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心想故造業故輪轉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23/1/1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36-0006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尊敬的馬來西亞漢學院宋寶蘭老師,及諸位同學。新加坡國際多元文化促進會邱總幹事,以及全體同修。網路前全體全修,我們現場全體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今天非常歡迎馬來西亞馬六甲、馬來西亞漢學院宋寶蘭老師,帶領同學來加入我們,《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在網路線上的共學,非常的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我們淨老和尚早年在新加坡宣講的《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現在我們把他老人家的《講記》做一個節要,來跟我們諸位老師同修分享學習。以這個來紀念我們老和尚,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上一個星期,我們已經把本經,就是《十善業道經》通序,就是序分的經文,《講記》節要學習過了,今天晚上我們是正說,正說就是正式進入本經的正宗分。序分講過了,正宗分就是本經主要的部分。佛經都有這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晚上我們就進入正宗分的經文,《講記》節要,請大家看經文: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這一段經文,正宗分開頭,佛(世尊)就告訴龍王,也是告訴我們大家。『一切眾生心想異故』,一切眾生就是十法界一切眾生,從佛法界到地獄法界,佛、菩薩、緣覺、羅漢、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個十法界「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就無量無邊,盡虛空遍法界,統統包括在裡面。「心想異故」,「異」是不一樣,心想不一樣,所以造的業也不一樣,『由是故有諸趣輪轉』。我們看第一條《講記》節要:

  「一、世尊告訴我們六道輪迴的由來,也正是大乘經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心想,由於心想不同,造業就不一樣。」

  《講記》節要給我們說出來,這段經文主要是給我們說明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由來,也正是大乘經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六道輪迴就是一切眾生心想所造成的。在《華嚴經》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我們整個宇宙是心現識變。心就是講我們的自性、真如,一般講真心,真心就是講我們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我們在《金剛經講義節要》學習過一段時間了。在《金剛經》佛給我們講性跟相,心性,心性它是空寂,它是空。相是有,有這個現象,相是從性所生的,所現出來的。就好像我們看電視屏幕,屏幕好比是我們的心性,空的,空寂。但是屏幕它能夠現很多相,你電源一打開,頻道一轉,什麼節目都有,什麼相都有,千差萬別,無量無邊。那個相有,有相;那個有,這個相是從空所現出來,所以有是從空所現出來的,心現。我們現在看到整個世界,是我們的心現出來的。就好像晚上我們作夢一樣,夢境有自己、有別人、有山河大地等等的。夢醒過來,夢從哪裡來?是自己心現識變的。在夢中,除了自己的心,什麼都沒有,就是心現識變。所以心它能夠現,識它能夠變。識就是心想,心有這個想,我們看「想」這個字,是心上面有個相,那就叫想。好像你想一個人,那個人他的相就在我們心裡,長得什麼樣子,那個就是想。所以心有相,那就叫想。

  想,《華嚴經》講這個想叫妄想。妄想,為什麼有妄想?因為我們起心動念。大經上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心本來是空寂的,但是我們起心動念,那個起心動念叫做妄想,它本來沒有,起了個心、動了個念,就叫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出現的,從我們一念不覺那個念頭所發展出來的。那個起心動念,我們覺察不到,這個講得很細,我們淨老和尚在世在講《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了很多,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過去了,「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每一個念頭都有個形狀,形就是物質,形皆有識,但這個物質當中它有精神。所以這個就是彌勒菩薩講的,我們這個世界的現象,就是我們起心動念非常快速的相似相續相,這樣累積起來,讓我們感覺到有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出現了。就像我們現在講的動畫,或者是電影,過去老式的電影,底片一秒鐘轉動二十四張,每一張它是獨立的,它是靜態的,都是一張一張的底片,但是放在機器上快速的轉動,一秒鐘給它轉二十四張,然後燈光打在銀幕上,人都在動了。你看一秒鐘二十四次的生滅,鏡頭的開合二十四次,就是二十四次的生滅,連續下去,我們看起來好像真的。但是現在電視,好像聽說是不止二十四次,更細了,一百次了。

