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玄義—最重要的是破迷開悟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一集)  2021/3/10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2-0041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掀開經本,《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第十八頁,倒數第六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四明云:初約行者,直就一念觀於十界百界,千如妙法。雖即一念,千法宛然。全體即空,當處即假,仍非二邊,又即雙照。不可以一多說,安以有無思。若邊若中,皆莫能擬。於斯觀行位中,既深進入,則六七識,不執於我,得分別我法二空,轉成無漏。則見思染污麤垢先落。】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我們前面講過,可是還有餘意未盡,這個意思還沒有盡。前面雖然講過了,但是這個意思還很深遠,實在講這個意思很深很廣,對我們修學來說很重要。我們今天修學為什麼不得力?為什麼習氣斷不了?為什麼境界轉不過來?自己雖然有向上的心,也很想改過,可是就改不了,相信在我們同修當中都有這個問題。聽經,道理明白了,也知道要懺悔、要改過,但是這個習氣真的不好改,很想改,就是改不了。當然這個原因很多。家師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示,雖然常常提示,真的有幾個人能回頭?這使我們想到從前台中蓮社雪廬老人(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的時候,苦口婆心的勸導。你看雪廬老人在台中教學三十八年,三十八年都沒有離開台中。他從大陸到台灣就一直住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也可以說天天在教導,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現在去看雪廬老人的全集,他生前的一些著作、開示,就可以知道真的是苦口婆心的勸導,在教導、教學,但是真正能夠回頭的也是萬分之一二而已。雖然長時間的勸導,真正接受他勸導回頭的,一萬個人當中也大概只有一兩個,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能回頭。

  你看雪廬老人這樣的大德,在台中三十八年這樣苦心的勸導,真正回頭的萬分之一二,何況我們?我們的道德學問都沒有;不要說差他太遠,根本就沒有。所以這個事情也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別人。不可能你勸了別人,要求人人都能回頭,如果用這種心要求,那是我們自己的過失。要曉得一切眾生業障非常深厚,所以佛度眾生是生生世世的,不急著在這一生。這一生你回不了頭,這一生給你做個增上緣而已,種種善根,等到來生後世,你的善根成長了、成熟了,你有福分、有緣分,接著再學。這一生能成就的人,都是過去生薰習的善根福德因緣都具足了,這一生才能成就。正如《彌陀經》所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樣的人,真的是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尊敬。我們自己是不是《彌陀經》講這一類的人,自己想一想就知道了。

  這段話是四明尊者說的,四明尊者也是天台宗一代祖師。這裡面所講的,就是「十乘觀法」裡面上根人所修的。『直就一念觀於十界百界』,這一句講「一念」,一念來觀「十界百界」,十法界、一百個法界,用一念來觀。今天我們這一念做不到,我們的念頭太多了,做不到。一念觀於十法界、觀於百法界,就是用一念來面對宇宙人生,他用心是用一念來面對、來看這個宇宙人生。今天面對宇宙人生、面對社會,我們不是一念,我們是胡思亂想,千念萬念,妄想紛飛,我們現在是用這種心態來看宇宙人生,來面對社會、面對一切眾生,這是凡夫,我們現在是凡夫。這樣就是造業,輪迴心造輪迴業,就是製造六道輪迴,這是我們凡夫,妄念紛飛,不是一念,太多念。

  真正佛菩薩,真正有道行的人,用什麼心來面對社會?一念。一念是真心,胡思亂想是妄心。我們現在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我們不會用真心。真心是什麼?真心是一心。《彌陀經》講「一心不亂」,一心你就能見到真正的法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菩薩,不是小菩薩,摩訶薩,大菩薩。所以此地講,四明尊者講得好,十法界、百法界、無量無邊法界,『千如妙法』,這都是出自《法華經》上的「百界千如」,就是《妙法蓮華經》,簡單講《法華經》。《法華經》講百界千如,每一個法界裡面都具足十如是,十法界每個法界當中又有十法界,十乘以十就是一百;一百個法界,每一個法界裡面又有十如是,百乘以十就是一千,變成「千如」,所以稱為百界千如,這就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

