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律學略談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08/6/28  中國廬江金剛寺  檔名:WD11-001-0010

  阿彌陀佛。昨天跟大家講到《金剛經講義》,這是《金剛經》的一段經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這個單元是講「四念處」。四念處,前面我們大概跟大家簡單的說明了「觀身不淨」、「觀受是苦」,第三個「觀心無常」,我們就講得比較多一點,因為這個心,我們學佛,包括世間的一些宗教、一些學術都是在探討這個心,但是各有說法。佛經,可以說一大藏教,都在講這個心。這個心我們真搞懂、認識清楚了,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我們現在事情太多了,問題還是出在我們對於這個心沒有認識清楚,或者錯認、誤認了。因此《金剛經》講「三心不可得」,我們再複習一下昨天這段講義,三心是「過去、現在、未來,名為三際」。際這個字是界限,界限的意思。「過去非現在非未來,現在非過去未來,未來非現在非過去,各有邊際」。過去就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現在也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未來也不是現在也不是過去,各有邊際,「故曰三際」。

  三際怎麼來?怎麼會有這個三際,怎麼會有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大家應該都有概念了。三際就是講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講時間。昨天過去了,今天是現在,明天是未來。前面一秒鐘是過去了,現在這一秒是現在,下面一秒是未來,這是講時間。時間從哪裡來?為什麼有時間?時間,那個鐘錶自己不會去弄一個時間給我們,時間是誰定的?誰定的你們知道嗎?不知道。人定的,就是我們人去把它設定的,對不對?那個鐘錶不是都人做的嗎?東西南北、上下四維十方,這個空間,那個方位也是人去定的。不然那個方向它會自己說我是南方、我是北方,它會不會這樣講?不會。是我們人講,那是北方,東南西北。時間跟空間都是人定的。人為什麼會定這些出來?心念,心起了念頭。時間空間在唯識學裡面講,是屬於不相應行法。在唯識學講,有為法、無為法、不相應行法,這個名詞講得非常多。不相應就是說它完全沒有一個實際上的東西,你說色法,色法它還有一個物質,你可以看到的;時間、空間,它完全是人去設定的一個概念,你說時間長得怎麼樣、空間長得怎麼樣你找不到,那是人去給它設定的一個概念。

  你說鐘錶,鐘錶是色法,那是個物質,那是屬於色法,有為法,色法。時間、空間是心念,人心裡生了念頭,然後把它設定這些出來,所以叫不相應行法,完全是屬於抽象概念。時間空間是心念,心念生的,我們人去給它設定的。時間自己不會說,自己去弄個時間給我們,是人去給它定的,所以叫不相應行法,完全是抽象概念。這個抽象概念從這個心的念頭產生的。「心念既有三際」。這個三際怎麼來?過去、現在、未來就是我們心裡的念頭有生有滅。我們這個念頭一個生一個滅、一個生一個滅,所以現出三際一些虛妄的概念出來。「心念既有三際,故謂之遷流」,因為有三際,所以才叫遷流。

  「遷流者,言其心如水之前浪後浪,相推而前,遷移流動而不息也。」三際就是前面的念頭生,然後就滅了,後面一個念頭又起來,所以叫遷流。遷流就比喻像流水一樣。言其心如水,我們現在這個生滅心就像水一樣,前浪後浪,相推而前。我們去看長江、看海水,海、江河,那個流水都是後面的浪推前浪,一直往前推。往前推,遷移流動而不息,而沒有止息,息就是停下來。我們看江河、海的水,它是一直流動的,它都沒有停下來的。所以三際,五蘊受想行識,這是講精神,心法。我們大家常常讀《心經》,色受想行識,色是講色法,就是講物質;受(感受)、想像、行、識,這是講心,我們精神方面的。心的遷流、移動,在受、想、行、識當中是行這個字。「行者,行動,遷流之意也」,它是一直動的,它是動態的,它沒有暫停的,一分一秒都不停的,所以是遷流的意思。

