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選講(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七集)  2021/4/16  三重淨宗學會  檔名:WD02-013-00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掀開經本一百零三頁,我們從一百零三頁第一行下面,「教語開示」這句看起:

  【教語開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到這裡是一段。這段經文,我們上次學習到這段,這段還沒有講完。這段是講在六道輪迴解脫無期,就是要得到解脫沒有時間表,無期就是沒有時間表,一直在輪迴,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脫離六道生死輪迴。所以佛講『教語開示,信行者少』,「教語開示」就是佛出現在世間為眾生來講經說法。「開示」,在《法華經》講「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開示的都是事實真相,勸導眾生的,但相信的人很少。「信行者少」,就是說相信的人不多,相信又能夠依教奉行的就更少,所以信行者少。所以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無非就是說明這些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我們世間人信佛的人少,信佛真正依教修行的就更少,因此在六道生死輪迴就沒有休息。所以六道輪迴『生死不休』,「生死不休」就是從來沒有休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八大人覺經》佛也形容比喻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生死疲勞」,用疲勞來形容六道眾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為什麼說疲勞?因為從來沒休息,一分一秒沒有暫停,所以把它形容作疲勞。這叫生死不休,沒有休息。

  『惡道不絕』,「惡道不絕」也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過去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大家,只要我們在六道輪迴,決定是墮三惡道的時間長、機會多,生到三善道的時間短暫、機會少。也常常引用經典佛的比喻,像爪上土、須彌穿針、盲龜浮木這些比喻,來形容我們在六道輪迴要輪迴到人道那個機率很渺小,很少;到人道來,時間也是很短暫的。所以古德講六道眾生,「三途是家鄉,天人是客居」,就是三惡道像家鄉一樣,住的時間很長。地藏菩薩在三惡道度眾生,特別在地獄道度最苦的眾生,好不容易度出來,《地藏經》都講得很清楚,沒有多久又下去了。也就是到人間來,煩惱習氣又起來了,又開始造惡業,死了之後,又回到地獄去了。所以生到人天善道的時間很短暫,機會很少;墮三惡道的時間長,機會多。為什麼?因為世間人他不相信佛的教誨。佛講的都是真話,事實真相,但世間人他不相信,甚至很多人認為是迷信,沒有科學根據,他不信。我們舉出一個大家比較容易體會的例子,五戒反過來就五惡,十善反過來就十惡,五戒十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不殺生反過來就是殺生,殺生就是惡,不殺生就是善。我們大家仔細看看現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類,有幾個人他不殺生、他不吃肉的?你就發現大概學佛的人才會不殺生、不吃肉,信仰其他宗教的也有,但是還是少數。跟殺生吃肉的人做一個對比,不成比例。講第一條,還有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還有九條惡業,光這一條就足夠墮三惡道了。因此造惡業多,當然墮惡道的機會就多,時間就長;修善少,所以生到人天善道來的機率比較小,時間短暫。因此,這個六道輪迴就不會消失,一直迷惑顛倒,一直造業,一直循環,所以生死輪迴繼續在轉。

  『如是世人難可具盡』,要讓這個世間人全部脫離六道輪迴,那是不可能,做不到。只能度少數善根成熟的脫離六道,大多數都不能脫離。不學佛的人,肯定他不能脫離六道,因為其他的學問、知識,包括其他宗教,都沒有脫離六道生死輪迴的理論方法,只有佛教有,講得詳細、明白,方法也很具體。八萬四千法門,特別我們淨土法門,那是更殊勝的,帶業往生,只要伏惑,不用斷惑,橫超三界,就佛教裡面有,其他宗教沒有這些說法。當然你修學其他宗教,你可以生天,像印度有很多外道,也就是心外求法。我們現在講有很多宗教,他們修行都修得很好,有的禪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天,真不容易!但是沒有出三界,還在六道裡面。不過他的壽命很長就是,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雖然長,時間還是會到,到了又退轉,又開始輪轉,輪迴了。所以信仰其他宗教,你可以生天,生到人天善道(就是勸人家做好事),脫離六道是辦不到。如果這個世間有些宗教它能夠解決生死的問題,佛肯定不會來這個世間跟人家湊熱鬧,這個事情人家都能解決了,他沒有必要來;是看到世間人想解決這個問題,又找不到理論方法,解決不了,所以大慈大悲,才示現。

