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05/11/14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10-0014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我們這節課還是從: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我們上一節課講到這段,『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講到「常念」是從念頭,念頭善心念念念都是善,我們念佛法門念這句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第一善,善中之善。如果我們常念阿彌陀佛,照這裡講的,『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就是符合我們念佛法門修學的宗旨,符合《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淨念相繼,這句經文它的修學宗旨。所以用在我們念佛人來講,你心常念佛是善中之善。

  上一節課也跟大家報告,我們現在心裡有念佛,口也有念佛,身也禮佛。但是我們並沒有很明顯的得到念佛的效果,這個問題就是此地講的「間雜」,間斷夾雜。所以覺明妙行菩薩給我們講念佛的要訣,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如果我們念佛能夠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那什麼善法都圓滿,這是從念頭上下功夫。但是念頭你要常常提起觀照的功夫,不然常常會被妄想、妄念間斷夾雜,這功夫就不純,功夫就不得力。我們現在念佛功夫不得力就是間雜,一個間斷,一個夾雜,加上一個懷疑,功夫就很難有成就。所以念佛我們一定常念,常不間斷,日夜不間斷,晝夜常念阿彌陀佛,日夜不間斷。但是常念我們一定要知道怎麼念,你會念就把貪瞋痴煩惱念掉;不會念,貪瞋痴的煩惱還是念不掉,有的人反而更增長那就錯了,那就是不會念。

  所以念佛這個當中,我們也知道要怎麼去降伏煩惱。降伏煩惱,老和尚講經的時候他講,我們一個妄想起來,阿彌陀佛就把它壓下去。壓得下去嗎?你壓看看,我罵你一句話,看你壓得住壓不住?我們來考試考試,找一天我突然罵你一句嗎?看你那一句阿彌陀佛還壓得下去嗎?還是臉馬上一變,悟道法師,你是什麼意思?可以試看看,有沒有功夫是在這裡試的。真有功夫的人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念佛功夫就得力了,沒有一心不亂,起碼也功夫成片,這樣才能往生。所以大家試看看,貪瞋痴的境界現前,你佛號壓得住嗎?我跟大家很坦白的報告,我到目前還壓不住,但現在警覺性是比較高一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一起來,這個力量太強大。尤其我們跟在老和尚身邊,跟在老和尚身邊會學的人增長智慧,不會學的人增長煩惱。因為老和尚身邊都是名聞利養,我們只要向老和尚旁邊一靠,給人家照個相,拿出去就名聞利養了。

  所以這次我去馬來西亞,我都不敢站到前面,讓悟行法師去站,他是副院長讓他去站在師父旁邊,兩萬人的大場面,我都躲在後面。因為我現在警覺性比較高一點,所以不行、不行,但是自己那個心一直起來,就不行、不行,壓、壓、壓,乾脆不要出去。太厲害了,這個煩惱太厲害了,我現在愈來愈發現自己的煩惱太強大,看到那個境界。所以跟老和尚出去,還是要有三兩三才可以,有一點功夫才可以,不然保證你被名聞利養迷了。這是根據我這個凡夫的經驗是這樣,名聞利養一現前很容易迷失。這個我是過來人,我去搞了一陣子,我現在知道什麼叫名聞利養。所以我們跟老和尚身邊不容易,你沒有他的境界,真的不好玩,不要以為很好玩,跟師父在外面有吃有喝的。我不太敢去,現在知道這個利害關係。所以實在講來這裡小貓二、三隻也有好處,頭腦會比較清醒一點,比較不會暈頭轉向的。名聞利養太多,那個人供養多,一大堆,香港、大陸、東南亞、美國這些供養多的地方,很容易就讓你衝昏頭。

