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三集)  2005/11/14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10-0013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我們昨天跟大家報告到:

  【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在佛門有句話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句話是千真萬確,我們無始劫以來,在六道裡面輪迴,得人身的機會很少,墮三惡道的機會很多,時間很長。佛在經上做一個比喻,我們在六道輪迴到人道來投胎得人身,他用爪上土跟大地土來比喻,在地上抓一把泥土,然後再把泥土灑到地上。佛問阿難,是大地的泥土比較多,還是殘留他在指甲縫的泥土比較多?那當然不用講,大地的土多,在指甲縫留下來的泥土很少,幾乎不成比例。這是形容我們在六道輪迴得人身的機會很少,所謂人天是客居,到人道、天道好像旅客到外面去觀光、觀光,好像作客一樣;三途是家鄉,三惡道時間長就好像家鄉一樣。往生到人天善道好像出來觀光,觀光幾天又回去三惡道。為什麼在三途的時間長?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貪瞋痴慢這個習氣太重,造十惡業多,惡業的力量強大,善業的力量非常薄弱。因此,墮三惡道時間長、機會多,生三善道時間短、機會少,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佛才說人身難得,這是說明在六道裡面輪迴,得到人身很難得。

  我們得到人身,到人道來了,得人身要聞佛法也非常難。大家看看我們現前地球上,聽說現在有六十幾億的人口,在這個地球這麼多人當中,有幾個人聞到佛法?現在根據統計,佛教在這個地球上也是五大宗教之一,信徒也相當多,但是從整個人口的比例來講,還是很少。那頂多我們就說五大宗教,五分之一,有五分之四信仰其他宗教,另外不信仰宗教的,把它分作七分,也頂多是七分之一的人口,所以這比例不多。信佛教能夠聞到善知識講經說法,現在信佛很多,你看,很多人到寺廟拜拜,有幾個人他真正懂得佛法,他聽過經?所以學佛的人很多,聽經的人再做個比較還是很少,非常少。現在末法時期講經法師也很多,有的把佛法講錯這也大有人在,我們能夠聽聞到正確的佛法,那又是更少。從這一層一層的比較,我們才真正體會到佛門這句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又聞到佛法是更難。能夠聞法也是大福報,這也是過去世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才能聞到真正的佛法。

  所以佛在《大方廣總持經》跟我們講,佛滅度之後有法師講經說法,聽眾能夠生一念的歡喜心,或感動滴一滴眼淚,有一毫的感動之心,都是佛力加持,自己過去世善根深厚。佛在《佛說堅意經》又跟我們講,有人發善心、好心聽經聞法,一生當中他縱然只有一天,「能一日可」。這在《地藏經科註》我們看到,一生當中他只聽一天,一天我們就講日夜二十四小時,用這樣來算。一生當中只有聽這麼一天也可以,來人道做人算沒有白來了。如果一天不能,「聽半日可」,聽半天,沒有辦法聽一天,聽半天也不錯。「半日不可,一時可」。這個一時,如果用印度古代的算法,印度古代晝夜分為六個時,印度古代一個時等於我們現在四個小時,就是你一生當中只聽四個小時的經,這一輩子只聽四個小時那也可以,也非常難得。「一時不可,半時可」,半時就是再減一半,二個小時,我們現在二個小時。像我們晚上這是二個小時的,半時也可以,一輩子如果你縱然只聽二個小時,這一生只聽這麼一次,佛在《佛說堅意經》跟我們講「其福不可量」,那個福報不可限量。為什麼?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生到人道的時候剛好又有佛法,有佛法我們又有機會聽到講經說法,這個因緣非常、非常難得。所以他一生當中縱然聽個半時,他的福報也不可限量,這佛在《佛說堅意經》給我們講。所以大家能夠來到我們講堂,聽一堂課、聽兩堂課其福不可量,這個福報都不可限量。尤其大陸來的同修,這個福報更為殊勝。

