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劉素雲老師複講 (第四十集) 2018/4/23 中國 檔名:56-214-0040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這一節課我們學習第二十六品經文,經文的題目是「禮供聽法第二十六」。這品經文說的是十方世界的菩薩,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生活、活動情況,介紹他們在西方極樂世界禮拜供養阿彌陀佛,以及聆聽阿彌陀佛演說妙法的情況。現在我希望同修們,就把自己當成也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然後去禮拜供養阿彌陀佛,聆聽阿彌陀佛演說妙法,你就是其中的一員。看下面一段經文:
【復次阿難。十方世界諸菩薩眾。為欲瞻禮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各以香華幢幡寶蓋。往詣佛所。恭敬供養。聽受經法。宣布道化。稱讚佛土功德莊嚴。】
這段經文字面上的意思是這樣的,佛又告訴阿難,他方世界那些聽到阿彌陀佛的佛號,又能生歡喜心的菩薩們,他們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瞻仰無量壽佛,都帶著『香華、幢幡、寶蓋』,等禮物來到極樂世界,以誠敬的心供養無量壽佛,聆聽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之後又回到自己的佛國宣揚傳播,以正道教化眾生,稱讚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這就是上面這個經文所表達的意思。
看下面一個詞,『宣布道化』,「宣布」就是宣揚傳播,「道化」是以正道來教化眾生。佛在這個經文裡告訴我們什麼?是告訴我們十方世界的菩薩眾,到極樂世界來參禮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最後五願的成就。因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最後五願,是為十方世界諸菩薩們所發的。我們現在已經看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十方菩薩沒有聽到彌陀名號的功德,是機緣沒有成熟,當然包括聽到之後不能信受,那也等於沒有聽到。除此之外,凡是聽到彌陀名號的能生歡喜、敬重之心,沒有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參拜阿彌陀佛的,所以這些都是機緣成熟的大眾。見佛也要帶一些禮物以表敬意,「香華、幢幡、寶蓋」,這是舉的幾個禮品的例子。『恭敬供養』,是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聽完之後,又回到自己的國土再輾轉流傳。「宣布道化」,是他們聞經之後再向大眾講解,在西方極樂世界聽了阿彌陀佛講法之後,就到十方去宣傳、宣揚彌陀本願功德。道是指彌陀的本願功德,這正是本經所說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化是什麼意思?是指眾生所獲得的利益。『稱讚佛土功德莊嚴』,就是為一切眾生宣揚《無量壽經》。看下面一句經文: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這時世尊以偈頌的方式來讚說,『頌曰』。看下面一首偈頌:
【東方諸佛剎。數如恆河沙。恆沙菩薩眾。往禮無量壽。南西北四維。上下亦復然。咸以尊重心。奉諸珍妙供。】
這一共是八句偈頌,說明到極樂世界菩薩人數之多。東方世界的佛剎,像恆河沙數那麼多,而每個佛剎又有像恆沙數那麼多的菩薩。大家想一想,這些菩薩到極樂世界去禮拜供養,聽阿彌陀佛說法,該是多麼壯觀!除東方以外,還有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等九方,加上東方那就是一共十方。每一方都有恆沙數那麼多的世界,而每個世界又有恆沙數那樣多的菩薩。這些菩薩們都以真誠恭敬之心,奉持各種珍妙的物品,供養阿彌陀佛以及與會大眾的諸上善人。這是對八句偈頌字面上的一個解釋。
再說說它還有什麼深刻的含義,這八句偈頌,為我們敘述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菩薩,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參拜阿彌陀佛,前面六句是敘事,後面兩句是說他們所修的供養。供養最重要的以尊重心,這告訴我們什麼?尊師重道是弟子對佛最重要的供養。最後一句是說他們所帶的禮物,以及一切珍妙的供品,用來供養阿彌陀佛,這是屬於財供養。『珍妙』是說的珍寶。我們再看下面的偈頌,這一首偈頌是比較長的:
