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15/1/1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8-0017

  《淨土集.觀無量壽佛經疏菁華》。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九頁,從第七行看起。這是第六段,我們昨天沒有講完,接著昨天這一段。第七行,倒數第五行,從「一切行者」這裡看起:

  【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經深信行者。必不誤眾生。佛所有言說。即是正教。正義。正行。正解。正業。正智。】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一切行者』,這個「一切」就是指修行的人,特別我們修念佛法門的人,不管你是什麼人。『但能依此經深信行者,必不誤眾生』,這個「但」就是只要,你能夠依照這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或者《佛說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這個淨土三經,「依此經深信行者」,深信前面有解釋。這一段關鍵在深信,深信他必定去修行,這個行就是念佛。能夠深信依教修行,這樣的人必定能成就,所以「必不誤眾生」,絕對不會耽誤眾生。這個地方關鍵在深信這兩個字。這個經,這個法門,修行的方法不難,我們一般講易行道。特別念佛四種方法,第一個,實相念佛;第二個,觀想念佛;第三,觀像念佛;第四個是持名念佛,我們現在採用的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在四種念佛當中是最方便的,也最容易,其他三種都有它一定的難度。持名念佛這個方法,行住坐臥,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默念都可以,不管在什麼地方,都不妨礙念佛。

  你看海賢老和尚,我們這次佛七也都有看海賢老和尚,中午我們放國語的,晚上我們放台語的。老和尚要求我們一天看三遍,看一年,每天看,看三遍,看一年,每天念一萬聲佛號,一年後你往生就有把握了。現在有很多人看很多遍,一天超過三遍的也大有人在。看最多的大概是東北哈爾濱劉素雲居士,一天看七、八遍,她半年多就看一千多遍。我們淨老和尚給我們講的,一天看三遍,每一遍看的感受會不一樣、體會不一樣,看的遍數愈多,他的體會就愈深。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勸我們把海賢老和尚的光碟看作是《無量壽經》的總結,《無量壽經》的總結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海賢老和尚他能成就,關鍵就在深信這兩個字。他也不認識字,那個時代,我們可以想像,鄉間,鄉下經濟不好,是沒有辦法念書的,就是做這些農業工作、做這些苦工。出家,他的師父也沒有教他什麼,就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跟那個鍋漏匠一樣,寧波鍋漏匠一樣,也是不認識字。他的師父就勸他,你這句佛號就一直念下去,老實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快再念。

  海賢老和尚也是這樣的,他的師父就教他念一句佛號,什麼經、什麼咒都沒有教他,就教他你一句佛號老老實實一直念下去,你就會開悟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會開悟了。他真的深信不疑,老實念佛。所以他念了,根據我們淨老和尚的分析判斷,大概他念三年就功夫成片了,他真能老實念,深信不疑的念,三年;再三、五年,大概就可以提升到事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伏煩惱,事一心斷見思煩惱;再過個三、五年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亂,破無明,得到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但是他的師父交代,你知道了都不可以講的,不能亂講,不能隨便講。因為他的師父也不是一般人,也是得道高僧,明心見性的大德,所以有神通就知道,知道他在這個時代會遭遇到什麼事情,事先都知道。在文化大革命,那是規定不可以念佛的,出家人都要被逼還俗,你要吃素也不能吃,你跟人家在人民公社,在那邊吃大鍋飯,那個都煮肉的,他去吃鍋邊菜。不准念佛,他心裡默念,人家沒有聽到,沒有念出聲,那別人就不知道他在念佛,他還是念。不能拜佛,一大早起來,人家還沒有起來,他先去偷偷的拜,拜完了,人家起來了,人家沒看到。所以他經過了這麼多的大風大浪,始終對念佛深信不疑。

  我們現在就是做不到深信這兩個字,我們現在信有信了,不相信我們不會來念佛,也不會來打佛七。但是這個信,每一個人他信的深度不一樣,這個信的淺深不一樣。一般我們談不到深信,淺信有,但是淺,深淺每一個人也都不太一樣,總之要達到深信是很難的。所以佛在《彌陀經》、在《無量壽經》都給我們講,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如果那麼容易相信,佛就不會講說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佛講難信,那肯定是有它相當的困難,很難生起真實的信心。關鍵在這兩個字。這個法門,信是第一個。第一個如果達不到深信,那個願也不會懇切;願不懇切,念佛功夫也不得力,這都有相關的。我們不能深信,這個是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絕大多數的念佛人都是不能深信,一般淺淺的信這個是有,深信還達不到,總是有懷疑,心裡總是有懷疑。自己有懷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疑,往往我們自己有疑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都沒有懷疑了,但是事實上自己有懷疑自己不知道。

