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弘護人員扎根共學班  成德法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21/4/25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06-0017

  成德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這個漫畫畫得很好,讓人看了都很歡喜。像江逸子老師,他很有藝術天分,所以李炳南老師指導他在藝術的領域行菩薩道,他畫的畫不只感動了華人,很多其他種族的國度的人看了那個畫都受到感動。所以確實是行行出狀元,當父母、當老師的不能執著他一定要怎麼樣,一有執著,看這個孩子就不是很客觀,就不能順勢而為、順他的才性去培養。所以最怕有執著,好心,一執著了,自己累,孩子也累,學生也累。但是這個不執著確實不容易。

  這首歌曲最後有三個台詞重複三次,「就像你、就像你、就像你」,那得像!我們見太多了,打著老法師的旗幟,處事待人接物都跟老人家教的、做的不一樣,自己還覺得自己貢獻很大,很多人他都覺得是自己度的。

  我還沒有聽老法師講經典之前,因為台灣的佛教團體不少,當時候因為我們要從事教學,會去參加一些營隊,老師也要參加一些培訓,那剛好有佛教團體辦教師培訓,我們去參加了。在車上跟他們的工作人員一起,聽到他們在談話,我們對佛法還不是很深入、不是很了解,他們開口就是誰誰誰是我度的、誰誰誰是我度的。我當時候聽覺得怪,但不知道怪在哪。所以其實我們的心念不對的時候它會產生一種磁場,敏感的可以覺得怪,可以感覺到,但有時候說不上來。可能我們自己也會遇到一些事情,遇到人、遇到事,覺得怪,但不知道怪在哪。

  昨天有一個同修問我,有長輩勸他,講的道理也都對,怎麼他好像很難接受?其實這個孩子也很可愛,他提出來了,他覺得講得都對,怎麼我好像心裡不是很舒服?我就跟他說了,可能長輩講話的時候有控制的磁場、有要求的磁場,敏感的孩子可以感覺到。進一步我就跟他講了,不要被不舒服影響了,心量要大,不以人廢言,人家講得對就應該聽,量大福才會大。再來,這個長輩也給你上了很重要的一課,要勸別人,不在言辭上面而已,更重要的是心境,這個給你上了,你以後終身難忘,所以善用心的人沒有壞事的。再來,你還心量要更大,這個長輩修行時間比你長,但是他落入誤區了,他有控制要求,你要表演沒有控制要求,你就在給他演說了,這樣不會見人家的過。這老法師教的,人家不孝,你做孝給他看;人家不悌,你做悌給他看;人家有控制、佔有,你表演沒有絲毫控制佔有給他看。哪怕當事人看不懂,旁邊的人看懂了。我們也不要強求對方一定要聽懂,那又變成我們的控制要求了。「見人惡,即內省」,我們不能又掉進去重重無盡見人家過的漩渦裡面去了。佛菩薩度眾生有耐性,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這個月不行,下個月;這一年不行,下一年;這一生不行,下輩子。人與人的緣分來不得絲毫的勉強,一勉強,適得其反,反而後面的緣都沒了,所以這個著急不來。

  我們自己走過了不少路,自己也犯很多錯,粉飾太平。所以我種這個因了,可能自己接觸的團體、帶的團體也會有這個問題,這怪不得別人,如是因如是果。所以剛剛看到這個歌曲講的,說「做的和說的一樣,才懂得誠實是勇敢,更是力量」。對老師要無犯無隱,自己也有避重就輕去做匯報,反而師父上人指導不了自己。所以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都是很重要的責任,要把它做好,我們一定要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不能隨順自己這一生還沒學佛以前的習氣。我們都在社會上走過,每一個社會的領域,只要他不是修行的狀態,每一個領域都會有每一個領域形成的習慣,行為慣性,為什麼?萬法因緣生,都要調整。當小學老師,可能有小學老師形成的一個習慣;當律師,有律師的習慣;做銷售員,有銷售員的習慣;從商有從商的思惟習慣,我們都轉過來了嗎?我們都依佛菩薩教誨了嗎?談何容易,一不小心,本來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就出來了。

  所以我們一直在跟大家共勉,要看懂佛菩薩、師父上人在說什麼、在表演什麼。老人家給英國漢學院同學們的勉勵,內學釋迦牟尼佛,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外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不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都要慢慢淡,不貪權位,不要去想控制事情,不要去佔有,這都是貪。要懂得發掘人才,懂得授權,不然位置愈高因果愈重,深信因果很重要!

  成德有一個朋友大我五歲,他送我一本《菜根譚》,《菜根譚》第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弄權一時,淒涼萬古」。這句話世間人他是從歷史當中看,你看秦檜、嚴嵩這些弄權的人確實是淒涼萬古。從學佛的角度,在佛門弄權,都是阿鼻地獄的罪。不能讓任何眾生因我生煩惱,要有這樣的心境。菩薩所在之處,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要外學溫良恭儉讓,不給人家壓力。這是老法師給我們表演的,溫和、善良、恭敬,對任何人都恭敬。認同我們的,我們就歡喜;不認同的人,就對人差別待遇,這分別心太重了。恭敬、節儉,用大眾的錢要節儉,一塊錢也要當兩塊錢用。還要謙讓,讓名於上,讓功於眾。這是外學溫良恭儉讓。內學不貪、不瞋。當老師、當領導不能情緒化,不能強迫人,強迫人瞋恨心就上來了。什麼事能強迫得了?強迫不是揠苗助長?說實在的,我們會強迫人,都不是學佛的時候就這樣了,以前還沒學佛就這樣了,結果佛門這麼殊勝的緣,反而變成我們增長強迫人的習氣。「因為覺得是好事」,你看又執著好事了,好事就容易強勢了。

  「柔和質直攝生德」,菩薩四德我們不能須臾離也。「威儀住持有則德」,領導者你情緒化,你的威嚴就沒了,柔和質直你才能攝受眾生。柔和,質直是真誠,還要人家看我們臉色,真誠不了了。「隨緣妙用無方德」,有多少緣講多少話、做多少事。我們看李炳南老師教導他的學生,出去講課水都是自己帶的,不給一切眾生壓力,這樣才是在落實菩薩所在之處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包含李炳南老師不勸人受戒,因為這些事都是要人家自自然然的,那不是逼出來的,你逼了真的都有點揠苗助長,甚至讓人家心上有壓力、反感。所以我們得冷靜,團體流動率高,問題出在哪?我們團體有流動率,團體還是有人,那是老和尚的威德,這個我們得要認清楚。假如是我們的威德,那團體不會有流動率,甚至流動率很小,離開的還會回來,自己回來的,不是硬拉回來的。路遙知馬力,板蕩識忠臣。而且他離開的時候,不給人家壓力,也沒有一句批評。一個人離開了,在團體裡面批評這個人,都是情緒化。不動道人心,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團體的人跟我們有緣,護他的道心。還讓團體的人捲入人我是非,那我們的戒定功夫不足以護持一個團體。那怎麼辦?讓賢,你有功德,度德量力,你不戀戰、你不戀位。你硬撐著,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有因果。深信因果很重要。

  成德觀察過,團體裡面幾乎都有更適合的人,但是掌權的人不放,我們也只能恆順。有時候提醒了、點了,主事的人還是聽不懂,我們只能隨緣不攀緣,因為是他主事的,不是成德主事的,主伴要圓融,但是我們有盡到自己的本分就好了。處處留心皆學問。成德是巴不得今天就有人來取代我的位子,為什麼?得表演出讓,這個時代太缺讓了,大家控制的、佔有的念頭太強了。太可惜了,明明可以修鮑叔牙的功德,最後變成造重業,你說冤大頭,都是自己的一念心能不能依教奉行。

  修行非帝王將相所能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很少我們能從走過來的路真正記取教訓,真正看到自己跟團體的問題。上下的相處,我們有沒有真正去經一事長一智?跟這個地方因緣,政府的關係、領導的關係,能不能記取經驗?難!事情經過之後都是別人錯。其實《弟子規》可不簡單,「過能改,歸於無」,經過事情了都是別人錯,統統是「倘揜飾,增一辜」。其實這樣的一個總結都是好面子。好面子就沒面子,不要面子了,才真正給佛菩薩臉上貼金,才真有面子。

  「直心是道場」,在這個時代要做事情,不得罪人談何容易。可是這個不得罪人大家可不能理解錯了,大是大非面前要勇於站出來,勇於承擔,但是決定不跟一個人有對立,有見他的過,因為假如有這樣的情緒,言語都會情緒化的。我們是站在護念每一個人,那該講的話要講,但人家聽不聽這個不能強求。不然該承擔不承擔、該講不講,團體不是和稀泥嗎?就像我們走過的路,明明我錯了,底下的人說是示現的,那我還把它當真,那我不是愚痴到極處了?錯就是錯了,底下的人畢竟他有情感作用,甚至給我們台階下,可是我們可不能不很客觀真實的面對自己的狀況。經一事一定要長一智,走過的路要懺悔業障,不然會愈走身心負擔愈重。事情可以增加,身心要愈輕鬆,不然就陷到事裡面去了。是為了修行而做事,這個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勘驗。

  其實我們做領導者,觀照自己的心念要更細緻,大部分的人太攀緣了,忽略了自己的修身齊家,都沒有務本。都是推不掉的工作,那就是你該做的了。常常想東想西的,想要去發展什麼緣,事實上我們有這個念頭,你真正冷靜下來,我們都忽略了修身齊家。忽略修身齊家的人才會一大堆想法,重視修身齊家的人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是剛好又有推不掉的工作。可是在接這個工作的時候,又要是平衡修身齊家的本分,你不能又接一個緣,你修身齊家又表不了法,那又是攀緣。都要用理智做事情,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激於意氣、不能牽於感情。領導人不易,要帶團體,面對那麼多外在的緣,很容易就迷失掉了。有經驗、有團體容易迷失,有講課也容易迷失。因為大家不了解你,你一講課,現在大家都缺講課的人,有人來講課大家都高興,都邀請你,但人家不一定了解你修身齊家的狀況。我們再不真實面對自己,就會被這些緣給牽走了,「社會很需要我」,你就愈不能務本了。扎根重要,務本重要。

  在這個課程當中,我相信每一個人都體會到印光祖師說的敦倫盡分重要。甚至於我們分享的時候,也有不少人分享到敦倫盡分重要。但這個緣結束之後,能真正保持敦倫盡分的態度,那就要看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了。我經歷那麼多事,在我面前講很好聽的人不少。我是一個很單純的人,我很容易相信別人,我現在也很容易相信別人,但是我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我以前是感情豐富很容易相信別人,現在是很真誠也很相信別人,但是容易聽出來別人是真是假,聽得出來。那都有磁場的,「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因為我們負責這些重大因緣,佛菩薩會加持我們,會給我們靈感,可是這個也是得要我們正念保持,不然我們也很危險,念頭一不對,魔得其便。我面對同仁跟我匯報事情,我假如被他的分別執著給影響了,我就慢慢慢慢心念會不對了,所以也很考驗我的修行。所以要能護念別人,那得先能護念自己的心念不偏掉才行。

  我們弘法的路,比老人家難十倍、百倍都不止,成德這些年確實是感覺到了,自己所面對的緣分的難度,一年比一年加碼。但是我們對佛菩薩有信心,我們對自己,護好自己的心念,就能感佛菩薩加持,我們對這一點有信心,我們對佛法有信心,有佛法就有辦法。心念對了,事事是好事,什麼都不嚴重。我們一覺得嚴重,就被這個人、這個事搞得自己心裡七上八下的了。嚴不嚴重都是自己的分別執著,心能定得住,用真心去回應任何事,很嚴重的事可能會變成團體開智慧的事情。就像剛剛這一句的「才懂得誠實是勇敢,更是力量」。「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我們都知道上一句,下一句其實很重要,它合在一起的,什麼是直心?沒有一點虛偽、沒有一點應付、沒有一點做表面、沒有一點講好聽話。講好聽話,我們在社會都是這個習慣。所以老人家為什麼常常回應我們好好好?我們都是去應付的話,老人家看得很清楚,你不是真心要請教的,他當然就好好好了。今天剛好是四十九天了,明天五十天。

  趙老師:是的,法師。

  成德法師:我有點後怕,四十九天過去了,一年才有七個四十九天而已,七個,一年已經又過了七分之一了,太快了!我們的習氣放下多少?不是開玩笑的。海賢老和尚說的,「成佛是大事,其他的啥都是假的」。還去控制幹嘛?還去佔有幹嘛?還去爭個對錯幹嘛?還去好個面子幹嘛?我們不是跟自己的法身慧命開玩笑嗎?今天還有情緒,那太對不起自己了,就是這個妄心障我們的真心,讓我們無始劫的輪迴,還讓它存在,那是真對不起自己了。

