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16/6/16  英國倫敦英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07-0005

  我們來念開經偈,我念一句大家跟著我念一句,我念完大家再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地藏菩薩本願經》。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二頁,我們從經文倒數第三行第二句看起。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我們對對地方: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昨天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接上面佛放光。佛放光明雲,上根利智的人看到佛放光,他就開悟了,就大徹大悟;開悟就不用講,他明白了。中下根器看到佛放光還是不明白,因此佛要再為他來解說,解說就用音聲。特別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經典上講,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六根當中耳根最利。在《楞嚴經》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佛用種種的例子來給我們說明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比如說我們眼睛(眼根),隔一張紙就看不到對面的東西;但是我們的耳根,不但隔一張紙,甚至隔幾道牆,聲音我們都能聽得到。我們在這裡空中飛的飛機,如果我們沒有跑到外面,我們看不到;但是聲音,我們沒有出去可以聽得到。所以世尊在《楞嚴經》舉出這些例子來給我們說明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六根當中耳根最利。

  他方世界的眾生,有的世界的眾生他眼根利,也有世界的眾生他的舌根利。舌根利,佛在這個世界教化眾生,主要是以吃東西來說法。所以在經典上佛給我們講,有一個世界,那個世界叫眾香世界,那個世界的眾生他的舌根最利,香積國。所以佛在那個世界教化眾生就以吃東西嘗味道,用這種方式來說法。用舌根嘗味來說法,吃飯,吃一吃他就開悟了,吃東西他就開悟了,不用講,用吃的他就開悟了。因此,我們在中國佛教寺院,寺院的廚房叫做香積廚,廚房叫香積廚。為什麼取香積廚?這個意思也是希望我們吃飯當中也可以吃到開悟。但是我們現在不會吃,一吃飯就生煩惱,不但不開悟,吃東西,喜歡吃的多吃一點,不喜歡吃的,他就生煩惱,心裡不舒服,生煩惱。喜歡吃的,生貪心;不喜歡吃的,生瞋恨心,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統統起現行。我們回頭想一想我們自己,是不是這樣?有時候我常常觀察自己,吃一頓飯,貪瞋痴的念頭不曉得生了多少?所以我們怎麼吃也不會開悟,因為一吃就是生煩惱,不是貪心就是瞋恨心,不然就什麼都不知道,愚痴,怎麼吃也不會開悟。香積國的眾生,他吃飯容易開悟,就是說明他們那個世界的眾生舌根最利。

