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現代社會所必須—無量壽經  (共一集) 1997/11/2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0074

  昨天下午李木源居士來看我,告訴我一樁事情,最近他有兩個熟人,因為幣值的貶值、股票的下跌,跳樓自殺了,從二十六層樓上跳下來自殺了,他們家人找木源幫他辦理喪事。他說他這個朋友,他的財產在外面投資股票、投資房地產,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大概資產有一千多萬,因為這個風波,一直幣值往下跌,往下貶,算算大概現在只剩下三百多萬,跳樓自殺了。三百多萬還可以活得下去,何必?真是人為財死,看不開。他的家人都還不錯,都勸他不要把這個掛在心上,他放不下。

  類似這個事情我們時有所聞,這是現前這個時代的現相,我們要瞭解,要把它看清楚,所有一切的禍端都是發生在貪瞋痴上,如果自殺就能保全你的財富,那個自殺還值得,可是自殺不能保存。所以在這個世間,印光大師的指示就是正確的了,一定要給社會大眾講明因果的道理。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爭不來的,你命裡頭有多少財富丟都丟不掉,命裡頭沒有的你保都保不住,這個道理要懂得。倒閉之後還剩三百萬,這個世間沒有三百萬活得快快樂樂的人很多,有幾個人今天有三百萬的財產?不多!這都是不知道事實真相犯下的過失。自殺那個果報很慘!凡是自殺的都還要找替身,找不到替身,他連輪迴的資格都沒有了,要做那些孤魂野鬼,流到這一道去了,這個要明瞭。另外一個,操縱經濟,害多少人,害多少國家,自己得到什麼?將來的果報不堪設想,實在講是得不償失。整個問題的總結就是貪瞋痴,最嚴重的三毒煩惱。

  佛法救度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說明這個道理,說明事實真相,勸一切眾生息滅貪瞋痴。能把貪瞋痴逐漸的減少,這是賢人,能將貪瞋痴斷除,那是聖人。聖賢的學問、聖賢的功夫無他,就是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凡人愚痴,聖賢有智慧。凡人縱然貪得了,也沒有樂,他有一千萬,有一千萬還想一億萬,有一億萬還想十億萬,那個貪心永遠沒有止境的,所以諸位要曉得,他沒有樂!我們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不要看他住的是豪華的大房子,出門坐的是名牌轎車,你看他那個架式,好像炫耀到不可一世,但是我們看得很清楚,他苦不堪言!他的生活並沒有那些窮人、天天上班趕巴士的,並不見得有他自在,並不見得有他快樂,這是事實真相。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教給我們「知足常樂」,人活在世間短短數十寒暑,要活得快樂,活得自在,那就叫幸福。

  為什麼那麼愚痴,活得那麼痛苦?造作這些罪業?末後的果報在三途,三途就太淒慘了。我們看到這個社會現相,聽到這些事情,提醒我們高度的警覺,我們要求智慧,要求清淨心,然後去幫助這些苦難的人。這些苦難的人,一般人看起來好像他們身很健康,照顧很周到,心有病;凡是有心病的,說老實話,那個身體健康也是假的,也不是個實在的。我們瞭解這個時代一切眾生病痛、苦難在哪裡,然後才知道對症下藥,而《無量壽經》確確實實能幫助這些人,這部經典裡面已經將這個社會的狀況、社會的病態、救濟的方法都說明了。

  世間人把佛經看作宗教的典籍,所以排斥,不願意接受,我們可以告訴他,不信佛教的人,或者是信仰其他宗教的人,跟他說:你不必把它當作宗教書來看,你把它當作解決現前社會問題的資料來讀,你能得到益處。確確實實能夠解決現實的問題,這個裡面說了許多道理,也說了許多方法,這個道理、方法非常管用。能從這個觀點,他就會接受《無量壽經》,他就會認真的去研學了,對他們的幫助就大了,不但現前得利益,往後的利益更不可思議。這個對我們來講,這是觀機,說法要契機、要契理,我們認清現在這個社會現象,社會的病態,然後講東西才契機。

