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四集)  2013/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6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九頁第四行,科題「宣演」,說法現土。

  【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即為宣說』,表佛說法。『悉現與之』,表佛現土。「世間自在王佛宣說示現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嚴淨,莊嚴清淨的意思;圓滿,圓是周遍的意思,性體周遍這叫圓,滿是具足的意思。「故圓滿亦作圓足。故知圓滿即華嚴宗圓明具德之義」。『二百一十億』,此有疑曰:「若法藏菩薩當時所見限二百一十億之數量,何以又云所攝佛國都勝無數諸佛國者」,這個地方有疑問。「此有二答」,有兩個說法。第一個,「據《華嚴經華藏世界品》意,佛剎無量,總有二十重,其圍繞剎數即二百一十微塵數。今此經中,亦以二百一十標示剎土之數,暗合《華嚴》義,即含攝十方無量之國土」。這《華嚴經》裡面二百一十億是表法的意思,不是一個數字。第二個,《大智度論》裡頭說的,「阿彌陀佛先世時作法藏比丘,佛將導遍至十方,示清淨國,令選擇淨妙之國,以自莊嚴其國。由是思之,經意乃以二百一十億剎,表十方佛剎」。這是古人有這兩種說法,它是表法的。

  「至於所說之二百一十億佛土,為限於清淨國土,抑亦兼及穢土」,這也是個問題,世尊為他顯示的是純淨的國土,還是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染淨混雜?也有兩個說法。這古大德依據經文,「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有這兩句經文。「《嘉祥疏》云:二百一十億佛土,善因雖有強弱之分,然所招之土,同是七寶國土之粗妙應現。粗之言大,妙之言美,明所現二百一十億皆是大善之土耳。」嘉祥大師的意思,所現的都是淨土。第二個講法,「通現淨穢土」。《淨影疏》慧遠大師說:「粗,不精。說惡說粗,令其捨遠」。他看到的時候,覺得這個不好,可以把它捨棄、可以遠離。「說善說妙,使其修習」。讓法藏認真去學習、去修行。「是則所說二百一十億佛土,有淨有穢。憬興、義寂、玄一、望西諸師,亦俱云通穢」。這舉出幾個歷史上大眾所景仰的這些大德,這些祖師大德他們跟遠公大師所說的相同,都認為有淨有穢。「《悲華經》曰:所現佛國或有世界嚴淨妙好,乃至或有世界有大火災」,這個大火災就是三災八難,大三災,「是為兼有穢土之明證」。用《悲華經》來作證,佛所示現的這些國土,淨穢統統含攝在其中。

  「又所現佛土,有報有化。《悲華經》曰:或有世界純是菩薩遍滿其國,無有聲聞緣覺之名」。這是報土,這就是實報莊嚴土,是法身菩薩修學的地方。「又或有世界清淨微妙,無諸濁惡。是則化佛之淨土也。爾時世間自在王如來,應其心願」,其是指法藏比丘,「將此二百一十億佛國報化淨穢諸土之相,悉現與之,令其得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以表說法現土之詳盡,亦顯時間延促無礙」。在佛的報土裡頭,時間跟空間都不存在,可以說短,也可以說長,這是說法的對象機感不相同,所以有種種的說法。這一段是說的說法跟現土。下面一段「願攝所依」,我們看經文: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

  聞法、見土,前面有兩個說法,《大智度論》裡面說的。佛,世間自在王佛,將是帶著他,導是引導他,像導遊一樣,帶著法藏遍至十方,是佛跟他一起去的。前面,《華嚴.華藏世界品》裡面給我們說這個二十重,這裡面所說的意思與《華嚴經》暗合,所說的相同,不相違背。法藏的大願感應佛陀真幫助他。念老引「《甄解》云:睹則眼見,見則慧見。如見分見,取推求照察義」,意思是說,睹就是眼見。「見指慧見,即如唯識中見分所指之見」。他見到了,以推求與觀察兩個意思,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細心去觀察、去考察、去選擇,這些意思統統都具備。「當爾所時」,在那個時候,「法藏比丘於世間自在王佛所現二百一十億佛土,盡皆目睹心明」,看得清清楚楚,心裡完全明白。「或疑法藏比丘在因地中,何能遍見十方諸佛淨妙國土」,這有疑他,懷疑,如果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沒問題,沒有見性的別教三賢菩薩沒有這個能力,見不到這麼多佛國土。這底下答,「《法集經》云:菩薩摩訶薩,得彼諸佛如來天眼」。菩薩摩訶薩這大菩薩,大菩薩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們得到的天眼跟如來相似,實報土裡面法身大士,佛能見到他們也能。他們的問題就是因為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盡,不能回歸常寂光,除這個之外,智慧、神通、道力跟妙覺如來都非常相似。