  彌勒菩薩給我們講,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界,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個世界是假的?因為它太快了,你察覺不到。這個都是一念、一念相似相續相,好像動畫一樣,這樣累積,快速的轉過去,然後出現了。如果你一念斷了,前後際就斷了,你就看到這個世界怎麼樣?不生不滅。我們現在為什麼看了有生滅、有變化,變這樣、變那樣,是什麼在變?我們那個念頭在動。就好像電影,你那個機器在動,機器停下來就沒有了,銀幕上又恢復一片空白了。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有一個概念。所以大乘經講到究竟,實在講就是虛妄的。佛經的真跟妄,它的定義,就是真的它就不會變,虛妄的會有變化,無常,因為它是生滅法,它是無常。所以緣生法,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它不是真的。我們現在是生活在這個生滅變化當中,虛妄的世界。我們生活在這個虛妄的世界,我們不知道;我們現在聽佛講,有個概念,但是我們無始劫以來,這個煩惱習氣很深重,所以分別執著,要去轉變、要斷不容易。這個道理,我們聽一聽可以理解,聽多了可以理解,這個叫解悟。但是你理解之後,要透過修行去斷煩惱,那才能證悟,才能證入這個境界。

  回到這一句,「一切法從心想生」,六道輪迴就從心想生的,所謂心現識變,為什麼有六道法界?實在講這個十法界,每一道都有十法界,每一個法界又有十法界。好像我們人道,我們人道也有佛法界,也有菩薩,凡聖同居土,也有阿羅漢、辟支佛,也有天人,也有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也都有。地獄道也有佛、菩薩去度眾生,阿羅漢,這些都有。所以天台宗講百界千如,就是說你十法界再乘以十,每個法界又有十法界,就一百了;一百個法界再乘以十,就一千了,叫百界千如。六道輪迴,「諸趣輪轉」,這是講六道,講「諸趣」就是講六道。有的經典講五道,像我們讀《無量壽經》,是講五道。講六道,這個諸趣就是五道或者講六道,趣就是道的意思。《楞嚴經》講七趣,七趣就是講七道,這個趣就是道的意思。翻譯經典的法師用的字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楞嚴經》,它再加一個仙趣,也就是仙道,修仙的,列出了十種仙。我們中國道家修仙,長生不老,它加一個仙趣。仙在天人當中,高層的就是跟天人是一樣的,天仙;還有地仙。這個加一個仙趣。這個都屬於六道輪迴的事情,不出六道,世間法。

  六道,就是由於眾生的心想不同,心想不同,造的業他就不一樣,他的果報也就不一樣,這個原理就是在這裡。所以心想它是主導的,你心裡的思想,你的見解,就是你起心動念。我們現在講這個起心動念是分別執著,這個很粗的,不是一念無明那個起心動念,那個我們觀察不到,那個太快了。我們現在能察覺的這個起心動念,這些妄念,都是心想。心想什麼,他造的業大概就不一樣了,每個人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心想都不一樣。很難說兩個人的想法都一樣,這個很難。心想完全一樣,成佛就一樣了。等覺菩薩也很接近了,但是還是一點點不太一樣,到成佛就完全一樣了。

  我們再看第二條:

  「二、業有三大類:身業、語業、意業,而以意業為主宰,意業就是念頭。身、口之所造作都是隨著念頭,念善造善業,念惡造惡業。」

  這一條接著上面一條。上面講由於眾生的心想不同,造業也不一樣,所以才會有六道輪迴的現象。這一條就給我們講,造業不一樣,這個業有三大類,業就是行為造作的意思,我們一般講事業、學業、道業,我們念佛叫淨業,念書有畢業、有結業。這就是說我們的行為造作到一個階段,一個總結,業就是行為造作。