  這個經要講的好,根本是在修持。修持的總原則,與道相應就是佛法,與道不相應就是魔法,不是佛就是魔。魔就是煩惱,魔就是折磨,諸位如果讀佛經,讀古時候的版本,或者諸位在博物館、圖書館裡面看到唐人的寫經,唐宋以前人寫的那個經卷,那個時候沒有印刷術,你看看從前那個經典上的磨字是折磨的「磨」,那下面是個石頭,折磨的磨。把那個石頭去掉換成一個鬼,我們現在都用這個「魔」字了,相傳這個字是梁武帝發明的,以前沒有這個字,傳說是梁武帝覺得折磨太痛苦了,太恐怖了,就像鬼一樣,所以把它換了一下。佛法傳到中國來這麼多年,翻譯造了很多新字,我們中國字彙不夠用,為了翻譯的時候造了很多新字,所以魔鬼的魔也是佛教裡面造的,中國古籍裡頭沒有這個字。所以魔的本義是折磨、是痛苦、是煩惱。

  如果說得更具體一點,與道相應,道就是戒定慧,魔就是貪瞋痴,凡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都是行。動作是身之行,言語是口業,口行,起心動念是意行,行為再多也不出這三大類,所以身語意三業。三業與戒定慧相應的,這就是與道相應,這就是聖賢,就是佛菩薩;如果三業行為與貪瞋痴慢相應,這就是魔,魔就要受罪。可是在這個世間非常奇怪,喜歡受折磨的人還特別多,你說怪不怪?天天搞貪瞋痴,搞得不亦樂乎,這是怪現象!戒定慧裡面這個樂趣他體會不到,他只知道貪瞋痴裡面的樂;貪瞋痴裡面的樂,就好像現在人所講的吸毒之樂,那是那個樂,那個樂後頭是要命的!

  戒定慧之樂那是真正的樂,我們佛法裡面叫法喜充滿,法喜充滿是你的三業與戒定慧相應,這個裡頭的意思有淺有深。淺深可以用五乘來說,人天與戒定慧相應淺,聲聞、緣覺就比較深,菩薩就更深,到如來果地這才是究竟圓滿。戒定慧是性德,自性裡面本具的德能,自性、德能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性德歸納為戒定慧三類,所以一分相應就有一分受用,十分相應就有十分受用,這是修行的真實功夫,你修持有功夫,講出來才有真味。如果只能說不能行,說得再好,那個味不純,濃度不夠,沒有餘味,聽完了離開講堂,就沒有了,攝受力很弱。如果你自己有定慧的功夫,你講出來的時候味道就不一樣,讓聽眾久久心裡頭還有餘味,這個攝受力強,道理在此地,所以一定要真修。

  修行的原則,實在講就是看破、放下,時時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戒定慧三學,保持就是相應,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一部《無量壽經》就是說的這三樁事情。所以我們一般社會人認為佛教是迷信,排斥,不肯接受,學佛的人學學其他的宗派,而認為這是淨土宗的典籍,不屑一顧,這都是有成見,都是自己有障礙。我們不把它看作宗教,也不把它看作淨土,把它看作解決現前問題的資料來看,這也是實在的,這不是假的,確實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是一份非常好的參考資料。我相信你們諸位同學在此地三個多月了,聽了我這個話會有同感,你們對這個經稍稍深入了,明白裡面的狀況,一部經展開,實在講是瀏覽一遍,幾個小時、幾天的研究是決定不夠的,一定要深入,經裡頭跟我們講的「深解義趣」,是很有道理的。

  初學,特別是現代人,現代人毛病是沒有耐心,無論學什麼東西,現在講究科學的精神,都希望快速,加速度。這種觀念、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必須要曉得,並不是樣樣事情都可以用這個原則能辦到,如果不明其理,單單在方法上加速度去做,那正所謂是「欲速則不達」。有一個快速求成的心,這個心就是一個妄念,如果修道,道業建在妄念的基礎上,諸位想想,他會有什麼成就?所以中國古時候,儒家、佛家教人緩慢、穩重,平時要修養穩重,樣樣都緩慢,但是辦事敏捷。你看佛門形容,一個修道的人,無論在家出家,「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哪有急躁的現象?但是辦事動作敏捷,絕不遲緩,不是在辦事的時候,非常穩重,舉止緩慢。

