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集)  2014/9/15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8-0007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好,我們今天接著再來學習《淨土集.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第八十二段。我們將這段文念一遍。網路的同修沒有課本,就用聽講就好。

  【八十二、身四威儀。眼之開合。見一金像。似現目前。常作此想。若欲教人。即教此法。恆持莫失。名守定心。令與修多羅合。至得念佛三昧。現蒙利益。】

  前面第八十一段給我們講這個觀門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這是我們修淨土它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修淨土法門「總不明無相離念」,就是跟其他大乘法門不一樣,指方立相,住心取境,這是從有來入門,無相離念從空入門。如來知道「末代罪濁凡夫」,我們現在就是生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的眾生罪業深重。濁就是污染,很嚴重,比過去的任何一個時代的罪濁都嚴重。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教我們有一個相,用這個相來代替其他的相,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凡夫都做不到,取相我們都做不到,那何況離相?那就更難了。這是講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根器很差,不能跟古時候相比。所以這個法門它有個相。

  這一段,『身四威儀』,就是行住坐臥,這一段講的主要是觀像念佛。眼睛睜開,眼睛合起來,見到一尊『金像』,金色的佛像,『似現目前』,「似」就好像,很相似。比如說我們觀現在彩繪的佛像,也有人觀白磁的,有銅鑄的,還有圓滿相。觀這個相,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講過,你選擇你喜歡的像,常常想這一尊像。現在佛像也很多種,每個人喜歡的不一樣,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畫像也好,或者是泥塑木雕的也都可以。金色的佛像,我們一定要常常去想這尊佛像,這尊佛像的印象深深的在我們腦海當中。我們眼睛張開,眼睛閉起來,這尊佛像的樣子,好像在我們眼前一樣。就是常常看、常常想,所以『常作此想』,常常作這樣的想法。『若欲教人,即教此法』,如果你要教人就教這個方法,看一尊佛像。這屬於觀像念佛。那原則觀一尊你心比較容易定,不要今天想這尊像,明天又想另外一尊,後天又另外一尊,想了很多,心不專,就很難得定。不管修什麼法門都是得定的,幫助我們得定。要教別人也是教這個方法。

  『恆持莫失,名守定心』,「恆持」,恆就是恆長、永恆,持就是保持,「莫失」就是不要忘失了,不要忘記了。我們修這個觀像念佛,剛開始很容易會忘記。現在也有一個方便,現在印刷術發達,這個佛像都可以縮得比較小放在口袋,有人開車他貼在車上,在家裡客廳也可以貼上佛像,讓我們時時刻刻看到佛像,提醒我們觀像念佛,現在是有這個方便。現在電腦頁面上也可以放佛像,看你喜歡哪一尊,你那個電腦一打開那尊佛像就現前,第一個就看到佛像。關鍵就是「恆持莫失,名守定心」,就是要有長遠心,要有恆心、要有耐心,這樣來修這個法門,心才能定下來,名守定心,心定在這上面。『令與修多羅合』,「修多羅合」,修多羅就是經典,這是印度梵文的音譯,就是我們不管修哪一種念佛方法,四種念佛方法,一定要跟經典上講的相應,合就是相應,不能違背經意,不能違背經的意思,一定要跟經相應。

  『至得念佛三昧』,「至」就是一直到,你得到「念佛三昧」。這個三昧也是印度梵文的音譯,翻它的音,如果翻成中文的意思,三昧它的意思是正定、正受,正定就是心正確的定,正確的禪定,正受是正常的享受。那可見得我們的心如果亂糟糟的,那我們就沒有定了,心散亂。心散亂,一切的享受都不正常,我們一般講七情五欲,這個情緒的起伏幅度很大,喜怒哀樂這些起伏很大。這個現象根據經典講的三昧的標準來對照,這是不正常,所以我們凡夫這個心是不定的,享受是不正常的。你只要得到念佛三昧,『現蒙利益』,還沒有往生,我們現在在這個娑婆世界也就得到殊勝的功德利益,我們一般講功德就是得定,定就是功德。如果得不到定,你做再大的好事,包括我們念佛你還沒有得念佛三昧,那不算功德,那算福德,有福報,人天福報。你念佛沒有得定就沒有功德,沒有功德有福德,福德幫助我們生到人天善道,享受人天福報,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西方淨土。功德就不一樣,功德能幫助我們伏煩惱、斷煩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很關鍵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我們現在用的方法叫持名念佛。我們用持名念佛,我們現在用《彌陀經》這個標準,《彌陀經》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我們現在打佛七,根據《彌陀經》來的,目的就是在這個七天當中要達到一心不亂。七天要達到一心不亂,也是平常就要訓練。不是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多天都很亂,然後一年來個七天他就一心不亂了,大概沒這回事情,平常就要訓練。這個打佛七它屬於是加行的,加強。因為你平常修沒有那麼密集,平常修了很多年,也要懂得教理,聽經聞法明白這個理論方法,平常有在修,修了很多年,有的甚至修了幾十年了,他有相當的功夫,再來打一個精進佛七,就把他的功夫提升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得定了,得三昧。

