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三集)  2002/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03

  諸位觀眾,《太上感應篇》,我們再接下來看: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開端四句是總綱,前面兩句「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是講感應的原理,接著這兩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說明報應的事實真相,四句當中有理有事。虛空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個大的感應果報,一個世界、一個社會是一個小型的因果報應,一個人、一個家庭是最小的業因果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也離不開這個原理,《華嚴經》講「五周因果」,《法華經》講「一乘因果」。由此可知,世出世法就是一個明顯的因緣果報,所以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前面我們讀到宋朝衛仲達的故事,實際上是舉他來做例子,哪個人、哪個眾生不是這樣!都一樣。我們一生所造的罪業無量無邊,特別是現代人。古時候的人也造業,就拿衛仲達來說,他造的惡業太多,可是比起我們現在的人,他還比我們造得少。現在人所造的惡業比起他,至少要加上百倍、千倍都不止。什麼原因?古時候的人,從小就接受聖賢的教育,所以衛仲達所造的一切惡業是念頭,惡念,沒有成為行為。惡的念頭有,惡的事情不敢做,為什麼不敢做?聖賢人的教誨。現在人不但有惡念,他敢造。

  罪業最大的是不孝父母,侮辱三寶。這個事情,我們想想自己有沒有做?我們一生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自己想想,能對得起父母嗎?能對得起三寶嗎?我們仔細一想,這個罪業就不得了,何況其他!《無量壽經》上講得好「先人無知」,換句話說,也不能太責備他。這是仁人君子之心,可以原諒一些造作罪業的人,可是鬼神不會原諒。佛菩薩能原諒,鬼神不會原諒,「善惡到頭終有報」,所謂是「只爭來早與來遲」。

  果報這樁事情,理很深,事非常複雜,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眼前那要真實的智慧,你才能看得出來,凡夫怎麼看得懂眼前!人家存心做好事,你要看究竟,然後你才真正懂得果報「如影隨形」。

  佛家講果報有三種,第一種是「現報」。凡是果報都有因、都有緣,因緣果報。「因」是過去生中所造的,「緣」是現在的,現在所遇到的機緣,把你阿賴耶識裡這些業因又牽引出來,於是變成現前的果報。善的果報一定有善的種子,種子是因,遇到善緣。緣有兩種,叫增上緣,有順境的增上緣,有逆境的增上緣。順、逆增上緣都有很好的果報,那是什麼?你的因好,阿賴耶識裡頭有善的種子、善的因。如果阿賴耶識裡頭是惡的種子、惡的因,遇到善緣也會變成惡事,也會有惡的果報現前。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只要冷靜觀察,你就很清楚、很明白。最重要的是你的存心,心是因,外面是緣。你的心好、因好,遇到惡緣,後來結果還是好的。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必定有惡報,這個道理,這本書上顯示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報有現報,現報是你的因強,緣也殊勝。

  第二種叫「生報」。生報是這一生沒有見到果報,果報在來生。我們在這個世間也看到許許多多這一類的事情,有善報、有惡報,不是這一生的因。這個人是善人、好人,但是我們看他這輩子的遭遇、果報不好,生活貧困。這個人,現在看是個惡人、壞人,造很多惡業,但是看到他發大財,大富大貴,這個我們要知道,富貴是他前生造的善因,在這一生成熟了,所以得到這個果報,不是這一生造的,前生造的。這一生所造的罪業,來生再受果報,果報通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還有一種叫「後報」,就是第三世以後,不一定什麼時候,有的時候是隔很多世,因緣遇到的時候,果報還是會現前。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起心動念要純,心地要厚。心地忠厚,這個人決定有後福,後面決定有福報;心地刻薄的人,決定有凶災。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懂得。註解裡頭有一段說「造作善善惡惡,報應如影隨形」,「如影隨形」是比喻,「形」是我們的身體,身體在陽光之下有影子,影決定隨著你的身形不離開,說明報應就像這樣。

  所以千萬不要誤會,造惡沒有看到惡的果報,於是信心就失掉了。古人講,造作罪業的人,現在沒有受惡報,是他前世修的福報還未享盡,他所享的是前世的福報。前世福報享盡了,惡貫滿盈,他的果報就現前。同樣一個道理,心善、行善,而沒有看到他福報現前,甚至看到他自己本身、家庭還遇到很多的凶災,很多人看到這個現象,對於因果報應的事情就不相信了。他不曉得,今天所受的這些凶災,是過去生中造的,過去生造的惡因,這一生受這個惡報,這個就是餘報,等到這個惡報餘報受盡了,這生修的善,福報就現前,所謂是「善果圓成」。善心善行絕不退轉,無論在什麼逆境逆緣之下,你的信心堅定,你的善行不會退轉,這個人真正有福。

