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二十二集)  1991  台灣電台  檔名:01-009-0022

  【命濁—因果並劣,壽命短促,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五濁最後的一條是『命濁』,也就是生命受到了染污。『因果並劣』,因不善,當然果報就不能盡如人意,所以身體的不健康、衰老、壽命的短促,這是屬於「命濁」的現象。這樣一個身體,假如修行要費很長的時間,修行要相當艱苦,那怎麼能成功?所以必須要找到一個法門,既不費時間,也不要很辛苦,這樣我們才能得度。

  因此自古以來真正講到修行,都要年輕,都要體力,譬如參禪、學教、念佛,都沒有例外的。我們就念佛法門而論,我們打一個佛七,真正的佛七是這一句佛號晝夜無間,一定要做到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七天七夜佛號不間斷,我們能做到嗎?我跟同學們說,我就做不到,為什麼?年歲太大了,體力衰退了,不要說七天七夜,一天一夜不休息,我的體力就吃不消。但是我在年輕的時候可以做到,二十幾歲的時候,的確七天七夜不睡覺是不成問題的,可見得修行需趁年少,四十以後修行就很苦,很艱難,這是我在此地勸勉同修們要趁年輕力壯的時候來認真的修行。

  我們看《高僧傳》,看《居士傳》,古時候這一些在家、出家修行人,開悟的,證果的,得一心不亂的,都是在二十幾歲,三十幾歲,這樣階段年齡當中幾乎佔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四十歲以後修成的那是困學而成,人數很少,不多見。六祖大師,這是在中國佛教史裡面最有名的人物,他老人家開悟證果,五祖把衣缽傳給他的時候,他只有二十四歲。諸位想想,不是這個年齡,哪有那一份精神與體力?他把他的精神體力全部投在修學當中,所以有不思議的成就,這是我們要清楚明瞭的。因此到年齡衰老了,我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得到殊勝的成就,已經是不可能了,那只有找一個不費時間、不太辛苦的方法,信願持名往生不退的行門才能夠真正得度。五濁,這五種染污就介紹到此地。

  惡世,「惡」是不善,既然身心有這樣的染污,他所作所為當然就不善。不善之行無量無邊,佛把他歸納成十大類,叫十惡業,十惡裡面又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身體的造作,這裡頭有三項,第一個是殺生,第二個是偷盜,第三個是邪淫,這是身體的造作。殺生大家好懂,偷盜比較上難以理解,偷盜的範圍非常廣大,偷盜的定義在佛經裡面叫不與取,就是沒有得到物主的同意,你把它取過來,就叫做偷盜。譬如我們今天一般的國民都有納稅的義務,稅收是國家正常的收入,如果我們想方設法少納一點稅,這種心態、作為就是屬於偷盜,偷盜國家的財富,這就犯了盜戒,怎麼能持戒呢?這是舉一個例子而言。邪淫不僅僅是指男女之慾,凡是衣食住行物質生活過於奢侈,超越了你的本分,都叫做邪淫。當然邪淫正指是男女淫慾,不是夫妻正常配偶,這都是邪淫,引伸的意思那非常之廣泛,一切過度的奢侈都屬於這一類的。

  第二類是口業,口業是講言語,我們一般人最常犯的,佛把它歸納成四種。第一個是妄語,說話不誠實,欺騙對方,這是妄語。第二種是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第三種是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叫人聽起來很難入耳,這個也是口過;縱然所宣說的是正理,也應該要柔和,不應該用粗暴的言語,這屬於口業,口的過失。第四種是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說的是很好聽,但是他的用意是愚弄他人,欺騙他人,所以這是口的四種過失。第三類是意,就是心裡面的存心。存心第一個是貪,第二個是瞋恚,第三個是愚痴,我們在前面已經跟諸位說過。

  所以我們冷眼觀察,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因為一個人看自己的過失很不容易,很不容易覺察到自己的過失,但是看別人的過失卻很容易發現。把別人當作自己的一面鏡子,看看別人,馬上回過來反省自己,就很容易發現自己的毛病、過失,就見到了。我們自己是不是每天都在做殺盜淫?每天都在那裡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心裡面是不是存著貪瞋痴?這十種惡行是不是天天都在造?天天都在增長?為什麼會造惡業?還是前面所說的,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錯誤,想法錯誤,你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就是我們自己本人,自己與生活環境的真相不了解,看錯了,想錯了,所以你的造作行為全盤都錯誤了,這種錯誤的行為歸納起來叫十惡業。所以佛在經上給我們講,我們生存的環境、現實的環境是五濁惡世。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世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蕅益大師這一段的開示非常重要,我們讀《要解》,研究《要解》,決定不能輕易疏忽。實在講,不是他老人家給我們提起,往往我們讀經當面錯過這一樁大事因緣。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怎麼成佛的?實在講很少人能夠具體說明,縱然有人說,我們聽了之後也很難理解,從來沒有像蕅益大師講得這麼簡單明白,他講的話確確實實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在本經就能夠得到證明。