  昨天跟大家報告蓮池大師的《自知錄》,《自知錄》也有講,講經的有功,聽經的也有功。聽經你至心往聽,你聽人天善法一功,聽小乘經典二功,聽大乘佛法三功,用這樣來比喻。如果遠道至心來聽,他這個功又有加,跟我們住在這個地方很方便,這個當然他用心不一樣,所以欲廣福田,全憑心地。各人得的受用不相同,因為他的心態不一樣,渴求佛法的心迫切,他會非常珍惜。所以我們到大陸去,看到很多同修非常珍惜佛法,因為他們很難接觸到佛法,所以有機會聽法,那種心情跟在海外差別非常之大,非常珍惜。尤其從大陸到海外來,為了聞法這個心更是難能可貴,當然這個福報就更不可量。所以我們昨天講,「於諸福田」,跟大家介紹三種,分開有八種都是福田,聽經聞法也是非常殊勝的福田。

  悟道個人我是沒有什麼福報,說實在煩惱、惡業、習氣也很重。從小就沒什麼福報,一出生就體弱多病,我這個身體比我弟弟、比我哥哥都差,所以我母親在我小時候,常跟我講,很不好養。後來接觸到佛法,聽到老和尚講經,十六歲接觸到佛法,十九歲開始聽老和尚講《楞嚴經》,那時候就一直聽經,也很認真的聽。所以這一輩子有因緣出家,這點福報也是聽經來的。我自己反省,也沒有修什麼福,就是在家的時候我滿認真聽經,這倒是真的。那個時候我家住在台北縣汐止鎮,圖書館是在台北市的景美,我騎機車去聽大概要一個小時的時間。老和尚在圖書館早期講經時間比較長,我去聽經可以說風雨無阻,有時候刮大風下大雨,穿個雨衣騎機車就去聽經。聽到有一次,我父親講,你是不是跟法師有打合同,今天雨下這麼大可以不去嗎?是不是打合約非去不可?因為我父親沒有學佛。

  我們小學有些同學兩個月聚餐一次,其實聚餐就是胡鬧,吃喝玩樂,晚上老和尚凡是有講經我就去聽經。有一次聚餐他們就勸我,他說你現在還是光棍一個,我們好多人都結婚,我們也一直要製造機會給你結婚,好像你的心都在學佛。問我晚上都到哪裡去?晚上要約你去外面去玩,怎麼都不在?我說去聽經。後來他們也非常好意的勸我,他說你學佛我們並不反對,但是不要學得太迷,他說叫我不要太迷。當時我聽到他們這麼講,我也沒有回答什麼,我只是想個人迷個人的,我迷聽經,你們迷去娛樂。所以我自己反省這一生,也沒有做什麼大的善事,也沒有能力做,只有聽經倒是非常認真。所以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佛在《佛說堅意經》講的,真的沒有錯,你至心往聽,尤其老和尚講大乘經典,你聽了心喜,也是得福報。功德是要你修行滅貪瞋痴,那才有功德。