  陳弘謀編的《五種遺規》,《五種遺規》裡面有一篇陳希夷的「心相篇」,過去台中李老師教學的時候特別注重,我們導師曾經說過,這是要好好去讀的,細讀深思,努力奉行改過。真正修行人,天天檢點自己的過失,你每天能發現自己的過失,在佛家叫開悟,你開悟了。你每天把這些過失改過來,這是真正修行,這是真實的功夫,後福無量無邊。改過一定從心地上改,心是根,禍福之根。一個善念是福之根,一個惡念是禍之根,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從前在家裡面有父母教,教聖賢人的教育,就是善惡因果報應的道理,講給兒女聽;上學,在學校有老師教。實在說,我們現在這一代眾生很不幸,沒有人教了,在家庭裡,父母也不知道要如何教兒女,在學校老師也不教這個,所以我們這一代的人失去教育。我們今天了解這個道理,明白事實真相,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修學。

  今天諸位都曉得,世間會有災難,不僅是東西方古老的預言這麼說,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從什麼地方看出來?人心。中國古書裡說得很多,人心厚道老成,社會安定,人民有福。如果世人都充滿了猜疑猜忌、貪瞋痴慢、是非人我,這個社會不安定,這個世界不太平。要挽救這個劫難,實在講《了凡四訓》跟《感應篇》這兩部東西很有效果,我們每天讀誦受持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你就決定能作佛。這兩樣東西,在現代講最契機,佛家講契機契理,最契時機。

  《感應篇》前面這四句總綱,正如司馬光所說的,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最好的是積德,你收積功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這是真正明瞭感應之道的人,才說得出來。

  佛告訴我們,父子的關係,兄弟的關係,乃至於人與一切人的關係,總不外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不是這四種緣分,縱然相遇也不相識,所謂的陌生人。在這一生當中,只要與自己發生關係,必定是過去生中有這四種業緣,業緣裡面有善有惡。我們明白、懂得了,一定要曉得斷惡修善。欠人的債一定要還,別人欺騙我、侵犯我、掠奪我,都要做還債想,就是我們前世佔有他的,侵佔他的,這一生有緣遇到,他來討回去。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跟我們說,他來討回去,討回去就好了,債務還清,不再欠人,以後就沒有,這就很自在。他騙我、掠奪我、偷盜我,他為什麼不去欺騙別人?不去搶別人、偷別人?別人跟他在過去生中沒有這個緣。換句話說,我們在過去生中曾經偷過他、搶過他、騙過他,今天遇到了,因緣相遇,他還是用這些方式再討回去,我們正好還債。所以遇到這個情形,我們要了解這是過去世,三世因果,如此我們的心就能放下,會自在。

  所以我們是歡歡喜喜與一切眾生結善緣,不結惡緣,縱然遇到惡緣,絕不放在心上,不要放在心裡,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也不要放在心上。古人講「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有愛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他一生絕對沒有一個冤家對頭,他不會與人結怨。這話怎麼說?不是外面都沒有一個冤家對頭,冤家對頭當然有,但是他的心裡頭確確實實沒有,別人對他有怨恨,他對別人沒有,心地清淨慈悲。縱然是冤家對頭,他也是真誠的愛護他,見到人有困難的時候,決定熱心幫助他,沒有嫌棄,這樣做的人,後面的福報就大。縱然我們前生沒有修福,福很薄,如果一生能夠相信感應的道理,依教奉行,你做得很認真、做得很努力,在這一生當中福報就現前,這是真的。

  下面是第三小段的經文,在全文裡面屬於第二大段。第二大段裡面所講的是天神監察世間,前面這句是總說: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天地』有天神、有鬼神。鬼神裡面有一類專門做調查工作,『司過之神』,就是做監察工作的這些鬼神,他們常常在世間觀察。諸位要知道,天神跟鬼神,佛在經上講,都有報得的五通,就是五種神通,除了漏盡通沒有,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他們都具足,這就是五通,除了漏盡通他們沒有,這五通他們統統具足。當然神通的能力大小,當中有很多差別,地神的神通力量當然跟天神不能比,天神神通的能力比較廣大;當然天神的能力(五通的能力),又比不上修行證果之人,但是對我們世間一般普通人來說,他那個能力就很大了,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都有檔案記載,死了以後必定受審判。審判的事情,往後我們在這本書裡面會講得很多。

