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選講—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20/12/18  三重淨宗學會  檔名:WD02-013-0016

  《淨土大經解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翻開經本第九十六頁,「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我們上次學習到這一段。今天接下來看下面這一段:

  【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

  我們今天從這段看起。這段經文接上面的經文下來,佛告訴彌勒菩薩,『汝等能於此世』,「此世」就是指我們現前在娑婆世界的這些眾生,『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這是佛讚歎在這個惡世,在現前這個世界能夠「端心正意」,端正身心,「不為眾惡」,不造惡業,「甚為大德」就是非常難得的大德(很大的德行)。大家都在造惡業,你能夠不造惡業,能夠端心正意,這是很大的德行,可以做為我們現前這個世界上一切眾生的榜樣,所以佛讚歎。在這個五濁惡世,能夠不造惡業,修善,這非常難得,難能可貴的事情。為什麼難能可貴?『所以者何』,就是為什麼說在現前這個世界上能夠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什麼原因?下面就講,『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十方世界」就是我們娑婆世界以外的其他諸佛世界,其他諸佛的世界,他們那個地方修善的人多,造惡業的少。整個世界的氛圍都是修善,善多惡少,所以容易開化,教化就容易。這個也是必然的,在善多惡少的世界,你要去教化比較容易,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教化。

  『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在《嘉祥疏》它有一段註解,「他土中多有勝緣,又復善報強勝,作善為易;此土無此二緣。」這是講一切剎土,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殊勝的緣多,勝緣就是聖賢教化,佛法興旺,容易成就,而且大家喜歡行善,人的善根福德與修學的環境都很殊勝,作善容易。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這兩種緣很缺乏,人沒善根,造惡業多,修善很難。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所以在這個世界要修善非常不容易,造惡容易,要修善很難;很難,能夠去斷惡修善,真的是難能可貴。在這個惡劣的環境,還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非常稀有難得。「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特別到我們現代,《彌陀經》講五濁惡世。這個劇苦就是大苦,劇烈的苦,眾生在這個時候、這個地區受劇大的痛苦,我們這個世間太苦了。跟諸佛剎土的六道人道相比,諸佛剎土也是有六道,除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其他諸佛世界都有六道。其他諸佛世界六道裡面的人道,比我們娑婆世界六道的人道,他們很好,我們太苦。為什麼苦?造惡業多,修善業少。他方諸佛世界,修善多,造惡業少,所以他們同樣在六道的人道,他們比我們好,他們苦少樂多,我們苦多樂少,而且是劇苦,太苦了。

  最近英國的義工傳了一些訊息,今年這個疫情的關係,聽說英國有很多富人都自殺,受不了這個災難,活不下去了。所以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的確人類、一切眾生都受巨大的痛苦,這裡稱為劇苦一點都不為過。在這麼苦的世界,這個環境,你能把握住,不作眾惡,這真是難能可貴,佛讚歎這是大德,大德行。在其他諸佛世界,大家都修善,那要修善很容易。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造惡業容易,要修善難;難,能夠去修,這當然是大德。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這段是講「令捨惡得福」,要得福就要捨棄惡業,不要造惡業,斷惡修善就能得到福報。『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教化群生』,佛出現在世間,他的工作就是教化眾生,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就像學校當老師的教學、上課。佛是老師,佛在此地教導我們,『令捨五惡』。教什麼?教我們要捨棄「五惡」,五惡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捨」是放下,不造這些惡業。能夠不造這五種惡,那反過來就是五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善。如果造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那是五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是性罪,你造了那就是罪業。性罪就是本質就是有罪的,這個叫性罪。所以,佛在《戒經》裡面講有性罪跟遮罪兩種不同。

