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慈悲與愛  (共一集)  1997/10/2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0052

  再過幾天,李會長木源居士將要率領一個朝山團到定海普陀去朝山,這一次主要是參加觀世音菩薩聖像的開光大典。現在在中國建築的大型佛菩薩造像,先有香港大嶼山的釋迦牟尼佛,接著有祥符寺的大佛像,祥符寺跟普陀山時間很接近,都已經完成了,這一個意義很深。佛法用佛菩薩的形像、名號,以藝術的方式表達圓滿的智慧、廣大的神通,利益一切眾生。

  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形像不僅僅標示著仁慈、寂靜,實實在在叫我們聞到名號、見到形像,就能夠想起世尊四十九年的諄諄教誨,而觀世音菩薩則代表我們自性裡面無盡的慈悲,慈悲就是現代人所講的關懷、愛護、平等、無私的奉獻。為什麼用慈悲不用愛心?愛心世間人容易懂,佛用慈悲這兩個字代替愛心,意義很深。世間人講的「愛」是出自於情,也就是說從情識裡面所生的,是感情的,情愛。情愛,我們必須要曉得是無常的,為什麼?妄心是無常的,剎那在變化,所以從妄心所生的決定不能夠持久,這是一定的道理。而佛講佛菩薩的愛心是恆常的,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所以用慈悲這兩個字。慈悲是出自於真心的,出自於自性的,真心自性,《楞嚴經》上所講的「常住真心」,永遠不會變的,永遠不會變的愛心就叫做慈悲。

  現在這個世間有災難,古時候由於交通不發達,資訊沒有發明,這個地球這麼大,居住在各個地方的眾生,幾乎都是守住自己一個生活的小圈圈,老死不相往來,個人過著個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千百年的傳統,相安無事,這是過去的社會。最近這一個世紀,尤其是最近半個世紀,從二次大戰以來,資訊發達了,交通便捷了,地球縮小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互相往來,彼此頻繁的接觸,這樣突如其來產生這麼大的一個變化,裡面的問題、矛盾自然不能避免。種族上的矛盾,各種不同文化的衝突,宗教信仰的隔閡,以前不接觸沒事情,這一接觸的時候,麻煩就大了。所以引起社會的動亂,人心的不安,如果沒有真實智慧來誘導,一念錯誤就會引起很大的災難,這是今天眾所周知的,就怕第三次世界大戰起來,那是核子戰爭。諸位要曉得這些都是科技發達帶來的副作用,負面的影響。

  解決這個問題,英國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講得很好,他說「唯有大乘佛法跟中國孔孟的學說,才能夠挽救世界劫運」,這個話是出自於英國人的口裡,這是外國人非常客觀的看法。為什麼說只有佛跟儒能挽救這個社會,道理在哪裡?佛跟儒都是用真誠心。佛家講的是發菩提心,儒家講的是至誠,誠意正心。儒家的誠意正心跟佛法的至誠心、深心、大悲心,實在講沒有兩樣。換句話說,唯有出自於真誠,這個危機才能化解,所有的衝突、矛盾、隔閡才能夠消除。

  我們今天在大乘佛法裡面特別選擇這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淺顯,容易明白。淺的人看著淺,深的人看著深。分量也不太長,也不過短,非常適合現代人讀誦、修學。《無量壽經》的內容確實涵蓋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如果我們從更深一層的來觀察,不僅是世尊一代時教,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佛法,全在這一經之中。而經題上給我們標明著「清淨平等覺」,清淨心是真心,平等心是誠心,覺是真實的智慧,如果我們人人都明瞭,都能夠用清淨平等覺的心,就能夠幫助這個世間達到無量壽莊嚴,實在講就是無量的莊嚴。

  湯恩比這個話說得沒錯,確實有見地,有學問。可是大乘佛法跟儒家學說在現代這個時代缺少人弘揚,所以社會廣大的群眾對這種真正能夠挽救世運的學說思想並不了解。我們不說得透徹了解,他不認識,不了解。湯恩比博士是獨具慧眼。如果沒有許多人全心全力的來弘揚,把儒佛介紹給廣大的群眾,讓大家都認識明瞭,雖有救世的法寶還是不起作用。今天一般世人迷信金錢、迷信權勢、迷信科技、迷信高科技的武力,這個東西如果發揚光大了,往後發展的結果是同歸於盡,不如儒佛的學說,儒佛學說能夠發揚光大,能令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共存共榮,人人都能夠得到幸福美滿。

  我們今天在這種矛盾、錯綜複雜的環境裡面,修學大乘佛法,弘揚大乘佛法,遭遇的困難自然在所不免,困難從哪裡來的?困難從誤會發生的。一般人誤會佛教是宗教,佛教是多神教,佛教是迷信,佛教是低級的宗教,這是給我們帶來的困難,但這全是誤會,絕非事實。只要我們努力一定能夠消除誤會,真實決定能夠發揚光大。如果它不是真實法,為什麼一接觸的人就生歡喜?由此可知,一切眾生還是喜歡真實。交朋友,真心的朋友是好朋友,虛情假意的被發現了,決定遠離了,不再往來了。人人喜歡真實,一切眾生喜歡真實,所以真實的感應不可思議,真實的教誨就得到廣大群眾的愛戴、歡迎。儒跟佛都不講究手段,都不講用權術。手段、權術可以迷惑人於一時,沒有辦法迷惑人到永久,總有一天被拆穿,拆穿之後一文不值,這個事實諸位可以冷靜去觀察。