  但是我們還沒有達到滅貪瞋痴之前,聽經是修福,這有福報。所以大家能夠來到圖文巴,福報不容易,大家千里迢迢跑到這山上來,真有心才會來,從海外來的,或者從山下各地來的,真有心才能來,所以我們聞法也是一種福田。如果照《佛說堅意經》講,你這一輩子縱然就是聽二個小時的,福報都不可量,不可限量。這是我們講『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我們知道什麼是福田,就會很歡喜恭敬來供養。你來聽經聞法,也是你歡喜心恭敬供養,這也是法供養,所以也會得到人天的尊敬供養,這是因果報應。今天我們就接著看下一段,請看經文,從『亦得人天尊敬供養』,下面這一行。從「龍王當知」這句看起: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到這裡是一個大段。這段是我們佛法修學的中心,也是個總綱領,不管修學哪個法門這是總原則,佛叫『龍王當知』,也是對我們講,應當知道。「知」也有相當的深意,這個知像《八大人覺經》講覺知,所以這個知要加個覺。你看《八大人覺經》有覺悟、有覺知。這個話我們都要用心去諦聽,要深入的去體會。『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一切諸惡道苦」,如果從狹義的來講,惡道苦是指六道輪迴裡面的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在六道裡面地獄、餓鬼、畜生是惡道,阿修羅、人道、天道是善道,從狹義的來講。如果從廣義的來講,六道都是惡道,如果以阿羅漢的標準來講,六道是惡道;如果以人天善道的標準,那三惡道是惡道。如果證阿羅漢果的人,像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佛(十法界的佛)。菩薩就是經上講的權教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叫權教菩薩。但是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十法界的佛,他們都斷見思煩惱,脫離六道輪迴。但是還沒有破無明煩惱,還沒有明心見性。依他們四聖法界的標準來看六道,六道都是惡道。如果依《華嚴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明心見性的大菩薩來看四聖法界,那四聖法界還是惡道,十法界都是惡道。惡道都有苦,這個從廣義的來講,十法界都是惡道;從狹義的來講,六道裡面三惡道是惡道。

  這句經文,「一切諸惡道苦」,諸就是很多種,我們就可以體會到,惡道不但是指六道裡面的三惡道,還指六道的人天道,還指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可見這句經文也有相當的深意在。「菩薩有一法」,從淺顯的字面上來看,就菩薩有一個方法,或者說菩薩有一個法門,能夠斷除一切諸惡道的痛苦,我們從比較表層字面上來看是這樣,就是菩薩有一個方法,或者說有一個法門,能夠幫助我們斷除一切諸惡道的苦,這從比較淺顯來看,來解釋。如果你從比較深層去看這句話,菩薩有一法,這個一,佛法裡面常講一,在禪宗裡面說「識得一,萬事畢」。如果你真正懂得佛經裡面講的一,那事情統統解決了。禪宗有這麼一句話識得一,萬事畢,你真正認識一,你的問題統統解決,這在禪宗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一是什麼?我們現在看的不是一,我們看得太多,我們看的是萬法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是一,一是什麼?識得一,一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我們現在看到萬事萬物這麼多,從哪裡來的?就是從我們自心現的。離開我們的自性,這一切都沒有了。再多,再無量無邊都是你自性變的,你真正認識,真正明白,這個叫明心見性,見到什麼?見到這些都是我的自性,只有一個自性。所以過去老和尚講,給我們考試都考不及格,禪宗說識得一,萬事畢。萬法歸一,他問我們一歸何處?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我們想了半天,不懂得去參,又打妄想。後來老和尚就跟我們把答案講出來,一歸萬法。實在講如果禪宗用參的,那不可以跟你解釋,不可以跟你說明的,說明、說破了那就不是參。但是教下,它是有個理路可以給你講解,按照正規的理路跟你解釋。禪宗是比較特殊的教學方法,絕對不可以講解。所以禪宗的機鋒語,它是叫你去參的,不可以說破,好像軍隊裡面它的密令,只有裡面的人可以知道,不可以講出去,講出去洩密就沒效了,教下可以講。

  如果你識得一,萬事畢,你想一想,諸惡道苦是不是都沒有了?當然就沒有了。我們大家想一想這句話,我們看起來這個經好像滿簡單的,「菩薩有一法」,就有一個方法,這個我們大家都比較能夠理解。但是佛經,就是你從淺的解釋也講得通,你從深層的去解釋,它是其深無底。這個一在《華嚴》講一真法界,你入一真法界你還有什麼苦,沒苦了。我們《彌陀經》講一心不亂,你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那還有苦嗎?當然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那什麼苦都解決了。但是我們現在就是學什麼?要學這個一,佛經講這麼多就是要歸一,叫我們入一真法界,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佛門又講,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當然入了這個境界得不思議解脫境界,入《華嚴經》不思議解脫境界,入一真法界了。這一法我們從這個地方深入去體會。

