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四五集) 2011/1/2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4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九十六面,我們從第三行第二句看起,這是一個小段落。
「意為:極樂一切事相,一毛一塵之微點,皆從實際理體而顯,與妙理相即不二,故曰窮微」。這一段,讓我們先把量子科學家他們所說的一句話,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博士,這個人是愛因斯坦的老師,名師出高徒,有這麼個好的學生。他說他對於原子研究最後的結論,世界上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這愛因斯坦的老師說的,沒有物質。「所有物質都是來源於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認定這個力量的背後是意識和心智,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科學家這段話跟這段文是非常相近,幾乎佛在三千年前說的,跟現代量子學家所說的是一樁事情。
這就是此地所講的一毛一塵之微點。一毛一塵很小,這一毛一塵從哪來的?一毛,我們這汗毛,一根汗毛,一個微點就是微塵,它從哪裡來的?它是心識累積產生的幻相,這就是一毛一塵的微點,微點就是今天量子學家所說的量子,這微點是量子,也叫小光子。這小光子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告訴我們,無中生有;佛告訴我們,從實際理體而顯。實際理體是自性、是體性,是從體性裡變現出來的。這個幻相跟理體相即不二。這句話不好懂,上面加個「妙」字,就是說妙理、妙相,理妙、相也妙。妙字是什麼個意思?代表這個東西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你也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無,它像閃電一樣,它亮了一下;你說它有,它立刻就消失,就再不見了,這稱之為妙。理妙,事也妙,體妙,相也妙,這叫妙理相即不二,這才是窮微,這兩個字,窮就是我們講的追根究柢,徹底了解它,微就是指這個事理,這個事理太精微。
下面這是大乘教上給我們解釋的。「且此一切形相」,這個一切形相就是講萬事萬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現象,一切現象可以分為三大類:自然的現象、精神的現象、物質的現象,全都包括了,在此地只用「一切形相」這一句來包含,它從哪裡來的?「乃清淨心之所顯」,我們可以說是清淨心的自然現象來解釋它,「彌陀無漏功德之所現」,此地彌陀是指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無漏功德。無漏功德,我們不得已也能把它說成是自然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不是物質現象,精神、物質現象可以說它是有漏的,它不是無漏的。心現是自然現象,識變是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它就屬於有漏的。「故為無漏之相」,這個無漏之相是專講一塵一毛的微點,也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量子,是無漏之相,因為這裡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且一一皆是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具足萬德萬能,也就是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明代表智慧,圓代表德相,圓滿的德相。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而且不生不滅、本自清淨、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裡頭注意什麼?注意是「一一」這兩個字,妙就妙在此地。一一是怎麼回事情?一毛裡頭一一微點,一塵裡頭一一微點。這個意思諸位要聽懂。這個微點其實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裡頭的一念就是一個微點,一一微點,我們這一彈指裡頭有三十二億百千個微點,科學家講小光子。現在科學用秒做單位,秒的時間長,比彈指長,一秒鐘如果我們彈指彈五次,一秒鐘彈五次,那一秒鐘有多少個微點?一千六百兆,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這一一兩個字就是講這樁事情,一秒鐘裡頭一千六百兆。每一個微點都是圓明具德,換句話說,每一個微點裡頭,我們今天用科學來說,能量、信息、物質全是圓滿的。圓滿到什麼個樣子?跟遍法界虛空界沒兩樣,一一微點裡面都有世界。