  《首楞嚴經》阿難差點破戒,佛派著文殊菩薩帶領這些大比丘,一群持著楞嚴咒把阿難救回來了。這一段公案也值得我們警惕,阿難尊者可以講十二部經的人,遇到這樣的境緣,差點沒保住自己。我們現在的業力會比阿難尊者小嗎?我們現在行住坐臥佛號不能斷,二十五菩薩隨護念佛人,魔不得其便,不然我們現在的魔力業緣,比阿難尊者那時候更厲害。這佛經都是表法,我們可不能看著看著就著在那是阿難尊者,統統是表演給我們看的。就問阿難,什麼是你的心?阿難談到的是我現在這個思惟的不就是我的心嗎?佛陀講那是你剎那變化的妄心,都是因為前面的一些境緣,讓你產生很多的念頭、想法。有時候我們事還沒來,腦子就一堆東西了,因為落了太多印象了,都在阿賴耶識裡面,事還沒來害怕了。所以不能分別、不能執著、不能落印象,就是這些東西障住我們的真心。可是它是來障礙我們的,我們還把它當作我的心,那不是認賊作子嗎?這是《楞嚴經》裡面佛陀用的這四個字,「認賊為子」。這麼多佛菩薩來了,海賢老和尚鐵定也是極樂世界來的佛菩薩了,給我們留的最重要的一句,「成佛是大事,其他的啥都是假的」。現在心清不清淨重要,心淨佛土淨,不要急著做事,沒有清淨心,做什麼事添亂,不能攀緣。能往生了,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幹嘛急著現在一定要去表現什麼?太好勝了。我現在觀察,不是男眾好勝而已,女眾也很好勝。好勝做好事,下輩子最多阿修羅。

  今天剛好善導大師圓寂之日,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的圓寂日,圓寂是回歸常寂光,回歸法身。所以我們今天最後一次大家庭交流,我們這一生要回歸安養,不能再輪迴心造輪迴業了,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好,我們請同學來分享。

  趙老師:謝謝法師,首先有請王學長。

  王同學:法師吉祥,大家吉祥。有點不知道要說什麼了,腦袋有點空空的。本身學生是想要匯報一下這五十天的學習心得,但是最近這兩天在跟父母應對上面,自己又有了一些起心動念,所以就還是反省到自己說得多做得少,因為覺得自己有很多的收穫和體悟,應該都是從自己真正的力行上面得來的,而不是聽了一些教誨、一些經句記住的收穫,所以學生還是想對自己孝道上面的一個懺悔。就是因為在跟媽媽應對的時候,因為媽媽對手機不懂,就很多軟件都不會用,那個時候媽媽就問學生這個軟件要怎麼用?學生跟媽媽的手機型號不一樣,所以就是從網上查應該怎麼做,然後就用截圖的方式教給媽媽,但是教了四五遍的時候,媽媽還是不會。學生當時的情緒就起來了,但是沒有跟媽媽講,自己心裡就煩了,就想怎麼還不會?都教了好幾遍了。學生的這個情緒就持續了二三分鐘,而這個時候媽媽就給學生發了一個信息,就說,「我太笨了,我什麼都不會,什麼不弄了,妳學習吧,妳好好學習吧,這個不弄了」。當時學生看到媽媽這個信息的時候,就突然一下想到了法師所講的一個故事,就是佛陀已經來八千次了,還在不疲不倦的教導我們。但是說實話,這個故事當時對學生的那個心的時候沒有起太大的作用,學生就想到了一個麻雀的故事。就是一對父子在公園裡面,這個父親老了,一直在問兒子,那是什麼?他兒子就告訴他是麻雀。然後父親問了很多遍,最後這個兒子就很煩,生氣摔下報紙就走了。

  學生當時就想到了這個故事,然後就聯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就是想為什麼媽媽不會這些東西?是因為媽媽沒有時間去學這些東西、去了解這些東西,媽媽的心血全部都放在了我們孩子的身上。因為學生的媽媽就像那個孟母一樣,就為了不讓我們孩子受到社會上的污染,然後就離開大城市去農村租房子住,那媽媽也膽小,但是她沒有辦法,為母則剛,她就要去保護孩子。所以學生當時就想到了這個,就想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她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們。然後前幾天負責人老師也是通過孝道的這個事情在跟我們探討,就看到老師他紅著眼圈跟我們說了一句話,就說,我也要為你們的爸爸媽媽抱不平幾句,我們能夠安心在這裡學習,我們最要感恩的就是父母。我們不要說先感恩別人,我們沒有父母的護持,我們不可能安心在這裡面學習,沒有父母的德行,我們自己有什麼?其實都是父母給我們積的德,能夠讓我們現在在這裡面安心學習。

  所以學生當下知道自己的心態出問題了,又在去埋怨父母。當下學生就去轉,然後就跟媽媽發信息,就說:「沒關係,媽媽我們多學幾次就好了,我陪著妳學。」然後當學生把這個心態調整之後再去跟媽媽應對的時候,就覺得特別的幸福。就想著以前是媽媽在教學生吃飯、教學生走路,教了很多很多遍,現在學生能夠去幫助到媽媽,就覺得我長大了,我好幸福。

  所以就通過這一個事情,就感受到自己在孝道上落實得真的是特別不好。因為總有很多長輩跟學生說,妳很聽話,妳真孝順,妳做得真好,但是學生知道名不符實,所以學生就想懺悔出來,因為自己做得真的不好,從很多地方、心源隱微處去勘驗自己對父母的應對吧。所以最近在聽王老師的家庭教育課的時候,自己一開始就預設了立場,這是父母要學的,就又把這個心和眼睛去往父母身上看。但是後來學生就轉心念,因為知道這樣不對,學生就在聽課的時候感受到了,王老師對於他們孩子的那種信任、耐心和愛心。學生就說,我一定要學王老師對待女兒的那種信任、那種耐心和愛心,我要像媽媽一樣,就是我現在就要做為一個媽媽的角色,然後把父母當成孩子,我就把王老師的這分愛心和耐心用在爸爸媽媽身上,我就應該好好的愛他們。因為他們吃了很多的苦,他們出生的那個年代,和對於孩子的一個教育,他們都希望孩子是最好的,就是能夠不像他們一樣吃苦。所以學生就覺得,我不應該有任何的要求,再去要求父母、去控制父母要為我做什麼,我是受害者或怎麼樣,應該我要體諒父母,他們是一個受害者,他們經歷了很多苦,因為我長大了,我學習了,我就要去愛他們。這是學生對於自己,把自己孝道不足的問題向大家面前懺悔出來,自己做得真的是很不好。

  最後一點就是對於一個善知識的分辨。因為前兩天我們看到了一個視頻,一個老師講課,的確學生一開始有點起心動念,因為這個老師在講,學傳統文化了,你就要敦倫盡分,你自己都不做一個好樣子,你怎麼可能給別人表好法?學生就覺得講的真的是對的,法師也是這麼講的,要敦倫盡分,要修身自己,然後再去做好樣子。但是這個老師最後講了一句,學傳統文化都學成了個豬一樣,像豬一樣怎麼怎麼樣。當時學生就懵了,就覺得不對勁,感覺特別的怪,為什麼要說是豬一樣?因為就想到了法師在有一節課上面,講到我們白天很多事情掛在心上,晚上睡覺翻來覆去,像翻什麼一樣,就可能是要說翻魚一樣,但是法師就沒有說,就說的是像翻餅一樣,來回翻個。所以學生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善知識是一定不會給人在阿賴耶識裡面落一些不好的印象。就像這個,說你像豬一樣,學傳統文化之後了怎麼怎麼樣,學生就知道一個,就通過這個事情。而且這個老師在講課這十多分鐘裡面,就自稱自己是老師很多遍。

  所以學生就覺得通過這個事情,讓學生就真正的感覺到,第一個就是師承的重要性,第二個就是建立一個正確的知見。因為我們不可能一直在被善知識保護著,我們終歸要自己走這條路,這條路上我們能不能夠自己的知見是正確的,能分辨這些事情?那就想到了法師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但是邪師不會在他自己的臉上寫出邪師兩個字,他可能九十九句是對的,一句是錯的,我們就被帶走了,反而不自知。所以就覺得自己要建立這個正知正見,一定要時刻的有這個警覺性,不把善知識當一個拐杖一樣,一直去倚靠著,而是要有一個自己明辨是非的判斷方法,去跟善知識去分享、去溝通,來印證自己對不對。所以這個就是學生的一個感受,就覺得正知正見對於自己的修學路上真的太重要了。可能一絲毫的給它混過去了,就覺得我下次就注意,我下次就知道了,可能就給自己留有餘地之後,就比較以小積大,就可能會對自己修學路上更加的不利。以上就是學生的一個懺悔和分享,有不對之處,請法師與諸位長輩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王同學的分享。她能從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來反觀,這個是非常難得的。修行就是修心,所以事本身不能有大小的分別。善導大師說到,「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哪怕是回應母親一句話,也都要從真實心中作,不能有不耐煩。而且要換位思考,剛剛王同學說的,她的母親大量的心血都在陪伴他們,那個頂的生活壓力是很大的,她母親也是現代孟母了。而且這些電子產品有時候真的,沒有那個環境還是很陌生的。我現在有時候發一些東西來,我也是弄得挺不順的,幸好都是王同學在幫我。

  妳講的時候,我就回想當時候我奶奶,她要打電話給我姑姑,她不會打電話,所以就讓我教她。當時候好像還是轉圈的那個,反正就是一次一次跟她講,一次一次跟她講,也不知道撥了多少次,後來老人家會了,那她就可以跟自己的女兒通上話了。每一次看她在撥電話,我內心就挺歡喜的。就像剛剛王同學說的,自己可以報恩很高興。所以天地間這種循環,也是老天爺的一種慈悲,我們是有父母的愛跟耐性,我們才能長大成人,那父母年紀大的時候,他的生活也需要照顧,就讓我們有機會去報恩,烏鴉反哺、羔羊跪乳。

  而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所以一定要有師承。六祖大師說,威音王佛以前有無師自通,威音王佛以後就沒有了。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判斷。而且師承不是嘴上說師承,我們觀察事情要入木三分,你不能一聽,那他說他是跟老和尚的,那你也要冷靜去判斷。我前不久到馬來西亞去,居然有一個人說,你們都要去聽蔡禮旭老師講的哪個哪個光碟。其實那個人是要藉由我去謀名聞利養的,他可能是學marketing的,學市場營銷的,很厲害的,把我拉下來幫他做事業、做工作。當地的人很善良,他叫我們聽蔡老師的,那跟蔡老師一樣的,有時候大眾很容易就……單純,他一講就相信他了。還是要冷靜去判斷,他講的、他做的跟老人家的相不相應,這個很重要。再來,不以神通度眾生。這個都要會判斷,因為末法真的邪師太多了,佛菩薩不以神通度眾生。

  再來,《太上感應篇》,老人家讓我們扎三根,除了扎好自己的根以外,會判斷一個人修行有沒有根基。大眾容易迷信,「他跟老和尚出去好幾次」,那都是一個相,他有沒有照著三根去做,那才有德行的基礎。「不彰人短,不衒己長」,會標榜自己的,這個德行的根基還不足,不衒己長。自己付出了還常常搬出來,這個都不對,這個都是有求的心付出的,才會搬出來;做的時候根本不放心上,不會搬。你們有遇過父母搬出來說「我對你有多好」嗎?那說不出來的,開不了口。那不彰人短,不讓人捲入這種是非人我的情境裡面去。哪怕是你對的多,只要會造成紛爭了,趕快退,不要做不好的示範。

  好,那剛剛王同學一開始說,我不知道要說什麼了,這個首先我要反省,可能我剛剛的話嚇到她了。這是第一個我要反省,是不是我剛剛動氣了,讓她有點害怕。

  王同學:沒有,法師,您講得的確讓學生知道,自己應該是好好的去從心上去勘驗,不要落在表面的事情上。因為學生在這五十天最大的收穫就是從真實心中作,不做樣子、不搞派頭。所以學生就是從法師剛才的那一段話當中就覺得,真的是要安下心來先反省自己。法師您身上沒有殺氣。

