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種子教師研習營(二)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07/7/9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237-0003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老師,大家早上好。

  諸位老師們昨天睡得好嗎?一定很好睡,因為人感動流淚之後特別好睡。我們昨天晚上欣賞「暖春」這部電影,相信有很多影像都還深深的印在我們的心田上。其實當我們每一天接觸到一切人事物,都從中能得到啟發、得到感動,進而起而效法,那我們每一天會很充實,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是不能看了以後不是起而效法,而是常常想那個我做不到,這樣就是變成自己給自己畫地自限。所以要先有自信,要先了解自己。我們當然也要引領孩子去了解自己,進一步栽培自己、成就自己,這一生不可空過。

  就像我們念《弟子規》,諸位老師念到哪一句的時候特別有精神?你們沒有感覺到念哪一句最有精神?「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為什麼特別大聲?因為終於念完了是嗎?不是,這一句在激勵自己,要砥勵自己向上。我們在修道的路上,就像《了凡四訓》,了凡先生的家訓一樣,改過要有恥心,要有羞恥的心。我們看古聖先賢他的一生可以流芳千古,我們一生怎麼就這樣默默無名,就跟著埋在黃土裡面,就沒人知曉。所以我們覺得不可以就這樣虛度此生,應該要能留好榜樣給我們的家庭、給我們的學生、給我們這個社會。甚至我們是宗教徒、佛教徒的話,應該是給我們的宗教、給我們的佛教帶最好的榜樣,因我們的榜樣,讓正法能夠常住世間。而這個常住世間絕對不是經典才能常住世間,最重要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最重要還是人做出來的榜樣,讓人對經典所說的沒有懷疑,堅定不移。

  我曾經也放了許哲女士的訪問的VCD給我們的同仁看,那時候看,我剛好坐在後面,發現很有趣的現象。所有看的老師,最後分成三種表情:第一種表情是邊看邊笑,而且笑得很歡喜,那是從內心產生共鳴的感覺;第二種情況是邊看邊哭;第三種情況是邊看邊皺眉頭。我們來感受一下,為什麼會有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跟著一起邊看邊笑,感覺到這樣做人很有味道,跟我的一些心境很感應。所以這個笑有一點禪宗,佛陀傳法給迦葉尊者的時候,傳禪宗有沒有講話?沒講話。花一拈起來,底下有人笑了,拈花微笑那種佛心心境傳遞過去了,心心相印的這種味道。第二種是流淚,流淚就是被許哲女士這樣無私的人生態度,那種奉獻的精神所感動。這分感動會慢慢洗刷我們自私自利的心。第三種為什麼皺眉頭?第三種邊看邊想:這樣子行嗎?這樣子的人生真的做得到嗎?我看只有許哲女士可以,其他的人可能不行。但是假如我們在邊學、邊看的過程當中,自己就心生懷疑,那很難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

  其實人都把事情想得太複雜,所以老子就說:「大道甚夷,而人好徑。」要成就人生的德行、家道、事業,其實並不是很複雜,而是很寬廣的一條大道。但是人往往順著自己的煩惱執著點,想了很多,都繞了很多的遠路。其實人世間的道理不離因果道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俗話常講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句話消不消極?一點都不消極。當然這個只問耕耘,也要時時提升自己的智慧跟能力,但是不問收穫,那是不要強求,只要認真提升才能、智慧,然後好好去努力,自然結果就會呈現出來。所以,我們其實在自己修身也好、在自己的事業上、教學上也好,我們也很忌諱操之過急。你看「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你見小利的時候,都有貪求的心,事情不容易做得成功。閩南話也講,吃緊會弄破碗。而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最需要耐性的,很可能當初我們給予孩子的點點滴滴,他還不一定能夠呈現出結果來。

