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念佛不間斷,即種種善法持令不失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一O集)  2023/3/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110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次學習到《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三者。心境祕密圓融觀。】

  還沒講完,我們今天繼續講。根據我們淨老和尚的《講記》,我們接下來依《講記》引用《大寶積經》講三種無礙。在《大寶積經》講這三種無礙:「一、總持無礙。謂菩薩獲大總持,於種種善法持令不失,種種惡法持令不生,故一切言語諸法分別悉知,皆不忘失,無所罣礙,是為總持無礙。」從下文我們能體會,這個總持法可以說是因果,我們一般講因果報應。實際上講,世出世間一切法總不離因果,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一段講的,也就是《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深信因果」。

  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觀經》的淨業三福,大家聽很多遍了,常聽經的老同修應該都聽得耳熟了。淨業三福講到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大乘菩薩福。淨業三福經文很短,總共十一句,但是我們不能疏忽這個三福的修學。因為《觀經》佛跟我們講,這個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就非常重要。你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修學淨業的正因,正確的修因,不出這個三福。十方三世諸佛成佛修學的法門,不一定修淨土法門,有修禪、修密、修教種種的,法門無量都能成佛。所以我們在四弘誓願念到「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是無量無邊,眾生根器不同,所以佛應機說法,才有無量無邊的法門。法門這麼多,不同的法門,就是像我們現在大學分科系,大學分很多科系,法門也就是不同的科系,大科再分小科,一分下去就無量無邊。在中國佛教的宗派歸納十個宗,就是大乘有八個宗,小乘兩個宗,大小乘合起來十個宗派。十個宗派,就等於現在大學裡面分科系,分十個科系,也就是說十個學院,每一個學院都有它專修的一個法門,這個法門就很多了。無論你選修哪一個法門,這個淨業三福是共同科目。你要修行成佛,這個是共同科目,無論你修哪一個法門,這個淨業三福是一樣的,大家都要修的,所以這個是共同科目。

  淨業三福第一福是講人天福,現在台灣有很多佛教道場提倡人間佛教,人乘佛法。修人間佛教,就是希望得到人天福報,來生不失人身,甚至福報修得更大,可以生天,生到四王天、忉利天,再加上禪定生的天層次就愈高、就更高了。這個不出六道,在六道裡面求人天福報。要求人天福報,就是要做到第一福的修學,「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福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中品的五戒十善,來生可以再得人身,不失人身。上品的五戒十善可以生天,生到四王天、忉利天,如果加上禪定就可以生到更高的天。下品的五戒十善是阿修羅,這個阿修羅是天阿修羅。這個總不出六道生死輪迴,所以要求人天福報也要做到第一福,才能得到人天福報。要出離六道,當然人天乘的佛法是最根本、最基礎的,從這個基礎再超越提升修第二福,就進入佛門了。前面第一福,也就是說無論你學佛、不學佛,或者你信仰什麼宗教,乃至沒有宗教信仰的,都是必修課。為什麼?大概全世界的人,沒有人不求人天福報的,沒有人不求家庭幸福美滿,沒有,大家都要求。要求,你沒有修第一福就求不到,「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你命中沒有,你怎麼求也求不到。所以沒有學佛的人想求個人天福報,必須要有第一福的修持。所以現在沒有學佛的人,也是未來佛,因緣到的時候,他就會學了。你看這個淨業三福它很簡單,但意義涵蓋多深廣,過去、現在、未來統統包括在裡面,所以第一福是根本的根本。