  我們念佛人就是一心不亂,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你還會有諸惡道苦嗎?沒有了,統統解決了。所以這個一關鍵在我們的心,心要歸一。在經上佛跟我們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能夠把這個心繫在一個地方,沒有什麼事辦不成的。我們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就是要把這個心繫在一個地方,不要讓它亂跑,不要讓它妄念紛飛、妄想紛飛。這個妄念一起來無量無邊,要把這個妄心制心一處,用念佛這個方法把心繫在一個地方。心能夠繫在一處,那你要斷一切諸惡道苦,當然就斷得了。不但三惡道的苦斷了,六道輪迴的苦斷了,連四聖法界的苦也超越,往生極樂世界入一真法界。所以這一很重要!

  《華嚴經》講一真,我們《彌陀經》講一心,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入。如果我們上根利智,經看到這個地方,下面真的就通了。但是如果我們還不行,下面佛再講。你看六祖聽人家念《金剛經》,他就開悟了,到黃梅參五祖,五祖要把衣缽傳給他,三更半夜怕人家看到,衣缽傳給他,他還是在家居士的身分,也是跟他講《金剛經》。他在家的時候去賣柴,賣柴維生的,聽到買柴的客人他們在念《金剛經》,念得他聽到就開悟了,可以說大悟。但是大悟還沒有大徹,所以大徹大悟那才算真正成就,大悟還不行,因此人家就勸他去參五祖,再去跟五祖學。到了黃梅去做工、去舂米,做了八個月的苦工,後來五祖看他機緣成熟。所以那個時候跟神秀寫的偈,五祖看了就知道他開悟了。但是怕人家障礙他,所以五祖把鞋子拿起來,把他的偈子擦掉,說這個也還沒有見性,但是知道他見性了。知道他這個法、衣缽要傳給他,三更半夜找他去房間,跟他講《金剛經》,再用《金剛經》來跟他印證。給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時候他才大徹大悟,真正徹了。五祖跟他講到這個時候,看到他已經大徹大悟,後面經他就沒再講下去,就把衣缽傳給他,叫他趕快跑。

  所以經它從前面貫穿到後面,你在這個當中如果真正悟入,任何一句、任何一段你都可以悟入,悟入的時候你就可以貫穿全經。所以這也是老和尚以前到台中蓮社,跟李老師學經,李老師勸他多留意教理,教理是貫穿一切經,貫穿一切世出世間法,你教理通了一切都通。如果教理不通,那就要教義,教義通一個宗派、一個法門、一部經,一個局部性的。教理是通一切的,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所以你不能把《十善業道經》,好像看得太淺,好像勸人家斷惡修善,實在講這個十善業道也是大乘的根本,大乘法的根本。你看講的這些理論,如果你沒有深入那些大經大論,實在講我們真搞不懂。看這樣念過去,好像明白了,實在講似懂非懂,好像懂,實在講我們是不懂。所以這個一法有它的深義在。

  下面接著再跟我們講,如果你懂得「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你對這一法真正悟了下面就不用講了。就像五祖跟六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下面就不用講,他都通了。我們讀到這一法,那一法是什麼法?我們就在想這個問題,佛就知道我們還不懂,繼續往下講。在佛的法會當中,當然有些根器比較利的,當然他懂了。但是上中下每個人根器不一樣,個人的體會不一樣,個人聽經的心態上也不一樣,當然他的受用就不一樣。這是印光祖師在《文鈔》裡面,也用很大的篇幅來勸導我們,有人問他,有什麼方法可以馬上就得到佛法的利益入進去?印祖說有,不管你哪一部大乘經,他講四個字「至誠恭敬」。你用什麼心去讀經,去聽經、念佛、念咒都在恭敬,至誠恭敬。又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毫無恭敬心一分也得不到。所以印祖在《文鈔》開示,他說誠敬是我們消業障,增福慧的祕訣,他說誠這個字講了四個妙,妙妙妙妙,他說很妙就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個人對經的一個體悟,跟我們至誠恭敬心成一個比例,成正比。你有一分的恭敬就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得十分利益,在於我們修學的一個態度。