  諸位如果讀曾國藩先生的家書、家訓,你看他對待他的子弟的要求,樣樣都是教他慢,說話要慢,動作要慢,學穩重,這個觀念跟現代人觀念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從前小孩出去,小大人,雖然很小,一舉一動很有規矩,所以跟西方小孩一比,西方小孩活潑,中國這些小孩出去像老人,各有各的長處。這個小大人有德行、有智慧、有定,要講起真實的智慧、德能,那外國人真的比不上中國人。外國人今天在此地,在世界上能夠出人頭地是靠科技,科技中國有沒有?中國有,中國不要,為什麼不要?副作用太大。

  如果中國要講求科技,那中國在漢朝時候就開始了,很多基本的發明在那個時候都有了,我們在典籍上看到的時候,漢朝人就已經造那種滑翔機,就在學飛了;你看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機械化的運輸,動力,用機械化。雖然那個時候是很幼稚的,記載一天只能行三十里,但是人家三十里是機械化,它不是靠人力,不是靠畜生拉車,那已經就很了不起了。為什麼諸葛亮死了之後,把這套技術全部把它消滅了,不流傳給後世,這是智慧!如果那個時候就拼命在科技上發展,這個世界早完蛋了,可能這個地球早就煙消雲散了。所以中國人有智慧,對於歷史負責任,知道這個東西雖然是有利,但是弊多過利。

  今天西方科技發達,帶來的是什麼?物質生活上面不錯,是有些便利,人心惶惶,你今天問問,你走遍全世界你去打聽一下,調查一下,你的生活有沒有安全感?沒有,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沒有安全感,這算什麼?現在人過的是什麼日子,跟畜生有沒有兩樣。你看中國古代的人,人家那個生活是生活在詩情畫意裡頭,不管是貧富貴賤,都生活在詩情畫意裡頭,那是真正的人生,高度藝術的生活。現在是什麼?現在講藝術,有名無實,從前是真的,沒有這個藝術的名詞,想想那是真正高度藝術的生活,誰能體會得到?現在跟人家講也不懂,無法體會。

  所以科技文明的發達,帶給人類不是真正的福祉,一定要提高人類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淵源就是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因緣果報的事實。這種學問中國有,沒有佛法講得這麼透徹,沒有佛法講得這麼清楚,中國古人也講,所以佛法到中國來之後,被中國朝野熱烈歡迎,有它的道理,我們的想法、看法非常接近,它比我們講得更清楚。也就是說,佛法這一門東西傳到中國來,中國人識貨,這是佛法在中國能夠生根、茁壯、開花、結果。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雖然今天舉世之人都迷於五欲六塵,貪瞋痴三毒是幾何級數的在增長,我們的力量非常薄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為什麼這樣做?我們應該這麼做法,能做多少算多少,這是佛在經上講的,只要全心全力去做,皆是圓滿功德。我們全心全力去做了,共業當中有別業,他有他們的果報,我們有我們的果報,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會影響他們,力量再薄弱還是有影響。中國古老的預言常說「物極必反」,近代的人,二次大戰以來,深深體會到戰爭的痛苦,所以現在全世界人都反戰,不願意打仗,這是戰爭受到了限制。第一次大戰到第二次大戰,相距只有二十年,二次大戰之後到今天,差不多半個世紀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爆發,原因就是人民深受戰爭的痛苦,厭惡戰爭,不想戰爭,想發動戰爭的人也受了人民這種限制,壓制他。

  可是取而代之的是經濟,經濟是個禍害,不亞於戰爭,從什麼來的?從人的貪心來的,這個禍害不會在戰爭之下,一般人還沒有能普遍的受到,但是現在已經漸漸受到了。這次經濟的風波,我看會影響到全世界,也是現代一些人所謂是經濟戰爭,經濟侵略,這一種手段再厲害,如果這個地區的人沒有貪瞋痴,勤修戒定慧,這個經濟就對他毫無影響。所以戰爭的動力是仇視、敵對,從瞋裡面發出來的,經濟侵略是從貪裡頭生的,都離不開三毒。三毒煩惱要斷了,這些禍害全都沒有了,全都消滅了。

  一個人一生種種的享受,決定不是貪得的,哪有這種道理!從這個地方我們想到,印光大師一生極力的提倡《了凡四訓》、提倡《感應篇》、《安士全書》,有道理,這正是經中所講的真實之慧,「惠以真實之利」,讓人明瞭事實真相,「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一生有多少財富,不是你貪得來的,不是你用什麼手段得來的,你前生所修積的,你用貪瞋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得,還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沒有你就得不到,那麼何必用這些手段?你不用這些手段,可能來的晚一點,二年、三年之後你才發財;你用這些手段,把它提前二、三年,提前二、三年,早一點得到了。有沒有好處?好像很好,可是你再想,你壽命也提前結束了,你本來可以活到一百歲,現在活七十歲就完了,你就花光了,這是不明理,這是愚痴!

