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集) 2018/9/8 英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07-0020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我念一句,大家跟著我念一句,我念完之後大家再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地藏菩薩本願經》。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五頁,我們從第三行第三句看起。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
上一次我們講到這句經文,講到『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這次因為這個月,九月十七、十八、十九,法國巴黎教科文組織,我們淨老和尚也是辦論壇、祭祖的活動,因此悟道也受到邀請參加這個活動。我們八月底在英國辦祭祖繫念法會也剛圓滿,這個時間是一個空檔,所以就利用我們星期六、星期天這個假期來續講《地藏經》。上次講到這一段,在此地也跟大家做個說明。上次講到這一段,悟道也舉出高雄淨宗學會簡會長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實在講,不能只有講一些負面的,應該也要肯定簡會長她的正面付出。高雄淨宗學會在台灣南部,可以說簡會長她們家人也都非常發心,特別提供七賢路這棟房子做為淨宗學會的會址,常年流通經書法寶,也印了很多很好的經典,包括傳統文化的典籍。簡會長二O一五年往生了,這個學會一直都是她的女兒簡綺華居士在負責,所以這方面,也是他們家族對佛法、對淨宗,在台灣南部的一個非常難得的奉獻,也值得我們讚歎。我們講經講道理,舉出事實大家比較容易懂,但是舉出事實難免有時候講到當事人,也有傷我們的道德,有傷厚道,這個也是很難免的。所以悟道上次講到這一段,舉出高雄簡會長她們家的事情,在此也向她們家人懺悔道歉。因此我們修學佛法,總是不斷的改過。
今天接著下來,我們來學習下面這一句:
【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
上面這段經文講的就是身口意三業,這句經文是講到飲食方面。身口意,我們身造殺盜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就是貪瞋痴,這就是我們身口意三業的造作,十惡業。十惡對十善,十惡反過來就是十善。實在講,我們學佛從哪裡下手?修行從哪裡修起?就是從斷十惡、修十善,從這個地方來修行,以這個標準來修正我們身口意三業錯誤的行為,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十善包括所有的善業,它是一個總綱領,十惡也包括所有的惡業;凡是好的、善的都歸納在十善,不好的統統歸納在十惡,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過去有人也常常問一個問題,就是說佛定的這個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有人就說了,他說佛只規定不能飲酒,抽菸佛沒有規定,去吃毒藥、吸大麻、打嗎啡,那個佛沒有規定,那個統統可以,這個都是不懂戒律。實在講不飲酒這一條,它就包括這些毒品,包括這些,所以它是一個原則性的,凡是跟這條相關的,都是要戒除的。所以佛雖然沒有說不吸菸,但是吸菸有沒有好處?空氣污染,對身體又不好,所以也要戒,凡是不好的都要戒除。所以戒律,我們不能呆呆板板的只看那個戒律條文,它那個條文是一個涵蓋性的、包括性的,要這樣看才圓滿。
