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五十四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54

  講義第二十二頁倒數第三行:

  【妙音現蓮華。乃塵勞法門不二之旨。塵勞法門。以實相為統攝。故惟實智方能導達也。】

  這是說明為什麼根本智現前之後才能夠通達這些理事的分齊,道理就在此地。菩薩的修學一定是以得根本智、入實相理為目標,在一般講圓教初住菩薩就入門。入門以後我們講的深造,我們看《華嚴經》,《華嚴經》上有個例子,這就是善財童子。善財童子的老師是文殊菩薩,我們在《四十華嚴》前面的三卷半,「文殊菩薩會」,善財童子在老師會下得了根本智,根本智現前之後這才有資格去參學,所以後面就是五十三參。如果根本智沒有現前;換句話說,你沒有得根本智,沒有入實相門,沒有資格參學。為什麼?你在境界裡頭還是用分別執著打妄想,那你是愈學愈糟糕!這樣到外面去參學,那就會學到地獄裡去,不是成佛道,那墮落。這個參學諸位一定要曉得,沒有本錢去參學必定是墮落,你見聞得愈多,你的妄想就愈多,分別愈多,執著也愈多,到最後必定是毀謗正法,這就會墮落。根本智現前,入了實相,然後怎麼樣?叫歷事鍊心,在境界裡面鍊什麼?鍊如如不動。就是底下所講的:

  【帶塵勞而入法門。入法門必破無明。】

  這是參學,所以他不捨「塵勞」,塵勞跟法門原本不二,所以他不用捨,他的法門跟塵勞是合而為一。你們從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你仔細去觀察是不是這個情形?確實是一不是二。所以在我們以人間的眼光來看他們,他們的生活逍遙自在、幸福美滿,我們凡夫看到是這個。他們呢?他們自己是另一個境界,不是我們所看到的。我們肉眼凡夫看到是什麼?看到個表層,看到個外表。實際上他們所修持的,是逐步接近終極的清淨,證得究竟圓滿,人家做的是這功夫,這是我們決定看不出來的。參學圓滿了,就功夫到了頂頭,沒有地方再學,什麼境界都經歷過叫歷事鍊心,在一切境界裡真正的清淨平等。換句話說,在什麼境界裡頭他也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禪定。接近這個境界的時候他什麼都了解,是智慧,有定才有慧;沒有定就沒有慧,沒有定那生的知見叫邪知邪見,不是智慧。究竟圓滿,就定慧圓滿,這個時候怎麼樣?機緣成熟了教化眾生。所以度化眾生這是緣的問題,緣要不成熟不能勉強,佛法當中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無緣不是說一切眾生與我沒有緣分,這個話講不通,為什麼?萬法唯心,那哪個沒有緣分?都有緣分。但是緣分成熟有先後不同,熟者先度。

  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是緣不成熟的人。不成熟的人,佛要教他,他掉頭而去,他根本就不接受,這就不行。等他哪一天他想學佛,喜歡聞法,佛就來度他,這就說明緣成熟了,佛度的是緣成熟的眾生。眾生緣不成熟怎麼樣?這個證得究竟圓滿的人就等待,等待的方式大概就是兩種,一種閉關,所以閉關的人是功德圓滿的人;另外一種就是住茅蓬,禁足住山。這兩種人是定慧圓滿,我們一般講成佛、得道;如果自己沒有到這功夫,你還是要行腳、還要參學,這是諸位同學要記住的。我那個時候剛剛出家,對於佛法還不很通達,出家之後有個因緣,那時候我在臨濟寺,臨濟寺有個信徒他有個別墅,這個別墅是建在山上,在圓山,建在山裡面。原來是二次大戰的時候他們逃警報用的,建了一棟日式的房子,不太大,很幽雅,旁邊有個防空洞,他們逃警報用的。現在不打仗,那個地方沒用處,所以他就叫我們去住,他供給道糧。我們可以把它當作茅蓬住,而且非常清靜,附近很遠才有人家,地方我去看很好。我就跑到台中跟李老師商量,我說有這麼一個好環境可以進修,我可不可以到那裡住?結果李老師給我罵了一頓,就跟我說出這個道理,住山、閉關是已經成就了的人。在我們念佛人什麼樣成就?理一心不亂,事一心還不行,還沒有成就,你上頭還有理一心。