  成德法師:謝謝謝謝。

  王同學: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那當然還是要反思的,就是到底是不是我造成的?這是一個點。不是我造成的,可能我也要提醒大家。假如我們在聽對方講話,對方講的你也覺得對,但是你會產生一種自責、難過,這樣也不對,因為這樣也是煩惱。應該說講得都對了,哪怕我們覺得有要修正的地方,都是一種向上的動力才對。所以我是要找一下原因,不知道要說什麼,我得把原因找到,因為一切事不離因果。好,我們請下一位。

  趙老師:下面有請曾學長。

  曾同學:法師吉祥、大家吉祥。學生是想跟法師和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學習「因果教育挽救人心」和「君親師」這個課程的一些學習體會,以及結合自己在與孩子成長經歷過程中,這些因因果果的一些反思。上次學生也提到了,這個果已經結了,怎麼辦?好像工程很大。然後法師教誨說,一燈能照亮千年之黑暗,所以學生也很有信心,邊學邊做,隨著這個課程也在跟孩子互動中,有了些體會。通過學習「因果教育挽救人心」這個課程,老法師講得就更清楚、就更明確,這些因小果大,然後惡果出現了怎麼辦,多種善因、培植善緣,善果就會先現。然後老師又指導說,自己不要過於自責,一個念頭轉過來,兩個人都放鬆,這樣也是一個修學的狀態,所以自己也感受到了這個點。

  而且在反思到君親師的時候,想到,當有一個階段與孩子對應接不住拍的時候就很無語,然後就只能聽,就把君親師這個責任和本分沒有提到這一倫上,如果能夠提起君親師,就會更好的去想辦法提升自己,然後提升自己的修身、薰修,可能就會早一些去把這個盲點的狀態打通。

  所以通過這些課程,對於老師的教誨、自己的經歷,也感受到了依報隨著正報轉,就是一念轉過來,就能受到佛菩薩和龍天護法、老祖宗的加持。孩子遇到了我們這些大家的關愛,張學長也去跟孩子見了一面,見了一面這也是善緣,孩子他們嘮得非常的好。他就覺得我終於能找到一個把我心裡話全都說出來,而且在法上去探討這些問題的人了。張學長也非常的真誠、熱情,所以他也不包裝自己了,他說那以前你跟別人嘮,你也不可能用這些問題去嘮,你跟同學嘮就是煩惱,就是世間那一套,愈嘮愈煩惱。然後有很多的疑問,張學長也把法師很多的教誨說給他聽,他就非常的釋懷了。等到晚上六點多打了個電話,就說媽媽,挺好的,終於有人可以挺痛快的去切磋、去嘮、探討這些問題。

  但是挺高興的,感受還像法師說的,他需要一個沉澱。回去睡一覺,然後他說:「我一會要去學習了,妳也要上課了。」他說:「這書也看不懂,就是愁。」然後就放下電話了。結果晚上十點半多又來電話了,學了三個小時學明白了,然後就是特別的法喜。告訴我說:「媽媽,我這三個小時在那靜靜的學。」因為他的那些疑惑、困難好像得到解決了,他心可能清淨了。然後他說:「媽媽,也能看懂啊,也挺好的。不過在那坐的時候,和張學長嘮的這些嗑,這個話直往外冒,那些經典直往外冒。」當時他就問張學長說,「法師講得這麼好,這些問題都能解決,我要聽課,有沒有課程?」然後晚上就跟我妹妹要課程,然後我妹妹就簡單的,因為時間挺晚的,就簡單發了第一天那個「孝順父母從點滴做起」。他就說:「媽媽,我還沒來得及看,只看了一眼題目,我就領納於心了,我眼睛就亮了。以前看就覺得沒什麼,我從小都知道了,這次不一樣了,我等到有時間,我一定會好好的去把法師的課程看一下。」他說,「媽媽,我坐在那,這三個小時一邊看書一邊這些往外冒」,就忍不住要給我打電話,我們又嘮了一個兩點。但是這個兩點和之前那個兩點是決然不一樣的,孩子的感悟特別多。然後他就說,知道自己之前痛苦在哪了,就是跟同學攀比,或者追逐於別人做什麼好,我一定也能做得好。他說:「媽媽,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追逐都追逐錯了,本末倒置了,捨本逐末」,他說的,後來發現自己不屬於那一片人裡面的,他說,「媽媽,我還是屬於傳統文化和佛法這一片裡的,我覺得在這面是我發展的空間很大」。

  然後他就說,因為要見張學長,不認識,他說:「媽,妳能不能給我拍一個照?」後來他說:「妳那個水平一拍被人發現了。」後來在小家庭裡交流的時候,我就說:「咱們也要結業了,可不可以申請拍一個我們小家庭照給兒子看一看?因為兒子已經是我們中的一員了,善緣都接上了,跟大家都結個緣好不好?」大家就給拍了一個。然後他就說:「媽媽,我翻一翻你們家小家庭的照片,也有男生,每一個人都笑得那麼燦爛,你說傳統文化不好,現在壓力這麼大,大家怎麼會笑得那麼燦爛?」所以很隨喜大家一個笑容,也是在布施,也是在表法,也會啟發一個孩子的孝心。然後他就特別的開心,就覺得傳統文化和佛法特別的好。而且當他知道自己錯在哪的時候,他說:「媽媽,我不再感覺孤單了,因為我有佛法了,我有傳統文化了,我有法了,我以後就可以依靠佛菩薩,與聖賢人為伴。」我說:「對啊,老師早就說過這個。」他基本說話就是感觸太多了,我基本是插不上的。

  他又說到改過,他說:「以後我就要好好學習傳統文化和學佛法了。」說改過就談到《了凡四訓》,因為他這些都學,他說從事上改、理上改什麼。他說:「媽媽,但是我現在一下子明白了,我覺得不用那麼麻煩,直接就從心上改就行了。」而且他說:「媽媽,我是不是一定要說?我也不想跟妳表白了,就不用說了,我就這種歡喜的心,太好了太好了!」他說我就什麼都不想說了。我說:「那我也就都懂了。」他說:「這好,以後咱倆說話就我什麼都不說了,妳就什麼都懂了。」我說:「是啊,『達摩祖師傳』有一個片段不就是這樣的嗎?人家什麼也沒說。」我說:「那你好好修吧,你這個境界。」非常歡喜了。

  然後他就說:「我現在想到老師說的,不要有分別執著,媽媽以前妳說改一個毛病、改一個毛病,我就覺得哪裡不對。」他那意思好像,我明白了我就會自然去改,不用妳刻意再說,我出了教室再去改。我說:「老師一直在破我們的執著,其實兒子你現在這個思想已經就是在力行,已經就是解行相應了。」然後我說:「咱們理有頓悟,事要漸修。對,你當下現在已經就是改了。」然後對這個點也破了一下執著。

  然後他就說:「佛菩薩太慈悲了,悟道以後,世間這麼苦他也不走,還在這個世間,太慈悲了、太慈悲了。我要是好好的學,有我發揮的地方,我的發揮地方不在這。我要是跟著老師學,我也不能是最差的那一個。」我說:「是啊,你從小就跟老師結上緣,從小就聽『幸福人生講座』,思想改變命運,不點就能說出來,一套一套的,都聽得非常的熟了」。我說:「你已經結上這個緣,老師也在護念你。」然後他說,就很有信心。然後就說自己,誰要再問我,我就說我二十三歲才開始學佛。因為他三歲就聞到佛法,我說:「你不止三歲,在媽媽肚子裡就聽佛號、聽老法師講經了。」然後他說:「媽媽,是不是也不晚?我在這晃蕩這麼多年,原來我這個心就是飄的,老是找不到,現在我就是找到家的感覺,媽媽妳知道嗎?用法喜都無法來形容。我就是覺得真是太好了,找到家了,我就特別的安定那種。」說了好多遍。然後他說,還給我舉了個例子,說:「就像顏回看孔夫子,人家問孔夫子的學問,顏回說,他看孔夫子學問,就像看到一扇大門一樣。媽媽,我現在感覺看佛法就像看到一道大門,是不是也不氣餒?」我說:「對啊。」他說:「我同學還有很多的人都在迷,他們連大門還沒看見。」我說:「對啊,你看見了就好。」

  然後他就說:「修心,現在我知道了,佛太慈悲了,我就要念佛了。」之前他不喜歡念佛,也不知道念佛幹啥,他就喜歡念咒,大悲咒、楞嚴咒都能背下來,人家坐地鐵,能背上十遍的大悲咒、楞嚴咒。他說:「我現在就一心一意念佛了。」然後他說:「媽媽,我再一會跟妳嘮完,走到校園裡的時候,我的腳步肯定是踏實的,我就不會再飄了。妳知道我為什麼老跟妳探討活得沒有意思嗎?我就覺得我就要活得明白,我就不知道這麼活它有什麼意思,我現在就知道了。我應該是現在好好的潛下來修學,我將來也會像張學長那樣去幫助別人。」我說:「對啊,可以,你只要自己明白了修身,你看現在青少年多苦,你不是就可以去助人嗎?而且在修行。」他說:「修學者也挺苦的,修學者要修不明白,都學得苦巴巴的。」我說:「對啊,那你要學明白了,你不就能更好的去幫助別人?那你更有說服力。老師常常這麼說。」他說:「對,媽媽,有佛法就有辦法。」我說,一下人家就把老師的話跟我來說了,就和我們像共同參加了這期課是一樣的。

  還突破了一個點,就後面的第二天、第三天再學習,他說:「媽媽,我發現我看老師,也特別覺得崇拜了。」就是看他的導師,跟診的時候,之前他有對立,所以他就總覺得弄不懂。他說:「媽媽,來了病號,問完了診什麼的,我自己先在心裡評判一下,然後聽導師一說的時候,媽,今天的病號我看得都對。」我說:「是,因為你去了這些障礙,老師也在教我們,用清淨心去學習,而不是用學知識的那種去學。」他說:「對,我感悟到了,我現在明白了,我這個世智聰辯確實是障礙。」然後從學習上他也得到了一些體悟。

  所以我就是把這些也匯報給法師和大家,就是我們共同從這些因因果果,而且從力行的過程中,整個經歷了信解行證,孩子也給我們做了這樣一個好的表法。

  然後從他身上其實也看到了自己的問題,自己放下了,孩子也放下了,自己能夠知道用清淨心去修學,孩子他其實也感受到了。所以說,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在勘驗,就是說以前好比說一些境界轉過來了你可能就會高興,或者說終於孩子這一關過了,其實那個時候沒有找到病結,這個主因沒找到,當緣一出現的時候,你又陷入痛苦了。所以這一次是從病根找到了之後,從這個因下手,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的時候,也勘驗這個心,也沒有過分的去歡喜或怎麼樣。因為知道自己的問題還很大,還要好好的提升,怎麼還會去如釋重負的那種?就沒有,就是一直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就知道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後面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和努力。然後這是自己體會的一個點。

  再體會就是眾生一體。原來老師說,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怎麼不把他當成?他就是兒子,他就是要牽掛,眾生好像還遠,先把這個最重要的先牽掛牽掛。但是通過這次,因為法師、大家一直在陪伴我和孩子走這條路,走的錯誤走出來,所以也體會到,還有大家的關愛,張學長的熱心、真誠,這些緣都具足了,孩子也走出來了,所以也非常的感恩法師、感恩大家的陪伴。然後就覺得確實眾生是一體的,他只是眾生中的一員,不要再把他看成是我的了,從這個點也是有這麼一點體悟。然後也跟法師和大家匯報,有體悟不對的地方,也請法師和大家指導。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之前想提問的問題,法師在前面的開示中也都講了,而且在這個課程中,我們今天弘法的警覺性,還有對教學的開示,我也聽了二三遍,對這些問題確實也有梳理。但是有一個點還是有一點疑惑,譬如說五年之前我們把課暫時停下來的目的,是和大家想共同回家修身,但是後來又聽老師說,教學不能停。我覺得那這個地方是不是也是一個錯誤的抉擇?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因果?應該怎樣去在這個點上有一個正知正見?現在母親往生了,好像家裡比較能夠脫離,但是在四十九天助念的時候,就有兩個團隊的負責人發來邀請,就是說母親也圓滿了,妳是不是可以出來從教什麼?他們有早教班帶不了什麼的。我想,其實按我自己的想法,按法師剛才說的,也說到我心裡去,我也是這樣想的,說是五年回來修身,其實就感覺這堂課,這期的共修班,我才開開,好像才覺得真修實幹有那麼一點味道、一點力道了,那個感覺才找到。所以後面的修身還是需要很多很好的去提升,就是也沒有想做什麼,在這一塊還是覺得,因為剛開出這個路,自己還沒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又考慮到,那樣大眾會不會以為妳很自私,妳就為了修妳自己要往生要什麼,這一塊要應對不好的話,可能也會讓大眾誤會。所以這一塊學生還是比較糾結的,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理念讓學生選擇。好,謝謝法師、謝謝大家,耽誤大家時間,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曾同學。這個佛法確實是要信、解、行、證,透過事情你的體證會更深,你的信解也會因為你的體悟而更加深。而且我們不能著相,妳不能著他是我兒子,這裡面怕分別執著會增長。他是我教的,這也會著相,他這一生跟妳是母子緣,也不代表人家過去生的善根比妳差。我們太容易住相了,所以五十三參只有自己是學生,其他是老師,一切境緣,甚至包含自己的小孩,都是五十三參,只有自己是學生。我們不用這個心態,當父母的會卡住,當老師的也會卡住。只要心念不是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會有煩惱了。自己一有煩惱,相關的人也會有煩惱,團體也會有煩惱。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每天法喜充滿,當然整個團體就帶動起來了;我們每天有一些糾結了,慢慢慢慢團體的煩惱會產生。所以,「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