  有疑怎麼辦?聽經聞法就很重要了。佛出現在世間給我們示現,他成道之後,他所表現給我們看的就是每一天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一天都沒有間斷。現在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六十幾年了,比釋迦牟尼佛時間還長,也是天天都在講。為什麼佛示現在世間天天講經說法?而且講了那麼多的經,是不是佛想講那麼多的經?佛,實在講他一句經也沒有講,佛在《金剛經》就講了,他說如果有人說我有說法,那是謗佛,那不是真的,他一句也沒有講。一句沒有講,怎麼講那麼多?現在我們看《大藏經》那麼多,那不是佛要講的,是眾生疑惑太多了。眾生有疑惑,佛要幫助眾生斷除疑惑,聽經聞法,講經說法,他的目的就是幫助眾生斷疑生信。你那個疑惑疑根斷了,你的信心才生得起來。如果有疑根在,總是半信半疑,夾雜懷疑,往往自己有疑自己不知道,以為沒有疑惑了。

  如果你深信不疑了,那你念佛念三年,肯定跟鍋漏匠、跟海賢老和尚一樣,成就了,往生就有把握了。如果我們念了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甚至超過三年,甚至念了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了,好像還沒有功夫成片,往生還沒把握,這個我們自己就要知道,自己有疑惑在。這個疑你沒有放下,沒有看破放下,你有懷疑。疑的方面就很多了,所以佛講那麼多經,眾生的疑惑太多,問題太多了。針對眾生的疑問,佛來為他講解,幫助眾生斷疑生信。如果不懷疑了,像海賢老和尚、鍋漏匠,他一部經也沒聽過,一部經也沒念過,一個咒也沒念過,他就只會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看他成佛就有餘了。

  但是我們不是那種老實人,你要學學不來。現在我們淨老和尚很慈悲,教我們看海賢老和尚,就是看他的行持,看他平常做人處事接物,就看這個。我們現在看的遍數都是很有限,因為我們佛七現在才開始。這次我也是下定決心,大家來看,過去我們佛七也都沒有看,我想我們淨宗學會都是接受淨老和尚指導的,我們一定要聽他的指導,如果不聽他的指導,我們用個淨宗學會那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我們也勸大家要聽。至於有些人他不想聽,我們也沒辦法去勉強,這個就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我們無法勉強。但是我們自己聽老和尚的話,總是有好處。從這個地方也證實說我們對淨宗的深信程度,從這個地方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老和尚叫我們一天看三遍,我們就看三遍,這個就相信了,這個信就比較深了。像劉素雲居士那是更深,那個信就更深了,她如果沒有信心,她怎麼會去看?她肯定不會去看。像現在我安排這個時間給大家看,還是很多人他不想看,他就跑掉了。跑掉了,他回到家裡他會不會看?不知道,那就問他自己了。這個說明什麼?他信心的問題。如果劉素雲居士她自己一個人都一天看七、八遍,她的深信有相當深度的,不是一般的深信。所以這個信淺深,我們從這樣的一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出來。

  像老和尚給我們講的,你一天看三遍,每天念一萬聲佛號,你一年往生就有把握。那你聽了,你感覺怎麼樣?如果深信的反應是怎麼樣?深信的反應,他就沒有懷疑了,就這樣做,信,就這樣修,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如果有懷疑,行嗎?真的嗎?他那個信心生不起來。信心生不起來,我們從哪裡看?他就不聽了,他就不看了,他就跑掉了,那就表示他沒有信心,不要說深信,那一般的信心都沒有。這樣怎麼能往生?因為沒有信就沒有願,沒有願就沒有行。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如果不看海賢老和尚的,那就要聽老和尚講《大經科註》了,這個要聽。這個又不聽,又不老實,這一生往生是很有問題。所以這個地方,關鍵的字眼我們要知道,關鍵在深信。如果你深信,必不誤眾生,那是不會耽誤的。如果做不到深信,有疑,這樣念佛就很難成就,就是這一生還是種善根、結法緣,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這一生往生就沒把握,要等來生後世,看哪一生哪一世,他真正深信了,再遇到這個法門,那個時候就能往生。

