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五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05

  前面說到上首德號表法的用意,在此地又做了一個總結。

  【如是八萬菩薩。於自心之德。各主一門。共輔心王。亦非心外有也。】

  這句話交代得非常的清楚,八萬四千法門是心體的作用,覺悟的作用叫法門,迷而不覺的時候我們叫煩惱。後面還有諸天大眾,可以見到法華會上是非常莊嚴殊勝,它代表的是法會的圓滿,法會圓滿就是自己一心圓滿。

  在發起序裡面,本經是以放光發起,底下就要說這個問題。

  【始彰聖凡一處之會。次放因果一際之光。後說事理一乘之法。其重重顯示。使人諦信一心。】

  這些放光說法的義趣,都是教我們諦信一心。可見得如來最後的教學,是多麼注重在信心的建立上。

  在經文裡面我們讀到,佛以《無量義經》教化一切眾生,這個無量義有兩重意思:

  【一者。以剎那際三昧融之。】

  這是講無量義,也就是像《華嚴》裡面所講的「念劫圓融」。我們今天看到的《華嚴經》,在清涼大師玄義裡面所說明,只是龍樹菩薩在龍宮所見到的《華嚴經》的下本,而下本經有十萬偈,這一點也是大家要記住的,這是佛學普通常識。我們中國計算書籍部頭大小,我們是用字數來計算,這一部書有多少字,我們常說老子的《道德經》五千言,我們是以字數來計算。印度人他們計算的習慣跟我們不一樣,他們是以偈來計算,這個偈並不指整整齊齊的偈頌,不是,而只是說四句就叫做一偈,就連長行文也是這麼計算;換句話說,它是以四句為一個單位,這樣子計算。《華嚴經》一共有十萬偈,十萬偈就是四十萬句;而我們中文本的《華嚴經,只有這個一半的數字。經實在是太大,當時傳到中國來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本子,而是一個殘缺的本子,不完全。第一次傳到中國來,在晉朝時候翻譯的,我們稱之為《六十華嚴》,有三萬六千頌。諸位想想,距離十萬頌只是三分之一強一點。到唐朝實叉難陀再翻譯的時候,增加九千頌,成四萬五千頌,就是我們現在所讀的《八十華嚴》,與原來的本子只有一半,我們稱之為略本《華嚴經》。

  而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所見到的大本,也稱作為上本,有多大的分量?說起來實在是嚇人,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個四天下微塵品」。這真正是浩如煙海都不能比,我們怎麼能受持?無法受持。可見得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十卷《華嚴經》,是整個《華嚴經》裡面提要的提要。佛什麼時候說出來?剎那之間說出來。這就講的念劫圓融,一念可以化為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歸在一念。諸位曉得,時間這個概念在佛法裡面是沒有意義的,在唯識裡面講時間是不相應行法,方分、時分,時分就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經裡面一開頭講「一時」,而不記載某年某月某日,不這麼記載,講一時,一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心與境一的時候,如果在淨土裡面講就是理一心不亂的時候。這個時候所現前的是一真法界,也就是你證得一真法界的時候,一時!我們證得一的時候,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在一剎那之間全都現前。

  這個一時,現在有些人翻譯,把佛經翻成白話文,說有一個時候,這個不行,不是有一個時候,不是說從前某一個時候,不能這樣說;這是心境一如的時候,性相不二的時候。所以「如是我聞,一時」,這是如來的真實語,不是隨順我們眾生的語言。佛以二諦說法,這是以真諦而說;佛在某個什麼地方那就以俗諦,「如是我聞,一時」是以真諦。此地講皆一自心之象,一自心之象就是整個宇宙大千、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一心,一心這個時候。這是講《無量義經》,所以諸位只要證得一,無量義就通達。無量義原是自心所起的大用,這是從理上講。

  【二者。此時正欲會權歸實。即指前四十年所說者。為無量義也。】

  另外一個說法,是從事相上說。這就是指世尊示現成道以後,四十年間所講的一切經論,我們總一句話說,稱之為無量義。由此可知,前面第一個意思是真實的無量,是無量的無量;第二個意思是有量的無量,為什麼?四十年間所講的是有量的無量。這兩個意思都能夠講得通,一個是從真諦上說,一個是從俗諦上說,真俗二諦都能夠講得通。

