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大願精進力夜神章  (第二十一集)  1987  檔名:12-005-0021

  請掀開經本,第八百六十面第六行,最後一個字看起:

  【時諸大臣。聞是語已。共詣王所。悉舉其手高聲唱言。大王。當知如太子意毀壞王法。禍及萬人。若王愛念不速治責。王之寶祚亦不久立。王聞此言。赫然大怒。令誅太子及諸罪人。】

  從這一段看起。前面我們曾經讀到太子發心,大慈大悲要來代這些監獄裡受刑人的罪難,以身自代,讀了非常的感動。這個時候在場的這些大臣們,聽到太子這一番話之後,他們提出了抗議,不贊成,這個也是表這些世間法,表這些世法。國家有國家的制度,所以這典章制度不能破壞,破壞之後,所謂是國不成國,家不成家。所以這些大臣們的見解也不無道理,都是有道理,一個是從法的立場上來看,太子是從情的立場上來看,兩邊都有理,一個是情,一個是法。這一段意思非常的明顯。我們要了解的,自古以來,許許多多的國家所謂是人治而非法治。連孔老夫子也說,「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這個優點非常之多,如果遇到一個明君(賢能的君王),確確實實老百姓享他的福報。但是法治也有法治的好處,弊病都有,人治也有弊病,法治也有弊病。

  比如說這法治在今天全世界,講法治可以說是最好的無過於美國,美國從建國就是採取的法治。但是今天美國的法治裡的弊端也是太多太多了,舉不勝舉。選舉裡面的舞弊,這都很明顯的,這是法治裡頭有法治的弊病。縱然遇到一個好的領導人,像雷根總統的的確確是不錯的,他能不能依他的自己意思做?還是不行,受這國會這些議員,還是受他們的牽制,牽制的力量太大太大了。雷根的確是一個了不起、賢明的領導人,但是他許多地方不能發揮。所以法治跟人治各有利弊。一般講起來,如果這個人是中等以下的根器,不是上智、理智的大聖,那還是法治比較好,能夠保持一個長治久安。像美國從南北戰爭以後,這一百多年沒有戰亂,所以他的國家這麼多年都在那裡建設,才有今天的物質文明,這都不是一個偶然的。回頭再看看我們國家,就是這兩百多年來,不住的動亂,所以沒有辦法建設。可見得要想國家富強,必須要有長久的承平,長久的太平,才能夠從事於各種的建設。

  這些大臣可以說護法,他們護持國家的法律,認為太子固然是他個人的慈悲,對於這個受難的人的憐憫,但是與法相違背了,所以才警告大王。要像太子這個意思,那把國家的王法,就是國家的法律破壞了。法律一壞,毛病就多了。當時可能看不出來,到後世就不堪設想。像我們佛門,我們佛門在當初有很好的法治,像出家人一定要經過政府的考試,這個考試還不是地方政府的考試,是中央政府的考試。從前經過皇帝考試,考試及格了之後才准許你出家。所以從前人出家的素質非常之高,只要你一出家,可以說上從帝王,下至庶民,沒有一個不尊敬的。為什麼?因為你的品德、你的學問被國家認定,可以做全國老百姓的模範。因為出家稱法師、稱師父,所以被皇帝認為你可以做全國老百姓的示範,所以他的身分地位非常之高。

  這個制度是清朝順治皇帝把它廢除了,廢除之後我們今天出家人的素質是一落千丈,到社會上沒有人能瞧得起,反而不如基督教跟天主教。因為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父,最低的程度是高中畢業,這是一般的教育,高中畢業之後再念神學院,神學院畢業,所以他這個師資的水準在。不像我們佛門,我們佛門不認識字也行,現在也可以出家,受了戒,衣服一穿,這個叫做法師了。世出世間法一樣都不通,所以怎麼能叫社會人瞧得起?這個就是順治皇帝當時廢棄的時候,看不出這個弊病,但是流傳到今天,這個毛病全都出來了。所以我們在印光法師《文鈔》裡頭,印光法師每提到這個事情非常感慨,認為佛教之衰是順治皇帝做了一件大錯事情。當時他的心很好,出家是好事情,何必這麼嚴格?所以他廢棄了,當時喜歡出家的人,程度稍微差一點,也可以出家。那個時候稍微差一點,比我們現在不曉得高多少!所以在當時是有利的,他沒有想到後世的弊病。所以這個法治決定不能破壞,破壞法治,後來的弊病太大,『禍及萬人』。

