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種子教師研習營(二)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07/7/11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237-0011

  諸位法師,諸位老師,大家早上好。我們剛剛談到化民成俗,其實我們人生有非常多的角色。在家庭的角色,在我們工作團體的角色,以至於我們站在社會、國家的角度上,我們是不是一個好的公民?我們能夠自己先做好,正己自然能夠化人,所以整個社會的風氣與我們是不可分的。當我們明白到這個道理,看到社會風氣墮落,我們不會抱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剛剛最後提到我國中的一個深刻的記憶,真的說起來的時候,那個影像馬上浮在眼前,是在哪一棟大樓的哪一個情境,都還記得。為什麼記那麼深?因為那是校長發自內心做出來的行為,我們當中雖然沒有打字幕,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校長真的是把校園當作是自己家一樣,把這些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護。而這個影像,真誠的心做出來的行為,它可以化成永恆,所以這個動作在我的生命當中已經是不可抹滅掉了。從那一刻開始,我有沒有可能再丟紙屑?你們居然不信任我。真的,你本來習慣要丟的時候,會突然那個影像就出來了。我相信,許浚他的老師什麼時候把醫術教給他,真正教給他不是那些藥怎麼開,老師那顆把受傷的人當作自己家裡的人那種愛護的心,甚至看得比自己的命還要重要的這顆「心醫」的心,深深的感動許浚的那一刻,其實師承才是真正傳過去了。我們真正有孔老夫子那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心境的時候,很多好的方法會自然在我們遇到的境界當中我們會自己去找出來,會去請教,甚至於會從自己本有的智慧當中領悟到。

  所以「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一個讀書人、一個有使命感的人,他已經抱定我這輩子就把教育當我一生的使命,我絕不往後再退一步,有這顆真心現前,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往往看到學生的情況,在那裡想方法,想著想著好像快要沒有方法了,然後另外一股聲音說不能放棄,最後又出來了。我記得我最後帶的那個班,全校最不好帶的,每天都有花樣,真的就像在跟學生鬥法一樣。但是在鬥法的時候還要裝著神態自若的樣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汗都流在背後,不敢流在前面被他看到。後來差不多過了一個多月,過了很多招了,學生終於知道老師果然有來歷。稍微比較收斂以後,我們有一位學生他算成績很好,一個男生,也很乖。他就過來很歡喜的跟我說到:老師,你看這一個多月之後,我們班上的秩序變得挺好的,那些男生每天來學校都很害怕說,老師今天不知道又要出哪一招。其實我聽到的時候我很緊張,你知道嗎?其實我每一天都覺得我快沒招了,其實學生也在怕我出招。所以我們只要挺住,祖宗會加持,不要擔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我當初第一次帶班的時候,一開始進去,小學的孩子都很單純,但是我走進去的時候,覺得這個班上的氣氛有點詭異。我是帶六年級,五年級的老師已經好像調去當行政人員。一進去的時候我覺得氣氛有點不對,但是我也不知道原因出在哪,沒有多久,第一排的一個小女孩,我現在講的時候這個都歷歷在目。她說「老師,你會不會打人?」聽思聰,聽出什麼?有沒有聽出孩子的恐懼?有沒有聽出她跟老師之間的隔閡?新老師來應該是很興奮的,結果他們的表情讓我覺得渾身不自在。後來趕快去打聽一下情況,跟本來的老師衝突比較大。我們當老師的要體會到,孩子雖然有不好的行為,但是他們的心還是很天真、很淳樸。所以學生有這些不好的反應,有時候我們也要反求諸己,因為學生很單純,其實很容易帶動,你很真誠待他們,他們一定會很真誠給你回應。

