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必須從宗教回歸到教育 (第三八八集) 檔名:29-519-0388
釋迦牟尼佛一生,就像中國過去私塾教學,學生不少。孔子當年在世的時候就是私人教學,已經不錯了,孔子有三千弟子,孔子教學只有五年,時間不長。釋迦牟尼佛從開悟之後他就立志教學,就不幹別的事情,七十九歲走的,他教了四十九年。四十九年都是中國古時候私塾這種狀態、這種形式,他教得非常成功。教學的範圍到後來也逐漸擴大,擴大什麼?學生當中有成就的,四面八方也去講經教學,把世尊這個教化擴大了,這影響大了,除印度之外,印度邊緣這些國家弟子們都曾經到達過。所以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信仰宗教的人跟佛學習的人很多,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佛沒有叫他改變信仰,因為信仰宗教跟釋迦牟尼佛學習沒有衝突、沒有關係,釋迦牟尼佛好像私人辦學校,你來求學。佛教我們什麼?普及的教育就是阿含,阿含能夠幫助你安定社會,裡面倫理、道德、因果講得很多很多。
南傳的是小乘,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國。泰國我去過幾次,很遺憾的,小乘佛教沒有走教學的這個方向,如果它要落實在佛教教育,那泰國就非常了不起,它的社會一定長治久安,不至於有這麼多的動亂。泰國社會不安定的時候,學佛的人很虔誠,都是做的宗教儀式,求佛菩薩保佑、加持、賜福,讀誦經典而不知道經典什麼意思。雖然持戒律,為什麼要持這個戒律,佛為什麼制定這些戒律,不知道,所以它是屬於宗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是教育,這個要搞清楚,他是教人破迷開悟,才能夠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來的。什麼叫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中國老祖宗教我們,教我們知道眼前這事實真相,這是很淺的,不是深的。頭一個曉得人與人的關係,五倫是講關係,關係搞清楚之後,那接著要講求要怎樣相處。
關係是道,隨順這個關係的相處這是德,所以道德。道是自然的規律,不是人為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君臣的關係,兄弟的關係,朋友的關係,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創造的,不是的,這自然的,所以這個是屬於道。父子有親,這是親愛。君臣有義,那個仁義,那是屬於德,我們怎樣相處,父慈子孝,這德。君臣,君仁、臣忠,這個忠義這就是德。朋友有信這是德,長幼有序那個序是德,序是秩序。再到普世的教育,講到五常,簡單,仁義禮智信,講四維、講八德,圓滿了,就講完了。人人能夠懂得、都能夠遵守,這個社會就是安定的、就是和諧的。人要教,不教他不懂,這個東西不是把它當經來念,念沒用處,要能夠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清楚。
可是今天佛教已經淪落到宗教,變成宗教了,釋迦牟尼佛會流眼淚,怎麼變成那個樣子?我們皈依佛陀,無論在家、出家,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弟子,如果對這個事實真相不了解,怎麼對得起釋迦牟尼佛?那就是我們必須從宗教把它回歸到教育,我們才對得起佛陀。釋迦牟尼佛在世,三十歲開始講經教學,七十九歲走的,沒有一天空過,天天講經教學。他什麼身分?職業老師,這名符其實,職業老師。教什麼?你現在經典就是當時的教材,小乘經裡面倫理、道德、因果講得很多,大乘經典裡面科學、哲學講得很多,經教的內容無所不包。社會大眾遇到釋迦牟尼佛向他請教,有問必答,這些答問也都記載在經典裡面,我們在經典裡面常常看到。世尊的存心慈悲到極處,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幫助是什麼?離苦得樂,消災免難。我們今天遇到這些災難,經典上都有,如何能化解我們個人的災難、化解社會的災難,今天是化解地球的災難,經典上有?有,你認真去學,肯定有效。最近我們這個協會,很難得大家提出修六和敬,六和敬就能夠化解地球的災難。為什麼?把我們的心態,不善的心態轉變過來。現在這個世界有許多志士仁人,科學家、哲學家、國家領導人,都在那裡告訴我們,和諧是今天最需要的。如果人人都念和諧,人人都走和諧這個方向,這個世界衝突沒有了,戰爭沒有了,戰爭是人禍。
節錄自:02-039-0058淨土大經解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