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中修齊治平的智慧(第二回)—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成德法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23/4/13 馬來西亞馬六甲 檔名:55-226-0030
諸位法師、諸位傳統文化的同道,大家吉祥。我們翻到二十四頁,我們今天從二十九句,這個「主敬存誠」第三句開始探討。主敬存誠是誠敬心,其實就是我們的真心。所以學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就是用真心。我們用真心,可以明明德,可以親民,可以止於至善。我們用妄心,就會輪迴心造輪迴業。所以這些句子都是教我們用真心。我們把二十九句念一下:
【二十九、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無他,唯仁之守,唯義之行。誠心守仁則能化;誠心行義則能變。變化代興,謂之天德。】
君子修養心性,其實就是恢復明德,恢復自性,沒有比真誠更好的了,『莫善於誠』。我們這個誠心能長久保持,那真心很快就恢復了。『致誠無他』,「致誠」是使誠心達到極點,所以要讓這個真誠能達到極點,「無他」就是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好的了。什麼方法?『唯仁之守,唯義之行』,就是能夠信守仁愛、仁德,實踐道義。「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孔孟之道,仁義而已矣」,當然仁義還是從孝悌出來的,「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我們能夠信守仁德,還有實踐道義,所以『誠心守仁則能化』,以至誠的心守住仁德,師長教我們的念念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守仁了;「能化」,能教化百姓,能感化他人。
舉個例子,像周朝我們都知道泰伯、仲雍、王季,他們的父親叫古公亶父,他當君王,結果有外族想要佔領他的土地,他心裡想,發動戰爭會有老百姓的傷亡。所以他很誠心,不忍心有任何百姓受傷,他要地,給他吧!他就趁著晚上自己先離開了,不要產生戰爭。百姓都知道古公亶父是為他們在著想,所以好多人就追上來了,他走到哪,就願意跟他生活在一起,後來就遷到了岐山腳下,周朝就在這裡定下來了。這是一個國君,他誠心守仁,感化那麼多百姓跟著他。從國君到一個地方官,有一個人叫劉琨,他要到一個地方治理,這個在《四字鑑略》裡面也有,《根之根》裡面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結果這個地方老虎非常多,所以每一個上任的父母官就想,老虎這麼多,那就設更多的陷阱要抓這個老虎,愈設,老虎愈多,都沒辦法。後來劉琨來了,他說什麼事都是感召,為什麼那麼多猛虎?因為我們的法律,這些政策太苛刻了。我們應該都聽過一個成語「苛政猛於虎」。所以他到了之後再從根本來調整,他是施行仁政,都替老百姓著想,然後把這些陷阱都去掉,不然也會傷了老虎。我們人與人,說「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跟眾生也是一樣,跟老虎也會冤冤相報的。所以他這個也是誠心守仁,他也有反求諸己,是我們要行仁政。後來政治變化很大,老虎自己搬家走了,不相應,走了。這是從父母官。