  有第一福的基礎,就有資格可以入佛門。入佛門第一個要接受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正式成為一個三寶弟子。三寶弟子的條件就是要做到第一福,起碼要做到五戒十善中品,這樣才有資格入佛門,接受三皈依。受了三皈依之後,才有條件可以受戒。「受持三皈,具足眾戒」,這個具足眾戒,因為戒很多,從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戒分大乘戒、小乘戒,佛門講的戒就是幫助我們斷煩惱、出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的,它是一個手段,一個前方便。有三皈的基礎,才能受戒,你要受五戒都一定要先受三皈依。五戒,我們看都是在家居士,其實出家眾也是要受五戒。弘一大師在《演講錄》裡面講到出家眾剃度圓頂,不是馬上受沙彌戒,不是,先受五戒。剃度圓頂的出家眾受五戒,跟在家居士受的五戒,只有第三條不同。第一條不殺生、不偷盜,這個都一樣,後面不妄語、不飲酒,也都一樣,但是第三條,在家眾是不邪淫,不邪淫就是除了正式的夫妻這種關係之外,不能夠到外面拈花惹草,現在講有外遇,男的有外遇,女的有外遇,那個就邪淫。受了五戒,在家居士佛只有規定不邪淫,你正式夫妻的淫欲,這是可以,因為在家居士要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所以必須有淫欲這些行為,那是在家居士。但是你除了正式夫妻之外,你不能夠到外面去拈花惹草,那就犯了邪淫這一條戒,男的、女的都一樣。出家圓頂,他這一條就是不淫欲,就是男女這種性行為就要完全停止了。這個是出家,弘一大師他是講,你剛剛剃度,你還沒有受沙彌戒,先受出家五戒。現在一般都三壇大戒再去受,第一壇就是沙彌戒,再去正式受戒。所以具足眾戒,從五戒、八關齋戒,八關齋戒通在家出家,出家眾也可以受,這弘一大師在《演講錄》都有講到。

  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是大乘戒,前面都小乘戒。小乘戒是律己,規範自己的戒律。大乘戒就有自利利他,菩薩戒就有自行化他。小乘戒叫止持,禁止的,哪些哪些不能做。大乘菩薩戒它有止持、有作持,實際上小乘戒它也有止持、也有作持,但是它的範圍、它的意義跟大乘菩薩戒定義上不一樣。小乘戒偏重在自利,大乘菩薩戒偏重在利他,自利利他,這個有不同。所以「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威是有威德;儀,儀容端莊。但是儀容端莊也不是造作、做作,裝得道貌岸然這樣,不是裝出來的,他是自然的,而且是活潑的。活潑當中不失端莊,端莊當中不失活潑,不是死板板的,這才是真正威儀它的意義。第三福就是「發菩提心」,大乘強調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佛。所以大乘自覺還要覺他,小乘只有自覺,沒有發心要覺他。所以佛勸小乘要發大心,不能只有自覺,不覺他,這樣不能圓成佛道。發菩提心下來就是「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大寶積經》講的就是深信因果。這三種無礙,你看「總持無礙」,這裡講得很詳細,「謂菩薩獲大總持,於種種善法持令不失」,持令不失就是我們常講的,像《太上感應篇》講的「眾善奉行」;「種種惡法持令不生」,就「諸惡莫作」,不要去做,「故一切言語諸法分別悉知,皆不忘失,無所罣礙,是為總持無礙」。所以《觀經》講「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從世間的善惡因果、出世間的善惡因果,一直講到成佛的因果。

  在淨土法門來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大總持門。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裡以淨土來講,這指狹義的;實際上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都叫念佛,這是廣義的講。如果專指淨土法門,這是狹義的,實際上所有的法門都是念佛法門。佛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悟、智慧的意思。覺而不迷是佛,念念覺而不迷就是念佛,無論你修哪個法門,你念念覺而不迷,那就是佛。覺而不迷是因,成佛是果,這是從廣義來講。所以所有法門都是念佛法門,都是要覺而不迷,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總是要覺而不迷,不能愈修愈迷惑顛倒,那就不是在學佛,不是在念佛。所以這是從廣義來講,所有法門都是念佛。從狹義來講,這個專指淨土法門。這裡講大總持,實際上這是廣義的。從淨土來講,我們修淨土法門,你專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決定一生圓滿。我們修淨土的念佛人,我們的大總持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不間斷,就是種種善法持令不失。這句佛號,我們現在是採用持名念佛。這句佛號要不間斷,就是種種善法持令不失,因為這句佛號包括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善法,統統在這句佛號裡面。為什麼這句名號是種種善法?為什麼說這句六字洪名是大總持法門?這句佛號擴展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再擴展就是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擴展是《華嚴經》,《華嚴經》擴展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也涵蓋十方三世一切佛所說的經,你念這句佛號,是不是於種種善法持令不失?沒有比這個更善了,阿彌陀佛成佛了,這句佛號稱為萬德洪名,都圓滿了,一條善都沒有漏掉。念這句佛號當中,心裡什麼念頭都不生,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一切惡就斷盡了。

