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三一集) 2010/12/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23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八十五面,我們從經文看起,倒數第四行: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昨天我們講到這一段的開頭,今天接著講,還把經文念一遍。我們看黃念老的註解。「右章」,右面這一章經文,裡面有三願,「生我國者,善根無量」,這兩句話是總說,就是說下面這三樁事情,三樁事情都是無量的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謂之根」,善為什麼叫做根?這三善就是身口意,實際上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前面的三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善。「淫」這個字,狹義的是講男女之事,廣義的是講所有事情做得太過分都叫淫,無論什麼事情,淫是過分了。這兩種意思都要懂,你才曉得佛法的含義深廣無盡。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很難聽,很容易得罪人。所謂是「口為禍福之門」,自己無意,別人聽到有意,記恨在心,冤冤相報,生生世世都沒有辦法了結。造業的時候非常容易,受報的時候其苦無窮,不是佛法告訴我們,我們哪裡會知道!意三善就是不貪、不瞋、不痴。十善就這麼十條,這十條要給你細講,阿羅漢這是小乘,細講講三千條,叫三千威儀。你看看,展開來真的是無量無邊,歸納起來就這十條。菩薩比這個更廣,菩薩說得更細,說得更詳細,八萬四千條。真的有嗎?不止,八萬四千條是歸納,要是講到圓滿,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給你講,講無量劫都講不完,這個話是真的。我們現在能體會到,能懂,《華嚴經》上看到,所有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三種周遍,賢首國師在《還源觀》上講的。《還源觀》我們學過兩遍,那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
所以佛法,我們今天有理由能夠相信,我的估計,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後,佛法不是宗教,宗教在這個世間滅亡了,沒有了,佛法存在,佛法是什麼?佛法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今天的科學家所研究得到的結論,跟大乘佛法講的完全一樣。宏觀世界研究太空物理,講到宇宙的邊際跟佛法講的相同。他們的結論,說科學的技術能夠觀察到的,是全宇宙的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我們聽這個話聽得懂。為什麼不見了?我們知道,佛在經上講過,回歸自性了。自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你沒辦法見到它。用什麼方法能見性?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見到了。科學家沒放下,完全用第六意識。微觀世界,他看到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的業相,今天科學家講弦的定律,振動,阿賴耶的業相就是動,一念不覺那是振動,極其微細的振動,而且速度非常快,就是頻率很高;阿賴耶的轉相就是能變,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所變。不容易!近代科學家這個成就,佛經上所講的完全兌現了。用意識去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佛說了,外面能觀察到遍法界虛空界,向內能觀察到阿賴耶,唯獨不能見性,因為它是妄心,妄見不到真。自性是真心,真能見到妄,妄見不到真,必須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現前,真就現前。所以科學家到這樣的境界,成佛的邊緣,他要能一回頭,真的一切放下,他就明心見性。
這些成就對我們學佛的人很大的幫助,因為在過去只有入定,甚深禪定當中,那不是四禪八定,也不是十法界裡面的定。四禪八定是六道的,出世間禪定通常是講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的佛。法身菩薩所得的定,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連起心動念也放下,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境界我們還沒法子體會,不起心不動念是什麼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今天在這段經文裡面所讀到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不起心不動念的境界。我們今天讀了,讀了還是跟著起心動念;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讀了,知道四十八願的皮毛,四十八願的骨肉我們沒接觸到。世出世間聖賢之法都要懂得這個原理,沒有真誠心,佛菩薩、聖人來給你講,你也是得一個皮毛、常識,你沒有辦法契入,你沒有辦法得受用;想真正得聖賢、佛菩薩的受用,那就得放下。