  所以這些世間人全部要脫離六道,當然做不到。《地藏菩薩本願經》佛也講,佛菩薩統統是化無量無邊身,都在度眾生,但是眾生根器不一樣,《地藏經》分了四大類,第一類就是「或有利根,聞即信受」。利根就是根性很利,善根很深厚,一聽佛講,他馬上相信,馬上接受,這利根的。聞即信受,即就是馬上,他就接受、就相信,不懷疑了。「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者他有善根,但是還不是很深,這樣的對象多勸,常常勸,認真的勸,勤勸,他慢慢也能成就了;慢慢他也相信、也接受了,依教奉行。「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有的人他根器比較暗鈍,他也有善根,但是暗鈍,要很久,可能要二、三十年他才能夠回頭,才能接受。「或有業重,不生敬仰」,業重就是業障很重,他根本就不相信,業障最重的。我們現在看到全世界的人類,業障重的人佔絕大多數,所以能度少數人脫離六道就很難得了。

  佛這裡講的意思很深廣,我們現在先不說不學佛的,不學佛的當然他不能脫離六道,我們學佛的人就有可能脫離六道。這一生能不能脫離六道,這個也要看個人,有沒有依教奉行?有沒有信、行,相信佛的教導,依教奉行?相信佛的教導,依教奉行,這一生我們遇到淨土法門,我們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脫離六道,不用斷煩惱就脫離了,信願念佛就脫離了,到極樂世界再去斷煩惱,分兩個階段。是不是念佛的人,這一生統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還是少數,念佛的人很多,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的,真的還是不多。為什麼?我們老和尚在講這些經,講了又講、講了又講,不厭其煩重複的講,為什麼要重複講?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到。我們為什麼還沒有發願要往生?這個世間放不下。我們聽到老和尚這樣的開示,我們先不要去看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先不要去看別人放不下,第一個要先回頭看自己有沒有放下?這個才是重點。一天到晚看別人放不下,自己有放下嗎?自己也沒放下。自己沒放下,跟那些人不是一樣嗎?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一生當然不可能脫離六道輪迴。你修學其他法門,條件很高,難度很高,不是一生當中能達到,很難達到。除非是過去世善根已經成熟的人,這一生繼續修,修其他法門他可以斷煩惱,證果。如果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特別在我們現在末法時期,修行的難度比古人不曉得高幾千倍、幾萬倍,很難。所以佛大慈大悲,特別開這個淨土法門,末法眾生有緣遇到,人人都有機會往生西方。但是還是要依照佛教導來努力修學。

  『故有自然三途』,「三途」就是造惡業當然就有三惡道,這是自然的感應,這個不是說閻羅王他去設計的、上帝他去懲罰的,也不是,都是人自己自作自受,自己造作,自己享受。『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造了五惡、五痛、五燒,就是無量的苦惱輾轉在其中,生生世世都沒有出離的日期,很難得到解脫,所以「痛不可言」。三惡道真的是痛不可言。

  【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這段是講依教翻轉五惡成為五善。『五惡』是殺盜淫妄酒。『五痛』是花報、現世報,你這一生五惡造得太過分,影響身體健康,帶來很多疾病,現在在這個世間生活得就很痛苦。『五燒』是比喻墮到地獄去,那是很痛苦的。所以要『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獨作諸善」,大家造惡業,我們就不要跟著人家造惡業,這叫獨作諸善。人家不要做好事,我們來做;人家造惡業,我們不要跟著去造。我們在這個當中,自己不去造作那個惡業,我們就得到度脫,就可以『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泥洹之道」就是證果,這個就是『五大善』,能夠度脫生死。「長壽」就是長生,就是不生不滅。只有你真正了生死,才是真正長壽;如果你沒有了生死,壽命再長,還是有時間,到時候還是要繼續輪迴。唯有脫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是真正的長壽。往生極樂世界,那更不用說了,無量光無量壽。「泥洹」就是涅槃的意思,我們上次也跟大家大概講過。