  實際上這句佛號代替所有的惡念,也代替有的善念。善念生三善道(生人天善道),惡念生三惡道,凡是有念頭(善念、惡念)總不出六道輪迴。這句佛號,你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你真正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叫淨念。「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楞嚴經》講的話。所以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這一念叫淨念,超越六道的善念惡念,超越了。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是一真法界。所以這是純淨純善,至善,這樣你才知道念這句佛號功德之殊勝。佛號念久了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入定,心得定,心裡一個妄念也沒有,心裡只有這句佛號,只有這個念頭。念佛三昧得到之後,人會開悟,因為心定了,因定生慧。悟了之後,「一切言語諸法分別悉知」,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一法你不知道,徹知徹見,沒有一樣不曉得。「皆不忘失,無所罣礙」,一點障礙都沒有。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這是佛法修學的祕訣,因為它全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只要你明心見性,你見到自己的本性就通達沒有障礙了。現在我們迷了,有妄想、分別、執著,自己自性所現的,我們都變成不知道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明心見性,就全通了。自己心現的,哪有不通?當然通,你通到自性就通了。還沒有見到自性就不通,見到自性就通了。所以佛法的修學,最後目標,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統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其他法門一定要在這個世界修到明心見性,見性才成佛。淨土法門,我們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我們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分兩個階段,這是淨土法門它的特色。這是講第一種,總持無礙。

  「二、辯才無礙,謂菩薩獲大辯才,於大小乘種種諸法,隨眾生機,縱辯宣揚,悉使通達,皆無疑礙,是為辯才無礙。」這個辯才跟我們世間講那些口才不一樣,口才叫世智辯聰,那個不叫辯才。辯才無礙是因為開悟了,大徹大悟,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完全透露出來。自性般若智慧透露出來,這一切障礙就沒有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起作用,這個才叫做辯才。這個我們可不能誤會,口才很好,講得天花亂墜,把那個當作辯才。那個不叫辯才,那個是口才好,世智辯聰。所以自性本具智慧起作用叫辯才,不起作用的時候叫做智慧,般若無知就是智慧。般若智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不起作用的時候就是智慧,起作用就叫辯才。講經說法就是辯才,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所以起作用叫辯才,不起作用叫智慧。不起作用就是我們平常講般若無知,但是起作用的時候他無所不知,當然他具足辯才,一切眾生各個都具足。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給我們開示,自性的般若智慧,「人人本具,箇箇不無」,大家都有。釋迦牟尼佛有,阿彌陀佛有,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都有,都一樣。現在我們的智慧辯才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因為有障礙。什麼障礙?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佛成道第一句話就是講,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本來的智慧德能就迷失了,就被障礙了,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自性的智慧辯才障礙住。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的障礙去掉,把這些障礙放下,我們本具的般若智慧就現前了。

