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學院座談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23/4/2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1-141-0012
同學:第一百五十一個問題。尊敬的悟道師父您好,弟子是三十歲在家男眾,記憶力跟理解能力都特別差,頭腦遲鈍愚笨。請問我應該怎麼修學,念哪一部經典、佛號能夠變得聰明。弟子還想求一份養家糊口適合的工作。懇請悟道師父教導,弟子頂禮感恩。
悟道法師:好,大家請坐。尊敬的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繼續來回答第一百五十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這位居士才三十歲,三十歲在我們這個年齡來講屬於壯年。在古時候,一歲到十歲是幼年,十歲到二十歲是少年,二十歲到三十歲是青年,三十歲到四十歲就壯年了,在身體各方面都達到已經壯盛的時候。俗話講「三十而立」,這個就是成家立業了,在這個時候,應該各方面的身體狀況都處於是高峰。但是這位同學是在這樣的年紀,記憶力跟理解能力都特別差,頭腦遲鈍愚笨。這個問題,主要是業障,業障的問題。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就講到這個問題,《地藏菩薩本願經》在下半部,在第十二品有講到。「旋讀旋忘多廢失」,就是有人發心他要念經典,要講經說法,但是旋讀旋忘,那個記憶力很差,一下子就忘記了。在《地藏菩薩本願經》有講到,這是業障,業障。所以這個問題,這位同學問應該怎麼修學?念哪一部經典?念什麼佛號能變得聰明?根據你這個問題,《地藏經》有講到這個問題,建議可以到寺院裡面請《地藏菩薩本願經》來讀誦,念地藏菩薩聖號,依照《地藏經》講的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這個會有感應。這個是我們在《地藏經》都讀過的,讀過《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同學應該對這段經文都很熟悉,應該都有這個印象。所以我是建議念《地藏經》,依照《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理論方法來修學,這個針對你的問題。
另外,你三十歲的年紀,又是男眾,當然要養家活口,所謂三十而立,要成家立業,要找一個適合的工作,這個也可以求地藏菩薩。弘一大師在《講演錄》裡面有一篇演講,就是「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這一次我到九華山,去戒場,去打齋,也跟那邊的同修分享這篇演講,這個錄下來、整理出來,可以提供給我們同學大家參考,弘一大師講的「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所以我是建議,你要找一個工作還是從《地藏經》去找,因為弘一大師「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裡面就有講到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處在末法時期,我們畢竟還是凡夫,很少人修行能夠達到祖師大德那樣的標準,我們是一般的凡夫,一般的凡夫不能不生活,我們面對的就是現實生活,就是你這裡講的養家活口,你要生活就必須要有個工作,要收入。所以這篇《講演錄》也都講到這些問題,特別舉出《地藏經》。《地藏經》契合你現在的需要,所以建議你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念地藏菩薩聖號,求地藏菩薩加持,讓你記憶力能夠增長,讓你找到適合理想的工作。好,以上提供做參考。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一百五十二個問題。請問師父,我做為女兒、內孫和外孫的角色,對於我已故父母親的各自父母,能否把他們的公公婆婆和外公外婆與自己的父母親一起放在家裡拜?我沒牌位,只去他們的墳墓用手機照起來,然後打印出來放在家拜,這樣做可以嗎?是否會衝突任何祖先?感恩師父。