  之前他們跟老師衝突到,有一個女生成績很好,這個女孩子其實是很乖的,但是她居然氣到寫紙條罵老師。罵完,其實我們覺得這樣也好,是不是?不然她那個氣憋著會生病。她罵完揉一揉就丟到垃圾筒,老師又去撿起來看。我說真的我們老師要反思,學生都罵我們罵成這樣,我們不只不能去體會他們的心境,反而還要壓制,叫那個女孩子跪下,我聽了都覺得很難過。老師的威嚴不是靠這樣子出來的,「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威嚴,我們要很體會到,有「道德之威、有暴察之威、有狂妄之威」。「道德之威成乎安強」,小到家庭大到團體都是這樣。因為之前有個朋友,那時候我們台灣通過零體罰,這位朋友就很憂心的跟我講到,孩子不能打,那能管嗎?能不能管?我們要很冷靜來看,威嚴是打出來的嗎?不是。我的父親這一輩子沒有打過我,當然以後會不會?應該不會,要有信心。你看統統沒有打過我,但是我們為什麼這麼尊重父親?我記得小時候也是花樣很多,會做出一些讓父母非常生氣的事情。我的爸爸棍子拿過來,然後開始跟我分析你到底錯在哪,不可以這樣。但是他棍子一拿過來,我就變得很乖,所以叫識實務者為俊傑,一個人只要知錯,就不會挨打。然後我父親就跟我談,那個父親在告誡我們、在教誨我們的影像真的非常清晰。我都覺得父親在跟我講道理的時候,我聽了很感動,是講什麼其實我不大記得了,但印象最深的是父親那種心境,還有那一句「孩子你要自愛!你不要自己糟蹋你自己。」自愛那兩個字終身不忘。

  我母親在我父親處罰我的時候她都在旁邊,她一句話也沒說,她也不會插手,都是看著我父親教訓我。然後我母親就說到,以前你爸爸在你小時候跟你講一堆道理,我在旁邊想,到底聽不聽得懂?我跟我媽說:都聽懂了。那是父親的真心在讓孩子感受。我父母言語很少,他們都比較沉默寡言,所以他們兩個人常常對我說,我們兩個都不會說話,你怎麼這麼會吹牛?我就會跟我爸說,你們不知道,爸爸在罵我的時候真是辯才無礙,我就是學到爸爸在罵人那種辯才無礙。後來我自己當老師了,我們有那一分愛護孩子的心,真的有時候罵學生不是罵到他哭,罵到我哭了。為什麼哭?因為我覺得我講得太感人了,那些話都是很有道義,自己聽了都很感動。所以當我們的心裡面都是這種愛心、這種道義,口才也是本有的。

  你看夫子平常在家的時候都不講什麼話,為什麼?在家裡面都是一些親戚長輩,對著長輩哪是講道理的時候!可是夫子站在朝廷當中為民喉舌的時候,就辯才無礙,左右逢源。所以諸位老師,你們上講台的時候有沒有這種感覺?有沒有?有時候我在講數學題,勁比較不足,突然講到德育故事,學生會說「老師,你為什麼講數學的時候沒什麼聲音?為什麼講德育故事突然聲音都變這麼大?」因為講這些都慷慨激昂。所以,道德之威是以身作則,行為示範就有道德之威。

  我們張秀葵老師今天到監獄去講課,她不在,我就可以講她的事。當然我們在背後一定是讚歎,在人前讚歎背後也讚歎。因為張老師長者的精神讓我們很感動,我們每次讀書會,張老師都坐在前面,七十五歲了。我們的老師坐在後面,每次要打瞌睡的時候,突然看到那個身影,慚愧的心就起來了,就沒人打瞌睡。到目前為止,已經過了八個月,還沒有人打瞌睡,這是我們張老師的功勞。張老師有一次就講到她小的時候一個很深刻的記憶,就是她的父親每天早上一起來,會到奶奶的床前給她問安。然後一個大男人就把自己母親的尿桶,這個便器扛上肩上,就很踏實的去洗,數十年如一日就這樣洗。張老師他們的腦海裡常常就看到父親拿著稻草在刷那個尿桶,刷了好一段時間之後,她的父親會把尿桶往自己的鼻子移,聞聞假如還有點味道,又再用力的刷,一定刷到都沒有味道才再拿回來。你看那個聞的味道烙在孩子的心目當中一輩子都忘不了,身教一下子就承傳下去。而當子女感受到父親那分至孝,對他是肅然起敬,所以道德之威成乎安強。這個班級、這個家庭瀰漫在德行的風範當中,很安定,而且會愈來愈興盛。

