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善知其本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九二集)  2024/3/1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192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四單元「為政」,二、「教化」。

  【一九二、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盜竊,豈若使無有盜心哉!故知其無所用,雖貪者皆辭之;不知其無所用,廉者不能讓。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未甞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垢。故以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五,《文子.上禮》。

  『豈』是其、應該,表示期望或者命令的意思。『辭之』這兩個字就是不接受無所用的東西。「辭」就是推卻、不接受。「之」是一個代詞,是指無所用的東西,就是沒有用的東西。『讓』是謙讓;推辭。『未甞非欲』:這個地方是指沒有一個不是因貪欲所造成的,都是由於貪欲才造成的。『塵垢』:比喻微末而無用的事物,就是一般講雞毛蒜皮沒有用的這些事物,這「塵垢」。

  這一條講:「讓天下人畏懼刑罰,從而不敢進行盜竊」,盜竊就是偷盜、偷竊,偷東西、偷錢財、財務等,就是定法律定得很嚴格,讓天下的人們他害怕、畏懼受到法律的處罰,因此不敢進行偷盜,這是講用法律,「哪比得上使天下人不生偷盜之心啊!」這個就是你用法律來約束人民他不敢偷盜,但這個比不上使天下的人們他不生偷盜之心,他沒有偷盜的心。當然,沒有偷盜的心,他就不會去做偷盜的事情,這個比法律要來得根本。定了法律,只是讓他害怕法律。「所以知道是無用處的東西,即使是貪婪的人也都會推辭不接受」,知道這個是沒有用的東西,即使是很貪心的人他也會推辭不要,他不接受,因為他知道那個沒有用的;「不知道它無用」,就不知道那個東西是沒有用的,「廉潔的人也不會推讓」,廉潔的人他不知道那個東西是沒有用的,他認為很有用,他也不會推讓。「那些亡國的君臣,被世人殺害,被天下人嗤笑,沒有一個不是因貪欲所造成的。」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這些亡國的國君、大臣,最後被人殺害、被人推翻,被後代的天下人看笑話,沒有一個不是因為貪欲造成,都是由於貪欲,因為有貪欲的心造成敗家亡國。「知道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皮衣,自己用不到」,冬天很冷扇子用不到,夏天非常的熱,冬天的皮裘自己也用不到,「於是天下萬物就都成了無用的塵土污垢了!」「所以,用開水去制止水的沸騰,開水將會沸騰得更加劇烈;懂得從根源解決問題的人」,撤掉柴火就可以了。這一條主要是講教化的重要,教化才是根本,所謂「釜底抽薪」,你柴火去掉它就不會一直滾了,如果你上面再加開水,就好像天下人都在偷盜,刑罰定得再多,盜賊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知道教化才是根本,教化才是最重要的。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