  【入無量義定。】

  「定」,心地清淨,應該是一念不生,一個意思也沒有,這才叫定。定裡頭又有無量義,這是什麼定?無量義與定在我們看起來好像是矛盾,無量義就不能得定,定就不應該有無量義。心守住在一個法裡面,我們可以稱之為定。譬如念佛,二六時中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叫念佛三昧,這是念佛的定。心專一,專注在一個門上,這是定。無量義怎麼能成定?諸位要曉得,這才是真正的大定,這個定跟諸位說,叫自性本定,正是《楞嚴經》裡面所講的楞嚴大定。此地說這個定非言說所及之處,不是我們言語、思惟能夠達得到。

  底下有兩句說得很好,我們把這個一看,意思多少可以體會到一些。

  【昔從一心出無量義門。今收無量義還歸一心。】

  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一心顯現的,這是真正的無量義。所以我們自己證得一心就見到,那就是前面所講的「說無量義經」。可見得「無量義定」就是一心,就是一心三昧。今收無量義還歸一心。但是諸位要記住,此地的出入、展收都是一,是不二法門,有出有入這是二法,不是一心,一心裡頭沒有二法。「出生無量義,還歸一心」,出生與還歸是一不是二,我們看了這個句子,不要以為真的有個出、有個入,那就壞了,沒有出入。是為言說方便起見,不得已而說一個出入,實際上不是真正有這個跡相上出入。楞嚴會上所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既然講了當處,又說有出、又說有入,可見得出入即非出入。事相上有這個相,理上確實沒有。為什麼有這個事?事是緣生之法,佛法因緣生,所以本經講是「一大事因緣」。六祖大師講得更清楚、更明白,他把「開示悟入眾生佛之知見」,他不說佛,他說覺,「開示悟入眾生覺之知見」,我們聽了覺之知見更容易體會到經的意思。佛在經裡面這麼說,上根利智的人一聽就開悟,所謂是言下大悟,中下根性的人還有疑惑,還不能夠直下承當,於是佛再以善巧方便來誘導。這段文希望大家細心的去研究。

  【於一光之中。圓彰法界無量差別。一光非異。法界非一。】

  我們通常講十法界,實際上是無量無邊的法界。

  【異本非異。由一故異。一本非一。由異故一。一異同時。非前非後。重重無盡。彼此交羅。】

  這個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個境界給諸位說,是真實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我們當前的境界,可惜我們在這個境界裡是迷而不覺,如果我們一旦覺悟,給諸位說,天下就太平。從這個地方,諸位要能夠體會得到佛法是什麼,能夠體會得到,你就曉得佛法應當如何去修學,怎樣才能真正的證果。證果,簡單的講就是證得一心。

  【光發於眉間者。以其非動處也。六根俱有用。而眉獨無用。雖曰無用。不礙其熾然常用。故於此放光。】

  再說佛的放光,這放光是表法的。佛是從眉間所放的光,我們講白毫,是從眉間所放,就是放的毫光。這個地方放光,它也有特殊的作用。我們面門上講六根,眼耳鼻舌身,這個六根都有作用,眼能見、耳能聞、鼻嗅香、舌嘗味,各有各的功用,只有眉毛沒有作用、沒用處。他不從有用處的地方放光,他從無用之處放光,這裡面含的意思就很深;換句話說,跟我們講無用之用,這才是常用。諸佛菩薩無為而無所不為,我們跟諸佛菩薩起作用是不一樣,我們起的作用是有用之用,諸佛菩薩起的用是無用之用。在有用之用,麻煩大,為什麼?有果報纏綿不絕。我們有個善用,後面有善的果報,三善道果報;我們起個惡的用,後頭有三惡道的果報,你想想看麻不麻煩?菩薩起的作用是無為用,無為就是無漏,佛經裡講無漏,無為就是無漏,它沒有果報,所以我們叫它做淨業。淨業,三界之內找不到果報的地方,這就是佛在這裡暗示,教給我們要學習。