這裡這條講到『飲食』,「飲」就是我們喝的,「食」就是食物,我們吃的,『無度』就是貪吃,沒有限度,吃太多、吃太飽。不管是喝的、吃的,都不能過量。「無度」就是沒有限度,暴飲暴食,大吃大喝。特別現代人不懂得惜福,到餐廳菜點得很多,吃不了那麼多。前幾天我們到瑞士去旅遊,也是到餐廳去吃飯,看到很多飯菜,一大桌,都吃一點點,剩下全部倒掉。這個是糟蹋糧食,散棄五穀,《感應篇》講「散棄五穀」,糟蹋糧食、浪費糧食。浪費糧食會得飢餓的果報,這裡講『飢渴咽病報』,「飢」就是飢餓,沒東西吃,「渴」就是沒有水喝,會得到飢餓沒有糧食吃、沒有水喝這樣的果報。所以飲食,我們還是要節制,不能過量,特別不能浪費。
另外就是飲食的衛生也要講求。我們現在人對於飲食這方面的衛生概念非常缺乏,而且常常受到社會上這些商品的誤導。這方面我建議大家去聽聽周泳杉老師講的「健康飲食」,他這個有光碟,在網路上也可以點得到,現在大家都有手機,你在網路上可以點得到,我們華藏弘化網也可以點來看。大家聽聽他講的「健康飲食」,聽了之後,我們對於健康飲食才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概念,才不至於亂吃亂喝,亂吃亂喝實在講,就是這裡講,會有「飢渴咽病報」,咽就是我們飲食,喉嚨、胃腸,身體都吃壞了。所以古人講,「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的確,我們現代人的病比過去的人更多、更複雜,得到重病、惡病、傳染病,這跟我們平常三餐飲食有密切的關係。一個,好吃的不能貪吃,不能吃太多,縱然是好的飲食也不能過量,過量對我們身體五臟六腑就是一個傷害。好的飲食、健康的飲食都不能過量,何況不好的?不好的吃那麼多,那不就更不好?病就更多、更重。所以現在人病很多,跟飲食有密切關係,的確病從口入。
特別我們中國人喜歡吃味精,這一點西洋人比較好,那些西餐大概很少有味精的。在我小時候,我們家裡沒有味精,那個時候台灣剛剛出品味精,我從小聽到我父母講,就知道他們很反對吃味精。後來學了佛,我們淨老和尚的經教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剛出家的時候去台中,跟著日常法師去看他老人家,他老人家也講了,都勸我們不要吃味精,他說味精現在都是化學的。古時候的味精是天然的,現在味精是化學的,吃了對身體很大的傷害,傷肝、傷腎、傷胃。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吃味精,特別自己家裡煮的,自己可以控制,如果去外面餐廳也可以要求,但是我們的經驗,要求沒用,跟他講了,他說沒放,但是那個廚師都放習慣了,一端出來,我們一吃,還是味精放很多。現在日本還有蘑菇精,那些統統是屬於味精的,日本吃味精也吃得很重。
吃味精吃很重,第一個現象,如果你水喝得不夠,我們一天最少要喝三千CC的水,標準是五千,我們人是水做的,如果水喝不夠,一個反應,我們胃火就上升了,胃火上升就口臭。所以我吃到味精,每天早上起來,口都很苦、很澀,吃到味精就會有這種反應。在日本,味精他們也吃得很重。味精實在是不好。最近我到日本去,我們東京的護法林醫師,他是醫生,他就給我講,現在日本的食品也都有放這些添加料、化學品,餐廳的飲食那就不用講,一定有。我說政府不管嗎?他給我講,他說吃了不會馬上死,那都沒關係的,吃了不會當場死掉,那就沒有關係。吃了雖然不會當場死,但是慢性中毒。你天天吃、餐餐吃,日積月累,你說我們這個身體怎麼可能不生病?所以現在中年以上的,三高、四高,甚至還沒有到中年的,都有高血壓、血糖高這種現象,這是化學品吃太多的原因。所以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常給台中蓮社的蓮友講,他說如果常常到外面吃館子,這個人身體肯定不好。為什麼?因為外面的餐廳都放味精。現在很多人吃味精吃習慣了,不放他吃了沒味道。我們到外面給人家請客沒辦法,人家放了,菜出來了,你不吃他難過,吃了我們難過。所以盡量少吃館子,自己家裡自己煮,買些健康的油,不要加味精,吃原味的。現在在台灣、在大陸,在日本也有,現在有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這種飲食衛生的概念,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提倡有機的飲食。有機飲食還是自己種菜、自己做菜那是最保險,在外面商店買的,那還不一定有機,要看那個商人他有沒有良心、有沒有道德,如果他沒有良心、沒有道德,用無機的當作有機的來賣,那我們更慘。所以現在,這個世界的確是飲苦食毒。因此我們讀到這句經文就要舉一反三,以此類推。