這經上前面我們讀過的,頭一個放下身見。經上講得非常清楚,昨天我們所讀到的,「身見乃見惑之首,見惑不斷,則不能入聖流,勢必常淪生死,欲出無期」,這經講得多清楚。你還執著身是我,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入不了佛門。我們今天學佛,學得功夫再高,學得再好,天人讚歎,你是佛教幼稚園的學生,沒有進一年級。什麼人進一年級?身見放下了,沒有了。就是五種見惑斷掉了,身見斷了、邊見斷了,邊見是對立,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對立的念頭沒有了,邊見破了;然後再是見取見破了、戒取見破了,這兩種我們中國人叫成見,就是現在人講主觀觀念,我以為怎樣怎樣。因上的成見,佛法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沒有成見了,就是沒有意見,沒有意見才能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才有真智慧;你有成見,成見是煩惱,是你的執著,堅固執著。末後還有一條,凡是與自性相違背的,邪見。這五種錯誤的見解統統斷掉,你才入佛門,小乘證須陀洹果,大乘,《華嚴經》上十信位菩薩,你是初信位菩薩,小學一年級。我們常說小小聖,小小聖很難得,他雖然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但是絕不墮三惡道。為什麼?他證得第一個不退位不退,他的地位不退,他只有往上提升,不會往下退轉。這才叫真正聖人,叫聖流,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信位的菩薩。確實如此,一點都不假。
所以在佛門裡面容易成就的人,兩種人,唯上智與下愚。上上根人一聞千悟,哪一種人?在中國唐朝時候惠能大師,上上根人。沒念過書,他一聽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一下就超越四十一個菩薩階位。悟了之後,你問他,他什麼都懂,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經,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能夠把學習這部經有許許多多障礙的人,幫他破迷開悟,幫助他證果。所以善導大師講的話非常有道理,我們人不要自己菲薄,我們能不能在這一生成佛,能不能在這一生成為法身菩薩?善導大師說能。但是有個條件,「總在遇緣不同」,就看你遇什麼緣,你要遇到上上的緣,你就有上上的成就,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好!凡夫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做到花開見佛,一往生就花開見佛,那是什麼樣的階級?《華嚴》圓教初住以上,也就是說你一生能夠達到跟惠能大師同樣的境界。遇緣!但是他用的是淨土,淨土的殊勝沒人能說得出來,所以叫難信之法。黃念祖老居士,我們是非常好的同參道友,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我們兩個碰頭的時候,他告訴我,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他是修密的,修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依照密法成就的,依淨土成就的絕對不止六萬人。這就說明了。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菩薩再來,把這個法傳給我們,我們的遇緣殊勝。
但是今天眾生業障深重,雖然是佛菩薩傳法,也很難得受用。原因在哪裡?自己的業障太重。最嚴重的業障是什麼?是不敬,就是不孝、不敬,這在今天全世界普遍的。沒人教,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不是老師要你敬他,那個老師不是好老師,不是老師要你敬。敬是你的性德,你自己的性德流露出來,它自然是這樣的,你不但敬老師,你敬一切人。你看看儒家的東西,你展開《禮記》,第一句話說,「曲禮曰,毋不敬」,沒有一樣不尊敬,你對待蚊蟲螞蟻也尊敬,我們得合掌稱菩薩,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尊敬。天主教的教皇,每到一個以前沒到過的地方,他趴在地下去吻大地,對大地致敬,毋不敬他表現出來了。誠敬就是入佛之門,我們今天對經教不尊重,沒看在眼裡,佛菩薩來給你講你也聽不懂,你所聽的是皮毛、常識。沒恭敬心,這是今天整個世界普遍的現象,所以這個地球會有大災難,原因在此地。古聖先賢、世出世間教什麼?沒有教別的,就教一個誠、教一個敬,這千真萬確的事實。
我在台中學教,學經教,到台中本來是想去聽經,學佛法,沒有敢發心講經,這是聖賢人的事業,我們不敢起這個念頭。老師勸我,跟我說,今天經學班開課,上課。李老師的經學班有二十多個同學,都是學講經的,一個星期只上一堂課,三個小時,不是天天上課,他沒那麼多時間。所以一年才上四十幾堂課,大概四十五堂課,還有放假、過年,那個日子扣掉,實際上一年只上四十五堂課,一堂課三個小時。我到台中去親近他老人家,他那個班開了才一個月,所以我只是前面四堂課沒聽。第五堂課他要我參加,他說你去看看,我說好,我就旁聽,坐在後面。這堂課上完之後,我就跟老師說,我可以參加。原先害怕,沒有自信心,結果看看班上同學,我可以說一半程度不如我,他們都能學,我怎麼不能學!裡面對我們最大一個鼓勵的人,林看治居士,她六十歲,小學畢業,參加,我們才三十歲,年齡少她一半,我才三十歲,我還是初中畢業,她六十歲,小學畢業,都有這個膽子去參加。真講得好,法緣殊勝,這個給我們很大的鼓勵,正如古人所講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林看治對我鼓勵最大,我看到她沒話說了,所以才正式向老師報名,我要參加。我是他們那個班裡頭排名最後的一個學生,老師是按報名先後的,我的排名在最後。可是我在班上,我對於佛法、對於老師的恭敬心超過他們,所以我的成績也就超越大家。這不是什麼你念得多、學得多,與這個不相干;真誠、恭敬,與這個關係大!