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律學略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08/6/20  中國廬江金剛寺  檔名:WD11-001-0002

  我們前天跟大家一起來研習戒律這方面的,大概也跟大家做一個報告,根據淨業三福,戒律是在第二福,所以戒的層次它比善要高一層,在第二層,這是首先我們必須認識清楚的。我們如果沒有先認識清楚,實在講,現在我們也看到很多人,發了好心要學戒律、要持戒,也持得很嚴格,但是,那是不是戒?這個我第一天也跟大家大概說明了一下,大家不曉得還記不記得。

  我們學這個戒的效果,第一個效果是什麼,大家還記不記得?有人說得定,得定是相當高的效果,也是相當高的成就,但是在還沒有得定之前它也有效果。這個都對,煩惱輕,智慧長。我們一般講,你最初先感受到的就是法喜充滿,很快樂、很歡喜,在善的心所來講叫輕安。大家有聽過這個名詞嗎?輕安,輕鬆安穩。你的身心沒有壓力,沒有煩惱,很輕鬆。因為沒有煩惱就沒有負擔,煩惱輕了,負擔也就輕了,你就得到輕安,這是第一個,初步的現象。你要得到這個初步的現象,也是要了解我們要從哪裡下手,才能得到這個初步的效果。你得到初步的效果,才有信心得到進一步的效果,是不是這樣?如果初步的效果都得不到,你說得定,那對我們來講好像非常遙遠,什麼叫定?一肚子煩惱,一肚子氣,講那個都是很空洞的話,是不是這樣?

  所以,大家要先認識清楚。我二十四年前,我出家到今年二十四年,我三十四歲出家,今年五十八歲,二十四個年頭過去了。我剛出家,那個時候我們老和尚,請日常法師到佛陀教育基金會教戒律。所以,老和尚給我一剃度,就把我一個人丟在那裡,跟日常法師學戒律。每天要上《菩薩道次第廣論》,學戒律,學了一年五個多月。頭一剃就要持午,都吃大鍋菜,也不准吃水果;不准炒、不准煎、不准炸,就是大鍋菜。一鍋水,然後菜丟下去,煮好了鹽巴放一下,油滴幾滴,好了。

  所以,我們那個廚房一隻蟑螂都沒有。天天吃,大鍋菜裡面就有蔬菜,白菜、青菜,比較容易爛的菜就是快上鍋的時候再放下去;比較耐煮的,像高麗菜、白菜就可以跟豆腐一起煮。他就沒有吃水果,他說大家現在吃水果的觀念是什麼?維他命C,他說青菜就有維他命C,他說我是研究科學的,我知道,這個維他命C太多了。所以,我們天天吃大鍋菜,一天吃兩餐都是大鍋菜。只有過年,過年有比較特別,人家送橘子來,一個人發一顆橘子,過年就比較特殊一點。跟日常法師學戒律,他也是非常嚴格。

  所以,我當兵的時候出軍操。大家有沒有當過兵?當兵要出軍操,要受訓。出家之後出什麼操?佛操。出佛操,我覺得比出軍操還嚴格。以前我們在當兵,棉被要折得稜稜角角的,如果折不好,你就中午吃過飯,然後全副武裝,戴鋼盔、背槍,腰帶還要背子彈,還要吊兩顆手榴彈,到那個大太陽下,六月天,捧著棉被走三圈;一面走,班長就在旁邊看,要一面走一面說:「棉被我對不起你」,就這樣被折騰。班長說,這個是白的還是黑的?班長說白的,你不能說那是黑的。那邊有坑,叫你跳,你就要跳。軍人只有服從,不准講理由。出家之後,跟日常法師也不能講理由,叫你這麼做就這麼做。日常法師說,出家人要遷就環境,不能叫環境去遷就你。這句話我記了二十四年,你走到任何環境你要去適應那個環境,不能叫那個環境來適應你。

