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二三集) 2011/5/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2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三十二面,從第二段看起,「住大乘者」,從這看起。
「住大乘者。《法華經譬喻品》曰: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前面我們學習到此地,這品經末後一段著重在「住大乘者」,也就是他不是專修淨土法門,修學一切大乘法,臨命終時他希望往生淨土,可以將他修學的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夠往生。先說哪些是大乘,《法華經.譬喻品》裡有這麼一段話,「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這個佛世尊就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聽佛講大乘佛法,聽了之後能相信、能接受,你看信受,又能行,「勤修精進」,這是行。「求一切智」,這一位住大乘者方向目標非常正確,學佛不是求升官發財,不是求人天福報,而是求一切智,求佛智、自然智、無師智,統統是講的智慧。「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法華經》上所說的佛知佛見,佛有智慧,他所知道的,他所見到的,決定是真實不虛,也就是見到一切諸法的真相;佛有十力、有四種無畏,這是說佛的德能,合起來講如來的智慧德相,求的是這個。
「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如來成就智慧德相所起的作用就是度化眾生,所以這裡說愍念,愍是憐憫。眾生本來是佛,但是現在他迷了本性,他變成凡夫,雖變成凡夫,他的佛性沒有失掉,他還是有佛性,只是迷而不覺。什麼時候覺悟了,什麼時候他就成佛。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一切眾生是講六道眾生、十法界的眾生,都是佛,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跟阿彌陀佛也沒有兩樣。所以學佛目的就是成佛,就是把如來智慧德相找回來。佛告訴我們,眾生的迷,是因為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就迷了,分別執著就造業了,業有善惡,善業感三善道,六道裡頭的,惡業一定感三惡道,所以生生世世不能夠超越。我們今天的現狀如是,佛看得清楚,所以佛憐憫這一切眾生,念念想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斷煩惱成佛道,利益天人,度脫一切,這叫大乘。
「又《十二門論》云:摩訶衍者」,摩訶衍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國的意思就叫大乘,摩訶衍就是大乘。「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這個二乘就是聲聞、阿羅漢、辟支佛,比他們高,這兩種稱之為小乘,或者聲聞乘、緣覺乘,把它稱為二乘,菩薩是大乘,比他們高,所以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諸佛最大,是乘能至」,這個大乘能夠到達成佛的境界,所以稱之為大乘。「諸佛大人乘是乘」,前面這個乘是動詞,我們乘車;後面這個乘是車的名子,是名詞,也就是諸佛大人他們乘坐這個大乘車,這是比喻。「故名為大」,乘大乘才能夠成佛道,乘小乘只能到達阿羅漢,乘中乘只能到達辟支佛,所以不能到達佛境界,佛經上講的三乘或者是二乘,是這麼個意思。
「又能滅除眾生大苦」,眾生的大苦就是六道輪迴,特別是三途地獄,地獄是最苦。地獄有沒有?真有,一點都不假。我們修學大乘的人知道,地獄真的那麼多嗎?真的有。為什麼?一念惡就現一個地獄。所以六道輪迴,天堂跟地獄是人心變現出來的。你不造地獄的業,地獄在你面前你看不見。所以地獄不是上帝造的,不是閻羅王造的,與任何人都不相干,是你自己極重罪業變現出來的。就像我們人晚上作夢一樣,夢沒有人製造,這個我們能理解,夢是自己現在人所謂是下意識所變現的。六道輪迴、三途地獄也是這麼個道理,是我們不善的心行,行為,心是念頭,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自然變現出來。由此可知,上善,這極樂世界;上惡,最嚴重的地獄,無間地獄、阿鼻地獄,這是極重的地獄,全都是自作自受,與任何人都不相干。如果怨天尤人,那是罪上再加罪,苦中再加苦。這些道理我們懂,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今天有一些科學家他們明白,他們證實佛在經典裡面講的許多東西,他說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眾生最大的苦是輪迴。輪迴是怎麼造成的?迷惑顛倒,造作惡業所感得的。佛看到眾生受這麼大的苦報,來幫助他滅除大苦,也就是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這是憐憫眾生苦,幫助他拔苦。
下面,「與大利益事」,與是給他、給予,就是布施的意思。大利益是什麼?大利益是成佛,怎麼個成佛法?阿彌陀佛建造極樂世界,這就是與一切眾生大利益事。遍法界虛空界,墮落在六道輪迴這些苦難眾生,怎樣才能回頭?怎樣才能脫離苦海?怎樣才能夠在一生當中回歸自性,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極樂世界就幫了大忙。如果不求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事情一生一世是決定解決不了的,為什麼?煩惱難斷!六道裡面最嚴重的煩惱,情執,能斷得了嗎?如果斷不了,那就是地獄裡面的根,你的地獄根沒拔掉,遇到緣,這個地獄苦報你不能不受。分別是四聖法界的正因,你有分別,你超不了十法界;你有情執,你超不了六道輪迴。偏偏這兩樣東西,眾生真難斷。世尊四十九年教學,千言萬語,把這樁事情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利根的人聽到之後他能覺悟,他就能回頭;上中下根不行,他知不知道?知道,雖知道,回不了頭來,這怎麼辦?