  一心不亂功夫淺深差別很多,你斷見思煩惱就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三界裡面的見思惑你斷乾淨了,七天斷乾淨了,叫事一心。這個標準如果降低,那層次也很多,事一心你念到斷八十八品見惑,一般小乘的果位證須陀洹果,思惑八十一品還沒斷。這從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再加上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八個位次,這是斷惑,統統叫事一心不亂。我們沒有斷惑,心得定了,但是貪瞋痴慢這些煩惱被我們的佛號壓住了,控制住了,它不會發作了,不起現行了。我們的煩惱沒斷,但是被壓住了,不發作,這叫伏惑,伏把它降伏住,控制住,心得定了。在我們淨土法門有這樣的功夫就及格了,沒有斷,你只要能把它控制住,讓它不要發作,就可以帶業往生。所以帶業我們一定要知道,帶煩惱業習種子,不帶現行。種子,就是它那個種子還在,你定功失去了它又發作了,又開始發作了。好像我們這個病,像我這兩天牙齒痛吃止痛藥,吃下去壓住了,不痛了,但有沒有好?沒好。那個藥效退了,就像那個定力它有時間性的,定沒有了它又冒出來,煩惱又起來,那個藥的時間過了又開始痛了。這個在一般法門來講不及格,還不及格,因為伏惑在一般法門你還不能出離生死輪迴,不能出離六道生死輪迴。一定見思惑斷得乾乾淨淨才出得去。

  須陀洹果斷見惑,已經不是凡夫,是小聖,算入佛門了。要脫離六道生死輪迴,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把思惑才斷乾淨,八十一品思惑才斷乾淨。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七次的往返,我們算一算這個時間很長很長。我們現在連一個初果都達不到,見惑一品也沒斷,那個沒有時間性的,不能預期。如果你斷了八十八品見惑,了生死出三界他有時間表,這個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一定超越。在還沒有斷八十八品見惑之前,沒有時間表,不管你怎麼修,怎麼用功,還是在六道。修得比較好來生得人天福報,享受人天福報,修得不好的墮三惡道,總是脫離不了六道生死輪迴。可見得修一般的法門這個標準高,要斷煩惱難!煩惱三大類,第一大類就是見思煩惱,最粗的,見思煩惱造成六道輪迴的因。第二大類叫塵沙煩惱,塵沙煩惱他是在四聖法界,在四聖法界斷的。我們這個生死,在六道這個生死是分段生死;超越六道,他還有變易生死,兩種生死。我們凡夫兩種生死都有,六道以外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們沒有見思煩惱了,他們在四聖法界修什麼?修斷塵沙煩惱。

  塵沙煩惱斷盡,在四聖法界就提升到菩薩、佛這個地位。但是還沒有破無明,還是在十法界,四聖法界還是虛妄的,他還是有變易生死,但是他的生死的苦比我們輕太多了,分段生死是最苦的。他還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斷無明煩惱,就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就到華藏世界去了,不在十法界。一真,一就是永恆不變的,就一個法界,永恆不變,一真法界它沒有變化的,人的壽命是無量壽,世界沒有成住壞空,植物也沒有生住異滅,所有一切萬物永恆不變,所以它叫一真。但是以《金剛經》的標準來講,一真雖然沒有變化,但是它有相,它這個相不會有變化。像極樂世界一樣,這個相不會有變化,不會有變化是不是真的?以《金剛經》標準來講還是假的,還是虛妄的。因為佛在《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並沒有說一真法界例外,沒有這樣說就是都包含在裡面了。

  一真法界是怎麼變現?我們六道生死輪迴,六道法界是見思煩惱變出來的,四聖法界是塵沙、無明變出來的,一真法界是無明習氣現出來的,無明習氣就是起心動念,無明習氣。無明他斷了,圓初住他就斷無明,後面斷的都是習氣,四十一品習氣。那個習氣也使不上力,你沒有辦法起一個念頭去斷,你起個念頭又墮落到十法界了,所以沒有辦法。他那個習氣要怎麼樣才會消失?就是不理會它,讓它自然。所以古大德有一個比喻空酒瓶,那個裝酒的瓶子酒倒光,沒有酒了,的確一滴也沒有了,但是聞一聞還有酒的味道,那個味道就叫做習氣,的確沒有酒了。酒的味道,就擺它在那邊,蓋子打開,讓它放比較長的時間,慢慢它那個味道也沒有了。古大德用酒瓶這個比喻讓我們去體會,圓教初住位以上的菩薩,他們斷習氣怎麼斷?就是順其自然,時間久了它自然就沒有了,你沒有辦法刻意去斷。習氣沒有就成究竟圓滿佛,四十一個位次。那究竟圓滿佛,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那是什麼土?常寂光淨土,淨土叫常寂光。常寂光它沒有相,它就是一個大光明藏。但是眾生有感他就會有回應,他就能現相,任何的相他都能現;眾生沒有感他都隱起來,隱藏起來,回到常寂光。那我們學佛修到最後就是回歸常寂光,常寂光是本體,宇宙的本體,回到自性本體。

