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不能疏忽斷惡修善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四集)  2024/8/2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36-0054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上一次學習到離邪見得第八種功德法,「不起身見,捨諸惡業」,接下來請看一百七十三頁,《講記》節要第三十八條:「三十八、第九、住無礙見。見是見解,見解無障礙,對於世出世間法都能通達無礙。清涼大師在《華嚴疏鈔》說的四種無礙,即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

  離邪見,這是得到第九個功德法,第九個功德法就是「住無礙見」。住就是存心,見是見解,住無礙見就是心沒有障礙,他的見解沒有障礙,對於世出世間法都能通達無礙,這叫「住無礙見」,都能通達,沒有障礙。我們每一個人本來都是通達無礙的,現在變成有障礙。障礙從哪裡來?就是從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產生的,我們一般講「業障」,迷惑、造業、受報,這個業障。離邪見,我們就能夠排除這些障礙,就能住無礙見。住無礙見,這裡引用清涼大師在《華嚴疏鈔》說的四種無礙。理無礙,對於一切道理,這個沒有障礙。我們一般講,理論上通達無礙,對事也無礙。有理就有事,理跟事也沒有障礙,有這個道理就有這個事。最圓滿的就是事事無礙,這個只有《華嚴》有,一般大乘經典都講到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華嚴》講到事事無礙,事跟事也都沒有障礙。「這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自性本來就沒有障礙。在沒有障礙當中,我們現在看到障礙重重,這個障礙重重不是外面來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產生的一些幻相,把這個幻相當作真的,迷了,執著在這個虛妄的妄想上面,那就產生很多障礙。離邪見就能破除這些障礙,就能住無礙見。

  我們再看第三十九條節要:「三十九、我們的見解、思想有障礙,障礙從何而來?十惡業造成的。十惡具足了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性德不能現前。只要離開十惡,性德就能恢復。」這條講的也非常非常重要,往往我們學佛的人都疏忽了。講到斷惡修善,以為斷惡修善都是很淺的,是初學的,也就沒有很重視。雖然學了佛的人、聽了經的人他不反對,但是也沒有很重視、很認真的去斷惡修善。像我自己也是一個具體的例子,總是學佛聽先師淨老和尚講經,當時我第一部經聽的就是《楞嚴經》,大經,對大經這些理論很喜歡,聽得很喜歡。對基礎的斷惡修善,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也很少講到,大部分都是講大乘經典,很少聽到小乘經典。偶爾有講一下小乘經典,但也不多,像《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個也沒有講得很詳細。在講經當中也都有提到斷惡修善,但我個人就沒有特別去重視這方面,總是偏好在大經大論這些理論上。修學沒有從基礎開始,實在講,大經大論,這個道理聽得我們很歡喜,也能接受,但是我們得不到受用,境界現前,我們還是隨著自己的煩惱習氣起現行。所以大乘經講的這些修行的理論方法,我們就不得力,使不上力,原因也就是沒有這個基礎。

  先師淨老和尚講《地藏經玄義》,講到迷的根就是十惡業。我們修學的層次,第一個階段就轉惡為善;第二個階段轉迷為悟,你要悟,要開悟;第三就轉凡成聖。我們現在聽經聽了很久也不開悟,原因就是沒有轉惡為善,這個惡業障礙我們的悟門。所以過去我個人就是喜歡聽大經大論,開悟多好,喜歡這個,但是沒有去了解到開悟的一個障礙就是惡業,這個惡業就是我們開悟的一個障礙,你要先把這個障礙排除,自然你聽這些大經大論就很容易悟入了。在《淨語》裡面,夏老也提醒我們,很多人喜歡六祖惠能大師的《壇經》。《壇經》從唐朝流傳到現在,很多人到現在還津津樂道,學佛的人,很多人喜歡讀《壇經》,特別是要修禪的人,沒有修禪的人也喜歡讀。《壇經》大部分,大家津津樂道就是神秀作的偈,「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的境界就是身像菩提樹,心像明鏡台,時時要給它擦,不要讓它有塵埃。他這首偈是沒有開悟,但是對初學的人來講是有需要、有幫助。我們沒有開悟,就是要這樣修。但是六祖他是開悟的境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是開悟的境界。大家都喜歡六祖這一首偈,這首偈是六祖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會念「本來無一物」,我們物可多了,不止一物,千千萬萬物,心裡牽腸掛肚的物,那多得不得了!本來無一物,它是真的。當你迷惑顛倒的時候,它還是無一物,我們認為物太多了,那是我們迷惑顛倒,他是開悟的境界。這首偈很多人津津樂道,跟神秀這首偈對起來,六祖是開悟的,神秀還沒開悟,但是你沒有開悟的人就是要依照神秀這個去修。