  『雖即一念,千法宛然』,佛菩薩用真心面對境界,「一念」是真心,真心對待境界,境界宛然,宛然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現在面前。可是他明瞭、他清楚,他看破了,看破的意思就是他看清楚、看明白了;換句話說,宇宙人生事實真相看清楚了,這個叫看破。看清楚什麼?看明白什麼?『全體即空』。「空」從體上講,十法界、百法界千如,百界千如,也就是說我們整個宇宙人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還包括許許多多的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這些林林總總、無量無邊一切諸法,它的體是空的,「當體即空」,當下這個體是空的。「空」是什麼?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空就是真如自性。這個現象當中看到真如自性,真如自性空。好像我們看到電視螢幕,電視螢幕很多很多節目,真的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螢幕有沒有?空的,但是裡面這些節目、這些現象都是從這個空出現的。

  出現的這些『當處即假』,「當處」就是現相,它現出這個相是假有,不是真有,假有。《金剛經》講得非常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為什麼要這麼觀?假有,不是真有。這種假有,告訴諸位,絕對不存在。我們看到好像是存在,其實是不存在。你看出它不存在,那就對了、正確了;你把它看作存在,把它當真的,錯了,你看錯了、看走眼了。為什麼會讓人看到好像它存在?因為它是剎那生滅。因為它是剎那生滅,速度很快,我們感覺不到。那我們現在看到存在的現象是什麼?看到的是相似相續相,眾生看到宇宙人生的相是相似相續相,後面那個相跟前面那個相很接近。我們看卡通影片都一張一張的,它是快速的把它轉動,然後給它聯繫起來動,我們看到千變萬化就出來了;實際上如果你不動,它就沒有了。

  我們現在就是把相續相誤會,這個相續相存在,其實相續相它是不存在,一下就過去,一下就生滅。這張過去換下一張,前面那一張過去就是滅,下面那一張起來就是生,生了很快又滅了,我們現在看到整個宇宙人生是剎那在變化。這個事情說起來很難體會,一般人很難懂,如果我們用電影來做比喻,諸位就好懂。大家都有看過電影,那個畫面是不是存在的?現在人的知識就很清楚,畫面不存在。為什麼?過去老式的電影,它是一秒鐘就換了二十四張底片;也就是說,一秒種的時間,它那個底片已經轉了二十四張,鏡頭開一次放一張,馬上關起來,又再打開,又換下面一張,這樣一秒鐘換了二十四張。把它連接起來快速的轉動,我們看到電影螢幕上好像是存在的,但是那個畫面是不是存在的?畫面不存在。為什麼?一秒鐘換了二十四張,後面這張出現,前面那張就沒有了。

  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好像存在,實際上不存在了。它存在的時間多長?是一秒鐘的二十四分之一秒,《金剛經》講「如露亦如電」。我們今天整個世界,那個存在的時間比這個還短,不知道要短多少。最近我們淨老和尚根據《華嚴經》,佛問彌勒菩薩,人的一個念頭有幾念、有幾相?根據我們看到《華嚴經》,有一剎那。一彈指,三百二十億個念頭過去了,三百二十億個念頭就是那個電影底片,三百二十億張底片過去了。一秒鐘最少可以彈四次,後來又增加了,如果彈得快,一秒鐘可以彈到七次,三百二十億乘以七就兩千一百多兆了。一秒鐘,兩千一百多兆的那種相似相續相就過去了,我們想一想,我們怎麼可能知道它的真相?我們感覺不出來。所以我們以為它是存在的,以為它是真實的,佛給我們講,錯了!根本就不存在,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所以一切現相根本它不存在。

  我們今天是被相似的相續相迷住了,不曉得裡頭真正的生滅相,真實的狀況我們不知道、體會不到,迷在相似相續相裡面。如果我們細心,實在講,這個現象都擺在面前。我們不要講那麼短暫的,我們體會不到,我們講一些比較粗、比較明顯的,譬如昨天發生的事情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了,過去了;今天早晨過去了,也永遠不回來了。我們從這個比較長的這樣來推,如果你在這個裡面細細思惟,一秒一秒的過去,前一秒過去也回不來了,那就是《金剛經》講的「如露亦如電」,它不就像閃電一樣嗎?過去永遠不會再回來,你從這個地方就能觀察得到剎那生滅。好像我們人衰老,那不是說一下子老,它是慢慢的、剎那剎那的一直在變、一直在變,累積到一個長時間,我們才感覺到變了。其實是剎那在變,不是說人過了幾十年突然變這樣,不是的,它是剎那剎那在變。所以這種變就像閃電一樣,像《金剛經》講的,叫「如露亦如電」,露水,太陽一出來一照就沒了;我們看到下雨,閃電一閃就沒了,就像那麼快速。所以我們細細想想,這些都像閃電一樣,過去的回不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觀察到,的確整個宇宙人生的現象,它是剎那在生滅的。