  我們現在是在六道生死輪迴裡面,最難擺脫的就是見惑這一關。佛在《涅槃經》講,斷見惑像斷四十里流的瀑布。瀑布水沖下來四十里長,你一下是要把它截止,把它終止下來,那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經典上用這樣的比喻,比喻那個見惑非常猛戾,你要把它斷相當吃力,相當費力。但是見惑沒有斷,你超越六道的時間就沒有辦法預期。所以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給我們講,同居這一關最難突破,就是見惑這一關我們就很難突破。見惑這個斷了就突破,突破之後,那你超越六道就有時間表,及格了。我們修行不是這一生這一世才修,我們生生世世修了很久。過去世沒有修過,沒有學佛,沒有修過這個法門,這一生遇到他也不會來學習。總是過去世有善根,不管我們現在修得好不好,你總是有宿世在無量諸佛那邊曾經種了善根,而且善根還相當深厚,不然你怎麼會來念佛?現在看看地球上人那麼多,有幾個人要念佛?遇到了他也不會想要來學佛、來念佛。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理解到我們過去世的確修了很久。但是修了很久,現在還在六道沒出去,為什麼沒有出去?每一生每一世修行從來沒有一次及格,從來沒有一次斷見惑的。沒有及格就落第、留級了,甚至降級,墮到三惡道去了。可見得超越六道生死輪迴是非常不容易的。

  淨土法門它的特色、它的殊勝就是它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帶業往生,我們過去生可能聽經沒聽清楚,是帶種子,不是帶現行。我們過去生可能沒聽明白,那這輩子我們又遇到這個法門,聽可能還不是很明白。這一生我們如果要真正往生西方淨土,要超越六道,就要明白了。如果還不明白,那這一生我們還是,連帶業往生我們都不及格,還要繼續搞輪迴。所以《彌陀經》講「一心不亂」,伏惑、斷惑,斷的層次比較高,伏比較淺。但是伏惑的功夫淺深也差別很大,伏惑我們一般講叫相似的一心不亂,又叫功夫成片。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常講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事一心斷見思,理一心破無明。那功夫成片就是伏煩惱,沒斷,把它壓住了。用什麼壓?用南無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這樣把它壓住。我們內心起貪瞋痴這個念頭很強烈的冒出來了,趕快念阿彌陀佛,咬緊牙根把它壓下去。要生氣了,趕快,不能生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壓,這樣硬壓,那壓得也是很難。剛開始功夫不得力當然很難,但是你要勉為其難,要跟自己的煩惱對抗。

  如果我們沒有提高警覺,我們總是煩惱起來就隨著煩惱走了,不知不覺又跟它走了,貪瞋痴,看到喜歡的起貪心。但這個真的要提高警覺。我現在是有一點點感覺。我們吃的、穿的、用的各方面,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會引發我們的貪瞋痴,我們要提起觀照功夫,要提高警覺。就像我們吃飯也是一樣,今天中午唐老師請我們去桃園蕃薯藤,那個有機蔬菜餐廳,又健康、又很多,又很多傳統的我很愛吃的,我很愛吃就是貪吃。所以中午雖然牙齒痛,還是貪吃,吃太飽了,晚上就沒吃。所以貪吃撐,貪吃吃多了肚子就撐。後來我就想到不對了,怎麼又起這個煩惱,又貪吃撐了。凡是你喜歡的那就是貪心起來了,趕快念佛壓下去,讓這個心恢復到平靜、平常。禪門講平常心是道,我們就是用一個平常心去看一切,這樣就對了。喜歡的也是平常心來看,不喜歡的也是平常心來看,把這個心擺平,心擺平了你心就能慢慢的接近定了。我們現在就是心擺不平,喜歡的人好得不得了,討厭的人恨得不得了,心極度的不平。好像海水那個波浪很大,我們要心水的波浪把它擺平,讓它平靜下來。

  所以這一次我們在劍潭辦傳統文化,兩岸青年學習營,我看到救國團那邊寫了三個平,「平淡、平凡、平實」,我再加一個平常。因為禪宗講平常心是道,道在哪裡?就在我們日常、平常生活當中,我們能保持一個平常心,道就在裡面了,就能得三昧,我們念佛也是要這樣念的。所以這個功夫我們一定要平常就練,在一切人事物當中練這個心,貪瞋痴慢慢給它降溫,慢慢降溫。現在我們淨老和尚勸大家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這也是很簡單,它那個時間不會很長,就是五十幾分鐘,把海賢老和尚一生修學的經過經驗,很簡單的濃縮在一起,給我們介紹。我們要修這個伏惑,那跟他學就肯定可以達到。我們淨老和尚講一天看三遍,一次大概五十幾分鐘,再念一萬聲佛號,一年就保證你有把握往生,一年。大家不妨花一年時間,能有把握往生西方淨土,這是值得的。