  『若王愛念不速治責』,假如大王你要愛護你的兒子,愛護太子,你不治他的罪,恐怕你的王位都保不住了,國家政權都不能穩定。這個『寶祚』,拿現在來講就是政權,就是王位都保不住了,所以『亦不久立』,這提醒國王。國王聽到這些大臣的這一番議論,他立刻也下了決心了,『赫然大怒』,馬上把太子抓起來要治他的罪,判他死刑。以及那個關在監牢獄裡面的人,一律都處死刑,就下了這麼一個命令。我們再往下面看:

  【王后聞之。愁憂號哭。毀形降服。塵土坌身。與千采女及諸眷屬。馳詣王所。舉體投地。頂禮王足。俱白王言。唯願大王。慈恕太子。賜其餘命。】

  母親對兒子總是特別的疼愛,所以看到父親要給兒子治罪,母親曉得這個消息了,帶著宮廷裡面這些眷屬、采女統統來求情,希望國王能對太子寬恕,不要處他的死刑。

  【王即迴意。】

  王后一求情,畢竟是父子情深,國王心也就動了,就回心轉意了。

  【語太子言。此諸獄囚。罪在難赦。】

  前面曾經說出這些人的罪狀。

  【故我勅汝。莫救罪人。若救罪人。必當殺汝。】

  這個就是國王警告這太子,這些罪人罪有應得,你不要去救他們。你如果救他們,那頭一個就得殺你。換句話說,國王完全否決了太子的願望。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

  【爾時。太子為欲開發廣大心故。為欲專求一切智故。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以大悲普救攝故。其心堅固無有退怯。復白王言。願恕彼罪。身當受戮。王言。隨意。】

  太子聽到國王的勸告,他並不退心,並不後悔。為什麼不退心、不後悔?經上說得很清楚,他的善根太深厚了,第一個他發的是大菩提心,『為欲開發廣大心故』,這是發的大菩提心。今天他的心思行為,是求一切智,這個求一切智就是求成佛,他沒有別的希求,唯一的一個願望,他是求成佛,『為欲專求一切智故』,他求成佛。發菩提心,他求成佛,實在這個四句就是四弘誓願。『為欲利益諸眾生』,這個底下這個兩句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大心大願永遠不退怯,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學佛的人要有這樣的弘願,我們在菩提道上才不怕苦,才不怕難,才不退轉,那沒有不成功的。所以他心地堅固,他不退轉。所以再對國王說,希望國王能夠饒恕這些囚犯,殺頭沒有關係,我承當,甘心情願。國王聽到這個沒辦法了,好吧,那就隨便你,這個『隨意』就是好,隨你。

  【爾時王后。既見太子悲救決定。】

  太子的念頭沒有轉,還是要救這些獄囚,這個局面真是僵在這個地方,看王后如何來扭轉?如何來補救?

  【復白王言。願聽太子半月行施。恣意修福。然後就戮。王即聽許。】

  他既然這個刑罰判定,就希望延緩一點,能夠將太子緩半個月再行刑,讓他在半個月當中,隨他的意思,他就修福去。半個月以後,再來接受國法的制裁,這個也是合情合理,所以國王就同意、准許了。

  【是時。王后。眷屬。妃嬪。蒙王許已。悲喜交集。不自勝任。】

  喜的,是國王准許,可以再多活半個月;悲的,是半個月以後還是要被殺的,還是要受這個刑罰制裁的。他這半個月當中他就可以修福,我們看他怎樣修福?

  【時。都城北。】

  在他這個首都,大城北面。

  【有一大園。】

  這個就是佛道場,所謂『園』就是出家人修行的處所,我們也稱為僧伽藍,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寺院,在印度通常稱之為「園」,像過去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個園林。