  「又《大智度論》曰:天眼徹視,則不動而遍至。十方不來,比丘亦不往。如佛天眼故,十方國土皆悉一時睹見」。《大智度論》裡這段文好,天眼徹見,不動遍至,它就在眼前。這就說明時空沒有了,想見就見,就現在面前,一切諸佛剎土,讓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十方國土能夠一時睹見。這是我們凡夫很難想像的,無法想像。像什麼情形?像我們電視的屏幕,有幾十個頻道同時看見。我們現在按一個頻道看一個,按第二個再又換一個,是這麼看法的,不能同時看見。幾十個頻道同時看見,那要擺上好多個電視機才行,那也會看得眼花繚亂。同一個頻道裡頭為什麼統統都能見到?這天眼,這個不是肉眼,肉眼沒這個能力。我們知道法身菩薩五眼圓明,不但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這就不是我們凡夫境界。不但不是凡夫境界,也不是三乘境界。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這藏通二教三乘。

  據上經論所說的,「可知法藏菩薩摩訶薩,承世間自在王如來威神加被,得如佛之天眼,故能不動而遍見十方,於佛說國土皆悉睹見」,統統都能見到。這個事情我們能夠相信,為什麼?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所以心想什麼,它就在現前。我們想極樂世界,極樂就現前;想華藏,華藏現前,境隨心轉。可以不離本座,菩薩坐在這個地方不離本座,遍見十方。明心見性,這個能力就現前。菩薩見十方佛剎都能隨心所欲,毫無障礙,菩薩看六道輪迴不就更清楚了嗎?菩薩看眾生無量劫到現在的業報,那不就更清楚了?當然沒問題。經上所說的,我們必須要能夠體會到,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這就是本能。科學家所說的,人有一種本能,現在的人把本能喪失掉了,這話是真的。這個東西不是從外學來的,也不是你修得的,本來就有。修是什麼?把障礙除掉而已,只是除妄,真是本有的。放下虛妄要再求真實,真實就變成虛妄了。所以只讓你放下虛妄,別無所求,智慧德能自然現前,這些能力統統都恢復了。

  見到之後,『起發無上殊勝之願』,這一句是什麼?這一句就是法藏菩薩在見聞之後,他總結出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不是自在王佛傳給他的,也不是他自己想像的、自己思惟的,確確實實是從一切諸佛剎土,底下經文就說得好,從選擇當中得來的。這裡引用《會疏》的話,「無有此上,故云無上。超勝諸願,故曰殊勝。謂莊嚴無上,受樂無上,光壽無上,名號無上,生因無上,利益無上」,這就是總四十八大願,四十八大願從這來的,所以發起無上殊勝之願。極樂世界樣樣無上,說不盡,這舉幾個例子而已。無上就是沒有超過它的,真的都勝一切諸佛剎土。我們遇到了,決定不能放過,這是我們一生當中頭等大事,其餘的都是小事情;換句話說,都不是重要的,這才是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求生淨土,速成正覺。

  下面「大願所依」,分四科,第一科是「觀察」。

  【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

  念老的註解,『天人善惡』。「判定善惡之性,諸說不一」,這是過去祖師大德們說法不一樣,重要的,念老統統抄在此地,讓我們自己去參考、去判斷。第一,「《菩薩瓔珞經》以順第一義諦為善,違第一義諦為惡」,這是《瓔珞經》提出的標準。第一義就是自性,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順性德的這是善,違背性德的這就是惡。「經曰:一切眾生識,始起一想住於緣。順第一義諦起名善,背第一義諦起為惡」。這一切眾生的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從哪裡來的?開始是一想,就是一想不覺。佛在經論上常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始起一想,這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世尊所問的,「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個一想就是一念。這個一念,彌勒菩薩說的一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就這其中的一念。這一念住於緣,它就產生變化,變成什麼?阿賴耶識現前了,很快。阿賴耶識一現前,末那、意識、前五識統統都現出來了。速度之快我們看不出來,確確實實好像是統統一次現出來的,其實它有先後。因為速度太快,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到,我們稱它一念頓現。