諸佛如來他們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那我們就明白了,這些人,包括法身菩薩,因為他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從來不起心、不動念的,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不可能有分別執著。所以諸佛如來度眾生,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這個事我們要明瞭,不是佛不慈悲,佛不起心動念。難得,難得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出家那個時候,他出家的法號叫法藏比丘,沒證果位,這個時候發了大心,發了大慈悲心,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在因中發的,換句話說,沒有明心見性的時候發的,明心見性的時候就沒有願了,回歸自性,最難得在這個時候,願願都是想幫助六道苦難眾生離苦得樂。願發了之後,五劫修行,這麼長的時間,每一願都圓滿成就了,所以自自然然感應變現出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是法藏比丘以性德修成的。他為誰修的?是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六道苦難眾生而修成功的。所以極樂世界一切絕對沒有人去設計,沒有人去製造,沒有。所有的一切統統是自然變現的,自然成就的,不可思議!
這個道理跟眾生造作罪業變現出地獄是一樣,地獄是個苦報,西方世界是個樂報,全是從自性裡頭演變出來的。我們看看,前面讀過四十八願,確實彌陀不發這些願,我們想不出來,他怎麼會想得那麼周到?我們縱然是想到了,不完全,掛一漏萬。而且縱然想到了,沒有認真去修行,這個願是個空願,不能兌現。法藏比丘有行動,真幹!所以願願都是自然顯現。法藏有能力造西方極樂世界,六道眾生有能力製造天堂跟地獄,我們想像六道眾生能夠建造天堂地獄,阿彌陀佛建極樂世界我們就能相信了。所以地獄不是人設計的,也不是人製造的,你看跟極樂世界很相似,一個是純淨純善,一個真是純染純惡,兩個極端。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信心就生起來,我們的疑惑就斷除,斷疑生信。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幸遇到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現在雖然不在世間,他的遺教還留在這個世間,我們看到了。他老人家告訴我們,世尊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佛家講法運,我們現在世間一般人講影響,釋迦牟尼佛的遺教影響在這個世間一萬二千年。佛距離我們,佛過世距離我們現在三千零三十八年,往後還有九千年,在這一段時間裡面,有緣的眾生遇到佛的經典,能信、能解,能夠依教奉行,都能夠得利益。得什麼利益?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一生成就無上的佛果,這是大利益事,「故名為大」。
「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此乘是大乘,大乘這一門學問能盡一切法邊底。我們今天科學研究物理的,趨向兩個極端,一個是宏觀宇宙,那就是講的邊,這個邊就是宏觀宇宙;底,底是微觀世界,量子力學。我們看這句經文,大乘能盡一切諸法的邊緣,能盡一切諸法的微觀,邊緣無限大,微觀是無限小。中國古人所說的,大而無外,這是一切諸法的邊;小而無盡,沒有底,小而無底,這是微觀宇宙,今天稱為量子力學。大乘能盡,現在科學已經達到邊底,但是不能夠盡,已經達到,最小的物質已經找到,就是量子,小光子,也叫中微子。為什麼說沒盡?佛經裡面講,這麼小的一個物質,它裡面有世界,有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沒縮小,這個小量子沒放大,裡頭居然有世界。我們在前面曾經讀過,普賢菩薩他能夠進入微觀世界裡面去參學,那個裡面有十方諸佛,菩薩到那個裡面去供佛聞法。這個現在科學沒發現,科學只發現這個小的物質,這個小的物質裡面還有這麼多東西,沒發現。
