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一集)  2013/7/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7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五十六頁倒數第二行,從第二句看起:

  「惱者」,煩惱,「《箋註》曰:惱,心所名。小煩惱地法之一」。下面括弧裡面是個註解,「無明」,這是所有煩惱的根本,一切煩惱都是從它而生的。明是明瞭,明瞭什麼?對宇宙、對人生,對過去、對未來,對萬事萬法,無論是理論、無論是現象,你沒有一樣不明瞭。這什麼?這是你本來面目。《華嚴經》世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這個意思。你本來是佛,你沒有一樣不明瞭。但是現在什麼都不知道了,叫無明。

  為什麼什麼都不知道,本來知道,現在不知道了?這樁事情中國老祖宗說過,就在四書裡頭。四書是宋朝朱熹編的,他取《禮記》裡面的兩篇,「大學」、「中庸」,取經典裡面的《論語》跟《孟子》,合起來成為一本書,叫四書。《中庸》是講理論,《大學》是講方法,這個理論如何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講方法,《論語》跟《孟子》是古人做榜樣給我們看,《論語》是孔子,孔子怎麼落實的,孔子代表聖人,孟子代表賢人,看孟子怎麼落實的。所以這本書的編輯理念,我們說靈感,應該是從《華嚴經》得到的。我們知道朱夫子學佛,雖然他排斥佛,他排斥佛是別有用意,是尊崇儒,希望將來死了以後自己的牌位供在孔廟裡面做陪祭,目的在此地,那是讀書人無上的光榮。

  《大學》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把聖賢的學術,總的綱領、總的歸納就這三句話。有沒有講到無明?講到了,你看,明明德,明德就好,明德為什麼還要加個明?因為明德沒有了,明德無明了,現在要明明德,要靠修行的功夫把明德找回來,讓無明恢復三明六通,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這個意思。明德的相是什麼?明德就是成佛,《大學》上講的明明德就是佛教裡頭成佛的意思,無明斷了,破無明了,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德是這個境界。

  明德的樣子是什麼?樣子是親民。所以明德是體,親民是相,它現出來的相。這個親是什麼?親愛,民這個字是代表,在佛法裡面講是萬法,惠能大師所說的,「能生萬法」,萬法是它起的作用,從體起用。對於一切萬法,因為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萬法是一體,一體當然是親愛,這個親民是這個意思,對於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沒有不親愛的,用親愛就是說明跟自己是一體。它起的作用就是止於至善,心不染污,事做得非常圓滿,純淨純善。從心現,講淨,真心是清淨心變現出來的,講阿賴耶是善,阿賴耶有善惡,清淨心沒有污染。換句話說,止於至善就是佛家所說的純淨純善,這是佛,這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跟佛在哪裡?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沒有一法可得。

  我們今天的大千世界是什麼?一場夢。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有自己、有很多人、有山河大地,好像是真的,夢中不知道自己在作夢,以為是真的,醒過來之後才曉得全是假的。我們今天六道輪迴是一場夢,什麼時候會醒過來?明就醒過來了。這夢從哪來的?無明來的。無明,迷惑了才作夢,醒過來就明白了。什麼人醒過來了?阿羅漢醒過來了。阿羅漢把見思煩惱斷了,他就從六道醒過來了,六道輪迴不見了。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我們看哪一樣東西沒有生滅?人有生死,動物有生死,生死就是生滅,植物有生死,礦物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就是礦物的生死,星球的生死,宇宙之間星系的生死,這統統叫有為法。凡是有為法,都像作夢一樣,夢裡頭有,醒過來就沒有了。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什麼?這事實真相。

  真正通達明瞭事實真相,你的心就定了。怎麼知道定?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眼見色,耳聞聲,六根在六塵上起作用,他能保持自己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境界叫佛知佛見,說明你成佛了。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成佛是自己成就,成就自己的究竟圓滿,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佛教的名詞叫萬德萬能,不是別人,是自己。我們今天(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這個變是相上變,性上沒變,性是永恆不變的,那是真的。相怎麼變?相是迷了自性。怎麼迷的?起心動念就迷了。佛說一切眾生迷惑的原因,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迷了。這個一念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為什麼?它太微細了。照彌勒菩薩的講法,這一念合我們現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論秒算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是一念,我們怎麼能知道?