  暴察之威就是用暴力,察就是緊迫盯人,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那樣子沒有幾個人受得了。所以暴察之威最後會變成什麼?危弱。因為暴察就會把人比較天性的部分把它壓下去,就變得心裡很壓抑,東怕西怕的,他整個天性、潛能就沒有辦法把它開發出來。這個察,假如整個家庭氣氛好像搞監聽、白色恐怖,感覺好不好?當然很不好。然後家庭也好或者是國家也好,它慢慢的就會很危險,然後就會敗下來,危弱。我們現在要反觀我們自己,是道德之威還是暴察之威。

  再來是「狂妄之威」,自大到極處,「成乎滅亡」。你看夏桀、商紂這些末代的帝王,到最後都是很狂妄。夏桀他聽說人民已經對他很不滿,有可能會推翻他了,結果夏桀說,天哪有可能會滅亡!你看他完全不反省,天哪有可能會滅亡!人民聽到他這句話就說到,天什麼時候滅亡,我們要跟他拼了。他沒有反思,人民馬上就反他,最後他就會被推翻掉了。而且這夏桀狂妄到已經被推翻了也沒反省。湯王並沒有傷害他,又畫了一塊土地讓他還有他們同族的人去那裡生活。夏桀走在路上,他沒有反省,他居然還說早知道我就把商湯給殺了。所以人最可悲的是自欺,最可悲的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這一生很多歲月都空過了,太可惜了!這是我們剛剛講到的,真實的威嚴從道德來,從以身作則來,家風、班風也一定是從我們自身開始做起。

  很可能是我們無形當中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已經在影響周圍的人。像我本來這個班級跟老師是有距離感的,我們要多布施距離就會拉近,所以那時候我就主動煮東西請他們吃。你看,我吃虧了沒有?幸好我是煮東西給他們吃,不然我到海口去就要斷炊了,幸好前面還做了些熱身。煮東西給他們吃,而且「己有能,勿自私」。我那時候就開始,我記得我第一次煮是煮芝麻紅豆湯圓,因為那很香,不用威力大一點的,怕他們不能上鉤。我就禮拜五用電鍋煮給他們吃,一打開來香氣逼人,說同學們一個人吃一碗。看到有一半的學生不吃,他們的表情是富貴不能淫,這樣的孩子我肅然起敬,這麼香的東西對他沒有誘惑。然後就會看到很多的孩子撐不了了,就會趕快過去吃。還有的說,「老師,還可不可以再吃第二碗」,那個就可以把他收買過來。但是大家要看到我的存心,我們收買過來是為了更了解每一個學生,要因材施教,很重要的一點,你一定要對他了解。

  過來之後,就了解到一些情況,我們就懂得如何去關懷每一個學生。第二週又煮,第三週再下來,最後就全軍覆沒了,最後所有的孩子跟我們就沒有距離感。我心裡想,這樣我再繼續煮下去,不知要煮到什麼時候。然後靈機一動:諸位同學,我們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服務為快樂之本,老師已經服務了這幾次,有沒有同學願意把你最拿手的東西來服務同學?你們放心,一個班級裡面一定會有很熱心的孩子,他一定「我,老師,我」,「來,排時間,你下一個禮拜,你下下個禮拜」。就這樣,為班級付出的風氣就帶起來了,有的煮得很好,你看機會點都來了。