  我有一個姊姊她也是從事教學多年,她教的學生,她是教二專一些很多家庭狀況的學生。其中有一個學生常常跟她談話都是敵視的眼神,而且一直到她離開學校的時候,這個敵視的眼神都沒有變。諸位老師,假如一個孩子一年對你都是敵視的眼神,我們的愛心會不會減少?不止不會減少,還會增加。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堅信這個事實的時候,看到學生他對人生是這種仇視的態度,我們不忍心他這樣自我糟蹋,在心境上一定是憐惜他、包容他,盡一切的努力來建立好信任來引導他。因為確實知所先後,有了信任,我們講的話學生他才能夠聽得進去,才能夠領受。長期這樣下來,該引導的也引導了,但是對老師的態度並沒有變。所謂的沒有變是臉上的表情沒有變,諸位老師,心裡的感受有沒有在變?有。所以我們真的是只問耕耘,莫問收穫。這一分真誠的心,那個種子已經種在孩子的心田裡面。

  後來這個學生因為一些特殊情況就休學了。休學以後,老師還是到他們家去看他,到他們家去跟他聊的時候,這個學生的眼神還是敵視。我這個姊姊就說到,這個學生的父親是被槍殺的,後來整個家庭情況很不好,所以這個孩子的整個成長背景造成他這個人格狀況。

  所以經典上說「憫人之凶,容人之過」,人有比較傲慢、惡劣的行為出來,我們要從這個結果去了解他的原因所在。不知道諸位老師有沒有經驗到醫院的嬰兒房裡,那些孩子都剛出生沒幾天,我們看著這些小嬰兒的臉龐都是天真無邪。有沒有哪一位老師到嬰兒房,或者在窗外看的時候,一看就說這個人以後是殺人犯,這個人以後不恭敬老師,沒有這種情況吧!為什麼這麼天真的臉龐過了十幾年、二十幾年,卻會做出讓人家無法接受的惡劣行為出來,原因出在哪?「苟不教,性乃遷」。苟不教,他沒有遇到好的緣分、好的教育,這個「教」字包含著他沒有好的家庭教育,糟蹋了他本善的心;他沒有好的學校教育、好的社會教育。

  我們現在的社會教育比起三十年前,那差別很大。諸位老師,社會教育是誰影響的?是每一個人。我們一提到社會教育,不能腦子裡都想著這個社會哪裡不好、哪裡不好。社會是每一個人組成的,所以社會風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責任。比方我們今天在學校裡面,可能這個學校大樓進去的時候有一扇門挺大的,開起來滿費力的,或者到百貨公司去,你看百貨公司的門有的也很大,老人家推那個門都很吃力。可是我們推的時候都會先回頭看看,後面有沒有人來了,剛好有幾位朋友也要進來,來來,你們也請。你看這幾個朋友今天逛百貨公司,心情會不會有什麼變化?看大家的表情都沒有這種經驗,所以我們現在社會風氣確實不大好。

  我們上一次有位老師,他很小的時候,坐在公車上,因為他可能站得不是很穏,所以他母親就把位子給他坐。他跟他母親也是推了幾次:媽,您坐。他母親說:你還小,站不穩,你坐。就讓他坐了。後來上來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師他年齡還很小,他當下就站起來把位子讓給這個老奶奶。當他讓給老奶奶,他起身來的時候,他看到他母親的臉龐笑得非常的燦爛。諸位老師,這個老師離這個場景已經二十多年了,為什麼他的記憶這麼深刻?你看他很孝順,他這個行為讓母親這麼歡喜,他覺得很欣慰。而且他也希望假如他的父母老了,他希不希望母親在公車上也能遇到年輕人給她讓位,希不希望?我們現在都能這麼做,種瓜得瓜,很可能種了這個好的因,帶動一個社會良善的風氣,我們的父母老的時候,也都有人給他讓座。

  這個老師也很有意思,他說他有一次剛好坐火車,坐得幾乎已經呈現快要暈倒的狀況,旁邊就有位老先生趕快站起來讓他先坐一下。所以人生每一個種下的種子,一定沒有白種,最後還是能夠開花結果。

  有個研究生他就有這個習慣,他每一次到教學大樓他都開了等後面的人來,有人了,他就讓他先進去。做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天他走在學校校園,結果下雨,他沒有帶傘,所以就淋雨趕快快步要去躲雨。結果旁邊就走來一個人來幫他撐傘,他就愣了一下,因為他不認識他。這個學校的同學就跟他說:你不認識我,但是我認識你。他就很驚訝。因為很久以前,有一天我要去上課的時候,就是你幫我們開門。所以你看他這個真誠的付出,人家都記在心上。