  這一念心,順第一義諦、順諸法實相的善,背第一義諦這就是惡。這個一念什麼時候的?給諸位說,就是當下的一念。佛說一念是真的,它什麼?每個念都是獨立的,它不是相續相,沒有相續相。確確實實就像我們以前這些電影,電影是動畫,攝像的時候正片,負片可以洗出照片,正片我們叫幻燈片,每一張都不一樣,決定沒有一張是相同的。所以你問什麼時候發生的?當下,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來,所以就是當下一念。當下一念善,跟性德相應;當下一念惡,跟性德不相應。哪些是相應?佛給我們講的十善業道,反面的不相應,十惡業道。

  「經云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真諦、聖諦、勝義諦、真如、實相、中道」,也就是實際理體,就是真心,真如、實相常說。「諦者,真實之道理。此道理為諸法中第一」,所以稱為第一義。「若眾生起一念順理體為善,背理體為惡。此之判定,以理體為準」。這個標準有很多種,不是一種,有佛的標準,有菩薩的標準,有聲聞緣覺的標準,有諸天的標準,有人的標準,也有三惡道的標準。三惡道是惡,惡裡頭也有善。畜生道,畜生道裡頭也有善心的,我們在一本書《物猶如此》裡面看到的,畜生的心性善,與道德相應,有愛心。前幾年,我們在澳洲親眼看到一樁事情,讓我們看到都感動流眼淚。在我住的這個院子裡頭,有一隻鳥死了,悟謙師把牠埋起來,就埋在花園裡面。另外一隻鳥就在埋的地方,像繞佛一樣繞圈圈,繞了三天才離開。我們不曉得死的是母的還是公的,你看看禽獸都有這樣的情、有這樣的義,現在人不如。我們親眼看到的,非常感動。所以哪一道都有善。

  地獄道裡頭,一念懺悔心,認錯了、知罪了,他就能離開;堅固不肯回頭,那他就不能離開。地獄從哪裡來?自己變現的,不是別人製造的,無一法不是自作自受,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心地善良,起心動念為一切苦難眾生,這個心善,不為自己,可以做出犧牲奉獻。諸佛菩薩、一切善神都加持你,佛菩薩、善神都滿你的願。法藏這個願太大了,沒有人能發,他那個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眾生都有苦難,等覺菩薩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就是他的苦難。所以他大願的含攝,上至等覺菩薩,下到無間地獄,統統都包括在其中。所以他有這麼大的成就,量大福大,願大成就愈大。

  今天,我們看到這個世界混亂,人民痛苦,地球上所有一切生靈可以說沒有一個有安全感,沒有一個真正有喜樂,可以說是唯苦無樂。以前人道裡苦樂參半,現在只有苦沒有樂,除了極少數真正修行人他能放下萬緣,一心專修,得到的法喜,除這個之外誰不苦?苦樂都是真實的道理,我們現在曉得,所以今天修學最重要的課程是因果,倫理道德維繫不住人心,決定要因果。真正知道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才真的不敢作惡。除這一法之外,要想讓眾生回頭,難,比什麼都難!四百多年疏忽了神聖教育,在中國至少兩百年疏忽了聖賢教育、祖宗的教誨,外國人科學興起之後,逐漸的把宗教教育丟掉了,造成現前這個社會現象,帶給全球一切眾生的苦難。今天幾個人相信?宗教還有形式,真修真幹的人少了,極少數的人我剛才說得到法喜,大多數的人都在煎熬。《瓔珞經》上這些話,善惡的標準我們要知道,這是絕對標準。中國老祖宗把這個善非常具體的給我們舉出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世尊為我們說出,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度、普賢十願,至少我們要把這些做到。經論我們選定了,一定要依教奉行,學了之後把它落實在生活,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行為,這裡頭確實能夠得到法喜。

