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智度論大意  (第九集)  1980/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11-0009

  《大智度論》第九卷:

  龍樹菩薩在這一卷裡首先解釋「其德特尊」,在這一段解釋當中有兩段我們應當要特別注意到,第一樁在第一頁倒數第一行:

  【佛從無量阿僧祇劫集大功德。一切具足。因緣大故。果報亦大。】

  這幾句是說明世尊他老人家德行特尊之由來。菩薩在此地明白的告訴我們,佛是無量劫集大功德,才有這樣殊勝的果報。

  【復次。佛世世修諸苦行。無量無數頭目髓腦常施眾生。豈唯國財妻子而已。一切種種戒。種種忍。種種精進。種種禪定。及無比清淨不可壞不可盡智慧。世世修行。已具滿足。】

  這段是說明佛是世世修積六度,不但在因地的時候行菩薩道是生生世世修積六度,成佛以後,倒駕慈航,應化在六道,或者我們把範圍再擴大一點,應化在九界,還是世世修六度萬行。諸位要想想,我們初學的菩薩對於六度怎麼可以不修?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地方。

  第二頁的第五行到第六面這個註解終了,完全是解釋世尊九種罪報。這裡面給我們反覆的辨別佛還有罪報,成了佛還會有罪報?不會的,可是在事相上確實有,確實有其事,這也是佛菩薩大權示現,是做給我們初學同修們看的。佛都受這麼多苦,在修行當中都受這樣的苦,我們受一點苦頭又算什麼?應當要吃苦,應當要受難。這是佛以身教給我們做榜樣,並不是真正有罪業。可是我們初發心修行的人,在行菩薩道當中,像這九種報會常常遇到。這裡不必一樁一樁的說,諸位讀了以後你就曉得。

  在第六面經文是說佛以常身示眾生的一段因緣,龍樹菩薩在註解裡將這個因緣說得很詳細。第七面:

  【問曰。何以故名為淨居天、梵世天。】

  不但有淨居天跟梵天,對於欲界諸天都有很簡單的介紹說明。這也是屬於佛學常識的部分,以後我們在經論裡會常常遇到,古來大德註解佛經也常常引用《大智度論》這一節的論文。第十二面:

  經【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眾生。各各自念。佛獨為我說法。不為餘人。】

  我在道場裡面常常提示這個觀念,我記得這個講法大概是好多年以前我就在講堂講,那時候還沒有看到《摩訶般若經》裡有這一句,現在讀到《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裡面有這一句,可見得確實應該要這樣看法。佛四十九年所講的法為誰說的?『獨為我說法,不為餘人』,這一念,這叫淨信,也是得度之緣。如果要是在概念當中,「佛這個經是為我們大家講的,是為學佛人所講的」,要有這一念,這就障礙了我們得度的因緣。為什麼?拿到佛法處處去批評別人,這是很大的錯誤。佛法號稱內學,內學就是必須拿佛法的尺度常常衡量自己,不可以拿佛的尺碼到處去量人,量人就造業。譬如拿戒律,不曉得戒律是戒自己的,一看某人不守戒、某人犯了戒,你心裡就造罪業,動這個念頭,意業在造罪;說出口,你口在造業,你所造的業都會有果報。你拿佛法尺碼到處去量別人,你心裡怎麼不生煩惱?常生煩惱,增長無明邪見。這不是修佛法,這是修魔法,這不是離苦得樂,這是離樂去找苦。

  對一個善學佛的,經論是佛修正我們自己知見的,戒律是修正自己行為的,與別人不相干。你這樣一反觀,你的心清淨了,外面境界統統都是清淨的,這才是佛法,這樣才能夠得度。別人罵我,別人說我長、說我短,別人侮辱我,我們歡喜接受。為什麼?替我消業障的。無始劫以來造的罪業怎麼消法?別人那些長長短短的,那是果報,果報受了就好了。諸位不要以為我們每天念佛、拜懺、拜佛可以消業障,固然可以消,力量很有限。而忍受別人的侮辱毀謗,這種消業障是特別來得殊勝,業障都從這裡消除掉了。所以對那些毀謗的人、侮辱的人,不但不可以有報復心,應當有感激的心,不是人家對待我這樣,我業障怎麼消得了!那些人對我是有恩有德的,這一點是不太容易,不太容易的原因就是不懂得「佛獨為我說法」,你要是懂得這道理就曉得,境界就會轉過來。這一念轉過來,給諸位說,你的智慧福德就天天增長,一般講的,用功就得力了。我們現在就是用功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就是不曉得這個道理,許多的因緣我們都錯過了。別人怎麼修學法不管他,我自己怎麼修法這才重要。不能看到別人不如法,我也要跟他一樣,人家跳火坑,你也跟著跳火坑,人家下地獄,你也跟他下地獄,這不是愚痴嗎?這經論裡面凡是容易懂得的我都不念了,諸位自己去看。