  我們悟通法師,我也常常在講他樂不思蜀,因為美國有很多人恭敬供養他,不想回來。所以老和尚設這個地方給我們師兄弟,你們福報真好,真的,保護你們的清淨心,不讓你們接觸名聞利養,這是保護。如果你的功夫成就,出師可以下山,像少林寺的銅人陣打過去,可以打十六個銅人。師父這十六個字就是十六個銅人,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銅人你打過去可以下山。如果你還打不倒這十六個?師兄良心的建議,最好還不要下去比較好,不然你會死得很慘。我是被這個亂箭穿身,全身負傷跑上來,你們還要往下衝,真的是會受傷害的。真的,是講真心話,我講這個話,我知道你們不會供養我紅包,所以講真話。如果不講真話怕紅包飛掉,講了真話得罪人,人家不供養你。這裡就沒關係,我們就講坦白話。這是真的,這是我們探討修學的經驗。

  所以這個地方,修行倒是很好,大家好好用十年的時間,老和尚最近一直勸我們要十年定一個地方。真的,定在一個地方,你用心在這個經教上去深入,去下功夫,十年沒有大成,也會有小成。這個是老和尚一番苦心,我們一定要理解。像楊老師跟蔡老師,老和尚現在就把他們定在廬江,叫他們十年不要動,為什麼?他們如果一動也完了。老和尚講,我深有體會,為什麼完了?名聞利養現前,跑來跑去很難不受迷惑。你看,六祖惠能大師他是天才,二十四歲就開悟得衣缽,他還要在獵人隊裡面隱居十五年,給獵人燒飯,看守獵物,隱了十五年,到了四十歲才出來。你想那個明心見性的人,他大徹大悟得到衣缽,還要隱十五年,為什麼不那麼早出來?年紀太輕。雖然大徹大悟,他還沒有歷事鍊心,沒有經過這個事的磨練,成熟度還不夠。所以歷鍊了十五年,那個時候出來弘法,那不一樣了。印光祖師七十歲才出來,人家是大勢至菩薩再來,我們急什麼?人家七十歲才來,十年對我們近代佛教淨土宗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我們要沉得住氣,厚積薄發才有力量。不然你現在耐不住寂寞,告訴你,你去發揮平平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力。你後座力不夠,散發出來的後座力不夠。

  所以老和尚現在也保護你們,也保護楊老師跟蔡老師要定十年。我都沒受保護的,讓我自生自滅,你們知道嗎?所以你們很幸福的,人在福中要知福,不要人在福中不知福。我要靠自己去打拼,事實上是這樣的,跟你們講真的,一點不假。你看老和尚在這邊給你們大家設想多周到,還要種菜弄這個,弄那個是不是?大家能夠安心的辦道。我都要靠自己去化緣,所以我是要去講,我到處去跑也是不得已的,我有道場開銷,拖家帶眷的,你們要了解這樣的一個情況。你們有老和尚做靠山,這是非常穩當的,所以在這個道場,大家好好利用這個時間來修學。你修學有成就,龍天護法就會把你請出來,你不要怕沒有人知道,龍天護法會把你請出來。你看印光祖師在普陀山住了三十年,都沒人認識,到了七十歲就被人發現,他那個德行已經累積到厚積薄發的程度,這一點我們要明瞭。

  「常念善法」,我們講念佛是第一善,念佛要能夠把我們煩惱念掉,把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念掉,這才叫真念佛。蕅益大師在一篇念佛開示講,「真念佛人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他說真正念佛的人,身就是這個身體放下了,身放下是怎麼樣?有病不看醫生,求往生那真放下了。我們現在念佛人有幾個人生病想往生的?想往生的舉手,一生病就不想往生。平常沒有生病,我要願生西方淨土中;一生病趕快找醫生,不得了,快要死了,死不得,不想去。台北陳永信居士他跟我講,我雙溪這個道場蓋好,沒有要往生的不准上來;一進來就要念到往生,不准出去。我說到最後恐怕你自己都跑出去了。他也開了一個玩笑,他說我前面念佛堂,後面助念室,助念室後面是火化爐,然後再靈骨塔,他說這樣一貫作業,你進去念佛堂到後面就是靈骨塔。他說這樣一貫作業,一進去,那你出來就是靈骨塔。我說恐怕就剩下你一個人去念,沒有人會去的。我跟他講念佛人很多,真正要往生的不多的。我說不相信你試看看,你平常看不出來,他生病的時候就看出來,他很怕死,很怕死他就不願意往生。