  下面再給我們解釋,『佛所有言說,即是正教、正義、正行、正解、正業、正智』。佛所講的,這個講了六個正,正就是正確的,絲毫都沒有偏差錯誤。「正教、正義」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教義,這個教義是正確無誤的。「正行、正解」,行就是修行,我們生活上的行為;解就是我們的理解,就是理解。「正業、正智」。佛所說的都是正確,沒有錯誤。我們再看下面:

  【若佛所說。即是了教。是故今時仰勸一切有緣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

  佛所說的就是『了教』,「了教」就是了義教,因為經教有了義、有不了義。譬如說小乘經典跟大乘經典,小乘經典不了義,大乘了義;大乘跟一乘,一乘了義,大乘不了義。佛所說的淨土經是了義教,是了義,對我們念佛人來講,淨土三經,再加上《往生論》,如果再加上《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稱為淨土五經。這五經所講的對我們修念佛法門來講,這個對我們來講是了義的,是我們主修的經典。所以這裡『是故今時仰勸一切有緣往生人等』,善導大師當時就是「仰勸」,這個是很誠懇的、很謙虛的一個言詞,勸一切有緣往生人等,有緣遇到往生經的人。『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就是你只可以深信佛講的話。

  這個地方講「專注奉行」,專注兩個字也是關鍵的字眼。這個關鍵的字眼,往往我們就輕易的、不留意的看過了,沒有去注意到。所以這裡講,你看專注奉行,一般我們就講依教奉行,這裡講專注奉行,它有特別的意義。這個專就是專修,不夾雜,注就是注入你的意識。這個注意,現在我們說你過馬路要注意,注意兩個字也是佛經的名詞術語,我們中國很多一般通俗的名詞都是從佛經出來的,像三心二意、注意,都是佛經的名詞。這個注意也是作意的意思,作意就是你的意識專注在這個上面,好像你注意一樁事情,你全心精神都貫注在上面,就不可以分心,專修,這樣才能成就。

  【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以為疑礙。抱惑自迷。廢失往生之大益也。】

  『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這是佛以下的,菩薩也有講經說法,菩薩講的跟佛講的如果不一樣,要以佛的為標準。所謂「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因為菩薩還沒有成佛,菩薩講的也是正法,但是還不圓滿,佛是究竟圓滿了,在這個當中如果有不一樣的要依佛為標準,不能依菩薩為標準,要依佛為標準。所以「等不相應教」,跟淨土法門不相應的這些教理,『以為疑礙』,就變成疑惑障礙。『抱惑自迷』,抱惑自迷就是自己產生疑惑,迷失了。這樣就『廢失往生之大益』,就是我們這一生往生西方淨土的因緣產生障礙了,這一生又去不了。這一生往生西方這個大的功德利益就得不到了,就非常可惜。所以這個當中我們一定要知道怎麼取捨。再看下面一段:

  【深心深信。決定建立自心。順教修行。永除疑錯。不為一切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之所退失傾動也。】

  『深心深信,決定建立自心』,「深心深信」是自己自心的事情,這個不是佛菩薩的,是我們自己要決定建立深信的心,要深信佛的話。『順教修行,永除疑錯』,「順教」就是隨順佛的教導來修行,這樣就能永遠拔除我們的疑惑錯誤。如果不相信佛的、不聽佛的話,那我們肯定錯了,肯定吃虧是自己。下面講,『不為一切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之所退失傾動』。別解就是其他的解釋,其他,譬如說註解淨土經,註解有很多種,這個註解如果跟經的經義是相應的,我們就能夠依靠採納;如果跟經義講的不相應,這個我們不可以採取。善導大師這個一段,主要是善導大師之前有我們中國很多法師他們註解《觀經》,他們的看法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主要是接阿羅漢以上聖人的,附帶接引凡夫的。善導大師作《四帖疏》來給他導正,經義不是這樣的,經文明明寫的主要是為凡夫,這個法門主要是度凡夫的,但是附帶度聖人的。