  【名曰日光。】

  這個園林的名稱叫『日光』。

  【曾是往古諸仙施場。】

  從前,就是傳說當中,古代仙人所居住的修行的地方。

  【太子詣彼設大施會。】

  在這個裡面設布施,我們佛門裡講的無遮大會。所謂無遮就是無條件的,不管什麼人到此地來,我都供養你,都施捨給你,這叫無遮大會。

  【須食與食。須衣與衣。】

  你想要得到什麼,都布施給你。

  【乃至車乘。華鬘。瓔珞。塗香,末香。幢幡。寶蓋。及餘種種寶莊嚴具。隨有所求靡不周給。】

  太子發的這個心,他的母親支持他,父親當然也同意讓他布施,所以皇宮裡面這些金銀財寶,他大概總是拿了不少出去布施,出去做好事去了,修福。

  【經半月已。】

  時候差不多了,他布施半個月了,修了半個月的福,這個時間也到了。

  【於最後日。】

  這是到半個月最後的一天,也就是他修福法會圓滿的這一天,他要接受國法的制裁了。

  【國王群臣。后妃采女。長者居士。城邑人眾。及諸外道。悉來集會。】

  這個時候,因為太子這半個月期限是國家准許他的,期限到了,他要接受國法的制裁,刑罰很重,我們俗話講殺頭。所以國王、王后、大臣,連老百姓都要到這裡來看,都要來觀看。

  【時。法輪大聲虛空雲燈王如來。】

  這就是佛知道這樁事情。

  【知諸眾生調伏時至。】

  這個『調伏時至』,簡單的說就是得度因緣,這時節因緣到了,這是可以佛來度他們了,時節因緣到了。就在這個時候,所以佛來了。

  【即與大眾詣此施場。】

  佛也到這個地方來了,就是太子布施的場所,也到這個地方來了。

  【所謂。天王圍遶。龍王供養。夜叉王守護。乾闥婆王讚歎。阿脩羅王曲躬頂禮。迦樓羅王以清淨心散諸寶華。緊那羅王歡喜愛敬歌詠勸請。摩睺羅伽王一心觀察瞻仰尊顏。與此眾俱。入彼大會。】

  這一段諸位看起來也很容易懂。佛來了,天龍八部也來了,你看這八部護法神,每一部護法神也都有他的職責,他在這個道場裡面擔任哪一部分的工作。有擔任護持的、有擔任供養的、有擔任散花的,這諸位一看就明瞭,佛與護法神都降臨在這個道場。

  【爾時。太子及諸大眾遙見如來相好端嚴。諸根寂定。如調順象。】

  這個時候,『爾時』就是正在這個時候,太子與這些大眾們,在場的大眾大家都看到佛來了。佛的相好光明,無與倫比,佛來了。看到佛那麼樣的安詳,那麼樣的自在,『諸根寂定』,就是心地清淨,顯示出安詳。『如調順象』,這是比喻,就是自在,柔和自在,像這個大象在調順的時候,任何一個人可以接近,非常之溫柔、和順的時候。

  【心無垢濁。如清淨池。】

  『垢濁』是比喻的煩惱,心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煩惱,心清淨,心清淨當然身就清淨,身心清淨。

  【威德自在。如大龍王。】

  這個『大龍王』也是形容比喻,比喻佛的威德、威神,佛的這個德性顯示出大自在。

  【現大神通。示大自在。種種相好。莊嚴其身。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一切毛孔。出香焰雲。震動十方無量佛剎。】

  這就是前面講的,佛所現的神通不可思議。佛放光明,『光明普照世界』;佛的全身放香,而且是『震動十方無量佛剎』。凡是佛放光動地,一定是有大事因緣,決定不是一個小事,這個時候是要來救這個太子,是要來度這些眾生,他們這個得度的機緣成熟了,所以佛在此地放光現瑞。

  【出興一切莊嚴具雲。普雨一切諸莊嚴具。以佛威神功德之力。一切眾生見者心淨。增長歡喜。銷滅煩惱。】

  『莊嚴具』,包括的就太多、太廣了。正如同前面太子這半個月的布施,眾生想要什麼,只要他能力辦得到的,他都施捨、都布施了。當然太子力量還是有限的,感動佛來了,佛變現這麼多莊嚴具,那真是有求必應,與會的一些大眾,心裡想要什麼,佛都能變現什麼出來。這是『雨』,「雨」是莊嚴的物質就像從天上降下來的,像雨落下來一樣。所以這一切大眾看到之後,沒有不感動的。見到佛的相好光明,心地都清淨了,怨恨心也沒有了,不平的心也沒有了。到這個時候,所有的人心裡都恢復到平靜,『增長歡喜,銷滅煩惱』。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爾時。太子及諸大眾既見如來種種威力。心意清淨。踊躍無量。】

  這是歡喜,歡喜到了極處,是不知不覺就手舞足蹈,就像跳舞一樣,形容歡喜的樣子。

  【即於佛前五體投地。頂禮佛足。】

  這是對佛的禮敬。

  【安施最勝清淨床座。】

  佛來了,趕緊給他準備一個座位,給他一個座位。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唯願哀愍攝受於我。處于此座。】

