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九一集) 2019/9/9 英國 檔名:WD20-037-0291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先進篇〉第十三章。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這一章書,很難講,也不得不講。《論語》下篇很多錯簡,所以很難講。你們求學,志在為社會辦事,退一步想,不辦也可以,萬不可害事,比如一座果園內有一個果子壞了,傳染給大家,便是大壞處。你們以前沒有讀中國書,不懂做中國人的道理,中國人有其風俗習慣,若不讀書,可以隨順風俗習慣,洋人也自有其風俗,那我們可以不管。卻有一班人,偏偏要改別人的風俗,真是要令天下大亂,嗚呼哀哉!」
「程樹德氏看了六百餘部的注解,覺得講不下去,倒是看了一、二本的三家村學究卻以為會講了。」
「現今有提倡消業往生者,實在是他不認字」,不認識字。「使得台灣滿城風雨,而且影響到香港,或鬧出政治問題來。講佛法首重入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成佛還在人身上,所以說:人身難得。主張消業往生者,他說第一罪魁為印光祖師,因為他提倡帶業。他說經上沒有帶業往生的字」,沒有這樣的經文。「那麼有消業往生的字嗎?」雪廬老人也舉出,當時提倡消業往生的這個人,他說經文上沒有寫帶業往生。雪廬老人反問,經典上,像淨土三經有消業往生的字嗎?也是沒有。「自元朝就有帶業往生的說法,意在言外而已,也不反對消業,能斷惑更好。」帶業往生,講帶業往生元朝就有這個說法了。
經文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但是經它這個意思包含帶業往生,只是祖師把它給我們提出來說明,這是意在言外。當然也不反對消業,消得多帶得少,消得少帶得多,當然能夠消愈多愈好,能夠完全斷惑那就更好了。所以講帶業往生,其實也不是反對消業往生。但是如果只講消業才能往生,大概只有成佛才能往生了,沒有成佛的人都沒分了,連等覺菩薩都沒分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那也是業。所以完全消業,消盡了才能往生這個說法,對淨土法門來講這是說不通的。如果是這樣講,那就沒有三輩九品,怎麼會有三輩、九品、四土?這就是帶業,只是說帶得多帶得少。當然能夠消業消得多,業帶得少品位就高,當然是更好。所以祖師說帶業往生,並不是反對消業,而且也是鼓勵大家盡量消業,真的消不完,到極樂世界再去消是這意思。所以雪廬老人講,祖師也不反對消業,雖然講帶業也不反對消業,能夠斷惑就更好了。
「連蕅益、徹悟諸大師,他都給加上罪名。」提倡消業往生的人,這些淨宗的祖師都給他加上罪名。「中國佛法教理有天台、華嚴,他也毀謗諦閑法師。密宗說帶業往生,他以為是經印錯了。他來這裡,罵學佛者,不吃素,也不修行,罵得不成人。或許有一、二位如此,也不可一概言之。」這位提倡消業往生這個人來到台灣,就是批評祖師以外,還罵學佛的人不吃素,有些學佛的人他不完全吃素,罵學佛人不吃素也不修行,雪廬老人講,或許有一、二位是如此的,但是不能一概言之,不能把所有的人都包括在裡面。所以當時這個事情我也知道,這個三十幾年前,我剛出家那一年,鬧得如火如荼。
「古來學中國文化者也有學成曹操、秦檜的,我們今日學《論語》也學他們嗎?何況必須指出人名來才可以。」這是雪廬老人講古代,你看漢朝那個時代,宋朝這些人,都是學中國傳統文化的。但是也有學成曹操的、秦檜的,學成跟曹操、秦檜一樣,這樣的例子,我們今日學《論語》也要學像他們一樣嗎?所以不能以這為一個例子來講,應該舉出好的、正面的例子來講,何況必須指出人名來才可以。「如日本佛教不吃素,但是以前的法華寺劉智雄學日本真宗也素食,學日本佛教者也多素食,至於他素食與否吾不知。」日本佛教沒有素食,但是也有素食的。「凡事無諸己,而後非諸人,何況在十善業中,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他都有。」這是雪廬老人講,提倡消業往生這個人批評的這些話,在十善業當中,口的四種惡業他也都犯了,都有了。
「總之,學任何學問,都必須先學成」,要學成就。「不然,也須有幾分成」,也能有幾分成就,「自己能獨立了,而後能辦事。我們應該求自己學成,自己若不能獨立,任何事也辦不成,你們務必自己去求。」
「出家人有些受不了的,反而找在家人寫文章,佛法衰頹至此!所以人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吾想為文,再三想想而擱筆,怕對牛彈琴。諸位!必深自往裡求,《三字經》曰:勤有功,戲無益。少看電視機,多用時間研究。」雪廬老人給我們勸勉,學習要往裡求,就是深自往裡求,就是要深入,這個深入才能有成就,沒有深入不能成就。所以舉出《三字經》講「勤有功,戲無益」。不要把時間放在沒有意義的戲劇上,勤勞用功,功夫才會得力,才能深入。所以勸大家少看電視,多用時間研究。現在不止電視,現在還有電腦,少看電腦,多用時間研究。如果看電腦還是看學習的,這是可以;如果不是用在學習上,那就要避免。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閔子下脫騫字」,就是少騫這個字,應該是指閔子騫。「以下子路,冉有、子貢稱字,獨稱閔子,所有注解脫少了騫字。」
「侍,在旁侍候老師,在哪邊都可以,都加側」,就是在旁邊。「接著說他們的態度,誾誾如也,誾,方正很平正的態度。」平正。
『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路行行如也,行行,剛強貌,很勇猛、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侃侃如也,侃侃,和平貌,和平的樣子。其實子貢、冉有也不同,子貢是財經之才,很能辯論,侃侃而談,冉有則在政治科有好的表現。」
「吾不敢造謠言,不知為不知。」雪廬老人講自己不敢亂講,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絕對不敢自己造謠言。
『子樂。』「子樂,孔子看到這都是人才,很高興,很喜歡。」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接下,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由啊,你死不出好死來。子路死,子何樂之有?子路死,孔子非常傷痛,曰:噫,天祝予,天祝予。祝,斷也,如祝髮出家,子路死了,孔子如同斷了手臂。」這手臂斷了一樣,所以祝是斷的意思,就是天斷我的手臂,天斷我的手臂。
「有人說樂應作曰,但改字是大毛病。」子樂,有人說應該改成子曰,經文它是子樂,那你給它改成曰,變成改經文,所以這個大毛病。「又子樂,孔子樂,與吾人何關?而後大家讀書必須致意,孔子述而不作,我們若不懂,可以存疑。」所以這個地方,雪廬老人給我們講,對有疑問的字,關鍵字要不懂,可以存疑,不要隨便去改動經的原文,改經文會出很大的問題。這是過去雪廬老人講,如果有疑問可以注在旁邊,可能這個字是什麼字,注在旁邊就可以,讓人家參考,自己的看法未必是對的,這樣比較妥當。不能直接把經文原文的文字給它改了。如果經有明顯錯字也是注在旁邊,明顯錯為什麼不改?因為古代傳下來的版本,有錯簡,改了有時候真的是錯的改過來,當然這個沒有問題。問題是出在有這個例子一開,以後的人大家他看不懂就改,有可能對的給人家改成錯的。這在校對經典、印經,我們都有經驗,的確有錯改成對的,對也改成錯的,那到最後就很亂了。所以應該採取雪廬老人這個態度,是比較妥當,給它注在旁邊。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