  所以,跟日常法師學,現在想起來滿有意思的,但是當時覺得滿辛苦。現在老和尚回來講經,有一個攝影師,大家有沒有看過?他就是我大哥的大兒子,他還比我早出家,他國中不念,跑去彌勒內院剃頭,然後陪我到基金會剃度,他還比我早出家。結果出家之後,有一年他師父把他叫回去,老和尚說趕快把他叫回來,不然他玩皮了,就不想回來了。真的玩皮了,他那個時候年輕,看人家騎機車,他就很喜歡騎;看人家打電動玩具,手就癢。回去,他的師父,他要什麼就給什麼。後來他還是乾脆回家去玩,比較痛快一點,後來就還俗了。

  所以出家這個事情,我們一定要有一個認識,大家不管是什麼因緣來出家的,反正各人的因緣不一樣,不管是什麼因緣,正確的、不正確的,反正頭都剃了。我們有因緣遇到老和尚這個大善知識,在我們現在這是大善知識,也是非常難得、非常殊勝,我們總是要把握這個大好因緣,利用這個因緣,我們希望這一生有一定的成就,這樣這一生才不空過。

  或許大家會覺得說,悟道法師講那些囉哩囉嗦的幹什麼?不開門見山給我們講《沙彌律儀》。我很坦白的跟大家講,這個《沙彌律儀》,我現在自己都看不懂,我怎麼跟你講?看不懂,你當然更談不上去落實,是不是這樣?你最終要談到落實。你都不能理解,你怎麼去落實?所以我們現在,實在講有這個機會,也是給我學習的一個機會,大家是我的善知識。因為你們沒有來,我也不會這麼認真,也不會這麼用功;你們來了,我們剛好大家有這個因緣,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來修學。

  因為這個戒的層次,它是在第二福。如果你沒有第一福的基礎,實在講,談不上戒,就連三皈依都談不上。為什麼要跟大家囉哩囉嗦的講這麼多,因為當時我跟日常法師上這個課,日常法師就一直強調,現在講教的破教,參禪的破禪,持戒的破戒。看他持得很精嚴,怎麼破戒?主要是他沒有真正明白那個戒,他不知道修這個戒律,它的理論基礎建立在哪裡。如果你不懂這些理論基礎,你修這個戒跟一般宗教式的教條是一樣的,這條不能做,那條不能做,為什麼不能做。佛法的戒律,我們一定要先認識清楚,佛法的戒條它不是像一般宗教的教條,它不一樣的,為什麼不一樣?它有它的理論基礎在。我們對於這個理論基礎認識不清楚、不明瞭,那你持的是什麼戒,根本就談不上戒,甚至連善都談不上。這個戒律就這麼一條一條來跟大家念一念、講一講,你就得戒了,有那麼容易嗎?要是那麼容易,大概我們中國八個宗派不需要有一個律宗,就不需要。我們要知道,律藏在三藏裡面它佔三分之一,經律論三藏,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們不能小看這個戒,不要說沙彌戒,就是一個五戒、八關齋戒,我們都要真正深入的去認識跟學習,然後你才知道怎麼樣去受戒,怎麼樣持戒,這裡面學問可多了。如果這麼一條一條念一念,那還不簡單,大家統統都可以持戒,還要律師來講解?不需要。不要說出世間法,我們世間的法律,你看那個律師都要念幾年的書,要當個律師也要念很多年,而且念了之後還要考試,及格,他才能當律師。何況出世間要幫助你超越生死的戒律,我們不學習怎麼可以?是不是這樣。所以拿這個來講,以前日常法師給我們講,講戒就在破戒。因為他不懂,不明白。

  所以,佛門的戒律,首先我們必定要先認識佛為什麼制這個戒,這個戒幫助我們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怎麼樣才能夠真正去學到這個戒。現在大家出家了,現在要問大家一個問題,當初你為什麼要剃度?為什麼要剃頭?看別人剃,滿好玩的,跟著剃;還是你自己有所目的,要追求什麼。大家有沒有反過來思考這個問題,我為什麼出家?為什麼剃這個頭?剃了這個頭,也不能去喝酒,也不能吃肉,也不能隨便去玩,很不自由,為什麼剃這個頭?聽說去年是集體的剃度。根據我所知道,有很多人是看人家剃,他也跟著人家剃,他自己也搞不懂為什麼要剃頭。因為看人家剃,好像還不錯,就跟著剃了,這樣也有。在以前我們圖書館這些出家眾當中都有,頭剃了之後才大喊後悔,悔不當初,這個情況都有。