這是講根,根在這個地方,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羅什大師說的,「堅固善心」,有善心一定有善言,一定有善行,所以用善心就包括了身口意,「深不可拔」,這是根。這個根固然有過去生中的因,那叫宿根,但是這一生當中關係很重大,這一生,這一生要從小培養。養什麼?養孝心,養孝順父母、尊敬長輩,這要從小養。過去有宿根,這一生從小再養,那個根就真的是深不可拔。我這一點小善根是這樣培養的,我們生長在農村,十歲才離開農村,住到城市裡面,所以這個根都是在農村時代養成的。農村人很少讀書,但是心地都非常善良淳厚,這是都市人遠遠比不上的;都市人讀書聰明善巧,但是我們講善根,遠遠比不上農村人淳厚。我們從小不敢違背父母之命,不敢不尊重長輩,從小就受這個嚴格的管教。我們做小孩的時候,在外面玩耍做錯事情,不僅是父母責備,父母沒有在,路人,從那裡走路經過的人看到,都把我們教訓一頓,我們小孩都畢恭畢敬乖乖在聽。父母看到的時候向那個客人感謝,要道謝,你就想到那個時候社會風氣。現在小孩子怎麼樣?父母教都不聽,別人更不必說了,不但不接受,他反抗。在這種情形之下,敢不敢教?不敢教了,老師不敢教學生。為什麼?不願意跟學生結冤仇,他不願意接受就算了,你何必呢!這是李老師告訴我的。
我們經學班有兩個同學,老師對他很客氣,我們都感覺到莫名其妙,老師為什麼對這兩個同學非常客氣?從來也不問他的。但是真正肯學的,老師有打有罵,對這兩個很客氣,我們看得奇怪。老師有一天把我叫到房間裡告訴我,那兩個人是來聽課的,不是來學習的,他有過失你這一說,他臉上馬上紅起來,這不能講,再講就結冤仇了。我明白了。所以,我們這樣才真正懂得,古人所講的一分恭敬教一分,兩分恭敬教兩分,十分恭敬教十分,不恭敬的不能教。老師是看到你的恭敬心就知道你能夠接受多少,他就教你多少,教多了你裝不下去,漏掉了,教少了對不起你。這叫契機。觀機怎麼觀的?完全是看你處事待人接物,你有幾分誠敬心。
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我只知道他是個很有名氣的教授,是我們家鄉人,攀同鄉,他是桐城派的後裔,我們家鄉就屬於桐城派的,距離桐城二十五公里,很近的地方,去跟他攀這個緣,想去旁聽他的課,寫一封信,寫一篇文章寄給他看。他回我的信,約我到他家裡見面,那一天見面就決定了,不讓我到學校去聽課,每個星期天在家裡給我兩個小時,上一堂課,兩個小時,我跟他學哲學是這麼學來的。他的小客廳,小圓桌,老師一個,學生一個,我們這樣學出來的。根本就不認識!以後想想這什麼原因?恭敬。我寫的信規規矩矩,工楷寫的,寫的一篇文章兩千多字,也是毛筆端端正正寫的,沒有一個字是潦草的,我想大概就是這個原因。他在教書教這麼多年,可能沒有看到這樣恭敬的學生,所以特別找時間來教我。我一直到他以後過世了,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這個消息傳到我這邊來,老師走了。我三天之後這邊講經圓滿,我回去參加他的追悼會,在追悼會上,秦孝儀報告我才知道,他是蔣介石先生的老師。如果我要早知道,邊都不敢碰,不敢親近這個人。我跟他二十多年,他從來沒提過,見面不是講學就是話家常。老總統跟蔣經國都是他的學生。你就曉得,誠敬多重要。
我遇到這三個老師都特別教我,章嘉大師也是的。我跟章嘉大師學佛,這是藏傳的四大喇嘛之一,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學生,西藏兩個,達賴、班禪,蒙古兩個,章嘉跟哲布尊丹巴。這四大喇嘛,只有章嘉一個住在北京,以國師的身分,清朝歷代的帝王都跟他學,疑難雜症都向他請教。章嘉大師教我也是這樣的,一個星期兩個小時,每個星期天都到他那裡去,我跟他三年。我的佛法基礎是他老人家奠定的,我出家是他命令的,他叫我出家,叫我學釋迦牟尼佛。我正式接觸佛教,第一本看的書是章嘉大師給我的釋迦牟尼佛的傳記,是《大藏經》裡面的,《釋迦譜》、《釋迦方志》。他告訴我,學佛你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向他學習,你要不認識他,你會很容易走偏差、走錯路,中國大陸講你走彎路。
所以我才真正知道,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少年多才多藝,好學,十九歲離開家庭到外面去參學,印度的宗教、學術這些高人都親近過,真的是廣學多聞。以後我們深入經藏了解了,這是釋迦牟尼佛做樣子給我們看的,給誰看的?給現在所謂知識分子,他專門給知識分子看,你們不是廣學多聞嗎?我也廣學多聞,你看我怎麼成就的。怎麼成就的?到最後,在菩提樹下,畢缽羅樹下,以後就叫菩提樹,把所學的東西,他學了十二年,十九歲開始學到三十歲,學了十二年,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那個玩意兒是什麼?所知障,你學的那麼多東西。煩惱障放下了,所知障放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學的那個東西不放下不行,你看我剛才給諸位講的科學家了不起,能夠用科學的這些技術、儀器觀察到宇宙的邊緣,觀察到量子,量子就是佛經裡面講的極微之微。他要是這個東西不放下,他不能見性,那就叫所知,所知障,障礙你明心見性。這個東西放下,他就成佛了,他煩惱障早就斷了,所知障難斷。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不是學很多東西你無所不知,不是的。你說孔老夫子當年在世,有人問他,你老人家這麼有智慧,這樣的有辯才,你一定學了很多東西、讀了很多東西。夫子說沒有,我也沒有學很多,也沒有讀很多,「吾道一以貫之」。那個一是什麼?佛法講一心,《彌陀經》上講一心不亂,實際上就是誠敬,真誠、恭敬。人家一問,自性的智慧應對,不是學來的,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你自性變的,你見了性,哪一樣不知道,哪一樣不明瞭?你見性全明白了。一以貫之,一心多重要!所以學東西叫你學一部經,一門深入,那是方法,唯有一跟一心才相應,太多了跟一心不相應,太多的時候就變成知識,一門就變成智慧,不一樣!