【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聞佛聖德名。安隱得大利。種種供養中。勤修無懈倦。觀彼殊勝剎。微妙難思議。功德普莊嚴。諸佛國難比。因發無上心。願速成菩提。】
這一大段偈頌,是十方菩薩讚歎阿彌陀佛,他們也發願要快速成佛。十方無量無邊的菩薩們暢發和雅的音聲,歌頌讚歎阿彌陀佛,讚歎阿彌陀佛神通、智慧究竟通達。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都能安穩得到圓滿成佛的大利益。聽聞到聖德名之後,能於種種的供養中精進的修持,沒有懈怠、厭倦之心。這些個菩薩們看到極樂世界,種種殊勝美好的環境,確實感到微妙不可思議。這些都是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的大眾,功德共同所莊嚴的,所以讚歎極樂世界是十方諸佛國土所不能比的。這些菩薩們見了這樣微妙不可思議的盛況,因此都發無上的菩提之心,希望在這一生中能夠快速的成佛。這是上一段比較長的偈頌書面解釋。
下面為讓大家了解得更透徹一些,我們把這一大段偈頌分開來說一說。看下面四句,『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這四句偈頌是總讚佛德,讚歎無量壽佛的,「暢」是非常舒暢,心開意解,非常歡喜。「和雅音」是讚歎的聲音很美。「最勝尊」,無量壽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用最勝尊來讚歎阿彌陀佛。「究達神通慧」,究是究竟,達是通達,也就是究竟圓滿通達神通智慧的意思。這句就是彌陀本願裡所說的,他成佛之後要超勝諸佛。「深法門」是指真如本性,我們常講性海法源,唯獨阿彌陀佛窮徹根源,所以他對於一切法沒有障礙,才能為一切眾生建立這樣殊勝、美好、平等的成佛法門。這個法門真的是超勝諸佛,超勝一切法門。
看下面四句,『聞佛聖德名,安隱得大利,種種供養中,勤修無懈倦』。這四句偈頌,是專頌名號功德的不可思議,第一句是指六字洪名這句名號,當然四字也是名號。眾生聽到彌陀的名號之後,「安隱得大利」,這句是讚歎名號功德的究竟圓滿,和不可思議。菩薩三慧,聞是第一,聞思修是三而一,一而三。絕對不是聞了之後,思修就沒有了,不要錯解這個意思,那不是菩薩的三慧;如果是只有聞,沒有思修,那不是菩薩的三慧。比如佛教我們戒定慧三學,有圓融、有次第,圓融就是三學同時修成。戒定慧包括整個佛法,不僅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所宣說的,不出這三大類。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宣說的無量微妙法門,也離不開這三大類,所以這三大類稱為三無漏學。戒學的精神,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專門讀經的時候,心裡妄念不生就是諸惡不作。《無量壽經》是如來徹證性海法源所流露的,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我們讀這部經就是眾善奉行。不單是人天善法、二乘善法、菩薩善法,如來果地上的大圓滿善法都包括在其中。
讀這部經的好處是什麼?知道的人真的不多。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一條都不漏,這是戒圓滿,讀經是圓修;專心讀經,不夾雜、不間斷,就是定學;念得清清楚楚、了了明明,沒有念錯、沒有念漏也沒有念顛倒,這是慧學。所以讀經的真正利益,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圓滿完成。聞思修是一體的三面,聞是表示接觸,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用這個聞字來做代表;思表明瞭,絕對不是思考,是思慧;明瞭了就不迷,不迷是修慧。所以聞是聞慧,思是思慧,修是修慧,聞思修三慧同時完成。我們大家讀經三學、三慧、三資糧,乃至於六度、十大願王,都是一次完成的。如果我們再說得深一點,顯密也是一次完成。因為在這部經典裡,包括密宗甚深的教義在其中,雖然它沒有咒語,名號、經文與咒語沒有兩樣。因此我們讀這部經、念這一句名號,都能得到安穩大利,安是安全,穩是穩妥,大利是指當生成佛,利益中最大的利益就是圓成佛道。這部經典、這個法門,確實能使一切眾生安安穩穩的,在這一生中往生不退成佛。