研究宏觀宇宙的,對一切諸法的邊他看到,但是也沒盡。科學的報告,我們看了,科學家說他們觀察到宇宙邊緣,而實際上只能看到全宇宙百分之十,宇宙的邊緣只能看到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到哪裡去?他不知道,所以他沒有盡。大乘盡了,大乘知道那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到哪裡去,回歸自性了,凡是回歸自性就看不見了。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現象,科學的研究必須要有對象,沒有對象,他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自性,淨土裡面講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它不是物質現象,所以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沒有辦法接觸到它。它不是心理現象,我們的第六意識緣不到,第六意識要有對象,有精神現象,第六意識能緣到,它不是的,它不是精神現象,第六意識緣不到。它也不是自然現象,連阿賴耶也緣不到。但是大乘,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全都緣到了。所以大乘能盡,這個盡這一個字可了不得,超越了科學,超越了哲學;換句話說,今天科學跟哲學解決不了的問題,用大乘就解決了,邊底就解決了,「故名為大」。這是《十二門論》裡面為大乘簡單講一個定義。
「又《寶積經二十八》云: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正覺上面加了一個正真,正是不邪,不偏不邪;真是不假,決定不是假的,決定不是虛而不實的,這是正真正覺。由此可知,佛經上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正真之法,這不是虛妄的,這個東西不是假的。除了這個東西之外,其他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為什麼?其他一切法都會變,都有變化,唯有無上正等正覺永恆不變。它是什麼?它就是每一個眾生的自性,在佛法裡面稱它為佛,自性佛,稱它為阿彌陀佛。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阿彌陀佛,這個要知道。我們要學佛,目的想成佛,成什麼佛?成阿彌陀佛。所以這是一門教育,究竟圓滿的教育,教我們永遠離苦得樂,教我們永遠破迷開悟。悟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迷是自性裡頭本來無的,《起信論》裡說得好,本來沒有的,當然可以斷掉;本來有的,當然可以恢復,你本來有!只要把障礙放下,你就圓滿了。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要放下。
能夠當下放下的,這個人在佛法裡叫上上根人,還在大乘之上,稱他為上上乘人,他能夠聽到之後立刻就放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三十歲的時候,在菩提樹下入定,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這就成佛了。在中國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面,半夜三更,祖師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五祖的衣缽傳給他了。惠能那個時候二十四歲,這在佛法裡稱為上上根人。惠能大師不認識字,在之前沒有讀過一部經,也沒有聽過一次講,在黃梅祖師道場住了八個月,也沒有進過禪堂;換句話說,解門跟行門他都沒有沾到邊。聽祖師講《金剛經》,《金剛經》沒講完,大概只講到四分之一,我們想肯定是講大意,他就明白了,他就放下了,放下就成佛了。
惠能大師放下,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境界完全相同。我們能不能信?早年有懷疑,現在在大乘薰習了六十年,不懷疑了。為什麼?理搞清楚了,覺得這個不是一個稀奇事情,一切眾生人人皆有,個個不無!只要你肯放下,你跟惠能、跟釋迦沒有兩樣,你為什麼不放下?放下就證得大圓滿,放下就證得大自在,何必還得要貪戀?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真難。難的原因是什麼?難的原因,前面我們讀過,總在信心上出了問題,信不過!如果你真的相信,你就做到了。信心不足怎麼辦?我們就得想到,世尊在世為什麼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我們信心不足,唯有讀誦聽教。讀誦聽教,人人根性不相同,最好的方法別聽亂了,別聽太多,為什麼?那對你斷疑生信會產生障礙。最好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世尊當年在世的弟子,幾乎絕大部分,應該是說十之八九,都是用這個方法證果的,這要細心去體會。聽什麼?就聽一部經。一部經,世尊在世他不是講一部經,哪有聽一部經聽完的時候他就能背出來,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我們能想得到,世尊的弟子聽世尊說法,肯定是像《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說的三個原則: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用這個方法聽經就對了,為什麼?聽經可以得三昧,可以大徹大悟。世尊威神加持你,世尊許多弟子,古佛再來,法身大士再來,這些人會幫助你,容易成就。佛滅度之後,佛不在世了,我們就要記住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要懂這個道理。為什麼?大乘修學總綱領不出戒定慧三學。戒是什麼?守規矩,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得先得定,你才能開悟。先修得定,定必須要專一。