  如果你受佛的五戒,就是現在有很多學佛的同修受三皈五戒。我們淨宗道場,我們淨老和尚也有給人受三皈五戒。受了五戒,你受了要是再造,那是兩重罪過,沒有受戒的人,他一重罪過。一個是性罪,性罪就是你不管有沒有受戒,你造了就是罪;一個是你受了戒,又多一重破戒罪。比如說你殺生,殺生本身就是有罪過,如果去受不殺生的戒,然後受了之後又殺生,那就叫破戒,又多一重破戒罪。殺盜淫妄,這四條是屬於性罪。飲酒是遮罪,比性罪輕一等。飲酒,飲酒本身沒有罪過,一般我們大家都知道,酒都是植物去釀造的(一般用五穀雜糧,西洋就是水果,或者小麥去釀造的)所以飲酒本身沒有罪過。佛為什麼把它列為五戒的重戒?其實酒這一條,它不是性罪,它是遮罪。遮罪就是說你受了五戒,有受不飲酒這一條戒,你故意去喝,那就破這條戒;如果沒有受戒的人,他喝了,他沒有罪過,喝酒本身沒有罪過。受了戒的人,因為你發願不喝酒,你又喝了,這個就有一重的遮罪,破戒罪。

  佛為什麼把喝酒列在重罪?因為你喝酒醉了,你會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四種罪過,因為喝醉了,人失去理智就容易造這四種業。因此佛把它列為重戒,是這個道理。不是酒本身有什麼罪過,因為酒喝多了會亂性,喝醉了。如果沒有喝醉,他也不會有事情,就怕喝了控制不了,喝太多了。像我們現在全世界,都不允許喝酒開車的,它列為公共危險罪,你喝醉酒開車去撞人,釀成嚴重的車禍,所以在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禁止喝酒開車。因此佛把它列為重戒。這一條戒叫遮戒,遮就是預防,預防你喝多了,去造前面那四種罪業,所以稱為遮戒。這個五戒,如果你去受五戒,五戒前面殺盜淫妄四條叫性罪。破戒罪不叫性罪,它叫遮罪,因為你有受戒,你多一個破戒罪。沒有受戒的人,他只有性罪,他沒有遮罪,因為他沒受戒。所以過去有人就說,這樣不要受還好一點,受了,萬一犯了,又多一重罪。這是講犯戒。但是你受戒也有受戒的功德,所以有功有過,不能只說過,不說功,因為你持戒的這個時段,你還是有功德。因為你有受戒,你發這個願,就是有受戒、有持戒這個功德;犯戒有犯戒的罪過。所以這個當中還是有功過的。

  戒律,我們如果深入去了解就不會感到很恐怖。有一些人說受了戒,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其實佛制定這個戒,它不是宗教式的教條,它是合情合理合法,就是五戒你能做到哪一條,你可以先受一條,或者受兩條,或者三條、四條,或者五戒全部受。受一條、兩條叫少分戒,比如說我只能做到不殺生、不偷盜,我只能做到這兩條,先受這兩條;或者我只能做到不殺生這一條,其他還做不到,先受這一條。受一條、兩條,叫少分戒,受三條、四條叫多分戒,五條全受叫滿分戒,五戒全受了。其實五戒它是可以分開受的,你能做到再受,做不到先不要受。但是在佛門裡面,好像受戒都全部受了,不但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全受了。受了,有沒有得戒?沒有得戒。受了之後,弘一大師講,我們要知道沒有得戒。沒有得戒,你受了戒,那有什麼意義?弘一大師還是鼓勵大家去受,弘一大師是我們佛門近代的律宗祖師,對戒律很有研究,他鼓勵大家受。受了,要知道自己並沒有得戒,不要以為自己得戒了,那罪過就重了。受了之後,學戒,要去學習,學一條去持一條,學兩條持兩條。他還是鼓勵大家去受,受了要發願去學戒。

  所以五戒它是可以分開受。如果遇到有一些因緣,沒有辦法持這個戒,可以捨戒,在佛前,或者是給一個人講。不但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這些小乘戒你可以跟一個人講,你現在做不到,就是那個人聽得懂你講話的意思,這樣就可以了。聽得懂,聽得懂你講話的意思,你跟他講,我現在受了戒,但現在做不到,因緣不具足,等以後具足再來受,現在先捨戒。這樣講戒就捨了,這就很方便,所以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恐怖,也不要害怕。當然你能夠持是最好,佛在這裡讚歎大德!現在大家都造惡業,你能夠不造惡業,那不是大德,是什麼?人家殺生,我們不殺生;人家偷盜,我不偷盜,偷盜就是佔人家便宜,不管你用什麼手段,不一定闖空門去偷、去搶,你只要不如法的,那就叫偷盜;不邪淫,不打妄語(不騙人),要守這個戒。我今天聽到有人跟我講,現在網路上,我們看YouTube、臉書很多人按讚,他說那個可以用錢買的,用錢去買,看你出多少錢,然後就有多少人按讚,就可以帶風向。這是什麼?打妄語,就騙人、打妄語。別人都在幹騙人的事情,我們不騙人,我們實實在在的守這個戒,就是不妄語。還有做一些不實的廣告等等,那都屬於妄語,這個範圍很廣。所以不學戒,實在講無法持戒,自己到底在持戒,還是犯戒,都搞不清楚。