  這一品經是給我們比較廣泛說明善惡的果報。「《觀經》三福中,深信因果,亦正以此為勸。世人愚痴不重因果,或更狂妄,撥無因果,故諸經中反覆教誨。」佛在一切經當中反覆教誨,教我們要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顯示苦口婆心。但是眾生愚痴,不能接受,他不相信;不相信,就繼續造惡業,造惡業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這個錯誤的觀念,不止毀滅自己,而且還毀滅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毀滅整個世界,毀滅人類。這種嚴重性的後果,我們現在看到逐漸浮現出來了。我們留意一下這些新聞報導,真的危機一直出現。有不少人看到,也想到,可是你要勸這些人回頭,佛來勸他都不相信,我們一般人勸,他能回頭嗎?這個也是很難。只能求怎樣先保全自己,我們現在生在這個時代,只能自求多福,要幫別人,佛菩薩都幫不上,我們哪有辦法去幫?這個當然也就陷入比較消極。但是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人的業障,不是不願意幫助這些人,因為因果你要講多了,人家會說你是造謠言、迷信、危言聳聽。過去我們老和尚講,人家不都這麼批評嗎?老和尚講經講到有災難,大家說這是胡造謠言。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末,法國五百年前一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說,一九九九世界末日。那個時候也有很多預言的說法,我們老和尚當然他也不是毫無根據來講這些災難,因為第一個是根據經典,經典佛講的善惡。五戒十善,反過來就是五惡十惡,你看看現在這個地球的人類,造惡業的多,還是修善的多?如果造惡業多,當然災難就多;修善的人多,災難就少,就風調雨順,這必然的。這個都不用看相算命,也不用去看什麼預言,用這個標準來對照,那是很精準。不但準確,很精準,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很精準的。所以他老人家講有災難,很多人當時也不了解,災難還沒有發生,大家都一直批評;後來發生災難,他們還是一樣沒有覺悟,所以人真的是麻痺了。現在你說我們這個地球有沒有災難?如果說有災難是胡造謠言,當然也有胡造謠言,也有人用這種騙人的,也有,但是騙人的,他總是有個目的,他是騙人家的財利,要錢。老和尚講這些,也沒有要你的錢,騙你幹什麼?所以講的這些都是大慈大悲,勸大家覺悟,要斷惡修善,自己能夠自求多福。自己能保全,也才能夠去幫助別人;自己都保不了了,你還能幫什麼人?所以現在如果講到因果,大家都說迷信,社會大眾不但不會給你讚歎,還要來找你麻煩,真的現在的人心是這樣。跟以前,以前像我小時候,那個時候的人心,老一輩的,大家都還很相信因果。你看我們地方唱的台語「勸世歌」那些調,都是勸人家斷惡修善的,現在那個歌就很少人會去聽了。前幾天我在網路上還看到有人PO上去,我點來聽一聽,回味回味幾十年前的,那個「勸世歌」有的編得是很好。現在人他不聽這個,所以你用因果去勸人,人家還給你加個罪名。

  所以在《無量壽經》,「《吳譯》」,就是在三國時代翻譯的一段經文講,「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禪定、奉持經戒,大要當作善。」就是說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我們做不到像高僧大德那種大精進,得到禪定,經戒持得很精嚴,那個我們做不到;做不到,起碼要修善,斷惡修善。那個比較高的我們做不到,基本上還是要作善。我們在《無量壽經會集本》都念到,「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善就是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到不貪、不瞋、不痴,修十善,然後信願念佛,這樣的修持,就穩穩當當這一生往生西方。所以修十善本來是天業,佛講《十善業道經》,你修五戒十善可以生人天道,你五戒持得好,來生可以再來作人,死了之後再投胎作人。修十善,修上品十善可以往生到天堂,中品十善可以到人道來,下品十善是阿修羅。有的人他想生天,佛就勸他修五戒十善,因為五戒十善就是生天的因。但是我們在六道輪迴,不能保證生生世世都修善、不造惡業,因為我們阿賴耶識惡的種子很多,如果遇到惡的緣,引發那個惡的種子又造惡業,造惡業要墮三惡道,所以人天善道不究竟。所以還是「以念佛因緣迴向極樂」,就是你修善,做一些好事,你做一絲一毫的好事,你統統可以迴向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是「即轉天業而成淨業」。人天的福報變成是極樂世界的福報,你只要迴向求往生極樂世界,就把人天的福報轉成極樂世界的福報。這個就是在我們的念頭,我們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不求人天福報。現在台灣很多寺廟,他是勸人修人間福報的。人間福報不究竟,你這一生做好事,來生可以得人天福報,但是人一享福,又迷惑了,又造惡業,福報享盡,惡業的果成熟,第三世又墮惡道去了。所以我們要迴向,就是迴向求生淨土,把生天的業報轉成往生淨土的業報,就變成淨業,本來是天業,現在把它轉成淨業,你迴向求生淨土就是變成淨業。