  但是看也是要深入去體會,在生活當中他就是很平常的。你看他也不求名利,也不掛什麼頭銜,他就是這個人老實。種地供養大眾,心沒有偏,沒有偏心、沒有私心,修忍辱。所以他經歷過那麼多的朝代,經過那麼多的苦難,這些都是給我們表法。他這個表法的意義也很深廣,就是每個人就在你的本分上表你自己的法。他的環境、他的因緣就是在河南那個地方種菜,就在那個範圍,他的因緣就在那裡。根據我們淨老和尚講,他的功夫是已經達到理一心不亂,但是不能講。因為以前文化大革命,佛都不能念出聲的。你想想看,我們現在環境比他好多了。你看他想要拜佛也不能拜,要念佛也不能念出聲,不能念出聲怎麼念?念在心裡,人家聽不到,心裡默念。不能拜佛,他晚上,人家在睡覺的時候,他一大早三點就起來到佛堂偷偷的拜。還被安排在生產隊的當隊長。所以那個環境,一句佛都不能念出聲,還能跟你講什麼經,說什麼法?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你一開口人家都說你神經病。在那個環境,他一樣提升他的境界。這是我們很好的一個榜樣,念佛人很好的榜樣。那我們環境現在再差,沒有他那麼差了。所以我們多多學習,對我們念佛功夫的提升的確有幫助。

  我們打佛七就是希望得一心,事一心斷見思惑,相似的一心功夫成片就是伏見思惑,見思煩惱沒斷,把它伏住了。我們只要有這個功夫就有把握帶業往生,這一生有把握到西方去了。如果這個煩惱不斷的起現行,這一生還沒把握,沒有把握。總是佛菩薩、善知識希望我們個個都有把握往生淨土,是最好。臨終給人助念那不得已,功夫不得力靠別人助念,靠別人助念這就沒把握了,你自己做不了主。助念能夠往生的,自己也要有幾分條件才行。第一個臨命終沒有昏迷,頭腦清楚,這是第一個條件。如果臨命終的時候已經不醒人事了,昏迷不醒了,這就沒辦法;或者有人老人痴呆症了,連自己親人都認不出來,這個也沒辦法。第一個要頭腦清醒。第二個要遇到善友來提醒,善友提醒之後,馬上就能放得下,就能接受信願念佛,真信發願要往生西方,這個世界統統放下。真信切願,一念十念佛都來接引,大慈大悲來接引。

  但是我們臨終是不是能遇到這樣的因緣?這就沒把握了。一個人都有命運的,在什麼時候死、在什麼地方死、要怎麼死,都有個定數。我們這一生的修學,不要說修得很高的功夫,就像袁了凡先生、俞淨意先生這樣的改造命運,就很不錯了。如果你能修到改造命運,那臨終可以得善終,得善終這個助念就幫得上忙了,助念幫得上忙,因為頭腦清楚,第一個條件。如果臨終昏迷不醒,或者老人痴呆,心顛倒了,別人助念都幫不上忙,這一點我們必定要知道。那助念有沒有好處?當然有它的好處。好處是什麼?減輕業障,我們一般講消業障。業障能消多少也是看各人的因緣,因緣好的業障消得多,因緣差一點的業消得少。那個因緣很差的、很不好的,不但業障消不了,可能還增加業障。家屬不懂,家屬沒有學佛,一斷氣就把他送到冰櫃,那是受寒冰地獄之苦,那他心生極度的煩惱,業障就加重,這個《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得很清楚。我們這一生想要有一定的成就,對於這些理論方法不能不明白,第一個要明理。這個道理你認識得不清楚,你用的方法就不對路,用得不對路就達不到這個目標。所以聽經聞法那就相當的重要。

  所以令與修多羅合,這句話非常重要,你要跟經典合,合就是相應,能夠得到念佛三昧,現蒙利益。這要很專心,要很作意,就是這個意地要很專注,要時常提起觀照的功夫。觀照什麼?觀照我們內心。我們內心起心動念這個一起來,馬上用佛號來代替。剛開始不習慣、不自然,功夫用不上,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你要勉為其難,不斷的這樣念,念久了習慣就成自然。所以李炳南老居士他給學生開示,我也看過那個書,好像是《師訓集錦》那本書,有一段開示。他也教我們念佛人很多方法,在生活當中去練習。他說你遇到了很多種情況都要先提起一句佛號,就是你念頭第一個反應就是念佛,就是這個意思。比如說人家罵你一句,你第一個反應,跟他辯白還是回罵,一般人都是這樣。但是他教我們人家罵你一句,第一個反應就要南無阿彌陀佛;人家打你一個耳光,第一個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像海賢老和尚他就是這樣的,他有一次問收電費的那個人,他就問了一句話,這個月的電費怎麼比上個月多那麼多?問這句話就不行,被打兩個耳光。被打兩個耳光他也不生氣,他就念佛,他這個煩惱就伏住。我們如果沒有提高警覺,遇到這樣,大概兩個就打起來了。