我們在前面讀過,普賢菩薩能入這個世界,能到微點裡面的世界去參學,我們這個世界沒縮小,微點裡面的世界沒放大,大小不二,你入進去的感觀跟現在完全相同。那我們得要問,我們今天這個宇宙是微點裡面的宇宙還是微點外面的大宇宙?給諸位說,說真話,不一不二。這經上說得好,相即相入,我們必須把分別執著這個妄念放下,你才能夠見到。為什麼?有分別、有執著,你有嚴重的妄想,妄想障礙你見性。這是性德,明心見性的境界,不但是圓明具德,而且「一一皆是圓圓果海」。圓圓果海這個意思不常見,在《顯密圓通》裡面,「指無上圓滿聖覺果德之海」,《華嚴經》上,妙覺果佛所證得的,換句話說,等覺菩薩還見不到,妙覺見到了。「當體即是實相」,實相就是自性,你就見性了,你就見到宇宙萬有的真相。
實相是真實相,不是妄相。諸位要知道,我們今天所見到全是妄相。我們見到六道是妄相,十法界是妄相,法界虛空界是妄相,乃至於見到極樂世界也是個妄相。為什麼?一妄一切妄,我們沒有把妄放下。妄想是妄,分別是妄,執著是妄,這全是妄,什麼時候我們能把這些妄,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真就現前,你所見到的跟大乘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大乘經教可以給我們做證明,我們有沒有見錯,跟經一對照就明白了。實相是什麼?「相而無相,無相而相,故曰極妙」。所有現象,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實際上這個相就在我們面前,特別明顯你感覺到的,我們每天看電視,每天用電腦來接收網路信息,這是現在人幾乎每天都不能離開的,這個東西跟經上講的道理一個道理。屏幕就是微點,屏幕裡面所有的現象也是微點,微點裡頭有圓滿的屏幕,屏幕上有圓滿的微點,相即無相,你能在這裡看到嗎?無相而相,這兩句話不就是在我們面前嗎?你能夠在這裡看出來之後,你就悟入華嚴境界。什麼是《華嚴經》?這個屏幕裡的顯相就是大方廣佛華嚴,你電腦上那個屏幕顯示的也是大方廣佛華嚴,不一不二,這叫極妙。
真能把實相看清楚,恭喜你,你清淨心現前,換句話說,你清淨心照見萬物,一塵不染。為什麼?萬物無自性,萬物沒有染淨,萬物沒有生滅,萬物沒有善惡,哪來的染污!就像六祖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起心動念認為它染污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以為染就染,你以為淨就淨?沒有。屏幕上無論出現什麼樣的畫面,是非、染淨、善惡,都不存在!這些是非染淨善惡,究竟怎麼回事情?大乘經上一句話給你解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的一首偈子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時候,我們就能體會得古來祖師大德所說的,覓真妄了不可得,覓邪正也了不可得,覓染淨不可得,覓善惡也不可得。恭喜你,你得到清淨平等覺。得到清淨平等覺就叫成佛,成佛才是窮微極妙,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
下面「繼曰」,接著說,「廣略相入,不可思議。故云,無能稱量」。廣是廣大,略是略小,廣略相入,廣在略中,略在廣中。我們換兩個字大家就更好懂,大小。大是什麼?大是宇宙,法界大,虛空法界大;小是什麼?小是微點,這佛經上的術語,微點也就是極微之微,物質現象裡面最小的,再不能分,再分就沒有了,叫極微之微,可能就是現在所講的量子。整個宇宙在量子裡頭,這個量子也在宇宙裡頭,宇宙入量子,宇宙沒縮小,量子沒放大,怎麼能夠相容?我們無法理解。宇宙稱性,量子也稱性,性沒有大小,所以它相即相入。性不是任何現象,它不是自然現象、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它能生一切現象,能所不二!能包含著所,包含所生的一切,這個我們容易懂。可是所生裡頭任何一個微點它也圓滿的包含自性,這個我們不能懂,我們沒辦法理解。所以經上講「不可思議」。實際上這句話妙絕了,只要你不思不議,你就見到了,你就明白了。思是你去想它,愈想愈錯;議,你去討論它、議論它,那也錯誤。為什麼?這種境界是你說不出來的。議是前五識,思是第六、第七、第八識,用八識就是妄心,你見不到真相,你見不到實相。實相是什麼?相而無相,無相而相,你見不到,放下心意識你就見到。它能夠相即相入,這裡兩句話解釋出來,為什麼能相即相入?相即無相,無相即相,所以它能相即相入。我們這才把這兩句話看清楚、看明白,讚歎它極妙。所以無能稱量,它有沒有量?沒有量!