  剛剛跟大家講到憫人之凶,是因為他沒有遇到好的教育。而整個社會教育我們也有責任,而且像宗教教育,宗教那種無私的精神,光是一個人就能教化一方。你看德雷莎修女,她的那分愛心感動無數人的心靈。所以整個社會風氣的敗壞,對我們宗教徒來講,我們也是要深深的反思,我們有沒有給這個社會做好的榜樣。確實像佛陀說到,四個人見和同解,都能真正遵照佛菩薩的教誨去做的話,只要四個人同心協力,絕對沒有二心,這時候能把正法弘傳到全世界去,四個人。

  諸位老師們,我們現在學佛的同修有多少?上億!有沒有?有。那為什麼正法不興?對我們佛弟子這是莫大的恥辱,因為方法佛在經教當中已經告訴我們。所以,我們不只對社會沒有不滿、沒有批判,更是要砥勵自己要做好的榜樣。師長叮嚀我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個「師」是表率的意思。因為上一期也有家長來參與,這個家長他下課的時候就跟我聊到,他說:蔡老師,我不是老師。我跟他說,那你不是師長的好學生,因為你沒聽話。師長說,學為人師,就是我們一言一行,甚至起心動念,都能給世間做表率,這個就叫師。我們重實質,不重形式。其實說實在話,真正能把我們的傳統、道統傳下去,是什麼樣的人能傳下去?是擁有教授頭銜的人能傳下去,還是可能是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他卻把這個行為做出來的人,在傳我們的道統?那我們有沒有在培養承傳道統的學生?

  昨天在分享當中也提到,有家長培養出幾個孩子,有的孩子出國留學,學歷很高回來了。但是他只會跟父母索取東西,想著怎麼在父母這裡獲取利益。你看,他有高的學歷,能不能傳我們的道統?不行。反而是他書讀不是很高、在擺地攤的孩子,還會常常想到父母。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不要在那裡算,我教的學生已經有十二個博士、已經有二十個碩士了。重實質,我們要的是真正能教出孝順父母,讓家庭和樂的學生。一個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我們絕不願意教出離婚的孩子,教出貢高我慢,走到哪裡都讓人家覺得很內傷的學生。這個就讓我們體會到,確實教孩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態度,對他、以及對他遇到生命中的有緣人,那才是真正的吉祥。

  我們從歷史上來得到教訓,民初五四運動,請問誰推動了五四運動?是不是不識字的農民來推動五四運動?誰來推的?都是讀過古書的知識分子,過河拆橋。胡適之十多歲就在讀《資治通鑑》,他讀這麼多的古書,奠定了他很深厚的文學基礎,不然他怎麼能夠在國際間享有盛名。但是他卻是推動五四運動,廢掉文言文的一個劊子手。我們現在有沒有在培養這樣子的學生?「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們現在不能只看到分數、看到學歷,我們可能會栽培出對家庭、對民族是有劫難的學生出來。

  後來,我突然想起我們曾經讀過胡適的一篇文章,我們沒有深入教育這篇文章還沒有那麼大的觸動。我相信大家都還記得,有一篇文章裡面,胡適之講出了一句話,他說「老子都不老子了」。當一個孩子從小把孝悌的根基深深的紮在心上的時候,他有沒有可能講出「老子都不老子了」,我的父親都不敢管我了。我們從這裡感覺到孝道穩不穩?謙卑的心紮下去沒有?危險!可是當這樣情況出現的時候,他的家人、帶他的老師,有沒有看到問題出現了?還是我們只看到,他背經是背得全班第一名,遙遙領先,太厲害了!當心裡面對父親都沒有尊重,而這個時候又一直讚歎他:你真了不起,我們都比不上你,老師的記憶力都不如你。這個孩子慢慢的不可一世,到頭來學歷愈高反而對社會的影響愈大,不好的影響。