  我們的造作,不但是行為(行為就很嚴重),起心動念都是造作。明白這些事實真相,我們畏心就起來了,「畏心」是恐怖惡報。你起惡念、做惡事,將來惡報決定逃不過,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個道理與事實,現代人知道得少。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你跟他講,他說這是迷信,他說這是神話,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到果報現前,後悔莫及。他不能相信,這是疑,「貪瞋痴慢疑」這是重大的煩惱,障礙你的智慧,這個疑就是對聖教懷疑,對佛菩薩聖賢的教育教導產生懷疑,這是很大的煩惱。這個「疑」障礙智慧,所以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華嚴經》上講,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就有兩個鬼神跟著你,一生不會離開,這兩個神在肩膀上,我們自己不能覺察,人家也看不見,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這兩個天人,也是算天神。他們一生監察我們,日夜都不離,我們人見不到他們。這兩個神,佛經上也有別名,叫做善惡童子,一個神看你一生行善,另外一個神看你一生造惡,沒有辦法避免。這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的,大乘經上講善惡二部童子,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同生、同名。

  我們學佛,信佛太難了。過去我們導師淨空老和尚他出家,出家兩年後才受戒,受戒之後到台中去看李老師,李老師一見面就告訴他:「你要信佛。」他也愣住了,他學佛七年才出家,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講經教學是出家那天開始。已經講了兩年經,才去受戒,現在受戒回來,李老師一見面指著他,叫他要信佛。他就覺得很奇怪,出家受戒了,難道還不信佛?然後老師跟他解釋,有很多出家人到老到死,七、八十歲還不信佛。這時他才明瞭什麼叫信佛,佛所有的教誨,你能夠理解,能夠奉行,才叫信佛;你不明白這些道理,你沒有做到,這不是真的信佛,我們才明瞭真正信佛的人很少。真的有多少人一生穿著出家衣服,住在寺廟裡面,不信佛,沒有真正依教奉行,出家人如是,在家人亦如是。

  信裡面決定有願、有行,如果沒有願、沒有行,那個信也不叫真信。信裡面必定具足解、行、證,信解行證。「解」是對於佛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明瞭通達,「行」是要把它落實,「證」就是契入、證明,如此你才真正得到受用,佛法裡面講「得真實利益」。所以佛的言語,正如世尊在《金剛經》裡面所說「真語者」,真是決定不假;「實語者」,實是決定不虛;「如語者」,決定與事實相應,不增不減,叫如語;「不誑語者」,決定不欺騙眾生;「不異語者」,決定說話都相同的,不說不一樣的話,這個佛不說,一下說這樣,一下說那樣,佛說的話是非常肯定。佛給我們講,我們一個人一生,這兩個天人(善惡童子)日夜跟隨,一分一秒都沒有離開過。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你常常想到善惡二部童子在我身邊,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怎麼會不謹慎!佛這個話決定不是假話,決定不是欺騙我們的話。

  眾生無始劫來,累積的煩惱習氣非常深重。在古時候父母教導、老師教導、朋友勸導,所以有很好的修學環境,我們的惡業少,善業比較多。現在我們的處境不一樣,舊的文化、舊的傳統,現在人不要了,不相信了,所以父母也不會教你,老師也不理會這些,於是我們這生當中就隨順煩惱、隨順習氣,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他怎麼會不墮落!怎麼會不受天地鬼神的懲罰!個人如此,家庭如此,世界也如此。

  諸位看現在一些書店出版的這些預言很多,有同修買來看,西方預言兩千年是世界末日。世間人造作罪業太多了,上帝發脾氣要處罰世人,處罰世間人,這個講法也符合感應的道理。為什麼世間人都造惡?沒人教。為什麼沒人教?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不降生在世間教導我們?世間人不肯接受,所以才有大劫難。所以佛菩薩來,大家不接受,他來也沒有用,我們要知道。所以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

  「天地有司過之神」,我們只介紹了兩位,《華嚴經》上講的同生、同名兩位。除這兩位之外,天地鬼神監察世間,記錄人的善惡,這類鬼神的數量不計其數,各種宗教裡面都有講,都有記載,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瞞得過誰!一定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煩惱、克服自己的習氣,改過自新,努力修善。我們不求這生的果報,求來生,來生有大福報,來生必定向上提升,我們提升的目標都在極樂世界。想想我們自己的存心,我們自己的言語、處事待人接物,夠不夠資格到極樂世界去?然後就曉得我們念佛往生有沒有把握。這些都是事實。