  六祖還有一句話,「改過必生智慧」,這句話在《六祖壇經》裡面,這句大家就沒有注意了。「改過必生智慧」,改過就懺悔,懺除業障。智慧是我們本來都具足的,大家都有,不是從外面學來的,你本來就具足跟佛一樣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就《華嚴經》講的。但是我們為什麼智慧德能都不見了?我們現在現前的就是煩惱業障,就是我們過惡,惡業的業障去障礙住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你現在把十惡斷了,自性的般若智慧它自然就現前。所以六祖這句話也非常重要,值得我們警醒,就是「改過必生智慧」。斷惡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能開智慧。六祖講的這個,我們在《金剛經》也找到經文的依據。須菩提聽佛講這個《金剛經》,他開悟了。須菩提說,我們生在佛的時代,遇到佛來給我們講經開示,我們才能悟入這甚深般若。如果後五百世(就是佛滅度二千五百年以後,末法時期),到那個時候還有人能夠悟入這個金剛般若嗎?須菩提當時提出這個問題來請問釋迦牟尼佛。佛就告訴他,你不要這麼講,後五百世,如果有人能夠持戒修福,他就能懂金剛般若。持戒修福就是斷惡修善,斷惡就是持戒,修福就是眾善奉行,修善。你只要斷惡修善,你不要去執著斷惡修善那個相,那你就悟入金剛般若了。如果你不是斷惡修善,你永遠悟不了,因為惡業的業障種子把你障著。所以我們不能疏忽這個。

  像唐朝白居易去見鳥窠禪師,因為鳥窠禪師,有一個參禪的人去,他就拿布毛吹一吹,那個人就開悟了,白居易就慕名而來,這個禪師不得了,去看看他有什麼妙法,我一去我也開悟了。請這個禪師來開示,鳥窠禪師就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講了這兩句。白居易聽了就很失望,他說我來請教你,希望你有什麼妙法來給我開示,讓我一下悟入,就給我講了這兩句?他說這兩句,三歲小孩子都懂,難道我還不知道這兩句話嗎?他覺得好像鳥窠禪師給他講的這個太平常了,沒什麼玄妙的。結果鳥窠禪師說,三歲小孩都會講,但是八十老翁未必做得到,都做不到,所以你不要輕視這兩句話。鳥窠禪師給白居易講的這個開示,跟六祖講的「改過必生智慧」同一個道理,你只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自然會開悟。所以我們不能疏忽斷惡修善,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這個是基本法,這個不能疏忽。這個疏忽,沒有認真去學習,我們這一生就很難有成就。

  所以我們要轉迷為悟,迷的根就是十惡業。如果大家去讀《地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十輪經》,地藏三經講的就是斷十惡、修十善。而且斷十惡、修十善,十法界每一個法界的層次都不一樣,統統是斷十惡、修十善,從凡夫到如來地就修這個。所以我們不能疏忽,把這個看淺了,就像白居易覺得這個小孩都會講,誰不知道?但是三歲小孩都會講,八十歲的老翁都還做不到。這個不是只有講,你要能夠去做到才管用。所以這條講,我們的見解、思想有障礙,這個障礙從什麼地方來?十惡業造成的。十惡業從哪裡來?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障礙我們性德不能現前。所以十惡業是迷的根,我們迷的根就在這上面。「只要離開十惡,性德就能恢復」,這個也是真的,這個就是跟六祖講的一樣,你改過就必生智慧,你把十惡改過來變十善,你就能開智慧,你自性的德能就能恢復。我們現在不能恢復,就是被這個十惡障礙住,所以我們當前功課還是要在這個地方去下功夫,我們才能有成就。因為一切佛法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你沒有這個基礎,就像蓋房子沒有地基。