  所以念佛的人,念佛都能轉惡業,惡業都能轉,善業怎麼不能轉?那個惡業、不好的業都能轉,惡業都可以轉成淨業,善業當然可以轉成淨業,這個也是我們念佛的殊勝。你看唐朝張善和,張善和他是一個例子,他是一生殺牛的,臨命終的時候看到很多牛頭人來向他要命。在這個緊要關頭他就大聲喊救命,剛好一個出家人從他家門口經過,怎麼裡面有人喊救命,進去看看。就看到張善和他說很多牛頭人要向他討命,他一生是殺牛的,就是現在講屠夫,殺牛的,臨命終地獄相現前。這個出家人就毫不猶豫的點了一把香叫他拿著,你趕快念南無阿彌陀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然你就要下地獄了。他一聽到,也毫不猶豫接過來,馬上大聲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心一意就是求佛來接引。這個時候他沒有第二個想法、沒有第二個念頭,接受這個法師的勸導,所以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念了幾聲,就給大家講牛頭人不見了,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了,他往生了。這個就是他念一念相應了,緊要關頭這一念相應,因為他求生的心懇切到極處,他已經沒有得選擇了。這個在《觀經》屬於下三品,那是不是下下品?因為下下品是五逆十惡,那是最重的;下品上生也是造十惡業,就沒有造那麼重;下品中生,大部分是破戒之人,臨終也是地獄相現前,遇到善知識勸他趕快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念佛功德大,你看他臨終,他造了這麼重的惡業,就是下地獄的惡業,他念佛都能把這個惡業轉成淨業,你修十善迴向轉成淨業哪有不能轉的?惡業都能轉,善業怎麼不能轉?當然可以轉。所以十善業轉淨業,就是往生淨土,就不是往生天堂了。

  所以在註解講:「是故修淨業者,當盡己力兼行眾善。」只要是對社會有利益,利益眾生的好事,遇到了,這就是有緣,有緣我們就隨緣來做,沒有緣也不要去強求。「且所謂帶業往生,其業蓋指宿業。宿世惡業雖未全消,但仗佛本願」,本願就是四十八願,「及持名妙德,故可帶業往生,不更惡趣」。不更惡趣就是不墮三惡道。帶業是指宿業,就是過去造的。宿業,宿世的惡業未全消,宿世從遠的來講,就是我們這一生來這個人間出生,我們上一輩子、過去世造的,這個是宿業,宿世的業;如果近的,就是我們這一生;如果講到最近,就是我們昨天造的也是宿業。昨天造了惡業,今天不要再造了,今天不要繼續造了。所以宿業就是過去的,前世,我們這一生,我們講得近一點,就是昨天以前的,那個統統過去了。過去造的,你可以懺悔,後不再造,這個是可以帶。現在不能繼續造,你一邊繼續造,這個沒辦法帶的。你現在繼續造惡業,就把念佛的功德障礙住了。所以帶業是帶過去的業習種子,不是帶現行,現行就是現在。現前念佛依舊還造惡業(一邊念佛一邊造惡業,當然這不能帶),這個就障礙往生,不能往生。所以惡業現在要把它改過來,不要再造,這樣一心念佛,過去造的可以帶業往生。

  在《涅槃經》當中也講,「廣額屠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立地是什麼?立刻,立刻就是當下,當下屠刀放下他就成佛了,這在《涅槃經》裡面講的。《涅槃經》裡面又有一段經文,「於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即受八戒,經一日夜,以是因緣,命終得北方天王毗沙門子。」這位屠夫,他的名字叫廣額,一日一夜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他投生到天道,做四天王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他持一天一夜的八關齋戒就有這個功德。所以殺生他造的是地獄業,放下屠刀就是真正肯放下,真正懺悔。但是生天,這個問題也是沒有徹底解決。因為生天,如果壽命終了,你不向上提升,又要往下墮落。所以我們持八關齋戒也好,我們還是要迴向求生極樂世界,反正統統迴向到極樂世界,不要求人天福報。過去他殺的羊,如果你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以後因緣遇到了,牠就來討命。所以要成佛,必須要知道放下屠刀。這十種不善業,就是十把屠刀,統統放下。所以修行人修淨業,一面念佛,一面還造惡業,決定不能往生,惡業會障礙往生。