  雖然我們這個世界眾生是耳根最利,其他五根沒有耳根這麼利,但是也有少數人其他根比較利的,因此佛也勸我們學習吃飯的時候不起分別執著。佛陀在世的時候,自己沒有設廚房的,吃飯是托缽,沒有吃素,吃三淨肉、五淨肉。沒有吃素,但是不殺生,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托缽,人家送了一塊魚就吃魚,送了一塊肉就吃肉,自己沒有選擇的,好的也吃,不好的也吃。托了七家,飯菜混合起來,帶回僧團住的地方,還要混在一起,然後大家再分著吃。那就自己沒有選擇的餘地,吃飯也就不會起分別執著。我們自己煮,當然我們很自然的去煮自己喜歡吃的,不喜歡吃的我們可能就不會去煮,也不會去買,煩惱就很難斷除。所以佛用這種方式。托缽的制度現在泰國還有,斯里蘭卡,小乘佛教國家還有。缽是應量器,隨各人的食量,有的人飯量比較大,他的缽就做大一點;有的人飯量小,他就做小一點,大小不是每一個人都一樣的。這是佛陀時代,他飲食的方式就是托缽,這個也是修行。這些方面都是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要知道怎麼來修。修行最重要還是要提起觀察、觀照這個功夫。觀察自己起心動念,發覺貪瞋痴煩惱起來了,就要把它降伏下來。能夠這樣用功,我們在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在修行。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用功的方法,誦經、念佛也不是修行。誦經、念佛主要還是要用在生活上,這樣才管用。這是說到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耳根利,所以放光之後佛又出微妙之音。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什麼叫「微妙之音」?能夠讓我們開悟,讓我們斷煩惱、破無明,這個音聲就微妙。簡單講,能幫助我們覺悟的音聲,就是微妙之音。如果這個音聲不能幫助我們覺悟,我們聽了這些音聲之後愈來愈迷惑顛倒,這個音就不是微妙之音,這個音是不妙之音,這個音就不妙了。像現在我們聽這些流行歌曲,西洋這些搖滾樂,大家去聽了這個音聲愈聽愈迷惑,愈聽愈增長貪瞋痴慢的煩惱,這個音聲對我們來講就不妙。音聲,就是我們一般講的音樂,很大的學問。中國聖人治理國家,是以禮樂治天下,周公制禮作樂。樂是陶冶人的性情,我們凡夫都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五欲這種情緒,每一種情緒太過了,我們的心情就不正常。所以聖人制樂要把它調和,調到中和,不要太過或者不及。所以這次倫敦這裡辦祭祖,我們第一次來這裡辦祭祖,我們請台灣孔廟祭祖的一個童校長來教我們祭祖。自古以來孔廟還沒有祭孔先祭祖,祭祀三皇五帝,祭祀祖先。奏的樂都有一個和字,樂奏咸和之曲,樂奏寧和之曲,讓我們聽到這個樂心情歸於中和。所以在《禮記》裡面有一篇叫「樂記」,音樂的樂,「樂記」。所以中國的樂跟外國的樂是不一樣的,但是不是現在的中國,我們傳統的中國樂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到一個國家,聽聽他們這個地方的人唱的音樂,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他治理得怎麼樣。禮約束人身口的行為,樂調和心理的情緒,跟我們佛門是不謀而合,佛戒律約束身口七支,用唱念梵唄讓我們心回歸清淨。梵音的梵就是清淨的意思。古代印度他們講梵天外道。梵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翻它的音,它的意思是清淨。清淨音就叫梵音,這個聲音聽了讓人心回歸到清淨,這個聲音就妙了。如果能夠開悟,那就微妙了;能夠大徹大悟,那就是無上甚深微妙之音。

  我們念佛的聲音,我們用持名念佛的聲音,實在講就是無上甚深微妙之音,為什麼?念佛的聲音能幫助我們成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個音聲就微妙了。會用功的人,懂得參禪的人,實在講在我們末法時期參禪是很難的,參到大徹大悟不容易,縱然達摩祖師現在再來我們這個世界,現在這個時期他也會勸人念佛。我出家受戒的得戒和尚上廣下欽老和尚,他老人家不吃人間煙火,吃水果。從大陸福建泉州承天禪寺到台灣去,在台北也蓋了一個承天禪寺。他不吃人間煙火,吃水果,所以台灣的佛弟子都稱他水果師。我出家第二年,廣老他在高雄妙通寺傳戒,他一生就傳這一次戒。所以他傳戒之前就跟大家講,他說他只傳這一次,這個戒傳完他就要走了,要往生了。果然沒錯,我們去受戒第二年年初他就往生了,預知時至往生。他不倒單,晚上沒有躺下來睡,他一個小小的椅子,就坐著,吃水果,他有禪定功夫。但是我們去受戒,他都叫我們要多吃一點,他知道我們沒有功夫,不能學他。所以我們受戒,不但吃三餐,上午、下午還有點心,吃五餐。勸我們念佛,後來晚年他也示現念佛,為什麼他示現念佛?因為他怕勸大家念佛他自己不念,恐怕這些人也不會念,所以他自己就念佛。他也講了,他說現在修禪很難有成就的,要靠念佛。這是真的。

  這是我們現代的人不懂得參禪。古大德會參禪的人,在《阿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舉出禪門一些開悟的例子。聽聲音的,有一個禪師,他拿石頭丟到竹林裡面,石頭碰到竹子發出聲音,他聽到那個聲音就大徹大悟了。擊竹者,石頭去打擊竹子發出的聲音,他開悟了。還有一個禪師,到街上去聽到青樓的歌妓在唱歌(唱的是世間歌,不是佛門的歌),他聽到唱歌大徹大悟了。另外一個禪師,他走到菜市場,聽到人家賣豬肉一斤多少錢,他聽到人家喊賣豬肉的聲音,他也大徹大悟了。古大德他有這個功夫,我們不行。人家去街上,逛了一趟街回來,開悟了;我們逛了街,愈逛愈迷惑,所以不行。因此我們要有所選擇,選擇法門,所以還是要念佛。在這個時代,念佛就是無上甚深微妙之音。