  下面這句說『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這都是事實,絕對不是佛菩薩、古聖先賢用這種方式來勸導世人斷惡修善,如果我們用這種態度來看這樁事情,那就錯了,不知道聖賢人所說的話都是真實語,決定沒有妄語。勸導世人的方法、手段很多,決定不可以用虛妄不實的方法。因為世間人只要發現你一次妄語,騙過人家一次,以後你說什麼,人家都不相信。世界上有許多國家,譬如美國,澳洲也是如此,你跟政府公家機關辦事,有一次的欺瞞、妄語,他記錄在檔案,你以後說什麼,人家都不相信。世法尚且如是,何況諸佛菩薩這些大聖大賢!他們所說的話,我們要認真去奉行。

  可是佛菩薩曾經告訴我們,天地雖然有這些監察世人善惡的神道,如果我們念頭一轉,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世間聖人教導我們「克念作聖」,念是妄念,克服妄念你就是聖人。而天地鬼神對於聖人沒有不尊敬的,沒有不去保護的,一定去保護,情況就完全不相同了。至於佛菩薩的境界更高。註解裡面,這一段是引用《華嚴經》的後面,祖師大德的解釋,教導我們克己的功夫,要從難克處去用功,就是在困難的地方去下功夫。克己就是改過自新,我們自己要反省,在一生日常生活之中,哪個毛病最大,從最大的毛病那個地方下手。大的毛病,很難改的地方,我們都能改過來,小毛病就比較容易改了。

  但是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社會,世道人心,人心反常,排斥一切善法,歡喜接受一切惡法。十善業道人家聽了搖頭,造十惡業他點頭,你說這有什麼法子!貪瞋痴慢,欺騙別人,念念當中想控制一切人事物,想佔有一切人事物,都做一些損人利己之事。其實損人決定不利己,他誤會,以為損人可以利己。損人是害了自己,你現在得的利益很少,死後必墮三途,那個苦就有得受。明白這些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眼前吃一點苦算什麼!來生人天福報,更殊勝的,念佛往生作佛,作佛作祖去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利益。

  你要想獲得真實的利益,就必須要改正自己的毛病,不能不改,不可不改。一切眾生跟諸佛菩薩不相同的地方,佛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佛心,菩薩心。凡夫與這個完全相違背,凡夫的心是虛假的、染污的、高下的、自私自利的。真正改過要從心裡改,如果真正得真誠、清淨、平等心,無量劫的業障就消除了,如同大乘經上常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大家都曾經聽過,佛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真誠的愛心、清淨平等的愛心,就叫慈悲,這個愛心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看到其他宗教裡面也常講「上帝愛世人」。由此可知,虛空法界只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就是愛心,能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才是真正愛自己。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業因果報,經上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們要如何修學?我們就要這樣來修、這樣來學。諸位想想,這些天地司過之神還能錄你的過、奪你的算嗎?我們這樣的修學,這就不可能,也就是你超越他權責的範圍。只要你用的是妄心,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還想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你就在天地鬼神他的權責範圍之內,你就沒有辦法超越,這個事情要知道。

  註解裡面說明朝有一位王用予先生的一段公案,這段公案講得很長,意思很好,很值得我們警惕。從這段公案(這個公案是事實,不是假的),明瞭世間人,所謂「一飲一啄」都是注定好的,「莫非前定」,誰定的?是自己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所得的果報。王用予先生三代積德,從他的祖父、父親到他這一代,共三代,一生當中從來沒有欺騙一個人,處事待人接物用心純正,能夠捨己利人,歡喜幫助別人,克盡孝悌,所以感應的事蹟就非常明顯。古時候考功名,參加國家的考試,我們也曾經聽人講過,參加考試能不能考中,第一個因素是陰功,你積的陰德,第一個是陰功。這個人祖宗幾代積陰德,到他這一代發達了。所以吉凶禍福是修來的,這個要懂得。沒有明心見性,統統是修德,我們要特別留意。