  李老師還講,就是如果有人拿個槍指著你要向你開槍,你第一個反應,或者拿刀要殺你,第一個反應,念佛。另外就是你事情來的時候去辦事,專心辦事,事情做好了,第一個念頭提起來就是念佛。事情來了佛號放下,再做事;事情做完又提起,又念佛,養成這個習慣。吃飯前念佛、睡覺前念佛、一大早起來念佛,就養成這個習慣,起床、睡覺,第一個念頭先念佛,就養成這樣的習慣,念佛的習慣。遇到什麼突發事故,第一個念頭反應就是先念佛。李老師說你如果養成這個習慣,縱然遇到一些突發災難往生,突發災難往生,我們就沒有辦法念佛,也沒辦法去助念了。好像那個大地震一來,一下子房子倒下來,一下子就被壓死了,哪有時間念佛?助念也沒辦法。在這樣的情況,我們一斷氣,我們神識第一個先進入中陰身,一般都是先進入中陰身(除非大善大惡的),進入中陰身四十九天。中陰身他七天有一個變化。剛往生,一下子還不知道自己往生,但是在中陰身過個七天,他就知道自己已經離開自己的身體往生了,在中陰身。

  知道這個時候,他這很巨大的一個轉變,已經神識離開自己的身體,死了,現在換到中陰身來了。這個巨大的轉變,如果平常你養成念佛的習慣,因為你突發的事情一出現,你第一個就是念佛。那你在中陰身你知道自己往生了,第一個念頭也就是佛號提起來。李老師說,中陰身也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做三時繫念,主要是針對中陰身往生的,這是黃金時間。因為中陰身還沒有到六道任何一道去投胎,他這個時候可上可下,所以現在說做七就幫助他在中陰身去提升。那我們三時繫念是勸這個亡靈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最好了。如果不想去西方的,做這個法會,那也幫助他生到人天善道,這個幫助都有。這些功夫也都平常練,來打佛七是加強的,密集加強,平常生活當中也要練。我們念佛要一心,一心不亂,一心你才能不亂,你三心二意就亂糟糟的。念佛要一心去念,你吃飯要不要一心吃?吃飯也要一心吃。穿衣也要一心穿,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一心,開車一心。不是說在念佛堂一心,做其他事情就三心二意,不是這樣的,做什麼事都是一心,這個道理要明白。你開車也要一心一意去開,專心開。

  像以前華藏圖書館一些開計程車的居士,有二十幾個,他們常常來聽老和尚講經,聽《彌陀經疏鈔》,他們也組了一個念佛團,一個月一天念二十四小時的,一個月有一天念二十四小時的佛。有一個居士有一天去給老和尚報告,他說他現在念佛念得很專心。因為開計程車,開這個出租車載客人,當然每天都在街上跑,在大路上跑。他跟老和尚報告說,師父,我現在念佛念得可專心,念到紅燈、綠燈都不知道了,常常我給客人載錯地方,我很投入,念佛念得很投入,客人去的地方都載錯了,紅燈、綠燈都不知道,他說我這功夫已經念到這樣。他去給老和尚報告,可能以為老和尚會給他嘉獎,會發一個獎狀給他。結果被老和尚罵了一頓,他說你開車怎麼可以紅燈、綠燈都不知道,那不很危險嗎?你給客人載錯地方,那個客人要去搭飛機,要去機場,你給他載到其他地方去,耽誤人家的時間,那你賺人家的錢,又耽誤人家的時間,那你怎麼對得起人?