所以念佛這個法門,佛在《大集經》上說,持名念佛是無上深妙禪,可惜沒人懂得。果然念到一心不亂,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叫不亂;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就得定。這個定叫做念佛三昧,淨宗稱之為一心不亂,你得到一心不亂。繼續努力,一點都不能放鬆,快的二、三年,慢的五、六年,就開悟了。這一開悟就叫做理一心不亂,跟禪宗裡面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層次,同一個境界。恭喜你,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都是我們一生當中可以爭取到的。記住,就是在放下,所以不能放下是我們嚴重的障礙。
賢首大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講的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我們沒學到,這是菩薩第一德,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妙就妙在此地。隨緣是什麼?恆順眾生,自己沒有意見,什麼都好,歡歡喜喜,與一切眾生結歡喜緣。歡歡喜喜,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叫妙用。有我的意見、有我的看法就不妙了,為什麼?你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是凡夫。如果起心動念、分別,沒執著,你就成阿羅漢。阿羅漢是什麼境界?超越六道輪迴,從六道裡面醒過來,不再幹六道輪迴的事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不能完全放下,不能立刻放下,一定要懂得慢慢來,先把執著放下。為什麼?對你求生淨土大有幫助。執著不能完全放下,執著輕了,執著淡薄了,你往生同居土就有把握,就不錯了,蕅益大師說他就很滿意,能到極樂世界,取得往生的資格。就是決定不過分,決定不要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這個人做阿鼻地獄的業,我們去勸他,他接受了,阿彌陀佛,好;他要不接受,阿彌陀佛,也好。不接受,他要墮地獄。沒錯,他不墮地獄,他回不了頭來,墮地獄是消他的罪業,罪業消掉,他就從地獄出來,遇到佛法,他阿賴耶的菩提種子就發芽,他必須通過地獄那個關,他才能出得來。所以是好事,不要執著,也不要去惋惜,為什麼?你起心動念不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好事。煩惱習氣淡,好;煩惱習氣太濃,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修行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在工作裡面修,在處事待人接物處修,叫真修行,真成就。這是幫助眾生離大苦,得大樂,這裡說得大利益。
《寶積經》說得好,「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諸佛如來正覺所行之道是什麼?就是戒定慧,在本經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遇到事情,起心動念怎麼辦?為什麼會起心動念?習氣!自然就起心動念。古大德教導我們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兩句話說得好。念起,也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頭起來了,不怕念起,念是你無始無明習氣,你這個念頭不起,你不就成佛了嗎?你就不是凡人。在六道裡,哪有不起心動念的道理?哪有不分別執著的道理?所以這是正常現象。重要的是覺,覺是什麼?覺是回頭,一回頭就覺悟了。淨宗的回頭就是這一句佛號,念頭才起,立刻阿彌陀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化掉了。所以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是阿彌陀佛,讓你的妄念不繼續,要讓你的正念繼續不斷,正念是念佛。你想想看,你念其他的,你造輪迴業,善念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己,惡念是三途苦報。你把念頭一轉,阿彌陀佛,不造輪迴業了,所造的是淨業,果報在極樂世界。要常常想起來,要常常能用得上,你就真得受用。這句話你知道,用不上,常常忘記,那問題嚴重了。這就是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什麼?警覺心就是菩提心,這一句阿彌陀佛,那一個願心是求生淨土,就是諸佛所行之道。