  我們再看第四十:「四十、印光大師勸人讀《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和《安士全書》,將自己的心行與這些經文細心對照,哪些念頭是善、哪些行為是惡,善心善行要保持,惡念惡行要改過」,這條也特別重要。先師淨老和尚講《十善業道經》是一九九八年在新加坡淨宗學會早餐開示講的,已經二十六年了。到了晚年,他老人家提倡再加上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早年,在四十年前,先師淨老講經講的都是大乘經,都講大經大論,但是在講大經大論當中也常常提到這三本書,都有提到。我也是常常聽,但是偶爾翻一翻,沒有深入。對這個也覺得是需要,也不反對,但是就沒有認真去修學。到了晚年一事無成,想一想,就是沒有這個基礎的學習。印光大師用這三部書,這三部書不是佛經,但是講的這些理論、修學的方法都是出自於佛經,就等於跟佛經是一樣的。這個我們也是以《占察善惡業報經》來做一個印證,《占察經》講,凡是善,統統歸十善;凡是惡,統統歸十惡。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是不是勸人家斷惡修善?所以這三本善書都是歸十善。這個叫「依義不依語」,意思跟經典相應,那就可以依了。《弟子規》也是歸十善,所以十善涵蓋所有的善業,十惡涵蓋所有的惡業。你不能死在那個條文上面,一不殺生、二不偷盜……這十條,那你講這個,十善業沒有不孝父母這一條,那我們就可以不孝父母了?十善業沒有教我們要尊敬師長,對老師就不恭敬了?大家想一想,這樣對不對?但是有一些人,他就執著在那個條文上,他不知道那個條文的義理是無量無邊的,它是廣義的。所以過去有人受五戒,五戒只有不喝酒,抽煙沒規定,抽煙可以,佛沒有說不抽煙。其實它那個就涵蓋在那一條裡面,不然你說,佛也沒有說不吸毒,那就統統可以吸了,那不犯戒?不是這樣的。

  所以印光大師勸人讀《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印祖他是祖師,出家人,怎麼沒有勸人去讀戒律的書?因為戒律的書,現代的人沒有戒律的基礎,他去看,看不懂。不要說高的戒,就是五戒十善你都搞不懂,那你講到那個高的戒,他怎麼會懂?你不懂那個戒,去受戒只是一個形式,你也不知道在生活當中怎麼去持戒,怎麼叫犯戒,戒的開遮持犯這些統統不明瞭,只受一個戒的名義。這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也講到,去受了戒,有名無實。現在受戒就是這樣,有戒牒,但是一條也做不到,有名無實,沒有真正得戒,也不懂得戒要怎麼修持。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給我們開示,因果是戒律的鋼骨。鋼骨是什麼?鋼筋骨架。我們現在要蓋房子,你要灌水泥,要鋼筋骨架,你才能蓋得起來,沒有鋼骨你怎麼蓋?因果是戒律的鋼骨,鋼骨沒有,你蓋什麼房子?你不懂得因果報應的理論、修學的方法,你怎麼能夠懂得去持戒?持戒,戒的精神是什麼?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律的精神。戒律有止持、作持。止持就是諸惡莫作,禁止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禁止的。作持就是眾善奉行,不但禁止作惡,還要進一步去作善。講不殺生,你進一步還要去護生、還要去放生,那個也叫作持,那是眾善奉行。

  現在我們華藏,星期一到星期五,我們職工、義工,大家來上班,我在的時候都會帶大家讀一遍《太上感應篇》。這個也是早年我還沒有出家,四十幾年前,先師淨老在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講經的時候也曾經勸大家把《感應篇》做為早晚課來讀誦、受持。當時我聽是聽了,也不反對,但是也沒有去這麼做,覺得還是讀經吧!就不是很重視。當然也接受,也不反對,但是沒有認真去學習。最近我看到這個社會愈來愈亂,真的看到讓人憂心忡忡,這個社會,現在這個電腦網路,現在這種思想、見解,光怪陸離的,什麼都有,就想到先師淨老和尚早年他在講席當中的開示,想到印光祖師。民國初年,他就看到這個世界的亂象,印祖提倡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特別強調因果教育。人人知道因果,大治之道,這個世界就大治了;人人不知因果,胡作妄為,大亂之道。現在是大亂,現在是亂世,亂得已經不像樣了。所以印光大師當時有先見之明,提倡這三本書。三本書,《太上感應篇》一條一條的,你讀得遍數多,自然能夠記,《太上感應篇》每一句你都可以對照現在每一天新聞報的,統統在裡面。包括先師晚年提倡的《群書治要36O》,我現在每天也都學習一條,一天學一條,這個講政治的。過去李世民他請魏徵大臣找一些有道德學問的學者專家來蒐集、來編輯,把《四庫》,經、史、子把它抽出來,編輯成《群書治要》。《群書治要》分量還是大,所以先師淨老請一些老師幫他節錄《群書治要36O》,現在出到第四冊。一冊就是三百六十條,就像我們節要這樣一條一條,翻成白話,再翻成外國文,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介紹給國際上各國的領導。