下面看這句,「種種供養中」,這句是告訴我們,供養的方式很多。因為前面是種種供養中,是說供養的方式多,絕不止是財供養。這裡的種種供養是指法供養,《普賢行願品》裡說了七種法供養,第一種即是如說修行供養,在一切法供養中「勤修無懈倦」。我們怎樣把種種供養,都修得圓滿而沒有欠缺?那就是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所有法供養都圓滿。這兩句話聽懂了,就是說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所有的法供養都圓滿了。念佛法門殊勝的利益不可思議,一心修學,真是佛門所講的有求必應,所有的業障都能消除,一切災難能夠脫離,它的效果遠非其他經論、法門可以相比的。大家聽到這留沒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有求必應,所有的業障都能消除,一切災難能夠脫離。你說這種效果其他的經論、其他的法門,是找不到的。
看下面四句,『觀彼殊勝剎,微妙難思議,功德普莊嚴,諸佛國難比』。下面還有兩句,『因發無上心,願速成菩提』。前面這四句是讚歎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讚歎國土依報莊嚴。「觀彼殊勝剎」,這個剎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微妙難思議」,這句是總說。第三句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這麼莊嚴,真正的原因,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來積功累德的成就。把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這麼莊嚴的原因,給我們說得一清二楚。下面一句「功德普莊嚴」,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十方世界每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是與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的功德,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功德所莊嚴。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功德,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們的功德,依報、正報都是功德成就的。我們讀經、念佛就是修積功德,這個功德究竟有多大?不可思議。因為直接與阿彌陀佛的果地相應,這是真的妙不可言!下面看「諸佛國難比」,這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界裡所沒有的,唯獨極樂世界特殊。下面兩句,「因發無上心,願速成菩提」。因為看清楚、看明白了,才真正生起仰慕之心,無上心是懇切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求見阿彌陀佛的心,這叫無上心。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這一生你必定不退成佛,就得到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即使在十方世界弘法利生,你也決定不會退轉。看下面一段偈頌:
【應時無量尊。微笑現金容。光明從口出。遍照十方國。迴光還繞佛。三匝從頂入。菩薩見此光。即證不退位。時會一切眾。互慶生歡喜。】
這段偈頌字面的意思,是阿彌陀佛放光利益來參訪的菩薩。正當那些菩薩發願的時候,阿彌陀佛現出微笑的金容,從口中放出光明,遍照十方諸佛剎土。光明遍照十方之後,又再回來繞佛三圈,然後從佛頂入,這表示阿彌陀佛為十方菩薩灌頂授記。這些菩薩們見到佛的光明,立刻圓證三種不退轉的果位,當時來禮供聽法的十方菩薩們,彼此互相慶幸,生起大歡喜心。這是字面的意思,聽了這段意思,大家能不能眼前有一幅畫面,阿彌陀佛現出微笑的金容,然後從口中放出光明,這個光明遍照十方諸佛剎土之後,這個光明又再回來繞佛三圈,然後從佛頂入。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我們看看下面幾個詞語,『應時』,是指菩薩讚歎發願的時候。『無量尊』就是阿彌陀佛,『從頂入』,頂是頭頂,代表至高無上的大法。「從頂入」指從佛頂入,這裡有灌頂授記之意。這一段經文,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當時西方極樂世界法會的狀況。只有釋迦牟尼佛見到,我們沒有能力見到,即使是阿羅漢和一般的菩薩也見不到。因為阿羅漢的天眼,只能看一個大千世界,十萬億佛國土他就看不到。菩薩的天眼也只能看百千大千世界,它是有侷限性的。菩薩去拜佛,佛歡喜。下面幾句是講感應道交,「應時無量尊」,無量尊就是無量壽佛,也就是阿彌陀佛。菩薩拜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微笑現金容』,「微笑」表示歡迎。佛在沒有說法之前是先放光,『光明從口出』,為什麼要放光?放光是加持這些菩薩們。光是代表智慧,顯示大智之言,還是從口裡說出來的,因為這個光是口中放出來的。