  儒、佛都教我們節儉、惜福,現在人鼓勵人消費,鼓勵浪費,把福報趕快把它消光。福報盡了,人的壽命就沒有了,雖有壽命沒有福了,叫「祿盡人亡」,那個不是壽終正寢,不是的,他一生的福報提早用完了,所以他的壽命也就提早結束了。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真相,誰知道?誰為大家來講解、來說明?這就是《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一定要大力提倡,真的能挽救現前的社會。

  我在二十年前,一九七七年,發現印祖這種做法,想想有道理,二十年之後在今天來看,更有道理,這個事實是愈來愈明顯;換句話說,社會對這個三樣東西迫切的需要。人真的明白這個道理,瞭解事實真相,他心平靜了,平靜的心再讓他修淨土,那就快速了,功夫就很容易得力。今天念佛的人很多,常常聽說功夫不得力,煩惱還是一大堆,原因都在此地。所以這個三種書我們不能不讀,平常都要放在案頭,沒有事情的時候翻翻,檢點檢點自己的身心、行為。

  《了凡四訓》要多讀,我常講讀幾遍、聽幾遍沒用處,我教人的方法,必須繼續不斷每天讀,把它讀滿三百遍,我對於一個新學的同學我是這麼教法的。為什麼教你一口氣念三百遍?你才會有印象,你才會有體悟,能夠領悟,才得受用。沒有三百遍的薰習,念了,說起來,我懂得了,但是境界現前的時候自己依舊做不了主,沒用,這個道理是你入得不夠深刻。我們學講經也是這個道理,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學講經的人,學的時候是不錯,但是過個二、三年之後就完了,原因在哪裡?他入的不夠深刻。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李老師那時候開的班,我們班上同學三十幾個人,現在講經的剩兩個人,其他都沒有了。什麼原因?入得不夠深,李老師對我們要求是五年,五年一門深入,守他的規矩,決定不能改變。我用他的這個方法,深深感覺到得利益了,因為一門你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清淨心生智慧。李老師要求我五年,我自己又加五年,我向老師報告:好,這個方法好,我繼續再用五年,我守這個規矩十年。十年實在講,裡頭最重要的,不夾雜,這是最重要的一條,不懷疑、不夾雜,對老師的教導決定不懷疑,知道這是真實的利益,慈悲的教誨,守住十年,十年之後就有效果,這個效果是在講台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十年。所以說一上講台就想到這個地步,那是做不到的,這是要累積,要修持、要經驗、要觀摩,種種的累積才能夠達得到。

  你們現在都很年輕,十年對你們來說不是難事。我跟李炳老的時候是三十歲,十年是四十歲,我的殊勝之處就是講經的時間、機會很多,一個星期最少講三次,那個太少了,那是很短的時間;差不多一般我講經的時間,一個星期都是五次、六次,幾十年,每個星期都有五、六次,所以這麼長的時間來磨練。曾經當中大概有個三年的時間,三年當中一個星期有三十幾堂,上午、下午、晚上統統有,好熱鬧,那時年輕,有精神、有體力。我剛剛到美國那一年,八二年、八三年、八四年,這個三年在美國,差不多每個星期九個小時,上午講三個小時,下午講三個小時,晚上講三個小時,真有體力,有精神;在美國講是站著講,聽的人是坐著聽,我有這個精神,應付得了。所以講台的機會是非常非常之多,這才能磨練得出來。

  所以你們諸位要學,保持一個星期決定不能少過一次,一個星期要少過一次的話就很難繼續了,會中斷掉,一個星期至少要講一次,自己要找機會,作不請之友,不怕難為情。實在沒有地方,找居士家裡,居士比較認識的,好一點的,「我一個星期到你家去講一次」,找三、五個人來聽,就行,定一個時間,在每個星期幾到他家,能多找幾家更好。星期一在張家,星期二到李家,星期三到王家,這麼幹才能幹得出來,要找機會,講完之後請聽眾提供意見,幫助改進。所以要很喜歡講,這才行,才能夠練的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