  第二,「《唯識論》」,一般講《唯識論》都是《成唯識論》,「以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法為善」。這比前面標準下降了,前面是以第一義諦為標準,以真如實相、實際理體為標準;這個地方是,益是利益,是順的利益,今世來世,或是有漏或是無漏的行法,這都可以說善。「於此世他世違損之有漏行法為惡」。所以我們講善,我現在得的善,來生不善,這不是真善;這一生得的善,來生還是得善,這叫善。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中國古人講聰明人要有前後眼,就是你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過去是我們一面鏡子,你看行善的得善果,造惡的受惡報,那我們今天就要斷惡修善,我們才能得到好的果報。這一生受了很多苦難,我們就曉得這是果,前生的因不善,感得當前的果報;覺悟了,我今天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來生就得善果。勇猛精進,用真誠心去做,這一生就改變。這一生你得到的果報叫花報,花報好,來生的果報一定好。像植物先開花後結果,看到花好,果一定好。

  下面「論曰」,《唯識論》所說的,「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生生世世都善,中國人懂得這個道理。從哪裡看?從每一個家庭家規裡頭去看,家譜裡頭都寫著。從家規能夠看到老祖宗定的這些規矩,希望後世生生世世永遠傳下去,世世代代的子孫都應該認真去奉行。祖宗認定的是善,為什麼?他親自感應的果報,一點都不假。今世善,來世善,世世都善,這善!「人天樂果,雖於此世能為順益」,我們今天享受的果報,在這一世不錯,一切都很順利,「非於他世」,如果來世得不到,「故不名善」。這一世享福不再行善,福享完,後續沒有了。所以真正有大福德的人,他得的大福報,他自己日常生活適可而止,還是非常節儉,自己節省一點,幫助一些苦難的人,享福當中沒有忘記修善因。善因是什麼?來世的善果,福報大,行大善;福報小,行小善。實際上,行善裡頭最重要的是心地,大心行的小善,果報也變成大善;心量小的,行了大善,將來果報也不是很殊勝,與動機、存心有很大的關係。「能於此世他世違損,故名不善」。這是講善,一定要想到今世善、來世善,後世都善。最好的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世出世間第一大善。阿彌陀佛在遍法界虛空界辦的一所學校,這個學校是幫助人成佛的,一切善沒有超過諸佛如來,它完全與實際理體相應,它的目標幫助我們回歸自性,這個得的果是永恆的,是無量無邊無盡的福報,智慧福德圓滿。

  「惡趣苦果,雖於此世能為違損,非於他世,故非不善」。惡趣,為什麼?我說過,說過很多次,是消罪業的,看到好像不善,罪業消掉就善了。天上是消善業的,善業在那裡福享完了,就往下墮落;惡道裡頭惡報受完了,他就上升。善惡沒有標準,一定要懂得道理跟事實真相。我們修真善,修永恆的善,不要修這些人天六道裡頭的善,不修這個。這個裡頭確實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善享盡了墮惡道,有惡,惡受盡了又生人天,這個輪迴很恐怖。這個是第二,《唯識論》。後面這一句是總結,「是以順益與違損而判定善惡」,這《唯識論》裡講的。

  第三「淨影」,就是隋朝慧遠大師,他判的「三種善惡」。第一種,「順益為善,違損為惡。此與《唯識論》同」。第二,「順理為善,違理為惡。理者無相空性也」。這舉例說,「例如行布施,若能於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體空無物,是順於理,無相之行,是為善」。這個境界高了,這是佛家講的「三輪體空」,這是真善。修福不著相,不著自己修福之相,不著接受我布施眾生的相,都不放在心上,不執著我所施之物的相,叫三輪體空。大乘教裡面所謂「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是你行布施;無作是什麼?不著相,跟沒做是一樣。不著相行布施,不著相修一切法,這是跟理相應。理是無相,理是空性,事剎那生滅,了不可得,包括我們的身心都是剎那生滅,這從事上講。理是自性,自性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所以叫空性。它能現現象,遇到緣它能現,能生能現。能生能現,一定要曉得相而無相,因為這些現象全是假的。今天眾生迷,為什麼迷?業報,不能感得聖賢、佛菩薩來教化教導眾生,不能感。為什麼不能感?業障、煩惱、習氣太重了,他所感的都是惡的,這妖魔鬼怪都出來了。惡跟惡相感,善跟善相感。人真正一心求佛菩薩,佛菩薩就來了,所謂「有求必應」,求是感,佛菩薩應。我們在這一生是很幸運,幸運什麼?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真的相信了,這真的幸運。