黃念老再把這一小段的意思總結告訴我們,「意為:極樂世界全顯事事無礙法界」,你看「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廣略相入,重重無盡,超情離見。言語道斷,故不可議。心思路絕,故不可思。言思不能及,又焉可稱量?故曰無能稱量」。這解釋多妙!我們得想想,我們眼前的境界跟極樂世界比一比,是同還是異?如果要是同,那我們現前這個娑婆世界不就是極樂世界嗎?同嗎?給諸位說,真同,不是假同,事同理也同。異在哪裡?異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覺悟了,我們沒覺悟,他們放下了,我們沒放下,他們把心意識放下了,我們還堅固執著心意識,異在這裡。西方極樂世界一毛一塵的微點都窮微極妙,我們這個世界上一塵一毛的微點跟極樂世界同樣的極妙精微,沒有兩樣,只是他見到,我們沒見到。沒見到,有,就在面前。科學家給我們提示,可以說是科學家已經看到它的跡象,看到這樁事情,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科學家沒說出來,佛說出來了。這個地方的幾句話,事事無礙,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廣略相入,重重無盡,超情離見,這就是他們見到的。這些說什麼?就是說一毛一塵的微點。我們科學家發現了微點,說不出來。華嚴菩薩看出來了,原來世界上,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怎麼不得大自在!出生無盡是自然現象,就在當下,從來沒有讓菩薩起心動念過,這一招很厲害。我們凡夫看到外面境界起心動念,受境界所轉。這叫菩薩的定功,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我們就知道,我們自性本定。受外境動搖的是什麼?是妄心、是情緒,它會受外面境界干擾,自性清淨心不受外境干擾。為什麼?外境是相而無相、無相而相,它怎麼會受干擾!
就像我們電視屏幕畫面一樣,拿這兩句話你去照,就觀照。你看電視,你把你的精神意志集中,你看什麼?看相而無相、無相而相。你不要受電視裡面的這些東西影響,你專注在相而無相、無相而相,你看這個東西,你看久了就得三昧,得三昧之後你就會大徹大悟。大乘教裡面講,「諸法平等,無有高下」。《華嚴經》能幫助你開悟,電視屏幕也能幫助你開悟。問一問,電視屏幕跟《大方廣佛華嚴經》能不能相等?平等。關鍵在什麼?關鍵在你會不會,你要會就開悟,不會就不會開悟。不會,天天讀《華嚴經》都不開悟;會的人,看電視開悟了,看電視成菩薩、成佛了,妙絕!所以經上稱極妙。
我們再問一句,龍樹菩薩在龍宮大龍菩薩的龍宮裡面,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那是什麼東西?給諸位說個老實話,那就是我們從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這一天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你眼見的、耳聽的、鼻嗅的、舌嘗的、身體接觸的,你所想像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就在當下!為什麼?相而無相、無相而相。你也能夠入賢首國師的境界,他的境界是什麼?他將《華嚴經》歸納為三種周遍,念頭才動,這個念頭就是一毛一塵的微點,這個念頭才動,周遍法界;念頭才動,出生無盡;這念頭才動,含容空有。這是不是窮微?這是不是極妙?無有一法不在當下,當下就是!