  他給我們說,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按照中國歷史的記載,佛出世在周朝昭王二十六年,佛滅度在周穆王五十三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根據這個記載,佛滅度到今年應該是三千零十八年。佛當年出世示現成佛,怎麼成佛的?原來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個實在講從來沒有聽人講過,我們天天念《阿彌陀經》也沒有發現,蕅益大師給我們一說出,我們才回過頭再翻翻《彌陀經》,有沒有這一句?有,果然是真的。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這個我們不管它,「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都是經文。特別我們要注意的就是蕅益大師今天所講的,這個經文再說「如我今者」,「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稱讚」就是念佛,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佛自己說,「於娑婆國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說「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我們在經文上得到證明。

  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方法,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釋迦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所以有很多同修看到蕅益大師《要解》上這一句,來問我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成佛的經文在什麼地方,我說就在《阿彌陀經》之中,「我怎麼沒有看見?」你仔細去一看,就發現了,就是這幾句經文,蕅益大師發現了。我們天天念,實在講不是蕅益大師提示,我也沒發現,《彌陀經》天天念,沒有發現。這一發現,使我們對於念佛法門真正肯定,所有一切疑惑統統斷除。釋迦牟尼佛念佛成佛,我們就聯想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也是念佛成佛,這是我們聯想,聯想有根據嗎?有,什麼根據?《大方廣佛華嚴經》。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這就是明文,這就是證據。十地菩薩,始是從初地,終是指等覺,從初地到等覺,他們修什麼法門?就是修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

  這是我自己在過去十七年中沒有中斷的講《華嚴經》,我講《八十華嚴》,同時也講《四十華嚴》,從《華嚴經》上重大的一個發現,於是我才回過頭來死心塌地專修念佛法門。我對於念佛的起信是從《華嚴經》上得到的,所以古德說「《華嚴》《法華》是《無量壽經》的引導」,我對於這個話是非常的贊成,肯定的接受,因為我自己就是從這個地方入《無量壽》的。

  這是佛把他自己修行成佛的方法傳授給我們,這個方法是諸佛所行的境界,蕅益大師這個講法跟我剛才所講的相應。我的推想,十方一切諸佛怎麼成佛?統統是念佛成佛的,所以這是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與佛才能徹底究盡,不是九法界眾生,九法界包括等覺菩薩一直到地獄眾生,要靠自己的能力是沒有辦法搞清楚的,換句話說,不能信,不能解,這個法門才是真正不可思議。九界有情對這個法門能信能解,那就是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是過去生中有不可思議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一生當中現前而已,同時又蒙十方諸佛如來冥冥當中的加持,所以你一接觸,你能夠相信,你能夠理解,諸位細細去念《無量壽經》就明白了。這個裡面也是不思議的因果。

  【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稟此也哉。】

  『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這是講它的簡單容易。『圓轉五濁』,我們要注意那個「圓」,圓滿的就能夠轉「五濁」變成五清,就是五種清淨。『唯信乃入』,你對這個法門不相信,不能接受,換句話說,這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你就得不到。『非思議所行境界』,這一句話說,不是我們的思想、言語能夠達到的境界,我們無法想像,也說不出來。『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稟此也哉』,這是顯示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恩德無量無邊,超過父母。他老人家到五濁惡世來示現自己念佛成佛,以大智慧、大慈悲,他見到這個事實,念佛成佛法門,他自己依照這個方法修學,又把這個方法告訴我們,我們才知道,我們才曉得學習。

  【若不深知其甚難,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火宅之中,戲論紛然,唯深知其甚難,方肯死盡偷心,寶此一行。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甚難,而深囑我等當知也。】

  這一段的開示,意思非常的深刻。平常我們在一些同修私下談論交換修學心得的時候,往往很容易體會到修學困難,障礙很多,這一樁事情必須要很冷靜靜下心來認真的去檢討、去反省。佛法無論是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修學的樞紐都是在「一門深入」,最忌諱的是夾雜,不但是淨宗念佛不可以夾雜,其他任何法門也都不例外。夾雜就決定不能專心,要知道佛法的修學是以定,通常我們叫禪定,淨宗法門稱為一心不亂,以這個為目標。換句話說,如果雜修,同時修兩個、三個以上的法門,對於定功,對於一心,必然有妨礙,換句話說,一心就很不容易達到。

  我們再看佛在大小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詳細的說,這就是「十二因緣」。如果簡略的說,就是「惑、業、苦」,迷惑,造業感受的苦報,這是六道輪迴理論的基礎。如果把惑、業、苦斷掉,輪迴的現象就沒有了。如果惑、業、苦不能夠斷掉,六道輪迴的事實一定是存在的。因此我們就可以認真來做一次反省,我們有什麼力量,什麼樣的能力,能夠斷惑?惑是迷惑,從最粗淺的說,就是前面所講的見惑、思惑,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五濁裡面所講的見濁、煩惱濁,我們有沒有能力把它斷掉?如果不能,我們心裡面還是會有貪瞋痴慢,還是會有是非人我,有這些妄想執著,那就曉得難,太難太難。