  當然這在會國王是第一,率領這些大臣向佛頂禮,設了『床座』,這個「床座」就是座位。向佛啟請,『善來』,就是你來得太好了,來得正是時候,我們現在遇到這個困難問題,沒有法子解決,合法又不合情,合情又不合法,這個到底怎麼辦法?無法去解決這麼一個大難題,佛來為我們解決太好了,所以來得太好了,「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逝」也是佛的十號之一,也是對佛的敬稱。善逝的意思就是不來不去,這才真正叫善逝。不像我們眾生不想來非得要來,業力叫你來;不想去,到時候你非去不可,業力牽著你去,你沒法子,你自己做不了主宰。這個善逝,簡單的講就是來去自如,來去自在,這叫善逝。『唯願哀愍攝受於我』,這是求佛加持,請佛坐在這個地方。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這是如來接受國王大眾的禮請。

  【以佛神力。淨居諸天即變此座為香摩尼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國王設一個座,這是我們人間普通的一個座位,淨居天人看到,以他的神力把這個座位一變,變得非常莊嚴。淨居天是誰?我們常常在佛經裡面念到的,五不還天,就是四禪裡面的。四禪很特別,是凡聖同居土。我們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一共有三處,我們這個世間,閻浮提是凡聖同居土;欲界有六層天,這六層天當中,第四層天是凡聖同居土,就是兜率天,彌勒菩薩住在那裡,那聖人,凡聖同居土;色界有四禪,第四禪天是凡聖同居土。它同樣的,它有三層是凡夫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這個三層天是凡夫天。除這個之外,還有五層,叫五不還天,那是聖人所住的。哪些聖人?經上給我們說過的,三果聖人,小乘證第三果,三果叫不還果,就是不到人間來了,不到欲界來,他就住在第四禪。雖住在第四禪,跟第四禪的凡夫還是不同,不一樣。第四禪的凡夫天也見不到他們,也看不到他們。這些五不還天也叫做淨居天人,所以淨居天人都是小乘三果的聖人。這些人因為他們都是佛的弟子,在那個地方修行。人修行有兩種,一個是頓超,一個是漸修。頓超不必經過四空天,他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三界了。如果根性鈍一點,還要經過四空天,然後才能超越三界,這是這樣的一個情形。所以這是淨居天人,他們跟佛一道來的。佛陀在世,淨居天人常常參加講經的法會,也等於說是佛的常隨眾一樣,佛到哪裡,他們也跟到哪個地方,這是屬於天眾,我們這個經上常常講的序分裡面,講的眾成就,諸天,多半是他們,多半都是淨居天人。他們把這個座位就變成了真正的寶座,變成這個『香摩尼寶蓮華藏師子之座』,變成寶座。

  【佛坐其上。諸菩薩眾各各就座。周匝圍遶。眷屬莊嚴。】

  這佛來了,也不是佛一個人來的,天龍八部預先布置會場,都是莊嚴起來,佛帶了很多菩薩來,也帶了聲聞弟子,這都不必說的了。這是帶了許許多多都是一些聖者,所以這是『眷屬莊嚴』,這是佛的法眷屬,菩薩、聲聞弟子。

  【時。彼會中一切眾生。因見如來。患苦銷滅。垢障咸除。身器清淨。堪受聖法。】

  經上說,佛出現在世間有三種利益,第一種利益就是說法、說經。佛說這些經,幫助我們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第一個利益。第二種利益,就是佛的相好,佛的相好光明讓眾生看到了,這個見到、聞到都能夠滅罪,在此地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一些。見到佛、見到菩薩了,我們的妄想就沒有了,恭敬心就生起來了,這就是滅罪。罪滅了,福就生了,對佛菩薩恭敬是福。煩惱、妄念不起是滅罪生善,在這個地方也是如此,大眾看了之後真是滅罪生善。第三種好處,沒有一尊佛不勸他父母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換句話說,就是提倡念佛法門。所以這佛出現在世間三大利益,對於一切眾生來說的。所以他們確實,這一見佛,他這個善根就成熟了。所以底下講,『身器清淨,堪受聖法』,這個就是根熟了,所以佛到此地來攝受他們,來度他們。

  【爾時。能勝性太子見彼人天一切世主。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乃至所有童男。童女。諸外道等。眾會集已。普遍觀察。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觀佛。以偈讚曰。】

  下面一共有二十首偈頌,這是太子讚佛的,太子決定不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沒有法子做到捨自己的身命去救別人,不是救那些好人,救那些真正犯罪的人。說一個好人,捨己為他值得;這些都是作亂的,都是犯罪的,罪大惡極的,值得嗎?我們一般人,不值得,他也發大慈悲心去救他,何況對於善人!對於惡人都這樣慈悲了,何況對於善人!這個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真正是大善根、大福德的人,也可以說菩薩再來的,絕不是普通人。在這個場合當中,這個機會難得,因緣太殊勝了,藉這個機會就可以幫助佛度這些眾生。所以他看到這麼樣好的機會,先看看這國王大臣,他們國土裡面的這些人,來看他的。下面讚佛,也就是代這些人讚歎的,讚佛裡面有請法。下面這就正式說偈了,偈頌裡面可以分為三個段落。第一首就是總說,當中有十三首正式讚歎,後面有六首是總結。我們先看第一首:

  【梵釋八部五通仙。種種辯才同讚佛。我以微力今隨讚。如蜂隨於妙翅飛。】

  在這一首偈子裡面,我們能夠發現,在太子讚佛之前,還有許多菩薩仙人一個一個都讚歎完了,這才輪到他,因為它這個講得很清楚。你看『梵釋』,「梵」是梵天,就是色界天人,也就包括前面所講的淨居天人。「釋」是忉利天主,就是帝釋天,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帝釋天也在裡面。『五通仙』,這是講仙人,仙人是泛指諸天,因為他們都有五種神通,除了漏盡通沒有之外,其餘的五種神通他們都有。這些人他們統統都讚歎過了,所以他在此地做一個總結,你們『種種辯才同讚佛』,可見得前面有很多,經上都把它一句話就省略掉了。他們都讚完了之後,這才輪到太子,太子這個時候開始,他說他以非常微薄的力量,隨著大眾來讚歎。好像自己像個蜜蜂一樣,隨著大家翅膀來飛,赴別人的後塵而已,這非常謙虛的話,這個可以說藉前啟後,這是能想像得到前面一定有很多的讚歎。

  【融金色相青蓮眼。銷殄魔軍過失除。威儀嚴淨德充盈。十力智光恆普照。】

  我們把底下這首再念下去:

  【住真寂樂無明盡。能除欲醉斷邪因。截諸愛網利群生。十力智光恆普照。】

  因為正讚的這兩首是讚佛的大德。第一首是讚佛的威儀,就是外德,第二首是讚佛的內德。從外面來說,這許多都是形容詞,『融金色相』,這是形容佛身金色。我們讚佛也是的,「阿彌陀佛身金色」,這個金色在此地我們要合著看,不要看得很呆板。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長得像黃金這個顏色,你們想想好不好看?有黃通通的。這個金是什麼?是寶貴,沒有一個人不喜歡,沒有一個人不愛。實在是形容佛長的相太好,沒有一個人看到之後不把他當作黃金、寶貝那麼樣的喜愛,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你不要搞得是真的是金色,那就弄錯了。要講真的是金色,我們在歷史考據的時候,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沒有這個金色皮膚的人,那說我們學佛的人胡造謠言了,所以我們要曉得。我們今天塑造佛像,把它裝金也都是形容詞,因為人對於金、銀、琉璃這些七寶,沒有一個不喜愛的,是取這個意思。

  像經上常講,佛菩薩面像滿月,滿月十五的月亮,如果佛菩薩的臉都是圓圓的,那很難看,我們也不喜歡看。這滿月也是比喻,比喻什麼?他一點缺陷都沒有,是比這個意思,絕對不是說佛那個臉長得像個圓圓的,不是那個意思。這些要合著看,不能死在句下,活活潑潑的。這十五的月亮沒有缺陷,就是他這個面貌,長的相每一個相都長得好,挑不出一點缺點,取這個意思。所以這是經上常常有的,在此地附帶跟諸位說,這是講的金色的身相。『青蓮眼』,佛的眼睛像青蓮花一樣,青蓮花的葉子,所謂千葉蓮花,佛的這個眼睛修長,很細很長,眼睛非常之美。這是形容佛的身相,佛的眼睛好,這三十二相之一。

  『銷殄魔軍過失除』,這是佛外表威儀這種德行。妖魔鬼怪遇到佛,沒有一個不折服的,都被佛降伏住了,也都學乖了,也不敢作怪。這就是被佛降伏了,這些惡人、妖魔鬼怪,他這個過失也不起現行。『威儀嚴淨德充盈』,這個都是佛的威德,都說佛這種儀表能夠攝服眾生的心。『十力智光恆普照』,這個「十力」就是如來果地上有十種特殊的能力,這個能力都是從般若智慧裡面流露出來的。不但我們凡夫沒有,阿羅漢沒有,菩薩也沒有,所以佛才有這樣的相好光明,才有這樣殊勝的威德。