  過去先師淨老只知道這是中國人的書,可以救中國,沒有想到這個書能救世界,所以就趕快做翻譯。早上我收到凱莉跟凱蒂兩位,她們兩位姐妹也在漢學院那邊修博士,現在畢業拿到博士,可能可以當教授教學了。她們從小就是受英文教育,後來學了中文也很發心,很認真在學,不容易。她給我講,在英國有一個學術單位,她們就用《群書治要》跟他們交流。我早上起來看到她的電函,我就給她回了,我說這個《群書治要》非常重要。現在英國因為移民、族群的問題,暴動還沒有停息,一直擴大,我就建議她,妳把這個《群書治要》不是在一個學術單位裡面做做學術的討論,要應用在現前這個社會當中。它發生的因緣,我也看了這個新聞,新聞大概就是說有一些媒體報得不正確。現代人很容易受這些媒體的影響,如果報得不正確,容易被誤導,大家看了,電視就是這麼報的,以為就是這樣,實際上並不一定是這樣。所以媒體,有一些比較客觀、比較公平,有一些媒體它是很偏頗的,它報的就可能是負面的,就產生社會的動盪不安,本來它就有這個問題存在,你一報就暴起來了。這些問題,《群書治要》都有,聽讒言,媒體就是讒言、講壞話。所以我就建議她,妳把《群書治要》哪一條,過去老祖宗這些經驗提出來,這個放諸四海皆準,提供給他們當政的人,提供給社會大眾,幫助他們解決這些衝突,幫助他們處理危機。

  現在人遇到危機,他不曉得該怎麼辦,不能處理。老祖宗都有,你不學老祖宗這一套,你就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要知道,遇到這些狀況,老祖宗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怎麼去處理。這個叫危機處理,你處理好,這個事情也就停下來,社會恢復安定,你處理不好就愈來愈亂。所以那個新聞報導說,馬思克講,英國瀕臨內戰,那問題嚴重了。現在我們看看美國也是這樣,那個選舉,大家現在已經沒有什麼道德觀念了,只要能夠選上就好,不擇手段。處理不好,內亂、內戰,這個不是不可能發生的,很有可能就發生。小規模的動亂都已經出現,只是沒有擴散到大規模。所以中國老祖宗這些治國的智慧、經驗,全世界都需要,能救世界,這是一點不假。因為外國人碰到這個事情不曉得該怎麼辦,他沒有這種理論方法來處理;中國老祖宗他重視這些,而且把這些經驗都有記載下來,傳給後代子孫。這些都是我們老和尚提倡的,都是針對現前這個世界上一些亂象,要來救世。