  「蓋因其心念,剎那不停,故曰遷流。」因為我們這個心剎那不停。老和尚現在講《華嚴》特別一直分析得非常深入,也借用現代科學家發現的一些道理,現代人因為都比較相信科學,你沒有講一點科學,他就說這個沒有科學依據。其實現在科學的發現還是比較有限,沒有佛法講得那麼深廣,佛法講得非常深入。我們心念的變動是剎那不停,這個剎那是講時間。那天跟大家講,講得太多,我們現在也體會不到。像現在老和尚講《華嚴經》,那就分析得太快了。我們現在就依《仁王護國經》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這樣一彈指就六十剎那過去了。一秒鐘可以彈四個,快的話,彈四個,四個彈指,四乘以六十,二百四。一個剎那有九百個生滅,四乘以六十,二百四再乘以九百,這樣乘起來,老和尚也乘過了,我們就不用再乘,二十一萬多次生滅。我們不要講太多,二十幾萬,一秒鐘有二十幾萬的生滅,我們就真的沒有發覺。所以說剎那不停,我們這個心剎那不停,沒有停下來的,一直在動,故曰遷流。

  「因其遷流,故有過去、現在、未來。」因為我們的心是剎那不停在遷流,因為遷流的緣故,所以有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未來是我們心不斷的在動、在遷流,才會感覺有三際,有生有滅,有過去,過去已經滅了,現在,說現在,現在已經過去了。所以接著看下面,「然而過去則已去,現在又不住,未來尚未來,故皆不可得」。過去,過去已經過去了,昨天過去的事情,已經不存在了;說現在,現在又不住。我們不要講九百生滅,就看這個錶,一分一秒的秒,講現在,過去了,一分一秒過去了。我講現在,這個一秒又跳到下一秒去了。如果你用運動場用的碼錶,一秒鐘當中又跳很多,那個更快。我們現在用這個秒來看,你講現在一秒,這一秒就過去了。所以你看,說現在又不住,我們講現在,現在停在這裡,暫停,有沒有?沒有,它還是走。所以我講現在,它沒有停下來,它還是走,現在就不住,對不對?這樣大家懂嗎?不懂,我再講到大家懂為止。講現在沒有住,就是沒有停下來。你說現在,現在它也不存在,一講現在,現在馬上就過去了,現在又不住。未來尚未來,未來還沒有到,現在又不停,過去已經過去了,故皆不可得。所以這樣《金剛經》佛才跟我們講,三心不可得,你得不到,你抓不住它,你控制不住它,叫不可得。

  下面講,「克實言之,只有過去、未來,並無現在。蓋剎那剎那而過去矣,那有可得」。克實言之就是說實在話,說實在的只有過去未來這個概念,並沒有現在。為什麼?因為剎那剎那就過去了,一直跳一直跳一直跳,很快很快就過去了。你講現在,現在根本都沒有停下來。所以現在也是我們一個概念而已,實際上你也抓不住它。所以哪有可得?你哪有得到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念不斷流動。這些道理我們要深入,你慢慢深入去體會,當你體會感受到三心不可得,我們才知道四念處觀心無常的道理。如果我們對三心不可得,沒有進一步深入的去體會,講觀心無常,我們還是感受不到。無常,它就是生滅、遷流的,所以才叫無常。我們要去觀,觀察我們現在這個心是無常的,我們現在這個生滅心是無常的。就是教我們認識,我們現在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的,是無常的,我們要常常深入的去觀察。觀察,從《金剛經》這段經文來觀察是最恰當的。所以我們這裡是金剛寺,金剛寺應該要聽聽《金剛經》。過去這邊大概是講《金剛經》,所以叫金剛寺。聽說禪宗三祖,在這裡傳過戒,我聽果卓法師講的。禪宗就從六祖開始,對《金剛經》都很弘揚,所以《金剛經》名氣就很大。

  我們接著看下面,「不可得者,明其當下即空也」。不可得就是給我們說明,當下即是空,就是空。空就是你得不到,你得不到它的,你也佔有,沒有辦法去佔有,沒有辦法去控制的,所以叫空。空是這個意思,不是什麼都空空的,什麼都沒有看到,不是那個意思。你現在眼前這一切,你得不到它,就叫空。我們看到眼前這一切,就像我們看電視、看電影、看電腦,那些螢幕範圍,裡面有沒有這些相?有。你能夠得到裡面的東西嗎?得不到。我們眼前這一切,跟看電影、看電視、看電腦畫面是一樣的,你也得不到,為什麼?當下即空。空的意思就是你不可得,所以它叫空,不是沒有這些相。你說電影、電視螢幕有沒有那個相?有,你不能說它沒有,空空的沒有,它有那個相,但是你得不到。我們再看看眼前這一切,我們也得不到。我們現在眼前這一切,實際上是什麼(我們沒有得到)?實際上是我們暫時有使用跟支配的權利。但當我們在使用支配的時候,當下也是一直遷流、一直動,你也抓不住,一直在變化,無常,一直在變化。所以你深入去觀察,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情。