  這段末後也舉了一個小故事,宋朝時候光孝寺有一位安禪師,他在入定中(這位禪師有禪定的功夫,入定),在禪定裡面見到兩位出家人在談話。起初這兩個人談話,旁邊有天神擁護,看到旁邊有天神來護持,可是過了沒多久,天神就走了,走了之後來了一些惡鬼,惡鬼環繞他們,對他們吐唾沫,罵他們。看到這些惡鬼是什麼原因?這兩位出家人剛開始在一起談話的時候,首先是談佛法,天神看到這兩位出家人在談佛法很高興,他也來聽、來護持。但是佛法談完了之後,就聊一些閒話,不相干的話,天神就走了。接下來再談什麼?談名聞利養,講名利,講名聞利養,惡鬼就來了。諸位要曉得,起心動念,你一念真善,諸佛護念,龍天擁護;這個惡念才生,就把魔鬼召感來,妖魔鬼怪就都來了。所以討論世間事都會被鬼神責備,如果想這些名聞利養,這是造罪業。我們看現在人身口意三業所造的,實在講,比起這些出家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還有討論佛法,現在人連佛法也不討論,一見面就是名聞利養,誰還要去討論佛法!所以這個世間法弱魔強,我們要清楚。

  弘法利生哪會沒有障礙!只要我們心正、行正,有一天的時光做一天好事,好事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我們現在利用電視台、電腦網路來傳播,這就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建道場一定要講經,道場如果不講經、不念佛,就不是真正的道場。所以一個道場,一些人在一起如果不講經念佛,不明理,沒有天天講、天天念,三天不講經,三天不念佛,意見就來,大家心裡就胡思亂想,各人有各人的分別,各人有各人的執著,一天到晚是非人我,貪瞋痴慢就生起來,那就不是道場,當然就沒有離開名聞利養。所以一個真正的道場,講經說法是主要的。

  現在科技發達,沒有那麼多法師,我們現在有VCD,這很方便,比電視台、電腦網路更方便,因為這不受時間的限制,一天聽幾個小時都可以。所以道場真的一天最少要聽兩個小時,至少要聽兩個小時,雖然很忙,一天最少要聽兩個小時。聽經才能統合我們的見解,才能達到見和同解;如果不聽,知見會漸漸不同,問題就產生,所以這個非常重要,再來就是念佛共修。下面說: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這是一句,也是述說一樁事情。從這句到第九句「算盡則死」,都是詳細說明事實真相。什麼叫『算』?「算」是計算,這個「算」就是一百天,就是人活百日的福報。我們平常講的「算」,就是如此算的,算加減乘除,你造善造惡當中,將你的福報加減乘除。

  命運固然有,前世所造之業所感得的果報,如果這生當中沒有大善大惡,你在這生當中,如果沒有造作很大的善事,或是造很大的惡業,大概一生的命運確實就如前生所修,這生所感的果報,確實如定數在流轉。如果你這生沒有造大善大惡,遇到高明算命的人,確確實實可以算得很準確,你一生所遭遇的,都不出這個定數之外。就像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替他排流年,算他一生的命運算得很準,一點小事都算得出來。這就是一生沒有造大善大惡,這個命就依據前生造的,這生受這個報,就是在定數之內。

  如果你這生又再造大善大惡,這個命運就有大幅度的改變,這個就不一樣,算命就算不準。沒有大善大惡,就是一般人所講的定命論,這個命都是固定的,「命如深入骨,利刃削不掉」,命是定命。實際上他不懂這個道理,他是沒有造大善大惡,如果造得善惡比較大,一定會有不同,一定會有改變。所以諺語裡有句話講「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就是沒有大善大惡,就是依照命運走,你命中有多少,你就賺多少、吃多少。賺多少、吃多少、剩多少,都是注定的、固定的,要多一點也達不到,要少一點也不可能。

  可是人要是發心行善,對你的定命,做很多善事,很大的善事,這個善會增長、增加,你的福報就增加,所得的就增加。如果造惡,你前生修的福報會減少,一直減少。所以每天善惡都有加減乘除,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每天都有加減乘除。加減乘除的幅度如果不大,那個命如果遇到高明的算命師,還能算得很準確,算得很準。個人的命運如此,家庭的命運也如此,團體也不例外,乃至於國家、世界(世界上有很多預言家,講世界的吉凶禍福,這是說較大的),它都有定數。

  定數不是佛菩薩定的,也不是神明定的,誰定的?個人命運是自己造作;你的家運是你一家人的造作,一家人的共業;國運是一國人共同的業;世運是整個世界人共同的業,共業,就看你造作的是善、是惡,就知道有什麼樣的果報。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得惡報,這是真理。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純善無惡,還是離不開因果的真理。古人講《法華經》的「一乘因果」,《華嚴經》的「五周因果」,都不能離開因果的定律,佛法才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怎麼不空?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永遠在循環,永遠在流轉,這叫因果不空。這些業因果報、吉凶禍福永遠在循環,這就是相續不空,這是大道理,這是事實真相。