  《太上感應篇》講因果,這個非常重要。大家學《十善業道經》,先師淨老講,如果你沒有《弟子規》跟《太上感應篇》的基礎,實在講你十善也做不到,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不知道。而且它方方面面的,《感應篇》講的都很詳細,等於是《十善業道經》詳細的註解;如果你再讀《太上感應篇彙編》,那這個註解就更詳細了。所以我們每天讀一遍,我現在就是用《彙編》節要,也是節錄一條一條,每天跟我們這些同仁大家講一遍。我就帶頭讀,帶頭來講;我不帶,也大概不會有人主動去讀,這個我非常清楚。所以只有我帶頭幹,沒有別的辦法。你讀一遍,我沒有講解,你讀一遍也有好處。《太上感應篇》,「日誦一遍,滅罪消愆;受持一月,福祿彌堅;行之一年,壽命綿延;信奉七年,七祖升天;久行不倦,可成佛祖」,道家說可以成仙了,我們學佛就可以成佛了。《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他修學的目標是成仙,仙就長生不老。所以「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諸惡章」講的那個要避開,不能造惡業,你去修長生之術才能成就。道家很多修長生之術,它有分天仙、地仙、人仙,道家是講五種仙。佛在《楞嚴經》講的十種仙,古印度有十種仙,都修長生不老的。方法不一樣,但是基礎一樣,就是斷惡修善,不然你一直造惡業,你練什麼氣功、吃什麼營養品,到最後還是死。《感應篇》講,你造惡業,司過之神給你奪算,「算盡則死」,你吃什麼也沒用。所以你要長生不老,要先讀《太上感應篇》。現在求長生的人不少,大部分人總是想延年益壽,身體健康,但是你造惡業,那就不能滿你的願。我們學佛的人,你迴向無上菩提,你就成佛了。我們不是要求成仙,要求成佛,也是要這個基礎,這是人天到無上菩提一個共同的基礎。《太上感應篇》非常重要。

  《了凡四訓》也非常重要,講改造命運的。印光大師為什麼當年提倡這三本書?有他很深的用意。因為人他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提升,沒有財富的想要有財富,沒有地位想要有地位,沒有壽命想要長壽一點、活久一點;沒有兒女想要有兒女,好的兒女。這個都是人之常情,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這是一般人他基本的需求、需要,要求這些,我們一般講人天福報。現在佛教寺院,很多提倡人間佛教,提倡這個。但是你不懂這些理論方法,「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哪一個人不想求?求發財,幾個發財了?求有求的理論方法。依靠《了凡四訓》如理如法去修行,那你有求必應,袁了凡就做給我們看。先師淨老和尚也是我們現代活生生一個典型的改造命運的實際的例子,沒有壽命,他也延長,延的比袁了凡還長,袁了凡延壽二十一年,我們老和尚延壽五十一年,多了三十年。這個是給我們作證轉,證明給我們看。所以現在我看社會上大家在爭,爭官位、爭權力、爭地位,命中有你就爭得到;命中沒有,你怎麼爭也爭不到。你命中有,不要去爭也能得到,那何必!問題就是你不知道命運。所以看相算命也有它的功能,要選什麼市長、選總統的,我都建議先去算命,看有沒有那個命?沒那個命,你要想有,就要照《了凡四訓》去修。過去生沒有修到那個福報,有的人他只修到做市長的福報,有的人只修到做副市長,有的人只修到做副總統,他就沒有做總統的命,過去他沒有修那個福。沒有修,你這一生認真修,可以補上,袁了凡就是做給他們看的,他就是很實際的例子,改造命運,所以現在看相算命再配合《了凡四訓》。佛經上講,求官位得官位,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求兒女得兒女,你有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你要懂得理論方法,如理如法去求,沒有不感應的。

  《安士全書》也是講淫殺惡果,這個是把它列為重點,這世間人最容易犯的,那個因果講的也是讓我們看得怵目驚心。所以印光大師把這三本書,這三本書根據過去先師淨老他的調查,印祖當年在世,在那個時候印刷術還不是很發達,一種大概都印幾百萬冊。印光祖師在蘇州報國寺辦一個弘化社,就是我們現在講佛經流通處,專門印經典善書流通。大乘經典印得不多,數量有限,但這三本書印的數量是最多,刷了幾十版。他重視因果教育,以因果教育來補助倫理道德教育。現在這個世界再不提倡因果報應,印祖也講了,所有的佛菩薩、神仙統統降臨到這個世間也救不了。所以這三本書,我們要斷惡修善,如果你沒有辦法三本,以一本為主,現在我們是用《感應篇》為主,然後其他的你可以參考來學。我現在在新莊打佛七,還是繼續講《安士全書》。「將自己的心行與這些經文細心對照,哪些念頭是善、哪些行為是惡,善心善行要保持,惡念惡行要改過。」我們讀這個就是來對照自己的心行,自己起心動念想的、自己的行為造作,以經典來做個標準,我們來對照,善的要去做到、保持,惡念、惡行改過,改過必生智慧。