  你真正要往生的人,信願具足,信願行三資糧,缺一不可,能不能往生?就是在信跟願。行是看你功夫淺深,根據你功夫的淺深往生品位高下。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講,你真願意去西方嗎?你真放下了嗎?真願意去的一定是真放下,放下身心世界,身放下了。最近我一直在看《嘉言錄》,看了非常慚愧,因為我生病還一直在看醫生。印光祖師講,「念佛人有病,當一心待死」。聽到這句話,念佛人有病不可以找醫生,一心等死,就是不要求病好,一心求往生西方。所以有居士去問,他父親生病要到上海去開刀,叫他不要去了,在家裡求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無上醫王,不要去看洋醫了。如果不相信,我拿印光祖師《嘉言錄》給你看。真要去的人,他真的希望現在就去,現在去不了也沒關係,就晚一點走,反正什麼時候去都可以,隨時可以走。所以印光祖師勸我們念佛人,要把一個「死」字貼在額頭上,常常作臨終想。過去老和尚講經跟我們講,晚上躺下去你就要作臨終想,天天這樣觀想,你現在就是臨命終了。

  最近我比較重視念佛機,念佛機晚上開著,萬一晚上躺下去臨命終,用念佛機來助念。所以常作臨終想,因為人都要死,每個人都避免不了,怕還是要死沒辦法的,不如我們常作臨終想發願求生西方。身放下,心就是你的牽掛、憂慮,牽腸掛肚的事情也都放下,你不會在乎我的錢多少,財產多少。我本來想買一個房子來住,想買在這邊,或者買在山下道場旁邊,吃飯比較近。但是現在想想,買個房子也是麻煩,要往生的時候,又要牽掛這個房子怎麼處理也是麻煩。所以現在反正這邊沒什麼人,房子也這麼多,來借住就好,往生走得比較自在。反正這個房子有人管,不是我們的,我們就比較放得下,我們拍拍屁股就可以走!所以我們對這個世間的財物盡量做修福,你修福如果不想往生西方,來生你有大福報,愈修福報愈殊勝。心裡的牽掛要放下,對兒女,兒孫自有兒孫福,放得乾乾淨淨。

  蕅益大師講這叫大布施,「真念佛人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念佛人不起貪瞋痴,即大持戒」。我們持戒的目的是什麼?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如果我們戒持得很清淨,那心裡貪瞋痴慢一直起現行,那你這個戒也是有問題。過去我記得在家去受五戒,引禮師慧本法師跟我們講,你們這樣受戒,你們會得到煩惱戒回去。煩惱戒,我現在想想也不無道理,現在去受戒都是得到煩惱戒,不是得清涼戒。如果你念佛能夠把貪瞋痴降伏,蕅益大師講,即大持戒。「真念佛人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沒有是非人我,不計較是非人我,人家對我讚歎也好,毀謗也好,不放在心上,即大忍辱。「真念佛人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念佛人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不再妄念紛飛。

  「真念佛人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他歧就是其他種種的言論,不受影響,我還是老實念佛,不受影響。我們淨宗有很多同修,常常被受影響,什麼來一個日本的本願念佛,他們就受影響了,去聽看看,聽看看回來問題一大堆。前一陣子,大陸也有出一個什麼五音念佛的。現在有人反對會集本,他也講念佛法門,種種不同的言論,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講「異解異行」,他跟你不一樣的。這些種種他歧,你不受影響即大智慧,你還是老實念佛。所以一句佛號會念,六度齊修,你說這句佛號如果真這樣念,那不是善中之善第一善,是什麼?但是蕅益大師後面又講,如果念佛,雖然念佛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瞋痴煩惱還是會起來,還會計較是非人我,還會間斷夾雜,還有妄想,種種他歧還會被誘惑,他後面就講,這就不能叫真念佛人,不是真正念佛的人。不是真念佛人,就不是老實念佛的人,只能說念佛人,不能加一個真。真的標準在這個地方,一句佛號六度齊修。他又講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熟透了,這戒律裡面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都在裡許。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戒律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都在裡面。「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裡許」,整部《大藏經》三藏十二分教,顯宗密教、大乘小乘統統在這句佛號裡面,禪宗一千七百則公案也在裡面。但是要真念佛,老實念佛才行,真念佛人。