佛教是教育,並不是我們去拜拜、磕磕頭,供養一些水果,佛就保佑我們,如果是這樣,就變成迷信了。所以佛當年在世,他是教化眾生,天天講經說法,教學。現在佛不在世了,我們要學佛,要依經典,佛當年在世講的經教,有遺留下來。所以我們三寶弟子,第一個皈依佛,第二皈依法,第三皈依僧;皈是回歸,依是依靠、依止、依循、依據。佛不在世,以法為中心,法就是經典,以經典做標準,不能以我們凡夫的知見做標準,我們凡夫的知見是不標準的、不正確的。佛在《四十二章經》給我們講,我們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就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識,自己的意識、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見解往往是錯誤的。所以必須依法不依人,依據這個法,才是我們學習的一個標準。經教就要人講,要人說明,要有正確的認識、正確的理解,還不能錯解、不能曲解、不能誤解,所以這才需要有法師,不然法師幹什麼?法師吃飽沒事幹。法師就是有義務責任,把正確的經典教理向佛弟子、社會大眾來講解、來說明,大家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之後,依照經教來修行,我們就能得到佛在經上講的這些功德利益。所以佛是教學、是教育。如果一個道場不講經說法,就是做法會、拜,來祈福,都變成迷信。當然也有好處,跟佛結結緣、種種善根,現前得不到功德利益,可以種將來得度的因緣,但是將來得度還是要明理修行,那才能得度。
如果我們現前要得到佛法真實利益,要信解行證。我們還不了解的時候就信了,就皈依佛門了,這個時候叫迷信,不了解就信叫迷信。迷信,我們要進一步去認識、去理解,從經教裡面去認識,譬如說聽經,或者自己看註解,有正確的認識、理解,這個時候的信叫正信。有了正信,我們依照經典在生活上去落實、去修,去把它做到,這個時候的信就深入了,叫深信。透過這個行,修行,透過實驗、實行,我們信心就不斷的深入。到了我們得到佛經上講的殊勝的果報,這個叫證,證果,證實經典上講的功德利益我們得到了,這個叫證果,證實、證明了。所以佛法的修學就是四個原則,信、解、行、證,信了之後要去求解,解了之後你要去行,行了之後你才能去證。這個果就很多方面了,人天果報,出世間的二乘、三乘果報,最究竟圓滿的一乘,成佛,這個都是果。經典很多,你要求什麼果報,經典上都有。你依照經典上的理論方法,有正確的理解,之後在生活上去行,就能解決我們生活上的一些問題,得到我們想要獲得的果報。
這段講到飲食無度,說飢渴咽病報,我們一定不要疏忽了。經典念念念,念過去,念完之後什麼也不知道,只有種善根,在現前我們還是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真實利益,讀誦接著要去受持,讀誦是為了受持,不是讀給佛菩薩聽,讀完就我功課做完了、就交差了,不是這樣的。讀完之後,你要在生活當中去思惟、去修學、去實驗,這才是佛教我們的,不是讀完就沒事了。所以我們講經、讀經都是這樣的。那我們現在學習到飲食無度,然後我們從今天開始,大家都要調整飲食,不能亂吃,也不能大吃大喝;你要深入進一步,去認識健康飲食,要找這些資料,這些都要懂。