佛開八萬四千法門,不是叫你統統學,那你就學傻了,你完全學錯了,你不懂如來真實義。八萬四千法門是說世間八萬不同根性的人,是這麼個意思。每個人得的病不一樣,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病就好了。每個人害的病不一樣,處方怎麼可能一樣?這叫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你要想病好,只能用一種藥,就能好,你用多種藥的話,那你命就早完了,中毒死了。佛法也是毒藥,這個要知道,佛法要錯學了法門是毒藥,斷送你的法身慧命,這個要知道。就像藥店裡一樣,藥都是好藥,可是那些好藥你統統拿來吃必死無疑。你到中藥鋪去,你隨便去買個三十種、四十種你來吃,你看看你要不要命。所以得醫生給你處方,你害什麼病、用什麼藥,不能用錯,還得分量恰當,不能多不能少,這種常識我們有;佛法也是如此,法藥,對治我們煩惱習氣的。
《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些話都是當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不可以輕視任何一個法門。我們學《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個善知識所學的法門都不相同,善財用什麼樣的心去對待?真誠恭敬,門門都聽,但不是門門都學。門門都聽是什麼?我門門都知道。善財學什麼法門?念佛法門。你看他第一個,第一個我們中國人講「先入為主」,印度人也是這樣的,先入為主。第一個善知識,吉祥雲比丘,《八十華嚴》叫德雲比丘,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吉祥雲比丘跟他說法,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這二十一種念佛法門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所以《華嚴經》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主伴圓融。在念佛這個法門來講,念佛是主,八萬四千法門是伴;禪宗,禪為主,淨土法門也是伴。所以主沒有獨一的,任一,任何一門都可以做主,其他的都是伴,主伴是平等的。像開會一樣,主席只有一個,不是哪一個人一定做主席,常常換的、隨時換的,個個都是主席,個個都是伴。這是大乘佛法,美不勝收,真是圓融自在,圓融無礙。這些道理不能不知道。我們要真的學,要好好的培養我們善根,不從善根上修,用再多的時間、再多的精神得不到效果。
我們學佛這麼多年,走遍世界許多國家地區,見到學佛的同學,在家《十善業》沒做,善根就沒有了,出家《沙彌律儀》沒做到。你要問,佛法在今天為什麼這麼衰?原因是根沒了。像一棵樹一樣,根壞了,雖然看到有個樹在,隨時可以倒掉,根爛掉了。怎麼辦?最近這些年來,我們總是到處勸導,希望大家重視扎根。千萬不要分《弟子規》是儒家的,我學它幹什麼?《感應篇》是道教的,那你就錯了。大乘教裡沒有彼此,有彼此就對立了,那是邊見,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修淨土,淨土最高指導原則是《觀經》上的淨業三福,淨業三福頭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這兩句怎麼落實?小乘經裡面講得很多,分量很大,你有時間去看嗎?儒家已經把這個事情歸納起來,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就是佛教的根。《弟子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的落實,你能不學嗎?「慈心不殺」落實在道教的《感應篇》,《感應篇》裡面說了一百九十多樁事情,善惡果報,因果教育,《弟子規》是倫理道德教育。有這個基礎,後面《十善業》就踏實了,再修《十善業》;你沒有儒跟道的基礎,《十善業》沒法子學,你怎麼學法?真學小乘,行。《十善業》展開是三千威儀,大乘展開是八萬四千細行,然後你回頭再想想,《弟子規》展開是不是八萬四千細行?是的;《太上感應篇》展開,會不會有三千威儀?是的。佛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沒有說我一切即一,儒跟道是除外的,沒這個說法;不但沒有這個說法,世間所有宗教都不排斥,那就對了。一切法不離自性,基督教離自性了沒有?沒有,天主教也沒有離自性,佛沒有離自性,魔也沒有離自性。大乘教裡無佛亦無魔,覺悟了就是佛,迷了就是魔。佛跟魔是誰,在哪裡?在自己心裡,自己心裡一念覺,佛出世了;一念迷,魔來了。所以我們學佛,真的想在這一生成就,真的想在這一生往生,你這個根不能沒有,千萬不能疏忽根的教育。
我們再往下面看,「又以善能生妙果,生餘之善,故名為根」。善能生妙果,這個妙果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純淨純善,心現識變,這麼來的。我們自己心要不善、行要不善,那怎麼能去得了!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方便接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佛剎的六道眾生,佛用這個來接引。我們讀這個經得要好好想想,經裡講的,哪些我做到了,哪些沒做到?哪些經文跟我的心行相應,哪些不相應?相應的保持,不相應的要改進,這叫真修行。「口念彌陀心散亂」,古人譏刺我們,這「喊破喉嚨也枉然」。你就要曉得,口念彌陀心是彌陀,心要善才行,心裡沒有彌陀,口念彌陀沒用處,這個不能不知道。雖然說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沒錯,善導大師講的話。我早年在台中,李老師告訴我,他不說別人,說我們台中蓮社,我們自己的蓮友。蓮友人多,真正往生的萬分之二、三,蓮友當中,一萬個念佛的,真正往生的二、三個。什麼原因?善根重要,有善根的,沒有不往生的,沒有善根,那就這一生當中阿賴耶裡種個種子,有好處,不是沒有好處,但是這一生不能往生,還要繼續搞輪迴,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所以他能生妙果,能生餘善,就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這個善根生的,你說這個善根多重要,能不修嗎?
大乘教裡面講的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痴,這個意思很深很深,不但世間法不貪,出世間法也不貪。是要斷不善的根,不是叫你換對象,你換對象錯了。告訴你,佛沒有法,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所說的一切法叫方便法,真實呢?真實說不出來,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真實的。但是這假東西能夠把你引導到真實,所以這個假的也很管用,假的搞明白了,假的放下,真實就現前;放不下呢?放不下那就永遠在假的。《金剛經》不是講過渡嗎?叫「筏喻者」,我們說筏,世上人不懂,小船、渡船。你渡船,船就是佛法,工具,到達彼岸了,你得上岸,你還留在船上,捨不得這個筏,你永遠上不了岸,到達彼岸,船就不要了。「法尚應捨」,捨掉,「何況非法」,你才能上得了彼岸。所以佛法怎麼可以執著?佛法怎麼可以據有?不可以!