  現在這些情況我們都不去管它,反正頭都已經剃了。剃了之後,我們現在第一個,你要先認識佛為什麼要示現出家?有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大家有沒有看過《釋迦傳》,《釋迦牟尼佛傳》。我在小時候,讀小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台灣有演一部「釋迦傳」,上下集的,黑白電影,釋迦傳。小時候沒錢,都怎麼進去看電影?我跟一個同學,放學先到電影院門口去等,等到大人去買票,那時候我們個子小,然後就蹲著跟著大人混進去看的,這樣進去看電影,看釋迦傳,看了可高興。所以小時候,我還沒有學佛,那個時候才讀小學,對這個就有很深的印象,看釋迦傳。

  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出家的時候叫什麼名字?悉達多,他的俗名叫悉達多,他是一個太子,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他為什麼出家?大家應該《釋迦傳》可以看一下,他是十幾歲的時候去外面玩,遊四個城門,看到人生,生老病死。看了之後他回家,回到王宮他就悶悶不樂,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人,生從哪裡來,為什麼會生?生了又長大,長大又老了,老了又生病,病得不能治就死了;死了,一堆親人哭哭啼啼的,生離死別,這個問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生為什麼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他在思考這個問題。後來他父親就盡量讓他享受世間的娛樂,不要讓他去想這些事情。但是他始終這個事情忘不掉,後來他發心要去追求這個答案,要解決這個生死的問題,毅然決然的拋棄繼承王位的機會,去出家,尋師訪道,尋求解決生死這個問題的方法。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本師為什麼當初出家?他最初的動機就是這個示現。

  這個示現也告訴我們一樁事情,後來佛的弟子跟著出家,也是為了要解決生死這樁大事,如果不是想解決這樁生死大事,實在講也沒有必要出家,在家也是一樣,佛示現給我們看是為了這樁大事。我們現在出家了,我們是不是把這樁大事做為我們出家修行的一個前提,這是非常重要。我這麼一講,大家應該也都明白了,因為大家多少也聽過老和尚講經。是!出家,我們修行為了了生死,念佛求生西方也是為了了生死,我想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們也會去勸別人,勸人家,你要念佛,你要放下,念佛往生西方,才能了生死,超越三界,我們也會勸別人。但是我們有沒有勸我們自己?常常在勸別人,要了生死,要看破放下,我們有沒有想到,有沒有勸我自己?我自己有沒有看破放下?我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了生死?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這是一個前提,如果這個前提我們掌握不住,那我們所有的修行跟佛法都不相干,都變成世間法。

  現在我們經也聽了,這些話我們也會講,也會勸別人,但是現在最重要,要回頭,要勸我們自己,要反省我們自己,我們為什麼出家、為什麼修行,我是不是真正為了要了生死來出家修行的,我想這一個前提,我們諸位同學,大家利用這個因緣,大家好好的來思考。這次是這個因緣,留在這裡幾百天,才有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不然平常都忙得暈頭轉向,也沒有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大家在口頭上應該都講得出來,因為大家也聽過老和尚的經,大家也都能講,甚至能言善道,講得天花亂墜,這個我也幹過,但都是在勸別人,好像都沒有勸自己。

  大家修行不能糊裡糊塗的修,如果糊裡糊塗的修,將來的果報也是糊裡糊塗,我們將來往生的時候也是糊裡糊塗的走。不相信大家可以去看看,很多在家出家四眾弟子臨終的情況,你就可以得到這個正確答案。平常似乎可以瞞過別人,能講、能說,講得也沒錯,很好,是不是真的有做到?表面上看,也做得不錯;但是內心,一般人就比較不清楚,只有自己清楚。別人能看到的,就是一個人生平都可以瞞別人,但是到快死的時候,那就瞞不過了,那個時候你有功夫就有,沒有就沒有,那騙不了人,這是印光祖師在《文鈔》給我們開示的,快死的時候那就見真章。