  我們再看下面,『何等為一?』如果上根利智,知道菩薩這一法悟入了,後面都通了。如果我們還沒有悟入,一定要問一法是什麼?佛繼續為我們來解答,「何等為一」?這個一法是什麼?『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這一法,就是「謂於晝夜」,謂就所謂,就是講我們在晝夜,晝是白天,夜是晚上,一天二十四小時日夜不間斷,「常念、思惟、觀察善法」。這幾句經文,特別注重在我們的心念,我們這個心的念頭,這是教我們要修善法要從根本修,從根本就是在我們起心動念之處,這叫從根本修。如果不懂根本修,就從身口去防範,但是身口防範是屬於枝葉,根本在心、在念頭。我們要知道怎麼用心,要會用,如果套禪宗的話講,那是比較高層次的修學方法,那最究竟的,就是你要懂得怎麼去參。所以禪宗它是從根本修,參破無明是從心地下手,參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從那個心念的根源去找。

  我們念佛法門也是從念頭上,你看念佛跟這裡的念是同樣一個字,上面一個今天的今,下面一個心,就是你現在的心。你現在的心有沒有佛?這像禪宗講也要會,就是禪宗常常問學人,你會麼?就說你會嗎?參禪你會參嗎?你會了嗎?所以禪宗的話,以前禪師常常問參禪的人,你會麼?我們念佛的人也是一樣你會麼?我會,阿彌陀佛我會念。我出家那一年二十一年前,大概出家兩個禮拜,那個時候日常法師、果清法師、簡豐文居士跟我一個,四個人,我們四個人到台中蓮社去看李老師,我這輩子就看那麼一次,看那麼一次他就往生了。那是日常法師要去參訪李老師,那個時候,老和尚請日常法師到佛陀教育基金會教戒律,我一剃度就叫我去跟他學戒律。出家兩個星期,簡居士開車,載我們三個出家人到台中去看李老師。日常法師見到李老師,李老師就跟他頂禮,那個時候日常法師大概才五十幾歲,李老師已經九十幾歲。一番寒暄之後坐下來,李老師我看他一百塊的十張,包一千塊供養日常法師。

  坐下來日常法師就跟李老師談話,我在旁邊聽,他跟日常法師講,弟子某某什麼都不會,只會念佛。大家要會聽,弟子某某人什麼都不會,只會念佛。日常法師畢竟還是滿內行的,他說末學某某到現在還不會念佛。李老師隨口就講,你這個話說得好。我在旁邊聽了一頭霧水,不會念佛,日常法師不會念,我都會念了,他不會念,那個時候剛出家。後來回到台北,日常法師又給我們上課,他就跟我們講解怎麼叫會念佛,怎麼叫不會念佛,上了一堂課。他說李老師跟他講這句話,好像千斤重擔壓在他的肩膀,對他這句話,他的感受很深刻。我現在經過二十一年,我現在想一想,真的過去不會念,到現在還不會念。念佛不是念阿彌陀佛,念佛機放著我們跟著念,這有什麼困難?現在我愈感覺不會念,為什麼?你念佛功夫不得力就不會念,就這麼簡單。你會念一定有效果,念了好幾年、念了幾十年還沒有效果,什麼叫有效果,什麼叫沒有效果?念了有效果的這句佛號伏見思煩惱、斷見思煩惱,破塵沙、破無明,那真會念。