在我們中國老祖宗,實在是很照顧子孫的,什麼季節吃什麼飲食。在中國有春夏秋冬,在英國這邊也有。我們吃當季的飲食是最健康的,譬如說春天出產哪些蔬菜水果,產量最多,那就是當季的,你多吃那些,對你身體最好、最有幫助。你不要春天要去吃冬天的,冬天要吃春天的,夏天要吃秋天的,秋天要吃夏天的,那你這個亂套。這個是講季節菜,另外就是地區的,就是你生長的這個地方,周圍二十里裡面種的蔬菜水果,那對你是最好的。因為人的一個出生地,就像植物,從那個地方長出來,當然那個地方的氣候、土壤最適合他的體質。現在也亂吃,全世界的人都亂吃,中國人吃外國的,外國人吃中國的,亂吃一通,身體都不好。實際上,這一點西洋人還比我們中國人好一點,我看他們現在也有吃中餐,但是少,中國人吃西餐多。現在你在台灣、在大陸,跟我們傳統不一樣,我們小時候都要吃稀飯的,現在吃稀飯他們連聽都不願意聽,不要說吃了,現在要去麥當勞、肯德基,吃那些,所以那些生意都很好。大概很小就吃,現在我聽說十幾歲的學生都吃出三高了;我說我六十幾歲才得到三高,他十幾歲就三高了。所以過去也有這些新聞報導,說這些都是屬於垃圾食物,垃圾食物一天到晚往肚子裡面裝,你說身體怎麼會好?所以地區上的飲食也是有不同的。大家如果移民到國外來,在這邊過很長時間,體質也會改變,也就會去適應新的環境。剛來的時候還不適應,慢慢他就適應這個環境,這個地方的氣候、水、空氣、飲食等等的,大致上十年、二十年就會適應當地的環境。飲食衛生這方面,在我們中華傳統文化裡面,資料非常豐富,大家都要去學習,我們才知道怎麼吃、怎麼喝。
現在實在講,我們會吃飯嗎?不會,亂吃,不會吃。我們會喝茶、喝水嗎?我們也不會喝,實在講也是亂喝。喝茶要怎麼喝,要喝多少,什麼時間喝,這個我們也不懂,反正有就喝,亂喝,好像在灌水一樣。所以這個裡面也是有它的學問,茶道,有它的學問,你泡什麼茶,還有你那個水質不一樣,什麼茶要用什麼水,那個也不一樣。我剛出家的時候,有個美國人,洋人,他娶台灣的太太,在台灣教托福的,教英文的,他中文學得非常好,我都輸他了,真慚愧。洋人會讀文言文,我不會讀,他字看得懂,我看不懂,實在是慚愧。有一次他請我到他家去吃飯,拿出一大堆茶具,給我解釋,什麼水泡什麼茶,很內行的。我說我茶喝了三十幾年,我都不懂這些,反正泡好了就往嘴巴倒,也不管那麼多。後來我才慢慢知道,原來茶道有它的學問,只是我們沒有去學習,不懂,不知道。
另外現在這些飲料,我們也是要選擇的。飲料特別是罐裝的,罐裝的這些飲料還是少吃;我們現在也沒辦法避免說完全不吃,還是少吃。能夠吃新鮮的當然是最好,當然在罐裝,那總是沒有新鮮的那麼好,比較其次。另外現在很多人喜歡喝可樂,我也喜歡喝一點,不是常喝。但是對吃葷的人來講,吃肉的、油膩的,像吃披薩,披薩裡面Cheese很多,西洋人他們喜歡吃Cheese,如果吃肉的人,他有吃牛排、豬排、羊排這一類的,油脂油膩性很重的,他們喝可樂可以去中和那些油膩的油脂。如果我們吃素的人都吃青菜,再喝可樂,大概很快的胃都會穿孔了。我有次看到電視一個新聞,在表演這個可樂,可樂洗什麼?洗抽油煙機那個油膩的,一沖下去刷刷,很乾淨;還有汽車那個很油膩的,一沖,刷刷就很乾淨。我看了嚇了一跳,那個金屬的東西,那麼油膩,油那麼厚的,都刷得乾乾淨淨,我們進到肚子腸胃,那怎麼受得了!所以它那個只能在吃很油膩的東西,它去中和一下可以,如果你空腹喝肯定是不好。所以以前我到達拉斯去,我喝可樂是吃披薩的時候,吃披薩配可樂,剛好中和一下。如果你空腹吃,或者吃蔬菜,恐怕腸胃那些都會被可樂給它刮得很薄,可能胃腸都會破洞。
這些常識其實也是要了解。現在網路很方便,大家查一查看看,有些提供的信息不一定正確,我們自己要仔細去判斷,有些也是可以參考參考。總是我們在飲食衛生方面,特別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大家一定要多加留意。因為我自己是一個經驗,在大陸做百七,那個時候在大陸安徽廬江實際禪寺,還有山東海島金山寺,都是莊嚴師她自己煮的,所以我在六十歲之前也沒有什麼三高,這個高、那個高,都沒有。百七圓滿,很多地方請我去做法會,大家都很熱心,都是餐廳叫一大桌,又油又膩,味精又多,不吃大家又很難過,吃了實在講,我是很難過,吃了兩年就四高了,不是三高,是四高。所以病從口入,這個我們老祖宗講的真的一點不假。希望我們同修自己要注意,也要對自己親友常常提醒,不然年紀輕輕的一身病,不曉得怎麼來的,那就很冤枉。