  我們再看下面,「若有所施、能施及所施之物,存於意中」,這意識,我們講存在心上。心裡頭有,我布施了多少,我布施給誰,我做了多少好事,就像梁武帝一樣。梁武帝在歷史上是佛門第一號的大護法,用他的地位、權力護持佛法,造了四百八十多座寺院庵堂,都非常有規模,供養出家人幾十萬人之多,他常常想到功德大。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見到這是外國高僧,從佛國來的,從印度來的,向他誇耀,我在佛門做的這麼多事情,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老實,說真話沒騙他,告訴他並無功德。真的沒有功德,為什麼?不著相做是功德,著相去做是福德。梁武帝要問,我的福報大不大?達摩祖師一定說很大很大。他問功德,就沒有了。功德可以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報是在人天,一著相就變成福德,不著相那就是功德。所以這個存在心裡頭,「是為違理有相之行」,這就叫惡。為什麼?來生享福。享福不是好事嗎?好事裡頭有壞事。

  我們簡單舉一個例子,富貴人家的飲食,哪一天不殺眾生?就是這一樁,殺多了,殺的方法很殘酷,就是地獄道;地獄罪受盡了,還要變畜生去還債,那個日子不好過。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國王家裡,太子身分,然後做個表演,出家了,修道去了。為什麼?出家修道比做國王好,國王享福就這一生,修道享福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到修行證果,這不能比!這是喚醒那些迷惑顛倒的人,喚醒大家。但是幾個人覺悟?不能說沒有,覺悟的人少,迷惑的人多。現在迷的人更多,看到釋迦牟尼佛總是說他迷了,有福不知道享,要去受罪,會生起這個念頭。有幾個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出來,這是世尊示現指出我們一條光明大道,不再被世間物欲所迷,這真正善。這個標準,「如是則上從佛菩薩,下至阿羅漢」,他們所修的善法,這叫善。「人天眾生所修之善法,都是有相行」,都是著相的,這名叫惡。這個標準就高了。

  第三,「體順為善,體違為惡。此與二相兼,亦同於《瓔珞》」。這個體是真如、是實相,順著真如實相這是善,違背真如實相這是惡。下面有個解釋,這個解釋得很好,「法界真性為己自體,體性緣起而成行德。所行只是自體,心無所緣,隨心所欲而不越軌,是名為善」。這個善的標準高,幾個人真正覺悟了?法界真性是自己的自體,這個標準是指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確確實實自己跟法界真性融為一體,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融成一體了。體性緣起而成行德,他現在有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體性緣起而成的,我們一般講,他是乘願再來的。有沒有?好像還不少,在中國歷代這些祖師大德,是的,在家出家都有,我們說乘願再來的,他來做種種示現,一生坎坷,受盡苦難,受盡屈辱,最後他念佛往生了,這是他表演的樣子。實際上?實際上,他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再來的,來表演給我們看的。我們如果看懂,這樣修行可以往生。在這個世間,在這個社會,不與任何人計較,情願吃虧、情願上當,心裡面只有一句佛號,只隨緣沒有攀緣,得真自在。這個要知道。

  所以心無所緣,隨心所欲不越軌。軌,佛家的戒,儒家的禮,也就是大經裡面所說的「行為世範」,做個好榜樣給世間人看。依這個說法,「則無論凡夫二乘,縱上至三乘」,到聲聞、緣覺、菩薩,「凡是緣修之善行」,統統叫做惡,法身大士才是真善。我們要爭取這個標準,只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確確實實與體順為善、體違為惡相應。

  下面第四,「天台宗立六種善惡」,智者大師的,這個講的我們就很好懂了,前面標準太高,但是很有理,有道理。這六種善惡第一種,「人天之善」,五戒十善是事善。「然人天之報盡,還墮於三惡道,故亦為惡」。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要把人天看破,人天報盡,還墮於三惡道,這一句話是真的。今天在這個世間縱然行善,他用的是什麼心?我們要冷靜細心去反省,從我們起心動念、言語行為這些造作去想想,我來生與哪一道相應?不必問人,自己比誰都清楚。儒、佛講的標準,佛的標準五戒十善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做到幾成?十惡破戒我們有沒有?如果有,那是惡因,必定感惡報。善惡二邊一對比,如果善多惡少,來生還能到人道來,不失人身;如果是惡多善少,三惡道去了。真的不是假的。