  所以我們現前看到這一切就是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大家不要誤會。所以自古以來一些法師都不太講《般若經》,因為怕人家誤會,以為空什麼都沒有了,那變成斷滅空,變成頑空,學的變外道去了,那就錯了。所以這個《般若經》,離開般若就沒有佛法。但是講般若,沒有講清楚、講詳細,我怕人家聽了一知半解,容易造成誤解。誤解,那就錯了,不可以。空是在這個相當中你得不到。所以《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都是空的,因為得不到,所以說空。

  「若夫真心,則常住不動,絕非遷流。」妄心當中有一個真的。真的要把這個心弄得很明白,要深入《楞嚴》。《楞嚴經》七處徵心,十番顯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層層的分析,讓你透視我們整個身心世界的真相,讓你認識我們現在這個妄心當中有個真心,它是不動的,它是常住不動。這個真心在哪裡?波斯匿王在《楞嚴經》也請問釋迦牟尼佛,常常聽佛講經說有一個常住真心,他說我怎麼都不知道常住真心在哪裡?佛跟他講就在你六根裡面,你現在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鼻子能嗅,舌能嘗,身能觸,意能夠知,六根當中的性就是常住不動。現在動的這個不是我們原來的心,在真心當中迷惑起了個妄心,所以妄還是從這個真起的。好像海水,遇到颱風起了波浪,那個浪就比喻作生滅心,起起伏伏,生滅心。但是那個波浪是不是海水?是海水,它還是海水,沒有海水就沒有那個波浪。問題就是起了颱風,所以它才有波浪。如果風停下來,是不是浪又回歸到平靜?我們這個生滅心停下來,是不是回歸到不生不滅的真心?就跟那個海水一樣,颱風停了,就常住不動。原來它就是常住不動,絕非遷流,絕對不是遷流的。

  所以這個波斯匿王問佛,佛說就在你的六根根性。根性他也體會不到,佛就跟他講,你幾歲看到那一條恆河?他說三歲,他媽媽就帶他去恆河拜耆婆天,去祈福。他說現在六十二歲,頭髮也白了,臉皮也皺了,現在已經老了,這個身體跟三歲不一樣,十年十年一直變化,不一樣了。仔細再觀察,剎那剎那不一樣,一直在變,哪裡有不變的?他又聽到外道講,古時候印度就有一派,他是說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人死如燈滅。在古代印度,這叫斷滅見。斷滅見就是現在講的無神論,人死就沒有了,什麼沒有了。這在古代印度就有了,一個常見,一個斷見。他又聽到斷滅見這個說法,有人主張,就是說人死了,什麼都沒有。聽到佛講經說法,又有六道輪迴。既然死了,這個身體壞掉了,去燒一燒就變成灰了,什麼都沒有了,那還有什麼六道輪迴?那誰去受這個輪迴?他就追問這些。佛就跟他指出來,他說你六十二歲去看恆河,跟三歲看,那個能夠見的見性有沒有變?他說能見的這個沒有變,但是身體變了。佛就跟他講,那個就是你的性。他聽了就很開心,他聽懂了,真的,我們身體有一個沒變的,他找到了,所以他就很開心,人不是死了什麼都沒有。