  我們現在念佛要做什麼,大家能不能給我回答?了生死。我們修的淨土法門,念佛的目的在哪裡?得清淨心。得清淨心的目的又在哪裡?怎麼沒有人回答?要求生西方!不是一天到晚在迴向,怎麼忘記了?這個可不能忘,這個忘記了,臨終西方去不了。清淨心就是《彌陀經》講的「一心不亂」。我們三時繫念不是每天都要念三遍嗎?執持名號,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臨命終時佛與聖眾現在其前,其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個我們天天念,這句話是一個重點,我們臨終心不顛倒,意不貪戀,這樣就能感得佛與諸聖眾現前,接引我們往生。

  如果反過來講,你心顛倒,那時候可能不是見到佛與聖眾,是見到夜叉、羅剎、惡鬼現前。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這個可沒有馬虎眼可以打的,在世間有些事情打一點馬虎眼可以,這個事情是沒有得打馬虎眼的。我們要很嚴肅的去面對自己這個心,你心要不顛倒那才行!你到時候如果心顛倒了,或許有人講,我應該到時候會心不顛倒。你有把握嗎?你有把握到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嗎?如果說我們現在人還好好的都沒把握,臨命終四大快分離的時候,那個時候就變得忽然有把握了,這個話靠得住靠不住?靠不住。你現在人好好的,身體很健康,都沒把握了;到時候病得快死,痛得要命,那個時候反而有把握,這個道理講得通講不通?不通。如果通,《彌陀經》還要叫你去念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嗎?不用了,到臨命終再念個一念、十念就走了。日本本願念佛就是錯誤的,錯解經義,就錯在這個地方,他沒有注意到「心不顛倒」四個字。你說臨命終的時候,人都不省人事,自己的親人來都認不清楚,那還能見佛嗎?人都看不清楚,能見佛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修行還是在平時我們有把握了,那臨終才有把握。

  所以,古大德講,你夢中做得了主,病中就做得了主,你生病的時候做得了主,臨終就做得了主。我們現在夢中我們做得了主嗎?在作夢的時候你還能念佛嗎?在我們道場莊義師,最近他發生車禍,他騎著腳踏車被機車撞了,左腳的大腿骨都斷了,鎖骨斷了一根,當場暈過去,後來被人家抬上救護車才醒過來,感到痛才醒過來。他們打電話跟我講,我就寫信問他,我說平常你都幫人家助念,勸人家趕快往生,助念。平常自己念佛也很用功,他幫人家助念是不分晝夜的,他手機都開著,三更半夜一通電話來,他就去助念。我說當時一撞下去,你暈過去的時候還在念佛嗎?我就寫信問他這個問題,你那時候有在念佛嗎?有看到佛來嗎?我們道場有個義工盧居士,有一年他胃出血,三更半夜起來上廁所,就在浴室暈倒。暈倒,頭碰到浴缸流血,他暈過去好幾個小時,後來他太太起來才發現,送到醫院。後來我去醫院看他,他看到我說:悟道法師,我很想哭,當時一暈過去什麼都不知道,都不知道要念佛,佛都不曉得去哪裡。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能往生嗎?

  要怎麼樣才有把握往生?你平常就不能顛倒,你說我現在頭腦還很清醒,就糊裡糊塗、顛顛倒倒,到病的時候反而清醒,那有可能嗎?不可能的事情。你身體很好的時候就糊裡糊塗,病得很重的時候反而會更清醒,把我打死,我都不相信。除非有一種情況,你的親人有一個像光目女、婆羅門女這樣幫你修福,他發願要做地藏菩薩,把那個福報迴向給你,那個時候你有福報,人就會清醒過來。如果不是這種情況之下,別人沒有幫你發那麼大的願,恐怕這個力量不夠,自己也沒有功夫。