  第二種是「二乘之善」,二乘是聲聞、緣覺,「能離三界之苦,故名善」。三界是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他們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故亦為惡」。聲聞緣覺心量不大,真的是顧自己不顧別人,別人什麼?跟他有緣,他喜歡你就度你;他不喜歡你,他不理你,這是二乘,所以這也是惡。第三,「小乘菩薩之善」,這雖然是小乘,但是他是菩薩,就是說他喜歡幫助別人,「慈悲兼濟」,自度也度他。小乘小菩薩,雖然有慈悲心,慈悲心不大,不是大慈大悲,比聲聞強一點,「然未斷一毫之煩惱」,所以是惡。雖然行菩薩道,煩惱沒斷,從斷煩惱來說,小乘菩薩比不上二乘,二乘斷煩惱了,見思煩惱斷了。這個見思煩惱沒斷,這種小菩薩很多,到處都能看得到,所以還是惡,煩惱習氣不斷。

  第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斷見思之煩惱」,這是善,這通教的三乘菩薩。「但墮於二邊,不見別教中道之理,未斷一分之無明」,還是惡。通教三乘沒有離開六道,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空,所以叫墮於二邊;中道他不知道,空有二邊不住這個道理他不知道,所以無明沒斷,他是惡。「別教菩薩之善。見中道之理,是善。然猶為隔歷之中道,不能見圓教圓融之妙中,所行帶方便,不稱於理,亦是惡」。這一層一層的給我們分析。第六,「圓教菩薩之善。圓妙之理,是至極之善。然此有二義」。第一個,「順實相之圓理為善,背之為惡」。善念、善言、善行,與實相相應的,這是善,不相應的這是惡。第二個,「達此圓理為善」,達是通達,著就為惡。這一句話厲害,著相就惡,不能著。你看,「著圓尚為惡,況復其餘」,通達圓的道理這是善,圓教的道理,但是不能執著,執著錯了。這地方這句話非常重要,著圓尚為惡,況復其餘。

  上面所說的,「以達圓理為善,著圓理為惡,乃天台宗獨特之發揮,其義甚精」。這句話應用在生活上,活學活用,我們從早晨起床,穿衣、吃飯、工作、待人接物都不能著相,著相就錯了,不著相跟菩薩道相應,著相人天。前面舉的這個例子,梁武帝護持佛法,行善著相。他要不著相就對了,他要念佛決定往生淨土,可惜他沒有專修這個法門。不著相專修,做那麼多好事,專修淨土肯定是實報土往生;著相做那麼多好事,念佛往生,凡聖同居土往生,都真能去得了。淨土法門無比殊勝,五逆十惡、毀謗大乘,臨終懺悔統統都能往生,何況梁武帝!這個緣分他沒有遇到,真太可惜了!

  底下給我們講『國土粗妙』。「粗妙已見前註,粗者不精,妙者勝妙」,殊勝微妙。「義寂師曰:淨土之中有粗妙異。粗即變化,妙即受用」。意思是說,「淨土之中有粗與妙之不同。粗者,有衰有變。妙者,乃自受用或他受用之實報土」,這個是說十方諸佛剎土,國土有粗妙。像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這個國土有粗,十法界、六道這粗;妙,妙是世尊的實報莊嚴土,在哪裡?華藏世界,那是法身菩薩修學的道場。十法界有衰有變,實報土是自受用或者是他受用,自他不二。菩薩住在實報土,自受用是供佛聞法,他們供本尊。娑婆世界,世尊的報土是華藏,華藏法身如來毘盧遮那,報身如來盧舍那佛,應身如來釋迦牟尼,一而三,三而一。

  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毘盧遮那,法身沒有相,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遍一切處,法身無相,法身。報身有相,住實報土盧舍那佛,盧舍那佛應化在我們地球稱為釋迦牟尼,所以釋迦牟尼佛是盧舍那的應化身,毘盧遮那佛的應化身。應化身能變現無量無邊,所以叫千百億化身,化身裡頭有應化,能夠同時參訪一切諸佛剎土。法藏菩薩得到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加持,就有這個能力同時參訪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個是決定可能的事情,這自受用。供佛修福,聽經是修慧,福慧雙修,度眾生是福慧具體的落實。在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示現在這個裡頭,把他供佛聞法的這些福慧再用應化身完全落實,落實在一切苦難眾生,這就是普度眾生。