悟道法師:這個問題是關係到禮儀的問題,就是我們一般講常禮,《禮記》這個禮。我們一般講常禮,有分尊卑長幼、親疏遠近,所以五倫五常也就是說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倫理的教育就是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彼此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以什麼禮來對待,合乎這個禮?做女兒、內孫、外孫的角色,這個都是兩方面的。在中國傳統,女兒嫁出去,隨夫家那一邊的,那就是做人家的媳婦當然要拜公公婆婆。外公、外婆放在自己家裡一起拜,如果自己娘家那邊都沒有兄弟姐妹,當然也可以,因為沒有其他的兒女可以拜,只有妳一個人,當然就全部要負責了。如果有的話,比如說娘家那邊有兄弟,應該由兄弟來拜,這樣才合禮。如果沒有,妳做女兒的,當然只好夫家這邊也要拜,娘家這邊也要拜。娘家這邊拜,如果得到夫家這邊的同意,也就沒有問題。
牌位另外立是可以的,因為畢竟不同,這個另外立。所以這個沒有牌位,去墳墓用手機拍起來,去買個黃紙,把它抄下來,或者是用打字的,重新打個字,就不要用墳墓那個墓碑直接供。那個墳墓畢竟它是墓碑,妳牌位還是重新寫,或者是用打字的也可以,妳要按照那個墓碑來寫也可以。給祖先說明,就是說現在放在一起拜。如果妳家裡沒有其他的兄弟可以拜,妳就請到妳夫家來拜,這個也是可以的。現在也有很多人是這樣的情況,比如說一個獨生女,就一個女兒,女兒嫁出去了,這邊就沒有人拜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然女兒也有責任拜自己的父母、拜自己的祖先。在夫家溝通好了,那邊沒有什麼問題,可以供在一起,分兩個牌位,這樣拜是可以的。這個分清楚,就不會有什麼衝突的問題,所以這個請放心,多念佛給他們迴向。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一百五十三個問題。學生在此給您頂禮了。學生有兩個問題,一、在報告中寫,為了戒殺,我吃嚴格的素食,基本上不吃糖,聽說糖在過濾的過程中有用到動物成分。後來發現不吃糖很困難,如果吃糖是不是犯了妄語?吃一次犯一次妄語?二、想持八關齋戒,但是幫家人煮菜要嘗味道,洗衣服會用到有香味的洗衣粉,這樣還能持八關齋戒嗎?感恩。
悟道法師:這個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戒殺跟吃素還是兩樁事情,戒殺就是不殺生。在佛陀的時代出家人托缽,托缽就是人家齋主供養什麼食物就吃什麼,供養一塊肉、供養一條魚,那就吃。在佛陀時代,出家人托缽沒有吃素,還是有吃肉,只是吃三淨肉。三淨肉就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個叫三淨肉。絕對不吃現場宰殺的,自己也不能去殺生來吃肉。因為托缽,就是一般世俗人家他們做的食物,也不是特別為出家人做的,他們本來就要吃的。所以不殺生,持不殺生戒,他不一定吃素。像佛陀時代佛的弟子,持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不殺生,沒有吃素,但是不殺生,要吃三淨肉,或者說五淨肉。像現在斯里蘭卡、泰國、韓國、日本,在我們中國蒙古、西藏,這些出家人也是沒有吃素,但是不殺生。所以戒殺就是不殺生,跟吃素是兩樁事情。
素食這個運動,佛早年在印度也有提倡,但是印度那個地區吃素不方便,就像我們中國蒙古、西藏,都是游牧民族,沒有像南方這麼多的蔬菜,吃素不方便,所以佛也就開緣吃三淨肉。佛在《楞伽經》裡就有講,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吃眾生肉,所以在佛陀時代,吃三淨肉還要念咒加持給這個眾生,像《楞嚴經》裡面講要念咒。念咒,用咒力佛力加持,這個肉牠就沒有命根了,就不跟這個眾生結冤仇了,就等於是說我們現在講超度,像現在我們念佛超度這些眾生,迴向給牠。所以這是佛的一個規定。