「住大乘者,即常住於如上大乘法中之人。」這句話裡最重要是常,要常住,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有多少時間住在佛號上?有多少時間住在雜念上、妄想上?你去對比一下,你就知道我這樣下去能不能往生,不要問別人,別人給你講的是假話,問自己真實。如果我們的正念超過妄念,是好事情,不一定能往生。從前李老師時時提醒我們,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能夠每天念佛十個小時,不錯了,你還有十四個小時在妄念上,你有把握往生嗎?真的沒把握。只可以說,你在淨宗法門裡頭結了善緣,你不一定能往生。而往生真正的條件,我們現在明白了,心淨則佛土淨,這是真正條件。你每天念一句、二句都沒有關係,你都決定得生,為什麼?心清淨,心裡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用真心。換句話說,你是用佛心在生活,你用佛心在工作,用佛心待人接物,雖然沒有念阿彌陀佛,你那個心時時刻刻跟佛相應。佛的心念一切苦難眾生,你也是天天念一切苦難眾生,念苦難眾生這個心你沒有息掉,這樣的人就是經上常講的一念十念都決定往生。臨終時一念十念,平常也是一念十念,念念跟佛相應,他心裡真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確實沒有其他夾雜。這樣的人,後頭這四句話說得好,「當知是人,決非凡小」,這個人他決定不是凡夫,不是小乘,「雖是肉身,亦名菩薩」,你看那個樣子,他是凡人,但他真的是菩薩,他起心動念、所思所做的跟佛菩薩沒有兩樣。「住大乘者」我們就學到此地。下面一段清淨心,我們看清淨心。
「清淨心,無疑無垢,淨信之心也。」頭一個沒有疑惑,第二個沒有染污,這是淨信之心。沒有疑惑是智慧,沒有染污是福德。「《中阿含經四十一》曰:清淨心,盡脫婬怒痴,成就於三明。」婬是貪,怒是瞋,痴是愚痴。因為經中的句子,它一句五個字整整齊齊,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講,貪瞋痴後面還有兩個字,慢、疑。脫是脫離,盡是乾乾淨淨,把它都斷盡,連根都拔掉了。貪瞋痴稱為三毒,加上慢跟疑,五毒。大乘經上常講三毒,實際上後頭還有兩個附帶的,沒有說我們也要知道,都要把它包含進去。這五樣東西,地獄五條根。佛在經上講,貪瞋痴慢疑,地獄五條根,只要有一條,你就墮地獄,五條統統具足,那是什麼地獄?那叫五無間地獄,苦不堪言。這五樣東西,害得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受苦受難,愚痴顛倒,冤冤相報。你要是冷靜去觀察,太可怕!要不是佛把這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我們什麼時候能覺悟?什麼時候知道要把這個東西放下?
今天災難太多了,有同學在網路、在新聞把這些題目會集起來告訴我,三月、四月、五月,這三個月全世界地震、海嘯、火山爆發,還有人禍,單單是新聞的標題有兩百多個,三個月兩百多起。怎麼會這麼多?你要是很冷靜去觀察,它真正的起因就這五個字,貪瞋痴慢疑。佛告訴我們,貪婪所感到的是水災,江河氾濫,海水上升,都是這個所感的,感應。眾生心有所感,環境它就有對應,山河大地它就有應。瞋恚,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乾旱,都是屬於火災,瞋恚惹的禍。愚痴所感應的是風災。我們聽說美國龍捲風有幾百次,史無前例,從來沒聽說過,造成嚴重的災害。颶風、颱風都是愚痴所感的。傲慢,貢高傲慢,所感的是地震。地震帶來的海嘯,尤其可怕的是海底的大地震,那個海嘯破壞的力量非常強大,幾秒鐘裡面一個農村、一個都市就沒有了。懷疑更可怕,懷疑是什麼?信心失掉,今天社會有許多人說信心危機,應該是各種危機裡面最嚴重的信心危機。現在人真可憐,連自己都不相信,他能相信誰?不相信父母,不相信師長,不相信祖宗,不相信聖賢,當然佛菩薩就更不必說了;換句話說,這個世間他已經失掉一切信心,對什麼都懷疑。懷疑所感的是大地鬆散不堅固,山會倒下來,會有土石流,會有走山,大地會陷到海底,都是懷疑,疑惑的反應。這些災難是貪瞋痴慢疑所感召的,不是自然災害。自然,諸位一定記住,自然決定沒有災害,自然是一切美好的圓滿。聖賢之道沒有別的,就是隨順自然,那個所感得的是風調雨順,天下太平,消災免難,隨順自然就是這樣的。破壞自然,麻煩就來了。所以一切災難無不是心行不善之所招感。對我們個人來講,這五樣東西是帶給我們疾病的根源,貪瞋痴慢疑都是我們得病的病因,真正的第一個因素,無論得什麼病,與這個肯定有關係。所以能夠把這五樣東西統統擺脫掉,全都放下,你的身心健康,你不會有病痛,你所居住的地方,這個地方少災少難,縱然有災難也不太嚴重,不會造成重大傷害。所以佛教我們兩句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兩句話你要真聽懂了,真正依教奉行,確實能夠自度度他,保住自己這一生的智慧福德,也能夠幫助你的周邊,你居住這個範圍消災免難,所以不能不重視。