甚至於一個監獄。《了凡四訓》,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甚至達式常演的電影,大家看過沒有?看這個片子不流眼淚挺難的,裡面很多故事令人動容。其中有一個就是鄞人楊自懲,他在縣裡面當官,結果縣太爺有一天打一個犯罪的人打得很凶,他就跪下來給他求情,替這個犯罪的人。這個縣官說,這個人的行為越法悖理,太過分了,讓人憤怒生氣。這個縣太爺並沒有息怒,楊自懲接著說,「上失其道」,我們上面的沒有做好,老百姓已經失教了,「民散久矣」。「如得其情」,了解到老百姓缺乏教化才會做出這些作奸犯科的事,「哀矜勿喜」,要憐憫他們,不能說你抓到一個犯人,很高興我破了一個案子。「喜且不可」,高興都不可以,「而況怒乎」,不能發那麼大的脾氣。他是一個下屬,他跪下來求情,也是義正辭嚴提醒他的領導。他的誠心,他也是為百姓,為這個犯人,這個也是唯誠心守仁,他的領導被他感動了,脾氣降下來了。然後他去看監獄裡面,好多犯人被押解很長的路都沒有吃飯,他就回去跟他太太商量。一商量,家裡快沒米了,只要煮給犯人吃,他家裡就沒得吃了,非常清廉,後來還是煮給犯人吃了。我想這個犯人吃到他的飯,可能都改過自新了,遇到這麼仁慈的一個官員。結果後來他的兒子、他的孫子都當到很大的官,到了凡先生他那個時候,他的後裔都還發展得很好,這是楊自懲。
還有我從小聽一個詞叫「陳林半天下」,你們聽過嗎?「陳林半天下」,你看,沒聽過。那代表什麼?代表應該是福建這個地方講的。照現在的統計數字,應該是姓李、姓王、姓張的,這個人口都在九千萬左右,這是最多的,可是我們為什麼從小聽「陳林半天下」?大家看《了凡四訓》有一個典故,莆田林氏有老母好善,你看她做粉團施人,做了很多年。其中有一個仙人化成一個道人,跟她要粉團,要了三年,每一次都跟她要六、七個,三年都沒有間斷,這個老太太都很歡喜給他。三年,不是三天,假如是我的話,可能就「這個人也太過分了吧!給你就不錯了,還要六、七個?」所以這個仙人要了三年,「乃知其誠」。她這個仁慈,是至誠心的仁愛,所以誠心守仁。我相信這個老太太一定感化一方了。後來「無林不開榜」,他們第一代就有九個人上榜。所以老和尚還有證明,老和尚曾經有一段時間住在建甌,他說那時候確實還是無林不開榜。他們的後人很發達,林則徐先生就是莆田林氏的後代。所以這個「誠心守仁」,真的能夠教化一方。
『誠心行義則能變』,用至誠的心來盡道義、行道義,能夠改變這個地方的風俗,讓民心向善。隋朝有一個辛公義,這也是一個縣太爺,他到了一個地區,這個地區剛好有瘟疫,結果這一方形成什麼風氣?只要家裡的人,尤其老人,感了瘟疫,就把他丟在荒郊野外。大家想一想,這樣的風氣好不好?這樣的風氣,人的良心都死了,怎麼忍心把自己最親的人父母,置之死地而不顧呢?那辛公義到了,很可貴的,並沒有指責百姓,他把這些生病的人統統抬到自己的縣衙裡面去治療。後來治好了,就通知百姓,把你家裡的人接回去,治好了。看到這些百姓來了,說你看,我也沒有感染;假如會感染,我就死了。當然他也是有浩然正氣,可能這些瘟疫神看到他,都很尊敬他。結果百姓受到感動,他很道義,不願意看到這些生病的人就這樣死去了,說他義所當為,至生死於度外。後來這個風氣就轉變過來了,當地的百姓都稱他「慈母」,父母官,轉變了這一方的命運。
「義者宜也」,應該的、不應該的,是以「義」為標準。元朝初期有一個官員叫許衡,當時候都比較亂,大家還在逃難。他們逃難當然是又渴又餓,剛好旁邊有一棵梨樹,很多人就去摘,結果只有這個許衡他沒有去摘。可能摘的人看只有這個人沒有拿,心裡也怪怪的,就問他,你怎麼不吃一個梨子?他說,「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那個不是我的樹,我去拿不適合。這個就是義。你看我們持五戒,五常「仁義禮智信」,跟五戒「不殺生,不偷盜」,這個「義」就是不偷盜,五常、五戒完全相應。他說,那個不是我的,去拿不適合。然後問他的人就說了,反正這個梨子樹又沒主人。那請問我們會怎麼接?「怎麼可能沒主人,你們就是偷」,可能就被打一頓了。你看許衡怎麼說?言語很柔和,順人家的話,「梨無主」,梨或許沒有主人,「吾心獨無主乎」,我的心能沒有主人嗎?你看這個言語很柔軟吧?也沒有指責人,我說梨可以無主,我自己不能沒主人。我是要求自己,我沒有要求別人。你看他這種誠心行義,做人很有他的規範,後來這個地方,哪怕是小朋友都被他感動,所以這個果樹,那個果實掉到地上,小朋友都不會撿來吃,那個不是自己的東西。這個是「許衡心主」。