  那妳談的這個易子而教也很重要,孟子這個話很有道理,但是人一執著了都想自己教。像我們以出家身分,這我們身邊的人,他的父母都不見得懂得藉我們的力量去帶孩子。所以人有時候還是會比較執著,他自己教。其實尤其教自己的親生骨肉,你講多了傷情,這裡面都有人情事理的。這個曾同學也是老革命了,那個妳相識的也很多老戰友了,妳都沒有借力,太執著了。

  好,妳最後問的這個問題,最核心的就是自己不要執著。妳不能一聽要扎根了,就什麼都不做了,就回家扎根。我不是說妳回去是錯的,是妳在這個心念當中有沒有執著。妳真的回去了,根扎了嗎?這個又得客觀來看。有時候妳敦倫盡分,那剛好又有機會跟大眾做供養,而且妳的心態都是勸自己,妳也在積累福報,福至心靈。而且這當地有緣,我們在修身齊家還能夠穩定的狀況去服務一下大眾。我剛剛有講了,妳推不掉的可能就是比較成熟的緣。所以很多人聽老法師講經,他自己聽了都生煩惱,因為老人家說這個應該做、那個應該做,他聽一聽全都要做,有時候聽一聽全都不做,那他沒有觀察老人家在應什麼機。所以要善聽、善觀察、善體會。尤其觀察自己的心念,我們太容易緊張、太容易擔憂,聽一個道理是讓我們安心的,我們往往聽老和尚一句教誨開始不安了,然後一調整又矯枉過正。所以明明老人家講得非常清楚,我們一聽就調整要不太過、要不不及。所以師父領進門,修行還要靠個人。善友為依很重要,因為當局者迷,有時候我們這個心念有過、有不及了,自己不一定察覺到,但是你有真正志同道合可以互相規勸的善友,他就會委婉提醒我們,我們又肯接受,那就會看到自己的心念,然後去調整,那就每一件事都能經一事長一智了。

  再來我在這也要提醒一下,孩子現在善根發動,但是會有起伏,可能下一通電話又要聊到晚上兩點,妳隨時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要說小孩了,我們自己修學起起伏伏多少次。

  好,我們聽了很歡喜,妳的孩子是學中醫的,現在在中醫行菩薩道太缺了、太缺了。我們也很祝福妳們家跟妳的這個孩子。好,謝謝。我們休息一下。

  曾同學:阿彌陀佛,法師,還有一個情況跟法師匯報一下。今天接到咱們第四期進修班同學的一個電話,說的這個現象我覺得挺心痛的,就是也可以大家引以為戒吧。他就是說,他在學校教音樂的,然後教的音樂也挺好。我就也跟他分享了一下我們學習的過程,讓他怎麼去更好的做。他說,對,他一個班是五十是六十個孩子,然後全校是幾百個孩子,這個課上得挺好。但是他們當地有一個講堂,有很多的老師做的,出現的狀況和我們現在說的這個狀況差不多。這個老師自己就三個孩子,現在一個是初中、一個是小學、一個是幼兒園,就已經管不了了。他就是提出,他們這個講堂很多孩子都是這個問題,就是說為什麼孩子學經典都是不愛學,逼著學,然後學自己愛玩的挺愛學的,而且也都是很痛苦的。然後這些家長和領眾的老師們,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還是直衝,而且陪孩子時間也少,下了課就把孩子都放到讀經,逼著孩子讀經,週六、週日。然後他們就是在辦講堂,做得很紅火,但是自己孩子現在,就是他們內部老師的孩子都出問題,而且學堂的孩子也都是苦,就是基本上這個現象。他們就發現說,為什麼學傳統文化的孩子還沒有人家學校的孩子接受一些事物好像狀態比較好?也沒有看到他們有什麼學傳統文化的樣子。然後他們說自己還不夠好,還要繼續努力。然後我就把自己和孩子的經歷分享給他聽。他說,他們也找不到原因,他說我問一下我比較信任的一個師姐,所以他就給我打了個電話。當時我們是一個家庭的,他喊我三姐,就說三姐我想問妳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我就講了一下自己和孩子的經歷,然後他就好像比較明白一些。但是他現在沒在他們那個團隊裡,他就在學校裡,但是他感覺也不太對勁,但是也不知道問題在哪,和這些老師交流的時候,也不知道問題在哪,那些老師也不知道。然後他就說,「你要修身怎麼」,他說我也修了;你要聽啊,你要改過,「我也改了,你看孝道這些日記什麼的」。有很多的話都是好像在做,但是沒有看到根本。

  我覺得這個學堂繼續進行的話,很多的孩子還會繼續受害,而且他們自身要是不提升的話,後院還會經常著火。我說,後面的果還很可怕,還在等著,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呈現那麼大,他們也沒有意識到,還沒有找到問題的根結。所以我覺得這個現象挺心痛的,我就跟法師和大家匯報一下,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好,所以大家要憐憫還有這麼多小孩,他的父母也希望栽培他,但是可能不知道問題在哪。所以這個佛菩薩同體大悲,都關心著。所以妳看妳稍有突破,佛菩薩就安排緣,讓妳護持護持了,這都是感應。佛菩薩真的是同體大悲,我去觀察過這個道理。每個人的際遇都不一樣,可是每個人佛菩薩都是同體大悲。為什麼他現在是這個狀況?他不能接受,所以這個要加持加持不上。所以不是佛菩薩那邊的問題,是我們自己這邊的問題。也要有更多人願意自己突破,然後再自己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去護持這些因緣。

  所以王偉傑老師,他孩子二十歲了,他也有很多寶貴的教育孩子的經驗,所以我們請他出來分享。以後他假如又有分享的話,我們都會發在這個小家庭,鏈接給大家做參考。成德每一個月在英國傳統文化學習班都有一個交流會,每個月一次,這個鏈接也會再發給大家。所以大家安住當下,不要擔心,佛菩薩自有安排,我們不要操心,妳就去鋪墊因緣,可以把王老師那個發給他看。我們陸續還會有這些,甚至於像昨天,昨天也是第八次學習班,幾乎一半都是講家庭教育的,都可以給他們做參考。因為你學傳統文化的人,他不在家庭裡受用,他怎麼可能去造福大眾?一定要從修身齊家開始。好,有佛法就有辦法,大家不要緊張,要有信心。好,阿彌陀佛。

  

  楊同學:尊敬的法師,諸位家人們,大家吉祥!學生今天下午和大家主要來匯報三小點的內容。這次共學班,第一點是有幾句話印象更加深刻了。第一個是大乘經裡面講到「孝名為戒」;還有《大集經》裡面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者,即是事佛」;還有說到善知識的重要性,其中好像是《法華經》裡面說,「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這幾句話印象更加深刻,對自己扎孝親尊師的根非常有幫助作用。

  入手處感覺還是七個及時。舉一個小例子,就是昨天晚上像學生所在的團隊,一般都是週六晚上要寫週記,由於本週咱們是週三交了扎根班學習體會,學生心裡面想星期三剛交了體會,是不是今天晚上就不用寫了?所以晚上前半段時間就沒想到要寫週記,但是看同仁們都在寫,馬上心裡感覺不太對勁,然後就去向負責人匯報了一下,請示了一下,負責人就說還是要寫。然後趕緊自己組織思路,下課前把這個週記寫完。感覺這七個及時非常重要的,不能離開。

  第二點是本週前段時間在聽法師講君親師的時候,對法師講課過程中,講到哪一段內容的時候,能夠馬上的反觀自己。我記得有一個片段,法師就說,這部分像自己也沒有做到,就感受到法師這種句句都是切己體察,感覺這就是忠。還有講到一些片段的時候,法師和當下學長的一個應對,讀那個問題的時候,假如這位家人說他有什麼問題,那我們就想,這個問題出在哪,我們就想著去幫助這位家人把這個問題解決。包括和趙學長的應對,都能夠體現出來,法師這種很體恤別人,也非常的細膩,這也是非常值得學生來學習的,都可以運用到自己和今後教學中和學生們的應對。

  最後一個小點是分享之前聽說過老師講過的一句話,就是「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現在對這個守初心有點感覺,就是學校十年走下來,後面還有很多路要走,感覺之前好的習慣要繼續保持。就拿學生自己來說,譬如剛進學校自己就反思了一下,剛進學校的時候很多好的習慣,那種恭敬心現在還有沒有?譬如在課室裡面,稍有犯睏趕緊站起來,作業都是及時的交,不會拖拉這種。這是在課室。在餐廳,記得剛開始就是自己和學長們比較慣的,也會互相給對方夾菜,或者有時候看這個菜不多的時候,會給同餐的學長們分享一點,就是生活中這些很細膩的、很親切的這種動作,最近還有沒有在做?

  再來就是在宿舍,記得開班的時候,會給學長們晚上提前倒好水,第二天起來喝;或者剛入校不久的時候,同宿舍的互相鋪被子、擠牙膏,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最近還有沒有在落實?所以說守初心不是一個口號。還有非常重要的就是每次晚上就寢以前,憶念父母的恩德,有沒有給父母老師迴向等等,這些好的地方都是要回歸的。守住這些好的東西,然後去面對將來修學路上很多其他新的東西,還有新的突破。學生今天和大家分享匯報到這裡,如果有不恰當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楊同學。可以感受他很愛樂佛法,然後也舉的都是很重要的句子,孝親尊師相關的句子。剛剛講這個「世若無佛」,這好像是《大集經》上的話。「當信佛經語深」,這些話我們都要深刻去體會。戒的大根大本就是孝親尊師,孝名為戒。我們自己也可以去感受,在每一個境緣當中能把父母老師提起來,我們惡念不生,其實都是一念之間。善知識是大因緣,真的是太關鍵,我們所思所想還是要依照老人家的教導。《論語》也是說了,「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子張問善人之道,善人怎麼修道?一開始都一定是「從明師受戒,專信不犯」來做。

  你也從聽課當中能夠結合到自己當下的工作來受用,這也是老人家特別強調傳統文化、佛法要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而你提到的守初心,這個在佛門也特別重視。初發心成佛有餘,但是要守住不容易,我們不能夾雜名利,夾雜「自己有付出」。只要初心有夾雜了,就開始變化了。夾雜自己學久了,夾雜要人尊重了,這些統統會讓我們的初心破壞掉了。十年不容易,那我們也不知少為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也跟漢學院的同學們講,漢學院要辦多久?英國兩百年的學校,牛津差不多,我們現在所處的學校一八二二年建的,明年剛好兩百年。我們要想,漢學的弘傳那未來的幾千年都很重要,那我們這個英國漢學院要辦多久?它能辦多久?誰決定的?這是我們要思考的。我們看一個朝代,前面二三個皇帝很可能就決定了這個朝代的命運、朝代的國祚多長,這都是因果。我們看明朝,朱元璋對讀書人不夠尊重,在朝堂之上打大臣,這個是侮辱,你看明朝後期的皇帝都跟誰在一起?跟宦官,不是跟讀書人,種了那個惡因了,後面會結惡果。我們看宋朝特別尊重讀書人,在他國家最危亡、最衰敗的時候,我們看到還有文天祥、還有陸秀夫,這些散盡家財都要復興宋朝的忠臣,跟明朝的結果差很多。大家看南宋,當時候陸秀夫背著皇上,十萬人跳海,那很震撼的,在崖山,現在那裡都建廟,這種忠義。所以一個團體辦一個學校它能多長,最開始的人決定的。「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日遠」,一開始的這些負責的人很慎重,要建立起好的學風、道風,這個團體就能長久。我們看印祖,蘇州靈巖山寺,印祖道風好,現在都還是持續念佛。我們看祖師的這些道場,都是他們的德行在護蔭了。所以我們得看得很深、看得很遠。謝謝楊同學。