  這個變化的當中,有一個從來就沒變的。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千經萬論就是教你認識那個,認識你自己,不是認識別人,要搞清楚,認識你自己,你自己本來面目。旁邊有個弟子又說了,他說能見,那個瞎子他怎麼見?瞎子什麼都看不到。佛就說,好,你去找一個瞎子來,他的學生就真的去帶一個瞎子來。他就問那個瞎子,你現在看到什麼?他說我看到眼前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看到一片黑暗。學生就問,那個瞎子他眼睛壞掉了,什麼都看不到,難道他還有見性嗎?他的性在哪裡?佛也沒有直接回答,佛說你們現在眼睛好好的,憑什麼你們能看到這些山河大地,看到這些?佛就跟他講,如果我把你送到一個坑洞裡面,沒有燈,也沒有日光,沒有月光,沒有星星,你看到什麼?一片漆黑,是不是一片漆黑。我們白天為什麼沒有開燈會看到,大家知道嗎?你憑什麼看得到?太陽。晚上沒有開燈,為什麼看得到?月亮跟星星的星光。那個都沒有,給你放在地下道裡面,你看到什麼?佛就說,這些統統給你拿掉,那你眼前跟那個瞎子不是一樣嗎?你看到一片漆黑,那瞎子也是一片漆黑;你有見性,那個瞎子也有見性。說明,如果沒有見性,他連漆黑也看不到。他只是這個暫時故障,他如果修好了,他又有可以看了。所以我們能看東西是藉很多因緣,很多條件,我們才能看,起碼你要藉這些燈光。這個我們就講到這裡就好了,因為《楞嚴經》很長,而且每一層佛跟弟子都在問答,我們現代人能夠想到的問題,三千年前的人統統想出來了,而且也問了,佛也都解答了。

  好,我們回到這裡。有個常住真心,如果你要深入,這個常住不動的真心,建議大家深入《楞嚴》,「開慧楞嚴」,不然《楞嚴》你沒有深入,你會被一些魔王外道騙,他講,你不知道,就會被他迷惑。所以絕非遷流。「但因眾生無始來今,未曾離念。」我們為什麼見不到這個真心?問題出在哪裡?因為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到今天,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妄念。這個念是講妄念。「念是生滅之物,故成遷流。故為非心。言非常住之真心也。」這個念頭它是生滅的,所以成為遷流。所以佛講這個非心,這個不是你的真心。為什麼講不是真心?因為它沒有常住,它不是常住之真心。真心它不動,它沒有三際,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也沒有空間,遍一切處,那才是真的。

  所以「生滅心是妄非真者,以真心本不生滅故也」。生滅那個心是妄,它不是真的。真的,它就沒有生滅,它不會變化。所以佛法講一個真跟假,它的定義就是永恆不變的那個就是真的。凡是會起變化的,有生滅,變化的,無常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定義在這個地方。那這個心是生滅,所以說它是妄,非真,真心本不生滅故。「既生滅之不停」,哪有實物可得?既然我們眼前這一切都是生滅不停的,哪有一樣東西我們真正可以得到它的?說實在話,我們眼前這一切也都是暫時借我們看看而已,暫時借我們使用,你得不到,你控制不了。所以我們在觀念當中有所得,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只是暫時有使用權。所以老和尚常常講,我們只要有使用權,不要有所有權。實際上,哪一個人不都這樣嗎?這個房子登記你的名字,這是我的。那也是使用權而已,只不過你使用的時間可能會長一點。那也不一定,千年房屋,八百主,一千年的房屋,換了八百個主人。所以都是暫時使用的,不要去執著我擁有,我得到什麼,沒有,那個觀念是錯誤的。所以,哪有實物?這個就不是真的。「故曰是名為心也」,這個心是妄心。

  「汝於一切法取執者,在汝意中,必自以為我能取。」這個汝就是講我們一般凡夫,於一切法取(取就是要取得),取得之後,執著這是我的。還沒有得到,你去取,好像我沒有錢,我們想辦法去拿到錢;拿到錢就執著,這是我的。在汝意中,必自以為我能取。這個取是誰在取?我,我能夠去取得。在這個觀念當中,就是我能夠去取。但是「不知即此能取之一念,三際遷流,當下即空。念尚不可得,尚何能取之有乎」。凡夫不知道我們現在能夠取這一個念頭,我要去取得什麼東西?比如說我要去賺錢,我要去賺錢這個念頭,這就是一念,當你這一念也是三際遷流,這個念頭也是過去、現在、未來,一直過去了。這個念頭既然是三際遷流,當下即空,你能夠取的這個念頭尚不可得,我們要去取的這個念頭,尚且不可得;「尚何能取之有乎」,外面的怎麼能夠去佔有它?取之有乎,就是你去得到、佔有。你的念頭都不存在,一直過去了,這是講我們自己的心。我們身外之物,我們自己都不存在,你還能得到身外什麼東西?意思就是這樣。