我曾經見過有對佛法很執著的,執著什麼?經書,收藏佛經,當寶貝。他那個書房一般人不能進去,我去拜訪的時候,他才打開來給我看,藏的珍貴的版本,唐朝的本子、宋朝的本子,珍貴的版本。這個法師死了之後到哪裡去,你們知道不知道?書裡頭的蛀蟲。他愛那個書,放不下,他死了之後來生投胎,就是書裡頭的蛀蟲,去投胎去了,你說糟不糟糕!還有愛佛像的,佛像從前是木頭雕的,都是很好的木材,再貼上金,佛像。那佛像被老鼠咬破了,老鼠在佛像裡面做窩,收藏佛像的人、愛好佛像的人,將來死了以後就到佛像肚子裡變小老鼠去了。人到哪一道,誰決定?自己的愛好,就是自己的堅固執著,他到那裡去了。所以佛,釋迦牟尼佛高明,當年他老人家在世,他沒有建道場,他也沒有供佛像,每天樹下一宿。記住,樹下只能住一宿,第二天搬到別的地方去,就怕你又貪戀這棵樹。貪戀這棵樹麻煩,將來死了以後這樹底下有螞蟻什麼,他就變成這個,這個東西很討厭!
佛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要知道他的用意,知道他的苦心,從這個地方體會到佛無盡的慈悲,對世人的愛護,對世人的示現是無微不至。我跟章嘉大師三年,老師常常叮嚀,要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這就對了,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為我們宣說淨土這個經典,今天我們所遇到的,幾千年來,我們想得到一個最完美的會集本,終於在夏老師手中完成。我們可以說是第一個得到,很不簡單,這佛菩薩安排的。黃念祖老居士是夏蓮老的傳法弟子,也就這一個人,我們有緣遇到、有緣請教。他大概大我十幾歲,我原先以為他很老,結果見了面,他不是很老,大我十幾歲。李老師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我原先以為黃念祖老居士跟李老師年齡差不多,結果小很多,見面的時候才知道。所以能生餘善。
下面就具體給我們說出來,妙果是什麼?「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這是妙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金剛那羅延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前面讀過,決定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善根能生妙果。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我們在這個世間壽命不長,要認真努力修善根,到極樂世界是善果莊嚴,你真肯修,你真有把握去。很多人往生沒有把握,求這個幫助求那個,都不可靠,求自己最可靠。求自己什麼?往生的時候自在,預知時至,不生病,站著走、坐著走。講經的人在講台上走,講完經跟大家告假,我走了,這個多自在!求自己才是最可靠的,靠人靠不住,佛在經上常說,「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誰也不能幫助誰,這是真話。但是臨終念佛是緣分,遇到的時候我們跟他結個緣,幫他一把,他有善根真的往生,他沒有善根也種了善根,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遇到淨宗他會成就,統統是好事。這是第三十二願。
下面老居士為我們解釋,引憬興法師,「稱之為身得堅固願」。「金剛者,梵語跋折羅」,或者說「伐折羅」,這是音譯的不相同,很近似,這是梵文音譯,翻成中國意思叫金剛。《三藏法數》第五卷裡面說,「金中最剛,故云金剛」,這個金是金屬,不是指黃金,金屬,金屬裡面最堅硬的,剛是堅硬,最堅硬的,稱之為金剛。「又《大藏法數》四十一云,梵語跋折羅,華言金剛。此寶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煉不銷,至堅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為寶。」括弧裡說,「即金剛石,俗云鑽石」,這是金剛鑽,鑽石,「硬度最大」。這是寶石裡的一種,現在在珠寶裡也是價值最高的。它的硬度很硬,所以通常來切玻璃、切玉,用這個來做工具。這是讓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在極樂世界,你所得的身體,金剛不壞身,這是講體質,相好更是美不勝收,無量光,無量壽。這是我們自己真正的身體,金剛不壞身。我們這個身是很脆弱的,這個身從哪裡來的?從煩惱、妄想當中來的。極樂世界你所得的身相不是妄想來的,是自性清淨平等覺裡面流露出來的,同時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無比的殊勝,十方世界找不到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對阿彌陀佛這種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才真正能體會到阿彌陀佛的慈悲達到極處。中國古人講「止於至善」,這四個字用在西方極樂世界非常恰當,用在其他地方那是讚歎,不見得是事實。西方極樂世界事事物物都可以說是止於至善,善到極處,到究竟圓滿了。