  所以上一節課跟大家報告,李老師說弟子某某什麼都不會,只會念佛。日常法師說,末學某某到現在還不會念佛。我們現在看看蕅益大師的開示,我們真不會念;你真會念,就一句佛號六度齊修了。老實念佛的人他的確是這樣,六度齊修。所以我們看鍋漏匠,一些老實念佛的老阿婆、老阿公,他能夠臨終預知時至,坐著往生、站著往生就是這樣,他的念一定是跟這個相應,能夠伏得住煩惱,功夫深的人能斷煩惱。能不能往生關鍵在信願,你真信切願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如果你沒有信願,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不願意去,你不想去,阿彌陀佛也沒有辦法勉強你。如果沒有信願念佛,這跟一般大乘法的修學法都一樣,跟通途教理都一樣,你要念到斷見思、破塵沙、破無明,偏重在自力的修行。念佛帶業往生,帶業的特色在信願,你煩惱一品沒斷,真信切願。

  什麼叫真信?真信就是你一點懷疑都沒有,信什麼?信這個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講到苦,我們大家也都點頭,感覺這個世間滿苦的,但是不是算真信?是有信,但是還沒有達到真。你真信你就放下,你就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求願往生,這是真信,這個切願發起來那才叫真信。你那個願還不發,你說我相信,我真信,那個信還不夠,還不是真信,你真信一定會發願的。你沒有辦法觀察這個世間的苦空、無常、無我、不淨,你的出離心生不起來。所以為什麼說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會障礙我們道心,為什麼佛跟我們講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因為受苦,我們用個比喻,你生活過得很舒服,還是說你生活過得很苦難,哪一種環境之下,你的出離心會比較強?當然受苦受難你出離心會比較強。你現在過的很舒適,在享福,在享受這個世間的娛樂,你那個出離心就生不起來。所以佛規定出家人為什麼要修苦行?就是你生活苦一點,你那個道心才生得起來;你有遇到一些挫折,道心也比較能提得起來。如果你事事如意,印光祖師在《文鈔》給我們開示,如果一個人事事如意,身體很健康,你說這個人他會想到,臨命終那個事情嗎?他提不起來,他現在感受不到。所以有人生病去請教印光法師,印光法師就這樣開示,生病是好事,提醒你。我現在看到大德講這個話,我感同身受。

  我前年病得差一點往生,九年前在圖書館病一次也差一點往生,出家來兩次大病,瀕臨死亡。所以我看到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有一則,寫「病是眾生良藥」,蓮池大師說生病是眾生的良藥。病怎麼會變成藥?藥是治病,那病怎麼變成藥?這個病治我們的心病,治我們貪心的病,貪病。所以蓮池大師講,他出家以來三次大病垂死,垂死就是像我講的接近臨命終。但是他說他每次大病,他的境界又向上提升,一個向上進修一次,他三次。我只有兩次,現在清醒滿多了,現在病沒有好,我想佛菩薩加持,佛菩薩加持我生大病,病得就快接近臨命終,感受到那種臨命終不是那麼容易,不是我們平常講得那麼輕鬆。臨命終,聽師父講經,好像滿輕鬆的,在那個時候不是那麼一回事。臨命終那個味道你們沒有嘗過,我真的嘗過了,所以我現在為什麼對名聞利養比較淡?就是生大病,也不是什麼功夫,佛力加持我生病,我才放得下。現在我們有師兄弟,讓他們去跑,師兄弟如果你要,我可以介紹介紹,你可以去試看看。但是,經歷過一些生死關頭你境界會提升,這是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講的。