  下面講佛講經說法以音聲為教體,以音聲作佛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以這個為主要的。現在我們講經說法也是以音聲為教體,音聲是主要的,包括我們誦經、念咒、念佛,做法會唱讚,都是屬於音聲。

  下面舉出說法的內容:『所謂檀波羅蜜音』。「檀」,我們在經典上也有看到檀越,這個檀也是印度話的音譯,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布施。所以我們在佛門裡面常常聽到檀越就是施主(布施的齋主),出錢出力布施的齋主叫檀越,翻成中文意思是施主,他來布施做齋主修福、修功德。「波羅蜜」也是印度梵音的音譯,翻成中文意思叫到彼岸。好像我們從泰晤士河這岸要到那岸,已經到那邊、上岸了,叫到彼岸,我們中國話講到家了。現在大陸有一個流行的名詞叫到位,做什麼事情,他做到位了。有的人做,做是做了,做得不到位。過去有人講,這個做了,是有功夫,但是還不到家,還不圓滿。「檀波羅蜜音」,布施是六度之首,菩薩修六度,第一度就是布施度,布施度他修到家了,就叫波羅蜜。菩薩六度的布施度跟四攝法的布施,同樣是布施,但是它的作用不一樣。菩薩六度的布施度是針對自己,對治自己慳貪之心。慳就是自己有不肯施捨,貪是自己沒有別人有想要貪取,希望把它得到,一個貪心、一個慳心,慳吝的心,簡單講叫慳貪。布施就是自己有的就施捨,布施主要是對自己的慳貪之心。四攝法的布施,我們現在講送禮,那是結緣接引眾生的。佛門有一句話講,「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你要接引眾生,你要送點禮物給他、給他一點好處,他才樂意來跟你接近,你介紹他來學佛,他才會接受。這個是四攝法。

  我們淨老和尚團結九大宗教,到這裡來辦學,我們看他老人家都在修。他早期修的布施是對自己慳貪,現在他慳貪沒有了,他現在修的布施是利益眾生的,跟外國人結緣,要普度眾生,佛法就是凡是眾生都要度。他老人家早年修布施,我聽他老人家講經到今年四十七年了,聽了四十七個年頭。早期到現在,他也常常講,他學佛第一個教他佛法的就是密宗的章嘉大師,一個蒙古的親王給他介紹的,介紹認識章嘉大師。他入佛門,他不是學佛入門,他是學哲學,拜方東美教授學哲學。方教授跟他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被這句話打動了,就發心來學佛。學佛沒多久就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也請他一個星期到他住的地方一次(在現在台北市青田街,他住的地方現在改成蒙藏委員會一個紀念館,把他的遺物放在那裡展覽),一個星期到他那邊去一次,就是請問佛法怎麼修行。聽到方老師講學佛這麼好,是人生最高享受,他就請問章嘉大師,佛法這麼好,有什麼方法能夠很快的可以入進去?章嘉大師跟他講,從布施。剛開始也不是跟他講布施,剛開始問,他也沒有馬上回答,這個我們老和尚常講,我們聽得耳熟了。他說問了這個問題,章嘉大師跟他面對面沉默了半個小時,才講出「有」。有沒有方法?有。有講完了,又沉默了三、五分鐘,再慢慢的跟他講,「看得破,放得下」,講得很慢,講六個字。他老人家聽了之後又急著問,從哪裡下手?章嘉大師又停了一下,講「布施」兩個字。

