心她母親到底現在怎麼樣?她往生到哪裡去?很想知道她母親現在的情況。但是凡夫都不知道,有障礙,聽說有羅漢在教化,當然她趕快去問,這個是表現出光目女她的孝心。現在這個時代孝順的兒女很少,不要說父母死了不會去想到父母,父母還在也不會想,甚至也不關心,生病也不照顧,就把他往老人院一送,連去看看父母都沒有,現在很多。父母把財產留給他,他全拿走,父母不要了。現在父母還在世他都不管,父母死了,他還會去想父母現在怎麼樣嗎?不會。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佛家的孝是三世的,在儒家的孝是一生一世的,在生奉養父母,死了之後祭祀;佛家的孝,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父母,統統要度、要幫助,是三世的孝,三世的孝才圓滿。

  當然光目女是孝女,非常孝順,求羅漢給她指點,她母親到底現在生到哪裡去?非常懇切的請求羅漢告訴她,母親『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羅漢也很慈悲,很憐憫她的一番孝心。『為入定觀』,因為阿羅漢他要入定,他才能看到其他的法界,要入定;如果明心見性的菩薩,他隨時都在定中,他隨時可以看,他不要特別去入定,這一點有差別。羅漢因為還沒有到菩薩的程度,所以他要入定。「為入定觀」就是為光目女入定去觀察,她的母親現在生到哪裡?入定他才能見到。這個羅漢入定之後,『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他入定就看到她的母親墮在惡趣,這個惡趣是墮地獄,所以才受極大苦。不只是受苦,受極大苦,這個「極」就是太苦了,受極大的苦,不是一般的苦,這個當然一定是墮地獄。墮鬼道的苦是很苦,但是沒有地獄那麼苦,所以這個一定是墮地獄才受極大苦。這個羅漢看到光目女母墮到地獄受極大苦,就問光目言: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

  這裡講『行業』,或者講行業也可以,都講得通。講行就是說行為,她的行為;業就是造作,她的行為造了什麼業。講行業,她做哪個行業。行業就是指行為造作,造作的業,這個業肯定不是善業,一定是惡業,才會墮地獄受極大苦。所以問光目女,妳母親在生,她是做什麼?她造了什麼業?現在在惡趣受極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這一段,光目女就向羅漢回答。羅漢問她:妳母親在生做什麼行業,現在墮在惡趣受很大的苦?『光目答言』,光目回答,『我母所習』,這裡講「習」就是習氣,我們講習慣、習氣。她的習氣是什麼?『唯好食噉魚鱉之屬』,她很喜歡吃魚、鱉。鱉比魚死得更痛苦、更難受,我們現在看到有一些餐廳都是殺活的鱉來做菜,把殼剝下來,把牠殺了煮來吃,那個鱉的痛苦是很難形容,魚也是一樣的。這個地方就是舉出畜生(動物),舉出這個就是殺生,她是造殺生的業,殺生吃肉這個業。

  那天莊嚴師,在她的手機有人發一個短片給她看,就是有一個太太煮一條魚,買活的,把牠的肚子剖開,肚子的內臟都取出來了,但是魚還沒死,就把牠放在鍋裡面去煎,那一條魚就跳來跳去的,那個太太一直尖叫,看了很恐怖。這個很明顯就是讓我們知道,這些雖然是動物,牠跟人一樣的,牠都有知覺、都有苦痛,牠都跟人是一樣的,只是形狀不一樣,牠不能講話。我們這個身體被一根針刺到就感覺很痛了,何況肚子被剖開,內臟拿出來,活生生的放下去煮,那種痛我們就可想而知。這個短片可以做為護生的宣導,勸人戒殺吃素。我們閻浮提眾生殺生這個業是第一個惡業。所以佛制戒,五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五戒、十善、八關齋戒、沙彌戒,第一條戒都是不殺生,把不殺生這條擺在第一個。為什麼把這條戒放在第一條?因為這條戒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很容易犯,大家知道殺人有罪,但是殺動物他就覺得沒有罪,實際上殺動物一樣有罪。