  有一個語文老師講到,他說我站上台我就是老師。這句話對不對?我們什麼時候是老師?隨時隨地都是老師!心態不對了,就錯到底了。我有一次到北京師範大學演講,我站在師範大學的講堂,我都會很感動,因為我的父母都是台南師範學院畢業的,我也是南師畢業。所以我考上南師那天,我跟我父母講,「爸爸、媽媽,我今天升級了,我要叫你們學長」。走在南師的校園,感覺特別親切,早在二十幾年前我的父母在這裡相遇,假如沒有的話,我就不見了,所以這些因緣都是很關鍵的。

  那堂課我也講得很歡喜,回來之後,我們一位老師,當初是在海口最早開始跟我們一起推廣的一位李老師。他回來之後,我們很多老師們一起去,回來大家一起交流,他就說:蔡老師最強的能力,就是一上台就把大家變成兄弟姊妹。這句話對不對?對。聽起來對,錯得很離譜。上台來就把大家變成兄弟姊妹,那下台去的時候呢?上台的時候就是兄弟姊妹,上台來才笑,那會讓人起雞皮疙瘩,是不是?就好像一個人去做行銷,你只要對人綻放笑容你就可以賺到他的錢。本來都不笑,一定要笑,一定要笑,學完隔天去對人家笑,人家一定覺得全身不自在,因為不自然。所以人的智慧被什麼障住?被分別障住,被執著障住。當我們起一個念頭,台上才叫老師,這是什麼?這是分別執著。應該是一切時候都是這樣的真誠,這樣的仁愛的心境,一真才能夠一切的地方都真。

  後來同學們他們自己就來擔任這些工作,有的煮得很好的,隔壁班的老師還會跑過來,說這個是誰煮的?突然看到一個小男生說,我。那個老師就問他步驟怎麼做,他就這樣跟他解釋。我們就看到孩子的信心都在這些事情當中在提升。我們以前為什麼患得患失?為什麼沒自信?好像考試考不好,天就快塌下來了,把人生看得非常狹窄,其實人生是很寬廣的,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是掛在口上的,還是我們真的是這樣的心境在引導我們的學生,這都跟他的價值觀會有很重要的影響關鍵。

  所以,一個老師教學要教得好,第一要格物,自己欲望要低。自己欲望高的時候,往往有些機會點出現,我們不知道教導孩子。比方說學生煮好東西了,香噴噴,端到你面前:老師請吃。這時候老師怎麼做?真好,我肚子好餓。當下是不是教育的機會點?是。可是老師假如沒有格物的功夫,他可能當下所有的注意力不是貪就是瞋、就是痴。我們就問他,你們除了想到老師之外還應該想到誰?有時候反而沒有給他固定的答案,讓他自己去想。當我們這麼跟學生講完之後,這孩子若有所思,就跑掉了。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去哪裡了,後來才知道他拿去給他低年級、中年級的老師。後來一家烤肉萬家香,很多老師都知道我們教室在煮好吃的。這些孩子當他拿著東西要給老師的時候,他是滿心的喜悅,很充實。當他拿給老師,老師那分安慰的笑容會激勵他一輩子。

  所以我們無心插柳柳成蔭,本來是要跟孩子打好關係,後來把他們服務的態度,以至於這種感恩的態度,慢慢調動起來。甚至做事的方法,他今天要負責那件事情,人、事、時、地、物他都要考量。他還要做財物管理,老師給你兩百塊,不要亂花,都要有發票拿回來,要報帳。你需要哪些人員、物品的支援,你自己要聯絡好。所以我爸爸還接到一通電話是我學生打來的,「請你轉告我們老師,明天要幫我們帶一個瓦斯爐來」,我背那個很輕便的瓦斯爐去。所以,一個孩子做事的能力難道是大學畢業才學嗎?他在家庭、學校都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很多時候當我們能夠去感悟到,提升孩子的心性是教育的核心,哪時候會離開心性!哪個時候不是教育的機會!剛剛我跟大家講到,有個校長問我們說學校很髒都管理不好。當下我們問,那怎麼辦?我們的答案是以身作則。其實這個答案有沒有落到實處?還沒有,這時候要接著再引導,以身作則,從什麼做起?去撿。