我們讀到這句經文,就要知道怎麼學習,怎麼把它落實在生活上,這樣我們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如果讀了也不懂它的意思,也不知道要怎麼在生活上,我們去改進,對我們就沒幫助。讀了,我們還是飲食無度,果報還是飢渴咽病報,到時候不要怪地藏菩薩,我都讀了,怎麼還得到這個病?三世諸佛看到都流眼淚,錯會我的意思。不是叫你讀一讀就好了,讀了你要解義,解義之後要去生活上落實,去實行,才能證得經上講的功德利益,這樣對大家才有實質上的幫助。所以這一句學問也很多,講到飲食,講到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外國的飲食,這些方面的常識,我們要學習的就不少,縱然不能完全學習,基本上的這些常識還是需要的;不但自己學習,自己得到功德利益,也要轉告別人。我們再看下面這句經文: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
『畋獵』就是打獵。打獵也是我們地球上人類都會造的惡業,打獵屬於殺生。十善業道、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佛為什麼把不殺生這條戒列在第一?因為我們地球上的人類,除了學佛的人之外,大多數人都會殺生。知道殺人是有罪的,但是殺害動物,一般人就認為是應該的,這些動物就是要給人吃的,我們殺牠來吃是應該的,牠就是要給我們吃的。因此,沒有學佛的人就很難免不造殺生業,大多數都有造過殺生的業。像我小時候,我們家裡也養豬、養雞、養鴨,過年過節我看我父親都在殺雞、殺鴨,從小都殺生吃肉的。去外面捕魚,田裡面捕泥鰍,抓回來活活用油炸,下油鍋,我父親說這樣肉比較新鮮,比較好吃。過去生不要談了,就這一生,那個殺生吃肉的業造了不少。所以前面地藏菩薩講,「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有災殃,會多病、會短命,會遇到意外災難死亡。
「畋獵」,打獵,在殺生當中特別舉出打獵這一條。打獵有在山上的,有在水裡面的,水裡面的我們都知道,捕魚(用漁網)、釣魚。去釣就比較有限,一次大概只能釣一條,比較有限,那個網一抓就很多。但是網還是有它的限度,在小時候,我們家裡,好像我二哥、三哥他們,我從小聽他們說,用那個毒藥去毒河裡面的魚,那個藥一放下去,一條河的魚統統上來了,再抓回來吃。在山上打這些野獸,飛禽走獸,天上飛的飛鳥,地上爬的、走的這些野獸,就是陸海空這三方面,都屬於畋獵,就是打獵。打獵,我們大家如果看到一些電視節目,有演去捕捉動物的這些節目(我也曾經看過),古時候用弓箭,現在用槍,去打野獸,譬如說打鹿、打兔子,這一驚動,那些野獸就狂奔、就跑,就是驚狂。這個驚狂就是怕喪命,怕這個命沒有了,所以牠要逃命,知道有人要殺害牠,牠就逃命。實在講,不要說這些野獸,就是一隻螞蟻,你要殺害牠,牠都會跑。一隻螞蟻都愛惜自己的身命,何況比較大的野獸?我們人可以從自己本身來做一個觀想,譬如說有人拿刀要殺我們,我們會不會害怕?會不會驚狂?或者拿個槍對著我們,我們會不會驚狂,要逃命?怕自己的命喪失了,要保命,就驚狂逃命。所以去打獵,打那些野獸,那些野獸都驚狂,奔跑。
如果造這個打獵的業,自己臨命終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狀況,就會驚狂喪命。我們淨老和尚一九九八年在新加坡講《地藏經》講到這一句,他就舉出他自己本身,過去年輕的時候跟他父親也是打獵打了三年。他父親以前是軍人,管軍械的,要拿槍、拿子彈很方便,所以三年當中天天打獵。後來他父親四十五歲過世的。他說他父親要過世的時候,人瘦得皮包骨,但力氣很大,臨命終之前,看到山往山上跑,看到水往水裡面去,抓都抓不住。所以他後來學佛,讀到《地藏經》,看到這一句,想到他父親當年,那是打獵的果報。這個在人間是花報,還不是果報,果報在地獄。所以我們老和尚學佛之後讀到《地藏經》,讀到這一句,他二十六歲就發心吃素,吃長素,不敢再殺生了。我是三十四歲才吃長素,比師父差,多造了八年的業。