  光目女的母親,我們就知道,她平常喜歡吃海鮮類的,魚鱉屬於海鮮,海鮮類的她很喜歡吃,而且她偏愛魚鱉。『所食魚鱉多食其子』,她不但吃魚、吃鱉,而且很喜歡吃魚子、鱉的子,那個子都有生命的。以前我們吃葷的時候也常常吃烏魚子,一塊,一個子就一個卵,那就一條生命,你吃那個子,一餐吃下去,那不曉得吃多少生命。你看這裡講,「多食其子」。吃這個菜的做法,『或炒或煮』,或者用炒的(那天我看那個魚,是活生生放在鍋裡用炒的,跳來跳去的),或者用煮的。這裡講「或炒或煮」,當然還有其他方式,或者用燉的、用煲湯的,當然很多種方式,這裡經文簡略舉出這兩個,其他我們可以以此類推,很多方式。像我們現在到大陸南京,到一些地方去,我記得有些招牌都寫「一魚五吃」,一條魚五種吃法,五種做法,就是這裡講的用炒的,或者用煮的,或者用其他的做法。『恣情食噉』,「恣情」就是她沒限制的,很愛吃,殺生就很多。『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如果把它算起來,她殺魚鱉,還有吃魚鱉的子,魚子、鱉的子給它計算起來,這個生命的數量一千萬還不止,「復倍」就是一倍以上,這是形容吃得很多,吃得太多了。這是第一個造的惡業。

  光目女回答羅漢,她說我母親生前就喜歡吃這些東西,殺生吃眾生肉,殺害眾生,吃眾生肉,她殺害眾生的生命不計其數,太多了,這個是殺生的惡因。我們就知道,她母親墮到地獄是什麼原因墮下去的,就知道了,就是殺生吃肉這個惡業墮惡道,墮地獄。下面講『尊者慈愍,如何哀救』,光目女就求阿羅漢,稱阿羅漢為「尊者」。尊者,你大慈大悲憐憫我母親,母親墮到地獄受這麼大的苦,有什麼辦法來救度她出來?「哀救」是很哀傷,知道她母親墮地獄,這種悲哀之情可想而知,當然也就想救她母親出來。下面,羅漢就給她講出方法: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這一段就是羅漢很憐憫光目女,也憐憫光目女的母親墮地獄受這麼大的苦,幸好有這個孝順的女兒來設食供養,修福來給她母親迴向。羅漢也很慈悲,『為作方便』,就給她講方便法,要怎麼樣去幫助她母親脫離惡道。『勸光目言』,就勸導光目女,『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這是勸她念佛。怎麼幫助妳母親?「汝可志誠」,妳可以用至誠心來念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名號,這個就是教她念佛。因為那個時代出現在世間的佛就是清淨蓮華目如來,所以勸她念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名號,勸她念佛。現在有很多人來問我們一些問題,個人的問題,或者是為他的父母超度、家屬超度,我們也都會勸他念佛。但是念佛有一些人他念得很有感應,有些人沒有感應。關鍵在哪裡?關鍵在至誠,有至誠心去念都會感應,沒有至誠心他念就沒感應。所以羅漢勸她,妳要至誠去念,如果不至誠念就是種善根,但是現前得不到感應,也就是幫不了妳母親脫離地獄,所以要至誠的念。這個跟前面婆羅門女一樣,她也是念佛。