聽教不執著言語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心緣相,你就契入了。我們一般人聽教讀經為什麼不能契入?著相了,不知道相而無相、無相而相,那叫實相,這真相。我們統統是妄心落在虛妄境界相中,所以永遠不會開悟,永遠不能回到清淨平等,道理就在此地。這個地方這幾段文字不長,義理深廣無盡,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超情離見」。我們今天沒辦法超情,也沒辦法離見,所以我們讀這些東西不懂,字沒念錯,意思好像懂得,又好像不懂,所以不得受用。要怎樣學?下面四句告訴我們,言語道斷,故不可議。議是什麼?研究討論,不可以,你可以聽。為什麼不能議?因為議沒有超情離見,議是情見,情見不能見性,所以不許你議論。
你看禪宗,看《五燈會元》、看《傳燈錄》,裡面很多故事。老和尚測驗這個學生,問他:「道一句來」,就是你說一句來,說給我聽聽。那個學生剛剛要開口講話,立刻拿個拳頭就嘴巴摀住。道一句來,他想道了,為什麼摀住?言語道斷,你道什麼?這一個舉動,把他嘴巴一摀的時候,他開悟了。這手法高明得很,換句話說,老和尚有神通、有智慧,看到這個學生,在什麼時候?將悟未悟的時候,就是那個關鍵的地方,就差那一著他不能開悟,這個手段表演一下,他豁然大悟。如果沒有到這個緣,你把他嘴巴堵死了還是不開悟,那又何必!所以這種方法不是對付任何一個人的,只有那個特殊的,他有這個緣分,這一下碰上了。要一個人開悟,那個方法真是千變萬化,沒有一定的方法。真正開悟的人知道,真正開悟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知道。沒開悟的人不知道。所以你沒開悟,學他那些方法,全錯了,那是學不到的。叫不可議。
心思路絕,故不可思。能不能想?不能想,你想是意識起作用,阿賴耶起作用,末那起作用,意識起作用,這三心,三心二意,妄心,妄心永遠緣不到真心。把妄心放下,真心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所以要徹底放下,連身都不執著。六道眾生哪一個眾生不執著身是我、是自己?覺悟的人不執著,知道身不是我自己。什麼是我自己?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真的肯定了,一點懷疑都沒有,這個人經典裡面稱他作什麼?法身菩薩,他不是以這個身為身,他是以一切法為身。有沒有道理?有道理。什麼道理?《還源觀》上前面三段所講就是的。從一體起二用,一體,自性清淨圓明體;起二用,第一個就是正報,第二個就是依報,正報是自己,依報是生活環境,包括虛空法界;三種周遍,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是法身佛,《華嚴經》上稱為法身大士、法身菩薩。他們住的地方是實報莊嚴土,他們所證得的金剛不壞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不生不滅。
底下一段說,「可見極樂淨土,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除佛一人外,一切眾生上至等覺,中至具天眼之一切小大凡聖眾生,皆不能盡辨其形色、光相、名數,更何能總為宣說?」這是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美好、極樂世界的殊勝,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學習什麼?這一段所講的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哲學的最高峰,科學的最高峰」。把宇宙萬法的源起講清楚、講明白了,一切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全都講明白了。我們今天講學術,所有一切學術到這個地方叫大圓滿,說盡了。真正好學之人,你在他方世界求學,學問無止境,到極樂世界去求學,你獲得大圓滿,而且在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成就無上菩提,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極樂世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這個佛是妙覺果佛。他底下講得清楚,除佛一人之外,就是這個位次之外的一切眾生,上至等覺,中間有具足天眼的,就有五通或者六通的這些大聖、小聖、凡夫,凡夫是眾生,聖是聖人,皆不能盡辨其形色,有能辨,但是沒有辦法盡辨,局部能夠辨別、能認識,你沒有辦法,圓滿的認識是不可能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形色,形是形狀,色是色彩;光相,光是光明,相是相好;名數,這東西叫什麼名稱,有多少數量,你都沒有辦法辨別。