  所以五戒,我們也是要來學習。過去我在山東海島金山寺做了百七繫念,習講過一遍《五戒相經箋要集註》,這個最早是蕅益大師有一個簡單的註解,弘一大師又加一些註解,後來台中南普陀寺的廣化老和尚他又蒐集很多相關的《戒經》的資料來做補充說明,說得非常完整、非常詳細。這個放在我們淨宗弘化網,大家有興趣可以聽聽。聽完,你對受五戒就有一個認識跟概念。所以要學戒。

  造五惡殺盜淫妄酒,造這個惡業於現世中王法治其罪,就是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在現世身體遭遇到厄難,你受到懲罰、受到這些災難,身體遭遇危難,稱為五痛;未來死了之後墮到三途受報(地獄、餓鬼、畜生),稱為五燒。五惡是造的惡因,五痛是花報,花報就是我們現在講現世報,現在還沒有死,花報就不好。花報,就像果樹先開花後結果。先看到花報,花報好,果報就好,花報不好,果報就不好。五痛是花報,也就是說現世報、這一世的果報,你現在受的病苦、災難;五燒是來世三途果報。

  我們再看下面,『降化其意,令持五善』,「五善」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嘉祥疏》:「降化其意者,悕心入道。令持五善故,順教修行。」悕心就是願心,願心入道,就是發願要入道、要修道。持五善,持是守住,把五戒守好,要把它做到。順教修行,教是經典、教科書,我們修行的依據就是依據經典來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言行。所以經典是佛門的教科書,佛所教導我們的都寫在經典上面。讀經書,意思懂了,要依教修行。教,你天天修,你天天念經、天天講經,如果沒有做到,將來的果報依舊是六道輪迴。所以,一定要把所學的落實。

  『獲其福德』,福德乃善行及所得之福利。你修五善,你會得福報、得利益,對你決定有好處。《嘉祥疏》:「獲其福德者,舉遠近二果,成其行也。」這是《嘉祥疏》解釋「獲其福德」。《大經解》講:「近果者,如《淨影疏》」,這是引用《淨影疏》的註解,「由持五戒,於現在世身安無苦」,就是由於能夠持五戒,在現在還在這個世間身安無苦,身心安樂。一個真正修福持戒的人,他的身心安穩,不造惡業的人,身心安穩。「遠果者,得生極樂,定證涅槃。如《淨影疏》曰:後生彌陀,終得涅槃。」遠果是來世,遠是將來,來世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作佛了。現世安樂,身後往生,故云「獲其福德」。現在在世間,身心安樂,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作祖,這是最圓滿的福德。

  這樁事情,修五戒十善真能得福德嗎?真的。什麼是福德?現在的人他這個價值觀,大概做大官、發大財的人有福德。那是他的福報,不是福德。這個德是有德行在裡面,有福報的人,不代表他有德行。有很多做大官、大富貴的人他不做好事,但是他有福報,他沒有德行。所以福報當中他有德,才稱為福德。我們看到持五戒十善的人得福德,沒看到他做大官、發大財。這是世間人用富貴來做為衡量的一個目標,跟佛菩薩的標準不一樣。佛菩薩是講他的存心,他的德行、他將來感得的果報來做標準,這個目標不一樣。佛菩薩所求的不是升官發財,不是世間的名聞利養,不是求世間名利,他求的是清淨平等覺,就是止於至善。清淨平等是定,覺是智慧,他求這個,這才是真正的福德。用定慧為眾生造福,提升自己的境界,由阿羅漢提升到辟支佛,辟支佛提升到菩薩,由菩薩再提升到佛陀,那就達到究竟圓滿的果位。這是佛教弟子真正的福德,跟世間人的標準不一樣。