佛教傳到中國來,吃素是我們中國南朝梁武帝他提倡的,他讀到《楞伽經》,菩薩大慈大悲不忍食眾生肉,看到很感動,他自己帶頭吃素,當然第一個響應就是出家人,在家居士也跟上了,所以現在全世界吃素是中國佛教的特色。這個是梁武帝他帶頭的,他當皇帝帶這個頭非常好,功德無量,印光祖師非常讚歎。當時如果沒有梁武帝帶頭,恐怕我們現在中國的佛教徒四眾弟子也跟外國一樣,也沒有吃素了;就是因為梁武帝的關係,所以中國佛教四眾弟子吃素,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吃素,這個是符合佛陀的慈悲教導。像現在這個科技發達,交通便利,南方的蔬菜送到北方,這些也沒什麼大問題,所以現在吃素比過去方便太多了。素食,現在也有很多,現在比較強調健康素食,健康素食就是盡量吃不加添加物的。這些化學加工料,像味精這些,高鮮醬油那個味精很重的,吃了對身體都不好。所以現在吃素的人,健康衛生的意識也抬頭了,所以現在有很多都是強調健康素食,吃有機蔬菜等等這些的。當然這個還是比較少數,但是我們總是盡量吃天然的,對身體會比較好,吃天然的。
你這個地方問到糖有沒有放肉?這個我是不知道,在大陸我不清楚,在台灣這個製糖是肯定沒有肉,不會有肉的成分。一般糖都是用甘蔗去做的,甘蔗那是都屬於植物,不是動物,所以應該不會有動物的成分。除非就是說你做成什麼蛋糕,那些當然我們就不知道了。純粹是糖,應該是不會有動物的成分。所以吃糖應該沒有問題,這個你就不要有疑慮了。吃糖也不犯妄語罪,因為這個是吃素。這個也不是你的問題,糖是別人做的,也不是你做的,所以這個方面沒有犯妄語,這個跟妄語是不相關,你吃動物是跟殺生有關,這個跟妄語沒有關係。你發願要吃素,這個我還第一次看到說吃素不能吃糖,還第一次聽到。糖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沒有動物的成分,可能就是說你吃到什麼餅乾有加肉的那些,那個才可能會有;如果純粹吃糖,應該不會有這個問題。所以這個沒有犯妄語戒。
第二個,想持八關齋戒,幫家人煮菜嘗味道,嘗味道是可以。主要是說你嘗味道,不能再供佛了,不能自己先嘗一嘗再去供佛,這個就是對佛不恭敬;如果不是供佛,那也沒有關係,一般家人吃的就沒有關係。所以幫家人煮菜嘗味道,跟你受八關齋戒沒有關係。這個齋戒,齋是過中不食,它也不一定吃素,就過中不食,八關齋戒它最重要就是說不能超過日中,日中如果超過一分一秒就不能吃了,這個是嚴格遵守才符合八關齋戒這個齋的一個條件。
戒有八條,齋有一條,一共是九條。這個關是關閉的意思,我們現在講隔離,關閉起來,隔離。這個隔離就守這八條戒,讓我們不要去接觸,避免身心受到污染。就像現在新冠病毒要隔離,那個封城封起來,跟閉關一樣的,就是避免你受到污染。所以八關齋戒一天一夜,就是防止受到污染,在二十四小時當中修清淨心。這個齋是過中不食,標準的持齋要看天文日曆,你每一天在十一點鐘吃,大概都不會過中,頂多吃半個小時,不會過中,除非你在一個時差比較明顯的地方,那個看當地的時間。一般在我們國內這個地方,大概中午十一點開始吃,就不會過中。所以這個嘗味道跟齋戒也沒有關係。
洗衣服會用到香味的洗衣粉,這個你可以買一些沒有香味的,這樣就可以。如果沒有的話也沒有關係,因為你洗衣服畢竟是洗衣服,你不要穿在身上就好了,主要是說你這個香味不能塗在身上,你身體不能灑香水。你洗衣服洗好了,用清水把它沖乾淨,香味沖掉,那個就沒有關係。所以這個就沒有問題,不影響你持八關齋戒,不要懷疑。八關齋戒是要讓我們身心清淨,不要受這個污染,要知道佛制定這個戒他的用意,你只要不受污染,那就是持戒。為什麼不能灑香水、香粉,因為怕我們去貪那個東西,所以才禁止說不能用,怕你去貪那個東西。實際上,你不貪那個東西,那個香水對你沒有影響,這個就是持戒,這個持戒就更高一層,你接觸到不受污染,那就持戒。怕受到污染,所以遠離、禁止,就是怕受到污染。所以關鍵還是在心,你心不貪這個東西,這個戒就持得清淨了,關鍵在清淨心。所以這個沒有問題,不要有疑慮,你就還是好好持這個八關齋戒,多念佛,這個戒就圓滿了。好,下面一題。
同學:第一百五十四個問題。弟子在工作之餘涉足股市,起心動念會有貪圖心。請問院長,佛弟子可以做股市投資嗎?《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云,「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這句話弟子沒有完全理解,如果把這句落實在股市投資上,怎麼做才如法?