  『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兼」就是附帶,超度妳母親念佛是為主,附帶可以「塑畫形像」,就是造佛像。佛像你用泥塑木雕,雕刻的,金、銀、銅、鐵、石頭,用泥去塑,這些都可以;畫的就是用彩繪畫上去,畫佛像。佛像,現在印刷術發達用印的就很方便了。印佛像很方便,有人把佛像畫好,特別是古代的佛像,我們現在來複製、再來複印,現在的科技發達,印出來都非常精美,可以供養大眾。所以塑造佛像、畫佛像,這個是修功德,大功德,這個也可以迴向給她的母親。如果能夠這樣修,「存亡獲報」。念佛然後兼塑畫形像,不但亡者得到功德利益,現在陽上的家屬也得到功德利益,存亡獲報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冥陽兩利。羅漢教她這樣修,迴向給她母親,對她母親就有幫助,能幫助她母親脫離惡道。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光目女聽了羅漢勸她這麼修之後,『即捨所愛』,所愛就是自己平常喜歡的財物,譬如金銀珠寶,平常喜歡這些有價值的財物,包括像婆羅門女是賣房子、賣土地,去為她母親修福迴向,這裡她所愛的也包括這些,自己平常喜歡的財物。我們一般平常就是錢,錢財也是大家所喜愛的。她能夠捨財作福,把她所愛的這些東西、寶貝去變賣換成錢來畫佛像、塑造佛像,『而供養之』,塑造佛像來供養,也給大眾種善根。這裡講一個關鍵性的字,我們要留意,「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即」就是馬上,毫不考慮的馬上做。這裡不是講,羅漢跟她講,她回家考慮考慮,想一想,再來開個會,那恐怕她母親受苦就時間又更長了。所以這個是她毫不猶豫的,馬上,即捨所愛,去辦這件事情,去畫佛像、造佛像來供養,把這個功德迴向給她母親。

  『復恭敬心』,恭敬心念佛,念佛要感應要有恭敬心。印光祖師在《文鈔》裡面常常給佛弟子開示,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沒有恭敬心,那就得不到利益。所以,「復恭敬心」,造佛像,她又生恭敬心。『悲泣瞻禮』,「悲泣」想到她母親墮到地獄受苦當然很悲傷,這個是孝心自然的流露,非常想念她母親。她,「瞻」就是看,看著佛像,「禮」是禮拜,心念佛,眼觀佛,身禮佛,口中念佛,身口意三業,禮佛、念佛、憶佛,三業恭敬這樣修,這樣念佛有感應。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

  這一段是念佛感應了。她見佛是『夢見佛身』,「夢見佛身」是夢中見佛。前面第一品講的婆羅門女,她也是念佛,她是定中見佛。婆羅門女念佛功夫比較高,到事一心不亂,念到一心不亂得定、得三昧,光目女功夫比較差一點。婆羅門女她在定中見佛,聽到佛跟她開示,不是夢中,她在定中;光目女功夫差一等,她是在夢中。夢中,功夫也很難得,一般我們念佛法門講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所以她在夢中見佛。所以見佛有定中見、夢中見、有臨終見,還有功夫更高的,平常,那不是在定中,像我們平常這樣他就見了。那是功夫成就的,念到理一心不亂的,他隨時可以見。她在夢中見到佛身,佛現身給她夢見。夢到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這個佛的身相非常光明顯耀,很高大,好像須彌山那樣,『放大光明』,佛身放大光明,夢見佛,夢到佛光。

  『而告光目』,清淨蓮華目如來就告訴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他說妳母親墮到地獄去了,但是現在妳替她念佛修福、畫佛像供養,這個功德迴向給妳母親,妳母親可以從地獄出來。所以妳的母親不久(就是不需要多久的時間),「當生汝家」,會再生到妳家裡面來,也就是說妳母親從地獄出來會再投胎到妳家裡來。到妳家裡來,她生出來,『纔覺飢寒,即當言說』。「飢寒」,就是小孩從母親的肚子出來肚子餓,接觸到外面的風就感覺很寒冷。所以一般孩子從母胎生出來都哭,就是接觸到外面的寒風刺骨,肚子又餓,所以就哭了。「纔覺飢寒,即當言說」。一般小孩生出來不會馬上說話的,我們很少看到小孩子一出生他就會說話,這個好像很少聽到的。一般生出來,大概也要二、三歲,最快的也一、二歲,慢慢才會講話,沒有說生出來就馬上會講話。但是佛跟她講,妳母親一出生就會講話。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生到她家,是她們家裡面一個傭人。光目女,我們從這邊看,也知道是一個富貴人家,也是有錢的人。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她母親生前造殺生吃肉的業就是有錢,沒有錢的人還沒辦法造那麼重的業。她有錢,所以她吃的眾生肉很多,這些一般來講都很貴的,她吃很多,造很重的罪業。如果貧窮的人,他造的業還不至於那麼重。有錢人家當然都會請傭人,『婢』就是婢女,她們家的傭人,女傭。女傭生了一個兒子,生了這個兒子,『未滿三日』,就是沒超過三天,他就會講話,『而乃言說』,不到三天他就會講話。這是怎麼一回事?這個一般講是奪胎的,如果坐胎沒有辦法一出生就會講話,因為一坐胎就有隔陰之迷,在母胎十個月很苦,過去生的事情都忘記了。奪胎就是坐胎的不是她,是有另外一個神識坐胎,這個胎兒一出生就死了,他神識就離開了,光目女的母親的神識就進入這個胎兒的身體,她就沒有經過坐胎十個月這個苦,所以她能夠記得前生的事情,這種投胎的方式叫做奪胎。他就講話了,講什麼?