  趙老師:下面有請張學長。

  張同學:法師好,大家好。其實學生今天中午一直想向法師請教和匯報自己修學很痛苦的一點,就是自己對錯的心念特別特別的強,但是法師在一開始今天的分享的時候,第一句就提到了執著,學生就是那個時候才突然發現,自己對錯的這一個點也是因為執著的心。尤其是以前面對不論是平輩也好,還是老少也好,自己就一定要辯解出來個對錯,然後我一定要站在對的那一面。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前也在找原因,就是師長講孝順孝順,就覺得自己是這個順不夠,把問題就歸結到這個孝道上,還是這個根本的原因。然後後來在聽法聽多之後,有的時候覺得自己聽明白了,可是真的就是遇到事情的時候,再去拿自己聽到的法去佐證自己的看法的時候,這個對錯的心根本就壓不住。就覺得明明這個事情換一種方式,或者說像老師講的就是慎於始,就可能不會有後面的這一個不好的情況,可是這個時候學生也能發現自己就是在要求和控制別人的心。身邊的妹妹們,我們平常也在探討,她們也有指出學生有這個問題,就是其實妳在要求別人。那個時候有一天老師就跟我說,「妳到底是聽自己的,妳還是聽聖賢教誨的?妳沒有發現這是在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嗎?」就有的時候一遇到事情的時候,到最後學生就變成了不願意溝通,會覺得自己有的時候好像是說出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最矛盾的地方,但是往往到最後有的時候會變成自己不接受別人的勸諫、不聽話,就是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挺痛苦的。

  然後剛剛法師講執著,聽經也聽到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其實也在提醒自己,不要相信覺得自己對。然後就發現自己這個問題很重的時候,其實是想愈修愈自在、愈修愈法喜,就是好像聽得愈多了,然後拿自己的看法去理解這個法,再去印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又掉到了「自己對、別人錯」的這個觀念裡。就是已經挺長時間的了,所以後面就是溝通不暢,對自己失去信心,然後對身邊人失去信心。就包括前面王學長她那會在提到,這兩天聽王老師的家庭教育,最開始聽到的時候,學生第一個念頭就是終於有人、終於有老師能替我們年輕人的這種感覺好像苦什麼的說兩句話。但是後來我們聽完課程之後,心與心分享,王學長當時她分享到就是她說她要轉過來這個念頭,她要像媽媽一樣去愛自己的父母,轉過這個心。當時一聽,學生就是在想,為什麼我沒有這個心,我沒有想到這?而我是在覺得委屈,自己委屈,覺得我以前經歷了這些創傷什麼的,好像我要跟父母爭一個理解,我覺得好像父母需要理解,孩子我們也需要理解。就是一到這的時候,因為聽法了,就覺得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再去想父母為自己所付出的所有的點點滴滴,覺得自己特別沒有臉這樣去想父母。但是跟身邊的人相處的時候出現問題,再去思考還是因為孝道這出了問題。所以學生自己是一個很矛盾的性格,就也是很想愈修愈簡單、愈修愈自在,可是現在還沒有實現這個結果。

  五十天班,今天中午我就一直在想,這五十天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收穫是什麼?有一點就是知道這個心很重要。但是遇事的時候,有的時候會覺得老師不是說了嘛,遇到事情之後,我們吃一塹長一智很重要,那去分析這個事情哪錯了,然後怎麼改,也很重要。那學生自己這一塊有的時候會落在這個事相上,就會覺得我在分析這個事,就忽略了自己這顆心其實錯了,就像剛才法師講的用妄心,所有這些東西其實都在障礙自己的真心。就是這些,其實學生覺得自己聽明白了,有時候自己又覺得自己沒聽明白,就是這樣。謝謝法師,也請法師開示。

  成德法師:謝謝張同學。現在這個情況很正常,非常正常,妳不要又加一個念頭,我是不是不正常了?又加個念頭了。所以夏蓮居老居士為什麼說「不計成敗」?這個是過來人的話,他老人家說學道的人要具大勇猛心,立決定志。他要很勇猛,我一定要衝出輪迴,我不要再輪轉了,要立決定志,這一生是最後身了,搞煩了,不想再搞了。你下了這個心了還要什麼?不顧生死、不計成敗。都得練功夫,都得突破,修行要有耐性,急不得。

  妳剛剛說聽了王老師的課,終於有人替我們說話了,這個委屈有一點舒緩了,要跟父母爭一個理解。其實我們很渴望被人家理解,其實每一個人都渴望,不是只有我自己,父母也渴望被理解,所以理解萬歲。怎麼得到理解?很簡單,所有的事離不開兩個字,張同學妳想到什麼?

  張同學:法師,學生第一個想到的是因果。

  成德法師:沒錯,我們現在希望被理解,就先理解別人,種因得果。一切事離不開兩個字,這印光祖師講的,太精闢了,從理上講不離心性,從事上講不出因果。我們假如又用錯心了,就惡性循環,互相要求、指責;我們一從自己做起了,我先理解別人,良性循環就開始了,你看依報隨著正報轉了。

  王老師可能有感受到什麼了,他昨天才寄了一個他的錄像給我,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他舉一些例子說,有時候我們父母他經歷過的,其實我們不一定能體會到。他舉個例子,他在加拿大遇到一個老人,八十多歲了,結果有一天他拿著玉米,剛長好摘下來了,新鮮的,拿去送給老人家,他就遞在這個老人家手上,那老人家說:「No。」把他都嚇著了,兩個人都愣了。後來這個老人家說了,他以前是在納粹的軍隊,十五六歲,當時他還未成年,結果後來就被在西伯利亞幹苦工十年,那冰天雪地的地方,每天只有玉米吃,每天只能吃一餐,所以他只要看到玉米了,他那十年內心的那種痛苦整個就會上心頭了。你說我們假如不了解這個背景,就覺得很誇張,送他玉米了,怎麼他還不高興?想不通。有果必有因,所以我們的長者他們所處的年代,他們會有那些心境、行為,都一定有原因的。

  他說還有一個長者,吃飯的量是他的三到四倍。結果後來了解到什麼?他當初小時候很窮,帶著弟弟妹妹去討飯,回來被他媽媽狠狠揍了一頓,因為家裡也讀書,有氣節。他還小,不懂,就被打得對飢餓有很深的恐懼,所以一定要吃到撐了,他心才比較安。你看都是有原因的。

  包含他自己的爺爺,有一次他在井邊玩,突然他爺爺啪就把他推開了,他說他沒看過他爺爺這麼激動。後來了解了,他爺爺是戰爭年代的人,這麼多生死與共的戰友離開的時候那種痛苦,所以等於是說只要看到有危險情境的時候,他那個動作就會很激烈,他自己都控制不住。

  他舉了幾個例子,所以他也是很能理解祖輩的這些狀況。

  所以我們要從老人家的教導,感受到他老人家的心量,那種寬恕。老人家常常都舉「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傳統文化都忽略了三到五代人了。其實這個話都是在讓我們能夠體恤整個現況的不容易,進而去包容自己的家人、包容所有的人。哪怕他是學的人,都要包容,為什麼?他學偏了,比不學可能造的業還重,更不需要跟他生氣。

  好,最後跟大家共勉一句六祖大師的話,「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聽經聽很多,但是要識得自己的本心,自己是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不然我們學了教理,去看別人過了,就不清淨了;看到別人表現好,自己難受或者嫉妒了,本自具足,不應該有這些心態。本不動搖,能生萬法,這才是認識了自己的心。好,謝謝張同學。

  趙老師:下面有請路學長。

  路同學:法師,諸位家人,大家下午好。學生這次學習四十多天,也是感覺收穫挺大,但是剛才在聽法師開示,還有諸位家人分享的過程當中,其實也感受到學生也是有一些知少為足的心態,因為在總結的時候總是想總結自己收穫到的,還有就是提升到的地方。特別是剛才聽法師開示的時候,就感覺到其實學生內心當中有一個很強的慣性,就是比方說講到團體裡面的一些,就是負責人應該的,負責人應該的,學生就會感覺到自己現在還不是負責人,就不去那麼思考了。但是仔細靜下心來去反省,其實這些和學生自己都是有很大這種關係的,肯定是自己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就是為人子、為人臣,還有就是做學生的這些本分沒有盡到位,才會出現種種的這種情況,自己也是第一當機者。

  這次學習也是感覺到,確實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愈接近尾聲的時候,愈覺照到自己需要學習、需要提升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這次對學生最大的收穫就是信心方面,就感覺到從最開始自己面對一些事情還不能夠心平氣和,到現在能夠依循法師的這些教導,然後慢慢的從遇到的事情當中去找根本,然後去進而再解決,也是確確實實感受到了有佛法就有辦法。

  這四十幾天當中,其中發生了一些事情,比方說有一次和父母有一些應對,然後其實也就感覺到父母的那個心,其實確確實實是一心一意的為孩子著想。今天早上媽媽就發了一個信息,說是最近看到新聞,現在傳統文化班、國學班都要嚴格的管控,都要有這些正規的法律法規,你們這些方面,你自己要多加注意。學生也是剛開始就感覺說,這個方面我們是沒問題的,結果後來靜下心來一想,其實這個也是法師和老師經常提醒自己,就是父母和老師的心境都是一樣的。

  也感覺到這次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穫就是更加的認清自己。比方說在前兩次向法師匯報的時候,法師在開示當中也就感覺到了自己性格當中就有這些比方說愛操心,比方說憂國憂民,還有就是很多事情還是不能夠很快的回到根本上。然後法師開示當中也說,其實能夠真正的對萬德洪名生起這種信心,然後就能夠愈學愈簡單,簡單到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不要去依賴外界的,遇到問題靜下心來,尋找一些正確的義理,這樣去解決。然後對這一生也是能夠效法釋迦牟尼佛,就是相信佛菩薩的安排,自己不去操心。感覺到自己敦倫盡分,靜下心的時候,就是老師給自己的一些指導,以及感召出來的一些緣分,就感覺確實是自己意想不到的。然後也愈加的就感覺自己現在也是回到修身上,從自己身邊,從自己父母,還有身邊的老師,開始把自己的真誠心一點一點的透出來,逐步的去提升自己。所以這次也是非常感恩很多促成這次班程的這些因緣,背後有太多值得學生感恩的地方,也是希望在日後能夠發勇猛心,立決定志,努力的突破自己身上這些固有的習氣。也感覺到這次短短的四十多天,也是進進退退,也有這種起伏。比方說剛才聽法師講到這個阿難尊者面對一些考驗,是釋迦牟尼佛也是用很大的威德才救回來。學生最近也感覺對治一些細微的念頭也是要下很大的功夫。這就是學生的一些匯報,請法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路同學,謝謝路同學的分享。感覺我們這一次年輕輩的同學們都滿懂得反省,反省是改造命運的重要關鍵。我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就是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問他的那一句,「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接著了凡先生說到,他當時候是「追省良久」,因為確實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我們是用心去作佛,是用心去福慧雙修,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所以不能知少為足,學東西格局要大,角度要站得高,學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而且他能夠學了之後去用,那這樣家庭的關係就會愈來愈好。而且見性不著相,都要去體會到父母的苦心,不要著在言行上。佛門也強調「不犯國制、不漏國稅、不謗國主、不作國賊」,這個都是重戒,我們要嚴格管控,遵守國家的法令。

  再來,修行愈修愈簡單,這很正確。而且就是要真正效法佛陀的無私、無我,接下來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這一點要做到其實不容易,我們的未來煩惱還是挺容易起來的。我自己的觀察,每個人佛菩薩都護著,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起分別執著,這樣他們要加持加持不上了。都有足夠的因緣、時空培養每一個人、鍛鍊每一個人,那就看我們相不相信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所以老法師在受完具足戒,李老還要遠遠的跟他說:「你要信佛!」信佛的人沒有未來煩惱。當然你真的有了,我們可以討論、可以探討,不要我這句話又把你堵住了,堵了你心裡都發慌了,甚至得憂鬱症,我就有罪過了。好,謝謝路同學。