  我們過去看電影,不是數碼的,現在進步了,科技進步,用數碼,以前用幻燈片,就是現在所講的動畫。幻燈片在銀光幕裡面用高速度來放映,那個高速度速度多快?二十四分之一秒,也就是說你眼睛睜開一秒鐘,銀光幕上的畫面是二十四張,一張一張重疊在那裡,你看出形相了,你有了概念。如果這二十四分之一秒只給你放一張,其他的統統抹黑,你有沒有看到?看到了。看到什麼?銀光幕上有光,閃了一下就沒有了。光裡頭有什麼東西?沒看見,不知道。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只知道光一閃,什麼也沒看見,其實它什麼都具足,太快了,我們看不見。

  我們坐高速的火車,在日本叫子彈列車,一個小時的速度是三百公里。在這樣的速度之下通過月台,月台上站的有人,我們有沒有看到?看到了,有個人影,面貌呢?沒看見,這經驗我們有。現在把這個速度加,加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你面前,你看見沒有?沒看見,一絲毫感覺都沒有,真的,它就在你面前。宇宙的起源在哪裡?就在面前,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大乘經上講,當下就是。我們的六根趕不上當下的速度,不但眼耳鼻舌身感覺不到,意識都感覺不到,意識能量最大,也沒有辦法感覺到。從這些境界當中我們稍稍體會經典上講無明是什麼概念,就真正曉得了。無明是迷,無明是痴(就是愚痴),迷惑,對事實真相一無所知,所看到的全是假相,沒有一樣是真的。

  你能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你算看到真相了。有人看到嗎?大乘經上佛說,有,很多人看到。修到什麼程度?八地以上。佛不用科學儀器,用什麼看見的?禪定,把心定下來,定到完全不動的時候你就看見了。所以佛法裡面把心比喻作水,你看供佛,供佛最重要的一種供品就是水,供一杯水,不是給佛吃的,水代表心,代表清淨,它沒有染污,這杯水是乾淨的、透明的,代表不動,如如不動。心不能染污、不能動搖,叫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不動的是真心,動了叫妄心,心動了,心染污了,這叫妄心,妄心叫阿賴耶。妄心從哪裡來的?真心來的,真心永遠不動,才動一個念頭,真心就變成妄心。

  妄心有染淨,真心沒有染淨,清淨那一分是菩薩,染的那一分是眾生。染裡頭有善惡,惡是染,善也是染。我們講純淨是從能現的心上說的,真心上說的,純淨,講純善是從阿賴耶上說的,十法界裡頭心現識變,所以講純淨純善。那個人是誰?那人是菩薩,雖然他有染污,他起心動念,他用妄心,妄心用得很正、用得很善,沒有邪惡,這就菩薩。佛是不起心、不動念,他沒有無明,菩薩有無明,菩薩以下統統有無明。這頭一個。無明的概念要清楚,然後你才真正肯定了自己本來是佛。我現在想成佛,你說可不可能?當然可能。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本來不是佛,你說你成佛,不可能,本來是嘛!

  無明的相就是起心動念。在哪裡?我們眼見色,張開眼睛看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是佛眼看的,叫佛知佛見,動一個念頭就變成凡夫。念頭一動,接著就有分別,這是人,那是物,他就起分別;起了分別之後,就從分別裡面又生起執著,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這個我想擁有,那個我不要,你看起這麼多念頭,這叫執著,執著一生,這叫六道凡夫。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是阿羅漢,這個人不在六道輪迴,超越了。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執著來的,只要你有執著,你就有六道輪迴,你就出不去;要想出六道輪迴,執著要放下。

  佛真慈悲,真有智慧,跟我們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我們用外國宗教裡一句話說,你相信你就有福了,你相信你就得救了。相信怎麼?我依教奉行。我眼見色,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太高了,那是佛境界,起心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可以做到,那也是菩薩,也不錯了,起心動念。最下一等的,降到阿羅漢,決定不執著,我有起心動念,我也有分別,我不執著,絕對沒有佔有的念頭,絕對沒有控制的念頭,絕對沒有我去操縱的念頭,這就好,這樣的觀念很容易出離六道輪迴。在哪裡鍊?就在日常生活上鍊,離了日常生活沒地方鍊。所以到深山裡面去修行很難有成就,他沒地方鍊。這個地方從早起來到晚上,你眼見的、耳聽的、所接觸的這些,都是在磨鍊你,鍊到你磨得光光的,乾乾淨淨的,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成佛了。