  行為造作有三大類,第一類是身業,身的造作,我們身體每一天在動,身體的行為造作就叫做業。造作之後,它有個力量,叫做業力,業力牽引我們去受後面一個果報。第一類身業,身有三種行為,這個我們後面會列出來,因為十善業,身三,身三種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三善業,殺盜淫就三惡業。語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語的四種善業;反過來就是口惡,口的惡業、語的惡業。意,貪瞋痴,反過來就是不貪、不瞋、不痴。不貪、不瞋、不痴就是意的三種善業,反過來就是意的三種惡業。身口意這個三業,「而以意業為主宰」,意業,我們看不到的,心裡面的念頭。意業就是念頭,我們起心動念,起善念或者起惡念,或者叫無記念。無記念就是不善不惡,它也不是善、不是惡,不善不惡的念頭叫做無記。就是這三種念頭。意業它是一個主宰,我們現在的話叫主導,由它主導身、口去造作。所以「身、口之所造作都是隨著念頭」,隨著念頭去造作,好像這個意它是總指揮,是它在指揮的。「念善造善業,念惡造惡業。」念頭善,它就主導身、口去造善業;念頭惡,它就主導身、口去造惡業。身跟口都是意在主導,所以意如果善,身、口的造作就善了。所以意惡,它是造惡業主要的一個根源。

  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一遍懺悔偈,我們每一次做,每一次都要念。為什麼要念這個懺悔偈?因為我們大多數都在造惡業,往往我們自己造惡業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沒有,沒有造惡業。這個是我們凡夫,每一個人都有這個問題。佛在《四十二章經》跟我們講,如果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以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有一些人他學了佛,我講的都是佛的意思。不是!是他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他以為是佛的意思,佛沒有意思,佛法無可說,佛怎麼會有意思?是我們凡夫自己的意思,自己認為是這樣。為什麼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為什麼?因為自己的意思都是錯的。為什麼會錯?因為有我執,你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我執,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什麼都來了,怎麼能相信自己的意思呢?自己的意思都是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行為,統統是錯誤的,都不是事實真相,都是錯誤的、虛妄的。起碼要證得阿羅漢果,如果標準提高一點,要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就完全不會錯了。因此我們凡夫才要讀經,才要講經、才要聽經。讀經、聽經、講經,就天天提醒自己。如果我們不讀經,總會自以為是。為什麼要念懺悔偈?因為我們有貪瞋痴,如果沒有貪瞋痴,你還要懺悔什麼?就不用懺了,就是因為有,才要。你認為我沒有,他有,其實我們自己每一個人都有,你還沒有證阿羅漢果,都有,只是輕重不同而已。

  所以蕅益祖師在《占察善惡業報經》玄義,把十善十惡玄妙的義理發揮到淋漓盡致。有機會我們大家也可以來學習《占察經》,學習蕅益祖師的這個註解,非常好。地藏三經統統是講十善十惡的,十善十惡,講到最後它是一不是二。我們現在凡夫有分別執著,善就是善、惡就是惡。為什麼有善、有惡?善惡從哪裡來?怎麼會有善惡?因為你有對立,有對立就有善惡出現,才有六道輪迴。給我們說真話,你念頭想善,是三善道;你念頭想惡,造的業是三惡道,三善道跟三惡道統統在六道生死輪迴。以佛法的標準來講,六道、三善道以佛法的標準來講還是惡,因為你沒出六道,你還要墮落,你不究竟。超越六道,你超越六道是善,到了四聖法界。一真法界,明心見性的菩薩,看四聖法那還是惡。為什麼?你還沒有明心見性,你還在十法界,你斷了分段生死,脫離六道輪迴,但是你還有變易生死,你還沒有破無明,還是惡。破了無明,有四十一品,你圓教初住破了一品,到圓教二住。二住看初住,那還是惡,二住是善。到了究竟成佛,就至善了,圓滿了。

  成佛那個善,不是我們在分別執著這個對立的善惡,所以在分別對立執著這個善惡裡面,它不是真善,這個道理比較深。我們講,現在一個善、一個惡,講六道裡面這個善惡,大家容易理解。講超越六道的善惡,大家就比較不容易理解。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中國的聖人也懂這個道,所以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聖人就會有大盜,為什麼有聖人?因為有大盜。因為它是相對的,有這個對立起來,就有這個人。相對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大家去揣摩這個道理,揣摩到,你就會提升了。