  有一個老師因為他剛帶班,他發現沒有板擦。他就跟學生講,他說同學們,什麼是聰明?你看萬變不窮的功夫都來自一個成全孩子的心。什麼是聰明?在孩子的腦海裡什麼叫聰明?什麼叫活潑?好像動來動去叫活潑,不然。能時時為人家著想,他走到哪裡人家都歡歡喜喜,他一定可以給我們大幫忙,那叫腦筋非常的活躍,非常的活潑。而不是做一大堆行為讓人家很難受,那個叫隨便,不叫活潑。聰明是什麼?聰明不是今天沒寫作業,騙老師,逃過一劫,好聰明。這算不算聰明?這個叫愚笨。「倘揜飾,增一辜」,而且紙是包不了火,終究還是會讓人家知道,知道以後可能自己的人格都落地了。而且說實在的,當我們欺騙別人的時候,其實吃最大虧的是誰?自己,自己的良心不見了,自己的能力愈來愈退步。所以聰明,孔老夫子講君子有九思,叫聰明。「視思明,聽思聰」,看的時候明明白白發生什麼事了,看到別人的需要,聽到別人的需要,懂得去幫助別人,這個叫聰明。

  「諸位同學們,現在你們看到老師需要什麼?」他們就說「老師需要板擦」,因為剛好沒板擦。他接著就跟孩子們講:那同學們,你們現在聽到老師的需要,可以做什麼?學生說:找板擦。沒有人動,找板擦。老師這個時候就是耐性,這個時候如果發一頓脾氣,他們匆匆忙忙去撿,記得的是什麼?這個老師這麼兇。所以不能動氣,發脾氣就不能教孩子,教孩子的時候絕對不能發脾氣。舉一反多少?這句話可以再轉述什麼?真正要引導人的時候絕對不能發脾氣,發脾氣的時候就不要跟人講道理。

  當下這個老師很有耐性,用真誠的眼睛看著他的學生,然後微微的笑,「那你們可以做什麼?」。突然有一個學生開竅了,起來去找,後來找回來了。找回來之後,老師就說「大家應該給這個同學」,他們就鼓掌。這個孩子回去之後,老師就問他們,「你們鼓掌幹什麼?」學生愣住了。他們為什麼鼓掌?有一點感動。老師也引導他們,因為這個同學值得我們肯定在老師說了他馬上就去做。諸位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當一個人形成知道一件好事、善事就馬上去做,他這一輩子會有多高的成就,你們知道嗎?他可以成為聖人。

  在《孟子》裡面,孟子提到大舜當初還沒聞到這些聖賢道理以前,大舜是住在山裡面,跟山上的野人一樣,睡覺的時候旁邊還有野豬的鼾聲,他都跟一般人都差不多。但差異在哪裡?差異在當大舜聽到這些善言,德行的行為他看到的時候,他馬上去效法。所以《孟子》裡面提到:「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你看,我們又講到慕賢當慕其心,這是大舜行道的心境。他真聽到好的這些道理,拳拳服膺在心中。力行的態度就好像江河很勇猛,把堤防都沖破了,誰也抵擋不了他,改過向善的心莫之能禦也。我們跟大舜比較比較,他只要聽到好的事,千萬個人阻止他也阻止不了他去行善,我們現在要去行善,一、兩個人給我們洩洩氣,我們就不幹了。差距就在行道的力行的力度,勇猛精進。這個大舜的態度在哪裡可以教?就在生活的每一個情境當中,可以點醒孩子的這個心境。但是假如老師沒有這樣的敏感度,他可能就「給你們講半天也不會撿,真是不受教」,然後自己跑去撿回來,這個機會不就沒有了嗎?