  家師以前講經講過,任何一個人一生,哪一件事情他最精進,從來沒有停止的?就是從生下來那個時候開始,就往墳墓裡頭走了,他沒有鬆懈、沒有停留。一天一天接近墳墓,一秒一秒接近墳墓,不就幹這個事情嗎?幹其他的事情還會休息,有時候還懈怠懶惰,幹這個事情真精進,這個事情是從來沒停止的。

  佛教給我們要有智慧,要能觀察到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現象是怎麼回事情。諸法實相就是教我們看破,唯有看破的人才能真正放下,為什麼?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任何一法決定不可能佔有,決定不可能說「我得到」,決定得不到的。你能夠把佔有的心、得到的心、控制的心,這個念頭全部都放下了,你就得大自在!放下是放下這個。看破自然放下,你要不能夠看破事實真相,你如何能放得下?放不下的人那就造業了。放得下的人不造業,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了,為什麼?造業的念頭沒有了,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沒有這個念頭。可是事情做不做?做,只是沒有做的心,就是不著這個相。天天斷惡修善,但是不著斷惡修善的相,他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執著。沒有這個心,斷惡他沒有斷惡的念頭,修善沒有修善的念頭,就是善惡都不造了。不是說斷惡修善,這些事都不做了,不是,照做,就是不著那個斷惡修善的相,這就是善惡都不造了,不著那個相就超越了,善惡都不造。

  這個做就完全是利他,這就是菩薩示現,遊戲神通。佛家常講「乘願再來」,這個人就是再來人,為什麼?沒有自己,完全為眾生,這個就是再來人;還有一念為自己,那不是再來人。決定沒有一念為自己,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眾生,決定沒有念念為眾生的執著分別,這個心才叫清淨心。如果你還有一個心,我現在都是念念為眾生,沒有為我自己,這個心還是不清淨。《金剛經》講的,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著相了。這個心也沒有,那才是真正的清淨心。從這裡我們才曉得「體空相假」,所有的一切現相它本體是空的,相是假的、虛妄的,不是真的。

  『仍非二邊』,「二邊」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相對,兩邊就是相對,凡是相對的都是二邊。我們凡夫都生活在相對的世界,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我們的觀念都是相對的,善跟惡是相對的、邪正是相對的、真妄是相對的、是非是相對的、人我是相對的(有自己、有別人,那是相對的)、大小是相對的、長跟短是相對的,我們現在都是這個觀念。我們想想看,這樣的觀念能離開相對的世界嗎?都是在相對的世界裡面。可是你要是知道一切法是體空相假,不是真的,相對的念頭就沒有了,沒有了是一真法界、平等法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有相對就決定不平等,有相對才有是非,有相對才有災難。世間為什麼會這麼亂?就是因為相對造成的,對立起來了。

  雖然不是兩邊,兩邊都離開了,可是『又即雙照』,「雙照」是對兩邊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他又不起念頭,這個心像什麼?像鏡子一樣。古人常常用鏡子來比喻,「用心如鏡」。我們看鏡子,它空空的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的,但是中國人來現中國人,外國人來現外國人,什麼東西來,它就現什麼像,但是鏡子乾乾淨淨,它沒有受到污染,這個叫「照」。我們每天照鏡子,心如果像鏡子多好,乾乾淨淨的,但是照外面的境界是清清楚楚。鏡子沒有分別,沒有分別說什麼人來照給他照,什麼人來就不給他照;你什麼人去站在鏡子前面,它都是一樣照,所以它沒有分別,正當照的時候,善惡好醜它沒有分別,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諸佛菩薩的心就像鏡子一樣,清清楚楚,不落痕跡。所以「胡來現胡,漢來現漢」,這是古人的比喻,胡是外國人,外國人照鏡子,鏡子現的是外國人的像;漢是中國人,中國人照鏡子,現的就是中國人的像,鏡子本身決定沒有執著、分別,決定不落印象。你走了,鏡子空空的,不留痕跡,正當在照的時候又何嘗有痕跡?你在鏡子那邊照,這個像出來了,在鏡子有沒有?它還是沒有,但是這個像現出來了。所以正當在照鏡子,現出這個像的時候,鏡子它還是空空的。你要曉得,一個人能夠用心如鏡,這個人就跟佛菩薩一樣,佛菩薩就是這樣用心的,跟我們凡夫就不一樣。