悟道法師:這個問題,做股市有兩種,一種是投資的,一種是投機的。現在很多人做那個投機性的,想一下子就大賺一把,好像馬上發財了,暴發戶,這個投機性的。投機性的做股票,就像賭博一樣,你賭贏了,一下子賺了很多;輸掉,可能你傾家蕩產都賠掉了。那個投機性的買股票,我們不能做,因為那個跟賭博的性質一樣。你要做,建議你做這個投資的,投資的它不是說你馬上就好像有暴利可得,它是長期的、穩定的。你要看買什麼樣的股票,它這個公司、工廠營運很穩定的,你這個股價慢慢會上漲,這個穩定,你做這個投資的股票是可以的。不要貪圖暴利做那個投機的,那個就像賭博,那個就不可以。如果你做投資性的是可以的。就像《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可得為世間事」,就是這個你可以做,但是「不可得為世間意」,就是你投機取巧,你貪圖一下子就發大財,那個就世間意了。但是如果你做投資的,細水長流,也不貪圖馬上發大財,這個是沒有世間意,做這個世間事是可以的。所以就看你用什麼心態、怎麼做法,如果你做投資的,是可以的。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一百五十五個問題。學生向院長請教,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儀式,要怎麼發願?感恩。
悟道法師: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儀式沒有一定。儀式,隨各人的生活環境,隨各人的工作,各人的時間,各人的年紀,各人的身體狀況、體力,這個是沒有一定的。如果你家裡地方大,你有個小佛堂,你早晚課可以在這個小佛堂做。如果沒有,你住的環境不方便,很小,你面向西方合掌,念佛迴向,或者對著經本,放在桌子上,對著經本念也可以,拜佛也是一樣的。這個就根據各人的生活環境,還有你的時間,還有你的身體狀況。有一些同修年紀大了,腳不好,恐怕他拜佛有困難,就用問訊的就好,就不一定要拜。有一些特別是女眾,年紀大了,不能盤腿打坐,那你就不一定要打坐了,不需要打坐,坐在椅子上念佛也可以。所以這在形式上沒有一定,可以隨各人的情況,自己來斟酌、來調整,調整到自己最方便、最舒適的情況來做儀式就可以。所以這個我們淨宗很方便,沒有什麼固定的一定要什麼儀式,你儀式要很多也可以,要很簡單也可以。
這裡這一題重點,在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要怎麼發願,這個是關鍵。其實念佛法門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儀式是形式,關鍵在實質,這個發願就是實質的問題了,要怎麼發願?這個願,就是願生西方、厭捨娑婆,就是有個取捨,就是願意放下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不貪戀這個世界。這個厭,也不是討厭的厭,是厭離,就是不受污染,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家親眷屬、財務、妻子兒女等等的,這些牽腸掛肚的事情要能放得下。真正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這個願關鍵在有出離心。要有出離心,願意出離這個五濁惡世,願意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關鍵。所以這個願,就是要出離心。出離心,也就是說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不受污染了,真正能看破放下,真正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就符合信願行這個願。這個願很重要,因為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講得很清楚,關鍵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相信自己遇到淨土法門往生西方都有分。
就是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裡面開示的,第一個信,信要通過行,行就是念佛。行,中峰國師引用《楞嚴經》跟《彌陀經》,《楞嚴經》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阿彌陀經》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個叫正行。所以這個中峰國師給我們開示,「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就是你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接引念佛眾生往生西方,相信自己遇到淨土法門有往生之分,但是如果你沒有透過念佛這個正行,這個信心也不堅固,總是半信半疑。所以必須透過行來證實我們相信的這樁事情,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自己一定可以往生,要透過行來證實我們相信的這樁事情。