  我又看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淨語》,他講「病是良師友」,這個病又變成良師益友。夏老居士他在《淨語》裡面講,也是大病幾次。我現在看到這個,感受可能跟各位不一樣,因為自己親自去受到這種病苦,接近臨終那種感受。所以我們這一生想要了生死,還是要想求名聞利養?如果求名聞利養,你把名聞利養擺在第一優先,保證你臨命終,沒有那麼輕鬆。我前年在大病的時候,念佛念不下去,那個神識會昏亂。就我們人臨命終的時候,一生的善惡業都現前,真的不好玩。我是良心的跟大家講,你真要了生死,老和尚講的這個,真的自己要把持住。

  老和尚常常用考試的,這個我們要知道。有時候叫你十年不要走,等一下那邊請,要叫你去,我被考二、三十年。有時候有人來請我們去,我們去問老和尚:師父,有人來請我們去講經好不好?師父他就會說好好好,他那個好有的是真好,有的是不好的好。那個好你要聽味道,要聽得出來,所以都是好,但是那不一樣的好。比如說我規定我們九年不下山,這我好像聽了很久,現在改十年加一年。但是外面有人來請法師,你去問師父,師父都說好,師父說好了,我可以去了,師父答應了,師父點頭了,我跟你講你中計了。因為師父他現在的功夫,就是你嘴巴還沒有張開,他就看到你心裡面那個念頭了,他知道你已經在動,你心已經在動,答應你,看你怎麼樣?他就故意要放你去。所以我跟師兄弟大家講,以後如果有人請你去講經,你不要去問師父,你就直接跟請的功德主講,師父規定我們十年不下山,所以現在我不能答應你。師父就知道你真的心要定在這裡。如果你去請問師父:師父,那個人要請我去。師父那不用問了,不是師父,我也知道,我也知道你想去,不然你為什麼要去問他?你直接跟他講,我們十年不下山,師父規定的就好了!還去問他幹什麼?所以中計了。不相信,你試看看,這是師兄過來人,講這個經驗談給你們聽,這外面聽不到的,外面我也不會去講這些,今天在圖文巴在講,在山下我都不會講這些。我以前常常中計,現在學乖了。所以你要知道師父那個好有好幾種,好好好,分三等的。

  我們念佛要真信發願,印光祖師講,一個人如果沒有不如意的事情,身體沒有病苦,他怎麼會想到了生死?你身體很強壯,你會想了生死嗎?你感受不到那種生死的苦。感受到生死的苦,就是先生病,那你就感受到了。所以印光祖師講,他引用孟子講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就是給你磨練,讓你苦受,就種種不如意的事情、生病,統統是給你做道業上的逆增上緣。所以我現在看到祖師大德講的這些,我現在雖然生病,病得也滿安慰的,這個也是提醒我們。我自己回想起來,如果沒有生這個大病不容易回頭,你迷在名聞利養裡面,回頭不容易。

  所以你真正要了生死,有出離心,你的願才生得起來。你沒有出離心,你怎麼會願去西方?你嘴巴在講的,你心裡根本就不想去。真想去,這個娑婆世界一切都放下,信願真切,念念都跟佛相應,跟四十八願相應。你信願行三資糧得力了,貪瞋痴煩惱相對的就降伏了。如果你念佛,貪瞋痴慢還一直起來,保證你信願行還不得力。你信願行真得力這個會控制住,雖然沒有斷,相對伏住。為什麼?你對這個世間都不貪了,你不要了,你一心就是要到極樂世界,這個世間好也好,不好也好,自己都過得很自在,反正我都要走了,這個地方有也一樣,沒有也一樣,反正過幾天我就要走了。我現在的目標,我是要到極樂世界去,把往生極樂世界這樁事情列為第一優先,你道業就成就了。如果你不能把這個列為第一優先,我保證你肯定是把名聞利養列為第一優先,你這一生道業就毀掉。講了這麼多,實在講是講我個人經驗談,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如果你現在還不相信我的話,有一天你會相信,哪一天?臨命終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常念善法」,如果念佛,為什麼這裡還叫我們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因為你不老實念佛。如果我們現在看這句,常念善法,你常念阿彌陀佛這第一善法,像蕅益大師講的,「真念佛人一句佛號六度齊修」,你說還有什麼善法沒有包括在裡面?一切善法統統具足。你老實念佛的人,實在講下面的經不用看,你都具足了也不用講。下面為什麼還要講?你還不老實念佛,你還不是真正想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你還會起貪瞋痴的煩惱,你還看不破,放不下,就要跟你講這些善法,因為你不具足。這是真的,這是很嚴肅的問題,不是開玩笑,我現在講得是比較輕鬆,但是這個問題很嚴肅,你是要了生死,還是不想了生死?這很嚴肅的問題。我們自己回過頭來反省反省,我自己信願具足了嗎?真放下了嗎?真把了生死當一回事嗎?要常常這樣去想、去反省,你才會覺悟。不然你自己迷惑顛倒,到死的時候都不曉得怎麼墮落的,糊裡糊塗的。到臨命終那個時候就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印光祖師在《文鈔》講呼爺叫娘,臘月三十到的時候冤親債主都到了。