所以我們不要去打獵。現在很多人還是不懂,去打獵,像我們台北雙溪,山上只有我們一個道場,但是山上它那個野獸很多,附近的村民都會去打獵。講了,他們不信佛,他也不相信,他反而還生氣,他們就會講,我們就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海就是捕魚,抓魚;靠山,住在山邊,就是山上去打獵。實在講,你不去造這個殺生的業,還是能夠活得下來。他們常常用一些陷阱去抓那些山上的野獸,所以我就把《地藏經》前面這個經文,用個牌子把它寫上去,用油漆把它漆一漆。我就寫「地藏菩薩云: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寫得很大的字插在那裡。看了他不相信,他不舒服,但是我覺得還是要讓他看,我在山上沿路上去,插了好幾個。還是讓他看,將來他得到果報,他知道原來是怎麼一回事,他慢慢也會去反省。如果他都沒有一個善根、一個概念,他將來自己得到那個果報,他自己真的莫名其妙。莫名其妙,這個惡報現前又怨天尤人,那是罪上加罪,那就更嚴重了。所以雖然現在他聽不進去,聽了排斥,他不能接受,還是要讓他知道。當然我們用牌子寫的,他可能不會在意的,但是總是讓他看一看。一落眼根,永為道種,他總有個印象,有個善根種子,將來這個善根種子慢慢成長,他就會改變。所以我們也不會因為他不接受就完全不講,當然這個也要看情況。
這條就是講打獵。『恣情』就是放恣、放縱,沒有限度。古代帝王每年也都會去打獵,但是打獵,他還是有個限度;沒有限度,業造得就很重。有限度都是造業,何況沒有限度?那個業不是造得更重、更多嗎?所以古代帝王他打獵有個時間、有個限度,不能喜歡打就打。所以「外作禽荒,內作色荒」,禽荒就是打禽獸,去打獵,樂不思蜀,打獵打得很有興趣,打得很歡喜,朝政都不理了,那就要亡國。
這個是講世間法,他沒學佛,殺生他還是要有個節制,不能像現代人漫無節制,造的業就重。學了佛是絕對不能造,因為都有因果,吃牠半斤,還牠八兩,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這個誰都佔不了便宜。所以我們仔細去看,災難很嚴重的地方,你去調查,大部分那個地方殺生都很嚴重。日本311的地震海嘯,我到日本講經,日本同修跟我講,悟道法師,那個地方就是殺生很重的。我說是啊!那邊殺的都是水族的眾生,海龍王牠的眷屬都被你吃光了,牠不報仇嗎?我們一定要相信佛在經典上講的話,這個不是迷信。我們可以從新聞資料、這些歷史,以佛經這個道理來對照我們生活上發生的這些事情,以這個理來對照這個事,我們答案就出來了。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
【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
『悖』是違背,『逆』是忤逆,現在這個事情可多了。悖逆父母會遭到『天地災殺報』。所以這個不孝之罪很重,都是屬於地獄罪。現在我們不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懂得孝順父母,常常做的都是悖逆父母,這個悖逆當然有輕有重。不學傳統文化,不懂得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不懂,因為現在全世界的人都沒有這個教育,當然他不懂。現在學校教的就是科學技術知識,教這些,各行各業教這些專業知識,不教倫理道德因果,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不教。不教大家不懂;不懂,自己造罪業也不知道,將來受果報他也莫名其妙,果報現前他就怨天尤人,罪業更重、更麻煩,問題就更複雜。