  為什麼回答這麼慢?最近我們老和尚修行境界已經不得了!現在他在回顧當時學佛,章嘉大師為什麼跟他回答得這麼慢?他現在才明瞭,原來現代人心浮氣躁。心浮氣躁,聽東西、看東西,他都不能夠深入,不能體會,不得受用,這是我們現代人的通病。實在講是現代人比較嚴重,這個毛病古時候的人就有,但是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嚴重。我們現在本身就心浮氣躁,再加上外面五欲六塵的刺激就更浮躁。有的人浮躁得還不夠,還去聽西洋的搖滾樂,讓他更躁動,躁得不得了,躁到最後就會發生事情。所以我在家的時候,我那個時候二十幾歲,四十幾年前,我們小學有一群同學,兩個月就要聚餐一次。聚餐是什麼?實在也是吃喝。只有我一個學佛,每一次同學會不去也不行,去了,我一個人就受到他們這一群人的質疑。質疑什麼?質疑我不交女朋友。他說:你學佛,我們不反對,但是不要學得太迷了,迷到女朋友不交,這個是不可以的。我一個人,他們人多勢眾,講不過他們,我只有聽他們開示。我心裡想,到底誰迷?現在大概他們知道了,現在老了,大概他們知道了,我比他們覺悟,起碼比他們覺悟。有一個同學他開地下舞廳的,吃吃喝喝,然後我還要去跟他捧場。我一進去聽到都是噪音,西洋樂,聲音又大。我那個同學講,我們這裡常常發生事情,常常要準備刀子打架的。後來我才明白,這個地方不是好地方,那個音樂都是讓人躁動的、生煩惱的,然後這邊唱歌、那邊唱歌,這邊跳舞、那邊跳舞,一看不順眼就打起來了。你說那個業是好還是不好?不好。所以現代人心浮氣躁還不夠,還要加強,睡覺都要吃安眠藥。現在人這種心浮氣躁的程度非常的嚴重。

  我們再看《了凡四訓》,你看袁了凡去拜見雲谷禪師,跟雲谷禪師一見面,不是馬上就跟他講開示,沒有。他去拜見雲谷禪師,雲谷禪師就丟一個蒲團給他,兩個人打坐,面對面坐三天三夜。袁先生坐三天三夜,眼睛不閉合,大家看《了凡四訓》就知道。為什麼雲谷禪師不一見面就給他講開示?因為他心還沒有定下來、還沒有靜下來,跟他講他吸收不進去,他也沒聽進去,耳邊風,講了也等於白講,要讓他的心完全沉澱下來,這個時候聽就不一樣了。心浮氣躁,收攝到心平氣和,這個時候講他才聽得進去。所以古來祖師大德,包括我們老和尚遇見章嘉大師,教學就是這樣,先收攝浮氣。浮氣收攝,我們才入得進去。所以章嘉大師雖然給我們老和尚講六個字,講布施,講有,加起來不過九個字,他終生不忘。如果心浮氣躁一聽早就不曉得忘到哪裡去了,還能去修行嗎?還能提得起來嗎?沒辦法。

  所以教他布施,從布施下手。講到布施,他就想到,自己也沒錢。他說:你一毛錢有沒有?一分錢有沒有?一塊錢有沒有?他說:這個倒有,多了就沒有。那你有一分就布施一分,有一毛布施一毛,有一塊錢布施一塊。所以章嘉大師送他到門口就跟他講,今天跟你講「看得破,放得下」六個字,你修六年,一個字修一年。他回去之後,真的就認真修了,就真的依教奉行。剛開始修的時候,因為人窮又沒錢,布施就特別難,像割肉一樣的,但是勉強的修。像《了凡四訓》講的,「始則勉強,終則泰然」。剛開始很勉強,勉為其難這樣修,像割肉一樣,拿不出來還是要拿出來,很難受,很勉強。不斷的修,不斷的修,修到最後就很自然了,終則泰然,就很自然。他這樣認真修,修了三個月就有感應了;修了半年以後,慢慢的感應就更明顯;修了三年,他心裡想需要什麼東西,自然有人送來。他說他想要什麼東西,最長時間不超過半年,就有求必應。章嘉大師跟他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求什麼都能求得到,如果你有求沒有應的時候,那是你有業障障礙,要懺除業障,業障懺除,你感應就來了。所以他布施,慢慢的他就有心得了。我在四十年前就聽他老人家講,他說布施到了幾年後,很多事情他可以預知,預先知道,就是心也有一定的清淨,這是看破放下有一些功夫。我們世間人為什麼不敢布施?因為不知道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總覺得布施出去就沒了,那我明天生活怎麼辦?顧慮到這方面就不敢布施。佛給我們講,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三種都修,那三種果報都圓滿,又有財富,又聰明,身體又健康長壽。