  這三千年來,中國、外國的歷史,為什麼這三千年來釋迦牟尼佛被人尊敬,孔老夫子被人尊敬,不但中國人尊敬,外國人也尊敬。孔老夫子的後代,孔德成先生,在台灣,到美國去的時候,美國人聽說他是孔老夫子的後代,特別禮遇,兩千五百多年以前的老祖宗,你看看這個後代還沾光,還接受特別禮遇,為什麼?真誠。

  佛法教人,講到最後就是真誠,菩提心的心本體就是至誠心,佛在《觀經》裡頭所說的。至誠心起作用就是大慈大悲,用現在的話就是真實的愛心,觀音菩薩就是代表這個法門,就是代表這一層的精義。我們懇切的願望,希望觀世音菩薩這一尊大型的造像豎立在普陀山,我們佛門四眾弟子借著這個偉大的標示,將菩薩大慈悲救苦救難的精神發揚光大。希望我們四眾同修都效法觀世音菩薩,示現、宣揚慈悲的教義,要將大慈大悲的理念落實在廣大群眾的心裡,落實在大眾日常生活當中,帶給社會、國家、世界真實永久的安定和平與繁榮興旺,那這一尊大佛像就非常有意義了。這一個目標要能夠圓滿的實現,就在我們四眾佛弟子,從今以後如何認真努力的去學習、去推廣、去介紹,在佛法的術語叫做弘法利生。

  世尊在《無量壽經》裡面告訴我們,當我們自身或者是社會、世界有大災難的時候,要我們皈依觀世音菩薩。皈依是什麼意思?依靠、回頭。我們怎麼皈依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心地清淨、平等、慈悲,我們要從不清淨的心回過頭來皈依清淨心,不平等的心回過頭來皈依平等心,不慈悲的心回過頭來皈依慈悲心,這就叫皈依觀世音菩薩,只要一皈依就得救了。「皈依」這兩個字一定要講清楚、講明白,不是去燒香、磕頭、拜拜求觀音菩薩免罪,那是錯誤的,那不能解決問題。皈依就是回頭,改變心理,把從前種種錯誤的想法、看法改過來,正確的想法、看法就是清淨、平等、慈悲。慈悲就是覺,覺就是慈悲,感情是迷惑。自私自利是迷,利益眾生是覺悟,知道盡虛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體,這個人是真正覺悟了,他才能夠捨己為人。

  這一次的盛會,承蒙妙善長老的邀請,我因為身體不很好,去參加這一次法會恐怕體力不夠,所以請木源居士代表致意,下一次我會找另外的時間去拜訪妙善老法師,去朝禮菩薩道場。

  所以我們同學相聚在一起一定要明瞭,這個勝緣真正像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有這個緣分能夠出家為佛弟子,很難得,很不容易。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在一切世間是最殊勝、最榮耀的使命、工作。我們細細想來,又何嘗不像《彌陀經》上所說的,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之成就,我們才有這個緣分,若不是無量劫種下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怎能遇到?你看這個世間多少人,幾個人遇到佛法,幾個人遇到像我們這種殊勝的因緣,這要不是講無量劫善根、福德、因緣的成就,那講不通,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要認真努力,要真正報佛恩。諸位如果真正報佛恩,真正不辜負佛菩薩,在這個學期當中,我們那個科會一定要把它趕出來,要認真努力去做,前面慢一點這是不太熟悉,熟悉之後的進度就要快一些。

  觀音菩薩有三部經,夏蓮居老居士也是了不起的人,他也特別提出觀音三經。我在沒有接觸夏老這個提倡之前,我在台北也會集這個三經,他是會的經文,我是把三種經的註解合印在一起,這邊都有。我選了兩種本子,不同的註解,一種是古註,《華嚴經》上「觀世音菩薩第七迴向章」,採取清涼大師的註解,《普門品》是採取《法華經大成》裡面的註解,《楞嚴經》是採取交光大師《正脈》的註解,這是古德的三種註解。以後又印了一種今註,《華嚴經》因為沒有別的註解,還是用清涼的,《普門品》是用的諦閑老法師的註解,《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用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註解,這是近代的。所以我印了兩次,一次三經是古註,一次三經是今註,今註是諦閑跟圓瑛的。實在講我們這一次也是措手不及,應當將觀音三經大量帶到普陀山去流通,慶祝觀音菩薩聖像開光典禮,那個意義就很深了。所以像這些地方我們都應當常常想到,要認真努力去弘揚。

  經典我們還是在一部經上下功夫,真的是一經通則一切經通。今天你們拿到觀音三經的註解,這個方法技巧都會了,那都很容易,你要預備講這部經的時候非常容易。古人註子比較深,用今人的,《普門品》,諦閑法師的不錯,很好,圓瑛法師也有《普門品講義》,都值得我們學習、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