  我們剛剛講到的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我們真心出來了,這些方法都能夠應運而生。所以老師當務之急是要開自己的智慧。《孟子》講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前賢德之人,昭昭就是智慧,他對人生的感悟然後去自覺覺他,引導別人也覺悟。現在是以其昏昏,自己都搞不清楚,然後說你要懂做人,你要會做事,我們自己不會。那孩子也好,學生也好,他不能夠接受的,他也不佩服的。我常說比方女兒接近結婚年齡了,媽媽帶著女兒,對女兒講你趕快結婚,因為年齡一天一天大了,催女兒結婚。結果這個女兒回她一句話:妳都不幸福,幹嘛叫我嫁。這個影像有沒有曾經看過?

  我們再打一個比喻,比方你今天走在人生的道路當中,突然不小心跌到一個坑洞裡面去,摔個四腳朝天,滿身的灰塵。有夠倒楣,今天怎麼會這樣?我們從這個坑洞爬出來的下一個念頭是什麼?你們居然想那麼久,你們還有良心嗎?怎麼做?把坑洞補起來,是不是?我們有沒有爬起來就說我怎麼這麼倒楣?但是人生要公平一點,不能只有我一個倒楣。幸災樂禍的心態,在我們整個升學主義之下多不多?太多了。而這個心態會把一個人的福折掉多少?無法想像。所以我今天工作一年可以換十個老闆,原因在哪?因為以前幸災樂禍,福氣都花光了。我們教育孩子是成就他的心地,他的心地到底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我們視而不見。我們教育同仁只看到分數,只看到金子,什麼都看不到。

  有一個四年級的老師,他們班上的學生有一天有個女孩請假,這個女孩是全班數學第一名。同學就很驚訝的問,「老師,她今天怎麼沒來考試?」老師回答到,「這個同學的爺爺去世了,她去送爺爺」。這個女孩的爺爺是數學博士、數學教授,數學特別好,常常會教導他的孫女,所以她數學第一名。而全班的同學聽到她爺爺死的時候,反應就是她爺爺終於死了。這個老師當下對回回來的話,他在那裡想,我到底在教一群什麼?一群狼嗎?這是競爭之後產生孩子人格上的偏頗。人家的喪祖父之痛完全感受不到,他只想著我有沒有機會超過她的分數。所以那時候,我們成績好一點,考得不好,嫉妒人家,有什麼了不起;自己考得比隔壁同學還好,拿著考卷晃兩下,我都沒怎麼讀,就考得比你還高。這句話要耗掉多少福分?差點命就沒有了。

  真是這樣的,我到二十九歲那年就差點沒命了。那時候連開車都會開到睡著,真的很賣力張開眼睛,但是它還是不聽話。幸好還有點善念,冥冥當中有祖宗庇蔭,差不多該醒過來的時候就醒了。什麼時候該醒?車子去壓到旁邊晚上會亮的那個燈,突然驚醒,覺得好像恍若隔世。後來楊老師知道我會有這種情況,我每一次從台中開車要回家,她要打好幾通電話,沒睡著吧!所以人真的行孝不能等,行善也不能等。行善就好比在銀行裡儲蓄,而你災難一來,比方說你存了三十萬,災難一來要拿你二十萬,你遊刃有餘,就逢凶化吉。但是假如都沒存,只有五萬塊,這個災難要你二十萬,命就不見了。所以不能等,行善要及時。而福田靠心耕,一個人時時心想著天下、想著眾生,一念都可以集廣大的福分,所以積善不難。