  布施,我們淨老他做一個示範給我們看,讓我們增長信心。他原來算命的幫他算,壽命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我已經在聽經,聽兩年了。真的他老人家害了一場病,那個時候我記得在基隆十方大覺寺聽他老人家講《楞嚴經》,跟我弟弟去聽。聽了三天,寺院的法師說,講經這個法師有事不能來。我們不知道什麼事情,後來才知道他病了,病了一個月。後來,一個月之後又在台北開始講經,我們再去聽經,聽他講才知道,原來他病一個月。說出他兩個戒兄弟同年,去給算命的算,都過不了四十五歲。兩個戒兄弟,都出家了,同年,同時去給人家算命。四十五歲那一年,一個法融、一個明演法師,他們兩個戒兄弟,一個二月往生、一個五月,我們師父上人他是七月病的,那一年七月夏天病的。他想壽命到了,不用看醫生了,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沒有了,找醫生沒用。但是因為他發願講經弘法,這個因緣延長他的壽命,病了一個月,好了。一個月好了之後,往後到現在,今年九十歲,延長四十五年。這個壽命不是屬於他的,這個壽命屬於眾生的,佛菩薩安排的,他自己原來的壽命已經沒有了。所以他講經弘法延壽比袁了凡殊勝。袁了凡被孔先生算命,他的壽命五十三歲,後來遇到雲谷禪師,知道改造命運的原理方法,認真修行,壽命延長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我們老和尚四十五歲,今年九十歲,已經延長四十五年。現在看他老人家身體還很好,坐飛機坐長途的,坐到英國來,一下飛機,精神飽滿,走路像飛的一樣,應該活一百二沒問題。六月我們祭祖那個時候,他老人家說要來。他聽說我在這裡租了場地,他說他要來。我說:當然你老人家要來,大家都衝著你來,你不來怎麼行!所以十八號,我們李瑞陽教授要來,老人家一皮箱二十幾公斤,請他帶過來。大概也要住一段時間吧,所以他的東西就帶來了。九十歲,他能來到英國,可能也跟這邊的緣很殊勝。所以大家多珍惜這個因緣。

  他做布施給我們看,我在家到出家我也在學,我也在學他老人家布施。但是我學得不到家,他老人家學得比較到家。但是學得不到家,多少在學也多少會有一些感應。實在講我個人也是沒有福報的,出家之後(在家多少修一點)學我們老和尚印經、放生,主要是印經。以前他成立一個華藏法施會,專門印經跟大眾結緣。印經要有講經這樣來配合,印經流通的量才會廣,因為經沒有人講解介紹人家看不懂。所以需要講經說法,讓大家明白這部經有什麼好處,它的理論方法怎麼修學,能得到什麼功德利益,大家明白了,才樂意來讀誦受持。如果印出來,沒人講也看不懂,看不懂他也就沒興趣看了。

  所以我昨天在這邊寫了這個,我不會寫字,寫得不好看,但是我主要是讓人家看得懂那個字是什麼字就可以了。這一副對聯,大概有一、二十年,在美國紐約光明寺,壽冶老和尚的道場。壽冶老和尚在香港有一個道場叫光明講堂,壽老已經往生了,那個時候我去他還在。我看到他的寺院對聯寫著:「有人說法龍天喜」;下聯寫著:「無人說法鬼神愁」,我就把它記下來了。這副對聯真的是沒錯!沒有人講經說法,大家不明白,佛經印得很多,大家也看不懂,不知道什麼意思,佛法的流通也就不圓滿了。

  所以印經、講經,包括現在做這些光碟,各種流通法寶的這種方式都是屬於法布施。法布施當中,實際上它涵蓋有財布施、無畏布施。因為你印經,比如說印經,印經要錢,你沒錢人家不給你印,錢就是財布施,財物上的。印的內容就是佛法,法布施。接觸到佛法,聽到講經說法的人他心安理得,遠離恐怖顛倒妄想,這個就是無畏布施。所以修一種三種布施都有了,就圓滿了。其他的布施也需要修,但是法布施是為主要的,主要是法布施。比如財布施,主要它是法布施。我們布施給眾生,像我們佛門裡面放蒙山、燄口,包括水陸法會都是有施食,布施飲食給鬼道的眾生。佛門有一句話講,「法輪未轉食輪先」。為什麼?眾生如果他餓著肚子,他肚子沒填飽受飢餓之苦,他哪有心情聽你講經說法?沒辦法。所以你要先把他的肚子填飽,法輪未轉食輪先,要先吃飽。吃飽之後,他就有心情來聽你講經說法了。所以眾生來了,你施食給他,還要給他說法,不是吃飽,可以回去了,那他得到的利益很有限。重要,你要布施他佛法,才能解決他根本的問題,才能徹底解決。如果只有財施沒有法施,你幫助他是有限的。所以財施後面主要是要法布施給他。所以在普賢菩薩廣修供養,列出七種供養,其中就是法供養為最,法供養是最殊勝、最重要的。