  趙老師:下面有請儂學長。

  儂同學:尊敬的法師,各位家人,大家下午吉祥,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儂同學:法師好,今天學生和法師見面不是道歉,是感恩。因為上兩次和法師見面的時候都是在道歉,法師說,假如下次再道歉的話,那就不好意思了,所以今天學生懷著的是感恩的心,感恩法師對學生的教誨。從上次法師對學生教誨了以後,就感覺到自己的那個心放下了好多,今天也是跟法師做出必告反必面。這麼多年就是反省到,這麼多年學習傳統文化感覺到自己還是學得很積極,不放鬆,感覺有些時候會為一些小事情會去自尋煩惱,所以那天就是和法師在交流的時候的那個笑,自己都感覺到是自己的一種不恭敬,所以可見心裡面那種顧慮會很多的。通過法師教誨了以後,反省到自己的問題,感覺自己真的放下了好多,心裡面就沒有那麼多罣礙了,然後也輕鬆了。感覺法師就像一盞明燈一樣,就把學生的這盞心燈給點亮了。

  因為這段時間一直在聽法師講經,也是在大家庭裡面和法師這樣做心與心的交流,就和法師之間沒有那種隔閡,就不像原來聽《幸福人生講座》的那種,感覺好像法師就在屏幕上講,學生就在下邊坐著聽的那種感覺。這次就不一樣了,感覺法師就在學生的身邊一樣,像一個慈父一樣的,就對學生進行諄諄的教導,每一句法聽得也是很入心,然後也反省到自己的很多錯誤,自己的一些不足,譬如說見人過這方面也是學生的一個習氣。昨天在和學長們一起聽經,聽法師講「如何建立修學的正知正見」的時候,法師講到說見人過這個問題,你在修行,你是修道人,你還在見人過,你對應的是三途,造的是地獄業,造的也是地獄的這個因。一下子就把學生給點醒了,覺得太恐怖了,這個因種下去以後對應的是地獄業,是那個三惡道。

  所以看完以後,再和學長們分享的時候,就和學長們頂禮道歉,說學生前幾天還在見學長們的過,還是會批評和指責別人,這是自己的問題,對自己的習氣要去放下,要去改正,要對這個習氣改正,就做了這麼一個分享。這麼一分享以後,覺得自己的心量真的就打開了,心也透亮了,就覺得能夠生起那種歡喜心,這段時間修學也能提起法師的教誨,每個境緣都能提起法師和師父的教誨。法師說的,這個事情出來了以後,師父老人家是怎麼做的,法師是怎麼做的,然後自己心裡就會坦然了,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所以很感恩法師的教誨,也很感恩這次和大家一起共學,真的是收穫滿滿,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然後也有下手處,知道以後的修學怎麼來修,怎麼和社會大眾交流和應對。就像法師說的,那就是開開心心的為社會大眾服務,開開心心的回家睡覺,不要去想過去煩惱、未來煩惱,只要把心用對了,一切佛菩薩都會安排的,不用去操心。感恩法師,就分享到這裡,請法師教誨。

  成德法師:好,謝謝,我還有講回家安安心心睡覺是吧?所以這個睡覺也是勘驗,勘驗我們的狀態。我們儂同學進步不少,她今天沒那麼緊張了,還有一點點,都要歷事練心的。妳三十歲以前會不會容易緊張?跟人講話的時候會不會容易緊張?

  儂同學:是的,平常交流都不會容易緊張,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這種大的場合就會有點緊張。這二三次舉手都是鼓勵自己說,不要那麼去罣礙,不要有這種得失心,而四月一號那天舉手是為文山的社會大眾請法,就鼓著勇氣,不是為自己,就和法師請法;第二次是覺得自己做錯了,要跟法師道歉,要不就沒機會了;這一次是說要給法師做出必告反必面,所以也是鼓了勇氣。

  成德法師:好,謝謝,我們儂同學面對每個境界她很清楚,學佛要當個明白人,每個因緣應對都很清楚。那我這麼問也是有用意的,因為萬法因緣生,會有這個結果,因在哪?緣在哪?我們看清楚了,才能從根本的因緣上去轉變,跟中醫治病是同樣的道理。這個見人過,每個修行人都會遇到,這個時候就很重要是我們要提起老人家的教誨。「從明師受戒」,這個戒就是教誨,「專信不犯,精進奉行」,我們要照著做,奉行是照著做了。所以老法師說的,任何人錯了,告訴自己,是我做得不夠好,還不能感動他,這樣就不容易見人家的過了,不只不會見,每個人、每件事變成鞭策自己的力量了。那還有她的善根,她勇於去承認錯誤,跟人家道歉。人與人之間、團體之間的氛圍,應該要坦誠相待,「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好,謝謝。

  趙老師:下面有請張學長。

  張同學:尊敬的法師、諸位老師,大家吉祥。非常感念法師、諸位老師為了這次共學所做的精心安排和辛勤的付出。學生通過了這四十九天的學習,感受到了法師是把師長老人家用一生心血講的經,給大家掰開了、揉碎了,用自己這麼多年的經驗,給大家和盤托出。所以學生也從每位學長的領悟和懺悔當中學習到了很多,法師上一次給自己提出的建議,學生有認真的去改過,並且也在落實。下面向法師和老師也匯報一下,最近在學習的有三點體會。

  第一點,這次最大的收穫是通過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心與心的交流,法師非常敏銳的洞察和捕捉出了學生的執著點,學生在每位家人的分享和懺悔的同時,像對著一面鏡子一樣看到了自己的問題。譬如說雖然是感覺自己以前是在做公益的事,但是希望得到同修認可的心、貪心(這個名利心)、浮躁的心、傲慢心等等,學生都有。尤其是那一天儂學長(剛才學生還在想,剛好又是儂學長在學生前面分享),學生記得是她在上一次分享的時候,她說有兩點,她跟她先生講話的時候,先生說,有喜歡狡辯的心,和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的心。當時學生聽了,真的心非常痛,因為這兩點剛好也是學生特別嚴重的這兩點,所以當天晚上學生也有向先生懺悔,也有找出了先生的十多條優點,感覺這麼多年,沒有他的護持,自己走不到今天的。再最重要的是感覺自己打破了自欺這一關,感覺到自欺這一關就像自己修學十多年的一扇大門,一下打開了,一縷明媚的陽光又照亮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感覺到身心也輕鬆多了。所以在這裡特別感恩法師的用心良苦,和善巧方便的指導,讓學生清楚的意識到了自己的業障和習氣。但在最近感覺到心也比較安,念佛感覺比以前也清淨多了,也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說自己尋求這麼多年,要老想快樂式學習,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的那一點,其實就是以調伏習氣為精進,時時刻刻關注好自己當下的那顆心,把它用對了,而後感到的那分法喜,其實是自然而然生起來的,並不是自己求來的,所以這一點學生感悟特別的深。

  第二點是剛才聽到了法師說的那些開示,感覺到法師真是用心良苦,也耐心體恤到每一個人,王學長說一句話,法師都怕會嚇到她。其實沒有的,其實法師在講的時候,大家都在很認真的聽。所以學生也一直在反省自己,聽了師長老人家講經,從《大經解演義》一直聽到《大經科註》第五回,聽了這麼多,為什麼沒有聽懂?現在明白了,自己沒有扎好孝道的根,所以平時用妄心來聽師長老人家用真心講的經,所以在做事上只是做了枝末,沒有從心上去下功夫。最近在學習《老法師的身教》,這本書也非常讓學生受感動,老法師對一切事物都是很恭敬的。也察覺到自己真的恭敬心做得太差了,所以以後也期許自己在做事情,不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要用恭敬心來隨順佛菩薩的教誨,真的是像法師剛才講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第三點的體會是,體會到做事要有現代化、本土化和借力使力,這句話是前兩天聽經聽法師講到的。因為平時學生在家也很少看電視、聽新聞,這次回來以後,因為父親有聽新聞的習慣,所以每天早上學生有陪著父親吃早餐聽新聞,也很認真的在聽。最近有聽到習主席講話,「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把立德樹人做為教育的根本,清清白白做人,頭上三尺有神明,要做事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學生當時剛好也是學習到法師講的要用現代化、本土化去做事情。所以學生最近也感覺到,體制內學校對傳統文化也是非常認可和需求的。因為學生的學校辦學二十年,有和一些體制內的學校有聯繫,所以這種感覺特別的深。所以聽了習主席的開示,尤其是提到了這個堅定文化自信,高度認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走進課本、走進課堂,當時有看了這個新聞,剛好是中央新聞,自己特別的歡喜。而且最近又看到了同修的有一位孩子上四年級,他有給學生看他孩子的書,剛好就是傳統文化的書都必須要在學校學的,裡面學生有看到目錄,有《弟子規》、《千字文》、《笠翁對韻》等經典,所以很多都是《聖學根之根》裡面的經典。再加上最近還有聽到新聞聯播上有說,就是改進和創新教學的方式,不斷的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尤其是剛才法師講到,我們漢學的弘傳未來會有幾千年,真的學生的這個使命感油然而生,學生也是想到目前體制內學校的形式和課程雖然有所不同,但從長遠的發展理念上,一定會有一個契機的因緣出現。因為正好在前三天,習主席這一週還在全球的領導層的會議也講到的六個堅持,就是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堅持以人為本,也是感覺到習主席是在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也在修六和敬。師長老人家也倡導大家在修六和敬,師長老人家也是講到,我們做事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就在和,和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只要我們團隊和合,我們任何困難都不會怕的。

  最後學生還想分享一點,也是剛才聽到法師講的,不知道,也可能今天是最後一天,所以法師講的很多事都非常的入心,也給自己整個把這四十九天學到的一下子給梳理了一下。剛才法師講到說,一不小心,自己的習氣就冒出來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正念。學生也是感覺到,真的時間非常緊迫,給自己也當下,其實前段時間在學習過程,也把自己目前的一些緣分做了一些調整,今天也是將自己以後的學習目標簡短的寫下來了,給大家和法師匯報一下。

  第一點就是說,欲愛人者先自愛,欲救人者先自救。所以感覺到了自己這個薰修的時間不夠,共修班學習以後,所以要更加的精進,將這些全部的課程一點一點的再學習和落實、力行。

  第二點就是在家除了照顧父母,敦倫盡分,落實《弟子規》,還要每天堅持把自己的功課一定要完成好,自己的定課,以前的定課,像《淨修捷要》,加強拜佛、念佛,反覆聽師長的《大經科註》的第五回,但是每次聽都不一樣,感覺師長老人家最後這次講的就是給我們大家來講的。

  第三點,自己的作業也是一定要做到觀心為要,淨土為歸。藉阿彌陀佛的這個力量,安住當下的緣分。信願念佛是最重要的,也是海賢老和尚說的,啥都沒有念佛重要。護持好自己的這個心念,是學生這次學習最大的收穫。剛才也聽到家人們的分享,其實大家都是非常大的收穫,都是在心念上知道怎麼樣去努力。

  學生一定會珍惜老人家和法師、諸位老師同台演出的這個殊勝機緣,在這關鍵的十年,無論多麼的辛苦,一定要用真心,隨緣盡力的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情,也非常相信大家所期待的極樂世界就安住在隨緣不變的每一個瞬間,認真的落實師長老人家說的六大。在這裡也特別慚愧,其實在三年前學生就有發心在落實,但是今天在法師的面前再說一遍,也是以前做得不好,沒有真正的落實,就是發大心、立大願、扎大根、固大本、修大行、證大果。感恩法師和諸位老師的聆聽,肯定有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法師和諸位老師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張同學,我們也感覺她這個自欺一關打破,這個願心就自然流出來了,她現在在大眾面前念這個六大,這個就是發菩提心。能夠觀禮人家發菩提心,這個都是很難得的緣,我們也有一分道義,要護念張同學這個菩提心不退。她首先可貴在她能體會別人的用心,這個是有福報,這樣不容易糟蹋因緣。她又從我們儂同學分享的,她也對照自己,然後去跟另一半道歉,還列了他十幾條優點,這個學了就要幹,這個很重要。她又提到了,她真的不自欺了,她的心比較安了,念佛感覺比較清淨。佛法要自己去體會,不是念得多清淨,是心安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心為什麼不安?一定有分別執著。要觀照到,觀心為要,觀到了要把它放下,就恢復本來的清淨了,這樣才是學佛是人生的享受。莫向外求,人生的享受不是求來的,不是向外求來的,是放下之後自然而然的法喜。不能用妄心去聽經,要用真心去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要是師長的知己,這聽起來句句都有味道了,這個是神聽。其實佛法都有大用,每一句都有大用,我們不能囫圇吞棗、不能走馬看花。所以她對於聽到老人家講本土化、現代化、借力使力,她真的有相應了,她再去從我們國家的政策,從習主席的教誨,她就有很多體會了。說實在的,可能這一些話以前也聽了,但為什麼現在這麼有感覺?自己的心境轉變了,這個是關鍵。