  所以,我們要怎麼樣才有把握?我們現在就要修心不顛倒。《彌陀經》講「心不顛倒」,不是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你現在就不能顛倒。你現在顛倒,說臨終你不顛倒,講了誰會相信?現在這個問題來了,我們現在回過頭來觀照自己的心,我現在心有沒有顛倒。這個很重要,這是你這一生真的想要往生,這個不能打馬虎眼,先要觀察自己自心,我現在心有沒有顛倒。我們心有沒有顛倒從哪裡測驗?古人講,大家知道這個意思嗎?晝之顛倒形於夢。這個晝是什麼大家知道嗎?白天。我們白天自己心裡顛倒,晚上作夢也就考驗你的夢境,我這個夢境是不是亂七八糟的,常常做惡夢?夢境顛倒,像《了凡四訓》講的,大家有沒有讀過《了凡四訓.改過之法》?夢境,夜夢顛倒。我們夢顛倒,你就知道我白天起心動念就是顛倒的,無非都是貪瞋痴慢這些念頭,《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講的「意惡」。生之顛倒驗於終,生就是一生,我們平生,一生,我們一生之中有沒有顛倒,勘驗在臨終。臨終如果顛倒,生平就是顛倒,這因果。我們念佛就要在夢、在臨終,古人講夢中、病中、臨終,這三個階段做得了主,那你往生就沒問題了,真要往生一定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如果這一生不想去西方,當然就無所謂。真想去,這個不能不知道,這個非常重要。

  這個善跟戒都是幫助我們不顛倒的,這樣大家懂了吧!但是你怎麼提升到戒,這句話大家有聽過嗎?有沒有聽說過?「不明念處慧,徒誦木叉篇」,什麼意思?這是蕅益大師在《寒笳集》給我們開示的,這個木叉篇,木叉就是戒律,印度話叫木叉,翻成中文意思是律儀戒;篇就是篇幅,它有一篇一篇的,像我們《沙彌律儀》這樣。你不明白這個念處慧,念處慧是什麼大家知道吧?四念處,對,這個就是四念處,四念處慧,所有的戒律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沒有這個,那不是佛的戒。你不明白這個四念處的智慧,你誦的那個戒律,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徒是徒然,就是沒有用,誦的那個不起作用。徒然誦那些戒律篇幅,持戒持得很嚴格,但是怎麼樣?我們剛才講的,你得不到定,得不到結果。為什麼?他不明白這個念處慧。

  所以,所有的戒是建立在念處慧這個基礎上,你沒有四念處的智慧,那你這個戒就不是真正佛的戒。四念處,第一個觀身不淨,第二個觀受是苦,第三個觀心無常,第四個觀法無我。我們必定要把這個四念處你真正能作觀,作觀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沒有這個四念處的慧觀,這個智慧的觀察,我們徒然誦那些戒律,你那個戒律持得也得不到定,也開不了智慧。所以,我們在學習戒律這個當中,這四念處就是我們四個基本觀念,要先建立起來。三十七道品,第一個部分就是四念處。這個好像指南針、羅盤,給我們指方向,你定位要正確,你這個位置定的不正確,你修的全都偏掉了,你戒持得再怎麼精嚴,都不是那麼一回事。

  現在還有五分鐘,我把蕅益大師這一篇寫一下,大家要抄也可以。蕅益大師不但是我們淨宗九祖,其實他也是當時的一代律師。這個大家有空可以抄一下,我大概念一下:「五夏以前,專精戒律。專精者,豈徒著衣持缽而已。律中第一要務,在常一其心,念無錯亂,謂依四念處行道也。四念處慧,佛法總關。無念處慧,著袈裟如木頭幡,禮拜如碓上下。六度萬行,皆同外道苦行,無與真修。若依念處行道,則持戒功德,現能獲四沙門果,乃至圓十地,剋獲無難。」這個希望大家能夠把它記下來,大家抄起來常常看。

  今天時間也到了。這個大家記下來,我們前面這幾堂課,還會跟大家講一些蕅益大師給我們的開示,為什麼?要把這些用心、存心,你要正確了,你後面學的戒才不會錯。不然跟你講這些,還是不會修的,也是修的亂七八糟,修的都不對路。所以以前老和尚就跟我們講個比喻,我大師兄要去閉生死關念佛,老和尚就跟我講這不行的,沒有搞清楚,盲修瞎練會出問題,道理就在此地。我們今天就上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