  所以「三言不可得,真乃錐心之語」。三言就是佛跟我們講,這個三言就是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叫三言不可得。真乃錐心之語,真的是講到心中深處。佛跟我們講真話,講真實語,講真話。如果能夠體會到這個,深入去體會,「直令我見無安立處」。直令就是很直接的,讓我們這個我見沒有安身立命之處,我見自然就不存在。我們現在起惑、造業、受報,都從我見來的。我見就產生我相,一切都為了我去造業、去執著、生煩惱,都是為了我。如果沒有我,這一切都不存在,就不會造業。我見沒有了,也就沒有我相。我相是一個虛妄的,不是真的。

  所以江老居士也提出《楞嚴經》的一段經文,「《楞嚴經》曰: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六道輪迴主要的原因就是皆由不知常住真心,都是由於我們不知道這個常住真心,把虛妄當作真的去執著它,在這個當中迷惑、顛倒、造業、受報,受六道生死輪迴的冤枉苦。認妄為真,迷己逐物,就是這樣。我們《三時繫念》常常念到這個白文,「認妄為真」,就是這個。所以我們《三時繫念》,中峰國師這些白文,沒有入大乘的《般若經》,我們念是念了,真不懂。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用的是妄想,此想不真,所以有這個輪轉。把六道生死輪迴,這段經文就給我們說明了。

  接下來我們看,「當知眾生從無始來,認妄為真,遂致生死流轉者。因一切唯心造,性淨明體。輪轉之苦,實由其心生滅輪轉故耳」。生死輪迴就是因為生滅心,我們用的生滅心,所以現出在外面生死輪迴的相。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我們這個心是生滅的。所以,「言及相,必有生滅」。講到相這個字,它必定有生滅。我們看到眼前的這一切境界相,它都是生滅的,沒有一樣東西它是不生不滅的,我們看到都是生滅的。這個是我們現在凡夫,大家看到的現象就是這樣,是一個生滅的現象,都是無常的。

  我們現在修這是重點,「重在心不隨相而動」,這是我們現在要用功的地方。我們現在用功,要用對地方,要會用,這樣才不會修無謂的苦行。所以用功我們必定要知道怎麼用,重點在哪裡?這個「重」就是重點,重點在心你不要隨那個相而動。這句話講起來好像也不難理解,但實際上我們現在在這個境界相,要去練的時候,可能要下一番功夫。為什麼?這個道理我們聽一聽,似乎明白了,但是我們心見到這些現象還是隨著動,還是會動。「動,即行也」,你這個心一動念頭,就是受想行識這個行,「所謂遷流也」,這個行就是遷流的意思。你心不隨相而動,「便除一切苦矣」,這個苦就沒有了,不動,這個苦就沒有了。

  「所謂了生死出輪迴者,心了耳,心出耳。」了生死,出輪迴,就是出這個。什麼了?我們這個心明了了,這個心出了,離不開我們這個心,但是重點要能心不隨相而動。這一點大家可以試看看,我們修行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在修這個。修這個,你要時時刻刻能夠回光返照,回頭,提高警覺。這個在佛門講,提起觀照功夫。我們起心動念,馬上發覺了,發覺之後,讓這個妄念停下來。剛開始練,總是會忘記,心還是隨著相在動。如果心不隨相動,我們的煩惱就沒有了,就沒有煩惱。我們心裡有煩惱就是心隨相在動。心不動,便除一切苦,一切苦都沒有了。所謂了生死出輪迴,心了,心出。