「又金剛者,金剛杵之簡名」,金剛杵是武器、兵器,金剛神手中所執者。《大日經》,《大日經》是密宗的根本經典,裡面有解釋,「伐折羅即是金剛杵」。「原為印度之兵器,密宗以之表堅利之智」,這句話非常重要。佛法裡面一定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代表什麼?代表智慧。智慧就像金剛杵一樣,能壞一切兵器,一切兵器不能破壞金剛杵。這表示什麼?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能斷世出世間一切煩惱。這個世間有煩惱,出世間有煩惱嗎?有。出世間,這個世是以六道,出了六道之後,有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這個四法界都叫做出世間,他有起心動念、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由此可知,執著是最麻煩的,沒有執著你就出六道,六道就沒有了,沒有妄想分別,他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才叫做圓滿,才叫究竟圓滿,那個法界叫一真法界。為什麼?它永恆不變;為什麼不變?它沒有心意識。佛說得好,能現境界的是心,真心、自性,心性現的境界它不會變,會變的是什麼?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就會變。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分別執著少,他變化不大,六道裡面執著太嚴重了,所以變化非常大,每一個念頭都不一樣,念念不相同。染淨、善惡全是混雜在一起,善中有惡、惡中有善,淨中有染、染中有淨,這是六道輪迴的現象,不能不知道。你知道你才心平氣和來對待,你一點都不會浮躁,完全用智慧,你不會用煩惱,用煩惱造罪業,用智慧度煩惱。度誰?度自己,人首先度眾生先度自己眾生,我們身體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眾生,我們念頭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統統是眾生。這是表法,金剛多半都是代表智慧,我們以前學《金剛經》講得很詳細,金剛般若。
下面,「又《仁王經念誦儀軌》上」,上是上卷,它上下兩卷,「手持金剛杵者」,這就是金剛神,「表起正智,猶如金剛」。手上拿金剛杵什麼意思?表示正智,不是邪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佛法,它的高明你如果了解,你不能不佩服,釋迦牟尼佛教學,我們現在人講,他懂得藝術,這是世尊無比殊勝的智慧表現出來的,在佛家裡面叫表法。特別是在密宗,密宗是世尊對當年印度古老的這些宗教,他們所崇拜的一些神明,你看,佛沒有破壞他,沒有排斥他,佛把他安上一個意義,全都變成佛菩薩。這個高明,就等於說全部把他收編了,都是我們自己一家人。在顯教裡頭,最明顯的,諸位到佛門道場,你一進山門都看到四大天王,那四大天王是印度古老宗教裡頭的,釋迦牟尼佛把他招來了,招來幹什麼?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學,請他們做老師。釋迦牟尼佛是校長,把他們請來當教員,放在大門口,四大金剛,稱為四大金剛,金剛就是明王。
東方,佛給他安個名字,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變成國家的守護神。他用什麼方法來守護?他手上拿著琵琶,琵琶是弦樂器,代表什麼?代表中道智慧。你看弦,鬆了它不響,彈不響,太緊它就斷掉了,一定要調到適中,恰到好處,音色才美。代表我們中國講中庸之道,佛法講中道,用中。在中國,「中」字下面又加個「心」字,那意思就更深了。忠表什麼?你看那個意思,你就體會到古人造字,心不偏不邪、不迷不惑,那才叫忠,忠是真心,忠是至誠,表這個意思。琵琶就是代表這個意義,你要用忠恕,就能治國,就能平天下,唯有忠才能用恕,沒有忠你不會用恕。這個道理多深!這都是印度古老宗教裡的神,釋迦牟尼佛請來教我們,加上名詞、加上解釋。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是什麼?今天講求進步,日新又新,取這個意思,不斷的要進步。進步,他表法的是劍,劍是智慧之劍,我們講「快刀斬亂麻」,取這個意思。唯有智慧才能真正提升你的德行、能力、才藝,才能幫助你向上提升,沒有智慧不行。第三位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就是說,用什麼方法能夠完成前面這兩個任務。一個是護國,一個是增長,幫助我們天天求進步,日新又新,後面兩位天王就是多看、多聽,廣目就是多看,多聞就是多聽。多看,廣目天王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是蛇,龍、蛇代表變化,人心多變,人事多變;不管怎麼變,他有個不變的,右手拿了個珠子,那珠子是不變,以不變應萬變。那個不變的東西是什麼?仁義,永遠不能變,仁就是慈悲,義是起心動念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你掌握到這個原則,你就能應付這多變化的世間、多變化的人事。最後北方天王多聞,手上拿的傘,傘是什麼?今天講的環保,防止污染。從前傘是傘蓋,出門用的傘蓋,傘蓋是什麼?一方面遮太陽,一方面遮灰塵,防止染污。因為古人穿的衣服,做官的、富貴人家都是綾羅綢緞,他那個怕污染,所以有傘蓋,講求環保。講環保,頭一個是如何講求心理的環保,因為環保它就是清淨,我們學佛,清淨心擺在第一,身心要清淨。