  所以真信切願念佛,這是帶業往生,這叫橫出的法門。如果你沒有信願,只有念佛,還是豎出的(直出的),不是橫出的,跟一般大乘法門一樣要斷煩惱,煩惱一絲毫沒有斷乾淨,出不了三界。淨土這個法門,特色就在橫出,帶業,但帶業要憑信願,真信切願念佛,這不能不講求,不能不深入。所以印光祖師講,他以永明大師的「四料簡:有禪有淨土」,他特別給我們解釋,什麼叫有禪?一般參禪的人他去參禪,認為他有禪;念佛的人他去念佛,就認為有淨土了。印光祖師說,這個都是不懂,自誤誤人,自己耽誤自己,也耽誤別人。參禪如果沒有參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能叫有禪,你只是參禪。念佛的人如果沒有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不叫有淨土。印祖講,念佛人如果這個世界還沒有放下,心念塵勞,來生享受大法師,一聞千悟,得大總持,說法利生,這都不是有淨土,只是在修淨土,還沒有淨土。就像參禪的人一樣,他只是在參禪還沒有禪,因為他沒有參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禪。念佛的人心念塵勞,不想往生,還求人天福報,求名聞利養就求人天福報,這個沒有淨土。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有沒有淨土,自己要非常清楚,不然念了半天,到臨命終,佛怎麼沒來接引?還怪佛菩薩不靈,這就很冤枉了。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對印光祖師《文鈔》要深入,還有《彌陀經要解》要多深入,不可以不知道,因為我們是淨宗學院。如果我們淨宗學院跟人家講淨宗,這個沒有跟人家講清楚,很對不起人。念佛念了半天,到了不能往生,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也有責任。所以我來這裡吃幾餐飯,也要跟大家講一些真話,講真話,以後你就不會怪我,我來接受大家供養這些飯,我要一點回饋,我是跟大家講這個真話。所以念佛的人多,想往生的人不多這是事實。不但在家人想要往生不多,出家人要往生的也不多,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沒有出離心。如果你不是真信切願要往生,在此地也要跟大家報告,《地藏菩薩本願經》就很重要。我好像第一天跟大家報告過,我這次到雪梨去,我講弘一大師在福建永春講的一篇演講,這個題目,就是「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我這次到雪梨就先跟大家介紹這一篇,因為我看到很多念佛人,不是真信切願要去極樂世界,還是貪戀這個世間的人天福報比較多。

  弘一大師他舉出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還有印光祖師,他們對《地藏經》的推崇。尤其蕅益大師他是推崇倍至的,他住九華山住了五年,我們看《蕅益大師全集》,蕅益大師講他願做地藏孤臣,就是所有的人都沒有學《地藏經》,他一個人也願意學,這是《蕅益大師全集》裡面的開導。弘一大師是近代律宗的祖師,他也是修淨土往生的,他常常寫信請教印光祖師。他這篇《演講錄》講得很有道理,他說一個念佛人如果真正放下身心世界,順境逆境都當作修行的增上緣,真心就是我們剛才講的,真信發願要求生淨土,當然這是最好,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如果說看破放下,有看破放下一些,但是還沒有徹底看破放下,這還不行。你沒有徹底看破放下,你就不能不為現實生活,衣食種種生活的問題有所顧慮,你會去操心。對於天災人禍來的時候,你不可能不會去顧慮這些問題。如果有這些種種障難這些問題,他勸我們兼持誦《地藏經》,《地藏經》就是幫助我們,解決現實生活一切障難,困難問題,也幫助我們臨終念佛排除業障,順利往生淨土。所以這篇《演講錄》,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所以我這次到雪梨去我講這一篇,因為我看到很多念佛的人,他都不是真正想要去西方,都嘴巴想要去,心都不是真正想要去,都迷戀在這個世間。