  「故修行第一步,便當明瞭此理,辨清孰為真,孰為妄。」辨清就是辨別清楚,什麼是真,什麼是妄,我們要辨別清楚。修行第一步,便當明瞭此理,我們修行人第一步,應當要先明瞭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不明白,我們修行沒有辦法下手,不知道從哪裡修,要辨清孰為真,孰為妄。「其實極易辨別」,江老居士跟我們講,其實真妄辨別也不難,容易辨別。「淺言之」,淺就是說,比較淺顯來講,「分別執著者,妄也」。老和尚講《華嚴經》幾乎每一堂課都是講分別執著,我們聽了是不是就不分別不執著?聽了很多,聽了耳熟,我們也會勸別人,你不要分別,你不要執著,但是自己還是分別執著。我們自己都沒有搞懂,然後教別人你不要分別、不要執著,其實自己一直在分別執著。這個事情我都幹過,自己沒有搞懂,你不要分別、不要執著,其實我自己還是在分別執著。所以我們現在聽《華嚴》,應該聽一堂課就大徹大悟,聽一堂就大徹大悟,不要多。那聽了幾百個小時、幾千個小時,還是糊裡糊塗的,重點沒抓到。老和尚常常講的分別執著,那個就是重點,不斷的講那個就是重點。為什麼要不斷的講?因為那是最主要的。現在聽《華嚴》,有幾個人把這個真的搞懂?因為搞懂了,保證他不會生煩惱。我一看到他會生煩惱,我就知道我自己是這樣,他也是這樣,沒搞懂。什麼叫分別執著?聽是聽了,囫圇吞棗。囫圇吞棗大家知道吧?這個棗拿來一口就吞下去,你問他那個棗是什麼味道、感覺怎麼樣?不知道,反正我就吞下去了,叫囫圇吞棗,他沒有放在嘴巴細嚼慢嚥,沒有細嚼慢嚥。所以囫圇吞棗,聽是聽了,你真的問他,他還是不懂。

  所以什麼叫分別執著,執著個什麼?這個都要搞懂,不能囫圇吞棗。你執著什麼?執著就執著了,囫圇吞棗這個不行,這個不起作用。一定要知道執著,執著從分別來的。執著主要從愛欲生的,從貪,貪瞋痴。我們天天在念《三時繫念》,「諸苦盡從貪欲起」。執著一起來,他就起貪,貪瞋痴就起來了。貪就是愛欲,欲就是愛欲。「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我們都會念,懂嗎?念得嘴巴都快破掉了,還不懂。你一執著就起貪欲,你要執取。執取就貪,貪心起來。貪心起來怎麼樣?你要執取,我要得到它,我要佔有它,我要控制它,這個叫做貪。欲是愛欲,我喜歡的,我就是要得到它;我討厭的就排斥它。愛欲一起來,所有的煩惱,貪瞋痴慢這些東西跟著起來了,嫉妒、障礙統統來了,叫愛欲。執著起來就是這個現象,這叫執著。這樣大家對執著有沒有一個概念?

  分別還只是分別,分別當中起了執著,這最嚴重的問題出在執著。分別是什麼?大家應該知道。這個叫什麼?叫筆。這支它自己會說,我是筆,它不會。筆是誰講的?我們人分別所講的。這個是方形的,這個是圓形的;這個是白的,那個是黑的。這個板子它自己會說,我是白的嗎?不會吧,它不會講。那為什麼叫它白的?你人的分別,你給它分別,長的短的,好的不好的。你分別出來,給它設立這些名相,分別出來,還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分別,最大的問題在執著,這個我喜歡,這個我討厭。我喜歡這一種,你喜歡那一種,那個就叫執著,分別執著就是這樣來的。現在佛跟我們講,你這樣錯了,你生死輪迴就是這麼來的,你現在不要執著。為什麼叫你不要執著?因為它不是真的,妄也。分別執著如果是真的,那佛也不會反對我們去執著,是不是這樣?因為它是真的,你真的可以得到,怎麼可以反對?問題是很冤枉,那是妄的,那不是真的。所以佛才勸我們,你不可以執著,要放下,那不是真的,你要找到那個真的。

  所以「不分別執著者,真也。深言之,真心無念,起念即妄。所謂修證者無他,除妄是已。妄云何除?離念是已。離念則分別執著自無,真心自見,生死自了。離一分,見一分。離得究竟,見亦究竟矣。」我們現在修學,重點在離念,你離這個念,你這個念頭一離,分別執著它自然就沒有了。你不要起心動念,它就沒有了,這是大乘最直接的方法,你會了,那省很多事情,這個圓頓法門。

  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此地,下面的,我明天再跟大家報告。因為「觀心無常」,這個心問題比較大,所以稍微講多一點。我們本來是上《沙彌律儀》的課,但是我看到蕅益大師這段開示,這個四念處沒有跟大家講一個概念,你修了這個戒律,修了半天,你不曉得為什麼要修這個,修得苦哈哈的,修得一肚子氣、一肚子煩惱,那就不是真的戒。好,我們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