  【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她們家的傭人,女傭生一個兒子,沒有三天就會講話,對光目女講,『稽首悲泣』,給她點頭,『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生死業緣,果報自受」,生前迷惑顛倒,不信因果,造了這麼重的業,死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造的業死後有報,那是真的,果報自己要去承受,沒有人能代替。『吾是汝母』,就給她證明身分,我就是妳的母親再來投胎的,這個就確認了,她的母親沒錯,「吾是汝母」。『久處暗冥』,「久」就是時間很長久,「暗」就是黑暗,見不到光明。『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讀到這段經文,在我們人間來看,時間好像不是很長,她母親才剛剛死了不久。我們一般講七七四十九天,剛死不久,光目女就去請問羅漢,為什麼她母親講「久處暗冥」?好像很久了,這是什麼道理?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受苦的感受當中去理解。我們俗話常講,當我們一個人在受苦的時候,人很痛苦的時候,不管受什麼樣的苦,身心的苦,感覺到時間就特別長。人受苦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所謂「度日如年」,就是過一天好像過一年一樣,感覺那麼長的時間。所以光目女的母親墮到地獄,地獄那種罪,我們人間的苦無法跟它相提並論的。實在講在我們人間的一分鐘受地獄苦,在地獄來講那個感受不曉得經過多少劫了。所以人受苦的時候感覺時間就特別長,所謂度日如年。所以光目女的母親說「久處暗冥」,她感覺很久了,實際上在人間可能還沒有滿七,還沒有四十九天,但是她墮到地獄裡面她感覺已經很久了。「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地獄墮了又墮、墮了又墮,因為我們前面讀到經文,在地獄裡面受苦,無間地獄,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死了馬上又生,生了馬上又死,死了馬上又生,她在這種苦受裡面感覺好像經過累劫那麼久。

  我們學佛讀到《唯識論》,知道時間是不相應行法。《華嚴經》講的「念劫圓融」,一念之間可以化為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濃縮為一念,可見得時間它不是真的,它可以伸縮的。用我們現在人間的觀念來講,我們比較淺顯一點來講,有時差。我們就講這個地球,我們這個地球一般就是白天、晚上,二十四小時,冬天晚上時間長一點,白天短一點;秋天的時候是一半一半;夏天白天長,晚上時間短,總不過是二十四小時。但是你到南北極就不一樣,南北極白天是半年,夜晚是半年,那說明什麼?它那邊的一天一夜就是一年,我們這邊的一年。你到南北極去,一年當中有半年見不到黑暗,有半年見不到陽光,它的一日一夜不就等於我們這邊一年嗎?那邊一天,我們這邊就過一年了,我們一年,它的一晝夜。我們從這方面去體會,也比較容易體會個彷彿。所以墮到大地獄感覺時間是很長的。所以,人一旦受苦的時候,度日如年,這是真的。所以在人間看她好像死了沒多久,但是她在地獄裡面她已經萬死千生不曉得幾次過去了,所以說累墮大地獄。

  『蒙汝福力,方得受生』,承蒙妳為我修福這個力量迴向給我,這個時候我才出得來,不然還是出不來,不曉得受苦還要受多久才能出得來。到人間來受身,『為下賤人』,跟過去生身分不一樣,過去是這個家族的主人,現在投胎又回到這個家裡來,不是主人,是這個家裡面的傭人,那就下賤沒地位了。出來,現在身分不一樣,是女傭的兒子,是下賤的。下賤沒關係,『又復短命』,壽命又很短,多短?十三歲,十三歲又要死了。死了之後不是又去投胎做人,死了之後又落到惡道去了,還要再墮到惡道去,這個就很麻煩。雖然出來了,但是還是暫時出來,等於說到人間來喘一口氣,馬上又要進去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妳有什麼辦法,讓我能夠解脫免掉地獄之苦?光目女聽到婢子(女傭人的兒子)講這些話,確定:

  【知母無疑。】

  知道就是她的母親,沒錯,就更加悲傷。

  【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光目女聽到這個『婢子』,女傭的兒子,講了這個話,出生三天就講話,告訴她,他就是她的母親,從地獄出來,投胎到她家裡為女婢的兒子。她確定是她的母親沒錯,就更傷心,『哽咽悲啼』,更傷心。『而白婢子』,知道他是她的母親,現在身分不一樣,她知道原來他的身分就是她的母親,所以用「白」,就是兒女對父母講話,「而白婢子」。『既是我母』,你既然是我的母親,你就應該知道,『合知本罪』,你原本是造什麼樣的罪,做什麼樣的行為,造什麼樣的業,墮到惡道去?就問她母親,到底妳造的是什麼罪業?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這個婢子,女傭的兒子,就回答光目女問的話,她問他,造什麼業墮惡道?他回答:『以殺害』。因為前面講,她母親喜歡吃魚鱉,又特別喜歡吃魚鱉的子,殺生吃肉,殺害的生命不計其數,這是第一個墮惡道的因素。第二個,『毀罵』。殺生是身體造惡業,殺生吃肉。「毀」是毀謗,「罵」是罵詈,就是惡口,兩舌、惡口、妄語、綺語,這是口業,毀謗、罵詈。這兩種罪業受報的,主要是造身口二業墮到地獄去的,可見得殺害、毀罵死後會墮到地獄。現在人他不知道因果,隨便製造謠言毀謗人,惡口罵人,罵詈、亂罵,這個造的口業就重了,這個都是墮地獄的業因。「若非蒙福,救拔吾難」,「若非」就是如果沒有承蒙妳為我修福迴向,救拔我的苦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以我生前造的業現在是出不來的,是不能得到解脫的,是因為妳替我修福,我才能出得來,再到人間來。