  功夫的提升決定是,首先,這我們凡夫,凡夫我們從哪裡做起?從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就是你決定不墮三惡道,你能保持人天兩道。可是曉得,人天兩道還在六道,沒出去,沒有出去,輪迴到三惡道的機會很多。要出輪迴,要出輪迴就堅定不執著。首先要破除我,最嚴重的執著,最麻煩的執著,執著這個身是我,錯了,身不是我。為什麼不是我?我不生不滅,身體有生滅,不生不滅的是我,有生有滅的不是我。它是什麼?它是我的身體,這四個字要搞清楚,是我的身體,就像穿的衣服,是我的衣服,把話聽清楚。我的身體不是我,我的衣服不是我,衣服髒了換一件,我的身體,身體不好使了換一個,得懂這個道理,這不是我。所以不能執著,執著就上當了,執著是出不了六道輪迴。

  但這個身體你還是得不到,壽命到了,我去投胎了,不是身體去投胎,身體不會去投胎,我去投胎了。投胎怎麼?換一個身體。換一個身體也不是隨心所欲,我想換什麼身體就換什麼身體,做不到。有個主宰,這個主宰不是佛菩薩,不是上帝,也不是閻羅王,不是鬼神,是什麼?是自己,是自己的業力。換句話說,是自己的思想、是自己的行為,自己的思想、行為是你的主宰,這個主宰就是真正的我。我是主宰的意思,是自在的意思,誰主宰了我?念頭主宰我,言行主宰我,身口意三業。所以佛教人修善業,不造惡業。

  身口意三善業的標準是什麼?佛教人,身三種善業,這是三大類,每一類裡頭無量無邊。第一個不殺生,第二個不偷盜,第三個不邪淫,身的三善業,一定要遵守。不遵守?不遵守就要到三惡道去了。你遵守,三善道;你不遵守,違背了,違背叫三毒,叫惡業。殺盜淫是惡業,十惡業裡面的三個,身造作的。口造作的有四種,口業麻煩,口業最容易造,妄語、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綺語,說得很好聽,花言巧語,騙人;最後惡口,說話粗魯,難聽,讓別人聽到不舒服,口四惡。心裡面念頭叫意業,貪瞋痴。十惡反過來就是十善,十善反過去就是十惡。佛先教人要離十惡修十善,這是佛教的小學,初級班,佛幫助你保住人身,不墮三惡道。我們要真肯信才行,要依教奉行,我們就真正得利益、真正得好處。

  你信了這一套,你認真修了,修得不錯了,佛告訴你,這不究竟。為什麼?沒有出六道。沒有出六道,稍稍不小心,你把三善道忘掉了,這個十惡的習氣很重,殺盜淫妄習氣很重,裡面有習氣,外頭有勾引,財色名利來誘惑你,你稍稍動心,完了,你退轉了,你墮落了,你說多可怕。佛再教你一招,從十善再提升,提升到在六根接觸六境,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接觸,念頭起心動念,這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裡面學什麼?學不執著,學隨緣不攀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什麼?這能超越六道輪迴,這個心慢慢就亮了,慢慢覺悟了。決定不為境界所動,你可以欣賞,你不能執著,對一切法,包括自己身體,以及身體所有一切享受,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這才行。要有貪戀,要有佔有,要有控制,要有支配,這些念頭起來,全都錯了,這什麼?叫造業,業裡頭就有善有惡,六道輪迴的果報。沒有佔有的念頭,也就是絕對沒有名聞利養,離相離得乾淨,《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我而無我,「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因為這相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佛給我們講事實真相如是,真相,告訴你,虛妄的,生滅法。佛說得清楚,我們沒聽清楚,我們聽不懂,沒有這個概念。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是假的。量子力學家最近三十年大幅度的提升,過去多少代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最近的量子力學家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明瞭之後,物質是什麼?告訴我們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物質怎麼來的?念頭變現的。你看佛在經上大小乘經常常講,我們沒懂,佛說相由心生,這不就是科學講物質是從念頭生出來,色由心生,相由心生,色跟相都是代表物質。