  我就講我們六道的事情,不要講超越六道,這樣大家比較聽得容易明白。如果再講下去,恐怕大家都打瞌睡了,悟道法師你在講什麼?胡說八道。但是如果你向上一著,你體會到了,你會很法喜的,你會「得未曾有」,稀有,以前怎麼都沒有體會到這一層?佛是講得很清楚,我們老和尚也講得很清楚,就是我們沒有聽清楚。為什麼聽不清楚?因為我們總是還不能去突破我們的分別執著,問題在這裡。

  我們現在就六道裡面的善惡來講,先從第一個,斷惡修善,以這個標準,六道裡面的標準。所以這個十善十惡,那個標準不一樣的,條目是一樣,標準不一樣。六道裡面的善惡、四聖法界的善惡、一真法界的善惡,大家如果看《占察善惡業報經疏》,我們才知道《十善業道經》,你不要以為說它是人天法,不是!你從六道到成佛,只是十善業層次的不同而已。實在講,十善業修圓滿就是成佛,成佛就是十善業你修圓滿了,簡單講就這樣。不管修什麼法門,都是修這個,不是修身口意三業嗎?顯宗密教都一樣,你看顯宗修身口意三業,要懺悔,要修。密宗呢?密宗也是修三密,什麼叫三密?身密、語密、意密。他修行的方法特殊。

  一切諸佛他修成就了,等於說他成就了,他成佛了,他要幫助眾生,教我們理論方法,跟他這樣修,修因證果,修到最後跟諸佛一樣證果了,這個叫因地教,修因證果這個叫因地教。密宗跟淨土宗,這個叫果地教。什麼叫果地教?果地教就以果為因,諸佛如來的果位,做為我們眾生的修因。就是把諸佛所有的圓滿的功德,我們來複製,我們用複製的,用copy的,這樣就很快了。copy的是不是比較快?當然比較快。不然你要自己來,慢慢來,當然都可以,看你要用哪一種?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萬德莊嚴就是這句佛號。我們一直念、一直念,就是把他果地一直薰,薰我們這個心,薰到最後,我們就跟他一樣了,這個是快,這個省掉三大阿僧祇劫,一念,你就不斷的複製,不斷的薰習。

  這個《楞嚴經》講得很清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我們念這句佛號就是薰。還有,你要最快的就是念佛。我們做三時繫念,中峰國師不是給我們開示嗎?「直饒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畢竟該」。生前空劫事,多生多劫,空劫以前再以前,這個不曉得什麼時候了。意思就是說,十方三世所有一切,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佛法,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統統該,概括了,包括裡面了,一樣也沒漏掉。問題是我們相不相信?我們聽了不相信,真的嗎?有這麼簡單嗎?我們肯定不相信。所以佛也知道,《彌陀經》佛不是跟我們講得很明白嗎?這個叫難信之法。難信能信,那你就有福了。所以這個法門行不難,信難,我們總有懷疑,真的嗎?所以念的那個心它就不懇切,常常就會忘記。如果真的相信,像夏老居士說,一秒鐘都不願意讓它空過。夏老居士說到怎麼樣?他那個念佛,真的是念到的這個心得跟我們分享。他說要趕快搶救,搶救一句是一句。什麼叫搶救?你多念一句就是一句。所以他說,「多說一句廢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你多說一句廢話、沒有意義的話,廢一句,那個對你沒有意義、沒有幫助;你多念一句,你的阿賴耶識佛的種子又加深一次。所以他說要搶救,他一秒鐘他都不願放過。他是一個。

  出家人就是海賢老和尚,他一個字也不認識,他就抓住這一句。抓到怎麼樣?片刻不丟失。大家去看他的光碟,片刻、一剎那他都沒有丟失掉。他很忙,他從早做到晚,但是他心裡都沒有丟失掉,心裡有佛。所以你看他往生那麼自在,現在留肉身,那個示現給我們看的,這個是最直接的,關鍵在信,信難!我們總有懷疑,一面念、一面有懷疑,自己說我沒有懷疑。怎麼會沒有懷疑?你自己不知道。所以過去我常常講,我們老和尚往年到美國,一年要去住半年,很多同修寫信來問問題,我們師父都叫我回答,代替他回答。有一次有一個居士寫個信,她說聽老和尚講《彌陀經疏鈔》,念佛三個要訣,第一個不懷疑,第二個不夾雜,第三個不間斷,她說這三個,她做到兩個,第三個不間斷她沒做到,因為要上班、要睡覺,所以就間斷了。這一條做不到,但是她做到不懷疑、不夾雜。我就給她回了,我說妳既然不懷疑,為什麼還要寫信來問?妳有疑,才會來問;沒有疑,妳問什麼呢?這說明什麼?說明她有懷疑,她自己也不知道,她以為沒有。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沒有,妳問什麼?所以你不要以為信佛容易,修是不難,你一念就能成佛是真的不假,關鍵那個信很難。