  我們研究《大論》,圖書館保留的有《大智度論》,諸位要記住,我們不是對外流通的,對外流通現在樂居士那裡有幾個單位合起來在印,我們圖書館的經本是對內,凡是到我們這裡來參加講座的,我們在這邊流通,不是參加我們講座的,我們不流通,我們是專門供給講座同修的。這部書確實是應該要有一部在手頭上,為什麼?你要常常看,所以來聽之前,就是這個星期這次講第九卷,一定要把第九卷從頭到尾細細的看過一遍,再來聽講才會有受用。聽完以後,回去還要複習,這樣才會有心得。這種講法除了《大論》之外,《華嚴經》我們也是採取這個講法,《華嚴經》在境界上比《大智度論》要深得多,範圍也廣大得多,所以凡是參加研究大經的,我希望同修你們一定要有經本,就是自己要有經本,有註疏就是清涼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科判表解我們這裡結緣贈送,就是在我們道場參加《華嚴經》研究的,這些資料都必須具足。我們一個星期的進度是一卷,要是認真的修學,一個禮拜學一卷也是很緊的;稍稍模糊一點,一個星期一卷都趕不上,所以要把全部的精神放在這地方,我們預定的是一百個星期大經、大論都圓滿。所以事前都有準備,我們這種提示綱要就很輕鬆,諸位得到一個修學的幫助。第十五頁:

  【答曰。佛經雖言世界無量。此方便說。非是實教。如實無神。方便說有神。】

  怕同學們讀到這一段問題來了,這樣說起來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無量世界?還是假的?再看下面一句,你看看《華嚴經》裡面說的雜神眾,就有四十類之多,這確實是有還是沒有?《大論》此地在這裡說『實無神,方便說有』。什麼是實?實是一真,真性裡面連佛都沒有,哪有神?無佛無眾生。我們要問一問,真性裡面有沒有這些存在?也沒有這個事相的存在。為什麼說有?隨俗說有,這個隨俗是不是隨著世俗間?不是的。什麼叫做俗?真如本性一變為阿賴耶,依阿賴耶就是隨俗說,依真如本性是隨真說,真性之中一法不立。你看《永嘉大師證道歌》,「覺後空空無大千」,那個覺是大覺,連根本生相無明都破了,無大千,這就是說大千世界也沒有。『雖言世界無量,此方便說,非是實教』,這意思我們要懂得,以後在經論裡頭凡是看到像這些,這是屬於了義教,我們就不疑惑,不會再有問題。神也是如此,不但是神,諸佛菩薩都沒有兩樣。依性說,當體即滅相;依緣起說,這就是方便說,說有一切眾生、說有無量世界。可是緣起是方便法,緣起不是究竟法,這一定要懂得。諸位讀《百法》,百法就是緣起法,緣起法是有為法,有為法不是究竟法,就是講到阿賴耶也不是究竟法。究竟法只有一個真如無為,六種無為其餘的五種是相似的無為,不是真實的,真實的無為只有一個,這些都要明瞭。

  說到這地方,我們每個星期一的晚上,我請了一個鄭老師講人生哲學,希望諸位都要來聽。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們要想度自己,要想度一切眾生,要想把佛教在我們手上給興旺起來,如果你真的要發這樣的大願,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你對於現代這個時代的思潮,整個世界上每個地區、每個民族他們頭腦裡想的是什麼東西,你要是一竅不通,你怎麼能度得了他?為什麼要研究哲學?研究哲學就是便於觀機,你曉得今天世界上有哪些種思想,這些思想從哪裡來的,如何發展的,發展到今天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這叫做知眾生相,我們要全盤的了解。所以不但要讀自己的東西,我們要把門戶打開看看外面是什麼樣子,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如果是故步自封,外面統統平息掉,就在自己這個小圈圈裡面閉門造車,是不會有結果的。不但不能續佛慧命,度不了眾生,到最後連自己也度不了。我們佛教今天的衰,衰到這樣程度,就是對於整個世界的學術思想都疏忽了,這真正是大錯!自己縱然把三藏十二分教研究了幾十年,出去還是見不得人,為什麼?不曉得人家情況是如何。