  因為凡夫還沒有出離六道,他是最迫切需要得度的,那阿羅漢以上,他們雖然還沒有成佛,但是起碼他們出三界了,他慢一點就沒關係。但是凡夫如果不出六道,墮三惡道的機會很多,墮進去不曉得什麼時候才出得來,非常迫切需要就是六道凡夫。所以淨土法門主要是度凡夫的。善導大師這樣的導正,我們看一看這個經,真的他講的是正確的。如果不是主要為凡夫,佛開這個特別法門就沒有什麼意義了,跟一般通途法門不是一樣的嗎?淨土也就沒有特色了。所以它主要是度凡夫的,凡夫沒有能力斷煩惱破無明,靠信願行帶業往生,這個我們凡夫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斷煩惱那個難度很高,那真的也不是我們一生一世可以達到的,甚至多生多世都達不到。有這些不同的註解跟不符合這個經義的,那我們一定要依經文為標準。註解是補充說明,它如果不違背經義,我們可以採納;違背了,我們就不能採納。別解,這個非常重要。別行,行就是修行的方法,這是個別不一樣。

  『異學、異見』,他所修學的也不一樣,他的見解也不一樣,還有『異執』,他有不一樣的執著。現在我們「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我們就不談其他法門,其他法門那個別都不一樣的,都有它修學的理論方法。現在講的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修淨土法門,也是有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我們如果沒有聽家師淨老和尚講這個經,剖析得這麼深入,很容易受到這些影響。我們舉一個例子,過去幾年,現在可能還有,日本有提倡本願念佛的,本願念佛,一念十念往生。這個本願念佛是在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但是這些日本的人,後來有一些修淨土的人把經義這個意思斷章取義了。十念就必生,那臨終的時候念十句佛號就去了,念一句也去了,被車撞死的也能往生,反正你現在發個願,到時候怎麼死的都能往生,那也不用什麼修善持戒,也不用。這個就類似像基督教講的,你信了就得永生,講的那個話的意思跟那個就差不多。這是一個錯誤的理解,大家跟著去修,也是錯誤的修行,這一生也是結結緣,達不到往生這個目標,這本願念佛的。

  在十幾年前,那個時候我好像偶爾會到花蓮淨宗學會,以前潘會長擔任會長,有空會請我去花蓮跟大家講講話,有一年,去了之後,潘會長就提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有一個法師到日本去學本願念佛,然後他去花蓮弘法,他們這淨宗學會的同修都去聽了。聽了回來,他們就疑問一大堆,他怎麼那個講法?好像跟我們老和尚講的不一樣,跟我們這個經典註解講的不一樣,疑問很多。後來我就給他們講,我說你們都不老實,老和尚的經不聽,然後來一個法師,大家趕快跑去聽。跑去聽,如果你自己有能力去分辨它的對錯,那也就沒有關係,反正增長你的見識。問題是你去聽了之後,聽了不但不能幫助你斷疑生信,聽了之後反而增加你的疑惑,那就錯了,那不如不聽。聽了不但對你沒有幫助,反而增加你的障礙。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信難。

  現在我們台灣也有人提倡無相念佛的,那其實無相念佛就是實相念佛,提倡這個。提倡這個,你不是那種根器的人,你能做得到嗎?你要無相,其實《般若經》你沒有深入,你很難做得到無相,講是能講,但是你做不到。講的話都是空,印光祖師講,「言時句句皆空,行時步步著有」,講的時候每一句都是空,空,這個講很簡單,但是在生活行為上表現的每一步都是執著有,講的都是空,做的都是有,一點也不空,空不了。所以這些都屬於別解、別行,跟經典本義不相應,還有異執,他不一樣的一個執著。這個很多方面,可以說現在我們就淨土法門來講就不一樣了,很多不一樣,異執。