  他這聽經沒有把那個意思聽明白,他說我一心念佛,我在開車就是在專心念佛,我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老和尚給他開示,那不叫一心,用錯心!老和尚這個話,恐怕有很多人跟他犯同樣的毛病,所以在講經當中對大眾講。他就講你開車你要專心開,那個紅燈、綠燈你眼睛要仔細看,紅燈不能過,綠燈才能過。開車要一心開車,佛號放下;你休息,不開車了,你佛號再提起。你不能做事的時候要念佛,念佛的時候又要做事,你事也做不好,佛也念不好。所以正確的就是事情來一心去辦事,辦事你一心,你念佛就能一心念,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心,這樣念佛功夫才會得力。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不懂這個道理,誤會了,修錯了,這個很重要。所以經不能不聽,道理不能不明白,方法不能不懂,境界也要清楚,境界就是你念的效果。我們這一生想真正往生極樂世界這不能不講求。不是說我們念佛了,臨終佛就來接引,看你怎麼念?是沒有錯,你怎麼念的?你念的跟修多羅合不合?這句話非常重要,是很關鍵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八十三、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這是講阿彌陀佛的『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一百億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我們是無法去想像的,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我們就想不出來了。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這樣合起來叫三千大千世界。根據黃念祖老居士他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佛經講的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我們就無法去想像,那一百億個三千大千世界我們怎麼想?那真的是太大了,這個光,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圓光這麼大。他這個圓光當中又『有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這個大圓光當中又有一百萬億那由他,一個那由他就不得了,一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佛。一條恆河沙的化佛就不得了,那你說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那我們只能用無量無邊來形容。每一尊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這麼多的化佛當中,每一尊化佛他又化出很多菩薩。所以我們念讚佛偈,「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無量無邊。這個我們想不出來不要去想,你就念佛,你念到心清淨,那你就看到了。這是講佛的圓光有這麼大,我們念這個讚佛偈,讚佛偈就是根據《觀經》編的。

  我們再看:

  【八十四、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這「八萬四千」也是一個形容,實際上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因為講一個數字我們凡夫比較有個概念,實際上不止八萬四千,講一個數字,我們看到八萬四千就太多了。實際上大經上給我們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都是無量無邊的,無法去形容,不可思議的。在這個不可思議當中,佛也大慈大悲,讓我們眾生能夠去體會,所以講個數字,讓我們從這個數字去體會。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八萬四千相,一個相當中又有八萬四千種隨形好。這是屬於報身佛的佛像,報身佛,這不是應化身佛。我們常常念「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那應化身的。報身佛是盧舍那佛,盧舍那是報身佛,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法身沒有相,但是遍一切處。我們一般講應化身佛,佛當年應化在印度,應身就是有投胎、有出胎、八相成道。在當時印度算命看相的,最好的相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人間最圓滿、最富貴之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應身佛有這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詳細每一相都在經典裡面。

  每一相都有他的因果,他修什麼因得這個相、這個好。比如說舌頭伸出來能舔到鼻子,這是三世沒有騙人、打妄語。佛生生世世不打妄語,他那個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我們現在舌頭不要說把臉蓋住,舔到鼻子都舔不到,就是常常騙人。我們沒有,我沒有騙人?實在講我們不但騙人還騙佛菩薩。這話怎麼說?我們每一天不是都在佛前發願嗎?「願生西方淨土中」,這個願我們常常在口頭上講,我們唱讚唱「同願往西方」,是不是真的願意去?我真的願意去。到一生病的時候不想去了。這生病的時候怕死,想在這個世間多活幾年,平常發的那個願不都是騙佛菩薩嗎?我們過去淨老和尚講,做早課早上騙一次,做晚課晚上又騙一次,那我們天天在騙,不但騙人還騙佛菩薩,那舌頭怎麼能舔到鼻子?那當然舔不到。我們想一想,老和尚講經,的確講的也是一點都沒錯,我們的願是有口無心的,有口無心。所以發願要真心,那個願跟佛才會相應;你不是真的想要去西方,這個世間都放不下,就不相應。

  『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每個光明都「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我們現在念佛也接受到佛光的注照。我們現在實在講念有口無心,我們懂這個道理,還是不斷每一天要念,就提醒自己。我們總要知道它的目標,它的一個標準,我們修學要往這個標準靠近,提升自己。所以老和尚大慈大悲給我們提醒,主要也不是在挖苦我們,是提醒我們,你要發真的願才有感應。

  我們再看:

  【八十五、但當憶想。令心眼見。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但當憶想』,「憶」就是常常想念阿彌陀佛,就不想其他的,用想阿彌陀佛代替想其他的。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事情,世間事隨緣就好,有緣我們就做,沒緣,等待因緣來了,因緣成熟再做,總是隨緣。有因緣來你也不必逃避,也是要去做,去幫助眾生;沒有因緣,雖然想做好事,但是也不要勉強。我們淨老和尚提倡二、三十年,二十幾年了,彌陀村,老和尚這個構想非常好,但是因緣總是不成熟。十幾年前,期望在新加坡能夠實現彌陀村,但是新加坡的因緣不成熟,澳洲的因緣也不成熟,美國的因緣也不成熟。我們總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那的確可以經營育幼養老的一個社區,大家住在一起互相照顧。如果規畫起來,每個人有一個獨立的房子,透天的,你有私人的生活空間,也有公共大家共同修學的空間。那你也可以經營商店,這些可以經營一個傳統文化的園區,裡面彌陀村是一個項目。因為彌陀村,過去三峽淨業林就是做彌陀村,大概三十年前就做了。後來說要來賣給我,要賣我兩千萬,我看那個規畫不是老和尚提倡的彌陀村那種內容。三峽淨業林就是要讓這些老同修去念佛念到往生,但是還沒有往生都跑到一個人都沒有,還沒有往生就跑了。