行要有願,願是動力,你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真願意放下娑婆世界,才會認真去念佛。所以如果沒有願,那個行也是若有若無,不會認真念,就不會精進念佛,不會一心念佛。所以這個行是要有願來推動,這個推動的力量就是願。你願生西方,願捨娑婆,必須透過念佛的正行來滿我們的願,來證實我們的信,證實我們相信的這樁事情。所以中峰國師講,信行願或者是講信願行,這是一而三、三而一,信幫助願,你相信才會發願,願推動我們去行,行又幫助我們信、又幫助我們願。所以這個信願行,實在講,一而三、三而一,缺一不可,它這個當中都有相關的,如鼎三足,缺一不可。因為你沒有信心,你就不會發願;你沒有發願,你就不會念佛;念佛又幫助我們信心增長,念佛又幫助我們願更真切。所以這個一而三、三而一,這個是相關的,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所以你講一個願,就包括信跟行,都包括在裡面。所以信當中有願有行,願當中有信有行,行當中有信有願,一而三、三而一,缺一不可。
所以要怎麼發願?就是我們不污染世間這一切東西,順境逆境、妻財兒女、子孫、功名利祿、名譽等等的,世間人所追求的這些名利、這些家親眷屬的情執,都不受污染,都放下了,真正發願要生西方,這個才是真正的發願。所以這個發願不是說很討厭,我現在看到這個討厭、看到那個討厭,看著就生氣,我就很想到西方去,不想看到他們,這個不是發願,那個是生煩惱了,不是發願。發願是不受污染,順境不起貪心,逆境不起瞋恚心,這個才是不受污染,真放下了,這個才是真正的發願。所以發願,就是我們心不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污染,不會去貪愛、污染,這個願才能生得起來。好,以上簡單回答。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一百五十六個問題。學生最近有一事非常煩惱,請院長慈悲開示。學生的弟弟在山上租了一片地,讓丈夫去幫他看管,養雞鴨鵝魚,學生怕他們造業影響到孩子。請問學生該用怎樣的心態去對待此事?如何做才能讓他們回頭,放下這個行業?恭請院長為學生開示。
悟道法師:這個事情要從兩方面,一方面在佛菩薩面前多念佛給他們迴向,求佛力加持。另外一方面就是善巧方便的來勸導他們,特別殺生跟放生這個因果。但是如果妳沒有一點善巧方便,直接勸他們,恐怕很難,恐怕妳的弟弟他也不能接受,就愈勸恐怕他愈頑固,他不接受。所以這個必須先跟他取得一個信任感,讓他對妳有信心,再去勸他。這個信任感、這個信心還沒有建立,這個勸也是白勸,恐怕不是很容易回頭。因為很多人他就是以這個做為他一個行業,第一個他就會講,妳叫我不要做這個,我要做什麼?有什麼工作比我這個工作更好?這是第一個問題。所以也要必須有一個工作,跟他這個收入能夠大概差不多的,這樣來勸他,可能會比較能夠接受。不然的話,妳勸他不要養這些,他說那我吃什麼、我要做什麼?所以要勸他也要有一個比較具體的方案給他,要叫他改行也要給他一個具體的方案。
這裡養雞鴨鵝,也可以去找一些同修跟他買來放生,慢慢這樣勸他,看他會不會回頭。我們道場一位出家眾,他們家在養羊的,養羊都是要賣給人家去殺。他出家了,也怕他的父母造這個業,後來很多同修就是買他們家的羊來放生。那個時候海濤法師他有一個放生園區很大,買去放。後來因為他們照顧的人畢竟沒有專業,這個羊生病了、感冒了,不知道怎麼治療,就死了很多隻。後來海濤法師去他家看,他說,這個就放在你家就好了,你就幫我照顧。他發薪水給他,就照顧那些羊。這些也是我一個例子提供你參考。當然我們這個例子,妳那邊也不一定能行得通,只是提供一個方案給妳參考,最終就是勸妳弟弟跟妳先生不要去做這個行業。這個妳看看,妳現前能不能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就念佛迴向,多懺悔,然後有認識的同修,也可以請他們去買一些可以放生的,就是買去放生。現在大陸這個辦放生還是有人在做,你可以去看看,參考這方面的,幫助家人轉業。但是有時候,真的業障重,很不容易改變,那只有求佛力加持。像《地藏菩薩本願經》,光目女、婆羅門女,她的母親就是不相信三寶,不信佛的,都是殺生,死了就墮到地獄去了。所以也是因為她們墮地獄,成就了兩個女兒,成為地藏菩薩,為她的母親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把她們的母親從地獄超度到忉利天宮。《地藏經》就講得很詳細,閻浮提眾生業障深重,不容易回頭,所以《地藏經》是最契合這個根基的。我也是建議你們多念地藏菩薩,求地藏菩薩加持。
