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八O集)  2019/8/29  英國  檔名:WD20-037-0280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先進篇〉第二章。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辦事都須有軌道,手續法要先懂,才能上軌道。這裡是道場,讀書、學《論語》所為何事?為的是尊德性而道問學,一則學道,一則學文。從前吾都注重道,近兩年才講文字,因為從前的人文學比現今的人好,如今太多數人已經不知文言是什麼了。從前的注解,三人注就有三個樣注」,三個樣子的注解,「絕不雷同,因為古人的起居飲食都是推測考察的。就今日的事情來說,同一事件有三位記者記,三份報紙就有三樣寫法,不僅文字不同,動作、意義也不一樣。不論什麼事有權有實,必須有方法,學者是書呆子、經呆子。現今吾注重道,文以載道的緣故,今人主張純文學,這純字就不通。」純就講不通了。「但這是時興」,一時這個興趣,「你若有見地,自己能評判,否則就得碰運氣,遇胡說者就倒霉」。如果你遇到一個亂講的人,被他誤導,自己倒霉。

  「例如佛法,晉朝先傳入的是淨土宗,佛首先說《華嚴經》,在華嚴會上佛就有說淨土法門,其次才說小乘教。淨土宗是特別的一派,如何特別?其他經講信解行證,淨宗無解無證,愈解愈糊塗,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今人敢出來改經,呵佛罵祖,這種人連文字還不會講,《爾雅》、《說文》等書也沒見過,其實帶業往生,淨土三經都有說,只是他見不著。而且淨宗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條列宗派時,淨宗就殿於末後,當學佛無門可入時,淨土宗就是保險的。如今已有人出來說話,若無四土,何來凡聖同居土?他以為《彌陀經》無九品、四土、三根,這樣就無法同他談了。」就不能跟他講了,他認為這樣,以為《彌陀經》沒有講到九品、四土、三根,三輩九品,如果他認為這樣,那就沒有辦法跟他談。所以這是有些人過去有人反對淨土講帶業往生,這是雪廬老人在這裡點出來,實際上三經是一而三,三而一,《彌陀經》也包含《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包含《華嚴經》,只是文字簡單,但是它的義理其實都是具足的。「吾為大家講《論語》,為的是文以載道也要學文,古德因為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一字之差,而墮野狐身五百年,文字不可不學。」

  「先進的禮樂,以敬為根本,不在形式,金碗銀碗,心不恭敬也沒用。《左傳》說: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禮與其奢也寧儉,全在恭敬上。禮從俗,聖人不敢改前聖,也不敢改古之諺有云的老言語」,不敢改,老的言語不敢去改。「今人狂妄,敢無知妄作。」現在的人很狂妄,自己無知又妄作聰明。

  「《論語》的編者,凡經文前面有○記號的,就是指一件事。若沒有○」這個圓圈「記號,好幾段也是指一件事。」如果沒有這個圓圈,好幾段連起來也是指一件事。如果畫一個圓圈,就是指一件事情,一個圓圈是一件事情。「分不分章大有干係,款章節目,不能錯亂。從前考舉人在省城,考秀才則在本地,考秀才的題目不許離開四書的範圍。若舉人則範圍大,從五經出題目。自宋元明清以來,從四書出的題目,都會記下來,怕出相同的題目。後來考的試題,取某一章上半句,取某一章下半句,不依整章的句法,已經很難解答了。後來就有人出○」這個圓圈「的試題,有人破題為聖人未言之先,儼然一太極也二句。」出了這個題目畫一個圓圈,有人他就破解題目,說這個是聖人未言之先,聖人還沒開口講話,沒有開口講話就儼然一個太極。太極就是一個圓圈,當中畫了一條線分陰陽,圓圈就是太極。所以「○就是《易經》太極圖中,什麼都沒有,而什麼都包括在其中,什麼也不出這範圍。在子曰:從我於陳蔡…之前就有○記號,所以這一章是指另外一件事。」因為有畫個圓圈記號,所以這一章書就是指另外一件事。

  「朱子《注解》把這一章連下章合成一章,這樣不對。」宋朝朱熹(朱子)他的《注解》把這一章跟下面一章把它合成一章,雪廬老人講這樣是不對的。「台灣三十年前有一大名家,什麼書都敢注,自子曰學而時習之而下,把《論語》寫成一篇文章,那是他的創造。從漢儒到清儒從來沒有一人如此注。」從漢朝到清朝那些大儒從來沒有人這樣的注解,用這種方式注解《論語》,只有這個人他這樣注的。「《三字經》云:《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論語》是群弟子會集孔子的語錄。而且《論語》每篇有若干章,如何綴成一篇文章?」它是都有各自獨立的,怎麼能把它合成一篇文章呢?「大家必須學謙,老師不通,你們能通嗎?都是青出於藍嗎?」這是雪廬老人的疑問詞,老師都不通達,跟老師學的學生會通嗎?這些學生都是青出於藍嗎?都比老師強嗎?這是疑問詞。「這章和下一章必須分為兩章講,這章是記載另一件事,不是講道理。吾今依文講。」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孔子在陳蔡二國之間絕糧,因為兩國發起戰事,孔子被困在陳蔡邊境,那時隨孔子周遊的弟子,有哪些人?即使漢朝人也沒親眼見到,就是現今的記者也對眼前的事弄不清楚,所以後來的注解大家都是未見而造謠言。最早在《史記》提到,只記了三個人,顏回、子貢、子路,其他書就各說各有理,《史記》比較可信,也不完全可靠,就算說對了又與我們何關?既無關係何須考證?」

  「這一章要注重下文皆不及門也,及門二字自漢以來有二說。一則門指大夫之家,如云門閥,從前人見面,家中有做官才可稱門閥,其餘的人沒有稱門閥的,普通人稱貴府。如今云軍閥,軍即是做過官。門閥不論文武官,原來是恭敬語。這裡的門指門閥,某一國大夫之家。另一說法,公家之門,仕路之門。」這是另外一種說法。「究竟指是什麼門,很難說。」

  「到了宋朝程朱才膽大改,指孔子之門,為什麼?因為程朱將下章連著這一章講」,他把下面一章跟這一章連起來講了。所以程子、朱子大膽來改了這個。「下章說了很多學生,孔子說這個話時這些學生都不在了,都離開孔子了。孔子死後,子貢為孔子廬墓。孔子周遊列國時,子游、子夏都還只是十餘歲沒有出來,後人卻以為是跟從孔子周遊的弟子,這是一家之言而已。」

  「大夫之門,指哪一國的大夫?到哪一國,在禮上必須有介紹人才能去拜見,若沒有介紹人不可冒然而去。你想與人通信交朋友,必須有介紹人,若冒然自薦去為人師,更不通人情。陳蔡二國若有熟人,便不致於絕糧。為什麼在陳蔡會絕糧呢?因為隨行的弟子與陳蔡大夫沒有交情,這是缺點,後來是子貢到楚國,靠楚王出兵才解圍,免於厄難。」

  好,〈先進篇〉第二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