  信難,因為有懷疑,你懷疑就有夾雜,就間斷了。因此我們看釋迦牟尼佛他出現在世間,他成道之後做什麼事情,大家知道嗎?佛成道了做什麼?帶大家打佛七,還是打禪七?好像在經上沒看過,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佛都是講經說法,是不是?從一成道就講《華嚴經》,凡夫、二乘聽不懂,只有看到佛在那邊打坐,他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明心見性以上的大菩薩,華藏世界的大菩薩。所以出定,從《阿含經》人天小教講起,講到最後開權顯實講《妙法蓮華經》,回歸到一佛乘。他一生給我們示現的,就是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沒有帶大家念一天佛、參一天的禪。這個示現告訴我們什麼?佛法知難行易。為什麼講經說法?為什麼要聽經聞法?目的在哪裡?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如果你疑斷掉了,你真正信心生起來,那不用聽經了。所以現在不聽經的人,可能是他疑都沒有了,他不懷疑了,他一句佛號念成功了。所以我們現場來聽經的就不多,包括我們自己住在這裡的出家眾,他都不會來的,他沒有懷疑了,所以他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功了。所以如果我們有懷疑,經不能不聽。你要真沒有懷疑才可以,你不要自己有懷疑一大堆,認為自己沒有懷疑,不要搞錯。真搞明白了,修行不難,《彌陀經》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就一心不亂,就有把握往生西方,那不難,但是你要信,這個難。難信之法,不是跟你講那麼清楚了嗎?不然為什麼要講經?佛成道,拿個引磬,大家來跟我念佛,不個個都去了嗎?對不對?辛辛苦苦講了四十九年,苦口婆心,就沒有必要了,就拿一把引磬,大家跟在我後面,念佛,大家都去了。去不了!為什麼去不了?因為有懷疑,你疑沒有斷掉就是障礙。斷疑不容易,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講,「疑網纏心不易知」,就是這個疑,懷疑那個疑,好像捕魚那個網,密密麻麻的,纏在你的心裡,你不容易發現,你不容易知道。那怎麼辦?就是要念佛。但是念佛又有懷疑,念不下去,有夾雜,所以要聽經、講經來補助。「疑網纏心不易知」,懷疑纏縛在你的心裡面,不容易知道。

  所以過去黃念老他也講,我早年聽他的錄音帶,一九九O年我去大陸,我們師父叫我送《華嚴念佛三昧論》的稿子去給他老人家,去他家住的胡同,去跟他見過一次面。他那個錄音帶,有很多同修問問題,也問到不懷疑這個問題。不懷疑,你就全部都放下了,你真正放下,那就真不懷疑,還放不下就是有懷疑。所以有很多同修說我放下了,我統統放下了,黃念老講,沒事的時候都放下,事情來了一樣也放不下。真的是這樣,所以我們不能誤會,我們有懷疑,我們還放不下,以為說放下了、以為不懷疑了,這個就錯了。所以要聽經聞法、講經說法,就是這個目的。

  所以在這個比較高深的道理,一般人他就不容易理解,所以這個要看對象來講,看根機,他的程度。如果他已經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你要講他能夠接受的,你就不能講得太低了,這樣你不能幫他提升。所以在密教裡面,黃念老跟我講,他說淨土是密宗的顯說。密宗,他們修的,黃念老他也修密,他對密講了很多,很多同修問他這方面的,他是正知正見,他也遇到真正的上師。他給我們講,現在上師很多都是假的,你哪有那麼大的福德因緣遇到真的?遇到真的,你就真有成就了。假的比較多,冒牌的多。