  障礙真正的因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在經典上講叫根本無明。從起心動念發展,生起分別;從分別裡面再發展,生起執著,這三種都叫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一念不覺就是起心動念。最初一念不覺,起心動念就迷了,就是無明,從無明裡面再生起分別、生起執著(分別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最粗的,這些都叫煩惱。三種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都是煩惱。根本就是無明煩惱,一念不覺所產生的。妄想、分別、執著障礙我們開悟證果,障礙我們的幸福;有這些煩惱,你的生活就沒有幸福,你的身體就會生病。障礙要是斷掉,你絕對不會生病。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這是世間的東西,根本就是煩惱,對自己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些東西對我們沒有利益,只有害處,只有損害。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放下,我們肉體活在這個世間,只要維持一個最低限度的標準,身心健康就好。不要過分去要求,要怎麼享受、怎麼享受,怎麼吃,怎麼穿,怎麼住,不要過分了。我們最低能夠維持生活過得去,身心健康,也就很好了。所以不要過度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最後放下貪瞋痴慢,因為這些煩惱它障礙我們的智慧辯才,障礙我們的德行、相好。智慧辯是自性本有的,本有的決定能恢復;這些障礙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決定可以放下,可以排除的。放下之後,真的智慧現前;真智慧現前,講經說法能給你講清楚、講明白,講得叫你開悟,得無礙辯才。你開悟了,你也就得無礙辯才了。這是第二個辯才無礙。辯才無礙從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來的,這個跟讀書沒讀書、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跟放下有關係,你能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這個智慧本來具足的。六祖惠能大師他是一個實際的例子,他一個字也不認識,但是他放得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讀過的經,人家有疑問,拿著這個經去請教他,他都能為他講解、開示,講到問的人也開悟了。他就有這個能力,這本有的,這個就是辯才,無礙辯才,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三、道法無礙。謂菩薩獲大智慧,於大小乘一切道法及世間種種語言文字,悉能通達,照了無礙,是為道法無礙。」這是講道法無礙,這是指自性般若智慧現前。在佛法講,大小乘一切道法,有大乘道、小乘道、人天道;在世間法講,世間種種語言文字,沒有學過,他也全通達,性德,不要學的。因為是本性本具的,不是從外面學來的,外面學來的叫知識,知識是有限的,很有限。智慧是無限的,本能,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本能。所以你通自性,那沒有一樣不通的,就不用學。所以這個跟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跟放得下放不下有關係,你能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現前。《心經》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是自性般若起作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這個時候就是自性般若起作用,「照見五蘊皆空」,自性般若起作用就照見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都是幻相,皆空就是虛妄的,了不可得。所以世出世間一切苦厄他沒有了,因為是假的。就像我們作夢一樣,作惡夢很痛苦、很難受,夢一醒過來痕跡也找不到,一場空。夢沒有醒過來,我們有這個苦的感受,夢醒過來就沒有了。所以照見五蘊皆空,就像夢醒過來了。

  所以佛在《金剛經》勸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要去觀照一切有為法,有生有滅,物質的也好,精神的也好,不相應行法也好,統統是有為法。有為法是怎麼一回事?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講了六個。第一個是以夢境做代表,般若智慧現前,就像我們夢醒了,「照見五蘊皆空」,一照了就沒有障礙,這些都沒有了。如果你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也就是照見五蘊皆空。離心意識叫觀照。沒有離心意識叫觀想、觀察。離心意識叫觀照,這個高,所以你就能夠通達,照了無礙。道法無礙,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明白,沒有障礙。這是自性般若起作用。

  在《法界次第》講四無礙智,「一、義無礙智。謂菩薩了知一切諸法義理,通達無滯,故名義無礙智。」義無礙智,是義理、道理明瞭,沒有障礙,這是義理無礙。對一切諸法的義理,通達無滯,都沒有障礙。《華嚴》講的四無礙,第一個理無礙,第二個事無礙,第三個理事無礙,第四個事事無礙。你從事相上能通達它的義理,這是真實智慧。一切法的義理是相有理無,這些現相有,有這些現相,理(就是它的本體)是沒有。理體,就它的本體,從理論上來講,它本體是空的,但事相上是有,所以叫事有理無。就像我們看電視屏幕,電視屏幕有沒有這個相?有,無量無邊。但是它從哪裡出來?從屏幕出來,屏幕是空。空能現有,有是從空現出來的,所以叫事有理無。對這個道理沒有懷疑,沒有障礙,叫義無礙智。「二、法無礙智」,法是事,所現所變的事,「謂菩薩通達一切諸法名字,分別無滯,故名法無礙智。」這是對一切事。只要見性,只要大徹大悟,不要學,你一接觸就明瞭。也不用去思惟、去思考,為什麼?因為他是照見,一照就清楚了,毫無遺漏。就像鏡子一樣,照萬物,一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這個就不用學了,一接觸你就明瞭了。