「遍照十方國,迴光還繞佛,三匝從頂入」,這三句與彌陀的本願相應,彌陀本願是成佛之後他的光明遍照法界。果然沒有錯,佛光確實遍照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當然也包括我們住的這個世間。佛放光也是為了大眾,為大眾授記,依照密法講是這樣說的,這屬於灌頂,所以有灌頂授記之意。光明從口中放出來,遍照十方之後再回來繞佛三匝,從佛頂入,這表示法身之極頂。頂是代表至高無上的大法,就是密宗無上的灌頂之法。看下一句,『菩薩見此光』,這句偈頌是告訴我們,大眾振奮起來了,為什麼大眾振奮起來?這是大眾根熟的表現。我們可能第一次聽這樣的說法,就是看見佛放光之後,這些個菩薩大眾們就振奮起來了,振奮是表示這些大眾的根熟了。根不熟的眾生,他是見不到光的。這回我們知道了,根熟眾生能見到佛放光,根不熟的眾生看不見佛放光。
『即證不退位』,大家要記住,根熟眾生見到佛光,跟見到這部經典是相同的,見到這部經典愛不釋手,必定發願專修專弘。光明就是《無量壽經》,這個深刻的含義我們一定要知道。就是說根熟的眾生見到佛光,跟見到佛的經典是一樣的,見到這部經典以後愛不釋手,他必定發願專修專弘。這個光明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光明。這個光明是什麼光明?是佛光。「即證不退位」,這是講菩薩的證果圓證三不退。下面兩句,『時會一切眾,互慶生歡喜』。大家想想,十方來與會的菩薩們個個都圓證三不退,這該是多麼大的喜慶之事!所以自己慶幸,也彼此慶幸。按我們現在的話說,互相祝賀,生大歡喜心。看下面兩句:
【佛語梵雷震。八音暢妙聲。】
這兩句是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說法的音聲清淨,洪亮得像雷震一樣,可以遠聞十方,而且微妙圓滿具足八音,廣為眾生演說妙法。大家要注意,這兩句是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佛讚佛。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這叫佛佛互讚,這要特別引人深思。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正像俗話說的那樣,同行是冤家,彼此相輕,誰也瞧不起誰,每個人都以為自己了不起,今天批這個,明天罵那個。這是什麼?這是煩惱,這是業障。有這樣的煩惱和業障,你怎麼能見到佛光?這個煩惱和業障把佛光障住了,不是沒有佛光。你怎麼能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要清淨心。你怎麼能證得三不退位?我們看看諸佛菩薩他們沒有這個現象。《華嚴經》上五十三參,每一位菩薩都是那麼謙虛,尊重別人。我們所看到的是佛佛互讚,沒有看到佛佛互謗;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這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看下一句,『佛語梵雷震』,阿彌陀佛說法的梵音,如同雷震。「梵」是清淨的意思,形容阿彌陀佛說法清淨無染,不但世間法不染,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染,這才是梵音。「雷震」是比喻打雷的聲音很響,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得見,比喻十方世界都能聽到阿彌陀佛講法。這裡的雷震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聲音很響亮;第二個意思,是警覺。驚動我們的心思,使我們有高度的警覺,這是雷震的兩個意思。下面一句,『八音暢妙聲』,這是讚佛,通常是弟子讚歎本師,在這裡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有的同修可能問,這怎麼又出了個「八音」,八音是什麼?下面我們做簡要的一個介紹,第一是最好音,世出世間所有一切音聲,都無法跟佛的音聲相比。一聽就懂,一聽就歡喜的音聲就是最好的音聲。《無量壽經》可以淺講,也可以深講,不同根性的人都能聽得懂,聽了都歡喜,這就是最好音。
第二調和音,經教能調和我們的性情,也就是調和我們的情緒,情緒就是業障、就是煩惱。佛法注重調身調心,那用什麼來調?佛法用梵唄調心,用戒律調身。古時候的音樂是教育,不是娛樂。以梵唄和雅,調和人的身心,以極清淨的音樂來陶冶人的性格。佛經的經文都可以譜上曲子來演唱的,尤其是偈頌,偈頌多半是押韻的,特別容易演唱,所以它有調和之意,能調身、能調心。這是第二個音,調和音。第三柔軟音,身心調和之音必定柔軟,柔軟就慈悲,不會顯得剛強。剛強就煩惱,個性強的人煩惱多這是障礙,這兩句話大家要注意,剛強就是煩惱,個性強的人煩惱多,這是障礙。我們每個個性強的人聽了這句話,你要認真思索還繼續剛強嗎?還繼續個性嗎?