  臨終一念善心,確實也能得到往生善處。這個善處就是好的地方,就是你臨終最後那一念心,那一念心就是我們下一次要往生到哪裡去的一個關鍵。你最後那一念是什麼念頭?哪一個念頭比較強?強者先牽,先去受報。最後一念心,如果是善心,他的確可以得生善處。這個善處要問退不退轉?會不會退轉?如果不退轉的善是真善。在佛門裡面有,在其他的宗教就沒有這個說法。佛門,如果你證得初果須陀洹,雖然沒有出三界,但是他在六道裡面只有人天兩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出離三界就有時間表。所以證得小乘的須陀洹果,大乘圓教的初信位,他就斷三界的八十八品見惑,見惑斷盡了叫位不退。雖然這個地位很小,好像一年級,但是他是聖人,叫入流,入聖人這一流了。他得到位不退,不會退到三惡道,他只有人道、天道,七次,他一定證阿羅漢,就是最長七次往返。也就是說你如果證得須陀洹果,你出離三界就有時間表;如果沒有證得須陀洹果,你再怎麼修,修到禪定功夫再深、再高,你沒有斷八十八品見惑的煩惱,都沒時間表。我們也不是這一生才學佛修行,我們也是生生世世不曉得修了多久,從來沒有一次證得須陀洹,每一生修都不及格、留級,不但留級還降級,退轉了,退轉就降級了。所以他就得到位不退。

  所以沒有證果就是凡夫,你沒有證得須陀洹就是凡夫。凡夫,我們在這邊修善,佛勸我們要迴向去極樂世界。因為我們如果不迴向,求生極樂世界,在這個六道裡面修善,只能得到人天福報,福報享盡,又要墮落了。所以往生極樂世界,真正不退轉,而且他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圓證三不退。一個凡夫一往生到極樂世界,修其他法門的人都望塵莫及,他要修多久?不要說修到行不退、念不退,就是你要修到一個位不退都很難,你很難去突破。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講,最難突破就是同居土這一關,就是斷見惑這一關。這一關突破了,他就是一定會往上提升的,時間的問題而已。你這一關沒有突破,你永遠就是在六道。但是要斷見惑也不容易,經典上講斷見惑,就像四十里的瀑布這樣沖下來,你一下子把它截止。這是形容見惑的煩惱很猛利,你要給它截斷,相當的難度。當然不是做不到,有很多佛菩薩、阿羅漢他們都做到了,但是畢竟是比較少數,大多數人他辦不到,所以修行修很久還是在六道,出不去。特別開了這個淨土法門,真的人人都得救了。不用斷見惑,見思惑一品也不用斷,只要具足信願念佛,不要去幹壞事,多做一點好事,這樣迴向,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惑自然就沒有了。

  所以你看我們現在打佛七,每一天念一遍《彌陀經》,《彌陀經》講「皆得阿惟越致菩薩」,那就是圓證三不退,一個凡夫往生到那邊就是圓證三不退。所以蕅益祖師講,這個淨土法門非常奇妙,一身煩惱的凡夫,信願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你說他是聖人,他肯定不是聖人,連個初果須陀洹也沒有;但是你說他不是聖人,他跟佛菩薩有同等的神通道力,跟七地、八地菩薩同等的神通道力(八地菩薩是圓證三不退,七地就圓證三不退)。你說他是凡夫嗎?凡夫怎麼有這個能力?所以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到凡聖同居土的這些凡夫,你說他是凡夫也不是,說他是聖人也不是,所以這個世界真奇妙,其他的諸佛世界沒有這個事情,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事情。而且生一土,圓生四土,你只要生到凡聖同居土,同時生到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凡夫,凡聖同居,聖人跟凡夫同居,住在一起。我們現在是住在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這個地球,就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有六道,其他諸佛世界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只有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他的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兩道,沒有三惡道。我們念《彌陀經》,不是都常常念到「無三惡道」,那些鳥不是真的畜生道,那是阿彌陀佛變化的,不是真的,所以他那個世界真奇妙。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修行,最難突破就是凡聖同居土這一關,就是斷見惑這一關,這一關很難突破。現在我們有這個淨土法門,給我們很大的方便,到極樂世界自自然然這些惑就沒有了。

  下面又舉出一個經典上的公案,迦葉復言:「拘尸那城有旃陀羅,名曰歡喜。佛記是人,由一發心,當於此界千佛數中速成無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來不記尊者舍利弗、目犍連等速成佛道?佛言:善男子,或有聲聞、緣覺、菩薩作誓願言,我當久久護持正法,然後乃成無上佛道,以發速願故與速記。」旃陀羅就是屠夫,就是以殺生為業的,他的職業是屠宰,屠夫,天天在造殺生的罪業。佛為什麼沒有給舍利弗跟目犍連授記,而給這個屠夫授記?其實學大乘的人都知道,目犍連、舍利弗早已成佛,是乘願再來,他是示現阿羅漢的身分,不是真正的阿羅漢,都是古佛再來,也有法身菩薩來的,他們來護持佛法,來做佛的學生,叫內護。接受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給大眾做榜樣,他們是來表演的,所以佛不必為他們授記。這個屠夫真正發心,佛立刻就給他授記,這有一種鼓勵的用意。給他授記,他當於此界千佛數中,就是賢劫,我們現在這個劫叫賢劫,有一千尊佛出現。我們現在這個時期是第四尊釋迦牟尼佛,下面一尊是第五尊彌勒佛。佛給他授記,他在賢劫裡面會很快成無上正真之道,這個就是鼓勵、勉勵,發心的功德不可思議,這個意思我們要清楚。他一發心,如果他碰到念佛法門,他不就很快成就了嗎?這個是給我們看的,不是給別人看的,這個也就是勉勵我們,你看他造殺生的業那麼重,他都能一生成就,我們雖然造業,還沒有造那麼重,我們現在一發心,怎麼會不成就?所以這些經文它含有鼓勵大家發心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懂,特別是引用在《無量壽經》上。