  念頭是不是真的?念頭也不是真的。科學家現在發現念頭,跟《楞嚴》上說的一樣,「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生滅的速度太快了。剛才講,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那個念頭的起滅,生滅,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鐘裡頭它生滅一千六百兆次。這個現象也在我們面前,無論是物質的現象、精神現象,統統在面前,我們看了,沒看到,沒聽到。六根,包括我們的念頭,在這個境界裡頭作用全部失掉,六根失去了知覺,叫麻木不仁,一絲毫感觸都沒有。

  佛教我們一個方法恢復本能、恢復自性,用什麼方法?禪定。不僅是釋迦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導眾生都是一個原則、一個道理、一個方法,這個道理跟方法就是戒定慧,你走這個路子就能夠到佛的境界,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就是明德,就是佛家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明德,就明了,不是無明,無字去掉了,就明了,沒有一樣不知道。要靠定,不靠外面的這些科學技術來幫助,不需要,完全用定功。從小定,慢慢定功愈來愈深。

  大乘佛教,從修定的起步到成佛的圓滿,一共五十二個階級,一步一步往上提升。對於整個宇宙徹底明瞭,大概到第四十八個階級,五十二個階級到第四十八個階級就行了,整個宇宙你就完全明白了,大乘教裡頭,八地以上就明瞭了。八地菩薩,你看下面,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十個,他到第八地,初地到八地,四十八個,他上面,四十九個、五十個、五十一、五十二,上面,從四十八往上五個,這五個地位的菩薩全知道。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說了算數,這些人都可以給釋迦佛做證明,釋迦佛所說的他們都見到了、都聽到了、都接觸到了,有證人,證人很多,不是假的。

  你修行,依照佛所說的規矩、理念、原理原則好好去修,這叫持戒。功夫在哪裡?功夫全在放下。如果學了不放下,那就變成知識。知識有侷限性,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有後遺症。禪定所見到的是智慧,智慧沒有後遺症,智慧解決問題是圓滿的。世間無論什麼疑難雜症,找佛菩薩,統統解決了,沒有絲毫困難,他是通過戒定慧三學而來的。無明是根本煩惱。

  第二個「放逸」,放逸是不認真,很隨便,散漫,這個不能成就。學道,特別是初學,放下煩惱習氣是很難的一樁事情,為什麼?這種習氣根深蒂固。見到你心裡喜歡的,能不起貪心嗎?能不生佔有的念頭嗎?太難了,這比割身上的肉還難。所以放逸是決定不能成就,放逸的人學佛只能學到佛的皮毛,經典文字,淺薄的知識,入不進去,這個要知道。第三「懈怠」,懈怠是懶惰,嚴重的狀況跟放逸差不多,放逸是很隨便,不認真,這是懶惰,不肯幹,貪圖享受,不認真學習,也不能成就。

  第四種「不信」,這給誰說的?給佛教徒說的。佛教徒不信,他怎麼會做佛教徒?他也受了三皈,也受了五戒,甚至於出家,受了比丘戒、比丘尼戒,三壇大戒都受了,信不信?不信。為什麼不信?他沒照做,戒受了,沒做到。在家,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十善,一條都沒做到。所以這個不信不是說世間不信佛的人,不是的,佛門裡頭,無論在家、出家,經教的道理不通,戒定慧三學完全沒有做到,不信,如果相信他能不做嗎?這個世間人都喜歡財寶,說到財寶他眼睛都亮了,毛孔都豎起來了。如果說教人,你念毛主席,你念一聲我給一張鈔票給你,一百塊給你,他一天到晚在念,他不會停止,他真肯幹。你說我教你念阿彌陀佛,你聲聲不斷,到極樂世界,他不肯念,不相信,不想到極樂世界去。錢財那是他眼中的珍寶,他要這個。要多少?多多益善,沒有止境的。這什麼?貪婪,不貪佛法,貪財色名利,他貪這個。這個東西到結果是有害的,沒有好處。貪多了,每天提心吊膽,怕出事情,晚上睡覺都睡不好。

