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七集) 2018/12/24 寧波 檔名:WD20-037-0037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為政」篇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小人,指有沒有道德,有褒貶的意思,意思在於使人學君子」。這一段話給我們解釋,這章書講的君子、小人是指有沒有道德,有褒貶的意思在。君子、小人另外一個說法,是指在位的,當官有地位的稱君子,沒有在位稱為小人,在位不在位用君子小人來區別。所以有這兩個意思不一樣。在位的君子不一定他就有道德,沒有在位的小人也有有道德的,不一定他就沒有道德。所以在位他不一定有道德,不在位不一定沒有道德。所以君子小人在《論語》講,有這兩方面的意思。這章書,此地講的君子小人它是以有沒有道德來做為一個區別,有道德的人稱為君子,沒有道德的人稱為小人,所以它這個有褒貶的意思在。它主要的意思在於使人學君子,就是希望我們學做一個君子。「周與比的講法,有很多說法,有公與私,義與利,有普與偏,有同與異」,有這四方面。
「漢儒註書都有根據,根據《爾雅》、《說文》,宋儒依著自己的意思說,連字也改了。例如周、比,依今日的言語容易懂,但是若沒有根據,那自己就成聖人了,我們連君子也夠不上」。這一段話,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說明漢朝大儒他們註解這個書都有根據,引經據典,根據《爾雅》、《說文》來註解。宋朝的大儒都依著自己的意思說,有的地方連文字也改了。依今日的言語容易懂,但是還是要有根據,不能沒有根據,讓人家聽得懂,但是講出來的意思沒有根據,那自己就成聖人了,就是這個意思。我們連君子也夠不上,我們是凡夫,連君子這個標準都沒有達到,所以不能以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來註解經書。這段是雪廬老人給我們作了個講義,讓我們了解,漢儒的註書跟宋儒有這方面的不同。
「出世的佛是聖人,世間法的孔子是聖人,孔子自己說『述而不作』」。孔子他自己說沒有創作,他只是敘述古聖前賢的這些道理。「他的學問都是前人開創的,他只是述說而已,所說的道理都沒有自己的創作」。「孔子到了老年還上學,他以誰為師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差不多都是他的老師」,三個人在一起就有他的老師,「所以孔子能成就」。「而且孔子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人五十為艾,髮就白,也就是衰老了」。人到五十歲頭發漸漸白了,開始衰老。「人身有陰陽二氣,頭為諸陽聚會之處,所以能抵禦寒冷,髮是『血之餘』,所以年輕時頭髮黑,陽氣上不去時頭髮變白就是衰老」。這個給我們講我們人的身體,人的身體,頭部是諸陽聚會之處,所以能抵禦寒冷。年輕的時候頭髮黑,到五十歲年紀大了,陽氣上不去,這個時候頭髮就變白,就是衰老。
「求學然後再做事,萬不可一知半解便去做,或做了再說。講究少說話,說了一句不對的話,便駟馬難追」。這是給我們講,求學然後再做事,我們做任何事情事先要先學習,千萬不可以一知半解就去做,或者做了再說。講究少說話,這個也是我們處世很重要的,說錯一句不對的話,也追不回來了,所以話說多不如少。「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就是老的時候,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多活幾年,使我學《易》」,就學習《易經》,孔子到了五十歲已經知天命了,他還講再加我數年,再給我幾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就可以沒有大的過失。這是「多活幾年,使我學《易》」。那難道孔子五十歲以前就沒有學過《易經》嗎?「他學《易經》曾韋編三絕」。以前那個書都是竹冊,用繩子穿起來的,看到那個經書的繩子都斷了三次。「孔子學《易經》多少年了」,從年輕就學,「愈學愈難,所求能再多活幾年,學後可以無大過矣,但是還有小過。我們滿身是罪,若有形象,連虛空都不能容受。不學佛,如行尸走肉。你們若知道自己不行,才能進步」,這是雪廬老人給我們勉勵的。
「淨土是易行難信,你們實行了嗎?諸位要學伏惑,今後要學直心平等,一切不知道的不說也不做。好人可以親近,壞人敬而遠之,孔子也說『吾誰毀誰譽』。依這實行,境界就會不同。等到你們真正真心平等了,吾才教你供養十萬億佛,因為直心是道場,才可以聽得懂供佛的方法」。這段話雪廬老人給我們念佛的人講,淨土是易行難信。容易實行,很難相信。那容易實行,但是我們實行了嗎?大家要學伏惑,伏見思惑,伏煩惱,伏斷煩惱。從今以後要學直心平等,一切不知道的不說也不做,好人可以親近,壞人我們就遠離了。我們依照這樣來實行,境界就會不同。雪廬老人給我們講,等到我們真心平等了,他才教我們供養十萬億佛,因為直心是道場,才聽得懂供佛的方法。心不平等,不真實,講了也聽不懂。所以這段話我們要好好記在心裡,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這樣念佛功夫才會得力。下面有板書,講周公比私。
「(一)周(周到的周):公,比:私。」
「(二)周:義(意思周有義),比:利。」
「(三)周:普,比:偏」。
「(四)周:同,比:異」。
有這四個意思。「這四種說法大同小異」,如果遇到「有大不同的說法,該如何抉擇?這個四說有好講的,有不好講的,你們可以在『公私』上著眼」,就是在公跟私這個地方下手。「遇事必須怨親平等按公辦事」,就是不可以有私心,辦事不能有私心,要怨親平等。「公就是周」,「縱使親兄弟無理而怨家有理,也不可說自家兄弟好」,這個就不可以這樣講,這樣講就偏私了。「小人辦事則是私心,比也」,這是私心小人。「直心無曲,心曲折不但人格不立,念佛也不靈」,所以我們人要直心,心彎彎曲曲的,曲曲折折的,不但人格站不住,我們念佛也沒有感應。所以這個心要正直,沒有私心,公平。
「這一章吾摘要說說,你得其中的要點就可以了」。這是雪廬老人講,我們抓住重要的地方就可以了。「你們聽《論語》必須當佛經聽,吾學佛沾了中國文化的光,再來研中國文化又沾佛學的光。佛學中體用事理等的分析法,幫助很大,所以中國文化有吾的斷定法」。這段話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講,他學了佛,最重要是勸我們聽《論語》必須把它當作佛經來聽。這個話我們很明顯可以知道,他講的對象就是台中蓮社的蓮友,學佛的同修。不要認為《論語》是儒家的,我們學佛了,聽這個幹什麼?所以雪廬老人特別給我們提醒,你要當佛經來聽。他學佛沾了中國文化的光,雪廬老人從小接受中國文化的教育,再來研究中國文化,又沾佛學的光;學了佛再來學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的認識體會更深廣了。所以雪廬老人他講中國文化,他有他的斷定法,他儒佛都圓融貫通,講《論語》都有佛經的道理在,跟佛經是相應的,這一點我們必須善於去體會。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