  我們要想學習佛菩薩無用之大用,這樣說起來,是不是都要出了家才能夠學佛菩薩無用之用?跟諸位說,不是的,成阿羅漢、成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出家要是二,二就不是佛法,這是迷。因此一心的證得,不在在家、出家。在家證得一心,成阿羅漢、成佛也多得很;雖然出家,出家不能得一心、證果的人也很多。可見得修行證果不在出家,在家一樣可以成就。諸位去看看《四十華嚴》,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所參訪的善知識,給諸位說,個個都是佛菩薩,五十三位善知識出家的幾個?十分之一,只有五個人示現出家身分,其餘統統是在家人,男女老少,還有不少外道。諸位要記住,覺悟證得一心都叫做佛,外道也是佛。你看看經裡面,勝熱婆羅門是外道,而且是示現逆行、愚痴,那是佛;遍行外道是佛,示現外道的身分;伐蘇蜜多女示現的是淫女的身分,那是佛。這就是說明貪瞋痴都是佛法,證得了一心,無論他示現什麼都是淨業,為什麼要示現這些?普度眾生。所以度眾生是圓滿的,什麼樣的根性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接引。甘露火王用的是瞋恚,用的是殺人的方法來度眾生,那個示現的就跟地獄一樣,地獄境界是甘露火王大道場,普度眾生。我們哪裡曉得?我們看到是惡人,惡人哪裡曉得他是佛菩薩,不知道。所以五十三參是一心裡面所現的清淨平等的法界,《四十經》裡面講「不思議解脫境界」,這是一真法界。這就是說明無用之用,他們起的作用跟我們現前這個世間完全一樣,我們所以不像他們,我們是有心的,我們有心是有妄心;人家無心是無妄心,他有真心,所以他是真心起作用。我們今天在一真法界裡頭起作用,是妄心在起作用,所以見不到一真。

  說到這個地方,後面還要講到出家,在五十三參裡面,有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人數很少。諸位要曉得,出家人的責任,你看人家叫你就稱你法師。所以你要記住,出家人的責任是老師的身分;換句話說,這個老師是要教一切眾生覺悟的。如果我們自己還迷惑顛倒,怎麼能把學生教覺悟?在以前出家不容易,現在出家就太容易了。你看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我們中國人曉得,出家人是老師,皇帝見到也要尊重。因此,帝王大臣對於出家人就有限制;換句話說,你夠不夠資格做我的老師?你要不夠資格做我的老師,你不能出家,你在家學佛就好了。你要夠有資格做帝王、大臣、全國國民的老師,這才准許你出家。

  從前出家要考試,是由政府來考試,考試及格發給你證書,這個證書叫度碟。你拿到度牒之後,這個度牒是皇帝發的,就是皇帝認為你有資格出家,你有資格做天人師表。你看哪個寺廟的法師跟你有緣,你去拜他為老師,請他給你剃度,他要先看看你有沒有度碟。如果沒有度牒,他要給你剃度,他犯法;你有度牒,他給你剃度這是合法的。所以從前出家人能夠普遍受到社會的尊重,他有學問、有道德,他的品學是經過國家承認。從前出家人的考試,比在家人考進士要難得多,因為你考一個進士那是世間法,這是出世間法。考取進士你是皇帝的部下,度牒考取之後是皇帝的老師,那怎麼相同?這樣才能夠續佛慧命。諸位發心出家,就要曉得自己的身分是天人師的身分。我們憑什麼做天人師?如果要不能夠奮發自強,做到名符其實,這一出家帶來的麻煩就大。古人常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看看麻煩是不是大?披毛戴角,給諸位說,那還是以後的事情。怕的是先墮惡道,地獄、餓鬼罪受滿之後,再到畜生道去還債,我們何苦幹這個事情?這一點是希望同學們,尤其是出家的同學要提高警覺,絕不是兒戲,不是開玩笑的。