我們舉現在的例子,「誠心守仁則能化」,海南省監獄系統的張發廳長。他在監獄裡面推展傳統文化,他要開始的時候,面對這些服刑人員,他一上去就很恭敬的給他們行一個軍人的禮,底下的服刑人員都震驚了。他對他們講,我是尊重你們的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他自己是常常看到這個服刑人員出去又進來,他很難過,他覺得怎麼他們又進來了?在考慮怎麼幫助他們,這個是很有仁義的存心。後來就把傳統文化引進這個監獄系統,受教的監獄服刑人員應該有超過萬人。有的服刑人員改變了,打電話回家,一開始就問:「媽,妳最近身體怎麼樣?爸,你最近身體怎麼樣?」他的父母:「你打錯了」,就把電話掛掉了。因為每一次打電話回來都是要錢的,突然說是關心他們身體,這個打錯了,掛掉了。因為監獄裡面它有監聽系統,然後這些幹警就跟他的父母說,這真的是你的兒子!大家要知道,一個服刑人員真正回頭了,他的父母、他的家人才能見到光明,不然他出去之後他父母不好睡覺,關在裡面,還知道不會有什麼事發生;出來了,每天提心吊膽。所以浪子回頭金不換,能夠讓一個浪子回頭,這個功德無量。所以當時候剛好張廳長到香港看師長,師長還親自給他夾菜,一個大男生當場眼淚就流下來了。後來老和尚還送張廳長,他過猶待,百步餘,看不到他的車子了,就對我們說,這個是地藏王菩薩到監獄裡面去幫助眾生。這個是現在監獄裡也有這麼好、這麼仁慈的官員。
「誠心行義則能變」。大家應該有關注到一個節目叫感動中國,這些很多事例都是行仁行義的。在杭州有一個社區,有一天有一個小孩從十幾樓掉下來,有一個女士叫吳菊萍,看到了,她瞬間就衝過去。而且你看她很厲害,她在衝過去的過程,把自己的高跟鞋脫掉,瞬間把那個女孩接住了。結果她的手就粉碎性骨折,把那個女孩的命保住了。當時候她的孩子才幾個月,還在哺乳。你看,她一個當媽媽的心情,撲過去把這個小女孩救了。杭州政府很難得,在杭州一個市民廣場就立了一個雕像,就是一個女人的手,手中有一個小孩。你看,這個行義的事跡變成杭州的榜樣了。結果有一天,她這個社區有人吵架了,旁邊的人就說,吳菊萍都不顧生命去救一個孩子,你們還有什麼好吵的?他們兩個一聽,也不好意思,不吵了。所以,在這個地方行義,這個社區的風氣也會跟著改變了。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句子,想到老祖宗說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剛剛的例子,連老虎都能感化,怎麼人不能感化呢?「但恐誠心未至」,可能我們的真誠心還不夠。我們真誠心去行仁義,一定能感動對方。『變化代興,謂之天德』,這個「代興」是更迭興起,那個風俗轉變過來。像辛公義,這一方本來是刻薄到棄父母家人於不顧,轉變過來,所以善良風俗代而興起,『謂之天德』,可以說是與天同德,可以說是代天行化。能做這樣的事,就是代佛菩薩、代上天在教化了。
事實上,我們冷靜想想,《中庸》說的「誠者物之終始」,你要成就一件事,最根本的就是真誠心;你誠心一直保持下去,這個事一定能夠做成。就像《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人有至心求道」,這個至心就是至誠心。「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不誠無物」,不真誠,做不成事的。人家可以被你虛偽騙一騙,騙一時,騙不了長久,日久就見人心了。所以我們道業要成,那我們要真誠來學道,「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不能陽奉陰違。我們辦事情要真誠,不然事情會失敗的。