  下面註解也引用鳥窠禪師跟白居易的一個對話,「有以行善為人天乘,而輕之者」。特別是修大乘佛法的人,對修十善這個人天乘就看輕了,不重視,以為我們是學大乘佛法,行善是人天乘法,我還來修這個做什麼?當然對這個就不重視了。舉出唐朝鳥窠禪師,「以吹布毛示弟子會通,弟子悟入;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示白居易。白云:此二句三歲小兒亦說得。鳥窠曰:八十老翁行不得。」這句話是點醒了白居易,就是說絕對不能輕視。《景德傳燈錄》裡面記載,鳥窠禪師有侍者,他的侍者叫會通,「忽一日欲辭去」,他要告辭,他要離開了。鳥窠禪師問他:「汝今何往?」他說你要去哪裡?「對曰:會通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誨,今往諸方學佛法去。」他說我出家是為了求法來出家的,跟和尚這麼久,和尚也從來沒有教我,我現在要到其他地方去參學。來你這裡來了好多年了,也沒有教我怎麼參禪開悟,只是叫我去擔柴、挑水,所以我要去學佛法了。「師曰: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少許。」鳥窠禪師說,你講到你要學佛法,我這邊不多,但也有一點。「曰:如何是和尚佛法?」會通當他的侍者,就問和尚你的佛法是什麼?「師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會通遂悟其玄旨。」鳥窠禪師就把衣服拉起來,拈起布毛用嘴巴去吹,吹那個布毛。他一吹,會通一看,就開悟了。這個就好像迦葉尊者看到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他就知道他的心法,迦葉他懂了,他大徹大悟。就是說各人開悟的因緣很多,各人因緣。所以你一個動作,或者講一句話,以前禪宗這種公案很多,你六根接觸六塵,都可能有你開悟的一個因緣。有人到菜市場,有禪師到菜市場聽人家在喊賣豬肉一斤多少錢,他聽那個他開悟了。也有人經過伎樓,以前歌伎,現在叫歌廳,唱流行歌的,經過聽人家唱流行歌也會開悟。我們聽了是迷惑顛倒,人家聽了開悟。有人是聽到小孩子拿石頭去丟竹子,那個石頭碰撞竹子的聲音,這也是禪宗的公案,擊竹者,石頭去擊竹子,碰撞的聲音,聽到那個聲音他就大悟了。還有黃念老,這講的是比較近代的,他說一個密宗的上師,他說密宗最高的法跟達摩傳來是一樣的。我一九九O年去北京,我們老和尚叫我帶他的《華嚴念佛三昧論》稿子去給他校對。韓館長派我跟旅行團去,我一個人跟旅行團去,白天去玩,晚上回到酒店,我就請導遊帶我去他家,他家在一個胡同裡面,那個書一摞一摞的,去見過他一次。他就給我講,他說現在密宗都學得很低,都是壇場,儀規很多,那是低級的密法;最高的呢?最高什麼都沒有,就跟禪宗一樣,跟達摩祖師傳來的那個一樣。他也講了近代的一個公案,一個上師,就是有一個徒弟,那個徒弟碰到一個冤家,那個冤家拿刀要殺他,很恐怖,人家要殺他,他跑,跑到上師那邊,躲在上師那個桌子下面。上師就去叫他,當時他在桌子下面開悟,被仇人追殺,追到那邊開悟的,他開悟是那樣的一個因緣。所以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他說開悟這個時節,不限定在什麼時候,任何時候都會開悟的。他說「輪刀上陣」也是會開悟的,輪刀上陣就是戰爭,我們世間人看那是很恐怖的,但有的參禪的人他就是在那樣的因緣開悟。各人因緣不一樣,六根接觸六塵都會開悟。所以他是吹那個布毛,他能體會,他看懂能體會,他悟入了。