  給諸位說,佛法在所有哲學裡面確實是最高峰。有佛學的基礎,看看古今中外這些哲學家他們的學說,你一看就了解,你一聽就曉得他毛病出在哪裡,而在佛法經律論裡面,哪些東西可以對治他、哪些東西可以對治那個人,這才能救度一切眾生。所以我們這個科目的總名稱,我給它訂的是「人生哲學」,將來做一系列的討論,將我們中國的、東方的(包括日本韓國),再印度哲學、西洋哲學,一系列的來講解,希望同修們應該要留意,這是與佛法有非常密切關係關聯的學問。在人生哲學裡面也有許多地方可以幫助我們開悟,許多地方是給我們很好的啟示,這是希望大家要留意,不要放棄這樣好的一個機會。

  底下是「十四難」,十四難此地都有簡略的解釋,諸位可以細細的去看。在第二十頁解釋「四依法」,這段的註解還是接著解釋第十五頁的經文,剛才我們講了方便說、真實說,都是說這一段的。四依法也是在這一段的註解,四依法是在二十面:

  【從今日應依法不依人。應依義不依語。應依智不依識。應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向下就是這四依的解釋。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應隨此法。不應隨人。】

  『十二部』就是後來大德所稱的十二分教,十二分教就是如來所說的一切經,我們應當依佛所說一切經,不依人。不依什麼樣的人?那個人所說的法與佛一切經的道理是相違背的,我們不依他,這就叫不依人。那個人所講的道理跟佛法裡面是相應的,我們就依他,這是佛滅度之後教我們怎樣去選擇一個好的老師。因為佛之後縱然是菩薩、祖師,他所說的法如果在經論裡面找不到依據,我們就不依他的。是不是每一句話都找不到依據?不然,經論裡面有依據的我們依他,沒有依據的不依他。所以說跟一個老師學,不要死在老師的教下,要活著學,他講這個有道理,可以聽、可以接受;沒有道理的,陽奉陰違,不為過失。為什麼?表面上尊敬老師,是是是,背後我不照做就是了。為什麼?你這個道理在經論上沒有依據,可是對老師還是要恭敬,我不奉行就是,不依教奉行。老師所說的是對的,經上有依據的,我們就得依教奉行。

  萬不可以為這個老師說了一百句,九十九句都是有依據的,有一句沒有依據,不能跟他學,這個老師是外道,是魔,那就壞了。那除了佛之外,哪一個菩薩或許還有一、二句說錯的,你再就找不到老師了。所以佛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這尤其是末世,教給我們事師四種原則,四依法就是四個原則。由此可知,十二分教就是一切經,我們要常常讀誦,為什麼?有些老師說的地方,經論上根本是有的,我們從來沒看過,本來經上有,我們還自己以為沒有。像這些都得要留意,平時要多讀經、多看經,看多了,老師無論講什麼,心裡有個概念,都會有個印象。因此圖書館設在此地,諸位如果有修行的時間,得要充分的來利用。

  我們最近圖書館又買了一部《卍正藏》,我們這裡已經有一部《卍續藏》,最近新文豐出的《卍正藏》,我跟他買了一套,前面的十本已經送來了。我剛才翻了一翻,他把字縮小了,這是很可惜的,他本來的原本是跟這個一樣大的,是十六開的本子。他現在好像是二十四開的本子,二十四開本子字縮小了很多,但是看還是可以看就是了。這個來了之後,我們查過,我們有五部藏經,所以希望同修們要充分的利用在圖書館的這些設備。除這個之外,東西方的學術、史地我們也可以說相當的完備,這些都是我們基本的常識。還有一套就是中山學術的那一套,是代表近代的思潮,裡面包含的東西很詳細,我是請了我們這邊陳居士把裡面的細目編出來,在我們圖書目錄裡頭。這個諸位應當要看看,沒有時間看這套書,至少這套書目錄總得要翻一翻,也得曉得裡頭有些什麼東西。它是各方面都包括到,都是屬於學術論文,是代表近代思潮的。學佛絕不是說我只限於佛經,佛經以外都不要了。