我們與人相處你要真誠,不真誠,我們自己喪德了,而且久了之後,人家覺得我們不真誠,就會埋怨我們了。所以我們佛門談菩提心,《觀無量壽經》裡面,菩提心首先就是真誠心。《大乘起信論》談菩提心,首先「至誠心」。《大乘起信論》是「直心,深心,大悲心」,這個直心其實也是誠心。《觀無量壽經》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所以這個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所以「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這個真誠,須臾不可離也。忘了真誠心,就是忘了菩提心。「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個是《華嚴經》的話,講得很重。所以我們要保持好真誠心。
我們看下一句,三十句,我們來讀一下經文。
【三十、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子路問,怎樣才算君子?孔子說,『修己以敬』。儒家特別強調,「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一句話是《大學》相當核心的一句教誨。「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那就代表每個角色,甚至每個行業,你要把它做好,都要以什麼為根本?修身。所以這裡也是提到君子是「修己以敬」,以敬來修養自己,使自己的身心、言語統統歸於敬,處處合於理,這樣可以算是君子。我們剛好前兩句,也是「《曲禮》曰:毋不敬」,毋不敬,那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恭敬,包含自重。「君子不重則不威」,自己尊重自己,自敬,然後尊敬他人。自己身口意都要符合正道,符合性德,這是真正尊重自己。《太上感應篇》說的,「是道則進,非道則退」,所以真正自愛的標準,就是順著性德,就自愛了。而且我真為別人好,那我們要先正己,就能化人,化人就利益到別人了。而這個化是自自然然感化,不是去控制要求來的。其實我們去控制別人的時候,就對別人不尊重了。你得聽我的,這個態度,對人就不是夠尊重的了。
你看我們有一起學習《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第二」,這一品就強調「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我們都是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的,那個地方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把這個頻道要接通,我們的心行要跟普賢行相應,這個就「生則決定生」,就是決定可以往生的。所以普賢十願,一開始最重要的基礎也是「禮敬諸佛」。我們今天回想回想,對人有沒有禮敬?今天就好了,對事我們有沒有恭敬?對物品,我們今天用的水、用的電,有沒有恭敬?洗完澡了,這個蓮蓬頭是金屬做的,有沒有給它擦乾淨?不然會影響它的壽命。這個都是老和尚給我們的身教。老和尚說,你把它擦乾了,它壽命長了,你壽命也長了。我們對待一切人事物都是恭敬。
子路聽完「修己以敬」,子路就問,這樣就夠了嗎?其實還有中間有一句是「修己以安人」。劉寶楠他做的《論語正義》,老和尚有推薦,他註解的時候有提到,「修己以敬」是修身,「修己以安人」是齊家,『修己以安百姓』是治國平天下。我們想一想,「修己以安人」,請問,家裡的人跟我們生活在一起,他們安不安?比方說自己控制不了脾氣,你說他們安不安?某一天你下班了,你的孩子得先觀察一下今天天氣怎麼樣?稍微看一下你的臉色。你說這樣的孩子能安嗎?能安心成長嗎?佛門也說,心淨國土淨,心平天下平,心安眾生安。所以這個「安」字,首先問自己的心安不安?再來,我能不能讓家裡的人安?讓團體裡面的人安?團體裡面,「修己以安百姓」,你能夠安你的團體,安就有樂,你這個團體就很和樂了。人家一說,某某淨宗學會特別團結,他們那個氣氛就像一家人一樣,很和樂;我想,慢慢的很多各地的淨宗學會,都到你這裡來取經了。