  所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絕不願意是這樣的一個結果。而在天津有個老先生叫白方禮老先生,我們看到這個名字,都覺得他們的父母都是很有德行,進而期許他們人生。你看,外圓內方。我們這一次到馬來西亞遇到一位長者,他已經九十五歲了,他對於馬來西亞的文化承傳是舉足輕重的一位長者。他的名字,三點水的沈,叫沈慕羽,慕,羨慕的慕;羽,關羽的羽。大家就知道他父親對他的期許,一定要像關公一樣的忠肝義膽、浩然正氣。這位長者,沈老他也真的沒有辜負父親的期許,所以他這一生曾經三次進監獄。

  因為那時候馬來西亞的情況,是要把華文給滅掉,希望他們完全同化變成他們馬來文化。沈老他們就非常慷慨激昂,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民族文化。沈老說到,哪有叫五千年來跟六百年學習的道理!而且我們五千年接觸了多少的其他民族文化,我們非常有包容性,都融進來。但是很多的民族文化它不具包容性,反而都是一種高壓強迫性,要人家接受他們的文化。在這兩、三百年來,多少西方列強走過了很多國家地區,請問這些國家地區有沒有效法他們的文化?不只沒有,甚至還對他們非常的仇視。因為不只是沒有一種推己及人的心,硬強迫、硬壓,人家當然很難受。

  沈老到快八十歲了還被抓進監獄裡面去,結果監獄裡的官員就跟他說:你就妥協一下,我們就放你出去。老人家就說,假如今天是我們華人要來滅你的馬來文化,我相信你也會站出來。這個官員一聽,肅然起敬,就把沈老在監獄裡面奉為上賓,所以老人家在裡面也沒吃到什麼苦。所以,這種正氣真的會讓人家感動。沈老也談了一段話,我們也都很感動。他提到,這個沈老當老師、當校長,當了多少年?七十年。當了七十年的校長,好像前不久金氏世界紀錄這種單位去找過他,還給他印證,七十年。他這麼長久的教學生涯,他都騎著一台腳踏車,還有一台我也不知道多少年的這麼小台的風琴,都還留著。

  那一天我們去找老人家的時候,上完課,當天下午我們就趕過去,他在麻六甲。去的時候他太高興了,九十五歲了,看到我們去,看到我們這些年輕人也願意為文化付出一分心力,高興到自己說:來,我們一起來唱歌。然後他親自彈風琴,在那裡高聲的唱,我們再旁邊和,一唱唱了十幾條,停不下來。九十五歲,這個精神很讓我們敬佩。唱到抗日歌曲的時候特別的澎湃,那個歌曲很好,你看好的歌曲移風易俗。我們還給沈老也拿了快十條歌回來,現在在做整理,以後有匯集起來再跟大家分享。

  沈老都騎著一台腳踏車,那台腳踏車也不知道騎了多少年,放在他們家門口。我一看到那台腳踏車,我就想,那一台腳踏車很像赤兔馬,也是伴隨著他一生的無怨無悔的教學生涯。沈老就說,教師是沒有「錢途」的行業,money,沒有錢途的行業。但是民族的利益大過於錢,假如民族的利益沒有我們去維護,斷掉以後,可能以後再也沒有機會把它找回來。這句話聽在我們現在炎黃子孫的耳裡,特別值得我們深思。五千年的文化傳到現在,容不容易?很不容易。只要有一代人沒有傳,就不可能傳下來,就斷了。你看其他古文明都已經滅絕了。

  曾經我有一次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演課的時候,有個學生他就說,他說文化傳下來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沒有辦法體會到那種不易。而我們現在反觀自己現在的家庭、社會狀況,文化傳下來沒有?現在是岌岌可危,甚至於不只沒有傳下來,還染著了非常多不好的思想觀念。你看現在充斥我們最嚴重的是功利的思想、損人利己的思想,這都是家庭、民族危機已現,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而家危矣。所以我們從最悠久的民族文化,現在變成教出最短視的下一代,這個時候民族有危難了,我們當然要盡己所能去挽狂瀾。諸位老師現在這句話要用出來,不能只在作文當中發表而已,「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現在真的,不對的價值觀、思想觀念排山倒海而來,這個時候我們要怎麼樣?要如如不動,要有氣概出來去抵擋。我們以前看布袋戲,你看千軍萬馬過來的時候,那個高手都怎麼樣?動也不動。然後逼近的時候,再大喝一下,或者是寶劍一出鞘,就把他們震回去,當然要有那個功力。