  這個古晉報恩念佛堂,那個時候有一個楊醫師,他也七十幾歲了,中醫針炙的,他也發心,兩百萬台幣捐了,他說去那邊住到往生。結果去那邊住沒有幾天跟人家吵架,後來也就跑掉了,也是沒有往生就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所以那個彌陀村,老和尚講的那個彌陀村是很人性化。因為老和尚知道我們一般人,這個要接引大家去西方也要時間的,要勸你慢慢放下,叫你一下放下,大概很少,沒幾個。這個我們自己想一想也知道,我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你真想去,真的要看破放下。你還沒有看破放下,互相幫助就很需要了。所以彌陀村這個構想就是你住在一個環境能夠幫助你提升,就像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你們在娑婆世界斷不了煩惱來我這裡斷,這裡就保證你斷。你要有極樂世界那種構想,你進來這裡也是幫助你提升的。我們現在能夠幫助大家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做到這樣就好了,斷煩惱那個層次太高了。

  幫助,每個人眾生根器不一樣,不能用一種方式。所以老和尚提倡那個彌陀村是要獨立空間的,老人習慣一樣可以住在一個房間,不習慣要各人住各人的,不然住沒有兩天就吵架了,還沒有往生就吵,就跑掉了。所以你個人有一個小佛堂,你要在自己的房子去拜佛,你要一個人你就一個人;你要跟大眾共修,大眾的佛堂你去共修。你要自己吃自己煮,那你就在家裡自己煮,就是你有一個家。那你要跟大家吃,你去公共食堂,自助餐的,你去吃,有講堂、有念佛堂。那老和尚還叫我去買那個流行歌,那流行歌,他說你不要買現代的,那個你看他的年齡層。像我這個年齡層以上的,大概要買望春風,那個聽了比較會歡喜。現在年輕人的他聽不懂,那意識形態也不一樣。我買了很多放在善果林,我沒有買,我這一提就有同修供養。現在這個彌陀村還沒有出現。還有娛樂,還有下棋的,還有老人身體好,一年可以辦一次旅遊。我現在是先辦旅遊,我每一年七月份都辦一次,所以你們身體還可以的跟我去玩,去朝山。還有你有一些娛樂。現在有傳統文化的項目來薰習,你要先調冶心情情緒,因為凡夫七情五欲你要給他調和。

  所以古人他生活在詩情畫意當中,他生活得有情趣,生活得快樂。現在的園區沒有那種文化,所以住在那邊枯燥無味,住得不歡喜,要住得快樂。老和尚大慈大悲,老人辛苦一輩子,晚年也要享受幾年幸福的生活。幫助老人,因為老和尚一直在提倡,他說幫助老人晚年這幾年,讓他過得心情比較好,他縱然不想往生極樂世界,他還往生到天道去,因為他善心所開發了。如果他日子過得不好,孤單老人心裡就一肚子不平,養了這些兒女,老了一個也不在身邊,真的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前天,我一回來,日本回來,第二天就看我三舅,九十歲了,腳不是很好,一個人住。我說你吃飯怎麼辦?我煮一餐吃三餐,九十歲老人自己處理。他請我們台灣的一個照顧他的,他說他不會照顧人,我自己照顧自己比他好,滿堅強的。

  所以我們老和尚就是提倡彌陀村,希望我們有這個因緣,很多老菩薩從海外回來,一直要找我,希望第一個彌陀村能夠在台灣實現,這樣才能帶動全世界。我們一個做成功了,做個樣本,做個示範點,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取經。但是現在目前,真的還是台灣的條件最優勢。現在要大家發心,如果有這個因緣,我們房子搬地方就好了,你原來地方賣掉,來這裡登記,這個我們就可以有希望了。我也是以師志為己志,師父的志願就是徒弟的志願,師父這麼多年苦口婆心的提倡,有因緣當然我也是盡心盡力希望能夠去落實,趁現在我還能動。如果再過幾年恐怕也就走不動,要進駐彌陀村了。希望我們大家有因緣共住在一起修學,同願往西方,真的要去西方。我們現在這個彌陀村就是辦簽證的,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個也是影響全世界的。現在美國賓州他們也要搞彌陀村,也是一直找我,在我能力範圍之內,我會盡力幫助他們完成這個事情。他是有五十八甲地,五十八甲也是很大,我們台灣這裡要找這麼大的大概也不好找。