  下面這一首,這是講內德。『住真寂樂無明盡』,實在說,這些地方我們念了也要學,我們才能得利益。佛這樣好,我不行,那永遠不行,那這個念了也沒用處。佛絕對不要我們讚歎他,佛要我們學他,所以要學佛。學佛,要從內學,從外表學,裡面不相應,沒用處;內裡面一樣,那個外表不學,自然也一樣,所以內學非常重要。佛住「真寂」,我們住在哪裡?這個我們要想一想,我們住在貪瞋痴慢,我們住在財色名食睡,我們一天到晚想這些東西,住在貪瞋痴慢,住在財色名食睡,諸位想想,那你不輪迴,你到哪裡去!結果是六道輪迴,沒法子超越。如果想超越六道輪迴,想永遠了生脫死,學佛。學佛,心住在真正的寂靜。所謂真正的寂靜,是對相似的寂靜說的。你譬如一般人修定,那個定中境界是相似的寂靜,不是真的,他的果報在四禪天、四空天,所謂四禪八定,那是相似的寂靜,不是真的。四禪八定不能超越三界,為什麼?煩惱習氣沒斷,只是這個定力把它伏住而已。自己認為得定了,其實沒有,不是真正得定。這一點這個境界非常微細,愈是高境界愈是微細,自己很難辨別。所以如果自己以為得定了、以為清淨了,往往搞錯了,這個情形太多了。哪一個四空天人、四禪天人不以為自己成佛了?不以為自己煩惱統統斷盡了?都是這樣的,錯會了!他並沒得到真正寂靜。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使我們不至於產生誤會,那就是說不管什麼境界現前,再好的境界現前,不要自己以為得到了,還是不斷努力精進,那就沒錯了。

  譬如念佛人,我念到輕安、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了,絕不在意,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還是努力念下去,得到跟沒有得到一樣,這樣路就不錯了,就決定沒有錯誤。不要以為自己「我得到了」,不可以,這一念這是妄想、這是雜念。念佛人所要求的不間斷、不夾雜,所以自己決定不要起這個妄念,縱然得到了也不要起這個妄念,起這個妄念對你自己只有傷害,沒有好處。正如同《楞嚴經》上說,「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那就是邪知邪見。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所以一個修行人,縱然自己功夫成就,有了一些境界,他是不是隨便說?決定不隨便說,他不隨便說的,這是我們自己應當要曉得的,自己要護持自己,要住在真正的寂靜。真正寂靜就是離一切分別執著妄想,這就行了。

  如果不會,最簡單的,這個念佛法門真正是簡單,人人能辦得到,你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管什麼念頭起來,善念也好,惡念也好,立刻把它轉成阿彌陀佛。境界現前也是如此,好的境界現前也好,逆境現前也好,甚至於佛菩薩境界現前也好,一概不理會,立刻轉成阿彌陀佛,守住自己這點本分,就不會錯了,決定不錯。不要去問我這個功夫怎麼樣,不要去想我將來品位要怎麼樣提升,那統統叫打妄想。所以古德教給我們老實念佛,你有一個妄想,就不老實了。念佛還要想到品位,念佛還要想境界,這都不老實,這裡頭都有摻雜。所以我們要學著不摻雜,這個就是心地真正的清淨。

  「無明盡」,這個樂在此地,就是法喜。法喜不是從外面境界刺激的,不是的,是內心裡面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快樂,絕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個外面境界包括你修行的境界,與這個也不相干。如果這個修行境界,或者我見佛、見光、見瑞相歡喜,那都是苦樂之樂,相對之樂,不是法喜。法喜就是連這個修行裡頭境界都捨離,自然有一種快樂流出來,這是法喜,這些都是要辨別的。這個法喜,它不會中斷,像泉水一樣,它永遠不竭的,絕不是苦樂之樂,苦樂之樂它會中斷,換句話說,它那個性是生滅性。這個法喜是不生不滅的,就是它生起來之後它不滅,這是真正的法喜,所以這一點也能夠揀別這法喜是不是真實的。無明盡這是讚歎佛,佛不但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沒有了,無明也斷盡,這是圓教的圓滿佛。別教的佛無明都沒有盡,唯有圓教的佛,無明盡了。