  所以密宗他的層次也很多,最高層次他給我講,就是跟達摩祖師傳到中國那個祖師禪是同等的境界,最高的密法就是那個,跟禪一樣的。其次就是三密相應,這個三密相應就是說我們凡夫身口意三業,就是你手結印,口念咒,意觀想,你這個三密修到跟佛的三密相應了,你凡夫的三業本來一天到晚在造惡業的,頓然就變成佛的三密了,跟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了,這個叫即身成佛,它的原理就是這樣。這個原理也就是薰習,把佛的果地,他修成果的,你藉他這個來薰我這個。所以三密相應就是這個原理,這個道理就在這裡。所以密宗、禪宗,就是在一般講叫圓頓教。淨土是圓頓的圓頓。因為密宗你要真正好的金剛上師給你傳授,不然你恐怕修到最後走入邪道了。現在很多走入歧途了,他自己不知道。但是他也有神通,他福報也很大,信徒也很多,但是成不了佛,成了魔,修到魔道去了,修錯了,這個就很可惜了。

  三密相應,這個三密他有一密相應,他也成就,其他兩密他也能夠同時相應。就像我們觀想白毫,佛的一相,你那一相觀起來,其他的相也會成就。所以你三密同時相應做不到,你修一密。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他特別說明要念「阿」,這個才是正確的發音。但是現在,他說南方人都念凹,阿(音凹)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他說那也不要去糾正他,他有信願,念凹、念阿統統可以往生,這個往生沒有妨礙,念習慣就好了。但是因為密宗他們念這個咒語,就講求那個音要標準,因為音標準,他才相應,所以他就比較講求。我們不是專修密,就沒有辦法那麼講求,而且口耳相傳的也會變,這個咒語也不一定很準。特別這個咒語不是人家一代傳一代的,現在我們看到根據這個字的注音,那個音差很大。高層次的佛菩薩,你怎麼念,他都懂你是在念什麼。比如說念往生咒,我們現在念得不標準,但阿彌陀佛一定知道我們是在念生咒,因為他有神通,不管你用什麼口音念,佛統統都知道你在念什麼。但是如果你要招呼鬼神的,六道裡面那些鬼神,你念不準,他就聽不懂,他聽不懂你在念什麼。所以你要招呼鬼神,你要念得準。像你去請穢跡金剛來,你要念得準,你念準了,他就真的就現身來給你看了。所以黃念老講,大陸有一個居士念穢跡金剛,他就念念,真的被他念準了,那個穢跡金剛出現,他都嚇得趕快爬到桌子下面去了。

  身業、語業、意業,密宗他修這個三業,凡夫造善惡業,這個三業你手結印、口持咒、意觀想,三密相應,你要常常修,他這個修是什麼?黃念老他是學科學的,他有一個比喻,他說好像我們在調電視頻道。以前我們調收音機,調頻道、調頻率,他說調協調協,我們以前聽收音機不是要調嗎?調那個頻道,調調調,調對了,就好像保險箱的號碼鎖,轉轉轉,轉對了就開了。他這個三密相應就跟那個道理一樣的,你就念念念,你念對了,一相應,佛菩薩所有功德統統到你這邊來了,你就成佛了,這樣就很快了,這個叫果地教。他也很慈悲,怕我們不懂,他用個比喻,他說好像你要吃一個饅頭,現在都有做現成的,你拿去吃就好了,你就吃到饅頭了,這個就果地教,成果有,做好了;做好了,你頂多花個五塊錢去跟他買,我們就吃掉,就吃到饅頭了,我們就是直接去享受他的成果。如果你要從因地教,你要吃那個饅頭可不那麼簡單,你要找一塊土地,然後去整理、然後去播種,種麥。我們到山東齊素萍老菩薩那邊,那邊麥田很多,我也去撿過麥。你要種,那你要施肥、要照顧,然後要收割,然後磨成麵粉,然後再做成饅頭。這個我當兵也學做過饅頭。還要去蒸,蒸好了,然後拿出來,你才有饅頭可以吃。這個程序、這個過程,就像我們修因證果這個因地教。