  我們在《了凡四訓》當中就了解到,宋朝的衛仲達他被閻羅王叫去了,他做的壞事,紀錄可以像裝滿一間房間一樣。他說我還沒四十歲怎麼會有這麼多惡事?他很有福氣,是不是?他能被閻羅王給他講道理、開示,這樣的福氣希不希望有?這麼問好像怪怪的,我的意思是希不希望有人給我們開導、啟發?大家這兩天可以到地下去走走,地下有「地獄變相圖」,走一遭我們就開悟了。我們那時候看到這「地獄變相圖」,感受到什麼?感受到地獄還有多少眾生都在那兒苦不堪言,假如現在我們有地藏菩薩的修行,到地獄去,他又跟我們有緣,可能一句話,他心念一轉他就能脫離地獄。所以有時候我們在懈怠當中,這個地獄變相圖的影像,眾生的那種痛苦浮現在我們腦海裡。我們不能懈怠,趕快提起來,念念想著這一聲佛號,光芒能注照到地獄去。所以,地獄的眾生也是在成就我們的這一分慈悲心。

  衛仲達問了以後心裡就知道,原來壞事不是做了才叫壞事,起了壞的念頭都有記載。在他本來的認知裡面,他是覺得行為才是惡,其實念頭也是惡。他的善,只有像一根筷子一樣的紀錄而已。閻羅王說,拿秤來秤,居然是這一根筷子的卷宗比較重,「盈庭者」那個惡錄都已經裝滿房間的量,居然比它還輕。就把這個打開來一看,因為皇帝要建三山石橋,一定會弄得民不聊生,他想到的是萬民,「君之一念,已在萬民」,所以福分很大。衛仲達說,皇帝也沒聽我的話。閰羅王告訴他,假如皇帝聽了,你的福報就更大。所以其實行善並不困難。

  剛剛跟大家講到的掉下去之後,我們下一個念頭應該是想著,不要再有後面的人再跌下去,就把它填滿。相同的,今天我們都搞不清楚的事情,搞不清楚的未來,能不能把孩子跟學生都推向那個方向?行不行?諸位老師,十六年以上的升學路途對我們人生是正確的路嗎?這種活在題海當中的人生是最好的嗎?有沒有更好的人生?我們願不願意孩子跟我們走一樣的路途?不希望。可是我們現在有沒有在幹同樣的事情?有,那不行。就好像這個母親說你趕快結婚,請問她這句話出於什麼動機?是女兒的幸福還是自己的面子?人生有抉擇,拿個秤來,女兒的幸福重,還是面子重?哪裡重?你們還秤半天。孩子健全的人格重,還是我們多賺十萬塊、一百萬重?你看人生都在抉擇,抉擇錯了會錯到底。

  所以這個媽媽不應該叫女兒趕快結婚,自己都不幸福還叫女兒嫁,不就是把她推到那個洞裡面去嗎?這時候不是叫女兒趕快結婚,趕快學《弟子規》,是不是?她學了《弟子規》,她對人生有正確的價值觀,有判斷力,她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對象。不只她的女兒能夠提升,《弟子規》還可以當護身符。比方可能有人對她的女兒有好感,這個時候叫女兒先丟一本《弟子規》給這個男的。假如一丟下去就石沉大海,好險!逃過一劫。假如丟過去的時候,他會覺得這本書很好,哪句話對我有體會,這個可以繼續觀察。進一步再來了解他的家庭,「選田要選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酹」,他的家道如何?那個才叫看得準。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當然要謹慎。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一定是先明白了才能讓人明白,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的,以至於我們為人領導,有一分責任使命感的人,首先第一要事是開智慧,沒有比這個更急的事。而又有多少個人把人生第一個重點放在開智慧?我們今天沒有智慧,叫愈幫愈忙,盲人引路,相偕入火坑,都掉下去了。我們很冷靜,我們自己要覺悟了才能幫人覺悟,不然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現在把所有急躁的心放下,一個人要開智慧要向內求,叫內學。首先先把那個控制別人的心放下,看別人不是的心先放下,首先先求自己,從我自己開始學起、開始做起。不然心靜不下來,精進清淨心才能生智慧,淨極光通達,心裡還有誰的不是,那個都沒有辦法開智慧。要開智慧就要好學,「好學近乎智」,而智慧要經過信、解、行、證四個過程。我們下午來好好的深入來體會,如何在信解行證中能夠紮紮實實,只要能信解行證,必開智慧。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