  我們總是在什麼環境都不離念佛,但當憶想,『令心眼見,即見十方一切諸佛』。「心眼」,主要要有心,關鍵在這個心。你見到阿彌陀佛,同時你也能見到十方一切諸佛,見到一尊佛就能見到一切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這又很具體跟我們講,什麼叫「念佛三昧」?你看到佛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給我們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一天到晚想佛,想極樂世界,那當來就會見佛。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念《彌陀經》,我做三時繫念一上來念《彌陀經》,我就觀想遊覽極樂世界,這樣我們念得就很快樂了,遊覽極樂世界怎麼會苦!極樂。在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如果我們能夠去觀想極樂世界,我們身心的病都會消失掉。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有一則叫「武夷圖」,就福建武夷山,很漂亮,我去過。有一個人病很久,有一個朋友送他一幅武夷圖,把那個山水畫得淋漓盡致。那個人看到那一幅武夷圖,看看看看,怎麼這麼多年的病都好了。蓮池大師講,他說武夷山不過是我們娑婆世界這個地球上在中國福建的武夷山,很會畫的人,畫到讓他看到沉苛多年,病很重很多年,都看好了。他說極樂世界那你只要見到,不但你這身體的病不見了,八萬四千煩惱病,什麼病、無明什麼的統統消失了。但是蓮池大師講,因為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沒看到,畫家怎麼畫也畫不出來。所以江老師跟我講,他說悟道法師,我畫地獄很好畫,極樂世界很不好畫。為什麼說畫地獄很好畫?他說每天我們在台灣打開報紙,報的都是地獄,每天看到,所以畫地獄很好畫。那極樂世界沒看到,我們張開都沒看到,都是看到地獄。的確是這樣,那只能根據經這樣描畫。

  但是我們至誠恭敬去讀《無量壽經》、讀《彌陀經》,我個人的經驗是讀《無量壽經》,你至誠恭敬一直讀一直讀,你會感受那個光。我有幾次讀這個經,比較讀多一點,比較專心一點,就一點感受。第一次是,那一天我剛好有時間讀八遍,然後看到香港一個女眾,脾氣習氣很不好的,我平常看到她就生煩惱的,她長得一臉橫肉,我一看就討厭,再見就更傷心。那天她又是臉臭臭的上來,我那天讀了八遍,竟然心清涼地,一點煩惱都沒有,心很清涼,八遍。但第二天事情一忙,又沒時間讀,看到又開始生煩惱,定功又失去了,又生煩惱了。有時候我讀到寶樹,會感受到那個樹的光,你身心感覺會很安穩,那就是有一點點感覺到佛光。但是你讀經一定要至誠恭敬這樣讀,不要刻意去想它的意思,一直讀下去,你會感受到。

  讀《彌陀經》雖然比較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彌陀經》,我做三時繫念一時都要讀一遍,讀一遍還要三遍往生咒,還要讚佛偈,還有六字佛號、四字佛號這樣下來,一時下來,身心就感覺會比較安穩,這都是佛光,這是不明顯的感應。如果我們業障消得多,我們感應就會更明顯。所以三時繫念,我們如果用一個遊覽極樂世界的心態來念,天天做都不會累。現在為什麼做了會累?因為他沒有心去觀想極樂世界,心還是打妄想,想其他的,他念了跟這個不相應他就累。念這個經你跟它相應,叫你不要讀,打死你你都不會的,你都還是要讀。像海賢老和尚他文化大革命,人家叫他不准念佛他還是念。為什麼?他嘗到法味,他感受到了,那人生最高的享受,人間天上所有的享受都跟這個比不上,那你怎麼會放棄?肯定不會。現在都做得生煩惱了,不想做了,那都是沒有用心去觀照。如果我沒有調整心態,我怎麼可能在大陸待兩年?又在廬江、山東,那是冷得要命,差點被凍死了。

  所以關鍵真的都是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裡自己怎麼去調。你能調整過來,能轉得過來,什麼境界都是好境界。我們每一個人的表法不一樣,每一個人有個人的身分、地位、因緣、環境不一樣,好好表自己的法,這海賢老和尚給我的啟示。那現在大家都要我做三時繫念,我就是做這個來表法,因為沒辦法,我也不是很想做佛事,講經比較輕鬆,做佛事比較辛苦,但是大家需要那也就隨緣。這個佛事也是跟我們淨土相應,所以我們修行的確是冥陽兩利。所以這個《三時繫念》的法本現在在全世界普遍受到歡迎,也是阿彌陀佛的加持,佛光注照,佛力加持。所以大家做得雖然還沒有看到極樂世界,但是你會生歡喜心,你會生歡喜心,那個歡喜就是佛力加持,你只要至誠恭敬來念都會有感應。

  那看下面:

  【八十六、觀佛身。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

  這段比較長,我們先看這一段,觀佛的身相。時間到了是不?好,那個時間到,我們今天就先學到這裡。觀佛身最重要要觀佛心,佛心是什麼?大慈大悲就是佛心。所以你看到佛像就要想到佛他的心就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現出來的相就是佛相。好,這一段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明天晚上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