  這個時候我們也要想起清朝林則徐先生,你看那時候我們的民族有沒有遇到危難?有。那時候國家的錢全部都光了,都被誰拿去了?都被其他生產鴉片賣給我們的這些國家撈走了。連軍中的士兵都在抽鴉片,左邊一支槍,右邊一支煙槍,根本沒有辦法保衞自己的國土。這時候林則徐先生站出來,他講了一段話,這段話好像教科書沒有出現過。大家可能背過林則徐先生把多少鴉片燒完了,但是可能沒背到這兩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真正對於我們國家、民族有重要的利益的時候,縱使有生命的危險,我也不會去逃避。這兩句話,當初差不多三年前我到了福州,一到的時候,我們都會了解一下當地曾經在歷代出過哪些聖賢人,因為他們的精神一定會在當地產生教化作用。所以,我就去到林則徐先生的紀念館,一走進門,那梁柱上就刻著這段話,後來還挖到寶。林則徐先生從他的人生體悟當中整理了「十無益」,這個「無益」很重要,今天假如你人生的方向不對,你所有的努力會徒勞無功,這都是人生的根本道理。所以,我們有一個受教的心,真的是可以得到莫大的利益,可以站在這些聖賢人寶貴的人生經驗當中,看得更深遠。

  當初林則徐先生要禁鴉片的時候,因為鴉片而謀利的就超過幾十萬人。所以當林則徐先生要去禁鴉片,這個是攸關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當然會起而攻之,要陷害林公。那時候不知道派出多少殺手要殺他,那個算是九死一生的工作。諸位老師,我們現在有沒有九死一生的危險,有沒有?沒有。沒有還不做,那我們就愧對林公給我們的表率。確實我們每看一個聖哲人的風範,對我們人生一定都會有非常關鍵的啟發。

  剛剛跟大家講到沈老,剛剛跟大家講的時候,好像那一天在他們家的情境都浮現在我們的眼前。當我們跟老人家坐在一起,他那一分欣慰跟笑容,也在砥勵我們向上。後來他還帶我們到他們成立的孔子學院,夫子的像是銅鑄的,非常的高大。他說這是全世界僅有的四尊,其中有一尊就放在他們麻六甲這個地方。

  我們剛剛講到白方禮老先生,他是天津一帶的人,他七十多歲退休了,一個字都不認識。有一天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剛好看到一些孩子在那裡嬉戲,他就很不解。就問一些鄰里鄉黨的人,說奇怪了,他們為什麼不到學校裡去念書?他們那個年齡應該是在學校裡,而不是在這裡。結果就了解到這些孩子因為家裡沒錢,所以沒有辦法念書。老人家想我這輩子就是因為沒有念書,不識字,吃了很多的虧,內心也是覺得很想好好的學習,但是都沒有具備這些基礎,所以對人生有很多的遺憾,他不希望再看到其他的人也是這樣的命運。我們從老人家這個心態,這就是我們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仁愛精神,能夠推己及人。

  諸位老師們,我們這一生人生走得順不順暢?遇到的挫折、煩惱多不多?你們都不配合一下,我都快講不下去了,還是你們都已經陷入沉思。假如讓你的孩子過你這樣子的人生,好不好?不好;讓你的學生過這樣的人生好不好?不好。那我們要總結經驗,總結我們的經驗,到底我們人生是缺乏了哪一些正確的處世待人經驗?假如具備了,那我這一生很可能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很可能可以少傷很多人的心,那我們真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點亮無數後代的生命光輝。