  現世安樂,心安身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這就自在,不一定有錢。有錢不代表他就沒有煩惱、他就沒有憂慮、他就沒有牽掛、他就很自在,那不一定,未必。我們也看到很多有錢的人,有有錢的煩惱,沒錢有沒錢的煩惱,有錢有有錢的煩惱。有無同憂,有也憂愁,沒有也憂愁,那就不自在了。修行是修什麼?修清淨、自在,這才是真正享受人生。所以安樂與富貴不相干,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人富而不樂,貴而不安。很有錢,不快樂,每一天患得患失,睡覺都睡不好。貴,有地位,做總統、做大官的,他沒安全感,也是患得患失。每天操心,操煩的事情很多,實在講,日子也過得很辛苦。學佛,無論在家出家,認真學習,確實現前可以得到安樂,只要不跟人家爭,不跟人家比賽,我們知足就常樂。生活過得去,不負債,不跟人家比賽,的確是過得很自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身後往生極樂世界,來生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福德就無量無邊。我們再看下面這句經文:

  【何等為五。】

  上面講,五惡、五痛、五燒,經文這一句就跟我們說明,『何等為五』。五惡是哪五惡?殺、盜、淫、妄、酒。前面經文是說明斷惡修善成就大德,下面的經文詳細講五惡的因果,如果造了五惡的因,那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下面經文講五惡因果,一殺生:

  【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剋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

  在這五種惡業當中,首標殺生惡,首先給我們標明第一個是殺生的惡業,殺生是大惡。我們這個世間,除了學佛的人知道殺生是有罪過,一般人只知道殺人有罪過,如果殺其他動物,他就覺得沒有罪過,應該殺的,應該給我們吃的。佛在這五惡當中,為什麼講殺生,他不講殺人?殺人只有說你人不能殺,人以外的統統可以殺。殺生,那就凡是有生命的都不能殺,連蚊蟲螞蟻你也不能故意去殺害牠。像《太上感應篇》講,「昆蟲草木,猶不可傷」,不但有情的動物不能故意去毀傷、去殺傷,連小草樹木你都不可以去破壞,那個都是屬於殺生。所以除了學佛的人知道殺生有罪,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他認為只有殺人有罪,殺其他動物他認為沒有罪。事實真相,佛跟我們講都有罪,罪輕重不同。殺生,實在講就是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在六道輪迴互相殺,事實真相是這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誰也佔不到便宜。這個殺生實在很慘。所以佛在五戒十善,第一條首先標出來就是殺生,殺生是惡業,不可以殺生。

  下面再引用韓國法師的註解,太賢法師是韓國人,在唐朝時候親近窺基大師。窺基大師是中國法相宗的開山祖師,他的老師是玄奘法師,他是玄奘法師的弟子,他創立了法相宗,窺基大師。太賢法師他到中國來跟窺基大師學,親近窺基大師,所以太賢是韓國法相宗的祖師。太賢法師有兩句註解,「世間所畏,死苦為窮」,窮就是極的意思,極也就是說最嚴重的。這個世間,大家所畏懼的就是死,你要他的命,這是最苦的,沒有比這個更苦,要奪他的命。「死苦為窮」就是說這個苦是最嚴重的苦。「損他之中,無過奪命」,在損害他人當中,最嚴重就是你奪他的生命,你斷了他的生命,殺生就是斷眾生的命。在《大經解》講:「人所最怕者,死也」,沒有人不怕死,你看一隻螞蟻牠都愛惜生命,那何況人?所以人貪生怕死,人之常情,一切眾生都是這樣,沒有說不怕死的,都怕,「人所最惜者,命也」,人所最愛惜的也就是自己的生命,「是以殺害他生最為大惡。此不但佛教,其他宗教亦戒殺人。」一切惡裡面,殺生排在第一。殺生是最大的惡業,第一個惡業,不但佛教,其他宗教沒有佛教講得那麼圓滿徹底,其他宗教也講不可以亂殺人,也戒殺。佛教它是連動物都不可以殺,不但人不能殺,動物都不可以故意去殺害,殺害就是造大惡。