  『能除欲醉斷邪因』,「欲」就是貪,三界的貪瞋痴慢,「醉」就是迷惑顛倒,「邪因」就是邪知邪見,貪瞋煩惱、迷惑顛倒、邪知邪見,佛統統都斷盡了、都斷除了。這是讚佛的內德。『截諸愛網利群生』,這一句我們不能輕易的看過,要注意,現在有不少人學佛發心要度眾生,好事,你那個貪瞋痴有沒有斷?你這個貪愛有沒有斷?如果貪愛不斷,要去度眾生,一不小心就被眾生度跑了。度眾生先決的條件,要把愛欲斷掉。為什麼?跟眾生在一塊,自己能夠保全,不會被他拖下水去,你有這個本事。這個貪愛裡面,包括的範圍非常的廣大,最嚴重的第一個大病根,貪色,這一條要不斷的話,沒有不落在魔網裡頭去。第二個叫貪財,第三個貪名。這是發心度眾生,魔王三個大網在那裡等著你,你只要是貪色、貪財、貪名,你早晚會掉到他的網裡頭去,你會落入魔道。

  所以真正發大菩提心的人,必須要斷貪愛,然後才能真正的利益一切眾生,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這是我們自己要曉得的,要時時刻刻警覺的,要認真去修的。所以修行修什麼?就是把這些毛病習氣除掉,這個叫修行。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把這個貪瞋痴慢疑斷掉,這個話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那就叫功夫。所以佛門講功夫,不是那個少林武術,不是這些,這些就錯了。現在人家提到佛門功夫,馬上就想到少林拳,想到這一類。連一些外國人都如此,我在國外碰到外國人看到我,都認為我是有一等功夫的人。因為他們這是聽說什麼?聽說我六十多歲,六十多歲還這個樣子,這個武功高,一流的武功,是不是?這都是想錯了。所以佛門真正的功夫就是斷煩惱、除習氣,這是真功夫,恢復到自己心地清淨光明。

  『十力智光恆普照』,這是內外都是智慧光明,是徹內徹外,這個兩句相同,你看讚外德,末後也是這一句,讚內德也是這一句。今天時間不夠,下一次我把這個十力給大家講一講。因為過去也講過很多次,隔了一段時間沒講了,有一些新同修不知道,我跟諸位說佛的果地上十種特殊的能力,我們下一次來補充。

  下面有十一首,十一首這是對他顯身。就是拿這個諸天,諸天的天王、天人跟佛一比較,那佛就太特殊了,佛的德才能顯示得出來,要不然我們無法讚歎,沒法子讚歎。

  【日光天子出現時。雖能與世為明導。種種惑亂蔽其心。佛日自他無不照。】

  這是第一個,就是太陽,這一句是我們一般人講的太陽神。在佛法裡面講日天子、月天子,日月的神。現在科技很發達,相信這個很少,太少太少了。這個太陽裡面能住人嗎?那麼高的溫度。其實這個十法界的眾生,每一個眾生他的業力業報不相同,所以我們決定不能說以我們常識來判斷,那就大錯特錯了。有一類眾生非得在那麼高溫,他才非常舒服,他要到我們地球上來就會凍死,我們地球上雖然給他一百度、兩百度的高溫,他還是覺得受不了,他要在那個環境裡面才能夠生存。所以每一個星球有每一個星球裡面的眾生他的業報,我們凡夫到那裡去也看不到。月亮裡面的確也有菩薩、也有天人在那裡修行的,我們凡夫到那裡去看不到,凡聖同居土看不到。連我們地球上也有很多菩薩、聖人跟我們住在一起,我們也見不到。再說個人鬼雜居,都住在一起的,我們見不到鬼,鬼也見不到人。可能就住在一塊,你的房子也建在這裡,他的房子也建在這裡,但是各個不相妨礙。總不能說見不到就說沒有,這就是太武斷了。

  所以這個鬼逐漸逐漸也被科學證明,有很多科學家利用現在最新的科技給鬼錄音,確實有錄到的,鬼談話的錄音,也給鬼攝影,照照片也都有照出來,逐漸是被證明,人鬼雜居。那你怎麼能說月亮裡面沒有有情的眾生?這個不可以說的。太陽裡面也不能說沒有眾生存在的。所以佛告訴我們,太陽裡面有眾生,月亮裡面也有眾生。這講日天子,就是太陽裡面,他們那裡面眾生的王,那個裡面的大王,日天子。此地是比喻說太陽出現的時候,太陽出現的時候,『雖能與世為明導』,它能夠照明大地,雖然能照明大地,諸位要曉得,日天子、月天子還是凡夫,他們比忉利天還不如,他還是屬於欲界天,他的這個福報比忉利天還要差,還不如。所以依然有『種種惑亂蔽其心』,就是太陽給我們的光明有限,不能幫助我們把心裡面的垢穢也照破,太陽沒有這個能力,佛有這個能力。