四大天王從神道教請過來,擺在四王殿裡頭,你看起這麼大的教學作用。所以佛教是教學,那是教學的藝術,你了解之後,它一點迷信都沒有。現在人都不懂了,以為它是多神教,拜神明,你說冤不冤枉!老師釋迦牟尼佛一番的好意,被後人起了那麼多誤會,給老師這麼多的侮辱,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當中供的是彌勒佛,彌勒佛是慈悲,大慈大悲,塑的像是布袋和尚像。布袋和尚是五代後梁的時候出現在浙江奉化,他走的時候自己告訴別人,他是彌勒菩薩化身再來的,說完之後他真的就走了。你看那麼自在,他就往生了,這是真的。說了不走是假的,說了就走是真的,你知道他身分,他已經不在了。中國彌勒菩薩統統就造布袋和尚像,跟印度小乘、跟西藏的彌勒菩薩不一樣,他們那邊造的像大概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像很相似,唯獨中國彌勒菩薩造布袋和尚像,這是特殊的緣分。這個像表法非常好,布袋和尚肚子很大,表示大肚能容,能包容,笑口常開。擺在山門的門口,一進門、一看到,第一眼就看到他,你看他多歡喜迎接你。所以,我們學佛要學彌勒菩薩,頭一個你面對著他,你要學他那樣的歡喜,學他那樣的包容,否則的話你進不了佛門。進佛門要包容,進佛門要歡喜,把你的煩惱習氣要洗得乾乾淨淨。所以佛法裡樣樣統統是表法,連建築都不例外。你看大殿,你在外面看兩層,兩層代表什麼?佛說一切法不離兩個原則,真俗二諦。你外面看是真俗二諦,裡面真俗不二,是一如,裡面是一層,外面是兩層。全是表法的,全是智慧。你統統能夠明瞭能懂得,你在那裡轉一圈,已經學了很多東西,心浮氣躁走進去,出來心平氣和,一句話不說,全都教給你了。這就是現在所謂藝術化的教學,佛門做到了,幾千年前就做到了,不是現在。現在人講究藝術講不過釋迦牟尼佛,還差很大一截。
所以說金剛杵代表智慧,代表正智,「猶如金剛」。杵有金、有銀、有銅、有鐵,還有石頭,還有水晶,還有佉陀羅木,也有用木製的,這是講杵的種類,「無量種之不同」。佛門裡面的護法金剛,韋馱尊天菩薩,手上拿的就是金剛杵。「帝釋之杵,乃金剛所成」,這是講帝釋天,忉利天主,我們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國外有一些宗教稱他為天神,稱他為上帝,稱他為天主,幾乎多半都是忉利天。「又執持金剛杵之力士,稱為執金剛,簡稱金剛」,這是指一般的護法神。這裡頭含的意思,護法重要,我們常講,佛法能不能在世間發揚光大,所謂正法久住,普利人天,這樁事情做主的不是弘法的人,做主的是護法的人。所以我常說,護法的功德比弘法的功德大,護法是校長,他辦學校,弘法的人是教員。校長聘請你到這個學校來教書,你所學的東西才能施展,如果他不辦學校,他不邀請你,你沒地方施展你教學的抱負。所以國家獎勵,它不獎勵你教員,獎勵校長,你學校辦得好,你對社會有貢獻,這個要知道。弘法的人呢?弘法幾十年之後,我過去常常講,我們學佛法,四十歲之前一定要學好,四十到六十要弘法,當教員,六十之後可以做寺廟的住持當護法。你要曉得,住持是護法,執事,當家師、維那師、首座和尚都是護法,就像學校校長、教務長、總務長、訓導長,他們是護法,他們地位在弘法之上。一定是弘法的人退下來之後做護法,他才內行,他才曉得弘法的人他需要什麼,才能做得好。如果你一無所知,完全不知道他所要的,加以種種限制,他很苦!
所以,現在弘法的人非常辛苦,要受很多委屈,為什麼?護法的人不懂,你不受委屈,你自己不能成就。走釋迦牟尼佛這條路不好走,太難了!老師只是指路,路是要靠自己走的。我學佛,三個老師指路,指得是明確,沒有話說的。走路要有人護持,我要遇不到韓館長,今天講經的就不是我了。那個時候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還俗,另外一個就是聽從我們寺院裡面的住持、當家跟我建議,學經懺佛事,去趕經懺、做法會去,這個寺廟裡歡迎,講經,寺廟裡不歡迎,我是逼在這條路上。遇到韓館長這一家人,東北人,有一點俠義的作風,看到我這個樣子替我打抱不平。那怎麼辦?就叫我到她家去住,她幫我找講堂,租地方、借地方。所以常常換,講經地點常常換,因為租借一個講堂的話大概只能二、三個月,常常換地點,可是講經沒有中斷。
李老師以前提醒我,講經不能中斷,中斷就生疏,以後就退心了。他舉兩個例子,打拳的、練武的人天天要練,不練筋骨就僵硬,唱歌、唱戲的人天天要吊嗓子。同樣,講經的人天天要上講台,沒有講台,半年不上講台就完了,就完全生疏了。就教我這樁事情,要注意,要常講,而且最低的限度,告訴我,一個星期不能少過兩次去上講台。我在講台幾乎是天天都有,三十年沒有中斷,這是韓館長她老人家的功德,也受了很多委屈,我們才能有成就。三十年奠定的基礎,不是個容易事情,遇不到她哪有現在?沒有了。她的護持,她是聽我講經,我每次講經她一定到,識貨,真懂得,知道我們的需要。很難得,她的先生、小孩都能配合,得到這麼一家人擁護。沒有寺廟,住她家裡,外面干擾就少了,人家家庭,我在她家住十七年,不簡單!以後我們才有個小小的圖書館,我就請她做館長。所以我常常告訴別人,我一生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這三樁事情是韓館長管,我專門是讀書、講經,其他的不聞不問。非常不容易,為什麼?你講得不好,這李老師說的,人家提起來笑話笑話就是了;真講得好,嫉妒、障礙全來了,造謠生事的你統統會遇到,不能避免,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這些磨難、魔障,你必須要能夠通過。所以真正成就,有毅力、有決心,在自己家裡是可以成就的。
世尊當年在世,把護法的工作付託給國王大臣、長者居士,這很有道理,唯有他們才有實力。國家護持,那什麼話都沒得說,真正辦幾個好的佛學院,培養幾個好老師,一個國家能夠有十個好老師就不得了!尤其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高科技,用衛星來教學,用網路來教學,人雖然少,收的效果很大。走這個路子是方東美先生教我的,最早年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這個工具好,如果用它來教學,收的效果大,把佛法送到每個人家庭裡面。那個時候我們雖然懂得,老師教了,不敢想,這個花錢太多,到哪裡去找錢?我們這些衛星、網路,都是在家居士們他們提供的,他們去經營的。我們用網路將近二十年,用衛星也有八、九年,二00三年元旦那天開播,再過幾天就二0一一年,八、九年了,所以這一段期間影響很大。