  所以佛法的修學有兩大類,一個果地教,一個因地教。所以禪宗,禪宗它也算是比較偏重在自身,如實知自心,但是他成就要快,還是要求佛力加持比較快。所以密跟淨土都是屬於果地教。但是禪宗也是很快,因為它直接,直指心源。所以佛的教學有圓頓、漸次的教,這個不一樣。這個隨各人的根機,因為有些人他能接受哪一個,佛就跟他講哪一個。有的人你跟他講圓頓教,他不接受。你要上一O一大樓,一定要爬樓梯,哪有坐電梯可以到的?那麼高,一定要爬。佛說好,慢慢爬,爬久了也會到。但是你爬得很喘,要休息一下,然後再爬,爬到最後也會到了。但是如果你相信坐快速電梯可以很快就到,那你很快就到了。佛沒有意見,告訴你,你不能接受這個,就告訴你另外一個,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修小乘的,他不相信大乘的;修大乘的,他歧視小乘,那也不對,應該都要平等對待,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跟大家講了這些,似乎是題外話,但是也不是題外話,如果回歸到佛法,無非就是修這三業,身業、語業、意業。你看密宗,它講得是很具體,三密相應,很具體。我們學佛就是要作佛,當然我們以這個為最高標準,我們不是說你學佛就是為了求個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在六道輪迴,這個不是佛的期望,佛是希望你超越六道,希望我們成佛。但是求人天福報的人,畢竟還是佔大多數,那佛就恆順眾生了。現在你只想求人天福報,就教你得到人天福報的理論方法;你想要超越,就教你超越的方法;你要慢慢修,就教你慢慢修的方法;你要很快成就,教你很快的方法。佛沒有定法,佛無法可說,都是恆順眾生。眾生根機不一樣,每一個人的理解力不一樣,每一個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千差萬別,所以法門才有無量無邊。

  我們回歸到六道,我們在六道,回到六道來,剛才講到佛法界去了,現在我們回到六道。要跟大家講一個很奧祕的,這個就看你信不信?你信了,當下你就入佛界;你不信,慢慢來。你相信,中峰國師不是講嗎?「直饒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畢竟該」,你相信不相信?講到最後,第三時,「遊戲逍遙非分外,得佛受用,徹法源底。常寂光處處現前,大願王塵塵契會」,我以前讀到這一段,這個是成佛的境界,距離我非常遙遠,遠之遠矣。「常寂光處處現前」,我是現在煩惱處處現前,我到哪一天能夠常寂光處處現前、大願王塵塵契會、遊戲逍遙非分外呢?我們去玩,都是本地風光。玩也是佛法,你還不用入那個境界,玩是玩、修行是修行;入那個境界,玩也是在修行。最近我看到黃念老的一些開示,有一點體會跟大家分享,這個分享也很寶貴的。黃念老他也是根據夏蓮居老居士,夏蓮居老居士他就是修念佛法門,念到理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了。夏蓮老給我們講,我們心裡念這句阿彌陀佛,念念你都在常寂光當中。你當你念這一句,你就是在常寂光,你現在就在常寂光,不是說往生之後才去常寂光,不是;現在,你現在念的時候,就是常寂光處處現前。你就抓住這一句,如果你真的相信這一句,我看你少念一句你都不願意,你會緊緊抓住,多念一句是一句,因為你念一句就是常寂光現前,再念一句又是常寂光現前,你不念,你還要做什麼?