  當下這白老先生晚上回去睡不著覺,隔天一大早,他就把他的孩子都找來。老先生一生存了五千塊錢,那是他全部的積蓄,他對著孩子說:我決定要把我這五千塊捐回故鄉的小學。所有的孩子都說:爸爸,這是你的養老金,老本,你要考慮清楚。他說你們別管,這是我自己的錢,我想清楚了。他拿到學校去,要送給學校,拿給校長,校長不敢收,因為看他年紀這麼大了,都沒錢不行。結果這個老人家是說服人家接受他的捐款,學校感受到老人家這分堅持的愛心,就收了。收了以後,老人家就開始重操舊業,踩三輪車。踩三輪車賺一塊、二塊,把這些錢積攢到一定的量再捐到學校去。他就開始他十多年又透過勞動、透過踩腳踏車來幫助興教育的路途,一直踩到快九十歲,踩到不能再踩。

  曾經有一次,他半夜沒有回家,家裡的人都一直在那裡找,找到最後還是沒找到。到了早上五、六點,看到老人家騎車回來了,整個家裡的人都衝上去:爸,你去哪?昨天半夜載到一個客人,路途比較遠,我連夜把他送回去了。小孩說:你不要命了!老人家也沒回嘴,微微笑一下就進去了。而在這十多年的歲月當中,老人家不知道多少次他的中餐、他的晚餐,是在腳踏車上,拿著一顆饅頭啃完就結束了。但是他樂此不疲。在這段歲月當中,因為他都給學校捐款,也給大學捐款,有時候學校會表揚。一般捐款都是一些比較有錢的人,就看到站著一排西裝筆挺的老闆在那裡接受表揚。當念到他上台的時候,老人家的衣著非常純樸,都是好幾十年的衣服了。當老人家站上去的時候,底下的老師、學生突然會先愣一下,然後事隔差不多一秒鐘,就會有熱烈的掌聲響起。

  而每一個孩子當接到老人家給他的贊助,接到老人家給他的祝福的時候,握住老人的手,他們都回想到,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感覺,因為老人整個手都是非常的粗糙。看到這樣的老人都盡心竭力在幫他,這分感動變成他生命的動力。所以老人家曾經幫助過幾百個大學生,事後追蹤調查,沒有一個大學生畢業以後不從事奉獻社會的,這分精神都沒有不拿出來的。很多的部分都直接投入社會公益的工作,有的是自己心有餘力,一定都會去參與、會去捐款。

  所以,我們看到老人家的精神承傳給了多少的人,他一個字不識,卻把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核心的仁愛精神、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傳承下來了。這樣的事例在我們五千年的長河當中非常的多,我們看《德育故事》甚至於看到不識字的人,連他的名字我們都不懂、都不記得,但是他卻留在史冊當中。大家可以去看義篇有一篇「阿寄報主」,這個阿寄很忠誠,卻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什麼,但是他卻流傳千古。

  白老先生後來不能再騎車了,他並沒有從此停止他奉獻教育的這分心。所以他在車站前面又租下了一個小的店面,開始賣東西,他的店的招牌都是打著助學的,我的商店絕對不賺錢,全部都拿來幫助教育。後來又因為都市計畫把前面的房子給拆掉了,老人家又重新站在火車站前面幫人家看車子。這個人寄了一台摩托車,他說幫你看,然後再給他一塊、二塊,他同樣的再去捐掉。老人到了九十三歲生病了,當媒體報導老人家生病的時候,整個天津市的人都沸騰起來,都被這個老人的精神感動了。逼得這個報紙,每天一定要報導白老先生的病情,而捐款就像落花一樣從四面八方都進來。你看一個人的至誠心能夠感動無數人的心。

  我們從老先生的人生當中我們來感受感受,白老先生的體力有沒有比我們好?沒有。白老先生的學歷有沒有比我們高?白老先生的財富有沒有比我們多?他沒有。他也沒有社會地位,但是他卻對於我們的社會有著長長久久的貢獻。所以一個人這一生要產生多大的價值,並不是外在的條件決定,而是他那分真心決定。而真心我們每個人都有,所以我們的人生應該期許「留取丹心照汗青」。好,這節課我們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