  特別現在我們淨宗學會,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無量壽經》,夏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會集本,現在佛門裡面的法師,有很多道場反對、攻擊,而且人數非常多,時間也很長,十幾年,恐怕一、二十年了。反對這個會集本,反對的人他是不是對《無量壽經》有深入去修學?可以說都沒有,都是一知半解,他並不是專修深入《無量壽經》的,以偏概全,都勸人不要讀這部經。這部經,師父宣揚,我就帶大家讀,帶大家印這部經。我自己讀了是很有受用,真的會集本是會集得很好。我早年十幾歲的時候學佛,只看到《無量壽經》康僧鎧這個譯本,現在保留下來的五種原譯本,流傳下來五種原譯本,看到康僧鎧這一本,其他四本我沒看過。後來李師公雪廬老人往生了,老和尚把李師公以前在台中蓮社交給他的眉註,叫我拿去印一萬本,紀念老師,那個時候我才看到有這個會集本。後來印出來流通,同修大家都很喜歡,請我們師父來講,師父講這部經就勸大家要念三千遍。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去印摺疊本,讀誦的,誦經用的。我們讀了之後,真的這一部是集五種原譯本的大成,真的讀這部經你就可以體會到佛在這部經講得是究竟圓滿,從做人講到作佛,把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實際情況給我們說得很詳細。讀了,如果深入,我們的信願之心就油然而生。我自己讀了有很深的感受,所以讀這部經讀得不累不厭。這部經真的是會集得非常好、非常圓滿。但是反對的人他肯定他沒有去讀,他只是批評,為反對而反對。

  所以我們淨宗學會,我也是想發起一個連署,就是說我們淨宗學會淨宗同修就是接受淨空老和尚的指導,《無量壽經》會集本是我們主修的,其他的經就是幫助我們這部經的,主修是這一本。五種原譯本我們也尊重、也保留,別人要修原譯本也很好,我們也讚歎。但是淨宗學會是夏蓮居老居士當時他取的一個名稱,那你用這個名稱就是修他這個會集本,這樣才有必要、才有意義。不然你可以不用淨宗學會這個名義,用其他的名義也可以,用蓮社,用念佛會、佛堂、講堂,或者什麼道場名稱都可以。用其他的名稱,你也可以修會集本,也可以修原譯本,或者修其他的本都可以。淨宗學會就是標榜主修這個,因為這個是夏老居士取的名稱,你不依他這個會集本,你用淨宗學會那就怪怪的,人家也覺得怪怪的,你就不修這本,那你用淨宗學會這個名義就沒有必要,你可以用其他的名義。用其他名義,你要讀會集本也可以,讀原譯本也可以。這個名稱我們要知道它的由來,這樣我們一個招牌掛上去,名跟實才會相符合。現在這種情況非常之多,我們就不能受影響,如果受到這些「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之所退失傾動」,那表示我們這個信心不深,很淺,很容易就動搖了。

  我們再看下面第七段:

  【七、說觀經。彌陀經。唯為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證言得生。為此因緣。我今一心依此佛教。決定奉行。】

  《佛說觀經》就是《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跟《佛說無量壽經》(《大乘無量壽經》)是同一部,同部的,《彌陀經》講得簡單,《無量壽經》講得詳細。《觀經》是同類,同樣是淨土經典,《觀經》講得它的範圍、修學的法門就很廣,你看講九品往生,《無量壽經》講三輩,《觀經》講到九品,講得更細。《無量壽經》講三輩是分大類,上中下三輩,這個三輩它不包括惡人,都是善人,起碼是世間的善人,上中下三輩。《觀經》從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中品下生以上就是世間善人、出世間的善人、發大乘心的善人。這些都是凡夫,但是都是善人,世間善人,小乘善,大乘善。下面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那講惡人的,惡人五逆十惡的,那臨終一念十念也能往生。所以《觀經》它講的範圍廣,你從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它修的,可以說所有的法門都包括,你不管修哪個法門統統可以迴向發願往生,《觀經》講得就很廣泛。《彌陀經》跟《無量壽經》講的,《無量壽經》也有講到一心三輩,修其他的大乘法門迴向發願也能往生;《彌陀經》講的就是專修,就是念阿彌陀佛,《彌陀經》講的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念七天,這樣信願念佛往生的。