  學佛的人,告訴你,念一句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世出世間沒有一樣能相比的。念佛人決定生淨土,淨土的殊勝,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天上人間、諸佛剎土都比不上,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把大好的光陰去打妄想、雜念,把你的時間全部佔去了,你一天念了幾聲佛號?這都叫不信。什麼時候你才能相信?你才能真幹?佛在經上有說到,過去無量劫中多生多劫修積的功德,這一生又碰到了,他歡喜,他能相信,他真幹。沒有過去世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一生遇到了,不行,不是說沒有遇到的,沒有遇到的不提,遇到的,不行。針對哪些人說?針對念佛人說。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老師常常提起台中蓮社蓮友,一萬個念佛人,能往生的只有三個、五個,這麼個比例。現在又過六十年了,這話李老師是六十年前說的,六十年之後的今天,我想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那時候還有三個、五個,現在恐怕一個、二個都很難得。什麼原因?信心降溫了,六十年前人的信心比現在強,現在人比不上。再過六十年之後,大幅度的下降,可能十萬人當中才有一、二個往生,我們要明瞭。

  善根福德因緣不夠、不足,有沒有辦法把它補足?有,這一生當中補足的人很多。過去的,我們看《淨土聖賢錄》所記載的,《往生傳》裡面所記載的,大概一般是三年。每天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念佛人要守住這三句話,念佛才有功夫。不懷疑,那就是有信心,第一個條件,「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沒有信心,一事無成。對西方確實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曾經發四十八願,願願幫助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證究竟佛果,我們要深信不疑,沒有絲毫疑惑,這叫信。信了之後我們得發願,我想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界太苦了,生活、工作、修行都有障礙,我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願是真願,真想去。方法呢?專念阿彌陀佛,你就能去得了。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門票,你要不念就拿不到,你要認真去念,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信心太難,不能沒有信心。

  方東美先生曾經跟我說過,古時候中國人有信心,現在沒有了。現在你去問問,去打聽一下,調查一下,你能相信自己嗎?你自己有信心嗎?你能相信父母嗎?你能相信老師嗎?你能相信你家親眷屬嗎?能相信你的朋友嗎?答案全是否定的,這個日子怎麼過!這真正叫信心危機,這真的危機。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地球災難為什麼這麼多?信心失掉了。你問第一個因素是什麼?第一個因素,我們把信心失掉,造成社會動亂,災難頻繁。如何拯救社會?如何化解地球上災難?那就是建立信心。信心怎麼建立?讀聖賢書。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教人,「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的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我們學的是大乘佛法,從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裡頭建立信心。

  孔孟學說的代表確實是四書,朱夫子對儒家的貢獻可以用這部書做代表,這是智慧的選擇。大乘佛教,古大德是用《華嚴經》做代表,真的不是假的。《華嚴》的分量太大,現代的社會大家工作都非常繁忙,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夏蓮居居士為我們會集的這個經本,黃念祖老居士做這個集註,這可以說對佛教是無比的貢獻。釋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這部經決定管用,依照這部經修行決定有成就。這本書在大乘佛法裡,它的分量就像四書在儒家一樣,學大乘可以從這入門,學儒從四書入門。一個繁雜動亂的社會,我們找到一個簡單精要,用的時間少,真正有效果,這是我們選擇的對象。信心有了,學習就能解、能行,沒有信心,解行都達不到。

  入門,入門兩個障礙,一個昏沉,一個掉舉,你必須要克服,這是一般人普通都有的現象。昏沉是什麼?精神提不起來,打瞌睡。聽講的時候打瞌睡,念佛的時候打瞌睡,我還見過,繞佛,佛七裡頭繞佛,繞佛當中他打呼,睡著了他還會走、還會打呼,這昏沉,這要怎麼克服?通常最好的克服的方法就是叫你繞佛,他繞佛也打瞌睡,這時候在寺院裡頭,從前寺院,那就要供養香板,要打他,香板真打他。還有一個方法,拜佛,用這個方法來幫助他。