  為什麼我們不念?不知道。佛講了,不敢相信,「真的嗎?我業障這麼重」。我們在念什麼?念「我業障這麼重」,不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問題出在這裡!「我現在是凡夫」,都念這個。佛叫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其他念頭統統放下,你現在就在常寂光了。但是我們總是「我現在是凡夫,我煩惱很多」,你一天到晚念這個,不是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要把這些放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那你就是在常寂光當中,常寂光就處處現前,什麼時候現前?你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就現前。「我沒有見到常寂光」,懷疑又來了。你只要不懷疑,就是!你相信不相信?「還不是。」你看!這個疑好不好斷?我這樣講,你就知道夏蓮老講的「疑網纏心不易知」。這個是最高的,最高的法大家不知道。所以大家有緣,今天跟大家分享這些,大家如果能真信不疑,那你成佛很快,不用那麼麻煩,不用三大阿僧祇劫。你不相信,就沒辦法。佛就跟我們講了又講,這是難信之法,不是難行。你那個字要看清楚,是難信,我們信難,你真信成佛就快了,哪有那麼麻煩!你不相信,就沒辦法,那就慢慢來吧!就這樣。

  好,我們現在回到六道,來講善惡法。所以「身、口之所造作都是隨著念頭,念善造善業,念惡造惡業」。在《太上感應篇》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就是我們起心動念,你起一個善念,吉神就來了。我們一天到晚,新加坡那邊廟滿多的,馬來西亞的廟也滿多的,很多人都去拜,跟台灣一樣。很多廟,去拜神幹什麼?求平安,求吉神來。是不是你去拜,吉神就來?不一定,看你的念頭。如果一天到晚,你那個都惡念,你感應的都是凶神,不是吉神。你到廟裡去拜,你還是感應凶神,因為是你念頭自己招感來的。《太上感應篇》第一句就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災禍、福報沒有門路,自己找來的。自召就是自己自召的,自己感召來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你造善得善報,造惡得惡報,自作自受。

  所以念頭善,你善事還沒有做,吉神馬上就相應。你念頭惡,你起個惡念,惡業還沒有造,凶神就跟來了。所以過去我常常引用《太上感應篇彙編》元自實先生這個公案,我們老同修聽過再聽也沒關係,多聽幾遍。新的同修沒聽過,那更要聽了。這個元先生,他要去殺一個姓繆的,那個姓繆的對不起他。有一天早上氣沖沖的,拿一把刀要去殺這個姓繆的。經過一個軒轅廟,軒轅廟供黃帝的,三黃五帝那個黃帝。那個廟在宜蘭有一間,供黃帝的,我去過。那個廟祝一大早要起來誦經,看到一個人從廟門口經過,他看到這個人後面怎麼跟了好多凶神惡煞,跟了一堆,就從廟門口經過了。後來沒多久,那個人又折返回來。這次回來不一樣了,後面跟著好多善神,好像天使一樣,也是一大堆。他看了很奇怪,這個人到底是幹什麼?就把他找來,找到廟裡面來去問他。請問他貴姓?你剛才是去哪裡?去做什麼?

  元自實先生他也很坦白,就跟這個廟祝講,他說我剛才是準備要去報仇的,那個姓繆的對不起我,我去準備去把他給殺了。結果走到他家門口,突然想到,他家還有個八十幾歲的老母,他的妻子兒女,兒女還小。他說,他就想一想,我殺了這個姓繆的,他的老母親誰去照顧?他的妻兒誰去撫養?我殺了他一個人,不等於殺了他一家嗎?對不起我的只有姓繆的,他的家人是無辜的。想到這裡,就放棄報仇的念頭,放下了,不報仇,回去算了。這個善心起來了,到他家反而替他仇人的家人想了。要去報復,那是惡念,瞋恨心,但是到了,起了一個善念,不報仇了。

  這個廟祝就跟他講,他說我知道,我明白了。他說你知道嗎?剛才你怒氣沖沖要殺那個姓繆的,你後面跟了一大堆凶神惡煞。你到他家門口,你忽然替他家人想,放棄這個報仇的念頭,你的善心起來了,那後面很多吉祥的神跟著你。他就勸他,你從今以後斷惡修善,你的前途無量。他聽到這裡滿身冷汗,原來動個念頭,事情都還沒有造,就感應到吉神、凶神這麼快,所以起心動念就很謹慎,後來真的努力斷惡修善,做官做很大。這個公案也可以給我們斷惡念、生善念的一個提醒。念頭善,身口就造善業;念頭惡,身口就造惡業。念頭善,身就造不殺不盜不淫,念頭惡就殺盜淫,隨著念頭在造作。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