  「三、辭無礙智。謂菩薩於諸法名字義理,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辭是言辭。就像我們地球上,語言太多,這些菩薩不需要學。我們現在這個地球的語言幾百種,光我們地球人類語言就這麼多了,還有其他?其他世界的眾生語言也不一樣。六道眾生,每一道眾生都有他的語言,也不一樣。無量無邊,我們怎麼學?我們現在你學一國、兩國,學五、六個國家的語言就不得了了,我們就稱為語言天才了。但是還有很多,還是不懂,不會講。這些菩薩他辭無礙,就是他不需要學,他自然通達。這種自然通達,我們相信最重要的是心靈感應,因為佛菩薩一向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菩薩沒有自己的意思,因為他沒起心動念,所以完全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菩薩應化在哪個地方、哪個地區、哪個世界,必定隨順那個地區眾生的語言,隨順他們用的文字,隨順他們生活的習慣,隨順他們傳統文化,以這個來教化眾生,這個叫辭無礙智。言辭無礙,我們不用學很多國家的語言,我們都能通了,他講我們都聽得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以一種講,他們也都聽得懂,這個就沒有障礙,辭無礙。「四、樂說無礙智」,樂是愛好,菩薩喜歡說。菩薩觀機,知道你是什麼根性,他跟你說話,你一定感覺得很投緣,你很歡喜聽他的。喜歡聽菩薩講的話,菩薩要教化他就容易,這個叫樂說無礙智。樂說,菩薩喜歡說,所以佛菩薩沒有不講經說法的,都講經說法。不但天天講,時時刻刻都在講,遇到有緣的,不一定上講台,就是聊天聊個幾句也是帶進佛法,那都是說法。眾生聽了有受用,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樂說無礙智。以上四種是引用《法界次第》這部書裡面講的四種無礙。

  心是真空,境是妙有,真空妙有是一不是二,這個叫無礙。我們看電視的屏幕,你看屏幕是空的,那個影像是有,有這個相。但那個影像不妨礙螢幕,它也沒有去破壞那個螢幕;螢幕現這些相,就是讓這些萬相自由發揮,也不妨礙它們發揮。你要現什麼相都可以,現好的相,現不好的相,螢幕它沒有去妨礙,任由發揮。所以這個叫真空妙有,是一不是二,這個叫無礙,沒有障礙。螢幕不礙影像,影像不礙螢幕,這個當中沒有障礙。真空妙有是一不是二。我們看電視的螢幕,我們打開開關,頻道現出來這些影像,屏幕是空的,但現出來影像是有。從空有來講是二,從本體來講是一。所以說真空妙有是一不是二,二而一,一而二。從屏幕講是空的,從這個節目講是有,是二,一個空,一個有。但是屏幕跟這個影像它是一,這影像的發揮沒有離開屏幕,屏幕也沒有影響到影像的發揮,是一體。一當中有異,異當中是一,這個叫無礙。我們從電視屏幕這個比喻,我們去體會。這個不是傳說,也不是推想,而是諸佛證得的;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諸佛。見性之後確實證得法身,證得法身是什麼意思?就是心無礙。證得法身,心沒有障礙。心沒有障礙,境就無礙,因為心境它是一不是二。你心沒有障礙,當然境也就沒有障礙,兩個一定是連著的。證得境無礙時,心當然也無礙,心境一如。心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境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不覺,起心動念,變成無明,從體就現相,這個相就是境界。心無礙,境就沒有障礙,境就變成淨土,極樂世界就是這麼來的。阿彌陀佛證得清淨心,所以他成就法身,成就法身之後,山河大地所有一切境界就變成無礙境,沒障礙,無礙境就是淨土。「如來報身」,你見性了,「及所依淨土圓融無礙」,也就是心境圓融,心是法身,境是報土,心境圓融無礙。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破根本無明,證得如來的報身。這個就是一切都無礙,證得法身,證得報身,一切統統沒有障礙,得大圓滿了。

  好!今天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段。下面一段,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