  我們現在不要講破無明,我們這些貪瞋痴慢煩惱,老和尚講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們有沒有念掉?如果你真會念,這個心態一定轉過來。轉過來從臉上也看得出來,從你的行為種種表現看得出來,沒轉過來也看得出來。我們自己反省反省,我們念佛念了這麼多年,我心裡還有沒有貪瞋痴慢的煩惱?我現在發現自己貪瞋痴的煩惱很嚴重,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當然方方面面都會起貪瞋痴。我就舉出一個例子就吃飯,吃飯的時候我現在一直發覺貪心這麼重,因為我喜歡吃重口味,過去喜歡吃辣,這個大家都知道。現在胃不好不敢吃辣,現在戒辣。所以一些你不喜歡吃的東西,有時候就不想吃;喜歡吃的,我會吃很多,我現在感覺到這就是貪心。所以胃吃壞了,有原因的,貪吃,你喜歡吃的會偏食,會吃得量很多;不喜歡吃的,幾乎都不要吃,營養不均衡。我現在愈來愈發現,這個煩惱真的滿嚴重的,過去業障太重都沒有發現,現在年紀大感受比較深刻。

  現在念佛很喜歡念,比以前喜歡念。現在對名利方面也比較淡,還是有,還沒有完全放下,就是比較淡。所以現在接受外面邀請的,我就慢慢縮小一些範圍,因為我常常反省自己,我現在去外面講經也有一點點小名氣,也跟大家有結一些法緣。實在講照師父講的不是法緣,師父說那是染緣,師父都直接跟我們講是染緣,是污染,這點我也承認污染。為什麼?我們到外面講經,人家恭敬供養,這個時候名聞利養的心就會現前。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去經歷這些名聞利養的境界,實在講也不懂得什麼叫名聞利養。我在這個名聞利養這樣迷惑顛倒,現在有一點點覺悟,知道這個不好玩,這個跟了生死不相關的。為什麼喜歡去?有人恭敬供養就很喜歡去,如果沒有人恭敬供養你就不喜歡去,這個心就是名利心。這說明什麼?念佛沒有得力,念佛得力這名利心統統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統統放下,這是會念佛。

  會念佛的人,他能夠用佛這個念頭轉我們的煩惱,這叫會念。我們念了半天煩惱還轉不過來,就是還不會念,還不會念,要繼續學習。所以會念的人,真的打一個佛七可以一心不亂;我們不會念,打十個佛七,打一百個佛七,打一千個佛七,甚至打一萬個佛七,還是達不到一心。為什麼達不到一心?因為那個煩惱沒轉過來,這句佛號沒有辦法把煩惱降伏住,還是受外面境界的誘惑。所以我來這裡講經比較好,來這裡講經供養沒那麼多,紅包比較少。悟月法師跟我講,來學院講沒有紅包,學院沒有紅包,來我們這裡講的都沒有紅包。來這裡講目的不在紅包,我這次來純粹是我們師兄弟大家一個情誼,我是抱著這個心態,那大家有這番的熱誠請我來講,我也樂意來講。這邊聽眾也少,今天算不錯了,有時候人比較少,小貓二、三隻對不對?那我到其他地方,尤其到中國大陸都好幾千人,最少。

  如果馬來西亞我要去搞,馬來西亞去年請我去,我說我生病沒辦法去,我介紹他請悟行法師去,所以現在悟行法師那邊法緣挺殊勝。也可以搞很多人、很多人,就這麼多人,你那個名利心就出來了。我常常這個名利心起現前,會,我們師兄弟會不會起我不知道,可能他們是這種示現的,他們是佛菩薩再來,我是凡夫,我真的會起心動念。所以我來這裡就要練一個平等心,還要練一個人很多,我也是平常心,小貓二、三隻也是平常心來講,練這個。這邊比較沒有名聞利養,所以大家聽我這幾天講,特別有點悟處;如果名聞利養衝昏了頭,我上去就真的胡說八道。

  好,這節時間到了,我們下課休息十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