  眾生從哪裡來?我們看到現在很多眾生,人也是眾生,我們現在在人道裡面,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人道以外還有畜生道,這個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畜生道有飛禽、有走獸、有水族類的,這三方面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蜎飛蠕動,昆蟲、蚊子、螞蟻這一類的,這些都是講一切眾生。眾生從哪裡來?這些眾生,也就是這些動物前世都是人,前世也做過人,造作的罪業不一樣。因為前生在人道也造罪業,沒有修善,惡業造多,所以死了之後有墮到畜生道、有墮到餓鬼道,最嚴重是墮地獄道。這些都是在作人的時候造不善業,在人道造不善業,一轉世,他身體的形狀就不一樣了,他還是一條命。蚊蟲螞蟻也是一條命,跟人一樣貪生怕死,你殺害牠,牠沒有能力報復,但是牠那個怨恨放不下;怨恨不放下,將來緣遇到了,牠就報復。好像冤家對頭遇到了,他就報復了。

  在《往生傳》裡面記載唐朝張善和的故事,這個在《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有記載,唐朝時代有一個人叫張善和,這個張善和他一生以殺牛為生。你看,一生殺牛,殺了多少牛?這個行業是不好,現在講他做的行業是屠宰業的,而且屠宰是殺牛。過去,在傳統殺牛的罪比殺其他動物還要重,因為牛會耕田,對人有貢獻。所以在那個時代殺牛,當然這個業造得很重,他臨命終的時候看到很多牛頭人來索命,來向他要命,這就是經上講的地獄相現前。他喊救命,有個法師從門口經過就走進去看看,點一把香給他,跟他講,你趕快大聲念南無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你再不趕快念,那你要墮地獄,這些牛都來向你討命債。他這個時候一聽到這個法師勸他,毫無疑問,就大聲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個時候念佛跟平常念,心情就不一樣,很懇切,眼看都要被這些牛頭人抓走了,太恐怖了,拼命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了幾聲,他就說牛頭人不見了,又再念幾聲,阿彌陀佛來了,他真的往生了。

  這個案例證明四十八願當中,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還有《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下下品往生,造作五逆十惡的人,臨終地獄相現前,這個時候很緊急,不能絲毫猶豫,一猶豫就墮到地獄去了,趕緊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時候如果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他能接受,不懷疑,一心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一念十念,佛都慈悲接引往生西方,品位是下品下生。所以五逆十惡,臨命終時,懺悔回頭都能往生,有這個案例。可是這個緣不簡單,如果他看到牛頭人來向他索命的時候,他喊救命,但是沒有人聽到,也沒有法師去教他趕快念佛,他也不知道要念佛,那就下地獄了,沒有人去提醒他。這個張善和他是運氣好,在這個緊要關頭,剛好有個善知識,有個出家人經過他家門口,而且這個出家人叫他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一句話提醒他、幫助他。他是在這樣的情況,臨命終的時候,一念十念往生到極樂世界,說明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給後人做最好的榜樣。所以平生造惡業,縱然造五逆十惡,臨終還是要勸他懺悔念佛,要信願、趕快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講殺生。張善和他這個例子,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具足的因緣。

  在《彌陀經》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平生造作五逆十惡,臨終能夠念佛往生淨土,他還是有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這樣才能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給我們做一個啟示,當然這個事情,平常我們要修行,平常就要修到伏煩惱,就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是比較保險的。如果平常沒有念到這個功夫,要看臨終,臨終最後一念是不是念佛?怕的是臨終有障礙,有一些家親眷屬他不學佛的,在旁邊哭鬧,那就產生障礙了。有的人臨終神智不清楚,提不起信願念佛,這個也是有障礙。如果沒有這個問題,那也要有因緣遇到善友給他提醒,如果臨終頭腦也清楚,也沒有人去障礙他,但是沒有人去提醒他,他也不知道要念佛,這個也是空過了。所以這個三方面也要具足,第一個就是家屬沒有障礙,第二個就是自己頭腦要清醒,第三個遇到這些好的同參道友來提醒,我們現在講助念,來幫助他。助念主要是提醒他念佛,旁邊的人念,帶動他自己念佛。這個時候自己能跟著念佛,發願求生淨土,的確到最後一口氣,一念十念都能蒙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縱然生平造作極重罪業,佛也是慈悲接引,只要能回頭、能放下,信願念佛,佛都慈悲接引,所以才有這個九品。這個九品《觀經》講得細,《無量壽經》只有講三輩,三輩都是善人。九品有善人,下三品是惡人,造惡業的,臨終遇善知識,勸他念佛往生的。