現在疫情過去了,歡迎大家有機會到台灣走走。台灣有不少我們這些祖師們的足跡,台北章嘉大師的舍利塔,台中有我們李炳南老師的台中蓮社,包含不少淨宗學會。有機會大家可以去參學,不是去玩,好好參學。台灣也確實是滿有福報的地方,一般稱寶島。你看一九四九年過去了很多儒釋道的專家,都很有德行的,所以台灣的傳統文化也沒有斷層,歡迎大家去看看!當然我們說「請佛住世」,要先請自己,希望自己的團體做表法,很和樂。這個老和尚說,做榜樣是最好的供養,就是普賢行,廣修供養。
孔子講到了「修己以安百姓」,修治,這個「治」字就是對治自己的習氣,修治自己讓百姓得到安樂。人家跟我們相處在一起,他很安心。所以佛門講五戒,首先第一個「不殺生」,人家跟我們住在一起,不會恐懼,你沒有惱害眾生。當然這個裡面,首先你要包忍別人;我們能容忍,我們也不惱害別人。「不偷盜」,你持戒,你都不會拿人家的東西,所以人家跟你住在一起,貴重的東西都不用藏,他少操這些心;這個就是不惱害眾生,也是不偷盜,產生安眾生的心。你看這個五戒,你是持的人,都讓人家安心。「不妄語」,人家對你的話就不用還在那裡猜,是真的還是假的。俗話也說有容乃大,就是肚量要大,能包容人。「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肚量不宏大,「不能使人安」。我們自己要觀察看看,跟著我們一起做事的人會不會很緊張?會不會很不放鬆?有可能是我們造成他不夠放鬆。
要安百姓,老和尚也有三個字,「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我們能時時心念跟君親師的精神相應,我相信家裡的人他們很安定;團體的人跟我們相處,應該心也會很安。我們是嚴以律己,忠;寬以待人,恕。孔子進一步還有講到,修治自己令百姓得以安樂,這一件事連堯、舜這樣的聖君,『其猶病諸』,這個「病」就是難,要做到完全很周到也不容易。雖然不容易,但是他們會盡力去做的。
當然《勸發菩提心文》也期勉我們,「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所以我們這個菩提心、大悲心要發出來。大悲心,觀世音菩薩,一手動,千手跟著動。我們的真誠慈悲心真正發出來了,接觸到的人感動了,會很多人進一步效法。首先老和尚一個人到了台灣,他大力弘揚儒釋道,你看現在出家在家這麼多弟子跟隨他;在台灣其他教派的,也很多都在聽老和尚講經。那是一手動,他真誠慈悲,千手跟著動。
《感動中國》裡面的白方禮老先生,他很誠心,很為下一代著想,他是又沒體力,七十多歲了,又沒地位,他是踩三輪車的,又沒有什麼財富。可是他傾其所有,忘我的為下一代的教育,「踩赤道十八圈」,賺了三十多萬,幫助了幾百個學生。所以當時候全國都被他感動了,那個捐款幫助下一代教育的非常多。我們都不能小看自己的一念真心,真的是可以一手動,千手跟著動。《無量壽經》也是勸勉我們,「於諸眾生,視若自己」,「興大悲,愍有情」。
我剛好今天看到一個報導,哪個地區我就不說了,就只是一個城市而已,從三月十九日到二十三日,五天,連續每一天都有學生自殺,最小的十二歲。我們看到這個新聞,心痛,要轉成一種願力。你看那麼小的年紀,都有心理障礙了。所以十九世紀最嚴重的是心臟病,二十世紀最嚴重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紀最嚴重的是憂鬱症。這些孩子應該都已經有精神上的障礙了,不然他不會那麼強烈尋短。而且憂鬱症只有心藥可以醫,「心病心藥醫」。這些孩子,假如學校的老師有教孝道,很可能他不會走上絕路。或者他們的父母假如有聽過傳統文化,或者家裡的人給他們更多的愛、更多的理解,這些悲劇可能不會產生了。所以,我們是學傳統文化的,從發心開始,我們真有利益眾生的心,我們學習就不會懈怠了。而且我們這個願,佛菩薩能收到。假如有跟我們有緣的親戚朋友,真的有危難,觀音菩薩會加持,可能剛好我們就幫到他了。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這個都有感應的。