  末後一個,「掉舉」,掉舉跟昏沉恰恰相反,心定不下來,愈是想定,妄念愈多。不想定的時候,好像沒有妄念,坐在那裡想定一下的時候,才坐五分鐘,不知道哪來的那麼多妄念。這個現象要知道,是當你坐下來想定下來的時候,你發現妄念,你的妄念本來就是這麼多,不是說我坐下來才有,我不坐下來沒有,不是的,你不坐下來沒發現,一坐下來就發現了,這麼多妄念。這怎麼克服?這要修定。修定不行,定不住,讀經,讀經也是修定。專心讀經,不要求解釋,字字清楚,每一句沒有念漏,只要求這個,字念得正確、念得清楚,一字不漏,從頭念到尾。這什麼?修定,用這個方法修定,用這個方法把你的妄想打掉、雜念打掉。這是很好的方法,對知識分子很有效果。不是叫你背書的,用這個方法修定,用這個方法集中你的精神。念經可以,念咒也可以。煩惱輕,掉舉煩惱輕一點的,念咒;重的,嚴重的,要念經,經的分量大,不能念錯。「此六者,名為大煩惱地法」。

  「謂自己因自身知惡事為惡事」,不是不知道,知道這個惡事是惡事,但是改不了,「執著至飽」,這個飽就是飽和點,惡事幹盡了,惡貫滿盈。「不用他人之諫言」,別人勸告他不聽,「但自懊惱煩悶」。這是小乘論裡面所說的六個大煩惱地法。

  下面說,「又為二十隨煩惱之一」。這個二十隨煩惱是大乘教的,《百法明門論》的,我們翻過來後面一張表上就有,二十隨煩惱。二十隨煩惱裡面,「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六個叫根本煩惱,「從根本煩惱流出」,就叫隨煩惱。意思是「追想過去之行事,或由現在之事物不滿於意,自懊惱之精神作用」。這個地方提出了《百法》裡面的六個根本煩惱。斷煩惱從根上斷,效果卓著,如果不從根上,從枝葉上很難斷,你把它斷掉,過幾天又生了,永遠斷不了。斬草要除根,從根上下手。善有根,惡也有根。善的根,根之根,根本的根本是什麼?世出世間法完全相同,一個孝,一個敬,根之根,世出世間所有的善法都從孝敬生出來的。

  中國這個社會,這個族群在這塊大地生活了一萬多年,這有文化。有文字五千年,五千年這一群人都生活在這個地上。創造、發明,社會的演變,每一個朝代都有太平盛世出現,都有聖賢人出現在世間,世世代代,沒有出過事情,禮義之邦,太平盛世。現在出了問題,我們細心去觀察,大概這個問題是最近兩百年。前面一百年,對老祖宗懷疑了,就是說信心危機產生了,西方的文明來到中國,中國人看到西方的機器好奇,這個新東西很迷人,對於祖宗世世代代傳下來陳舊的,認為這是落伍的思想,不重視了。滿清末年一百年,對中國傳統不重視,滿清亡國之後,民國成立了,對中國傳統東西不要了,完全學西方的,社會變成這個樣子,世界變成這個樣子。

  西方的學者,西方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呼籲大家,要恢復社會安定和諧、要化解災難,必須向中國孔孟去求教,向大乘佛法去求教。這些東西在我們中國用了幾千年,我們把它丟掉了,現在外國人發現這個東西可以救社會,可以救災難。中國人聽了迷糊,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外國人是真正在讚歎我們古老的傳統還是在諷刺,是來騙我們?我們沒有智慧來選擇。老祖宗東西管不管用,我們做了一次實驗,實驗做成功了。我們在聯合國做出介紹,有影響,對中國國內有影響,在國際上也有影響,這個影響是正面的。如何叫我們現在人相信老祖宗東西是好東西,我們過去誤會了,不認識,把它拋棄掉了,現在麻煩出來了,還得把它找回來。

  科學技術不能放棄,行,可以。湯恩比博士說過這個話,科學技術發展步調緩慢一點,不要太快,趕快把倫理、道德、因果跟宗教教育提上來,如果兩個能平衡,問題全解決了;如果科學技術超過倫理道德,這不是好事,最後這個世界可能會毀滅,這些話說得很有道理。湯恩比他沒有宗教信仰,但是他相信物質世界的背後一定還有一個精神世界。其實他那個精神世界的想法、看法,跟宗教裡頭沒有什麼兩樣,名稱不一樣而已,佛教稱為自性、本性、真如、涅槃、第一義,就是他所講的。中國人講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講的倫常,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他心目當中認為是最好的。他終極的一個希望,希望全世界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大家都能和睦相處,像親兄弟一樣。