  佛教給我們離相,世間相不能執著,佛法相也不能執著,《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法尚應捨」,正是因為佛法是因緣生,因緣生法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世法、佛法都不例外,所以都不可以執著,分別執著就錯了。果然能夠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世法跟佛法就沒有差別。這些道理,大乘經裡面說得很多,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一切現象要細心去觀察,我們才能真正得受用,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我們觀察現在的大環境,生活環境,整個世界都在動亂,最怕的是眾生造業,業貫滿盈,果報就要現前了。作惡的人現在還沒有受惡報,古人所謂「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像這些事實,過去歷史上所記載的,整個歷史就是因緣果報的寫照,現前這些現象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看看現在這些人,他想什麼、他說什麼、他做些什麼,將來的果報是善是惡、是吉是凶、是禍是福,就都清楚明白了。

  過去生中修福的人,這生如果不曉得再修福,專門造惡業,他的福就逐漸減少,這就是「算減」,「算」就是福報,活一百天的福報叫一算。一直減少,減到最後福報沒有了,福報盡了,就『貧耗』,「貧」是財富失掉,「耗」是耗損,耗損到最嚴重是家破人亡,乃至於國家滅亡。貧耗之後,算減到沒有,就是福報沒有,福報盡了,貧耗就出現。出現之後,『多逢憂患』,「憂」是憂慮,「患」就是災患。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間,這兩句話確確實實是我們自己一生生活的寫照。過去生中總算修了一點福報,今生作惡,惡報還沒有現前,還有餘福可享,過去生中修的福報不小,由此可知,我們這生中如果不作惡,如果努力修善,我們這生的福報決定勝過現前太多太多了。

  這些道理,如果不是真正參透的人,你跟他講,他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他迷了,迷得太深。這種迷惑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他現在所看到的,所接觸到的,好像不是古人所說的,古人所說的話,似乎是一種理想,不是事實,他所看到的事實不是這樣,他相信他所見的。其實他看錯了,我們可以肯定他看錯、看偏了,為什麼能這麼肯定?古人的心是靜態,心靜,平靜;現在人的心,心浮氣躁,心是動的。就像水在平靜的時候,像一面很乾淨的鏡子,照得清清楚楚;如果水上起波浪,照外面的東西會照不清楚。從這個道理,諸位細細去思惟,人心清淨,看東西看得清楚;人心浮躁,心浮氣躁,心不安定,靜不下來,看東西決定看錯、看偏了。

  所以我們相信佛菩薩的教誨,相信古聖先賢的教誨,憑什麼相信?他們的心清淨,他們受的污染比我們少,比我們輕。我們現在的心思像是刮颱風一樣,你看颱風時的海水是大浪,大風大浪,這個我們要清楚。我們的心被嚴重的污染,一天到晚心裡都在想什麼?是非人我,貪瞋痴慢天天在增長,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事理,怎麼可能看得清楚!依照自己的妄想執著去行事,哪有不造惡業的道理!

  今天學佛想要有成就,想要得一點受用,決定要放棄自己的成見,要承認自己的成見是錯誤的,要趕快回頭,回頭是岸,依照佛菩薩的教誨修學,從根本做起。《觀經》的三福教導我們,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起。什麼叫孝?什麼叫養?沒人知道。什麼叫奉事?也沒有人知道。現在大家看到這些字樣,自以為是,以為自己都做到了,這也難怪。他如果都做到,做得圓滿,他就成佛、成菩薩,現在還在這個世間。所以有人宣稱自己是什麼佛、什麼菩薩再來,這也不能怪他,他自己以為他成佛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四空天、四禪天的天人,他們也誤會了,以為到那個境界就是成佛、成菩薩。現在的人,禪定功夫還未達到四禪天、四空天,在現前就以為成佛、成菩薩,這是誤解,錯誤,這是他們不了解。

  「孝」這個字,「養」這個字,意思深廣,深廣沒有邊際,我們能懂多少?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孝」還欠一點點,欠一分,還沒有圓滿。證得如來究竟圓滿的果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才做得圓滿。由此可知,「孝養、奉事」真正做到得力,你就入聖人的果位,最低的水平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以這個標準來說,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就斷了,這是最低的標準。我們這一集講到此地,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