  我們再看四十一:「佛菩薩的思想、見解是正知正見,我們的想法、看法決定是錯誤的。他們心地清淨,能知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心思迷惑,過去的事忘得一乾二淨,只有偶爾在夢中起現行。」這個是我們凡夫要承認的,承認我們的思想、見解、看法決定是錯的。不要認為,我認為是這樣,我認為這樣就是對的;我們認為對的,那都是錯的,不能以我們凡夫的思想、見解做為標準。現在世界為什麼亂?每個人的思想、見解不一樣,都是邪知邪見,只要對我有利的就是善的,對我不利的就是惡的,他的善惡標準建立在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個基礎上,他怎麼是對的?絕對是錯誤的。佛菩薩的思想、見解都是正知正見,因為佛菩薩心地清淨,能知過去、現在、未來,善惡、因果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絲毫沒有差錯。我們心思迷惑了,就是過去的事情都忘得一乾二淨。不要說過去世,這一世我們以前小時候的事情、年輕的事情,可能到老的時候就會忘記了。我現在就很多事情都忘了,偶爾在夢中起現行,這個是真的。所以我們凡夫就是迷惑顛倒,因此你沒有依這個經做個標準來修正自己,那你怎麼修也不對,修得不對就是邪知邪見。你要依佛菩薩的正知正見,依這個準則來修學,我們的心也能跟佛菩薩一樣回歸到清淨。如果你不接受這個,用我們凡夫的想法,那我們修了無量劫還是凡夫。

  我們再看四十二:「現今社會,《楞嚴經》云: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所接觸的都是邪知邪見,大家都錯了,我們也跟著錯了,自以為是,所謂積非成是。」的確現在人是這樣沒錯,這佛早在三千年前就預言、就講了,佛的末法,整個世界「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如印度那條恆河的沙那麼多。我們所接觸的當然統統是邪知邪見,現在報章雜誌、電視新聞、電腦網路,統統邪知邪見。大家接觸邪知邪見,你的思想、見解也被他迷惑了,他錯了,你跟著他,你也錯了,把錯的以為是對的就積非成是,現在社會的確是這樣。這個就是《彌陀經》講的「見濁」。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我們現在這個五濁惡世,見濁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了。我們如何在這個邪見的稠林裡面能走得出來?《華嚴經》把邪知邪見比喻作「見稠林」,邪知邪見像很稠密的森林,你一走進去就迷路了,你怎麼能走得出來?入見稠林,你一入進去就走不出來了。

  我們再看四十三:「是非善惡的標準何在?在聖賢人的心行。真正覺悟的人,他們的思想、言論、行為才是標準,學佛人是以釋迦牟尼佛的心行為絕對的標準。在世間法,中國人崇奉孔子的心行為標準,孔子的心行在《論語》裡。四書是中國人是非善惡的標準、人生價值觀的標準,這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在。可是現代人捨棄了幾千年來的民族價值觀,隨順現前時代的邪知邪見,所以世間才有動亂,有天災人禍。」這條給我們講,是非善惡的標準就是在經典。我們佛弟子三皈依,皈依法,法就是經典,依是依據、依止、依靠、依循,皈是回歸。你沒有依靠經典,你修行就沒標準。經典是標準,經典是佛菩薩、聖賢他們的思想言論,這個才是標準。我們學佛人當然以佛為標準,皈依佛,佛說的法就是經典。在世間聖人,孔子是我們修世間善法的標準,孔子的心行在《論語》裡面。