  他就講最起碼的是圓教初住菩薩,實際上初住菩薩還要參學,善財童子一直參學參到什麼地方?到等覺、成了佛才不參學。所以他就問我,你佛沒有成,你初住沒有證得,你有什麼資格去住茅蓬、去閉關?他老人家說得很慈悲,他說我們兩個關係不一樣,我給你說真話。如果別人來問我,我不會講,我會跟他客氣,很好,你有這樣殊勝因緣很難得;他說我們關係不一樣,我決定不能害你。我才曉得,原來住茅蓬、閉關還要這麼樣的資格!可是我們聽人家一剃頭就閉關去,他一剃頭他是再來人,他已經成了佛。由此可知,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也許他已經成佛,已經證得理一心不亂,我們不敢講。教化眾生機緣沒成熟的時候,這是閉關的。李老師給我說「古人趙州八十猶行腳」,這禪宗裡頭著名公案,八十歲他還要到外頭去參學。李老師就說,難道趙州和尚不想找個地方休息、自在,去享享清福,還一天到晚到處去跑,到處去參訪,難道趙州不如我們嗎?剛才跟諸位說,根本智得到之後有資格參學,智慧圓滿才有資格住山閉關。李老師說了一句話,他說如果你一出家就去住茅蓬,趙州和尚替你提草鞋的資格都不夠。說得我滿面通紅,從此以後再不敢打妄想我去閉關住茅蓬,這個念頭打斷了。

  以後我讀《蓮池大師全集》,他老人家「竹窗隨筆」裡面就有二、三段寫閉關住山的事情,跟李老師所講的一樣的,我這才相信。以後讀《華嚴》,自己恍然大悟,曉得參學要具備什麼資格,這樣我們才對於古人的教學佩服到五體投地。古人的教學,學生根本智沒有現前,不能離開老師一步,為什麼?你不能獨立,你知見不正。你能夠在一切境界裡頭不動心,不隨境界轉,這個時候有資格離開老師,老師叫你去參學。你的根本智現前,就是定慧成就,此地所講的標準,你已經得定,已經開了慧,老師絕不會多留你一天;老師如果多留你一天,老師對不起你。為什麼?你已經具足參學的資格,你應當遍參天下之士,使你自己定慧圓滿。如果老師再把你留在身邊,障礙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老師對不起人。沒有這個功夫你要出去,老師如果讓你出去,老師也對不起你,為什麼?你沒有能力,出去那是你自毀前途。所以老師教學生那真是苦心,善知識很難遇得到!可是今天我們真正做一個好的學生,學生的態度也很難,到哪裡去找這個好學生?有幾個學生能夠體會到老師教學的苦心?這樣的老師認真的教學,學生今天怎麼樣?這個老師太跋扈、太專制,只有他是好的,別人都不是好的,我們都不要跟他學。學生跑掉了,這就是什麼?緣不成熟。

  真正好的學生,好的老師,這也是可遇不可求,在佛法裡面講,善根福德因緣三者都具足這才能成就,三者缺一條都不能成就。機緣有,你自己沒有福報,不行,沒有福就是沒有定;有定也有機緣,你沒有善根,沒有善根是沒有智慧,跟老師幾十年不開悟,那也沒辦法。善根就是所知障薄,福德是煩惱障薄,又遇到好老師,這就很容易成就。煩惱障重、所知障重,遇到好老師也不行,也不會成就。煩惱障重的人,跟一個好老師跟不長久;所知障重不開悟,太笨、太愚痴,不開悟。這三個條件都具足難,真正是難!這個我們真是講千載難逢的機緣,自己本身條件有,又遇到好的外緣,好的老師給自己做增上緣,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了必定有成就。「入法門必破無明」,像六祖所說的念念之中常生智慧,生智慧就是破無明。

  【無明破則功德顯。】

  無明破,功德就顯了,「功」是說的定慧,「德」在今天來講就是技能,能夠為一切眾生服務、教化眾生、利益眾生這是德。

  【出塵勞而證實相。法報巍然獨露。】

  「出塵勞」是即塵勞而出塵勞,而不是離開,即世間而出世間,「即染而淨」,這才能夠證得實相。實相就是理一心,實相就是一真法界,實相就是法性,實相也叫第一義,也叫大涅槃,名字很多,都是說的這一樁事情。這個時候,法身、報身都證得,法身、報身跟自己現在的身是一身不是二身。這個意思,諸位可以細細去研究《六祖壇經》,六祖大師所說的三身。我們現在是不是具足三身?具足三身,自己不能證得。就好像你口袋裡裝很多的錢,忘掉了,我今天沒帶錢出來,一文都沒有,遭遇到困難。人家告訴你,你的口袋裡不是嗎?原來是的,帶在身上忘掉。咱們法身、報身就在現前,就是不能證得。清淨實相什麼時候離開過我們?也就是不能證得。底下有幾句很要緊,完全是講的表法,表法的意思不懂,經念得就沒意思,經裡面所講的東西你莫名其妙。這裡告訴我們:

