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三一集)  2024/4/20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231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四單元「為政」,八、「禮樂」。

  【二三一、景公飲酒數日,去冠被裳,自鼓盆甕,問於左右曰:「仁人亦樂此樂乎?」梁丘據對曰:「仁人之耳目猶人也,夫何為獨不樂此樂也?」公令趍駕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公曰:「寡人甚樂,欲與夫子同此樂,請去禮。」對曰:「群臣皆欲去禮以事君,嬰恐君之不欲也。今齊國小童,自中以上,力皆過嬰,又能勝君,然而不敢者,畏禮義也。君若無禮,無以使下;下若無禮,無以事上。」】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三,《晏子.諫(上)》。

  『景公』:是齊景公,姜姓,名杵臼,在位的時候有名相晏嬰輔政。在《史記.齊世家》記載他「好治宮室」,喜歡蓋高廣美麗的宮室,「聚狗馬」,養狗養馬,「奢侈,厚賦重刑」,稅金很重,法律刑罰定得很重,在《論語.季氏篇》記載,「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死的時候人民沒有辦法稱讚他的德行。他喜歡打獵,箭法卻不高明。晏子勸諫他,齊景公他能夠納諫,他能接受。在位當國君有五十八年,也相當長,在位的時候國內治安相對的穩定。他曾經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甕』:是盛酒的罈子。『左右』:是近臣,侍從。『仁人』:有德行的人。『亦樂此樂』:第一個字念「藥」,當動詞,「樂」就是喜愛的意思,喜歡。第二個是當作名詞,快樂的「樂」,歡樂。『梁丘據』:他名丘據,字子猶,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很受齊景公的寵信。『猶人』:謂如同別人。『朝服』:是古時候君臣朝會時所穿的禮服,舉行隆重典禮的時候也穿著。

  這一條就是講「禮樂」,禮樂的重要。齊景公「嗜好飲酒」,他喜歡喝酒,「有一次竟連飲數日」,連續喝了好幾天,「盡興之時」,喝到很高興的時候,「摘掉帽子脫去衣裳」,脫去衣服,「親自敲擊酒罈子」,把空的酒罈子拿起來當鼓敲。他問身邊的近臣說:「仁德的人也喜好此樂嗎?」就是有仁德的人他也跟我一樣喜好這樣的快樂嗎?「梁丘據回答說:『仁德的人的耳朵眼睛,同別人都一樣,他們為何偏偏不喜好此樂呢?』於是景公令下臣駕車去請晏子,晏子身穿朝服而來。」在朝廷上朝的時候都要穿朝服,晏子他穿著朝服來。景公說:「我今天很高興,願與先生共同飲酒作樂,請你免去君臣的禮節。」我們平常君臣的禮節就免了,就不需要用這樣的禮節了。晏子回答說:「假如群臣都免去禮節來侍奉您,恐怕君主您就不願意了。現在齊國的孩童,凡身高中等以上的,力氣都超過我,也能勝過您,然而不敢作亂,是因為畏服禮義啊!君主假如不講禮義,就無法命令臣下;臣下如果不講禮義,就無法侍奉君主。」晏子回答景公,不能沒有禮。君臣之禮不可廢,如果廢了,國家就亂了。「無禮則危」,就危險了,就亂了,不安定了;「有禮則安」,有禮,這個國家社會才能安定。所以晏子勸諫景公不可以沒有禮。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