  現在親兄弟為爭奪財產反目成為仇敵的很多,這什麼原因?我們在中國古代沒有這個現象,中國在古代家庭是大家庭,不分家的,小孩出生就要教他,你生到這個家裡來為什麼,要為榮宗耀祖,光大門楣,對社會、對國家做出貢獻。所以中國人,古時候中國人,他愛家,家齊而後國治,家是社會非常重要的關鍵的一個機制,人是為家服務的,家是為社會服務的、為國家服務的。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私人財產,自己賺錢賺再多,要交給家裡。諸位看小說看《紅樓夢》,那裡面描寫的就是一個家庭。通常一個家庭大概三百人左右,這麼多人團體在一塊生活,要沒有規矩它就會亂。所以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教、有家學、有家業(它所生產的事業)、有家風,世世代代承傳。經商所謂老字號,一個事業經營幾百年,世世代代承傳,為社會大眾服務,它有道、它有德。現在社會沒有人講這些,所以就亂了,貪瞋痴慢取而代之,貪瞋痴慢代替倫理、代替道德、代替因果、代替宗教教育,它就亂了。這個動亂要沒有辦法把它止住,最後是人類的崩潰,世界的滅亡。

  貪怎麼斷?必須要講求因果教育。財富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你要來財富幹什麼?你個人享受,你能享受多少年?你能不能活一百歲?中國古人有一句名言,「一家飽暖千家怨」,你有錢,不能奉獻給社會,不能為人民造福,你就有罪。共產黨起家就是這個,地主、富農、企業家你們擁有許多的財富,你們沒有貢獻國家、沒有貢獻社會、沒有照顧人民,人民起義把你推翻,道理就在此地。共產兩個字好,財產能跟大家共,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真正共產,究竟共產,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不會出事情。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私人財產,為什麼?阿彌陀佛很清楚,私人只要有財產,麻煩就來了,私人沒有財產。

  佛教出家人沒有財產,釋迦牟尼佛一生,他的財產,三件衣,披在身上,一個缽,那就是他的財產。他在外面乞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真正是無產階級,名符其實。所有一切供養都分配給大家,自己絲毫都不取,這才能服人。那麼多人跟他學習,跟他出家,當時的僧團,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眾,佛到哪裡他們跟到哪裡。除常隨眾之外,我們能想像得到,還有一些在家的,不是常隨的,來跟他住一個月、兩個月的,十天半個月的,很多。這些人沒有記載,統統加進來,我們估計他的團體至少在三千人以上,這麼大團體。修六和敬,六和敬裡頭最後一條,利和同均,就是共產,物質生活大家是平等的。

  托缽不平等,我今天托的這一家供養的菜飯不錯,他托的就不如我,甚至於沒托到,這怎麼辦?佛法的規定,不是托了你自己吃,不是的,托了回來,回來之後把所有飯菜混合在一起,你吃多少拿多少,你看才真正公平。還有多餘的,多餘的不可以留到明天,留到明天會留壞了,不健康,供養畜生,供養小鳥小蟲、供養野獸,大家拿到外面去分,去供養。這是佛陀在世的生活方式。傳到中國來了,這出家人是帝王師,中國人講孝道,學生怎麼能讓老師到外面去乞食?這在中國人家罵你,大不孝,大不敬。所以在中國,帝王給他建宮殿,讓他居住環境跟帝王一樣,每天在這邊講經教學,教化眾生。

  早年佛教這種教化以教學為先的,應該傳到清朝盛世。佛教變成現在的樣子歷史不長,我覺得也就是兩百年的樣子,衰了,大家把教學放棄了,把研究、學習放棄了,專門走經懺佛事,為亡者超度,就是不為世間人服務,為亡者服務、為鬼神服務,這就衰了。我們在經典裡面看,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為這個服務。釋迦牟尼佛服務是每天教學,天天不中斷,教了四十九年,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七十九歲圓寂的,所以教學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這個講經就像我們現在辦班,辦班三百多次。這個活動,大型的,人多,時間長,有好幾年才結束;小規模的,有一、二個人的,你在《阿含經》可以看到,一部經一、二百個字。那什麼?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提出疑難問題,他給他講解,這樣的經就很短。淨土經是非常特殊,沒有人請法,佛自動講的。特別給我們介紹宇宙之間有一個地區,是阿彌陀佛他在那裡建立的大道場,接引眾生到那邊去修學,那邊是最理想的生活環境、工作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我們沒想到的他全想到了,所以這是個非常好的環境。