  我們都知道什麼事要順勢而為,孟子說的,「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你有很多農具,你還得等到春天來了才可以開始耕作;所以「雖有智慧,不如乘勢」,要順勢而為。所以了解現在國家的整個形勢政策,我們想想,這麼多經典都編入教科書了,誰來教?要在局面當中看到自己的責任,要趕緊深入這些經典,能夠為學生、為老師、為家長來宣講,他們才知道文化好,才有文化自信。而我們要看到習主席在解決國內外的問題,格局都是很大的,解決問題的人不能陷到一些細節去,要抓大方向。

  而且也提到了「和」是一切事物的基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現在還跟哪個人、哪件事還有對立、還有不舒服,要趕緊調整,不能添亂。她也總結自己往後要下功夫的地方,學習很重要要領悟、要貫通,不是背知識,要觸動自己心靈深處,這個就有受用了。好,我們請下一位。

  趙老師:下面有請周學長。

  周同學:法師好,大家好。學生主要匯報兩個內容,一個是個人的學習心得,二是要代人請教一個問題。學生在學習了「弘護應有的警覺性」,當中的案例有一個女老師來到單位,教了幾年家裡人就不同意,離開了。法師就和大家一起探討進行了開示,從中學生就感受到這種經一事長一智對於自己修學的這個重要性。一方面就是自己發心要做弘護人才,這種態度非常重要,只有自己能真正的做到歷事練心,才能不斷的提升;如果不能的話,就會變成在別人眼中自己好像是在全心全意的做這件事情,但實際上其實自己並沒有讓家裡人看到希望,可能也會對自己沒有信心,關鍵的問題是,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失去信心。自己就是感覺到時光過得很快,時間都被浪費掉了,但是自己的成長卻不能夠有所提升。

  在課程當中其實這個「經一事長一智」,法師不只一次提到過,自己也是感覺到其實遇到境緣能夠自我反省、歷事練心,道理有時候明白了,但是還需要在人事物當中修心,提升自己的心性,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每天其實發生的事情很多,自己也不能夠將每件事情都很細細的總結,然後來保證自己下一次不再犯這樣的過失,但是感覺到自己的心態平和了很多,能夠從事情當中跳出來,看到事情的本質,就減少了很多沒有必要的煩惱。

  就比方說這兩天剛發生了一個事情,前兩天在大家庭交流的過程當中,聽課的時候就感覺到自己有點犯睏的這種現象,自己就將視頻關閉,直接從上課的地方就出門出去了。剛出去就有同仁問自己說:「妳是什麼情況?」因為他是發私信告訴學生,學生很激動,然後直接回覆了一個「睏的」。發完之後發現是對所有人說的,不是給他私聊的。瞬間第一個念頭就想,怎麼辦?就會想說,別人怎麼想?法師看了怎麼想?就會想很多,自己的心就不能夠安下來。但是很快就想到了課程當中講到的說,凡事不指責,勇敢去負責。其實這個事情已經發生了,然後妳再去多想其實也只是給自己增加煩惱,就趕緊止住自己這個念頭,因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然後就是把自己的念頭止住之後,安在當下,趕緊先聽課。同時也不能感覺事情過去了就苟且,從事情當中也能夠去反省自己的不足,不是說陷入到恐懼、擔憂、自責,而是能夠從一件件小的事情當中學會經一事長一智。觀照到自己的內心,出現擔憂別人怎麼想,其實還是因為自己的得失心比較重,就會想別人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不是反省自己是不是有抱怨心,會把責任推到如果他不給我發消息,我肯定不會犯這樣的失誤,所以就是這些念頭都要很隱微的去覺照。平時的時候經常會說事事是好事,一切都是佛菩薩最好的安排,但其實反觀自己有沒有從這些細小的地方真正的去相信、去保持這樣的一個態度,如果真的相信它是一件好事的話,那我們就要想它好在哪裡。

  學生就想到,第一點其實通過這件事情,就覺照到自己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不夠冷靜,就是容易著急,這個謹慎的態度還是沒有培養好。第二就是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是出去了之後,並沒有把這個七個及時落實好。因為大家有幾個人是在一起上課,自己沒有及時匯報一下自己的情況,我要出去一下,或者是怎麼樣,就是很激動的自己就走出去了,就給大家會有一個疑惑,會對自己有一個擔心,這個就是念念為別人著想的這個態度還沒有隨時隨刻能夠提起來。第三其實發出去之後,就是真的有一個好的現象,就是瞬間就沒有任何睏意了,就感覺一下子提升了自己聽課的專注度。第四就是同時這個消息發出去之後,因為有好幾個人都參加課程,就收到了很多微信的留言,大家就問說,妳怎麼了?是不是消息發錯了?妳什麼情況?就是從這個過程當中也是感受到團體之間的這種力量,大家都在互相關懷、互相提醒,說明我們並不是一個冷漠的團體。所以真的是事事是好事,小事當中真正能夠增長智慧,它就是好的事情。

  自己其實把這些事情總結當中,也是感覺到自己每天的這個功夫也需要穩紮穩打,努力的依照經典去做。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話,就可能會偏得愈來愈遠,而自己卻沒有覺照,所以就是從細節的地方能夠看出來自己的心態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第二個是有其他的同仁想請教法師一個問題,她自己說到,她修學了將近也七八年了,但是她也知道自己有如來智慧德相,自性裡面全部都具足,只要放下習氣,功夫就能提升。可是她感覺到自己不能夠放下,就想要請教法師她的根源在哪裡?她自己舉了一個案例是說到,她對於這個穿著比較在意,也不是說為了給別人看,就是覺得她自己很心安。比方說她衣服就要穿得舒服一些、好看一些,不能夠太難看,這樣子穿上去之後,她就心裡面很高興;如果有不好的這種衣服,她就不舒服,所以就必須要找一些好看的。這是她自己舉的一些案例,她主要還是想請教法師,她這樣的一個狀態它的根源在哪裡?學生的分享就到這裡,感恩法師、大家的聆聽,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周同學的分享。這個同學的問題應該妳來給她回答就可以了,妳看看妳剛剛的分享都是歷事練心,從小事當中都很多領悟。

  周同學:法師,學生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也想到了,因為感覺自己的分享跟這個問題有一點點衝突。其實感覺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她可能還是想聽法師的這種開示,她有這樣的一個心,所以我代她問。

  成德法師:妳恆順眾生做得不錯,謝謝。我們也看到我們王同學馬上應機協助,馬上危機處理,這個團隊之間的互助是非常可愛的。所以她剛剛也說到了,她發錯了,結果馬上很多人來關心了。她說她這個發錯之後完全沒有睏意了,是吧?可是我剛剛聽她講話,我打了三四個哈欠,可能那個磁場都被我給收來了。不過這個睏是自然反應,好好打打盹沒關係。但我也要反省,我講得太悶了,讓你們受罪了。但睏的時候打一下盹,三五分鐘精神就慢慢就回來;妳在那撐啊撐啊,結果撐了一個半小時,還是昏昏的。所以在境界當中不要執著,該睏就給它睏一下,休息一下。畢竟很多參與的同學,你們都還有工作,那個都是比較透支的,大家不要客氣,客氣了就不是一家人了。

  妳自我心境的觀照也很好。我們再提到剛剛講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妳學了七八年,聽經、讀經,但還是要識本心。所以要認識我本自具足,就不會懷疑自己了;但是也很清楚,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不能再讓妄心做主了。所以要穿得莊嚴,這也不一定是錯,大家不要著相,她的動機是什麼?一個學傳統文化的人,一到人群裡面讓人家一看就很歡喜,肅然起敬,這也沒什麼不好。我回想我奶奶那一代,只要在你眼前了,服裝釦子都扣得整整齊齊,非常有威儀,讓人一看就很莊重。妳假如現在當媽媽的都穿得很隨便,無形當中都在影響小孩。所以還得她自己觀照,她是很貪求,還是是她覺得這樣做能表好法,這個都是要看她自己的心境了。哪怕是還是很希望穿得比較好看,那也很正常。穿得莊嚴,不能隨著這個風氣去轉,因為有一些穿著的風氣是錯的,也不能隨波逐流。我們甚至穿著是什麼?帶動好的風氣。哪怕是還是有愛穿漂亮的,慢慢慢慢調整就好了,不要操之過急,一下子用力太猛,又造成自己信心影響,對自己也要有耐性,對別人也要有耐性。世味哪有法味濃,嘗到這個法味了,慢慢慢慢世味就淡了。我們最後請胡同學。

  胡同學:法師好、家人們好,學生是想給法師和家人們匯報一下,上次法師給學生提問之後開示的一些情況,怕自己會緊張,所以我就把這個寫出來了。就是很感恩法師的一個開示,特別是學習釋迦牟尼佛,放下自己的這個法,讓自己的心就安了很多。就反省到,之前學生對自己要不要結婚這個事情就挺執著的,就是會執著,要麼執著結婚、要麼執著不結婚。當看到媽媽在難過的時候,她在跟我說這個事情的時候,就會覺得結婚吧,這樣子拖著也不是什麼辦法,還會覺得障礙了他們學習文化。有時候自己覺得很累的時候,也會想著找一個人給我依靠一下的那種感覺。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等自己冷靜下來之後,就覺得不敢不敢,還是不能結,就會覺得這樣子就容易往下墮。然後這次聽了法師的開示,這個點上學生就放下了。

  然後包括這兩天聽了「弘護應有的警覺性」,看到師長的一個視頻,自己就更放下。覺得真的還是聽佛菩薩安排,自己不要去執著這個事情。後面聽完開示之後,就是還會有一個疑惑,我聽佛菩薩安排,到時候如果真的有人過來了,那我要怎麼判斷這個人是不是佛菩薩安排的?後面就覺得還是要保持清淨心,到時候用清淨心去感受就好了。

  成德法師:對對對。

  胡同學:後面又看到王偉傑老師的那個課程,就又起了一個念頭,覺得這個就是自己想要的一個生活方式,如果要結婚的話,就要找一個跟我過這樣生活的,然後就會又有一個判斷的標準出來了。就覺得自己聽佛菩薩安排這個,就覺得確實像法師說的,挺難的,好像自己的想法一個一個,執著就一個一個的往外冒。這是學生自己的一個那個。

  然後跟爸媽那邊的話,就是感覺自己首先還是要做到心一定要保持清淨平和,然後跟他們應對的時候就還是要多體恤他們,就不被他們轉了。其實跟法師請教完第二天,媽媽就有來電話了,前兩年就有人介紹了一個對象,媽媽就覺得那個人工作很穩定,然後人也挺踏實的,爸媽就覺得挺合適的、挺喜歡的。現在這個人又來問爸媽,然後爸媽有讓他聯繫我,又被我拒絕了,就是爸媽不高興。我是當時候拒絕掉,是因為覺得這次聽課的話,自己的願心又有起了一點點,就起了一點初心,會覺得這個其實就是一個考驗,這是一點,這是佛菩薩安排的一個考驗,確實也是不合適,就拒絕了,就有想這個是不是真的佛菩薩安排過來的?

  成德法師:妳為什麼判斷不合適?