好,我們看下一句,三十一句。
【三十一、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心逸日休』,這個「休」是喜慶、美善的意思。等於是我們積德行善的人,這個心所謂問心無愧,人生的樂,「大樂莫如無愧怍」,沒有慚愧、對不起的人。而且助人為快樂之本,你愈幫助人,自己愈喜悅,跟自己的性德相應了。所以「心逸」,這個逸就是很放鬆,心定神閒,而且一天比一天喜悅快樂。我們都聽過許哲女士,大家看她活到一百一十幾歲,她那個笑容也是讓人家印象很深刻。你看她每天都是做善事,她統統都是照顧人,她從不為自己的。人家問她,妳都照顧別人,妳怎麼辦?她說我不擔心,老天爺會照顧我。她照顧的人都比她小,但是也都是老人了。我們看老和尚,每一天除了講經之外,還接一些因緣,護念眾生的法身慧命,老人家每天也是笑容滿面的,真的是安眾生了。成德有很多次看到同修,一見到老和尚,眼淚就止不住了,到離開的時候還在哭,很感動。所以這都是我們的好榜樣。
我們用另外一句《論語》的話,來呼應這一句,「君子坦蕩蕩」,這個坦蕩蕩就是心逸日休。「小人長戚戚」,那就變下一句了,『作偽,心勞日拙』。這個「作偽」就是做假,甚至有造惡的人,「心勞」就是他心思費勁,做壞事都要動歪腦筋,甚至是講謊話了還要找很多說法來彌補,每天那個腦子都轉得不停。心思費盡,卻一天比一天「日拙」,就是更加窘迫困苦。用佛門來講,作偽就是用虛偽,用妄心。用妄心,那一言一行都造罪業。造罪業,那個業力一直積,積到最後你就窘迫困苦了,甚至一般看相的說印堂發黑了。業力,肉眼看不到,但是它是存在的。
我們這一、二代人,都是成年之後才接觸到傳統文化的,所以很可能沒學佛以前還為了財色名利,自己的心念也是作偽,這個都有業會存在的,你不要不懂。墮胎,那個在佛門講,墮胎是地獄業。有時候還不止一個,大家想一想,那本來是來做骨肉的,我們這個當父母的這麼對待,你看他有多痛苦?有時候都不離開了。妳想,我就是要男孩,一查是女孩,就墮掉了。這些還沒學以前犯的錯,我們都要至誠去懺悔,而且要設身處地妳這些骨肉的處境。他們一定沒有辦法理解的。比方說家庭裡面,好像大家情緒都容易控制不住,這個都有無形的影響,家庭會受墮胎的影響,整個社會都會。當然有一些道場也很慈悲,都有為這個嬰靈立牌位來超度。所以我們犯這些錯,都要很誠心的跟這些骨肉懺悔,全心全意透過自己念佛,做功德超拔他們。真的這麼去做了,我們的真誠心就不斷提升上來了,你整個人的面相、氣質都會不一樣。不能說那已經過去了,我們還是要真心去反思、去對待。
老和尚講經也說不要好日子不過,用真心,每天愈來愈快樂,好日子;用妄心,每天就愈來愈煩惱。「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所以,這一句對我們個人來講,我們去感受感受,以前隨順習氣的時候,是不是感覺身心愈來愈不自在?現在依教奉行了,心逸日休了。其實這些句子,跟我們都是切身相關的。包含團體、朝代,你看歷朝歷代,興,一定是作德;衰,這個君王開始不真誠、應付,成名了,他開始衰敗了。不要覺得人家都看不懂,一個團體裡面,你當領導的人,你是真正尊重人、真正護念人家修道,還是你只是把人家當一個工具使喚?你這麼做就是作偽,虛偽了,沒有真誠對人了,那你這個團體流動率就會很高,向心力就很不足了。做得很真誠,都為團體想,向心力就凝聚起來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