  我記得我當年好像是頭一次拜訪李老師的時候,二十幾年以前,民國四十七年了,去拜訪李老師。李老師就跟我談到,學佛要通達世出世間法,不僅僅是出世間法這一切經,世間法中國的學問、外國的學問都要有基礎,你將來要是在講台上才能夠應付得了,才能夠說得八面玲瓏、無懈可擊,叫人家不得不服、不能不相信,所以不讀書那怎麼行!現代的知識日新月異,天天有新東西,這些新東西都要曉得。所以報章雜誌新聞都要留意,你要不留意,今天發生些什麼事情,世界上發生什麼大事,我還不曉得,你能算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嗎?佛者覺也,覺就是不迷,今天你好多事情不曉得,「我今天就迷,我今天就不覺」。

  要是在深山裡面,報紙也不要看、不要訂,雜誌也不要,電視也不要,什麼都不要,敲著木魚念經,說得好聽一點,修小乘自了漢;說得不好聽的,那個學佛叫開倒車。佛是開智慧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學佛的人是要解決一切眾生苦難的問題,四弘誓願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怎麼個苦法、怎樣個難法,我們要是一無所知,你度得了他嗎?嘴皮上天天念「眾生無邊誓願度」,念了一輩子一個也度不了,那怎麼行!你看看《大智度論》,大智!唯有大智才能夠度眾生,才能夠自度度他,大智什麼都要懂。所以佛法,在我們學佛的人說,這是我們的根本智,世間一切學術是我們的後得智,權實二智才能夠得度。有實智沒有權智,有體無用,怕的是自己也度不了。這在大乘經裡面、在了義經裡面,這種思想、這種行法,世尊處處強調,這一段是講依法。第二句講依義:

  【義中無諍好惡罪福虛實故。語以得義。義非語也。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視指而不視月。人語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視月。此亦如是。語為義指。語非義也。是以故不應依語。】

  現前的人也犯了很大的毛病,尤其是受過高等的教育,認為什麼?認為我們照漢文翻譯的經典總有錯誤的地方,總有些不盡然的地方,他是依文字,就是依語,文字是語言的符號。因此他要找梵文來看,表示自己學佛要比一般人高一等,他學過梵文,他要讀梵文經典。我們要是懂佛這句的教訓,這問題解決了,原來語言文字沒有關係,不重要。要緊的在哪裡?要緊的在意思,只要意思不錯,多說幾句、少說幾句沒關係,無關緊要。正因為如此,《大方廣佛華嚴經》十萬頌,翻成我們中國現在的八十卷華嚴只有四萬五千頌,一半還不到,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依義不依語。雖然只有四萬五千頌,《華嚴經》的大意已經可以看到,這就行了。這句是教我們不要死在文字之下,不要執著文字,不要執著言語,文字言語不是義,從文字語言裡面要得義,要義解,從這裡面我們去領略義解。這就是所謂宗門常講的言下大悟。要著重在言下大悟,用不著去考據文字,文字是傳達義理的一種工具,但是它並不是義理。底下用指月來做一個比喻,語言跟文字好比是指,義理好比是月,要因指見月。指,誰的指頭沒有關係,你指頭長一點沒有關係、短一點沒有關係,粗一點、細一點都沒有關係,指頭白一點、黑一點也沒有關係,無關緊要。為什麼?從你指頭看到月,那就行了。諸位要明瞭這個道理,我們在教下裡面才能夠解脫出來,才不死在教下。

  第三句,「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識是情識,簡單說,智是無分別、識是有分別。我們要通達世出世間法,我們要用無分別智,不要用有分別的智,有分別的智是識,知識,那是有分別的。這在平素就要訓練,不但我們看佛法要用無分別的心去看,才能在裡面開悟;讀世間人的書籍或者讀外國西方人的學術,我剛才舉的西洋哲學,我們也要用無分別智去讀它、去看它,它那些病源毛病、那些後果,你就一目了然,你要是用分別心去讀它,你自己也墮到裡面去了。這是佛菩薩用事跟我們凡夫大大不相同的所在,這句「依智不依識」,給諸位說,就是平常講的捨識用根,根是無分別智,識是有分別、有執著的,佛在四依法裡頭就是這樣教給我們的。下面再解釋依了義經:

  【依了義經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諸經書中佛法第一。一切眾中比丘僧第一。】

  這個『第一』就是了義。在此地我們可以說,『一切智人』,佛是了義的,這沒有問題;一切書籍當中,佛法是了義的,也沒有問題。『一切眾中,比丘僧第一』,要按字面上來說也沒有問題。那我們要問問,我們是不是比丘?給諸位說,不是,這要懂得。如果是,是就是了義。為什麼我們說不是?你們諸位看看《弘一大師講演錄》,這個書現在很普遍,弘一大師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不但今天沒有比丘,再給諸位說,沙彌都沒有了。這是諸位千萬要記住的,不要說我們剃了頭,哪裡開戒去受一下戒,我就是比丘了,那是有罪過的。我們今天如果說是比丘,那要是套一套智者大師的六即之說,我們是名字比丘而已,就是有名無實,也就是冒牌的比丘而已,不是真的,這個諸位一定要懂得。蕅益大師當年在世的時候,他自己一生自稱菩薩戒沙彌,他不敢稱比丘。他的徒弟看他,我的老師是菩薩戒沙彌,徒弟不敢稱沙彌。蕅益大師的著作要歸功於成時,成時是他的徒弟,替他整理出來,把它雕版流通出來,我們今天才能讀到蕅益大師的東西。這是他老人家過去之後,他的學生替他做的。而成時自稱出家優婆塞。老師是菩薩戒沙彌,他覺得趕不上老師,所以他就稱出家的居士,出家優婆塞。而弘一大師一生自稱也是出家優婆塞,這是名符其實,所以不敢稱比丘。

  比丘戒要不要受?弘一大師講,還是要受一下。為什麼?免得別人譏笑。戲還是要唱一下,還是表演一下,但是自己心裡有數,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要得比丘戒,比丘戒一定要由比丘傳授,至少要有五個比丘。我們今天傳戒能不能找到真正的五個比丘?一個都找不到。不但五個比丘找不到,五個沙彌也找不到。沙彌戒,手上不持金銀財物的,你去搜搜他荷包裡有沒有鈔票,有鈔票的就不是。沙彌戒日中一食,現在好像也有,他下午還要吃吃水果、還要飲飲豆漿,這都不許可的。戒律裡面日中一食,過中以後只有糖水可以吃,就是沒有沉澱的。牛奶、果汁、豆漿會沉澱,現在都是馬馬虎虎了。要照戒律上來講,齋全都破掉了,你下午喝一口豆漿,齋就破了。喝一口豆漿跟下午吃三碗飯沒有什麼兩樣,為什麼?都破了。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得,自己要明瞭自己的身分。

  小乘是在事相上修,在今天這個社會制度之下,可以說你要修小乘是處處障礙,障緣太多了;大乘是難,但是大乘障緣少。大乘修比小乘難得太多,大乘是論心不論事,小乘是論事不論心。譬如日中一食,他做得很清淨,每天過午之前吃,午後只喝水,這可以的。心裡還想吃,事實上沒有吃,這不破齋,為什麼?他論事不論心,這是小乘人。大乘人就不行了,大乘人論心不論事,晚上大乘菩薩他發心持午,晚上有人要請他吃飯,他去吃了,他清不清淨?清淨。為什麼?他本來不想吃,因為人家請他不得不去。人家請他,要跟眾生結法緣可以,心地清淨。

  我剛剛學佛那個時候,離開我的工作,我跟懺雲法師,我跟他五個月,學小乘學得很嚴格。到台中去的時候被李老師呵斥了一頓,說你這個小乘不能度眾生。他自己跟我說,他是日中一食,三十幾歲就開始,可是下午、晚上什麼地方有人請他吃飯他都去,有吃有笑。他就跟我講,人家好心好意辦了齋來請你,你要是不去會得罪人的。去了怎麼辦?去了結法緣。就跟我講開遮持犯的道理,就是開緣。菩薩度眾生第一個就要叫眾生生歡喜心,他歡喜了,他就肯聽你的教導。他辦了齋飯等你去,你要不去,他可不以為你是持齋,對你怎麼尊敬,他說你這個居士、這個法師架子太大,「我做的東西大概是不合他的口味,他來都不來」,所以惹來毀謗。還有,縱然不毀謗,是我們佛教徒也懂得的,他起不起恭敬心?很少,太少太少了。而是「真麻煩、難伺候,你看十一點半就要吃飯,我們做都來不及!」這樣一來帶給別人許多麻煩,這就是我們對不起人的地方。所以要隨緣、要隨眾,諸位自己學佛了在家裡,家裡面吃什麼你就跟著吃,不能說我持午我要吃素,家裡還要特別來給你做素菜,你一家人都起反感。起反感怎麼樣?謗佛、謗法,你不但沒有度你家裡人,你還叫你一家人造罪業,把你一家人度到三途去了,這不叫冤枉嗎?你要是不學佛,你家裡人個個歡喜;你一學佛,家裡人看到你愁眉苦臉,所以顛倒了。