  布施,大家可以學習,對治我們貪心,改造我們命運。所以我們老和尚勸我們同修愈施愈多,愈多就要愈施,不怕布施。該做的事情我們就去做,自有佛力加持,護法善神擁護,這個就不要擔心了。我們布施不能去給人家化緣,去給人家化緣就會造成人家的壓力,大家會嚇得不敢來。所以我們道場最好,我們老和尚的做法,大家來都沒壓力,不要錢,我們請客。歡迎大家聽經,你真的聽明白了,你要修自己主動去修,這個當中不能有絲毫的壓力、勉強。在還沒有了解之前,不給人任何壓力,特別初學的,一到佛門,要多少錢才能來,有時候經濟有一些困難就不敢來了,那就斷人家學佛的因緣,這個就不對了。所以我們布施是修自己。佛勸人家布施,不是金銀財寶統統給釋迦牟尼佛,佛什麼都不要,他自己可以當國王,什麼都有,他都不要了,他還會要你這些嗎?沒這個道理,他主要是告訴我們因果報應的事實。所以修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這是講菩薩六度第一度就要修布施,布施到有心得你自然會有感應。像《無量壽經》法藏比丘也是這麼修的,「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都可以施捨。他修這個因,他投生的地方,「無量寶藏,自然發應」。他往生到哪個世界、哪個國土、哪個環境,他那個環境的資源就非常豐富,七寶自然具足。我們現在地球人類不懂得修,拼命的用,快用光了;用光就沒有了,七寶一直減少,這些都是不懂得布施。

  檀波羅蜜要修到家,真正修到圓滿,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才是真正的大布施。如果身心世界還有一樣事情,心裡有牽掛,放不下,那還沒有到波羅蜜,還不到家,還要修。特別我們念佛求往生的人,這個世間,包括佛法在裡面,統統要放下。布施就是放下,看得破,放得下。徹底放下,心裡像六祖一樣,「本來無一物」,布施度就圓滿了,我們要往生西方也才去得了。這個世界還有一樁事情沒放下,就像一條繩子被它栓住了,我們就走不了,還要在六道裡面。所以布施度做圓滿就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所以蕅益祖師在一篇念佛開示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下面,第二個,『尸波羅蜜音』。這是持戒,持戒也到位、到家了。先講布施,我們第二個就講持戒。持戒,戒律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律儀戒。律儀就是有戒律條文,威儀,所謂小乘有三千威儀,大乘有八萬細行,這戒律威儀,它有明文的,有條文的,這個律儀叫做律儀戒。有大乘的,有小乘的,有菩薩戒(大乘戒)、有聲聞戒(小乘戒),還有包括在家的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有戒律條文的屬於律儀戒。第二類叫攝善法戒,凡是善的,在戒律條文裡面沒有,那都歸攝善法戒。所有的善法都歸十善,所有的惡法都歸十惡。凡是善的我們就要去修,像五戒,五戒第一個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行,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飲酒。過去有人就講,佛說不飲酒,酒不要喝;但是可以抽煙,佛沒有說不抽煙,只有說不飲酒。所以南傳的佛教,泰國的出家人他去托缽,還有人送香煙的,供養香煙給出家人抽的。吸毒,佛也沒有戒,只有不能喝酒,吸毒行不行?實在講,這個都是在律儀戒裡面沒有條文的,都歸到攝善法戒。比如說吸毒好不好?不好,那是惡,不好,不好就要把它斷掉,那就善,就歸攝善法戒。所以凡是是善、是好的,包括其他宗教講的是善的、是好的,都歸十善,不好的統統歸為十惡。這是第二大類。第三大類叫饒益眾生戒,有的經典翻譯為攝受眾生戒。饒是豐饒,益是利益。像我們老和尚來這裡辦漢學院,辦傳統文化、團結宗教,做這些屬於饒益眾生戒。就是有機會、因緣能夠利益眾生的,有機會、有因緣不去利益眾生,就沒有持饒益眾生戒,這個就沒有持了。所以這個我們都要知道。