  佛法到今天可以說衰得不像樣子,我們讀《印光大師文鈔》,他老人家對這個問題無限的感慨。為什麼?這個制度是清世祖順治皇帝把它廢掉,一千多年相承的制度。他當時廢掉也是個好心,他說出家是個好事,何必政府要限制?是個好心。可是他沒有想到後世的流弊這麼大,使出家人的素質一落千丈,沒有過去那個標準。譬如今天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父,能夠受到社會尊重,為什麼?就是因為學歷。人家神學院一定要大學畢業,才有資格讀神學院,神學院畢業出來就相當於碩士、博士,這樣的地位,所以人家學校裡聘請他做老師,他在社會上能夠受到很尊重。我們出家人怎麼樣?不認識字的也可以出家,出家受戒之後,人家稱法師,所以社會要瞧不起,我們的素質水準沒那麼高。在從前我們的水準是第一流的水準,現在呢?現在什麼都沒有。這是我們已經發心出家的要努力,力爭上游。現在還有很多到學校去補習,也去念中學、念大學,這個事情有沒有這個必要?諸位要曉得,如果你初中畢業出家,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再去念研究所再花幾年,十年的時間過去。好,研究所畢業,你看看現在博士滿街走,不值錢。以往大學畢業就可以擔任講師,助教當然沒有問題。現在學校裡助教都是碩士,講師都是博士,為什麼?太多了,沒有地方安插了。咱們學校再要辦個幾年,我看連中學教師都要博士來擔任,博士太多。你搞的是世間法。

  你初中畢業不怕,如果你在佛法裡面能夠用十年功夫,古人所講是十載寒窗,你要是在佛門裡頭,一部經論上、一個法門上用十年的功夫,你一定出人頭地,你成佛作祖。天台宗近代的一位祖師倓虛大師,你們看他的傳記《影塵回憶錄》。他在沒有出家之前,是八載寒窗讀《楞嚴》,他成為天台宗的祖師,就是那八載寒窗的基礎。他要拿這個八年時間去念中學、念大學,他就完了,所以我覺得這是不值得的。如果是我要拿文憑將來在社會上好看,這個心已經在名聞利養上,不是道心。道心是叫你把世緣統統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這是道心。我們求的是一心,我們所證得的是真正了生死出三界,不再輪迴,我們目的在此地。絕不是什麼大學文憑,碩士、博士文憑拿出來好看,那不能了生死,那不能消業障。大家不曉得我,不曉得又怎麼樣?曉得又怎麼樣!希特勒天下人都曉得,還是照樣要下阿鼻地獄,有什麼辦法?他造的業太重了。

  荒山石洞裡頭有多少修行人證果,出三界了生死,沒一個人知道,他成佛作祖。名聞利養害死人,害慘修行人,這個東西嚴格的來講,邊都沾不得,好名好利這是魔障。今天世間法裡頭那些名利,學校的文憑,那都是魔王在那邊誘惑你,稍稍不留意就上魔的當。所以有些年輕人想出家的,還沒有出家,他正在念書,我就告訴他,你好好的念,你把大學念畢業,最好念到博士學位再出家,為什麼?他就不打妄想了。不要再去念博士,世間法念到頭了,覺悟了也不過就如此。所以說要死心塌地用在佛法上,佛法沒有別的,就是修的清淨心。你看大乘佛法教你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淨心,菩提心是修行的大根大本。直心就是平等心,深心就是清淨心,大悲心就是慈悲心,我們修的是這個,無需要人知道。到你道德成就了,自然有天龍八部、護法鬼神來擁護你,把你推崇出去為天人師表,普度眾生,還用得著自己去宣傳嗎?

  印光大師就是我們一個榜樣,你看他老人家,你讀讀他的傳記就曉得,他在普陀山藏經樓等於閉關,三十年不下山,哪個人曉得他?沒有人知道,到他老人家七十歲的時候,都沒有人曉得。那個時候就是李圓淨這幾個居士,這民國初年的大居士,很有學問、有修行的,去朝普陀山。朝普陀山就遇見印光法師,跟他談佛法,幾句話一說,這些人心裡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回到上海之後,「普陀山裡有高僧,真有學問、有道德。」於是跟印祖書信往來,現在的《文鈔》就是書信往來,他們就把老和尚給他寄的信,就在報紙雜誌裡頭發表,於是大家才曉得普陀山有個印光法師。印祖是八十歲圓寂,七十歲人家才曉得,到八十歲不過是十年。但是這個十年當中,你看看對於整個佛教的影響,近百年間第一,任何一個大法師影響力沒有印祖這麼大。七十歲以前沒有人知道,他也不宣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不要學著年紀輕輕就要學出風頭,這大錯特錯。要在根本上修學,修養道德學問,目標要見道,見道之後這才能學道。講到見道,頭一個是要斷煩惱,小乘要斷八十八品見惑,這是見道位;大乘菩薩要破一分根本無明,這是見道位。你道都沒有見,你還修什麼?你盲修瞎練。見了道而後才能修道。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