下頭一句,「成就於三明」,三明跟六種神通有連帶的關係,六通達到最高的境界就稱為三明,稱三明是法身菩薩以上。第一個叫天眼明,我們這個經上講的極樂世界的天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換句話說,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不是六通,你是三明。能不能相信?能,為什麼?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四十八願第二十願裡說過,阿彌陀佛講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有三明。你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得到,你得到這個天眼,這是普通菩薩都沒有的,你能夠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你能看透,你有這樣的能力。第二個宿命,六通裡面叫宿命通,這個地方叫宿命明,也就是從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無量劫你全清楚了,不是知道過去一世、二世,三十世、五十世,能夠知道過去無量劫,統統清楚了。第三個叫漏盡,在二乘權教菩薩叫漏盡通,此地叫漏盡明。漏是什麼?煩惱,煩惱習氣統統斷乾淨,一點都沒有了。
雖然說的這三樣,我們連到就會想到,天耳、他心、神足,樣樣都圓滿。這六種能力恢復,這六種能力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而是我們迷失自性之後失去了,這個能力失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可不得了。我們看到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六種神通都非常羨慕,他們六種神通不圓滿。像阿羅漢,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五百世,過去五百世他知道,五百世再之前他也不知道了。三明就不一樣,一直到無始劫他全知道。他的這個能力,這算是德能,智慧德能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是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十方世界裡頭沒有的,在極樂世界看到。煩惱斷盡了,無始無明煩惱斷盡了。這個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講的,契入大般涅槃,也就是一般世俗講成佛了,是這樣的境界。
三明,還有一個說法,也是大乘教裡說的,第一種叫「菩薩明」,意思指的是般若,菩薩明。菩薩成就般若智慧,般若是自性裡頭本具的,必須破無明,般若智慧才能現前,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般若明,菩薩成佛了,生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第二種「諸佛明」,諸佛明講的是天眼,就跟前面三明裡面第一個天眼,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他所看到的就像在面前一樣,沒有一絲毫障礙。經裡的比喻說佛的天眼觀遍法界虛空界就像觀手中的菴摩羅果一樣,看得那麼清楚、那麼透徹。第三個「無明明」,就是前面三明裡的漏盡明,一個意思,無明明。無明明,它真正的內容是知道遍法界虛空界畢竟空寂,一無所有,所有一切現象皆是幻相。就像《大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看清楚了。這兩句話連在一起,這個因跟果明顯的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今天的三明六通失掉,為什麼?因為你有貪瞋痴慢疑,你這個能力失掉。如果你能把貪瞋痴慢疑放下,這個能力就恢復。所以五毒是障,障礙我們自性的三明六通,障礙了。障礙去掉之後,我們的三明六通馬上就恢復。