不能盡辨,當然你怎麼能總為宣說?所以,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佛才能辦得到。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講的,等覺菩薩都說不出。「故云」,這是總結願文裡頭這一段話,「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這就是十方世界要到極樂世界去看,沒有辦法把西方極樂世界樣樣講清楚,他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智慧。這一章我們就學到此地。我們看下一章: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這一段是第四十願,「無量色樹願」。一切眾生都有愛好樹木花草,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樹木花草很多。我們再看下面第四十一願: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末後一願殊勝,「樹現佛剎願」。十方諸佛剎土,你要想看看,統統在樹上顯現出來,那個樹就好像我們現在的電視機一樣,投影的,你想看什麼,那個頻道就給你顯現諸佛國土。我們從娑婆世界去的,到極樂世界想看看我們娑婆世界的狀況,寶樹之間你就看到娑婆世界,你就看到這個地球,看到這個太陽系,你會看得很清楚,樹現佛剎。我們看黃老居士的註解,「右章」,右面這一章,「具兩願」,具足兩願。「從亦能了知以上」,剛才我們念過,「表第四十無量色樹願」,「欲見諸佛淨國莊嚴以下」是第四十一願,「樹現佛剎願」。
「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無量色樹,指國中一切寶樹,七寶化成,榮色光耀,行行相值,莖莖相向,是諸寶樹周遍其國」。世間人可以說是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信仰,沒有不愛好珠寶的,可見得珠寶是一切眾生之所珍愛之物。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裡喜歡這些東西,這個東西就現前。所以,這些物質現象怎麼來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心現識變」。心現是平等的,識變就不一樣,真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喜歡什麼,它就變什麼。我們看看現在的眾生,我們這個地球上眾生心,他喜愛什麼?他喜愛的是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他喜愛這個東西。古人也喜愛,古人愛財,愛珍寶,現在愛財,愛鈔票,薄紙一張,他愛這個東西,所以這個東西就滿天飛。古時候人愛金銀珠寶,確實古人這個東西比我們現在好像多。我們看古書,帝王賞賜大臣,一賞黃金千鎰,可見那時候黃金多,金銀多。現在這個東西好像沒有了,隱沒了。那是什麼?眾生沒福報了,只用鈔票來代替,所以用紙錢。古代用金錢、銀錢,用金銀,現在用紙錢。在從前紙錢是鬼用的,你想想現在的社會是什麼味道?用紙錢,人跟鬼做了鄰居。所以,喜歡這些樹木花草是天性。極樂世界樹木花草就非常之茂盛,而且都是一切珍寶所成的。
下面說七寶化成,七不是數字,它是表法的,代表圓滿,就是你喜歡什麼寶就現什麼寶。寶是無量無邊,也沒有數量,你能把極樂世界珍寶那些名稱說出來,數量說出來,你不可能,只有佛與諸佛能說得清楚,說得出來,等覺以下都說不出來。七代表圓滿,是四方、上下,這就是六,再加上當中,這就圓滿,七是表這個意思。四方上下當中,代表圓滿。一切珍寶,變化所成。榮是茂盛,樹高大,枝葉花果非常茂盛,色是顏色,光是光明,榮色光,耀是讚美。行行相值,莖莖相向,這個樹之長成它不是人工計畫栽培,自然的,整整齊齊,比設計的還要完美,設計都設計不出那麼好的一個圖案。是諸寶樹周遍其國,在極樂世界那一片國土,阿彌陀佛的大道場,學生四土三輩九品,這說學生,這些寶樹周遍其國。
