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四冊—國富則民安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四三集)  2024/5/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0-0243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四冊,第四單元「為政」,九、「民生」。

  【二四三、夫有餘則讓,不足則爭;讓則禮義生,爭則暴亂起。故物多則欲省,求贍則爭止。故世治則小人守正,而利不能動也;世亂則君子為姧,而法不能禁也。】

  這一條出自於卷三十五,《文子.上禮》。

  『省』是減少的意思。『贍』是滿足,「求贍」就是滿足的意思。『守正』是恭敬謹慎的遵守正道。『動』就是動搖。

  這一條講,「物品」我們現在講物資,我們生活上的物資,物品,「有剩餘人們就會謙讓」,就是生活這些用品,這些物資有多餘,大家都足夠了,有剩餘了,大家就會彼此謙讓了。「缺少了就會爭搶」,這個情況,我們過去在台灣,我們有時侯颱風來了,大家就搶著到超市去買一些生活上的物品,都搶購一空,大家爭先恐後的怕買不到東西,都去搶購,結果都被買光了。這個就是講物資缺少的時侯,人就會去爭。比如說生活上用品缺乏了,過去在台灣有一陣子,衛生紙不夠了,大家都去搶購,都被買光了,有的人他就買不到,這個就會去爭搶、搶購。缺少,他自然會去爭搶,大家怕買不到這些東西。足夠了、剩餘了,大家就不會搶了,就謙讓了。這個也就說明,民生這些物資充足非常重要。

  「謙讓就產生了禮義道德」,大家人民生活都過得去了,都充足了,在這樣的情況,社會上就產生禮義道德。「爭搶就產生了暴力和混亂」,搶就亂,讓就不亂、就有禮義道德,大家講禮了。「所以,人們擁有的物資多了,爭奪的欲望就會減少」,因為很多了,讓大家已經滿足他的需求,他的欲望就會減少了。「人們的要求滿足了,爭鬥就會停止」,大家都有了,不用爭了,這個爭鬥就停下來了。

  「因此社會安定有序」,民生生活上的物資充足,「小人也會恭敬謹慎的遵守正道」,就會守法了。「利益也不能動搖他們去做壞事」,他們沒有必要去做壞事。「社會混亂無序」,混亂沒有秩序,就是社會亂了,大家都在爭了,這個情況,「君子也會為奸」,也會不守規矩,「法規也不能禁止」。所以這一條講民生,人民生活這些物資,物品充足,這個社會就安定,如果不足,大家去爭,這個社會就動亂不安了,所以民生非常重要。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