  應該怎麼學佛?你的父母希望你長得胖一點、長得健康一點,每天給你雞魚鴨肉擺在你面前叫你吃,你就痛痛快快吃,吃了叫父母好開心。父母一看,我兒子學佛好,佛法可以學。你要是這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這個佛不能學,你看我那個兒子學了佛,神經都不正常了!」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佛法是叫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不是叫這個也討厭、那個也感覺到麻煩,那就都弄錯了。從前出家人可以,他為什麼日中一食?就是一天到外面托三次缽,人家要罵他,「你看那個托缽的,早晨來、中午來,晚上他又來了,麻煩!」都是為了方便人。現在怎麼樣?現在搞個日中一食去麻煩別人,顛倒了。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思潮,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與生活的形態不一樣,佛法講的是中道,尤其是大乘佛法,講得實在是圓滿究竟。所以佛菩薩是聖之使者也,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無論在什麼時代裡面,他永遠走的是中道,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領導時代。這一關要是破不過,我們實在講是迷在佛法裡面,不是在佛法裡開悟,是被佛法捆住了,是被佛法繫縛了。好像佛法是個牢籠一樣,把他關到裡面去了。佛法是教你解脫的,結果自己是作繭自縛,自己把自己綑綁起來,這絕不是佛菩薩的意思。了義在此地是這麼說法。

  還有一種講法,凡是與法性相應的是了義,與情識相應的是不了義,這也是從原則上講的,能講得通。但是在一切經裡面,如果我們善於運用的都能夠開悟,都是了義。你看《四十華嚴》五十三位善知識,個個都是了義;你看《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二十五位善知識也個個都是了義,每個人所證的都是第一,第一就是了義。凡是依情識、依分別的,都是不了義。所以不能指定哪一部經是了義經,哪一部經是不了義經,這太難了。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根性的人那就是了義,看一切法,法法都了義。偏執固陋的人讀《華嚴》、讀《法華》都是不了義,為什麼?執著,死在經教之中那就是不了義。四依我就講到此地。下面還有一句話很重要,在二十一頁:

  【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義經。】

  這兩句話就是因果相應的是了義,因果不相應的不了義。底下有個比喻說:

  【如說法師說法有五種利。一者大富。二者人所愛。三者端正。四者名聲。五者後得涅槃。是為未了義。】

  前面講法師說法得五種利益是假的嗎?要不是假的,怎麼說不了義?接著看:

  【云何未了。施得大富。是為了了可解。說法無財施而言得富。得富者說法人種種讚施。破人慳心。亦自除慳。以是因緣得富。是故言未了。】

  說法確實可以得大富,但是真正得大富貴的原因是財布施。你說法的人沒有財布施為什麼會得大富?因果不相應。但是說法可以得大富,得大富在哪裡?是從破慳吝來的,是勸別人布施來的。別人不知道種福,你教給他種福,他福有了我也沾光,就是這麼來的。譬如你們大家都發財了,你們與這個道場很有緣,你們會供養這個道場,會不叫這個道場有缺乏,是這麼來的。不是直接來的,是間接來的,是十方供養來的,不是法師自己發了財,不是的。是十方供養來的,有大力量的信徒,有他們來護持供養,是這麼來的。所以這叫不了義。但是這話也是真實的,也絕不是虛假的,這個說法確實也是福慧雙修,所以像這些因緣都要曉得。提出這些是斷除我們的疑惑,論裡面說得很多。在第二十二面有三句:

  【說言佛世難值。如優曇波羅樹華。時時一有。】

  這段底下文很長,諸位細細去看,這是說明佛不度無緣之人。而佛的緣並不多,就像曇花一現一樣,是很短暫的。這也是勸勉我們既然遇到佛法,自己要珍惜,千萬不可以空過,要是遇到佛緣空過了,那實在是太可惜。為什麼佛不度無緣之人,諸位細細去研究這一段。二十六面:

  【以是故佛於聲聞法中。不言有十方佛。亦不言無。】

  現在南洋小乘教不承認有十方佛,小乘教裡面只認識一尊佛釋迦牟尼佛。所以在泰國,你看泰國有很多佛寺,寺廟裡面佛像很多很多,誰的像?統統釋迦牟尼佛的像。有的大殿裡面塑了幾百尊,全部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像。那地方傳的是小乘法,小乘法裡佛沒有說十方佛,佛也沒有說沒有十方佛。可是現在小乘國家他相信佛只有釋迦牟尼佛,除他之外,沒有一個人再能成佛,只可以成阿羅漢,不能成佛。他也不相信有十方世界,也不相信有十方諸佛。為什麼佛要這樣說?這一段把原因說出來了,這裡面有。

  【問曰。若有十方無量諸佛及諸菩薩。今此眾生多墮三惡道中。何以不來。】

  這個問題也很普遍,龍樹菩薩在此地給我們解釋了,現在造作罪業的眾生太多,眾生都在受苦受難,佛菩薩那樣大慈大悲,為什麼不來?此地有答覆。可見得這個問題不是我們今天才提出來的,佛法還沒有到中國來,在印度當時就提出來了,不是一個新問題,是老問題,諸位自己去研究去。

  在二十九面以下是講歸命、讀誦、念佛的感應緣,這一段尤其對我們修淨土法門的同修來講,太重要了!二十九頁:

  【一心自歸。念遍吉菩薩功德。願除此病。】

  這是講一個有病的人,『遍吉菩薩』就是普賢菩薩,念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就有感應,他病就好了。

  這一頁最後這一行,這是有一個人讀《法華經》,見到普賢菩薩:

  【遍吉菩薩自言。若有人誦讀法華經者。我當乘白象來教導之。】

  菩薩有言就是菩薩有願。在三十面:

  【誦阿彌陀佛經及摩訶般若波羅蜜。是人欲死時。語弟子言。阿彌陀佛與彼大眾俱來。即時動身自歸。須臾命終。】

  這是《大智度論》裡面念佛往生的一段公案,所以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從《大智度論》裡面也得到證明,真實不虛!

  我們研究《華嚴》的時候,我也給諸位提出來,在當前頂重要的就是要念佛、要修定、要修福,為什麼?當前有一個大劫難,我們要想平平安安的度過去,這是要自己有福。諸位在報紙、廣播裡面去留意一下,現在世界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會不會緩和下來?不會的,不可能緩和。西方世界壓力愈大,危險性就愈大,這個戰爭爆發是核子戰爭,是人類空前的大災難,已經不遠了,非常接近。頭腦稍微冷靜一點的看得清清楚楚,無需要神通,擺在面前了。所以我們在今天要自覺,在今天諸位要特別記住,只有今天沒有明天。你還為明天著想,那真是痴人說夢,為什麼?說不定底下一個鐘點世界大戰就爆發了,諸位要記住這一點。軍事飛機二十四小時不斷的在天上飛,飛機上都帶有原子彈,潛艇上有原子彈,原子彈就在我們頭上轉。今天我在報紙上看到說美國警報系統的電腦是零,故障了。這危險極了,萬一操縱飛彈的電腦故障,飛彈突然跑出去一個,那邊以為你來攻擊我,立刻就還手,兩個馬上就打起來。最後人都死了一半,問一問戰爭怎麼爆發的?沒有一個人曉得。為什麼?電腦故障搞出來的。人類空前的浩劫,這是眾生的業報。人人都曉得這是毀滅的戰爭,誰也不敢,可是電腦要是發生故障,跑出去一個飛彈,馬上災難就來了。所以我看三次世界大戰糊裡糊塗發生了、糊裡糊塗死光了,還一切糊裡糊塗莫名其妙。

  諸位要是還有明天的想法,這真是痴人說夢,我們只有今天沒有明天,所以念佛、修定、修福就在今天。我要攢一點錢明天我來修福,大戰一爆發死了,你那些錢修福修不上了。我給同修們句句都是說的真實話,所以印祖當年在世的時候,叫我們念佛的人把「死」貼在額頭上,那時候原子彈還沒有發明,所以大家不太相信,今天印祖說我們把死貼在額頭上,是有這味道了,這不是假的了。好,這一卷我們就研究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