「樹高或百由旬乃至或千由旬」,樹太大太高了。由旬是度量衡的單位,量距離的單位。下面說,「此方四十里至六十里,詳見前註」,前面有註解。這是古時候印度,一由旬有多長?用中國來對比,這個由旬有大由旬、中由旬、小由旬,分三等,大由旬是中國八十里,中由旬是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釋迦牟尼佛當年出世是在中國周朝時候,我們中國佛教裡面記載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出世的那一年是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佛滅度的時候是周穆王五十三年,佛住世八十歲,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外國人講七十九歲。所以周朝周尺,周尺多長?民國初年弘一大師做過考據,他有一篇文字叫「周尺考」,告訴我們,周朝的一尺相當我們現在用的市尺六寸,周尺不大。換句話說,大概大由旬八十里也只有現在的四十里,小由旬就是二十里,中由旬是現在的三十里。是我們中國華里,不是公里,公里就又要打個對折。也相當高,公里打個對折的話,一個大由旬四十華里,就是二十公里,小由旬十公里。十公里,現在我們坐飛機,常常飛的高度大概就是十公里,一萬公尺。樹那麼高,我們的飛機才飛到樹頂上,極樂世界不可思議!樹高,我們就會聯想到人高大,如果人那麼小,樹那麼高,那不成比例。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人的高度。我們現在居住的,在澳洲居住的環境,樹也很高大,大概總有十幾個人那麼高,人站在樹底下很渺小,跟樹相比的時候很渺小,樹的高度。所以看到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人福報大。
前面我們讀過,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是化生,沒有胎生,胎卵濕都沒有,化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到了極樂世界,時間非常快,剎那之間你就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你的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世尊無量壽、無量光,你跟世尊相同,你也是無量壽、無量光。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得到佛陀的四十八願威神加持,一生圓滿證得妙覺位。諸位要認真好好去想想,這個地方要不要去?很想去,沒有一個人不想去。但是怎麼去法?這個世界統統得放下。這個很難,又不想放下,能不能把這個世界上所有東西都帶去?帶不去,連這個身體都帶不去。為什麼?這個身體跟極樂世界身體不相配。如果我們現在這個身也是金剛不壞身,也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大概可以去,跟那邊相同。我們跟它不成比例,這個身太差了,身不要了。諸位要知道,身都不要了,何況身外之物!只要真能放得下,沒有一個不往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可不能怪他。他知道,他知道什麼?知道你還沒有放下,所以他不來接引,你要是完全放下了,他肯定來接引你。只要有一絲一毫牽掛,佛就不來,這是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在這個世界上,做再多的好事,積功累德,一定要三輪體空。還想到我做了好多功德,這你去不了,你自己在做障礙。為什麼?積功累德是你應該做的,沒有什麼值得榮耀的,是你的本分事情。所以要把這些雜念洗刷得乾乾淨淨,清淨心與清淨土相應。所以經上常講,「心淨則佛土淨」,極樂世界是淨土。
再看,「又道場中,更有樹王,名道場樹,即菩提樹」,我們現在人叫菩提樹。這個道場樹是什麼?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講堂,他講堂外面的樹叫道場樹。「西域前正覺山之西南,行十四五里,有畢缽羅樹,佛坐其下成正覺,故名菩提樹。《維摩經菩薩行品肇註》」,這是僧肇大師的註解,有這麼一段話,「佛於樹下成道,樹名菩提,此樹光無不照,香無不熏,形色微妙,隨所好而見。」這個地方所說的西域是總指我們中國西南方。佛出生在迦毘羅衛國,是現在的尼泊爾,喜馬拉雅山的南面,北面是中國的西藏,佛的故鄉是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面,在中國古時候就通稱為西域。正覺山之西南,行十四五里。應該是玄奘大師《大唐西域記》,就是他到印度去留學,十七年所經過的地方他都有紀錄,他寫成一本書,等於說是遊記。這部書非常有價值,裡面有記載。要找《大唐西域記》來看,這是現在什麼地方。正覺山的西南,行十四五里,有畢缽羅樹,當年世尊在這個樹下成正覺的。在這個樹下打坐入定,出定的時候,夜晚看到空中的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這個樹以後叫菩提樹。