第四不誤音,誤是錯誤,佛所說的法決定沒有錯誤,所以是不誤音。第五不女音,女音是指女子嬌滴滴的那種聲音,這種聲音一般人都不喜歡。佛的音是具足四無畏。我看到這的時候我就想,這女人的音人家不喜歡聽,但是一看是指女子嬌滴滴的那種聲音,不受人歡迎。我就想怎麼說大家能聽得更明白?在我們世間就現在有的人說嗲嗲的,是不是就這個意思?我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因為我在看一檔電視節目的時候,有的女孩說話那個聲音,真的是嬌滴滴的,確實讓人煩,不招人喜歡聽。所以這個告訴我們,最好的、最美的音一定要不女音,說話好好說。第六個是尊慧音,這個音是令眾生聽了之後能生尊貴、欽仰之心,能啟發智慧,這叫尊慧音。第七深遠音,佛說法的音聲使人感動很深,時間很長,甚至佛說法的音聲,聽了之後一生都不會忘記,這叫深遠音。第八叫不竭音,不竭是無窮無盡的意思,佛說法只說一句也有講不完的道理,就是我們所說的辯若懸河,無盡無竭。上面給大家介紹了這個八音。下面看這段偈頌:
【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志求嚴淨土。受記當作佛。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知土如影像。恆發弘誓心。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修勝菩提行。受記當作佛。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
這段偈頌是釋迦牟尼佛轉述,對十方菩薩們的開示,這個很重要,是釋迦牟尼佛轉述阿彌陀佛對十方菩薩的開示。阿彌陀佛說從十方國土來到這裡的菩薩,我都知道你們的心願,你們就是一心一意要求得莊嚴的佛土,希望我能夠為你們授記。你們想要滿足這個大願,就要覺悟明瞭一切法都是如夢、如幻、如響,皆是不真實的。如果要成就這樣清淨莊嚴的國土,就要滿足自己所發的大願。雖然覺了世間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知道所求的國土也都是如影如幻,阿彌陀佛還是勸他們,恆發大誓願來救度一切眾生。假如要成就究竟圓滿的菩薩心、菩薩行,就要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也就是戒定慧三學和六度,這是功德的根本。還要修習殊勝無上的普賢十大願,佛道之行,這樣才能接受佛授予的成佛之記。阿彌陀佛教他們要通達一切法的真實相,了知一切法是空無我,然後敦倫盡分,專求淨土,必定成就像極樂世界這樣莊嚴佛剎。我剛才說這一大段,就是上面偈頌字面的解釋。
下面我們來看深層次要表達什麼意思,『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第一句是稱揚十方世界來到彌陀淨土的菩薩們,「正士」是對菩薩的尊稱,正是正知正見,士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現代一般稱為知識分子。古代稱讀書人,古時候中國分為四民,士農工商,四民中最高地位的是讀書人,可見古時候非常重視讀書人。人在社會,不能離開社會獨立生活,一定要與大眾往來,人際關係非常重要。老法師一再告誡我們,要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個,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把人際關係搞清楚、處理好,這樣才能知道,我們應該盡什麼樣的義務,什麼是我們應該享受的權利,清楚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社會才能祥和,才不會有爭執。古時候非常重視人本教育,我們今天的教育有點忽視德行、言語,只重技能。教育的效果是什麼?是科技發達,社會動亂,人人都沒有安全感,這是非常嚴重的危機。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教育走錯了方向。我們可以這樣直言不諱的說,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宗教教育都失敗了,捨棄了古代教做好人的聖賢教育,這是今天天下大亂的根源。什麼時候能恢復社會的正常秩序?首先要恢復人本的教育。人若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世界永遠不會安定。能解決今天世界的衝突,唯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大乘佛法。