不學中國傳統文化就不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就是孝敬,孝親尊師;就是《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現代人不學,他怎麼懂得去孝養父母?不知道,總是認為父母養育我們、照顧我們是應該的,做子女的人他沒有義務、責任來養育父母,他不知道,他不懂。所以現在家庭都不幸福、不美滿,有些子女跟父母疏遠了,好像陌生人一樣,長大了他就出去,偶爾打個電話算不錯了,父母生病、生活上有什麼需要,他也不關心。這樣的情況就像《無量壽經》佛跟我們講,有子不如無子,有子女不如沒有好。有等於沒有,甚至於比沒有更糟糕,有些子女還給父母找麻煩,帶來很多問題,不是不如沒有嗎?沒有還好。
所以生這個子女,做父母的要教,做老師的要教。《三字經》講,「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不是養了就好了。我錢給你,供給你的生活費,給你讀書,但是你沒有教他做人處世的道理,沒有教倫理道德因果這個教育。「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過失;「教不嚴,師之惰」。父母跟老師要配合的,才能把一個子女、學生教好,古代都是這樣的,所以古代的學生、子女懂得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現代人不懂,因為沒人教。父母、老師不教,出現的子女就會悖逆,所以父母、老師都有教導子女、學生的責任義務。
所以一個學生跟一個老師,我們佛門講師父,如果這個師父一直對你客客氣氣的,對你都很好,從來沒有說過你什麼地方不對,那這個師父就是沒有在教你,你不要高興,師父對我很好;實在講,對你很不好。你要懂,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但是現在的學生也很難教,做師父的你敢教嗎?你也不敢教,教了怕他不接受,他生氣,懷恨在心,跟你變成冤家對頭,這個就沒辦法教了,只好客客氣氣的。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他們當年到台中蓮社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他說很奇怪,李老師對有些學生,他就是不客氣的,有打有罵的,對有些學生非常客氣,好像對待客人一樣,從來不說他一句。後來他才明白,對他很客氣的那些學生,因為他講了他不能接受,他懷恨在心,跟你變成仇人,那就結怨,那你就不能去講他,不能講。
所以《論語》裡面講失人、失言,這個人你可以教、可以跟他講,你不跟他講,你對不起他,這個叫失人;這個人不能講,你去講他,跟他結怨,這個叫失言。以前喝酒的人講失言,講錯話了要罰喝三杯酒,失言。所以這個都要智慧去判斷、去辨別。對能講的人,能講到什麼程度,那也是不一樣,他能接受到什麼程度,你只能講到他能接受的,你再講多了他不能接受。好像這個水杯,它的容量多大,你只能倒適合它這個容量的,你倒多了它就溢出來,對他也沒幫助。有的人,他那個水杯是倒過來的,你怎麼倒?倒了統統流掉了。所以這個都屬於教學、教育方面的。
子女不教,很容易就出現悖逆父母。悖逆有的是很嚴重的,甚至有殺父殺母的。以前這個是很重大的一個事件,現在新聞報導常常報,好像殺父殺母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是時有所聞。另外法院,我早年在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館長請一個蕭律師當法律顧問,蕭律師的太太有一天來圖書館給我講,她說悟道法師,我們的律師事務所接到那些案件,什麼樣的都有,她說也有兒子告父親的。我說為什麼兒子會去法院告父親?是什麼理由?她說兒子認為他父親留給他們子女的財產不公平,給他太少,所以就到法院去告。這個案件很多,不是很少,很多,告父親、告母親。告他什麼?有財產給他,但是他覺得太少。在兄弟裡面,他覺得你對他比較好,對我比較不好,他就去告了,你說做父母的人,他是什麼樣的心情!