  『佛日自他無不照』,佛的這個智光,那就太大了,而且佛的智光遍照。既然是遍照,我們今天的煩惱習氣無明,佛光為什麼不能把它照破?諸位要知道,這不是佛光不照我們,是我們自己不讓它照,那就沒有法子了,不讓它照。《華嚴》上說得好,「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佛光不可思議,我們的業力也不可思議。我們如果肯接受佛的光明,你的煩惱習氣必定被佛光照得消除盡淨。你要是不肯讓它照,不肯讓它照就不肯接受佛法,那佛對你就無可奈何,對你就沒有辦法。你的業力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肯接受佛法,肯接受佛法就是肯接受佛光。聽講是其中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是讀誦大乘。你每天把這個經念一遍,就是佛的光明在你心中照了一次;你天天念,照的次數多了,光明增長,你裡面的無明、烏暗自自然然就消除。我們每天不肯讀誦大乘經典,那就是不願意讓佛光來照。所以這個讀誦大乘比什麼都重要。不讀誦大乘經典,念佛也是如此。但是念佛,要懂得那句佛號的甚深密意,它的力量跟讀誦大乘沒有兩樣。不知道這句佛的意義,那就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一面念佛,一面還打妄想,這個沒有用處的,這是念佛不如法。真正明瞭之後,念佛如法,所以功夫才得力。再看底下一首:

  【雪山住世自在魔。龍為瓔珞獸皮服。常為女色之所昏。十力智光恆普照。】

  這個比喻什麼?比喻魔王,這是個大魔王,他也很自在,福報也很大,神通也很大。他住在哪裡?住在雪山,住在喜馬拉雅山。這是很大的一個魔王,你看他這個神通,能夠把龍抓起來,把牠編了一個裝飾,圍到自己脖子上做『瓔珞』。你想想看,他有多麼大的神通、多麼大的力量,能夠猛獸的這皮剝下來做他的衣服。雖然有這麼大的神通力量,他還是逃不出這個煩惱,『常為女色之所昏』,這個魔貪色。我再告訴諸位,現在這個社會,這個魔王已經到世間來了,他的魔子魔孫已經滲透到全世界,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所以學佛要小心謹慎,不要跟到魔去學了。這個魔神通廣大,智慧非常,不是平常人能比得上的,也是辯才無礙,我們碰到他,不是他的對手。

  今天真正想學佛,這個佛能學得好、能學得成功,老實說,祖師講的「老實念佛」,就一句佛號就行了。不要想到我要去親近什麼善知識,你又沒有慧眼,萬一找了幾個都是魔怎麼辦?後悔也來不及了,那沒有辦法,落入魔的圈套,後悔來不及了。所以印光法師講得好,回家去老老實實念佛。你看印光大師在世,多少皈依他老人家的,到廟裡面去看看他,大師看到這個都罵人的,都責問他,你來幹什麼!我來看看師父。師父已經看過幾次了,還有什麼好看的!把他罵回去。師父教你這個法門,你能夠老老實實受持,就成功了。連師父都不要你去看,他還會鼓勵你去親近善知識嗎?不可能的事情。多親近,腦袋裡頭就搞了許多邪知邪見。

  今天下午,我還跟日常法師談這個問題。我跟他講我這次在美國參加紐約的夏令營,我有很大的感觸。我說從此以後,我不再參加。什麼原因?就是我們講經的這幾個法師,各人講各人的路子,我教勸他們念佛,那個勸他學密、那個勸他參禪,都說得頭頭是道,學生聽了不曉得學哪個好。所以我就很大的感觸,我說我這不是在弘法,我是在擾亂佛法,罪過無量,所以以後不去了。想想古人有道理,古人坐在家裡不出門,「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個是對的。所以日常法師講,他說法師你不能放棄,你要不放棄的時候,多少幫人家也能種一點佛法淨土的種子,也應當讓他們年輕人樣樣都懂得,比較比較。我就告訴他,我說像我這個程度的人可以聽,初學的人不行,為什麼?初學的人,他聽多了,無所適從。我們今天聽多了沒有關係,可以,對初學的人不行。

  所以我今年到香港去講一次經,明年我就不去了。為什麼?他們已經請很多法師大德去講經,代替了我,我就可以不去了。所以我打算如果有這個福報因緣,過兩年我辦一個念佛堂,你們如果喜歡念佛的,到我這來,我不會出去的。到我這打佛七可以,請我到你那裡打佛七不可以,我們要真正辦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在國外,國外一共十四個地方,我明年統統都收起來,明年大概只有三個地方,其他的不去了;再過幾年,愈來愈少;到最後,就一個地方,這樣才行!現在這個魔作亂,到處都是,初學的人沒有辦法辨別,這是我們自己要小心、要謹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