  所以每一個人悟道的緣分不一樣,不一定什麼時候,不一定你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或者是接觸到什麼,他一下子就開悟了,六根接觸六塵都會開悟。這什麼原因?宗門裡面常講的疑情。就是提起一個疑情,疑情就是沒有答案,那個叫疑情。所以參禪的人參話頭,虛雲老和尚也講過,內行的人知道,參話頭是參那個話頭,那個話頭就是疑情,你要提起那個疑情,才能參。不是參那個話尾巴,不會參的人都參到話尾巴去了,如果那個有答案就不對了。禪宗的手段方法很多,他也要看根器,看來參禪的這些徒弟,他是什麼樣的根器,用什麼方法誘導他悟入,那個就是要誘導,提起一個疑情。提起疑情是什麼?我們老和尚講席當中常講,離心意識參。你不能落到意識心,意識心就是分別執著,你不能落到那個,你一落到那邊,就不會開悟了。提起那個疑情。所以有禪師他去參禪,那個禪師一來,問他從哪裡來?一開口,香板就打下去。禪師再繼續問,他又回答,又打下去。打到最後,他反正一開口就被打,乾脆再問就不答了,不答,香板也打下去,逼得他不曉得該要回答還是不要回答?他那個奧妙的地方就是在這個當中,那個當中你提起疑情,你怎麼辦?逼,就是逼他開悟,用這種方法去逼他開悟。禪宗那個手段方法可多了,如果沒有真正的禪師,我們也不能亂學,亂學,我們也開不了悟。實在講,蕅益大師講,最殊勝還是一句佛號,只是我們不知道。因為禪宗悟後起修,開悟之後還要修,修還要很長時間,悟了他才知道怎麼修,他才知道用什麼心來修,那個還要修很久。這句佛號是什麼?這句佛號已經是一個成果,阿彌陀佛修成了,好像饅頭已經做好了,你吃就是了,以果為因。這句佛號,其實你就這樣一直念就成佛了,比修什麼法門都快。但是它難在哪裡?難在你不信,你有懷疑,你不能老實念;你能老實念,真的很快。《彌陀經》講七天,有的人還不一定七天,有的一天,有的二天,有的三天,七天是講一個階段。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多看看夏老的《淨語》,他把念佛,禪密教,一句佛號都全部攝盡了。我們愈看這句佛號,我以前看蕅益大師的註解,又聽師父講,似懂非懂的;現在講,體會比較深刻了。

  禪宗,黃念老他也沒有規定說念佛的人就不能去參禪、學密,因為他跟他的老師夏老師,他們都是禪教密都通的。所以他引用我們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講,「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你有禪又有淨土,老虎就很猛了,老虎再戴個角,那更不得了。所以這個也是有幫助,淨土法門,你念這句佛號,就是無上深妙禪。禪宗的方法是叫你提起疑情。像我前年去福州雪峰山,帶台灣的同修去福建旅遊,上雪峰山去。雪峰山剛好廣林老和尚他們在打禪七,他山上是禪七的道場,歷史上在那邊開悟的祖師有好幾個,所以還保持著禪七的一種道風。上面沒有法會,就打禪七,每一天坐香都要坐很久,早上三點起床,然後一直到晚上十一點才休息。我去參觀他們禪堂,禪堂的牆壁貼一個「參念佛是誰?」就念一句阿彌陀佛,然後就去參誰在念佛?去參那個。他是把念佛用參禪的這種方法,他是參念佛是誰?那個就不是淨土的方法,他是用禪宗的方法,那跟參話頭是一樣的。

  我們淨土的方法,就是說你不要管念佛是誰,你就一直念下去就好了。你就一直念下去,就一句一句念得清楚、念得明白、聽得明白,這樣就可以了,這就更簡單、更直截、更了當。所以夏老在《淨語》裡面講「妄想千般都莫管」,我們的妄念很多,千般就是太多了,妄念太多了。妄念太多怎麼辦?不要管它,妄念起來就讓它起來。「聲聲佛號要分明」,這句佛號,你要每個字、每一句,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要分明。你這樣念就好了,妄想起來,不要理會它。「妄想千般都莫管,聲聲佛號要分明」,你就明明白白這樣念下去就對了,這個就是直截了當用淨宗的方法。就是提起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不要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這樣念,自得心開,念到你功夫成熟就開了,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大家都可以用,不管上中下三根統統可以。禪宗這種提起疑情,那個要看對象,他是不是那種根器?如果不是那個根器,用那個方法他開不了悟。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也講,他說香板一打下去就開悟了,他說他如果不是那個根器,你把他打死他也不會開悟,你要看他的根器,那個禪師要會觀機,知道他是什麼樣的根機,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他。