  胡同學:就是覺得還是要一起修行的,因為他是沒有學習。

  成德法師:沒有學習是一個相。

  胡同學:哦。

  成德法師:人都不是這一世才開始修行的。我什麼都沒說,胡同學妳不要把我的話當公式背。

  胡同學:謝謝法師提點,這個點上我可能又執著了。

  成德法師:接著又領著一支令牌,「成德法師說要去的」,那我就麻煩了。

  胡同學:謝謝法師。後面就是跟爸媽應對,然後跟爸媽應對的時候,因為這個人爸媽就覺得很喜歡,然後我又到了這個年紀了,在應對的時候他們情緒就會比較激烈一點。那時候他們情緒激烈的時候,我是沒有說什麼,安安靜靜的等他們說完。說完之後,我就再跟他們說,我就跟他們說,也是知道他們是為我好的,現在只要人會踏踏實實的肯去幹的話,你物質上的東西都不會缺,現在這個社會,但是如果是說我們兩個人都聊不來,都說不到一塊的話,那以後生活也是會挺痛苦的。爸媽一下子是沒有辦法,就是說因為拖得太久了被我,這個事情,因為我們在農村,爸媽的這個執著點是挺那個的,但也不能怪他們,這個執著點會比較重一點。但是後面就沒緩過來,我第二天再給他們打電話,第二天打電話爸爸是緩過來了,情緒更穩定下來,就沒有說什麼,媽媽還是會有點不高興。到現在為止,雖然這個事情就穩定下來,但是就覺得對我也挺無奈的,就覺得我這個女兒好像好說也不行、歹說也不行的那種,就覺得對這個事情挺無奈的。但是會覺得還是自己一定要穩住,不能被境界給轉了,就是要多多聽經、念佛,心一定要穩住,是這樣的一個感受。

  然後其實爸媽這個事情他們心是沒有安,一直安不下來,現在學生能做的,好像只能從外面去緩解他們心的一個不安。就譬如說他們的壓力有可能來自於爺爺,爺爺這邊其實也是要去跟他做溝通。然後他們擔心的其實也不單單是我,還有弟弟。學生跟弟弟的感情,因為從小就感覺相依為命一樣,一起長大,跟弟弟說,我們兩個說話能夠說得通,覺得自己也是要對弟弟更關心一點,因為他現在有些,譬如說現在是從國外回來,在找工作,其實爸媽是挺擔心他的一個工作,怕他在外面社會上會被人帶壞掉,其實這些都是自己要去做的。

  自己回家的話,可能經常回去確實會給他們帶來困擾,其實自己是可以帶爸媽出來外面,他們有空的時候,帶他們出來多外面走一走、吃吃飯、散散心,這樣子也可以緩解一下,就是從各個點上去做。但這個就是一個感覺是要長期去做的,也是自己應該要盡的一個本分。就是也反省到,其實這一二年自己這塊就沒有很好的去落實,一直都是好像在打迷糊仗一樣,忽悠一下忽悠一下就過去了。

  成德法師:對,不能應付。

  胡同學:就沒很認真的去對待爸媽這個事情,他們心就很不安。然後平時法師您上次有說給他們念佛迴向,學生從去年就是有每天都會給爸媽迴向,然後迴向的內容是希望爸媽能夠早日聽聞正法,放下萬緣,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知道這樣的一個迴向是不是合適?

  然後就是學習釋迦牟尼佛,放下自己,犧牲奉獻,為正法、為眾生,聽佛菩薩安排。這個點上學生在落實的時候,就覺得只能是在每個因緣當下歷事練心,真的把這顆為眾的心給它練純來,我不知道這樣子對不對?平時還是要心能夠保持清淨,多多念佛、拜佛、聽經,這樣子心盡量安在正念上面,讓自己有個這樣的。然後就是要做一些什麼事情,學生好像現在感覺沒有什麼能力去做出一番大事,能夠讓他們幸福、能夠安。就感覺好像只能是在當下的因緣當中,讓自己充實一點,不讓時間空過這樣子,然後就盡好每一個本分。

  也有反省到這一二年下來,通過這個事情就反省到,確實自己對家裡不夠用心,一直都是在,確實像法師說的,像是在應付的一個心態,沒有很好的去安他們的心。也有反省到,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對爸媽其實按照經典在要求他們,就沒有很好的去體恤到他們。然後這一二天聽了「弘護人才應有的警覺性」後,就覺得自己在團隊裡面也是不純心,會有自私自利的心,其實很多時候想的就是自己要學習,就一直在因緣當中經常都是退縮的那種,就會覺得緣分不到或者是什麼樣的,其實可能就是自己沒有去盡好本分,然後用這些來給自己一個說法,但其實應該是自己沒有很好的去盡本分,就這樣子。其實在團隊裡面有時候自己感覺也是會有求的,就會覺得在傳統文化團隊裡面比在世間的團隊裡面好像會更清淨一點,或者是更放鬆一點,應該是這樣子。這個點上自己其實也是會有的,自己有反觀。就是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夠,還是需要扎下心來好好的去盡好本分。謝謝大家、謝謝法師,請法師、家人們批評指正,謝謝,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胡同學。我們會有煩惱,就是心太容易動;我們會有煩惱,就是佛念得不夠,太喜歡想事了,過去的想半天、未來的想半天。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所以相不相信,所有人的問題都是不老實念佛;你真的有老實念了,妄念一少了,很多事你會自己想通的。所以我們太喜歡想了。

  再來,妳剛剛敘述了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在家庭跟父母互動,第二個是在團體裡面。大家有沒有聽得體會到什麼?不管在家還是在團體,就是用的我們這一顆心,你對父母會產生的心態,在單位裡面也會產生的。所以為什麼《華嚴》說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在家裡面能躲就躲,本質是自私。妳不能因為妳要躲,妳忽略了父母的心不安。不是說妳一定要怎樣,就答應嫁了,他就心安了,那妳又偏到另外一邊去了,妳還是要理智去應對事情。但是妳真誠面對了,有時候都不是在結果心安的。說實在的,從結果上的心安也只是一時的,為什麼?妳嫁了以後,他擔心的事又會再產生了,啥時候生孩子?生了孩子,妳看可以擔心的事愈來愈多了。所以妳首先是父母跟子女之間的溝通要能夠恢復到父子有親,但首先那個坦誠要從自己做起。我跟我父母也都有溝通過,當我跟我父親表達,那我不一定要有夫妻的生活,我父親其實他們都是為我們好,當他了解我們的一種狀態、心境,他也不強求了。所以其實剛剛講要互相理解,理解萬歲。孝順、孝順,首先要懂得順,妳先順著,他就歡喜了,一歡喜,妳用理智的這些思考,他不會反對的。要調劑人情,才能發明事理。調劑人情就是讓父母這個心都能比較不覺得妳是在逃避、在牴觸他,這樣才好溝通。黃念祖老居士那個開示妳看了吧?找對象要找明白的。

  胡同學:看過了,法師。

  成德法師:看過了,多看幾遍,看一遍不夠。

  胡同學:好,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說實在的,人要建立起自己的正知正見,建立起自己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妳不能依賴,妳不可能每一次遇到什麼事打電話請教人、問人,有時候這樣會形成依賴。善學的人是在每一個跟人請教問題,從對方的解答當中去掌握住原理原則,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則,之後他就能自己去判斷、去思考。都要善用因緣,不能搞成依賴。你們比較有福報,我們那時候哪有人可以問?但是沒得問有沒得問的做法,我每一次想不通了,趕快把老和尚的經教一放,聽個十五分鐘,問題找到答案了。問題都在念頭上的分別執著,聽著聽著不分別、不執著了,佛菩薩一加持你就想通了。我們的念頭裡面太容易有分別執著。

  妳剛剛那些迴向文都很好,但是真的要洞察到,自私很容易冒出來的。在哪裡?在跟父母、在跟人相處,那個念頭裡都有自私在,要觀照得到。老和尚常常說十六個字要放下,十六個字在哪?每一天不知道出現多少次,只怕我們不認識它而已,要能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好,妳自己在面對境界,妳哪怕父母希望妳去,妳去了,妳都要在境界當中能夠判斷,懂得進退。妳也甚至於可以藉這個緣,跟妳父母有更多可以建立的共識。不要怕事,但也不要惹事,順勢而為,是吧?妳有時候刻意的要跟妳父母聊找對象,第一,黃念祖老居士說什麼,第二……那他接受不了。妳反而去看了,看了之後順勢聊,我的觀察怎麼樣,我之前我哪個朋友她結了婚是啥狀況,妳都可以聊出來了。人不怕的時候,反而會有很多靈感;擔憂東、擔憂西,佛菩薩要加持我們加持不上。

  再來,妳剛剛講了一句話,反正我現在也不可能做什麼事可以安父母的心。此言差矣!妳假如現在去設身處地妳父母的心,妳就知道妳該幹啥了。首先妳弟弟的事情就是他的心結,妳怎麼會幫不上忙?你看我們的念頭裡面太容易預設立場了。妳要鋪墊,妳要讓妳的弟弟知道福田心耕,《了凡四訓》妳可以介紹給他,妳身邊可以蒐集到對於他現在找工作有幫助的光碟,甚至借力使力。這一點要跟曾同學學習,她馬上借張同學的力量,張大姐姐,幫助這些年輕人。你們聽東西要會學,會用到自己的身上來。這不都是借力使力嗎?

  你的念頭轉不過來就借不到力,你念頭一轉過來,原來很多力可以借。所以我剛剛為什麼要告訴大家,依我的觀察,每一個人佛菩薩都照顧著,同體大悲,就怕我們自己的念頭造成障礙,他們只能在一旁等待。點到為止,不然妳又要給我背公式了。

  再來,妳現在一心教小孩,這功德非常大,福至心靈。妳現在盡心盡力安住當下教學,把功德迴向給妳們家,力量非常大。「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我們怎麼會沒有事可以做?要信佛,願力是很不可思議的。成德出來十八年了,你看父母身體佛菩薩照顧的,我都不用操心的。但妳要信、妳要真幹,就有感應,怎麼會覺得好像做什麼事不能安父母?

  好,不好意思,時間拖太久了,今天就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因為胡同學這個事還得多聊一點,為啥?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要不你自己要面對,要不你身邊的人要面對,你也得要很清楚,你才能幫得上自己,才能幫得上別人。這是我們傳統文化團體必然要面對的問題,要歡歡喜喜去解決,事事是好事,有佛法就有辦法。好,阿彌陀佛。

  趙老師:阿彌陀佛,法師好,向您跟大家懺悔,剛剛有點打瞌睡,發言的順序搞錯了,孫學長應該在周學長後面,所以這個……

  成德法師:好,沒問題,家裡有事的,家裡催著吃飯的,趕快去,首先讓身邊的人生歡喜心,還能聽的繼續聽,我們一切隨緣,不要執著。好,我們請孫同學。

  趙老師:有請孫同學。

  孫同學:尊敬的法師,諸位家人們,大家好。學生主要是想分享一下家裡的一個變化,還有就是和身邊同仁應對的時候,自己的心態上的一個偏差。因為上次在跟法師懺悔的時候是發覺自己比較自私,對爸爸媽媽還有抱怨。這次就分享一個喜報,因為家裡弟弟他要面臨中考了,所以家裡現在媽媽也是一心在帶弟弟中考。因為弟弟是吃素的,之前也是在吃素這個上面煩惱過,因為身邊的境緣就會說,你吃素不行,都體力跟不上。但是弟弟這次體育加試,他們班裡就有兩個人滿分,其中有一個就是他。然後媽媽當時就在想說,真給吃素學傳統文化的孩子爭氣。學生是透過這個點就發現,自己在這一段的學習過程中,自己的心清淨了很多,包括這次和媽媽心情溝通的時候也很平靜,語速很緩慢、很溫柔。媽媽就說,妳怎麼變化這麼大,以前說話聲音像機關槍一樣突突突的。所以就是更加深信這個依報隨著正報轉,自己正念很足的時候,家裡就很安定,時不時的會有這種小驚喜,也是期許自己能保持好正念提升的狀態,然後安家裡的心,也安自己的心。

  第二個點是反思到自己在跟同仁們應對的時候,自己有點以小賣小,就感覺自己好像剛來團隊,心源隱微處會覺得我剛來,大家應該體恤我一下。其實是自己很自私的一種行為,就是想讓別人讓著自己,這個就是非常不好的念頭。那也是在這次學習中,一點點發覺到自己對身邊的同仁有控制、要求的心。現在對治的方法就是,每天都能念起來同仁的恩德,見人善,自己也是柔軟一些,平時同仁們感動到自己的這些小事,然後自己也學著去做,譬如說幫同仁洗個衣服,關心一下對方,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也期許自己能夠堅持做下來,然後變得更柔軟一些。以上就是學生的一點心得和體悟,言語中有不當的地方,請法師和各位長輩批評指正。

  成德法師:謝謝孫同學。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要有信心,如理如法的去修,都有感應的。而且修的過程清淨心是首要的,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那心要清淨,這個自私自利要放下,不然它會常起作用。念念為他人著想,這個對我們恢復清淨心很有幫助。孫同學可貴在她從自己心源隱微處去觀照。不要小看一個念頭,我們一不注意,它會慢慢慢慢變大的,它會發酵的。老法師說放下控制,就是放下要求的念頭。其實人的念頭裡常常都有義利之分,我提起來是利,我的利益,還是道義?都常常會有這種分別。提起道義了,就不會去要求了,應該的,不會去要求別人了。

  她也從事上去對治自己的習氣。有時候我們是知道,但是不見得有下功夫去對治。比方說念恩德,我們也都知道要念恩德,但是她是每一天去想,想別人的恩德。每一天都這樣,她就形成習慣了,以後就不是每天想而已了,她在境界當中,人家那個付出的心一出來,她馬上就感知到了。真的是這樣,勉強而行之,慢慢到利而行之,慢慢到安而行之,自自然然。一開始,始而勉強,最後終則泰然,就可以蕩滌私情了,把這習氣就轉過來了。

  今天不好意思,後面好像還有兩位,我看就先到這裡了,法輪未轉食輪先。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