  律儀戒裡面,戒律它有開遮持犯,這個也不能不懂。講到戒,實在講我們講一個月也講不完,不要說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我在山東海島金山寺講五戒也講了幾十個小時。所以《五戒相經箋要》有光碟。現在我們佛門弟子有很多人他去受戒了,不但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也很普遍,出家人受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在家也有受菩薩戒的。戒受了之後怎麼辦?實在講受個形式的,也得不到持戒的功德利益,為什麼?不知道怎麼去持戒。到底自己在持戒還是犯戒,自己也搞不懂,也不知道,怎麼能得到持戒的功德利益?為什麼不能得到?因為沒有學戒,光一個五戒都要學很久。戒師要教,教到你懂得開遮持犯,你才知道怎麼去持戒,不然你怎麼持?有沒有持戒自己都不知道,往往自己犯戒了,自己還以為我戒持得很好,全搞錯了。一個五戒都搞不懂,何況其他?所以現在受戒,我們說實在話,都是一個形式的。形式的要不要受?我們中國佛教近代律宗的祖師弘一大師,他勸大家還是受,但是受了之後,你不要以為你得戒了,沒有得戒。受了之後要去學戒,學一條就去持一條,學會了一條就持一條,這個就很實際了。這個也是我們淨老和尚,章嘉大師給他講的,持戒很重要。怎麼持?就是你去學,學會一條你就持一條,學會二條持二條。你不去學,也不懂,那怎麼持?去戒場受個形式的戒,這個得不到戒律的功德利益,可能有的還反而造罪業,以為自己得戒了,瞧不起別人,完全錯了。戒有開遮持犯,開是開緣。我們常常聽到有一句話叫開殺戒,大家有沒有聽過?殺戒什麼時候應該開,什麼時候不能開,開了你就犯戒。在什麼情況你就要持戒,持戒當開不開也是犯戒,不當開而開也是犯戒。那在什麼情況,遇到什麼樣的情況,你要開?遇到什麼情況,你不能開要持,不持就犯?遮是預防,實在講五戒有性戒、遮戒,這個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講得清楚的。

  所以戒叫禁戒,在小乘戒是止持,禁止的止。大乘菩薩戒有止持、有作持,止就是禁止,你不可以去做的;作持就是你要去做的,你不去做就犯戒,因為大乘菩薩要利益眾生。小乘只有止持,所以這個戒是禁戒。律,我們現在講律師,律是處斷輕重,說明開遮持犯處斷輕重。你犯戒了,然後找律師來給你處斷,你犯的戒輕還是重,可以懺悔還是不可以懺悔,你是開戒還是犯戒?犯了,犯輕還是重?所以《五戒相經》,有犯下可悔、中可悔、不可悔。不可悔就不接受懺悔,戒破了,不能再給你受戒,這是小乘戒。比如殺生一條,殺生就是有罪,你殺生,如果不是開緣的殺生,你就是犯戒。殺生,你殺死一隻螞蟻也是殺生,殺死一個人也是殺生。在五戒裡面,你犯了殺微小動物是下可悔,你不是故意殺的、無意殺的,或者有意去殺的,它是下可悔。罪比較輕,可以接受懺悔,懺悔就是以後不可以再故意去殺了。殺牛,殺大的動物是中可悔。不是故意殺人,誤殺的,也是可以懺悔,如果故殺就不可悔。殺人,對象也不一樣,你殺一般的人是殺人,殺父母也是殺人,殺父母就叫逆罪。所以開遮持犯,一個五戒就要講很久、就講很多了。一個五戒,五戒的任何一條戒都沒搞懂,你怎麼持戒?實在講不容易。但是有很多人發心要受這個戒,我們有因緣也不能不跟他講一講,雖然做不到,讓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沒得戒。不然沒受戒還好,受了戒就更麻煩,不但得不到持戒的功德,反而造罪業,得不償失。