  所以參禪,宗門常講疑情,有問題、有疑惑,沒有答案,你就不能找答案;你一找答案,你永遠不會開悟,就是要你提起疑情。所以黃念老他也引用諾那祖師,諾那祖師是西藏的密宗活佛,到漢地來,他也給這些弟子開示,就是說若人能夠「了解一心之旨」,你所有的煩惱就是無上佛果。佛的究竟覺,就是無上佛果。這個我們聽了是一頭霧水,你如果了解一心之旨,一心就是「一心不亂」的一心,那個宗旨你了解了,你現在所有的煩惱就是無上正覺,究竟佛果。講這句話,我們聽了怎麼樣?關鍵就是你要了解那個一心之旨,一心。他這些話就像禪宗的禪機一樣,禪機就是要你去參,不是叫你去想,你一想就不對了,想就落在意識心。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你看中峰國師那個開示都有禪機。因為本來他就是禪師,他就是參禪的,他禪參到大徹大悟,晚年再修淨土,所以他對淨土的開示都注入禪機,你看他的開示就是禪機。你看那個開示,我們就「鳴尺」,拍一下,那個就是要你參的。懂的人,他在那個當中他會開悟。所以參禪,也要有耐心。這個會通就去找鳥窠禪師,他就做他的侍者,做了那麼久,也沒有教他怎麼參,他想要離開了。鳥窠禪師看到因緣成熟,所以這樣一表演,他就開悟了。那開悟也不是偶然的,他跟了那麼久,跟在那邊,磨練他的心志,持戒修福,為大眾服務,然後耐心磨得差不多了,心定下來了,才會開悟。如果他心不定,也開不了悟,毛毛躁躁的,那開不了悟。所以戒定慧,這是原則。開悟的人他心裡是定的,他心定下來(好像水沉澱下來、靜止下來),他就能照外面,照就是會,智慧。

  註解講,「以此二句為淺、吹布毛為深者,白居易也。」白居易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三歲小孩都會講,我來向禪師請教,給我講這個三歲小孩都懂的,這有什麼意思?所以一般覺得說,鳥窠禪師給他這個侍者用吹布毛讓他開悟,這個比較深;給白居易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個講得很淺。實際上,「以此二句與吹布毛平等無二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跟吹布毛是平等的。因為我們眾生都是在分別、執著,其實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所以鳥窠禪師他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根性,他就用什麼方法。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目的都是讓他覺悟的。白居易有法門高下的分別,鳥窠禪師他沒有。鳥窠禪師吹布毛給他的侍者開悟,跟白居易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平等的,他沒有高下,沒有分別,禪師沒有。能不能覺悟?就是你自己根性的問題。

  「一迷一悟,何啻天淵。若是圓人,法法皆圓。人天乘即是一佛乘,又何能輕之耶?」這就導入《華嚴》的理論,《華嚴經》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說禪宗開悟的禪師隨便拈一法都是佛法,你看世間唱流行歌的,他聽了都會開悟,那個就是佛法,何況佛講的這個五戒十善,怎麼不是佛法?所以有分別執著,就有高下、就有染污、就有好惡不同。開悟的人萬法平等,萬法一如。所以我們老和尚他為什麼能夠跟那些不同國家的領導人,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執著的人,可以跟他們溝通交流,可以去團結?而且講出來的理論,講他們的經典,他們聽了都「得未曾有」。我在旁邊冷靜觀察,因為師父他是最喜歡《華嚴經》的,當初他跟台大方東美教授學哲學,方教授就給他講《華嚴經》,方教授他自己也喜歡《華嚴經》。所以我記得以前在圖書館,師父還送我兩本方教授寫的《華嚴哲學》,送我兩本書。所以《華嚴經》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理論是圓教,圓滿,套在哪個宗教都可以。所以我看到他怎麼能跟這些人?這些人分別執著那麼重,但是這樣用那些宗教的經典統統是佛法了。所以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就是你要開圓見。這個見解的見,知見的見,它有漸次的、有圓頓的,開圓滿見那是最可貴的。圓教行人修一天,等於漸教行人修一劫,同樣這樣修,見解不一樣,效果不一樣。

  這一段的註解也註得不少,今天時間又到了,我們就下一次再來學習,今天跟大家分享到這裡。下面註解講,「淨宗之妙,在於照真達俗。」講到淨宗了,我們下一次再繼續來學習,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