關於大乘經教,我們依教修行,對於經的義理體會愈來愈深、愈來愈廣,希望把這個經盡量把它講透。我們相信世尊末法九千年,眾生能得度成佛的就靠這部經。也是因為災難太多,這部經得一切諸佛如來的護持、龍天善神擁護,經典所在之處這個地方就會少災少難。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把這部經完成,然後我們再繼續講《華嚴經》。《華嚴》是《無量壽經》的細講,《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精華,這是古大德講的,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說的。那個大居士也是了不起,菩薩化身,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這三部經是一部,世尊介紹的詳略不同;細說是《華嚴》,略說是《無量壽經》,小本便於朝暮課誦、便於受持,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到近代,我們的老師章嘉大師、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都為我們證實,這個說法是正確的。所以執金剛神,他代表的護法是金剛般若來護持,你說這個意思多深,表這個意思。
《行宗記》,二是第二卷說的,「金剛者,即侍從力士,手持金剛杵,因以得名」。這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它表法的義趣,看到佛菩薩他的侍衛,保護他的這是金剛神,拿的金剛杵,你就曉得,看到這個樣子你就知道金剛般若,護持正法,不是別的。我們自己要有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表現在什麼地方?大乘菩薩所修的六波羅蜜,表現在前面五個,前五是事。表現在放下,布施是放下,表現在持戒,表現在忍辱,表現在精進,表現在禪定,禪定就是一心,心有主宰,不會被外面環境干擾,不會被外面環境動搖,那叫禪定。禪定不是盤腿面壁修定,那你搞錯了,那個定管什麼用?不管用,禪定是應付事情,應付再複雜的事情,心裡如如不動。看得清清楚楚,那是般若智慧,如如不動就是定功,你才能解決問題。像現在這個世間,就是你才有能力化解衝突,你才有能力幫助社會恢復安定和平。所以它前五是事上講的,最後一個是理上,是智慧,智慧完全表現在前面五個。布施,用財布施,最少的錢做最大的事情。最大的事情是什麼?救國家、救民族、救世界、救地球。得智慧才行,沒智慧不行。你要不會用,你今天拿幾十億、拿幾百億去建個大佛像、蓋個寺廟,埋在土裡頭,不起作用,錢埋在地下。
我在這幾十年當中說,我講經時候提到過好幾次,二十一世紀的道場不是寺院,是電視台,是網路、是電視台,要用這個方法教學。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培養師資,這些都不難,老師太難了。一個老師不夠,至少要有十個,不能再少,多多益善;能夠有五、六十個,世界就有救了。老師還都要修苦行的,你說我來護法,我讓老師住得也好、吃得也好,樣樣都好,老師嬌生慣養以後統統變心了,都搞成貪瞋痴慢。你很好,你把這些老師,他本來是佛菩薩,統統把他搞到六道輪迴裡面去,再加一點功夫,送到三惡道去了,這大有可能!所以會供養的,要叫老師吃苦,要叫老師徹底放下,無牽無掛,一心在道。住小房子,能遮避風雨可以了,吃很簡單的東西,一天一餐就夠了,頂多兩餐。現在糧食危機,我們能省一點,這是我們對糧食危機應對的方法。所以我現在晚上不吃了,人家問我,你是不是持午?不是的。為什麼?因為糧食危機,我現在就要做準備,真糧食危機爆發的時候,我一天吃一餐。我在過去,一天吃一餐吃過五年,我老師一天吃一餐,李炳南老居士一生。我跟他在一起那個時候,五十年前,他老人家生活,在那個時候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台灣錢六十塊錢,合美金一塊半,他的生活費用。他有收入,他兼很多差事,他收入大概一個月估計收入四百多塊錢,很好的待遇。但是他每個月生活費用六十塊錢,其餘的都拿去做慈善事業,沒有積蓄,給我們做榜樣。我學他老人家,一天也吃一餐,我吃了五年。但是我比他吃得多,他比我吃得少,我一個月生活費用要九十塊錢,他要六十塊錢,我就沒辦法趕上他。
人要學著吃苦,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教給我們兩樁事情,阿難尊者問的,第一個「以戒為師」,要守戒律,第二個「以苦為師」,教這麼兩句話。真正佛弟子,要持戒,要能吃苦。能吃苦是什麼?你欲望就放下了,不能吃苦,欲望提升。那就是做為現代人所說的佛學家,佛學的學者,就是這樣的身分,不是真正學佛,是搞佛學的。佛學跟學佛是兩碼事,完全不相同,把佛法經典當作一種學問來研究,還是搞名聞利養,還是搞貪瞋痴慢,這是佛學,這是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出世間法一定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去做到,佛的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佛的教誨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那叫真學佛,那管用。不一樣!你是學佛還是佛學,自己要很清楚。真要學佛,這三個根不能不紮,沒有這三個根、沒有戒律,你是搞佛學,也能夠拿到博士學位,在這個社會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名教授,著作等身,上講台天花亂墜,有成就,但是搞的是世間法,還是搞六道輪迴。真學佛,超越六道輪迴,那不一樣,要吃一般人不能吃的苦,要受一般人不能受的侮辱,磨鍊自己的根性,才能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