僧肇大師《維摩經》註解裡面說,佛於樹下成道,樹名菩提,此樹光無不照,這個樹放光還有放香,香無不熏。形色微妙,隨所好而見,這句話非常重要。現在交通方便,到印度去旅遊朝聖很多。好像還有個二、三次,有人邀我去,我沒去,印度沒去過。我的一生是講經,也去過許多國家地區,都是邀請我去講經的,從來沒有去旅遊過。講經當中有空檔的時候出去玩玩,看看各地風光,附帶的,沒有專門出去旅遊過。這些年也有時候出國,多半是參加國際和平會議、宗教會議,也沒有特地去旅遊。我們相信許許多多同修都去看到世尊當年這些遺跡。菩提樹還在,他早年講經的這些場所,像靈鷲山、祇樹給孤獨園,這些遺跡還都存在。現在這些樹你們去看,樹放不放光?有沒有香氣?是不是像經上講的形色微妙?好像都沒有,大概年代太久,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三千年,可能從前有光、有香,現在沒有了,時間太久了。這是一個說法,其實真實的說法就在最後這一句,隨所好而見。還是一句,「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你有真誠恭敬心,你去朝拜釋迦牟尼佛的遺跡,你可能見到光,你可能聞到香;如果你是心浮氣躁,心不清淨,你到那裡去什麼也看不見,看見一個普通的樹,你看不到它的光明,聞不到它的寶香。
底下還有幾句,「樹出法音,隨所好而聞。此如來報應樹也」,這更妙了!這樹說法,這是如來的果報,如來的應化,「眾生遇者自然悟道」。這極樂世界,這就不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樹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道場樹,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處所,你不聽佛說法,你在外面坐在樹底下,不進講堂,你在樹底下,樹也給你說法,你也會悟道。「本經成就文中,復云: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這三種忍是三種定,本經後面有詳細說明。這是真正如經教所說,這是阿彌陀佛的果報,應化之所顯現。
所以世尊常常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無量功德之所成就,從極樂世界這些寶樹無盡的功德,我們相信佛這句話,佛說的沒錯。這也就是說明,為什麼在極樂世界修行容易成就,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修行這麼困難?這就是環境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修行,環境全是染污,全是負面的,違背性德的,殺盜淫妄、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慢,我們住的是這個環境。現在我們細心觀察,我們這個世間的樹木花草、這些動植物,跟古書裡所記載的,產生很大的變化。如果我們從這個地方留意,我們的警覺心會提高。果木的種類,它年年結果實,吃起來味道不一樣,水果沒有從前那麼香甜,沒有那種味道。現在的蔬菜,蔬菜也沒有像從前的蔬菜那麼鮮美,變了。為什麼會變?人心變了。從前人心地忠厚誠敬,古人不但對人誠敬,對花草樹木、對山川大地沒有不恭敬的。佛法也不例外,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舉出四十多種神靈,有山神,有樹神,有花神,有草木神,有海神、江神、河神,小溪,小溪也有龍王,打一口井,井也有龍王,居住這個房子裡面,有守護神、有門神、有灶神。從這些典籍,我們就能想到古人真的是「毋不敬」,沒有一樣他不恭敬。我們恭敬它,它也尊重我們,我們在這塊大地有緣分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遇到,我們能相親相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共同的修行,那環境就不一樣。
我們的菜園種的有絲瓜,這是悟謙師告訴我的,前些年有個絲瓜託夢給她,要求她去摘,它說它太老了,你們都沒去採它,託夢給她。第二天她去看,果然找到了。找到什麼?真的老了,不能吃,所以就留了做種。你看菜園裡面的瓜它會託夢給你,你能說它沒有靈性嗎?我們的菜園不用農藥、不用化肥,我們種的菜劃的有個區域,專門供養小蟲的,我們的果木樹很多,也專門指定幾棵是供養小鳥的。都很守信,我們相處得非常好,彼此互相照顧,真的做到互助合作。決定不傷害任何眾生,這個道理要懂。現在人沒有愛心,他對自己都不愛,他怎麼會愛人?所以他不知道愛父母、不知道愛兄弟,不知道有尊長。所以現在的山川樹木花草那個靈氣沒有了。靈氣沒有了,你細心觀察,它有什麼?它有邪氣,很不正常的。