  【多寶即實智。釋迦即權智。妙音即權行。】

  多寶如來表的是「實智」,釋迦如來表的是「權智」,實智是自己,權智也是自己。妙音是表「權行」,行都是權沒有實,實怎麼樣?實是沒有行。我們常講的無作而作,無作是真行,沒有行;而作是「權行」,作而無作。本來無一物,哪有什麼行?從本來無一物裡面建立六度萬行,六度萬行都是從無一物裡頭建立,所以行即無行、無行即行,凡有所行都叫權行。

  【以權行方便。示有往來也。】

  諸位要是真正明瞭這段經文表法的義趣,這裡頭其味無窮。

  【權實似遠而非遠。權實似近而非近。以實招權。以權導實。智行相契也。】

  這個幾句話很要緊,在經裡面是很長一段經文,意思就是這幾句話。「權實」,悟了當下就是,迷了那真是天壤之隔,所以這個事情是迷悟之間。可是修學為什麼不先求權智而後再求實智?諸位必須要曉得,權智是從實智生的,沒有實智哪來的權智?就好像我們種棵樹一樣,我們為什麼不先種花、種個果不好嗎?為什麼要去種樹?那個花與果是樹上長的,你不種樹哪裡會有?花果枝葉是權智,它的根本是實智。六度裡面禪定、般若是根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是培植,培養這個根本,枝葉花果是什麼?從般若波羅蜜裡面開出來,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這是枝葉花果。我們的修行,在初級的修行是要以定慧為主,這是我們的目標,第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成就,那個方便、願、力、智波羅蜜,就是五十三參的事情。參學就是成就後面四波羅蜜,禪定跟般若波羅蜜成就才有資格去參學。這就是這個地方所說的「以實招權」,實智就是禪定、般若,權就是方便、願、力、智。

  「以權導實」,這就是五十三參的事情,五十三參是權智,權智是什麼?權智再成就實智。就好像你看那種樹一樣,就會覺悟這個道理,先是有根本,根本很小,這個枝葉花果愈繁茂、長得愈大,根本愈堅固,就這個道理。可是你開始一定從根培養起,然後開花結果,這個花果又幫助它的根本壯大,就這個道理。你在一切法裡頭任何一法,你可以能夠見到一個圓滿的道理,整個宇宙的大道理就是這樣。所以說破一微塵見大千世界,是一個理,這就是所謂法法平等、無有高下,你去看一棵樹,你也會開悟,也會成佛,也會圓滿菩提。沒有二理,一個理,一個理貫通,一切理統統都是一樣的,沒有二理。這就是說明什麼叫「以實招權」,什麼叫「以權導實」,智是實智、權智,行就是權行,我們今天講的行解相應、知行合一,就是這個意思。實際上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學說,是從佛法來的,他是個學佛的人,陽明先生禪定有相當的功夫,他是學禪的,在禪上有相當功夫,所以把佛門裡面行解相應,他把它變一變,知行合一。底下講,前面文殊菩薩啟請,這個地方講華德菩薩重問:

  【華表因行。德即功德。發明宿世善根功德。以酬文殊之請。故問種何善根修何功德也。】

  這是華德菩薩提出的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對我們來講相當的重要。我們讀這一品經要特別注意,我們應該如何去修學,才能成就自己的善根功德。

  【敘其所依之佛。名雲雷音王者。雲表慈。雷表威。二德具足。說法自在。故曰音王。】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自己要想到說法自在,像妙音菩薩這樣的境界,你要是沒有大慈悲心做不到的。慈悲不是我們想發個慈悲心,心就慈悲,沒那麼容易,慈悲心是從平等、清淨裡面生出來的。所以我講菩提心,我常常講平等心是菩提心的理體;你在一切法裡不平等,你就沒有菩提心,平等是覺,不平等是迷。怎麼樣平等?一切法裡頭不分別就平等,你有分別就不平等,所以這是覺心之體。清淨心是自受用,「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心多清淨!自己享受的是清淨心,清淨這是真正的福報,他受用的是大慈大悲。所以大慈大悲是從平等心、清淨心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是平等心、清淨心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學來的,這叫慈悲心,你說法才自在。這個說法自在妙音菩薩,哪個人不是妙音菩薩?你自己把你的大慈大悲障礙掉了。外面沒有任何能力能夠阻礙你,沒有任何能力能夠破壞你,障礙你的、破壞你的全是你自己的分別執著妄想,去掉這些東西,你原來是佛。《華嚴》裡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圓覺經》上也是這麼說,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錯,千真萬確。你現在為什麼墮落在凡夫,自己要曉得。