地藏菩薩專門度這個罪業最深重的眾生,墮地獄就是罪業最重的,他發的大願,特別針對這一方面的。所以求地藏菩薩,這個感應也就更明顯了。當然你要求其他佛菩薩也可以,也不是不可以。因為《地藏經》,地藏菩薩他發的願就針對業障最深重的眾生,他的願。每一尊佛菩薩發的願都不一樣,基本的願都是一樣的,都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是總願,但是要怎麼度,每一尊佛菩薩發的願,總當中有別,有不一樣的。總的方面,總是要幫助眾生,要度眾生。地藏菩薩他發的願就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特別針對地獄眾生,地獄眾生都度了,其他九法界眾生當然也都包括在裡面了。每一尊佛菩薩也都一樣,只是地藏菩薩他發這個願是特別針對這個業障重的眾生。所以以上提供妳參考,多念《地藏經》,求菩薩加持,善巧方便,看看什麼時候機緣成熟了,勸他們回頭改行。妳真誠的祈求佛菩薩,真誠的跟他們溝通,也必定得到佛力加持,會改變的。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一百五十七個問題。請教上悟下道大和尚,一、學生和母親學佛,每次和親戚朋友相聚談話,結束後我卻在不停的回憶說過的話,身心不安。二、母親讀經三千部了,但每次讀經都妄念紛雜。這兩種情況該如何改善?感恩院長慈悲指導。
悟道法師:第一個問題,主要是在這個業障方面屬於掉舉的業障。掉舉,掉就是掉起來、舉起來,就這個心定不下來,身心不能安定下來,我們一般講七上八下,七上八下就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必然是妄念紛飛。掉舉,掉舉蓋的業障。另外一個是昏沉蓋。你母親這個是屬於掉舉。掉舉就是心掉、語掉、身掉,講話講不停,很喜歡講話,話很多,這個叫語掉;身掉,就是身體一刻都停不下來,好像動來動去的都不能靜一靜,這個叫身掉;意掉,就是心裡面心猿意馬,妄念紛飛,這個叫意掉。你母親這個問題,就是身語意這三種掉舉都有。「吉人辭寡,躁人辭多」,就心浮氣躁的人他講話很急、很快,講很多,講個不停,這個叫躁人,急躁的人。吉人他講話不多,重要的講了,他不囉嗦,也不會講太多,該講的時候講,不該講他也就不講了,這個是吉人,也是我們學習的地方。學習講話,就是說該講的就講,不該講就不要講太多,也不要重複的去講,一句話不斷一直重複,對方聽了也會聽煩了,所以避免不斷的去講。這個是語掉。
學佛,跟親戚朋友談話,不斷的去回憶說過的話,身心不安,在這個情況下,讀經雖然讀了三千部,但是她這個讀經沒有收到讀經的一個效果。這個讀經,我們淨老和尚開示過,讀經其實是戒定慧一次完成,修戒定慧的。就讀經的時候恭恭敬敬的,身也不亂動,合掌或者放掌,心也不亂動。言語,每一個字、每一句念得清楚,沒有念漏掉。心專注在經文上,不想其他的事情。如果有妄念起來,不要理會妄念,就是專注在經文,不要念錯,不要念漏掉,妄念起來不理會就好。這個跟念咒、念佛原理是一樣的。所以讀經、念咒、念佛其實都是修定,修這個定也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了。因為你讀經的時候,你身不會去造殺盜淫的惡業;你口中在念經,也不會去罵人,也不會去講那些沒有意義的話,也不會造口業;心專注在經文,也就不會起貪瞋痴了。所以讀經,它是戒定慧一次完成。但是要恭敬至誠的讀,才能收到這個效果。如果不恭敬,懶散種種的,當然就很難收攝妄念。身口意三業不能收攝,就達不到讀經的效果。所以我們老和尚講讀三千部會開悟,是要這樣讀才會開悟,要至誠恭敬這樣來讀,不能一面讀一面想經典裡面的意思。妄念起來,不要理會,不要跟著妄念跑,心專注在經文上;妄念起來讓它起來,不要管它,妄念一下就沒有了。所以至誠恭敬的讀三千部,沒有大悟也有小悟,這個必定有。但是如果你讀得不如理、不如法,讀了三萬部也收不到效果,所以讀經妄念紛雜。所以這兩種情況怎麼改善?就是要對治我們的習氣。習氣也不容易對治,也是要求阿彌陀佛加持,求佛力加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講話要常常提醒自己,講話不要講太多,也不要講太快,也不要講太慢,就是適可而止;講過就放下,不要一直在回憶那些講什麼,你一回憶,妄念就一大堆了。所以讀經要這麼讀。
另外就是讀經也要依照經典裡面佛的教導,在生活當中去修持、修行,這樣才能得到經典裡面講的功德利益。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在生活當中去提起觀照,去落實,去改過修善,讀經是種善根這個功德肯定有,但是現前得不到這些經典上講的功德利益。將來會得到,將來因緣成熟了,你能如理如法的受持經典,那個時候經典裡面講的功德利益你就會得到了。所以現前要改善,建議就是多念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不要有事沒事就找人聊天,當然你一聊,那個習氣又來了。有打佛七的地方,有共修的地方,多多參加。你把這個講話聊天的時間去多念佛,或者念經,或者拜佛,這樣可以減少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可以減少,這樣就改善了。讀經要沒有妄念,就是不理會妄念,至誠恭敬的讀,這個情況也會改善。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一百五十八個問題。學生是學醫的,學校裡面要解剖小動物做實驗,為了避免小動物痛苦,老師要求給牠處死。請問院長,學生應該怎麼做?