  『不可以一多說』,「一」跟「多」,「一」是數字上基本的一個單位,多就是很多。一、多是相對的,是兩邊,前面講「仍非二邊」就是「不可以一多說」,沒有一、沒有多,沒有生、沒有滅,沒有來、沒有去。淨土宗祖師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往生極樂世界決定往生,有沒有去?實際上沒去。這句話聽了不懂,在這個境界裡頭就懂了,為什麼?沒有來去,沒有生滅。『安以有無思』,有、無也是相對的,你說有、你說無,這都是分別執著。『若邊若中,皆莫能擬』,「擬」就是起心,以為這個是中、那個是邊,沒有這個念頭,這才是一念不生,一個妄念都沒有了。十乘觀法裡面上根之人,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這個看法,這個看法完全是諸佛菩薩的看法,他學會了,他入了這個境界。所以從這個境界裡面,『於斯觀行位中』,在六即佛裡面「觀行即佛」。觀行位這個位次不高,六即裡面的「觀行即」。觀行是講功夫得力,我們一般講他有功夫,功夫得力就是「觀行位」,在這個位次。

  我們今天學佛,自己不能狂妄,不能妄語,不能自大,要曉得自己是在什麼位次。我們現在是在什麼位次?是在名字位中。「名字位」就是有名無實,還沒有入境界;修是在修了,但是功夫還不得力。好像我們念佛,我們都在念,很認真在念,但是功夫還不得力,還沒有功夫成片,如果念到功夫成片就是這裡講的觀行位。沒有入境界,也就是我們的觀念還沒有轉過來,念念還是自私自利,念念還是是非人我,念念還是貪瞋痴慢,這個就是名字位。名字位是有名無實,不能離開六道輪迴,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一點辦法都沒有。

  十乘觀法,這種觀法說老實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我們要照這個來修,我們也沒辦法修。這是上根人的修學,上等根器的人他才能夠修十乘觀法,以一念來觀百界千如。我們自己是什麼根?下根,我們還談不上中根,說實在我們是下根。下根人用什麼方法?家師在前面跟諸位詳細介紹過,下根人就得要效法智者大師,老老實實用「五停心觀」的方法,把不善的念頭止住;用「五品觀法」來修行,五品觀是積功累德。五停心觀是斷惡,也就是「諸惡莫作」;五品心是修善,「眾善奉行」,用這個方法來斷惡修善、來積功累德,然後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是淨宗法門最低的水平,信願念佛,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天台大師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實在講,我們這個世間眾生人人都做得到,這個方法我們能做得到。淨宗祖師大德常講「萬修萬人去」,問題是你不肯做、不肯修,那就不能去,那就沒有辦法;你要肯做、肯這樣修,那決定得到往生西方,天台大師這個方法有效果。

  這裡這個文講的是上根人,上根人好,太殊勝了。他的觀念,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我們不一樣,他的看法跟事實真相相應。所以說是『既深進入』,這個觀法就是用一念來觀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功夫得力了。用這個方法來觀,功夫得力了,『六七二識,不執於我』。功夫得力是什麼?我見、我執破掉,就不會有「我」這個執著。這個難!不容易。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就是執著有我,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這個身體是我的,到這個時候執著這個我放下了,不再執著了。「我」放下了,諸位想想,「我所」當然就放下了。「我所」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也放下了,放下就是執著這個我跟我所都空了。我與我所空了,都沒有了,諸位想想,還有什麼災難?我都沒有了,誰去受災難?還有什麼天災人禍?天災人禍要有一個我去受,我沒有了,給諸位說,天災人禍也沒有了,都是假的。

  『我法二空』,人我空、法我空,這個你就證得了,這個證得是知道一切萬法體空相假,當體是空的,相是假的。『轉成無漏』,「無漏」就是清淨心現前了,見思煩惱是最粗、最重的污染斷掉了。這是大乘菩薩,他的地位是十信位裡面第七信位,這是講圓教,不是講別教,圓教。圓教第七信位的菩薩也是斷見思煩惱,這樣的菩薩,也就是這種修行人,他斷煩惱的功夫等於小乘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就是斷見思煩惱。七信位的菩薩斷證功夫跟阿羅漢、辟支佛是相等,但是他的智慧,阿羅漢、辟支佛沒有辦法跟他相比,七信位的菩薩智慧高。他的功夫再往上提升:

  【從是進觀,教化眾生,成不思議妙假,破塵沙無知。】

  『進』是不斷的前進、不斷的精進。前面自己觀法成就之後,在這個世間幹什麼?為一切眾生服務,利用這個幻相身體幫助一切眾生開悟。世間有很多有愛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照顧世間苦難的人,他們都能夠做得到,用不著佛菩薩去做。世間的慈善、福利事業,自然有志士仁人、諸天善神、國王長者他們去做,這些世間人他們都能做得到的,照顧這些苦難的人,幫助他們,這個一般人他都能做,這世間人能做的事。哪些事情是世間人做不到的,佛菩薩他就來了,來幫助世間人。哪些事情是世間人做不到?這個世間,包括天上天神,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的天神,六道眾生都沒有辦法做到,佛菩薩才來。像生死輪迴,要怎麼解脫生死輪迴,世間人他沒辦法,現在講科學家、哲學家,你什麼家都沒辦法。上至無色界天,下至地獄眾生,六道眾生統統沒辦法,做不到。

  做一些世間慈善事業,這世間人能做到,這樁事情世間人做不到,因此佛菩薩大慈大悲,示現到這個世間,幫助大家破迷開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世間人他們做不到,佛菩薩做得到。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就知道學佛要從哪裡學起,應當怎麼學法。我們看到世間人做一些慈善福利事業,我們隨喜幫個忙就行,功德就圓滿了。我們隨喜讚歎他們的功德,就不必把全部的時間、精力往那個上面去投入,那個已經有人在做,由他們來做就好,我們隨喜讚歎就可以。我們應該把全部精神、時間投注在幫助眾生覺悟,這個是大善。如果把整個時間都投注在世間慈善福利事業,那是小善,世間的善,不是出世間的善。所以幫助眾生覺悟,脫離六道生死輪迴是大善,如果因為小善而誤了大善,那我們就做錯了,我們身為佛弟子,這個事情做得不對。所以佛菩薩住世,主要的事情,沒有別的事情,就是教學。教學當然,有時間、精神,附帶的去做一些慈善的,隨喜隨喜一般世間人做的慈善事業,這個是可以的,但是主要的就是教學,這個我們一定要懂,不能顛倒了。

  『成不思議妙假,破塵沙無知』,「無知」就是無明。由此可知,如果只是自己修觀修行,自己自修,你只能斷見思煩惱;你要想破塵沙惑、要想破無明惑,一定要化他,你要教化眾生,你不教化眾生,你塵沙惑斷不掉,無明惑也斷不掉。由此可知,其實我們還沒有成佛,化他就是化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透過教化眾生幫助自己斷塵沙惑,幫助自己破無明。菩薩那麼熱心去教化眾生,不辭辛苦,其實對自己來講,也幫助自己破塵沙惑、破無明惑,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進破無明,俱生我法永不起得,成無生忍。】

  這只是把自己的境界再往上提升,提升就『破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俱生我法』,「俱生」就是與生俱來的,我們人一出生,我執、法執就帶來了,不是這一生才有的。這兩種執著厲害、嚴重,是俱生煩惱,與生俱來的,出生就帶來了。這個煩惱斷了、破了,永遠不會再起來了,你就得到『無生忍』。「無生忍」地位就高了,《仁王護國經》講無生忍的菩薩是哪一個等級?七地、八地、九地,這是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七地得下品無生忍,八地得中品無生忍,九地得上品無生忍。上根人修行快,他的功夫得力,跟我們就不一樣。無生忍再上去就成佛了,再上去就是寂滅忍。十地菩薩是下品寂滅忍,十地再上去就等覺,等覺菩薩是中品寂滅忍,到如來果位妙覺是上品寂滅忍。這個地方講「成無生忍」,無生忍的現象這裡說出來了。

  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不容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透過學習《地藏經》玄義,我們大家共同勉勵,希望我們這一生,有這個因緣遇到我們淨老和尚把這個經教講得這麼詳細明白、這麼深入,我們好好學習,必定這生能提升,往生到西方淨土。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這一句,下面這一段,我們就留在下一次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