「如是清淨心,功德難思。」功是功用,就是它的作用。清淨心裡面有無量的智慧,般若智慧,自性裡本具的,不是從外來的。所以前面我們講過,真正相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會得三昧,你會開悟,你要真正修心,真正那麼看法,這是一個有善根、有福德的人。為什麼?他能相信,他不懷疑,每天誦經就誦一種,就是《無量壽經》,我每天誦就這部經,一生就這部經,絕不換第二部經,這一門深入。你要是下定決心我幹十年,你看十年之後,你是什麼樣子,你不是凡人,肯定超過凡小。可是你要不相信,你還要貪多,這個想學、那個想學,你就把你自己毀掉,你十年空過了,十年學什麼東西?十年學一些常識,膚淺的知見,我們今天的話叫知識,沒有智慧,你所學的是知識。
知識裡面有貪瞋痴慢疑在裡頭,它障礙你的智慧,障礙你的福德,自性裡面的智慧、福德、相好統統不能現前。這就是佛在大乘教常常嘆息的可憐憫者,真可憐,路走錯了。他果真要一門深入,十年成就不得了,十年能證果,小乘能證須陀洹,大乘能證初信、二信,甚至於到三信菩薩。機會在面前,真叫做當面錯過。佛菩薩的話誰肯相信,誰肯聽?這個地方清淨心的標準說出來了,盡脫貪瞋痴慢疑,把我們的染污完全放下,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的樣子就是成就於三明。如果這六種神通沒有現前,就說明我們清淨心沒證得,你還是被染污了。這是標準在這裡。這個東西害死人,害得我們生生世世過這麼苦的日子,不是別人,自己的貪瞋痴慢疑。
「故《十方佛讚品》曰:乃至能發一念淨信,隨願皆生也。」一念淨信,這一念難,為什麼?一念淨信就是一念真信。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全用的是妄心,從來不知道自己有真心。記住,真心從來沒有失去過,就是真心裡頭夾雜著貪瞋痴慢疑,把我們真心的德用破壞了。把這個夾雜的淘汰掉,我們真心的德用就現前,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不能不放下,不放下,我這一生就不能往生,這一生就不能成就,還得繼續搞輪迴。搞輪迴,一定要記住,決定墮三途。為什麼?因為你造了三途業。殺盜淫就是三途業,有意無意殺害眾生。所以一念清淨心,就是你一念當中裡面貪瞋痴慢疑統統沒有,這叫一念清淨心。「隨願皆生」,你有求生淨土的願,有求親近阿彌陀佛的願,你就必定能生。
「以如上之清淨心,歸向無量壽佛,故云:以清淨心,向無量壽。」這八個字好,以清淨心,向無量壽,那真的祝福你,恭喜你,你功德圓滿了。清淨心,一定要記住,絕不夾雜貪瞋痴慢疑,這叫清淨心。如果夾雜貪瞋痴慢疑,這叫染污意,它不叫心,叫染污意。去掉染污,染污意就是清淨心,它是一不是二。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常常勉勵同學,我們真學佛要放下十六個字,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要放下貪瞋痴慢。我講的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放下,是不是清淨心現前?沒有,清淨心現前你就成就了。我這個講放下,沒徹底放下,放下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殘餘留在那裡。但是只要你能肯放下,逐漸逐漸接近大門。我這個方法帶大家到大門口,到佛的門口,沒進去。那進去呢?進去我帶不進去,要靠自己努力,為什麼?得用佛的標準。
此地的標準是「盡脫婬怒痴,成就於三明」,那恭喜你,你不但進去,你登堂入室了。這個境界往生,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實報莊嚴土,這個地位太高了。但是極樂世界很特殊、很稀有,我們沒有能夠盡脫,我們只有一個脫,沒有盡。也就是說,把貪瞋痴慢疑,把它降溫,盡量把它減少,減少一分,我們跟極樂世界就接近一分,減少兩分,我們就接近兩分,我們用這個方法,盡量把它減少,這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所以煩惱習氣這個五種最嚴重的,貪瞋痴慢疑,一年比一年輕,然後能做到一個月比一個月輕,你往生就有把握,你可以一點都不懷疑,無論什麼時候,你一定清清楚楚往生極樂世界,你一定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為什麼?你「以清淨心,向無量壽」,這兩句話可不得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心裡只有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慢慢全放下,我都不要了。這樣就能成就,就能夠證得圓滿。這是心淨則佛土淨,這個心淨就是清淨心。念佛的人應當把這個做為我們修行第一個目標,不是念佛多少,是不是清淨心現前,這個最重要。好,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