  【妙行常不離其本智。】

  我們凡夫這個行不妙,為什麼不妙?因為我們一舉一動都帶著煩惱,都有生死輪迴的果報,不妙。「妙行」怎麼樣?他一舉一動心清淨,不生煩惱只生智慧。六祖大師那個行是妙行,他自己說「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他在碓房裡舂米是妙行,他去砍柴是妙行,一天到晚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妙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切的做為統是妙行,只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行是妙,為什麼?因為它與根本智相應。根本智是什麼?無分別智,內心沒有分別,內心裡頭沒有造作。所以一切造作與清淨心不造作相應,造作即是不造作,行即無行,行與無行不二,這叫妙行。我們看到《普賢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那是妙行,為什麼?不疲不厭。我們今天做什麼事情做久了累了,討厭,有厭倦之心,這行不妙。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那是什麼時候修的?根本智現前之後才修,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修的十大願王。所以修十大願王的條件,在我們來講是得理一心之後,理一心要沒有得到,我們可以學,不是真正的修。就好像念書一樣,先修班,沒有入正科,我們所學的是相似的行,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心平等、心清淨,就是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統統現前,這個時候修的十大願王是修普賢行。像這些起碼的常識我們要曉得,我們自己現在在博地凡夫,定慧完全都沒有,我們來修十大願王,自己以為:我現在修普賢行。這在佛法裡叫增上慢。增上慢不是有心的,是無心,自己根本不知道,以為自己已經做到,這叫增上慢。增上慢是我慢的一種,是障礙,你看看增長煩惱,貪瞋痴慢疑你在增長那個慢。所以智慧不開,總是落在煩惱裡面,智慧開了之後這個境界完全不一樣。

  下面這一章是「觀世音菩薩章」,觀世音與我們的緣分特別深。我們下面好像只有六個鐘點,我們的進度要快。講義裡頭說得很清楚:

  【藥王是身根。妙音是舌根。此菩薩當其意根。】

  觀音菩薩是說的意根。諸位一看就明瞭,身、語、意。

  【此三法眾生取著。則起三障。謂惑業苦。】

  幾句話就把這三品經的經義給我們點出來,凡夫之所以成為凡夫,就是在身語意這三法裡頭取相、著相,所以就變成「三障」。三障,這是六道輪迴所以然的原理,起惑(起惑是迷惑)、造業、受果報,受果報當中又起惑、又造業,再受果報,這個輪迴就惑業苦、惑業苦,永遠沒完!你要問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就這麼來的。六道輪迴是誰製造的?是你因為取著身語意而造成的,自作自受。不是說另外有個人造個輪迴來給你受,不是的,沒有人造,而是自己造出來。實際上講根本就沒有輪迴這個事情,輪迴也是空花、燈上的圓影,沒有這個東西,全體即空;但是你迷在這裡面,你把它當真,你永遠離不開它。諸位要是曉得這個道理,你能夠在身語意這三法裡頭不取相、不著相,輪迴就沒有了。輪迴是自己造的,還得要自己把它消滅掉,別人沒有能力把你這個輪迴滅掉,這個事情是自家的事情。再給諸位說,誰也不會障礙誰,你自己在一切法裡頭,你不取相、不著相,別人障礙不了你,這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說是你自己要超越輪迴,什麼人也礙不了你。固然經上講的四種魔,四魔諸位要曉得,三種都是自己,五陰魔是你自己,煩惱魔是你自己,生死魔也是你自己,只有一個天魔是外面。

  但是諸位要曉得,天魔要不藉煩惱、五陰、生死做內應,他一點力量都沒有。裡面有三個內奸,和外頭一個敵人一勾結,那你怎麼不完?你裡面沒有內奸,外頭那一個人他的力量薄弱得不得了,不起作用。所以那個魔也很乖,你內裡有內奸,他就作威作福;內裡頭要沒有,他馬上就投降,來護法。你看看魔對於釋迦牟尼佛,不就立刻護法了嗎?皈依做三寶弟子來護法,為什麼?他沒有力量!這個表法是什麼意思?外面這外境,你要一覺察增長你智慧,這就是護法的意思,這就是他投降的意思。譬如外面逆境,我們講的惡人,冤家對頭碰到,你自己不起心、不動念,成就你自己的定慧,不但不障礙你,你不生煩惱,反而成就你的定慧,這就是魔的投降,這就是魔的護法,是這個意思。不是說他真的來投降、來護法,不是這樣的,不是事相上的,成就自己的定慧。換句話說,自己在這個境界裡禁得起考驗,這就是魔投降,魔來護法,是這個意思。此地這個兩句,不但是把這三品經的經義告訴我們,實際上也把六道生死輪迴的生滅這個原理告訴我們。

  【菩薩解脫。則轉為三德。】

  轉惑業苦為法身、般若、解脫,悟了就是三德,迷了就是三障,所以惑業苦就是三德祕藏。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