  說《觀經》、《無量壽經》、《彌陀經》,『唯為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五濁惡世我們在《彌陀經》我們常常念到,五濁就是污染,五苦,這個濁就是代表苦。特別我們現在災難非常多,所以讀到《彌陀經》講五濁惡世我們深有感觸,這個世界真的災難很多,天災人禍。因此,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來,從二OO八年開始,就是提倡百七繫念來護國息災。護國息災,就是因為有災難才要息災,如果這個世界都沒有災難,那也就不需要息災了,沒有災可以息了,就是有災難才要息災。現在你每天報紙打開都是災難,昨天是恐攻(恐怖攻擊),今天台灣禽流感,瘟疫,這個屬於瘟疫、傳染病。這些都是一個預兆,這個預兆就是後續有大災難,所以我們淨老和尚才提倡護國息災。但是現在人沒有危機意識,對息災這個概念大家不強烈,對救災大家會很踴躍,對息災大家那個心生不起來。為什麼生不起來?因為他沒有危機意識,他感受不到災難來臨那種恐怖,他感受不到,沒有危機意識,這個就很危險。大家不重視息災。

  昨天開會,我也印了《仁王護國經》,《仁王護國經》裡面的。以前民國六十七年蔣經國先生就任總統,那個時候韓館長去租中國佛教會二樓,請我們師父講《仁王護國經》,經沒有講完,講了一半,被人家趕,不借了。當時我也去聽了,我們大家都很憤慨,這個怎麼?這不講道理,明明租金都付了。給它租了就是要講這部經講到圓滿,這經還沒有講圓滿就要回去,他們要做法會了。就是那個因緣,我們才發起大家湊錢去買景美華藏圖書館,是被佛教會逼出來的。覺得自己沒有一個地方,到處借,那個時候沒有圖書館,我跟著師父,到哪裡講我就是到哪裡聽。韓館長也很會借,寺院是不借的,也不會請的。她都借一些居士的道場,像李月碧講堂、瑞芳煤礦大王李建和他們台北車站對面家庭的小客廳、連國棟居士他們家天成飯店隔壁那個補習班、志蓮精舍,還有以前那個第一百貨公司,去借人家,下班在他們辦公室講,講《彌陀疏鈔》,我也去聽,跟著跑。後來我們覺得這不是辦法,實在有一個小地方、有個小講堂,固定的,比較能夠長期講經不受影響,圖書館是這個因緣買下來。

  在《仁王護國經》,昨天我們開社團的會議,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教育學會,我就把《仁王護國經》第五品有一段經文印出來。有一段經文講,世間還沒亂,鬼神先亂,「鬼神亂故,即萬人亂」,然後就災難四起,「百姓喪亡」。所以昨天那個恐攻,我就報紙拿出來給大家看,《仁王護國經》講的,陽間還沒有亂,陰間先亂。「百官互相是非」,互相是非就是政治方面的大家罵來罵去,我們台灣現在就是這樣,我拿《仁王護國經》,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知道了,就有這種情況了。這個是什麼?災難的前兆。所以我們繫念超度鬼神,就是依照《仁王護國經》這段經文,你鬼神沒有安撫,鬼神先亂,然後就影響到陽間亂,這個都有經文依據的。我們三寶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就是經典,有經典依據。

  所以我們看到「五濁、五苦」,我們現在生長在五濁五苦的這種五濁惡世當中很苦的,這五大類都會讓我們受苦,受盡苦難的。現在雞鴨都是有感染,對我們吃素的人來講就沒什麼影響,反正我們不吃那些東西。還沒有吃素,吃肉的人,特別尾牙到了,吃雞肉他就怕怕的。所以還是用素雞去代替會比較好一點,吃了會比較安心,不然他去買那個雞,怕細菌感染,人吃了受到傳染,那就很麻煩。《佛說觀經》、《彌陀經》,《彌陀經》包括《無量壽經》,是佛滅度之後,在我們『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證言得生』。給我們證明說我們遇到這個經,依照這個經來修行,一定可以往生西方。『為此因緣,我今一心依此佛教,決定奉行』,為了這個因緣,我現在一心皈依佛的教導,決定依教奉行。這個「決定」,它有很肯定的一個言詞。

  我們再看第八段:

  【八、縱使地前菩薩。羅漢。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皆引經論證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清淨信心。何以故。由佛語決定成就了義。不為一切所破壞故。】