最近我聽說許多地方成群的鳥死亡,空中掉下來死亡了。什麼原因?現在科學家找不到。在佛法上講,我們人心不善,這種怨氣感染山河大地、樹木花草,放出來的氣也是這些不善的東西,這些鳥身體小,抵抗力弱,牠吸收這種空氣就會死亡,牠中毒了。貪瞋痴慢疑叫五毒,怨恨惱怒煩都是毒,古時候那種道德仁義禮的氣沒有了,現在變成這樣,細心去觀察不難發現。周邊環境真認真了解,我們對這個環境就不會再留戀。要盡心盡力幫助環境改善,那就是幫助人心改善。連美國布萊登先生都講到,我們應對二0一二預言的災難,應該用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來對待這個問題,這個災難可以化解,不但能化解,還可以把地球帶到更好的方向。這是佛經裡面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佛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我們就了解兩個世界的不同,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修上善。《彌陀經》上佛說的,那個世界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呢?也是上,下面一個字換了,是上惡。哪個不造十惡業?殺盜淫,身幹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花言巧語欺騙眾生)、惡口,意貪瞋痴,造出嚴重的十惡業,所以外面境界轉變了。對自己來講,自己的災難就是疾病、煩惱、憂患;外面的災難,社會的動亂跟地球的災變,水災、風災、火山爆發、地震,物種不斷在絕滅,這個對於人類在地球上生存造成嚴重威脅。起因都是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造成的。能不能拯救?能,只要回頭,回頭是岸,放下十惡,認真修十善業道。
這些年來我們提倡的,一起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十善業道》,學習宗教經典裡面有關於倫理的教誨、道德的教誨、因果的教誨,這個世界就有救。災難可以化解,我們身體很多病毒,可以恢復正常,讓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五穀雜糧能恢復到正常的生長,人民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極樂世界是大同世界,我們比不上,但也可以能做到小康,小康世界也能達到幸福美滿的一生。諸佛菩薩、古聖先賢在這裡勉勵我們,所以我們讀到這些經文,一定要想到,在現前我們這個社會,我們應該怎樣去落實?我們要改變心態,用善心、用好意來處事待人接物。
自己願意吃虧。古人教我們吃虧是福,佔便宜不是福報,佔便宜是禍,是災禍。如果對於因果報應通達明瞭,你就絕對不會起心動念去佔人便宜。遇到利害,害我要承當,利讓給別人,好事給別人,壞事自己承當,這真正積功累德。古聖先賢教我們這樣做,佛菩薩也是教我們這樣做,這樣做是不是吃虧?決定不吃虧,你的福報就在後面。如果你是精進勇猛積極去修,不要等來生,晚年就收到。一生忍讓,一生後退,表面上看起來是很苦、很可憐,一生都過得很辛苦,可是怎麼樣?煩惱輕、智慧長,身體健康長壽。很苦,沒人照顧你,可是自己健康長壽,你能說這不是福報嗎?人一定要很多人伺候嗎?自己照顧自己不是更好嗎?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展現的,一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你能說他沒有福報嗎?死後一直到今天,你看每天多少人給他磕頭,多少人讚歎,多少人學習他的遺教,多少人得他的利益,這就是他的大福報,我們一定要看清楚。不是在這裡吃得好、穿得好、住的房子大,不是這些,與這些不相干。所以我們要享受到真實的福報,這些虛假的統統讓給別人,不會跟別人起衝突。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怎麼會有衝突?他要的我也要,就起衝突了。譬如我要素食,我要一天吃一餐,他不要,在飲食方面絕對不會起衝突。他要住高樓大廈,我喜歡住草蓬,小草屋,他不要,我們居住環境不會起衝突。你要功名富貴,我不要這東西,我要讀聖賢書,天天念書,比什麼都快樂,不會起衝突!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跟人不起衝突,跟世界也不起衝突,這個多自在、多快樂!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