這個統統都是沒有教育的,才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你能怪那些子女嗎?做父母的人要反省,你有教他嗎?你有請這個老師來教嗎?沒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的孝經,地藏菩薩代表孝道,孝親尊師,所以我們念到這句就很有感觸。你看光目女、婆羅門女怎麼孝順她母親的?她母親不是好人,都是造惡業的,她不但在生敬孝,母親死了還念念不忘,一直擔心母親,不曉得死了去哪裡了。我們現在有幾個人,母親死了你關心她去哪裡嗎?到往生的時候能夠去拜拜就不錯了。在生的時候都不理會,死了他還管那麼多!所以《地藏經》,光目女、婆羅門女是我們孝親尊師的一個榜樣,你看母親死了,她還關心她母親去哪裡,看她母親生前造罪業。所以母親造罪業,成就兒女作菩薩,為母親發願,這個孝是大孝,而不是世間的小孝,是大孝。
悖逆父母有果報,『天地災殺報』。對父母不孝順、忤逆,天地所不容,所以叫「天地災殺報」,天不負、地不載,這個罪是最重的。因此我們現在要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還要加上《地藏經》,《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才懂得怎麼盡世間的孝,更進一步盡出世間的大孝。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
【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
放火燒山,這個罪過也是非常重,也是會發狂、迷惑顛倒死的。這個都是花報,果報都在地獄。有一年,也大概十幾年前,我到印尼去,印尼常常在火燒山。他們燒山幹什麼?是種一些稻米,它不是水稻,是旱稻。這個山一燒,你看有多少生命死亡,寸草不留。那些動物遇到燒山,是不是也是驚狂喪命?因此燒山,燒森林,罪過非常重,在人間,臨終的時候看到他『狂迷取死』這樣的花報,果報都在地獄,所以千萬不能夠去燒山。更要注意我們到山林,用火燭要非常留意的,不能失火。有些人登山去烤肉,有這些火的方面,也要注意安全,不然雖然不是故意的,無意的也還是會造成很多眾生的傷害,這個也都是有果報。我們佛弟子特別要留意,也要勸沒學佛的人,不可以造這個業。下面這句講: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
這兩句經文,『前後父母』,我們在這個世間,自古以來,往往會有前父後母,或者是前母後父,這些都有,譬如說母親早死,父親又娶了一個,後面來的這個母親就叫後母。以前常常後母都會虐待前妻的孩子,這個叫『前後父母惡毒者』,不是自己親生的,對他就很不好,甚至要毒害他,鞭打、虐待。造這個因,地藏菩薩說,會得到『返生鞭撻現受報』,你現在打他,你虐待他,來生來世你要還他。所以遇到這些事情都有因果的,都有果報的,一報還一報,都有果報的。所以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還是要跟自己親生的一樣,這樣才有慈悲心。絕對不能自己生的很寵,不是自己生的,對他就很惡毒,這個果報就很壞、很不好,很快就現前了。
這節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段。下面這句,「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我們下一節課,下午三點再來繼續學習。中午的時間,因為有越南同修,我想放視頻給越南同修分享。我們老和尚一些開示,最近有越南同修翻成越文,也給越南同修來聽一聽,也有字幕。所以中午吃飯休息時間,大家如果沒有事情,可以聽一聽。好,我們上午這節課就先學習到這裡,下午三點再來學習下面這句經文。現在是用午齋時間,祝大家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