  現在聽到老和尚講淨土經,也會生起羨慕之心,但是那個羨慕之心一下子又沒有了,還是會為現實生活當中,種種的事情牽掛憂慮。你說你放得下嗎?你不會操心嗎?像蕅益大師講的,「真念佛人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放得下嗎?大多數放不下的,兒子、孫子種種事情牽掛憂慮。我們出家人道場也是牽掛,也是憂慮,我是過來人。所以我們要在這個現實生活,你做到不牽掛、不憂慮真正放下,一種就是你對經教非常深入,真的看破放下。另外一種,你學《了凡四訓.立命之學》,這篇你通了,你也放下。再來我奉勸大家,不是我勸的,是弘一大師勸的兼持誦《地藏經》。所以我現在台北的道場,每天固定念一部《無量壽經》,一般我們都是下午念的,兩點到四點念《無量壽經》,念完了就到牌位去迴向,又去供菜,去迴向。如果遇到十齋日,《無量壽經》就早上九點念到十一點;下午兩點到四點就念《地藏經》,所以十齋日我們現在加持誦《地藏經》。遇到農曆七月,就這一個月當中一天誦一部來做補助,補助我們修學淨土,這個也提供大家參考。

  所以老和尚講《地藏經》,台北陳永信居士在台北雙溪山上建了道場,我也建議他,前五年我們要把《地藏經》的基礎打好,因為老和尚他有一個慣例,就是新道場成立,第一部經先講《地藏經》,第一部經。我記得去年還是前年,是做了一千尊地藏菩薩送給學院,那個時候我就寫封信,請師父在這裡講《地藏經》,因為我們印了《龍藏》,《龍藏》版本的《地藏經》,我們也印單行本出來流通。我是請師父講《地藏經》,因為學院成立以來還沒有講過《地藏經》,師父的慣例請他講《地藏經》。師父跟我講,沒有時間,他現在講《華嚴經》,沒有時間講。所以《地藏經》就是打地基的,也幫助我們成熟淨業。所以弘一大師,「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

  我們真正念佛信願求生淨土,一句佛號就好了,實在講經都不用念了,也沒關係。像鍋漏匠,你看一句佛號,他念了三年就站著往生。但是要真放得下才行,你放不下不行,真正看破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一意念佛就是要到西方,沒有第二個念頭,決定不求人天福報。所有修學的善法功德,統統迴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最標準的淨宗行人,那其他都不用,不用麻煩,一句佛號什麼都包括了。現在為什麼老和尚還要叫我們學《十善業道經》,還學《弟子規》?今年到美國老和尚就叫我講這個《節要》,還有一篇「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他說對老同修叫現前補習,對新同修叫認識。對我們是補習,為什麼要補習?因為我們還沒有老實念佛,所以要補習。如果你老實念佛這些統統具足,那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都具足,《十善業道經》、《弟子規》哪有不具足的!所以也要承認我們不老實,不老實裝老實也不行,不老實只好要補習。老實念佛的人他不用補習,因為他已經具足。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講這些,講到這個相關的經文,還是導入我們修學淨土,因為我們是淨宗學院,要把這個淨土提出來,大家認識我們有沒有淨土?這是我們當前非常重要的課題,大家想在這一生有一定的成就,這個不能疏忽。我們還不能老實念佛,這個補習的功課一定要認真來學習。好,下面的經文,我們明天晚上再跟大家繼續報告。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