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選賢舉能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十三集)  2023/12/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093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二單元「臣術」,四、「舉賢」。

  【九十三、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牙為宰,辭曰:「君有加惠於其臣,使臣不凍餧,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二,《管子.小匡》。

  這一條講的主要是鮑叔牙舉薦管仲給齊桓公。『桓公』:就是指齊桓公,「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姓姜,姜子牙的後代,名「小白」。「周莊王五十一年」,襄公無道,出奔莒(這個莒是一個國名),後來「襄公被弒」,被殺了,「乃歸國即君位」,就回國登君位,因為鮑叔牙的推薦,聘任管仲為宰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桓公就是五霸之首。管仲死了之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就衰退了。在位有四十二年,死了之後,諡號叫「桓」。『莒』:是春秋時諸侯國的國名。這個地方在現在山東省的莒縣。齊襄公的時候,「荒淫無道,朝政混亂」。公子糾(襄公的弟弟,桓公的兄長)在管仲輔佐下逃往魯國;公子小白(齊桓公,襄公之弟)在鮑叔牙輔佐下逃往莒國。「此後小白由莒國先於公子糾返回齊國即位」,他先回來登這個君位,就是齊桓公。『齊』:是姜齊。齊國原來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姜齊時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在臨淄(現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原稱營丘。田齊的時候,齊國為戰國七雄之一。戰國七雄:韓、趙、魏、楚、燕、齊、秦,這是戰國七雄,田齊的時候是當中的一國。『使』:是命令、派遣的意思。『鮑叔牙』:是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少年時候與管仲為朋友(很好),知道管仲賢能而貧窮,「分財多與」,多一些財物幫助他。之後鮑叔牙事奉齊桓公,管仲事奉公子糾。公子糾死了,管仲被抓起來,鮑叔牙推薦管仲給齊桓公,後來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世上多稱「鮑叔牙知人而篤於友誼」,他認識人,知道管仲是一個賢能的人。『宰』:是輔佐國君執政百官之長,稱為「宰」。『辭』:是推辭,辭謝。『加惠』:就是對他人所給予的恩惠的一個敬稱。『凍餧』:也就是說飢餓、挨凍,飢寒交迫的意思。『必』:是一定、肯定的意思。『其』:是大概,表示揣測。『管夷吾』:歷史上稱管子,他的字叫仲,名叫夷吾,古人有名有字,死了之後,諡號叫「敬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最初事奉公子糾,後來事奉齊桓公,為宰相。「推行改革,通貨積財,富國強兵,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尊稱他為「仲父」,為法家之祖。

  這一條講,「桓公從莒國返回齊國即位,要任命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推辭說:『君主有嘉惠於臣,讓臣免於飢寒,就是君主的恩賜了。如果一定要讓臣治理國家,就不是臣所能做到的了,大概只有管夷吾合適吧!』」這個鮑叔牙,齊桓公請他做宰相,他說沒有能力,他推薦管仲給齊桓公。齊桓公接受他的推薦,任命管仲為齊國的宰相,後來幫助桓公成就霸業,五霸之首。這就是舉賢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在任何團體、任何企業,舉賢也非常重要。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