  所以決定不能殺人,也不能殺害一切眾生,這個眾生特別是靈性高的眾生。過去一般農民家裡養的雞鴨、養豬,實在講,養這些都是給人吃的,養大了,過年過節就宰殺。過去養牛是幫助耕種的,古時候主要是耕種的,或者是拉車。水牛就是在稻田耕種,黃牛都是拉車的,我小時候有看過黃牛拉車,水牛在田裡面耕種。以前沒有機器,都靠這些牲畜來做這個工作,所以牠對人類有奉獻。可是這個牛老了,體力沒有了,往往就被殺了,還被吃掉,這是什麼原因?這個也是有因果的,這個是來償債的。就是欠命還命,欠錢還錢,過去世欠人家的錢,這一生要還;過去世欠人家的命,這一生要還命。所以這個動物牠的工作是來抵償牠的債務,還債的。如果牠不是欠債、欠命,牠在你家裡不會乖乖的工作,不會很聽話。你叫牠工作,牠就工作,在世間法的因果裡面講,全是因果報應。如果主人慈悲,牛老了,把牠放到放生園,讓牠自然老死,讓牠自然死亡,不殺牠,這是對牠的恩德。

  在我們佛教界,有很多人也做放生的功德。我們台灣海濤法師他也有放生園,聽說在台南麻豆,有一些牛、豬都放到他的放生園,他放生工作也做了很多。在大陸我看到揭陽謝總,他也有一個放生園,我也去看過,他有長生豬、長生牛,有雞、鴨,那些都是放生的。而且他那些雞不是吃那些飼料的,那些雞在菜園,種的菜,都給牠吃那些菜。豬是長生豬,牛是長生牛,好像動物園一樣,放生園。這些屬於放生的,放生也要有一些常識,因為放生如果沒有常識,可能得到一些反效果。

  過去我們道場出家眾,莊慧師她家養羊,她就勸她父母不要再養。後來我們很多同修大家就發心要放生的,我們就去跟她父母談,那些羊給你買下來,我們就是放做長生羊,你不要賣,就給牠放生,以後你們就不要再做這個行業,改行了,他也答應。先放了幾隻,後來我們就打聽到海濤法師那個台南麻豆有個地方,送了一批到那邊。送了一批過去,死了好幾隻,為什麼死?感冒,他們不知道怎麼去治。後來慧師她母親去看,她就看到羊感冒了(因為她養的她知道,他們那些放生園的人不知道),她過去馬上給牠打針,那就不死了。後來海濤法師說,你們能照顧這些羊,你那些羊就不要送過來了,就放在你們原來養的地方讓你照顧,他們發薪水給他。他們就負責買飼料,發薪水給他。我們華藏這邊就是跟他買那些羊,後面我跟海濤法師合作,就是他們出薪水,給慧師她母親他們發薪水,照顧那些羊。後來海濤法師他們有買了一些羊要放生的,也放到他們這邊來,因為他們照顧才不會死。

  今天早上有一個居士來找我,他是住在政大附近,他以前讀政治大學的,他專門做放生的。我說現在放生,政府規定很嚴,都不能隨便放。後來他早上跟我建議,他說他們放生就跟政府合作,政府有個半官方的一個單位,海洋保育協會,就是復育海洋生態的協會,就跟他們合作。出錢保護那些海洋的生物,跟他們合作,他們做這些事情就很正式,而且他還會報告給我們。他說要採取這個方式,我說可以,這個再跟放生組的負責人研究看看。這個當然是最好,這樣放生會比較如理如法,不然有些生物你放得不對了,放了牠馬上就死了,那就失去放生的意義。