  這個一段,就是一般人來勸我們,來給我們講,我們修這個法門不能往生、不能成就,一般人講的,我們可以不聽他的,因為他也是凡夫,我也是凡夫。現在這一段,善導大師用一個比喻,『縱使地前菩薩』,那是菩薩,那不是凡夫,羅漢、辟支佛,這個是證果的聖人,不是凡夫。菩薩、羅漢、辟支佛等,就是證果的聖人,『若一若多』,若一個,或者很多個,『乃至遍滿十方』,這麼多,而且他們還引用經論來證明,說你修這個法門不能往生。我們聽了要怎麼樣?也『未起一念疑心』,也不起一念懷疑。不但不起懷疑,『唯增長成就我清淨信心』,因為不受影響了,那你的清淨信心就更增長,也等於說你受到考驗了,那你這個信心就增長了。為什麼菩薩、羅漢,你說凡夫來講,我們不相信,菩薩、羅漢他是聖人,他講,怎麼不相信?這是什麼緣故?『由佛語決定成就了義』,因為佛他是究竟圓滿,如果菩薩、羅漢、辟支佛講的跟佛不一樣,那我們要以佛為標準,意思就是這樣。如果一樣,那當然我們可以採取,跟佛不一樣,我們要以佛為標準。佛說可以往生,他說不能往生,那我們要以佛為標準,因為佛講的都是了義的,決定成就了義的,不會被一切所破壞的,是真實的。

  我們再看第九段:

  【九、縱使初地以上。十地已來。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異口同音。皆云。釋迦佛指讚彌陀。毀呰三界六道。勸勵眾生專心念佛及修餘善。畢此一身後。必生彼國者。此必虛妄。不可依信也。我雖聞此等所說。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決定上上信心。】

  這個一段比前面那一段,又是更高地位的菩薩來勸了。前面是講地前菩薩,還沒有登地的菩薩,沒有登地的菩薩,還有羅漢、辟支佛來勸,我們不受影響。這裡講初地以上,登地了,那不得了,登地菩薩那地位很高了,初地到十地就快接近成佛了。從初地以上到十地這樣的菩薩,若一個,或者很多,乃至遍滿十方,這麼多的地上菩薩。他們都『異口同音』,都說釋迦佛給我們指讚阿彌陀佛,『毀呰』,「毀呰」就是用話指責批評的意思,『三界六道』,『勸勵眾生專心念佛及修餘善,畢此一身後,必生彼國者。此必虛妄,不可依信』,說佛講這個不能相信的。說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是虛妄的,不可以依靠,不能相信的。這個不是一般人講的,地上菩薩講的,聽了你怎麼辦?『我雖聞此等所說,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決定上上信心』,還是不懷疑,還是聽佛的。這個是用一個形容、比喻,就是一直給我們講,強調你那個信心要達到什麼程度,這個菩薩給你講,你都不受影響,你不懷疑。反而增長自己上上信心,那個信心又更增上了。

  【何以故。】

  是什麼緣故?

  【乃由佛語真實決了義故。佛是實知。實解。實見。實證。非是疑惑心中語故。又不為一切菩薩異見。異解之所破壞。若實是菩薩者。眾不違佛教也。】

  這一段就給我們說明什麼緣故我們不可以生一念疑心。因為佛的話是真實決定了義,佛是真實的知道、真實的理解、真實的見到、真實的證入了,證實了,佛都是親證的。他不是從疑惑心當中講的,自己沒有看到,心裡有疑,佛是親眼見到。又不會被一切菩薩的異見、異解之所破壞。這個是用這樣的比喻。下面講,『若實是菩薩者,眾不違佛教』,如果他真的是菩薩,他也不會違背佛的教誨,我們凡夫都不會違背佛的教誨,那菩薩怎麼會違背?它是用這樣的一個形容、比喻。這個也是我剛才講的,我們花蓮淨宗學會的潘前會長,他那個法師,一般的一個法師講了,他們就受影響,這個就說明什麼?說明這還不要羅漢,一般的一個法師跟你講一講,他就受影響了,那何況他說證果了,他來講那還得了,不聽怎麼可以?善導大師就是給我們強調說,就是菩薩來給你講你也不能懷疑,那何況一般人,你怎麼可以聽他的,不聽佛的?有這個意思。如果他是真正菩薩,他也不會違背佛的教導;會違背佛的教導,那肯定他是假菩薩,那也不是真的。