  見思煩惱不斷,決定不能超越輪迴,所以了生死、出三界、成佛實在是一樁不容易的事,這就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要深知其難。你真正曉得這個困難了,才知道確實沒有其他的方法超越五濁惡世。『火宅之中』,「火宅」是比喻三界六道,就像一座大樓,這座大樓已經發生火災,已經燃燒起來,不過還沒有燒到我們這一個房間,雖然沒有燒到,不久必然燒到,這是比喻三界都苦。欲界有三大類之苦,所謂苦苦、壞苦、行苦,前面都曾經跟諸位報告過。色界四禪雖然沒有苦苦,他有壞苦、有行苦。六道裡面最高級的凡夫,連這個形體他都不要了,我們所謂是精神的世界,靈界,他只有神識,沒有色相,因此他沒有壞苦,但是他還是有行苦,換句話說,他那個境界不能永遠保持不失。由此可知,三界之內,剋實而論,唯苦無樂。

  特別是我們當前的社會,現在這個世界,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由於民主自由,特別是言論的自由,出版的自由,大眾傳播的自由,這些自由給我們帶來許多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看法,這就是『戲論紛然』,使我們大眾生活在這個世間找不到善惡的標準,找不到是非的標準,諸位想想,這是什麼樣的世界?這就是真正的大亂之世,不僅是亂世,是大亂之世。亂在哪裡?思想亂,見解亂,所以我們承受的苦難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地區,這是非常可悲的現象。佛告訴我們,除這個法門之外,要想擺脫這個苦難,是非常困難的。過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之前的兩天告訴學生,他說現在這個世間已經亂了,即使是諸佛菩薩、神仙來臨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老人臨終最後的遺教,與蕅益大師在此地給我們的開示,『死盡偷心,寶此一行』,可以說是同樣的苦口婆心,大慈大悲。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說這個甚難,囑咐我們應當要知道。

  蕅益大師苦口婆心勸我們,要我們「死盡偷心,寶此一行」,這個意思是說對於一切僥倖的心理,投機取巧的心理,必須要把它打斷,要把當前的現實看清楚,把握住,我們這一生才有成就的機會。在一切法門之中,不是不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由於我們眾生的機緣不一樣,善根、福德不相同,因此必須選擇契合我們自己根機的法門,這樣才容易成就。

  淨宗持名念佛的方法實在說最契末法根機。這個法門,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印光大師說,上上根,這是指圓教等覺菩薩,也不能夠超過它的範圍。印祖講這一句話絕對不過分,我們讀《華嚴》就看到,文殊、普賢就是印祖所講的上上根,他們所選擇的法門是念佛求生淨土。下下根,乃至五逆十惡,大逆不道之人,臨終十念、一念也能往生,可見這個法門的廣大。更難得的是這個法門容易簡單,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需要費很多的精神,只要念到像大勢至菩薩給我們所講的標準,「淨念相繼」,念佛人要特別注意這四個字,那就決定成就。什麼叫淨念?淨是信心清淨,不能有一絲毫的懷疑,一絲毫的猶豫,不能有一絲毫的夾雜,這才叫淨念。相繼就是不間斷,因為我們業習深重的凡夫,佛號間斷不是墮落在妄想就是墮落在無明,這就很可怕,因為妄想、無明是六道生死的根本,成天打妄想、墮無明決定不能夠超越三界,因此功夫不能間斷,這是第一要緊的大事。大師在此地跟我們講「寶此一行」,意思就在此地。

  真正能把這個行門看作非常的寶貴,那就要做到「淨念相繼」,這樣子念佛才符合經典裡面所說的宗旨,才能夠在這一生了脫生死,這是永脫輪迴往生不退成佛,這是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所期望的大事,我們這一生就能夠圓滿的實現。這就是彭際清居士所講的「無量劫中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所以佛、菩薩、祖師都勸我們放下身心世界,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生到西方之後,我們的道業很快就圓滿成就,然後再倒駕慈航普度法界有緣眾生,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真實有見識的英雄好漢,佛門裡面常稱為大丈夫,就是指這一些人,這是我們的典範,是我們的榜樣,我們一定要跟進。

  四弘誓願裡面教給我們先斷煩惱再學法門,斷煩惱就是要成就念佛三昧,一心不亂。所以我們自己仔細衡量一下,如果自己的根性不適宜廣學多聞,那就不如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在這一生當中決定不再設想修學其他的法門、其他的經典,專求一心,專求西方極樂世界。等生到極樂世界之後見到阿彌陀佛,我們再進修第二個科目,那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這不失是一個非常好的設想。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壽命同佛,無量壽,這是極樂第一德。西方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就是說不乏良師益友,修學環境無比的殊勝。我們把整個的精神,整個的心力,首先求得這樣圓滿的修學環境,這是正確的,決定不是錯誤的。

  如其不然,在此地廣學多聞,妨害了我們一心清淨,換句話說,妨害了我們往生極樂,來生還要搞生死輪迴,這個損失就太大了。因為一個生死輪迴必定有隔陰之迷,前生所修的會忘得乾乾淨淨,必須重頭再要來起,因此生生世世不能成就,這是我們過去生中所經歷的教訓,我們要記住,不要再犯。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無不說甚難,這個法門難信,其他法門難修,所以囑咐我們應當要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