  過去我們在澳洲放生,他們政府也是有規定的,你要放生,你要先跟他報告,你要放什麼?淡水的,還是鹹水的,還是半鹹半淡的,他是指定一個地方給你放,要向市政府報告,這樣也是比較能達到放生的目標。不然一放就死了,那沒有意思了。放了是要放生的,不是要放死的。所以這些放生的工作也是需要有一些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夠達到我們放生的目標。所以這個放生、不殺生,這是對眾生的恩德。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天天可以做,蚊蟲螞蟻都不故意去傷害,這個不殺生才圓滿。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強者伏弱,轉相剋賊』。這個經文我們看也很清楚,「強」就是比較強的,「伏弱」就是制伏那個弱的,我們一般講弱肉強食,比較軟弱的就被強的吃了,這叫強者伏弱。「轉相剋賊」,剋是殺,賊是害,殺害。《會疏》:「強者伏弱:能殺者為強,所殺者為弱,人畜皆然。」人殺人、殺畜生,大的畜生殺人也殺畜生,像獅子、虎豹這是強的,牠會吃人也會吃小動物,小動物是弱的,我們在那些電視節目,像「動物奇觀」裡面都可以看到大動物吃小動物,強者伏弱,弱肉強食。「轉相剋賊:剋謂制勝」,就是制服他,「殺害」;「賊謂賊害,如雀取螳螂,人亦取雀,故云轉相」,轉相就是輾轉的相殺。鳥雀牠要去吃螳螂,牠看準那個螳螂,螳螂比牠小,鳥雀就欺負牠,牠要吃螳螂。這個鳥雀牠沒想到後面還有個獵人,彈弓在等著牠,他在後面要獵殺鳥雀,這個就是「轉相剋賊」。

  『殘害』,就是凶殘的傷害。『殺傷』,殺生致死或者傷害其身,這叫「殺傷」。『吞噉』,殺了之後吞、吃。我們看到老虎吃小動物的肉,我們人也不都這樣吃肉嗎?跟那些動物一樣。『迭相吞噉』是互相吞噉,比如蛇能吞蛙(青蛙),青蛙食蚯蚓。以上舉幾個例子說明殺生惡,殺生的惡業。殺生是什麼?互相殺的。人跟動物也是一樣,你現在比較強,去欺負那個弱的,你欺負他,變成你欠他的債了,將來再投胎,強的變成弱的,弱的就變成強的,換他來報復,換他來殺你,就是這麼一回事,互相殺、互相吃,迭相吞噉,真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就是殺生。我們都知道貓抓老鼠,老鼠死了也會變貓,貓死了也會變老鼠,換牠被牠吃了,所以都是叫迭相吞噉。實在講從三世因果去看,沒有一樁事情沒有因果的,都有前因後果。

  殺生裡面最嚴重的是戰爭,戰爭是非常殘酷的殺業。我們這些年遇到不少靈媒附體,其實附體不是專門在給人家扶乩的才會附體,我看過的都不是專門在扶乩的,都一般人,被一些靈附在他身上。附在他身上講話,他的動作、眼神,各方面都不一樣,跟他原來這個人就不一樣,那就明顯的被附體了。歷史上許多重大的戰爭,參與戰爭的雙方,或者墮到鬼道,或者墮到地獄道,千百年後到現在還不能脫身,苦不堪言。附體這個我們在大陸、在國外,真的,我們這些年看得很多。所以在戰爭過世的,落到鬼道很苦,這個真的都有,佛講的六道輪迴是事實真相。所以參與戰爭雙方,或者在鬼道,或在地獄道,千百年後到現在不能脫身,苦不堪言。有一些投胎轉世的,投胎轉世有惡業殃罰,這個懲罰不是人在懲罰他,我們一般人說上天的懲罰,實際上這是因果的定律,自作自受。不是誰在懲罰他,這是自己造的因,自己要去承受,沒有辦法避免,全部都是自作自受,這是事實真相。

  今天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還沒講完,我們下次再來學習。殺生的惡業,列為第一條,的確要避免殺生。一般人你勸他不要殺生,他不相信。所以大家如果看看《安士全書.萬善先資》,講殺生跟放生因果報應,看了我們真的會怵目驚心,真的不敢造這個業,不懂的人他就是造這個業,造了這個業將來就有果報,很可怕的。不知道,他不怕;知道,真的很可怕,所以我們多勸人不要殺生,將來才不會受這些惡報。如果一直殺生,將來惡報現前,後悔莫及。好,今天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