  「天人善惡,因也。國土粗妙,果也。人善則土妙,人惡則土劣也」。這一句我們得好好記住,這就是境隨心轉。善惡論心,這最重要的,心善國土妙,心惡國土就劣,充分顯示出來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妙?沒有別的,人善。惡人往生,他改過了,他懺悔了;如果他不改過、不懺悔,極樂世界沒他的分,想去也去不了。往生到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佛來接引,佛要不來接引,你到哪裡去找極樂世界?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佛來接引可不能去。人在往生最後一念的時候,會有很多境界出現。這個我們看到的,往生前一、二天他就看到了,告訴周邊人,某某人在門口,我看到他了,所說的人全是過去的人,他所認識的家親眷屬,他熟悉的人,他看到了,在門口。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也不是他看走眼,《地藏經》上說得好,都是他的冤親債主來誘惑他。變冤親債主的樣子,他不會跟他走;變成家親眷屬,你喜歡的人,你就會跟他走。跟他走就上當了,他把你引到陰曹地府就報復你。

  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早年我在台灣,有一個同班同學他在榮民醫院工作,他的職務是住院組的組長。他告訴我,鬼是真的,一點不假,我們醫院裡的醫生護士都常常看到。看到這個病號病房門口站著無常大鬼,只要看到這個,這個病人不出三天就走了。常見,所以他們真相信。所以無論什麼來接引念佛的人,釋迦牟尼佛來接引,假的不是真的;藥師佛來接引,也是假的,都是冤親債主變現的。他不敢變阿彌陀佛,我們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本尊,他要現本尊,護法神不許可,他現別的身,護法神不管。你要是認錯了,阿彌陀佛沒有來,釋迦牟尼佛來也不錯,我就跟他去,就上當了。那不是釋迦牟尼佛來的,釋迦牟尼佛怎麼可以幹這個事情?怎麼可以欺騙你?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要有高度的警覺,一定要見阿彌陀佛,佛來接引,我們就跟他去。人善則土妙,人惡則土劣,我們現在跟極樂世界對比,極樂世界人善,我們這個世界人惡,我們活在這個世間深深體會到、深深感覺到。

  「故《會疏》曰:夫國土者,即眾生之影響耳」。形修,修是長,形是身體。人身體長,它的影就長,在太陽底下影就長;人要是短小,影子就短,這是《會疏》上的一段話。念老說,「蓋謂土之粗妙如影,身之修短為形,因形定影,影必隨形。故《淨影疏》云:天人善惡,汎說一切諸土之因」,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國土,因果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居住在這個世界,心地要是善良,國土一定勝妙;居住的人不善,這個國土災難一定很多,這是就世界講。我們把世界縮小,我們說我們這個地球,這個地球上歷史記載,有史以來不能說沒有災難,但是災難不多。最近這一個世紀災難多了,特別是最近的半個世紀,就是最近的五十年,災難好像特別多。這些科學家、哲學家,專家學者都在這裡討論,這什麼原因造成的?都找不到,最後把它結歸,這是自然災害,我們沒有能力去抗衡。

  其實,這個原因佛法知道,近代的量子力學家也知道,人心不善。我們中國古人講,「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古人講的這兩句話完全應驗了。子不教,做父母沒有教他倫理、道德、因果,不教了。教什麼?教競爭、教鬥爭、教自私自利、教損人利己,這個教育還得了嗎?這太可怕了!家,家沒有了。中國過去有家,大家族,大家庭,那有規矩,大家庭要不講規矩就亂了,所以家有家規。大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有家風,所以這個家整齊,家興旺,社會安定,太平盛世。中國歷史上,太平盛世時間都很長,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我們看到很多,那是家對社會做出的貢獻。現在家沒有了,血緣的家沒有了,現在也有變相的家,企業、社團、公司,這是道義集合的家,也行。如果能講家道、家規、家學、家業也行,我們細心去觀察,也能夠讓社會安定,世界恢復和諧,可以做得到的。我們一個地區,住在這個小鎮,小城小鎮,如果能夠覺悟,我們小鎮的人都能斷惡修善,這小鎮不遭災難;這個城市要能夠推廣,這城市不遭災難。我們一家人修,災難當中,這一家人能平安度過。心能轉境,心能控制物質環境,這個道理我們要相信,這是真理,永恆不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