  那麼貪,我們講到貪,我前面說過,貪的中心,就是你最放不下的,情執,這個最難斷。現在人貪財這個意念有可能超過情執,在過去一般講,情執最難斷。能把情執放下,今天能把財色名利放下,貪煩惱就斷了。瞋的核心是傲慢,傲慢是俱生煩惱,也就是說你從生下來就帶來。與生俱來的煩惱,這統統有,這叫根本煩惱。但是在你出世到這個人間來,出生的一百天,貪瞋痴慢疑惡見全沒有,你可以看到你最天真的狀況,那個狀況就跟佛的狀況沒有兩樣。

  我在前面講過,「人生百日」,一個人出生下來一百天,「體露真常」,你從他身體細心去觀察,你能夠體會到他是真心,永恆不變的常態,你能看出來,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不認生,什麼人去抱他,他都歡喜,歡歡喜喜,滿面笑容,對什麼都好,對小動物也都一樣,真是平等心、清淨心。一百天以後慢慢長大了,他認識他的媽媽、爸爸,他有分別,他有執著,他就有染污了。在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染污的時候,你看真心,完全是真心流露,最為可貴。一有分別、有執著,知道這個是他媽媽,那個是他爸爸,媽媽、爸爸抱他歡喜,別人抱他就哭,他就拒絕,就煩惱起現行,貪瞋痴慢疑就起來了,往後愈染污就愈嚴重。所以從出生,沒有自私自利的觀念,自私自利是習性,學來的,不是天生的。

  愚痴的中心就是懷疑,下面這個疑,痴的核心是疑,懷疑。惡見,錯誤的見解。第一個惡見就是認為身是自己,這大錯特錯,根本上錯了,一路錯到底。這個事情佛講得很清楚,我們一個人,兩部分組成的,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物質是肉體,肉身,精神是思想、是念頭,兩部分組合的,這兩部分分不開。誰在先誰在後?念頭在先,物質在後,這個科學證明了。「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兩句話非常重要。物質從哪來?念頭生的。誰的念頭?自己的念頭。環境會隨著念頭在變,誰的念頭?自己的念頭。得有決定的信心。

  下面說,從根本煩惱流出者,叫隨煩惱,隨著根本煩惱而生起的。這個參考資料裡頭有表解,諸位一看就明白了。謂追想過去的行事,這就是回憶,想過去的。或由現在的事物不滿於意,自懊惱的精神作用,或者是現前一切不順心、不滿意的,生煩惱;稱心如意的,生喜樂。喜樂也是煩惱,為什麼?喜樂會失掉,叫壞苦。佛把苦分為三大類,苦苦、壞苦、行苦,行苦就是你不能夠永遠保持,譬如壽命,你就沒辦法保持。

  人,你一定要知道,你有出生這一天,你會有死亡的一天。如何對待死亡,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首先要明瞭,死了以後還有沒有我?我到哪裡去了?西方人一般相信,一個有道德、有善心的人,死了以後會上天堂;心行不善,造惡的人,他會墮地獄。這是從前的西方人,他們有宗教信仰。現在的西方人宗教信仰淡薄了,信仰科學,科學否定宗教這些說法,宗教沒落了,信仰宗教的人愈來愈少了。這到底是福還是禍?現在許多人在思惟這個事情。

  所以,湯恩比博士他不相信宗教,但是他認為人類不能沒有宗教,宗教是人類之所必需,人類的發展是宗教最初,在原始社會裡最初有宗教,從宗教裡面出生的科學技術,從宗教裡面出生的文明。文化、文明從哪裡來?從宗教來的。今天用中國人的思惟,宗教既然是文化、文明的根本,發源地,如果把根本去掉了,恐怕文明跟文化全成了問題,為什麼?它沒有根了。今天科學就是想把這個根去掉,不要這個根。所以湯恩比覺得這不是好事,這很可怕。

  下面又有一句,《唯識述記》,這是玄奘大師的作品,煩是擾的意思,惱是亂的意思,我們心情很亂,這是惱;我們受外面干擾,受情緒的干擾,這是煩。「遠離惱亂之患,故曰無諸惱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