悟道法師:這個要給牠超度。因為你解剖小動物是屬於殺生的部分。但這個殺生也就是說為了要救人,但是總是殺生。所以在雪廬老人他佛學問答,也有人問到這個問題,好像讀醫學院的這些同學他們都有解剖的課程,解剖動物或者解剖人的遺體,雪廬老人都是勸他們多誦經念佛給牠迴向,也就是我們現在講超度,像我們做三時繫念寫牌位超度,要多多迴向。因為要感恩這些動物牠給人類做實驗,讓人類可以避免一些疾病,這個是他們的功德,所以要感恩,要念佛誦經迴向。沒有必要,盡量避免殺生。因為做這個行業,學醫的,這個也是無法去避免,都有這個課程,那盡量避免。像中藥裡面也有一些動物的藥材,那個我們是盡量不用。所以給這個小動物立牌位,念佛迴向。每次要解剖前就先念佛迴向,再去解剖,解剖完之後再念佛迴向,或者你要誦經也可以。念佛是比較方便,看你要念一百零八句、一千零八十句、一萬零八百句都可以,念愈多愈好。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一百五十九個問題。學生聽老恩師講,念佛要用心念,口裡念佛,心裡想佛和極樂世界的莊嚴。可是學生跟著念佛機默念,口裡念,耳朵聽,沒有精力心裡再想佛。請問尊敬的大和尚,應該怎樣心裡念佛?
悟道法師:念佛有四種念佛,第一個是實相念佛,就是念法身佛,念自性天真佛,這叫實相念佛,念法身佛。第二個是觀想念佛。這個觀想念佛,《觀經》第一觀到第十二觀都屬於觀想念佛。觀想念佛也不容易,不要說觀佛的八萬四千好(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個報身佛我們凡夫也觀不起來,沒有那個定功觀不起來,就觀一個白毫相也就不容易了,因為那個報身佛太大,我們也沒見過。根據經典,如果我們心不是很細、心很定有禪定功夫,這個觀就不能成就,就難度很高,就不要說後面那個觀了。這個觀,第一觀最容易的就是落日懸鼓,看到那個太陽要下山了,紅紅的太陽掛在天邊,觀那個。那一觀要觀到紅紅的太陽深深的印在我們腦海當中,這一觀要怎麼樣才觀成?你睜開眼睛,太陽在眼前;閉著眼睛,太陽也在眼前,這一觀才算觀成。這個不容易,那不是說太陽還沒下山看到這個太陽,下山你就沒有了,這個就沒有觀成。所以這一觀要觀成都很難,我們看得到的;那些佛相,我們沒有看到,我們要觀想成就當然是很難。
後來這個第十三觀,就丈六金身,那個就比較容易了。因為報身佛太大了我們觀不起來,我們凡夫很難觀得成就。第十三觀就觀劣應身,劣應身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應化身跟我們一般人一樣高大,我們一般講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這個應化身就比較容易了,看一個佛的像,大概比我們一般人高一點,但是它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也還可以,我們凡夫還可以觀,這個叫觀像念佛。就是你塑造一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像,每一天看這一尊佛像,這叫觀像,把這佛像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深深印在我們腦海裡面。這一觀是比觀想容易,但是也有困難,因為你離開像你又忘記了,除非你很有時間,沒有工作,一天到晚就是看著佛像,三餐有人幫你準備,你福報很大,這樣的人,現在我看也很難找這麼有時間的人。
所以古大德講這個觀想、觀像的理論,觀像我們可以隨緣的觀,比如說念佛的時候看看佛像,我們主要修的是持名念佛,不是觀想、也不是觀像,我們是持名念佛。持名就容易了,就很方便,大家都能念。這個持名念佛也是暗合道妙,它通實相,你只要能老實念,它暗暗的跟實相就相應,跟法身佛就相應,跟最高的實相念佛就相應了,這個是持名念佛它殊勝的一個地方。這個念佛用心念,口念佛,心裡想佛和極樂世界的莊嚴。這個想佛,我們用持名念佛,不是觀想念佛。這個觀想,我們心要很定才有辦法。我們現在用持名念佛,你能夠一面持名念佛、一面想佛像當然也可以,如果你想不起來也沒關係,你心裡只要把這句佛號,像印光祖師講的,從心裡念得清楚。你念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從內心起念佛這一念,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只要字句分明這樣就好。妄念起來,就不要理會妄念,不管妄念,我們要管的就是這句佛號,我要把它念得清楚,從心裡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