  造這個業非常重,殺害、毀罵二業。現在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造這兩種業的特別多、特別普遍,不知道造這個業,死了之後,那個果報的可怕。為什麼敢造這個業?他不知道因果,他不知道。因此印光祖師特別強調因果教育,印祖講在現前這個時代如果沒有提倡因果教育,縱然所有的佛菩薩、神仙都降臨到這個世間也救不了這個世間。因為大家不相信因果,不知道因果,造了極重的惡業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正常,造了這麼重的惡業,死了之後必墮惡道。如果明瞭因果就不敢造了,自然會收斂,對這個世界和平才有幫助。下面講: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光目女就進一步問她的母親,地獄裡面受的罪報,情況是怎麼樣?婢子的回答:『罪苦之事,不忍稱說』,造罪受苦這個事情,不忍心說出來。不忍心說出來,可見得那種受苦是很難以想像的。『百千歲中,卒白難竟』,一百歲、一千歲,一百年、一千年,都很難講得清楚、講得完的,可見那個苦真的是不可思議,非常恐怖的。所以我們看到附體,好像前年,有人被唐太宗附體,一出來號叫、號哭,那種悽慘我們聽了驚心動魄,那種苦我們很難想像。所以這個講不完的,也說不明白的,那個苦是真苦。光目女聽到她母親這麼講: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光目女是大孝的女兒,聽到她母親這麼講更傷心,『啼淚號泣』,她的哭聲是號叫的。『而白空界』,對著空中講,對空中發願,『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發願,願我的母親永遠脫離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十三歲他壽命到了,就沒有重的罪報;『及歷惡道』,不要讓她再墮惡道,她發這個願。『十方諸佛,慈哀愍我』,十方諸佛,慈悲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請十方諸佛來給她證明,聽我為我的母親所發的廣大誓願。發這個願,她說,『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如果能夠讓我的母親永遠離開三途,『及斯下賤』,不要再來做下賤的人,『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永遠不要再受這些苦。『願我自今日後』,「願」就是發願,從今天開始,『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因為清淨蓮華目如來已經不在世了,是他的像法時期,不在世間了,只有佛像。她對佛像發願,『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卻後」就是往後,百千萬億劫當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她發願,所有地獄以及三惡道一切受罪的苦難眾生,『誓願救拔』,發大誓願來救拔他們;『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就是度三惡道的眾生,地獄道是最苦,其次是餓鬼,其次是畜生,三惡道就是罪苦眾生。『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三惡道眾生統統把他度成佛了,『我然後方成正覺』,最後我才成佛。為她母親發這個願,也就是我們平常講地藏菩薩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入地獄幹什麼?度眾生。發這個願。發這個願之後: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發這個願之後,對空中發這個願,發了願馬上有感應,『具聞』就是很具體的聽聞到清淨蓮華目如來跟她講話,跟婆羅門女一樣。『而告之曰』,告訴她(空中有聲音對她講話),『光目,汝大慈愍』,妳發大慈愍心,『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這句經文一個關鍵的字眼就是善這個字,這個字是關鍵,能夠發願不一定善,要善能發願。這個善是什麼?跟自性相應就善。這個願跟自性相應的,能夠為妳的母親發這麼大的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妳母親地獄出來投胎到妳家,十三歲壽命就到了。十三歲死了之後,『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梵志」就是修行人,梵就是清淨的,梵這個字翻成中文是清淨的意思。就是妳母親有福報又有修行,壽命很長,不是十三歲是一百歲,一百歲壽命很長。『過是報後』,一百歲,死了之後,『當生無憂國土』,無憂國土就是這個世界沒有憂慮,無憂無慮。「無憂國土」就是講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就是無憂國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壽命不計可劫』,這個就是指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往生的人到那邊都是無量壽,人人都無量壽。「壽命不可計劫」,壽命沒有辦法計算的,就是無量壽。所以這個經文講的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定成佛。『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成佛之後,廣度人天,數量像恆河沙那麼多。清淨蓮華目如來聽到光目女發願之後就告訴她,妳為妳母親發這麼大的願,妳母親會得到解脫,十三歲壽命到,死了,會投生到梵志的家庭,壽命有一百歲;這個報之後,死了之後,又往生到無憂國土,往生到極樂世界,壽命不可計劫;後來成佛,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得究竟解脫。再看下面經文: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這一段,『佛告定自在王』,佛告訴定自在王菩薩,『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那個羅漢就是現在的『無盡意菩薩』。無盡意菩薩,我們在《法華經.普門品》裡面都會讀到,佛對無盡意菩薩講經。那個時候羅漢福度光目,幫助光目女那個羅漢就是現在在釋迦牟尼佛會上的無盡意菩薩,就是他。『光目母者』,光目女的母親就是現在的『解脫菩薩』。解脫菩薩,我們在《無量壽經》有看到,《無量壽經》前面講十六正士的菩薩,解脫菩薩就是在《無量壽經》。從這個經文再對照《無量壽經》,我們確定光目女的母親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沒錯了。她的母親就是解脫菩薩,我們現在很多同修讀《無量壽經》,都會讀到這尊菩薩,這尊菩薩就是光目女的母親。『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光目女就是現在在忉利天這個大會,地藏菩薩就是。地藏菩薩很多個,不是只有一個。佛把他們過去生的因緣身分、這一生在佛這個會下是哪一位就指出來了。下面講: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

  『過去久遠劫中』,地藏菩薩過去久遠劫當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她發願,眾生沒有度盡,她一直發這個願,沒有停止的,一直發這個願來廣度眾生。所以造罪業業障比較重的眾生跟地藏菩薩發的這個願感應就特別明顯,特別殊勝。所以佛在世的時候見到業障特別深重的眾生,教他要拜地藏菩薩、念地藏菩薩,先消重業再修其他法門,那就比較容易。如果業障太重,他的障礙太重,修什麼法門都不行,他有業障障礙著。所以《地藏經》是一個前方便,消除惡業、重業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也是基礎的經典,這是佛門的孝經。

  好,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這是一個段落。我們休息三十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