士是世俗的讀書人,有品德、有學問、有修養,有正知正見是菩薩,不是世間一般的讀書人,所以尊稱為正士。對於大菩薩我們稱為大士,這是最尊敬的稱呼,比如說我們稱觀音大士、普賢大士,這都是最尊敬的稱呼。同修們應該了解一點佛門常識,就是不能任意稱大師,哪一位等覺菩薩稱大師?大師是對佛的尊稱。一般人是不可以這樣稱呼,這樣稱呼是不懂佛門的規矩,用這樣的稱呼去稱呼一般人太過分了,因為捧人也不能把他捧成佛,這是不應該的。學生對老師也不可以用這樣的稱呼,這樣稱呼是對老師的大不敬。老師沒有成佛,你偏偏把他稱作佛,等於是挖苦他,諷刺他名不符實。正士是非常恰當的稱呼,最尊敬的也不過稱為大士,決定不可以稱為大師。過去不知道稱呼錯了,現在知道改了就好,不可以稱呼別人為大師,也不能接受別人稱自己為大師。按照中國的傳統,教下是稱法師,禪宗稱禪師,律宗稱律師,皇帝的老師稱國師,通達三藏,翻譯經典的稱三藏法師,沒有稱大師的。這個佛門的基本常識,我在這裡給大家說了一遍,今後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我們在生活中,有人就隨意的這麼稱呼,不管是誰都叫佛,這不對。
以前我姐沒往生的時候,有的同修給我姐打電話都這樣稱呼。我聽到以後我曾經給糾正過,但是好像沒有糾正過來,以後還是這樣稱呼,那現在我姐姐往生了,這個問題不存在了。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不存在這個問題?如果存在,一定要更正過來。後人對於古大德稱為大師,這已經屬勉強,因為他已經不在世了,表示對他的恭敬,把他稱大師還算說得過去;人還活在世間稱大師,那是說不過去的。像印光大師在世,都稱印光法師,往生之後,佛教界尊稱他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淨宗的祖師都稱大師,只有這個例外,其他法門的祖師沒有稱為大師的。因為大師是佛,一切眾生接觸到佛皆能得度,都將成佛。淨宗勸人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跟諸佛教化眾生沒有兩樣。所以淨宗祖師後人稱為大師,但不是當時,都是在往生以後的尊稱。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不要搞錯。
看下面兩句,「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吾是阿彌陀佛的自稱,阿彌陀佛知道他們的心願,「悉」是全都、全部的意思。下兩句,『志求嚴淨土,受記當作佛』。佛說你們來到這裡的目的,大概都是希望莊嚴淨土,希望在這裡授記成佛。阿彌陀佛見到這些菩薩們,菩薩們還沒有開口,佛就先把他們的心願說了出來。當然這裡面的含義很深、很廣。這裡的「志求嚴淨土」,這句要特別注意這個嚴字,莊嚴淨土,迴向偈裡也是「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這句所含的意義可以這樣說,深廣無邊,若細說這一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就是阿彌陀佛莊嚴西方淨土。擴大來講,諸佛的弘願是要莊嚴法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不是光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成佛才能達到這個目標。不成佛為什麼做不到?因為你不成佛,智慧不圓滿,德能不圓滿,智能不圓滿,這就很難滿願。「受記當作佛」,這句是說成佛之後,才能真正的、圓滿的莊嚴淨土。這兩句確實是菩薩求生極樂世界,修學的主要目標。我們修學的目標是什麼?當然也是希望授記當作佛。
今天我們帶大家講到這裡,我開始的時候,說你們現在就是去西方極樂世界,禮拜阿彌陀佛的一員,你們去禮拜、供養阿彌陀佛,聽阿彌陀佛宣說妙法。這一次去你們佔大便宜了,為什麼?阿彌陀佛給諸菩薩們授記成佛,你也是其中的一分,你也得到阿彌陀佛的授記。恭喜你,成佛的機緣成熟了。
今天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