  不懂開遮持犯,真的是沒辦法。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說老實念佛,但是有一些同修他還是不老實,他老實念佛什麼戒都有了。在二十幾年前,我在我們俗家汐止佛教蓮社,他們請我去講《無量壽經》,有一個方居士,他的母親八十幾歲了,也有學佛吃素。本來聽我講經,就一直念佛,也都沒問題。後來遇到有一些蓮友說:我們去受菩薩戒,受菩薩戒功德很大。她就跟她兒子講(她兒子,我去講經,他都當維那),方居士就問我,他說我母親,人家勸她去受菩薩戒,師父你說好不好?我說:人家好心要受戒,我怎麼能說不好?當然你發心受戒是好事,但是現在戒場的戒師能不能教這些受戒的人明白怎麼持戒?我跟他講:你母親不去受戒,念佛她心還比較容易得定,她一受戒可能更亂。後來他母親還是受不了別人的勸導去受了菩薩戒。我說:你母親去受了,回來可能會很多問題,因為我都遇到過的。回來之後,受完戒回來還沒有一個星期,他就來問我了,問問題。問什麼問題?因為他弟弟沒結婚,他母親跟他弟弟住,他母親有學佛吃素,他弟弟沒吃素;沒吃素,他母親都是要給他弟弟做飯做菜,有時候要煮魚煮肉。受菩薩戒了,在戒場人家跟她講:妳現在受了菩薩戒,回去,有裝過肉的碗,妳就手不能去碰、不能去動。所以她受完菩薩戒回家之後,他弟弟吃的裝肉的碗,放了一個多星期,他母親都不敢去收拾。她就很煩惱,她說怎麼辦?她都不能動,一動就犯戒,她不動,沒有人能夠去動,碗就放在那邊髒,問我怎麼辦?我說,你說怎麼辦?事先就給你說明了。她沒去受還沒有這些問題,她受問題就來了。

  另外一個同修,也是星期天來念佛,念念念念。有一天,他們兩個夫妻很高興:悟道法師,我們要去受菩薩戒了。我說:受戒,現在一個星期,戒師能夠給你們講清楚嗎?但是我跟他們講,他們也沒聽進去,他們還是去受。受了回來,也是一個星期,又來了。來了是什麼問題?他家在開雜貨店,有賣煙、賣酒,然後去受菩薩戒,說賣酒五百世就沒有手。他說現在我們家開店,他賣不賣?他受了戒回來,他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我說:你要去問傳你戒的戒師,你要問他。我說你去問他,他說有,他去問了。我說:他怎麼說?他說:關掉。我說:那你就關掉。他說不行,那是他爸爸開的,他爸爸還在,他要關,他爸爸不關。那怎麼辦?所以戒,你在這種情況之下就要有開緣,不懂得開緣他就麻煩了。

  我遇到過很多,還有一個小姐,有一個小姐大概二十幾歲,大概二十幾年前。她也來問我問題,什麼問題?她去受五戒,她在一家公司上班,她的老闆常常有人家要來收錢的,要來給他老闆要錢的、要債的。老闆明明在公司裡面,然後就跟這個小姐講:人家來向我要錢,妳就跟他說我不在。她跟我講:以前沒有去受戒的時候,老闆叫我騙人,我講得很自然,講到那些要討債的人都看不出破綻。明明老闆在,她跟他說不在,他們就相信,就走了。她說這一次去受五戒,債主又來了,老闆說跟他講我不在,然後她就想到,我現在受五戒,不能打妄語騙人,明明在說不在。結果,她這個時候就在猶豫,支支吾吾的,然後那個債主就看出來了,妳老闆一定在,結果老闆被揪出來了。她說那個債主走了之後,她被老闆臭罵一頓。諸如此類,你受了戒要怎麼持這個戒?遇到這個情況,你怎麼辦?你應該老實講,還是不該老實講?所以戒就是在講這個。我們講個五戒,你就知道不容易。

  所以戒在淨業三福是第二福,我們應該先從第一福修起。第一福就是老和尚講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先修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有第一福的基礎,你才能提升到受三皈依,有三皈依才能受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根本的基礎沒有,你受戒真的沒辦法持戒;不要說受戒,三皈依都落空,因為沒有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上面就容易;沒有這個基礎,很困難。所以我建議大家要受戒先修第一福,按部就班,不要想跳過去,三層樓,第一層不蓋,要先蓋第二層,你怎麼蓋也蓋不起來。還是要乖乖聽我們老和尚的,從三個根下手。戒的層次比較高,其實三皈依就已經是第二福,這些我們都必須明白。

  好,「尸波羅蜜音」,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羼提波羅蜜音』,就是忍辱,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跟大家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好,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