  四書也是中國人是非善惡的標準,人生價值觀的標準。這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在,但現代人他不要了,捨棄了。早年我還沒有出家,景美華藏圖書館剛成立,那時候辦一個大專講座,我也去參加。有學生就講,我們老和尚勸他們要學四書,他們說四書是為了應付考試,學那個也沒有用。我們師父在旁邊就講,沒有用?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一九七O年代)他就講出來:二十一世紀,這個世界的社會秩序要恢復正常,一定要提倡學習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你看外國人(英國人)都講出來了,中國人還不知道,還盲目的跟著外國人在學,很多你跟外國學的都是邪知邪見。所以現在你說這個世界是愈來愈太平還是愈來愈亂?愈來愈亂。我天天都有在看新聞,所以知道愈來愈亂;如果沒有看的人,天下太平。知事多時煩惱多!的確。但是如果你要救世,你不能不知道現在世界它是什麼病,你怎麼去幫助他們、去對治。所以先師淨老也是大慈大悲,年紀那麼大還在國際奔波,為了就是救世界,把自己安居享清福這個時間統統布施出來了。所以這些我們要知道,我們中國人是非善惡的標準都在經典。過去雪廬老人也有講,經是中國人的身分證,這些四書五經、十三經,中國人的身分證。你說你們中國人,那不是一個國籍,不是一個身分證;你有真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那才是真正一個中國人。現在中國人都跟外國人學,這個血緣是、國籍是,那個心理是完全外國的思想。馬來西亞江會長給我講「香蕉人」,我說什麼叫「香蕉人」?香蕉外面是黃的,裡面是白的,就是我們黃種人,黃皮膚,心裡面是白人的思想,外面你是黃種人。現在到處都是香蕉人。我說我明白什麼叫香蕉人,我是到馬來西亞去求學,學到這一句。

  好,我們再看四十四:「如何才能消除災難?這要從人心轉變。人心能覺悟,轉邪為正,不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再隨順社會世俗價值觀,回頭隨順聖賢教誨,災難就能化解,就能住正知正見,於一切事理通達無礙。」要怎麼消除災難?要從人心轉變。人心轉變我們也不要先去指望別人,要先求自己,你自己做到再去勸人。但是當然,我們自己還沒做到也可以勸,互相勉勵。我們要知道,勸別人就是勸自己,講經就是講給自己聽的,從自己開始。人心能覺悟,轉邪為正,那就不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也不再去隨順社會世俗這些錯誤的價值觀。回頭隨順聖賢的教誨,災難它就能化解,就能住在正知正見上,對一切事理他就能夠通達。好,第九個功德法就是「住無礙見」,我們節要學習到這裡。

  我們看「四十五、第十、不墮諸難,是為十。這是雙關語。眾生造惡業,招感天災人禍,覺悟的人要不要受難?這是共業所感,肯定要受,但是決定不墮。為什麼不墮?他的心地清淨、善良,大難之下,他往上升,不往下墮落。」諸難,這講很多,你遇到困難,受難了。在經典上講八難,八難就三惡道。難,墮到畜生、餓鬼、地獄,還有生在佛前、佛後,這時候也是難,聞不到佛法。還有一條,世智辯聰,很聰明,但是邪知邪見,不相信佛經上講的,不相信聖人的教誨,現在這樣的人多得是。所以佛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真的是一點都不錯,他有他的一套看法,他什麼人都敢批評,佛菩薩他都能批評,太厲害了,邪知邪見!那個佛經講,八難之一。其他就是眼睛瞎了、耳朵聾了,聽也聽不到,看也看不到,或者生到邊地,沒有開化的地方,他不能開智慧,這就很麻煩了。所以這個難就是災難,現在災難特別多。覺悟的人,縱然遇到災難往生了,他會生到好的地方去,迷惑顛倒的人他就墮落,墮落到三惡道去。

  我們再看四十六:「學佛人若能如《彌陀經》所說的,具足善根、福德、因緣,遇到淨土法門,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作佛,所以不墮諸難。」當然往生極樂世界,那這些什麼難統統沒有了。如果能夠依照《彌陀經》講的,具足善根、福德、因緣,遇到這個法門。必須具足善根福德因緣,你才會遇得到,不然這個經的經題你聽都聽不到。現在全地球的人,有幾個人聽到?沒聽到的佔多數,聽到的還是少數。能夠聽到、看到,也種個善根,他也不一定來學佛。有的人一輩子都看不到,沒有那個善根。《彌陀經》講「具足善根」,它加一個「多」,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說明什麼?我們有善根、有福德、有因緣,但是不多,少!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那這一輩子也往生不了。我們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可以來補充,讓它由少而多。怎麼補?你要聽經聞法,多念佛,斷惡修善,那就補了。所以我們善根福德因緣不足,我們這一生可以把它補足。補,也是從斷惡修善、信願念佛這樣來補。往生到極樂世界,當然就不墮諸難,這個是我們都知道。