特別印光祖師強調聽,自念自聽。像我以前在香港打佛七,這個念佛錄下來的,現在做成念佛機了,我自己聽我自己念的。現在念佛機有這個方便,提醒我們念佛,心裡就是跟著這個佛號,每一個字每一句,聽得清楚,心裡也跟著念得清楚;口中,我們畢竟不能像念佛機二十四小時都出聲念,有時候出聲念,有時候默念,有時候金剛念,這個都可以,可能我們默念的時間會比較長。主要心裡跟著念,耳朵聽進去,心裡跟著念,這樣就好。所以我們持名念佛,重要要掌握住這句佛號,字句分明,心裡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縱然是默念,嘴唇都不動,也有聲相。所以我建議你多利用念佛機,聽念佛機,跟著念佛機念。這個極樂世界、佛像想不起來,你就不要想,你就想這句佛號就好。這句佛號就很容易了,你只要老實念,它通實相,暗合道妙,這個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念佛成佛,就是持名念佛。所以古來祖師大德,觀想念佛、觀像念佛這些理論講得很多,但實際上去修觀想念佛的不多,很少,大多數提倡持名念佛。因為這個大家都能做得到,下手容易而且成就高,暗合道妙,所以祖師大德特別提倡持名念佛。《無量壽經》跟《彌陀經》,主要提倡的就是持名念佛。《觀經》,四種念佛都有,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包括九品往生,修所有的法門統統包括在九品裡面,有讀經的、有持戒的、有修六念的,統統包括在裡面,這個都有。但是《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這是專門提倡持名念佛,信願念佛,所以這個持名是最殊勝的。
因此我是建議你跟著念佛機默念,口裡念、耳朵聽,只要把字句聽清楚,沒有精力心裡再想佛沒有關係,你就不要想。你只要想這句佛號就好了,不要去想那個佛像,佛長得什麼樣子、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因為你想也是打妄想了,也想不起來,所以心裡想這句佛號就好。當然你供的佛像,你偶爾可以想起來,那個沒有關係,但主要還是掌握這一句佛號,這個是最主要的。所以你聽念佛機,跟著念佛機念佛,這個佛像想不起來沒有關係,你只要把這句佛號念好就可以了。你念到一心不亂,極樂世界自然現前,你也不用觀想。所以蕅益祖師講「不勞觀想」,不用勞煩你去觀想,你就用持名念佛這個方法,你念到功夫成片,信願持名相應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全部現前,不用勞煩你一觀一觀的去觀想,那個就比較麻煩,也不容易。所以諸佛如來都提倡,祖師大德都提倡持名念佛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好,下面一個問題。
同學:第一百六十個問題。學生家裡有九十高齡的老母,患老年痴呆症,總得有人陪著,不然就亂走亂動,很不安全。我兄弟姐妹六個都信耶穌,十年了,都輪流遍了,大家都厭倦了,而且下輩人都不願意接受老人。我本來想把老人接來養老送終,然而妻子不同意。實在沒有辦法度老母脫離生死輪迴之苦,請問學生是否就自己念佛求生淨土,然後再來度脫苦難眾生?懇請院長為學生解疑釋惑,頂禮院長師父。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老人痴呆症,就是說他會走失,這個在台灣我們也看到很多,有一些同修的父母失智,他就容易走丟了,就是要人照顧。所謂久病無孝子,這個也是一般的情況都是這樣的,因為大家照顧久了都累了。所以這個還是要求地藏菩薩加持,依照《地藏經》去修學,你多誦地藏經給她迴向。老母親,現在可能有專門在照顧失智老人的養老院,你們兄弟姐妹可以研究,送到這個養老院。多念佛、誦《地藏經》,給她迴向。自己現在這個問題還是要處理,也不是逃避。念佛求生淨土也不是逃避問題,而是要去面對問題,要去解決問題,不是逃避問題,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清楚。所以念佛它不是逃避,是要解決問題,念佛求生淨土是要解決問題。你現在面臨的這個問題,當然求生淨土是我們修學淨宗的目標,往生之後再來度脫苦難眾生,但是眼前你母親的問題你不能不處理,也總不能說我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再來處理,你現在就要處理。所以這個我是建議問問養老院養。
我建議還是用《地藏經》,講到老人痴呆症、植物人這個問題,你用《地藏經》的方法去處理,這幫助你母親消業障,也幫助你全家人消業障。所以建議去讀《地藏經》,還有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的《地藏經》,這樣能夠幫助你處理這個問題。你這個問題處理得圓滿了,你念佛往生西方,心裡也才踏實,不然只是一個逃避的心理,這個心裡不踏實,也不能往生西方。為人子總是要盡孝道,雖然自己沒有能力照顧,那總要請人照顧,這個兄弟姐妹大家湊錢請人照顧,或者請專業的人來照顧,這也是一個方式,提供給你參考。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回答到一百六十個問題。下面我們下一次再繼續來回答。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六時吉祥,身心安康,闔家平安。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