  下面第十段:

  【十、縱使化佛報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各各輝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說言。釋迦所說相讚勸發一切凡夫。專心念佛。乃修餘善。迴願得生彼淨土者。此是虛妄。定無此事也。】

  這一段就是說這不是菩薩講的,是佛來講的,化身佛、報身佛都來講,說沒這個事情。你們念佛以及修其他的善事,這樣迴向發願求生西方淨土,這是虛妄的,沒有這個事情。現在是佛來講的,菩薩講的不相信,那佛來講的信不信?我們看善導大師怎麼說:

  【我雖聞此等諸佛所說。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國也。】

  善導大師給我們講,我雖然聽到這些佛所說的,畢竟還是不生起一念疑惑退轉的心,也不擔心不能往生西方佛國。

  【何以故。】

  這什麼緣故?什麼緣故你不懷疑?

  【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無少差別。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

  這個一段就給我們講,所謂「佛佛道同」,一尊佛就代表一切諸佛。佛佛道同,他的『知見』,他的『解行』,他的『證悟』,他的『果位』,他的大慈大悲都一樣,佛佛道同,『無少差別』,都一樣的。因為這個緣故,一佛所制定的,就是一切佛同制,一尊佛制定的,一尊佛講的,所有的諸佛都是共同的,一尊佛就代表一切諸佛了。下面就舉出一個例子給我們講:

  【如似前佛制。】

  這個字應該是一個錯字,相似的「似」應該是個錯字,應該是「以」,以前佛制。

  【斷殺生十惡等罪。畢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若有後佛出世。豈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惡也。以此道理推驗。明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

  這一段舉出這個例子,我們很容易可以理解。如以前佛制,這個字應該是一個錯字。這是以前前面一尊佛他制定的,制定什麼?『斷殺生十惡等罪』,就是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十善,反過來就是十惡。以前的佛制定要斷十惡修十善,不犯這十惡就是『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隨順這個義理。前面的佛是制定這個,勸我們斷十惡修十善。『若』說假若,這假設的話,若後面有一尊佛出世,後面這尊佛出世,他『豈可』,他怎麼可以去改變前面佛制定的十善,然後勸眾生來行十惡?那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都是佛,那肯定都一樣,不可能說前面的佛叫我們修十善,後面來一尊佛說,那你不要修十善,你就修十惡。肯定那尊是假佛,不是真佛,如果真的,講的完全是一樣的。所以佛門有一句話講,「今佛如古佛之再來」,現在佛就如同古佛再來,是一樣的。現在佛講的也都是古佛講過的,跟古佛是相同的,不會違背的。如果違背,那個一定是凡夫,那不是佛。所以一尊佛講的就代表一切諸佛,不可能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去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彌陀經》、《無量壽經》都講得很清楚,十方諸佛都來護念。釋迦牟尼佛講,十方諸佛都來證明這個事情,這說明什麼?佛佛道同,一尊佛就代表一切佛說的,來印證這個事情。

  所以以這個道理來推驗,我們就很明確知道,諸佛言行互相不會違背,不會誤失的。怎麼會有前面一尊佛勸我們修西方,後面一尊佛跟我們講那個是假的,不是的?那肯定不會這樣。這個就是勸我們說要相信佛的話,信心才能深入,這個非常重要。難信之法,信難!如果真的深信不疑,我們修念佛法門,實在講,老和尚講一年這個時間都還長了,如果要根據《彌陀經》講,有的人一天,有的二天,有的三天,最多是七天。那我們現在不是念七天,念七年了,念七個七年了,還是不行,關鍵就是有懷疑,沒有深信,關鍵在這個地方。所以善導大師苦口婆心勸我們,無非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現在我們聽老和尚講《大經科註》,也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再請我們看海賢老和尚光碟,也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真正深信不疑,老實念,這個時間頂多三年。這是其他法門是達不到的,唯有這個法門可以達到,但是關鍵在信,因為這個是難信之法,難信易行。

  好,我們今天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就跟大家學習到這一段,下面這一段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