  我們再看第四十七:「在重大災難下能倖免的人,不外乎兩種因素,一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這一生雖然造小惡,餘福還很厚,可以免除災難。二是這一生中遇到善知識,接受善知識的教誨,斷惡修善,這也能避免。」在重大災難下能倖免的人,大災難就是像我們這三年新冠狀病毒的疫情,這個算是全球重大災難。這三年當中全球,根據新聞報導,因為新冠狀病毒的感染,死了一千多萬人,這個算是重大災難。我們經歷過這個重大災難,還能夠存活下來,很多人說因為打疫苗活下來了,我都沒有去打疫苗,也還活著。我相信命運,說真的,我不太相信那個疫苗。有的人他命該絕了,他打還是死;有的人不該死的,沒有去打也沒事,像我沒有去打。所以這些感染新冠狀病毒,日本的感冒藥吃一吃就好了,不用去打疫苗。現在人都迷信這些,我們中國老祖宗這些傳統,大家都不信;老祖宗這些經驗智慧,我們都認為過時了,都不用,外國人講的都是對的,我們祖宗講的都是錯的,那自己就吃大虧了。祖宗講的不是說都是錯的,對的有很多,甚至全都是對的,我們都不懂。

  這兩種因素,就是過去世你有福報,你福報還沒盡,這一生雖然有造一些惡,不是大惡,就像《感應篇》講,小惡就奪算,大惡就奪紀。過去修的福很厚,雖然扣掉,還有不少,所以他在這個災難當中可以免除。第二個,這一生就是受災受難的,遇到善知識,接受善知識的指導,斷惡修善,他也能避免。像先師淨老,他壽命只有四十五歲,這個我都知道的。他三個戒兄弟同年,同時受戒,同時去算命,算命先生說,你們三個統統過不了四十五歲。真的,一個二月走,一個五月走,我們師父七月病了一場。但是他接受善知識的指導,李老師勸他學講經,他發心學講經,他講經這個功德轉了他的命運,轉得比了凡還殊勝。重大災難能夠倖免,這是兩種,一個是餘福深厚;一個是沒有福報,這一生遇到善知識,接受善知識指導,斷惡修善,改造命運。好,第十個功德法「不墮諸難」,這個節要學習到這裡。

  看最後這一段經文,四十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這一段是總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為了尊重,故保持音譯」,這個叫做尊重不翻。「其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阿是無,耨多羅是上,三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覺。我們學佛的終極目標就是這一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它有三個層次,即正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翻譯成中文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學佛終極目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再看四十九:「迴向是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與一切眾生分享。功德跟一切眾生分享裡沒有我,才能走上菩提道。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這是德用。對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就得大自在,這是自受用。遠離邪見不但成就十種殊勝的功德法,若能將功德迴向無上菩提,就能速證一切佛法,得大自在,教化一切眾生。」迴向,我們在佛門,特別做法會、誦經、念佛,都有個迴向。迴向是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與一切眾生分享,功德跟一切眾生分享裡面沒有我,才能走上菩提道。這個迴向,這裡講的就是迴自向他,把自己修的迴向給他人,跟眾生分享,迴自向他。迴自向他要沒有我,就是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要去執著有個我,這樣我們才能走上菩提道。要沒有我,這個要學《金剛經》,《金剛經》一開始就講,你要度無量無邊眾生,從蜎飛蠕動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這一切眾生,度他們入無餘涅槃,有我度、有所度,但是後面那一句就很重要,就是「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你就沒有我了。你要度一切眾生,你也不能說我就不去度一切眾生了,那這樣又是有我。就你要去度一切眾生,在度一切眾生裡面,你又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個我們要好好去參,這個參透了,你才能走上菩提道,不然你修的還是人天福報,你迴向還是人天福報,你有四相,會得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所以我們念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要發這個願,但是要再加上《金剛經》,「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那你能跟所就沒有了。這個我們學習《金剛經》,要多在這個上面去討論。那你這樣,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就圓滿了。速證就是你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面學來的。成就自在神通,這是德用。我們能夠得到這個自在神通,我們度眾生就不是手工業的,我們是量產,到極樂世界,,分身無量無邊去度眾生,那個才真正度眾生。

  好,這個離邪見得到十種功德法的節要,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就是經文,「離殺害而行施故」,就是這個十善業落實在菩薩六度,布施上面,修學的功德利益,我們下次再來學習。今天就講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